中国电影史论文 (2)

中国电影史论文 (2)
中国电影史论文 (2)

一、

第五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成就上来说,他们开天辟地并尚未被超越。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健中、黄建新……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属于这个群体。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开始获得国际认可也是从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开始的。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这三大奖项,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从陈凯歌的《黄土地》、田壮壮的《猎场札撒》,1988年张艺谋处女作《红高粱》的轰动问世,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得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到之后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两度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第五代导演包揽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完成了华语影坛一大壮举。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是让张艺谋获得了人生最高成就之一。

当下最有名望和实力的一大批演员,不论男女,不论出生,不论走的是什么路线,不论国际知名度还是国内接受度,他们的成名也都与第五代的导演们密不可分;从巩俐到周冬雨,从李保田到王宝强。

二、

第五代导演身上最明显的也是最不可磨灭的时代特征就是他们都是生长在文革下,成长于80年代,扬名于90后。具体说来就是引领了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的大合唱,推送中国电影走上了世界舞台,促成了中国电影完成了市场化转型。

三、

“第五代”导演主要成员是“文革”后在新时期崛起的一批电影导演,大多是恢复高考制度后北京电影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张艺谋1968至1971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1971至1978年在陕西咸阳市棉纺八厂当工人。1978年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陈凯歌中学就读于北京四中。1970年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田壮壮曾亲眼目睹父母被红卫兵批斗,从此他将自己埋在书堆中消磨时光,1968年壮在北京第十三中学毕业后赴吉林镇赉县插队劳动。后来当了7年兵,喜欢上了摄影。文革后恢复高考,田壮壮最初本打算报摄影系,不过年龄超过规定两岁,只能转报导演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第五代”导演及其影视作品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或者说是时代精神的空虚的代言人。因为他们共同的努力,中国银幕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第五代”对中国乡土的关注和解读,对社会底层的注视和同情以及在他们艺术作品中透漏出来的对民族的深切热爱、忧患意识,对生存状态的拷问都是具有不可否定的历史价值。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个年代,即便是简单的,不完全的对现实、对社会底层的关怀也是相当有力的。

《霸王别姬》讲述了一段文革,是程蝶衣、段小楼与菊仙的文革。在《霸王别姬》中,戏使程蝶衣疯魔,殊不知,文革也使段小楼成魔。在一场批斗程蝶衣与段小楼的场景中,段小楼忽然呐喊一句“我也要揭发”,字字滴血啊,这样的一句话使段小楼成了魔鬼,这都是因为亦颠亦狂的文革啊!程蝶衣一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为了艺术为了爱情而牺牲的勇气使人嘘唏。虽然《霸王别姬》中只有一段文革描写,但是段小楼的成魔、程蝶衣的丧勇、菊仙的不安产生了代入感,使

大家再一次体验了亦颠亦狂的文革。

《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将文革,那是属于另一个群体——军队大院子弟的文革。文革期间,姜文正式处于青春期,生活在军区大院,文革便成了那个时期的“姜文们”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他或他们怀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用着挥霍不完的激情,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所以姜文的文革和陈凯歌的亦颠亦狂、张艺谋的客观朴实、田壮壮的悲哀灰暗是不一样的,他的文革是阳光灿烂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对自己文革中的青春期进行了一次无尽的追忆,在这里文革没有沉重主题,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反动分子,只有漫天黄金的夏日、血气方刚的少年、美丽诱人的少女和懵懂爱情。不管祖国的潮流如何激进,我们依然欢声笑语、依然健康快活,因为军队是文革唯一的一片净土。

第五代导演直接反映文革的作品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占的比例并不算多,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更是只有众所周知的那几部。但是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起步,对文革的扬弃是他们最开始的创作源泉和动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作品是某种意义上的他们的自传。文革心理与第五代导演的情怀和创作风格是个很大的话题,也是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今人难以理解的。但是这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第五代导演文革经历也不全是优点。陈丹青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教条---就教条,这代人基本上就是教条人啦,满嘴大话,然后文艺腔。现在都是教授、院长去教下面这一代,就教成这个样子,教到后来就是没有想象力,没有记忆力,没有表达力,但是他在想象,他在表达。你告诉我哪部青春片,就80后拍的,就小男小女哭哭啼啼发疯,哪部拍得让你没话讲——你告诉我有没有?”文革的经历给了第五代导演创作的动力和能够转化为创作素材的个人经历,但是大的成长环境也使得他们难以摆脱严肃和教条,还有一种今天看来或许过时了的个人使命感。

四、

对于任何一个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最后一个大繁荣时间段的艺术家来说,文革度他们更重要的意义不是在于提供了回忆过去的素材;而是赋予了他们引领新时代的使命。是80年代的文化繁荣真正成就了第五代导演和其他各界文化人;幸运的是,电影本身最重要的商业属性并没有使电影人这个群体和其他当时的活跃人士一样在商品经济大潮不可抵挡地翻天覆席卷而来后迅速被人遗忘,事实上正是借助90年代的经济繁荣,第五代导演真正走向世界,尽管难以摆脱争议和责骂。

从整体而言,80年代是至今为止中国电影最为辉煌的年代。80年代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骄傲,是中国电影史上最为耀眼的篇章,溶铸在80年代电影中的理想主义光彩、现实主义精神、艺术探索的锐气以及风格样式上的千姿百态,将永远成为激励中国电影前进的动力。“第五代导演”是作为叛逆者形象出现的。1984年以后这批新锐导演脱颖而出,以新奇独特的处女作树起了新的美学旗帜。在他们的作品中强烈的主体意与成熟的影像意识是最为突出的标志。他们把镜头结构与构图、光线、色彩、音响、节奏的不同效果融为一体,以强烈的视听感染作用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张军钊的《一个与八个》是第五代的开山之作。这部改编自郭小川的长诗,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其独特性首先在于,将八名罪犯作为主角,突出的是战争状态下的人,他们的心灵的撞击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演变。在拍摄上有意造成的画面不平衡,大反差的光线与黑白对比强烈的版画式构图,使

影片中人物充满了雕塑般的沉重与力度。接下来问世的是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影片在摄影、造型、构图等方面出了大格,以土地、民俗文化、人物三者的统一,以叙事、抒情、哲理三者的统一,表达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与农民命运的思考。其后连续问世的“第五代电影”有吴子牛的《喋血黑谷》,田壮壮的《猎场札撒》、《盗马贼》等,随着上述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被认可与得奖,一个足可以与“第四代电影”相抗衡的新一代电影诞生了。1987年张艺谋的《红高粱》既是80年代电影的鼎盛成就,不论艺术性还是商业性,也暗示着“第五代”的转型。

中国电影观众在80年代是逐渐下滑的。但在1986年以前,速度较为缓慢。1987年下降幅度突然加快,每月达3千万人次。1987年到1988年一年间中国电影观众少了31亿。电影突然从盈利变为入不敷出。在经济与观众的双重制约下,其他导演也纷纷转型,一个无代际差别的时代开始了。娱乐片浪潮接踵而来。《峨眉飞盗》、《神鞭》、《东陵大盗》、《少爷的磨难》、《京都球侠》《银蛇谋杀案》、《摇滚青年》、《最后的疯狂》、《疯狂的代价》……电影银幕一派刀光剑影。而王朔电影的走红也在此时。1988年竟有《顽主》、《轮回》、《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喘气》等4部电影同时问世,究其原因,是王朔作品中的反文化倾向与反叛意味暗合了商品社会中相当一批无所适从者的心态,而贯串其中的王朔特有的游戏与调侃又添了消费者喜欢的猛料。

五、

90年代,用当时流行的话说就是商品经济大潮席卷而来。虽然很多人还没做好准备,虽然文化人们还很不甘心失去过去耀眼地位,虽然人们还小心翼翼。作为80年代文化领袖当时出了一首歌叫《90年代》,最为叛逆的摇滚明星不得不承认时代变了。

90年代的许多电影今天看起来还不错,有很多小制作(可能也只能小制作)但是很贴近生活但是有深度的电影,《霸王别姬》、《甲方乙方》、《有话好好说》、《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这些电影从娱乐角度说反正比现在的国内电影强;喜剧片大部分总是强拉生硬的网络文化,稍微有点现实意义的深度又不是太够,动作片太过依赖半吊子的电脑特技、慢镜头的什么的、打不到观众心里去,好的剧情片少之又少。

不过票房惨淡、电影人难以维生确实当时最直观的现状。1989年,中国大陆电影票房收入为27亿元,观众人次 293亿,而 1999年,尽管中国的电影产量接近世界电影产量的1/30,但电影票房收入仅仅为 8.1亿元,观众人次不足 3亿,而全国从事电影的人有28万,人均年产值才3000元。90年代的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电影消费的小国。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无论是与中国占世界人口1/4的数量相比,还是与美国75亿美元(相当于接近700亿人民币)的电影票房收入相比,都很不相称。

六、

第五代导演重新扛起中国电影大梁了。2002年由新画面影业公司等三方联合出品的古装武侠片《英雄》横空出世。不管艺术价值几何,商业模式成败与否,《英雄》如同一针强力的兴奋剂,陡然提振了国内民众对中国电影的信心,并让业界人士看到了在好莱坞霸权语境下,民族电影自卫的策略与出路。当然,《英雄》在被目为中国第一部商业大片并成功夺取高票房的同时,也激起了对影片的

历史观、叙事能力、色彩处理、甚至社会良知等诸多方面的众声诟病。口碑与票房的悖反,从此成为了新世纪中国电影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个有趣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民众期待与导演选择的差异,背后则潜伏着更为深层的创作心态与“文化工业”的阴影。

随后十年,在市场保护政策的庇护下,第五代导演继续演绎着属于他们的辉煌。新生代导演也崛起。如果说“第五代”从一开始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电影语汇和拍片渠道,并因此而确立起强大的精英意识和使命意识;“新生代”则颇为不幸地自从业起便落入了电影体制转轨所造成的混乱和萧条之中,“新生代”没能从校门一步跨入艺术殿堂,没有理所当然地获得正统的艺术工作者身份,而是被“遣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使他们的生活状态长期与最寻常的平民无异,甚至更加边缘化。这份意外的“苦难”自然令他们痛苦、焦灼、迷惘,却也令他们真正沉入了一个急遽变化的时代,用自己的真实处境去体验去比照。于是,在他们的创作中普遍采取的底层视角、民间立场,根本上乃是从自身出发的一种经验书写,是对弱者的自觉同情和心意相通,而非外界附会的“从意识形态出发”。实际上,自九十年代以来,“新生代”掀起了改革开放后又一次集体性的人道主义创作高潮。但令人扼腕的是,这股潮流大多还是在域外或暗处涌动。

新生代导演还没能完全扛起大梁,第五代导演如今虽然饱受质疑但仍然不可替代。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怎样,第五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历史的地位是一个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完整版)中国电影史资料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寻梦《定军山》 1896年8月2日,电影这个“新奇玩意”出现还不到8个月,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大张旗鼓地放映了最初的影像。虽然这次放映未必是中国电影放映的第一次,但至少在迄今为止发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记录。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一天随着放映机的转动,投射在银幕上的影像都是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报章所登载的影戏广告,却告诉我们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怎样的影像:1902年,上海著名的娱乐场所张园上映新片的广告,开列的影片目录中有:“花旗、法国大赛珍会”(即英法世界博览会),“美国大战哑非利加”(即美西战争),“中国拳匪大战大沽口”(即中国的义和团事件)。这些刚刚发生不久的世界大事,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当时的人们就“赞叹那做电影的人,搜索枯肠,想入非非,真是世界上无声的大教育家”。然而,这“无声的大教育家”在很多年里,始终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中国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外国人摄影机里的中国。 正如洋火、洋油等许多舶来品一样,中国人最初把电影这一舶来品称作“西洋影戏”。就像许多西方文明总是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拿起电影摄影机的中国人却是守着皇城根的北京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购买了一套法国制木壳手摇摄影机,并说服适逢60大寿的菊坛泰斗谭鑫培站在摄影机前,开演了京剧《定军山》“请缨”、“舞刀”和“交锋”等三个片段。开拍前,任庆泰对刘仲伦等年青技师说,“别让洋东西唬住,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活动照相吗?” 当《定军山》在任庆泰自己的产业——大观楼影戏院放映时,京城的戏迷奔走相告,京城的第一批专业影迷就此产生。“西洋影戏”与国人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听戏,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中国人的夜生活由此悄然转变,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每张票一至二角,男女分座几乎是所有电影院的规矩。在天津,权仙影戏院为便于晚场的观众回家,还“特向电车公司定下电车数辆,每夜散戏,候于园左,以送抵城之客”,看电影已成为生活的时尚。 遗憾的是,关于《定军山》的记录,我们只见于文字。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存中外影片27200多部,1922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的三本短片《劳工之爱情》,是馆藏影片中年份最久的故事片。就是在这一年,郑正秋、周剑云、张石川等同道中人组成明星影片公司,同时,在拍摄现场开始使用由陆洁翻译的一个名词“导演”。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第一个繁盛时期 1913年元旦,临近外滩的香港路一方空地上,一群文明戏演员出演了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影片。这是郑正秋根据家乡广东潮州婚姻旧俗而构思的故事短片,批判了在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虽然政府已明令小学男女同校,但在摄影机前表演的演员还是清一色的男性,片中的女角也由男性演员担任(同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拍摄了《庄子试妻》,严珊珊扮演丫环,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演员)。简陋的布景借用于文明戏班,挂衣钩、自鸣钟和新式

中国电影史小论文

通过中国电影史这门学科,我对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在课堂的学习中,观看了一些他们之中的优秀作品,例如《霸王别姬》、《红高粱》等。 第五代导演,追寻和建构历史主体性和大写的人的形象,他们执著于民族振兴理想,深刻反思传统文化,热切的呼唤现代性理想,表现为一种五四以来精英知识分子启蒙精神的回归和群体主体性的崛起。他们在影片中表现出对未来时间的积极的肯定、追求和向往。他们有着丰富而广阔的生活阅历,无疑成为其鲜明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丰厚底蕴。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则关注“灰色的人生”的边缘化的生存。他们的作品表达了生存的孤独、焦虑,凸显自我。他们在个体影像语言上注重影像本身,具有明显的风格化特色。第六代则与第五代有着迥然相异的人生经历,他们成长于经济复苏的开放时代,尽管他们没有了第五代丰富的生活阅历,然而其对生命的体验却大为深刻。 以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为例,谈谈该电影的主题、结构、人物等。 看完《集结号》,我想说集结号故事感人,战争场面震撼,这是中国战争题材影片经典与转型之作。 《集结号》是根据杨金远小说《官司》改编的,情节其实耐人寻味。全片以连长谷子地(张涵予主演)的视角,讲述了以他带领的47个弟兄,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段悲壮往事。小分队为协助大部队撤离,死守阵地,牵制敌军,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可不料号声未曾响起,全队除谷子地外,皆遭阵亡。多年后,待男主角经历完朝鲜战争,找到团长的坟墓,遇见司号员,得知上级根本没想吹过集结号,他们所拼命的死守,不过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式的牺牲。士兵在战争里本就是颗渺小的棋子,丢卒保帅。当得知当年自己与兄弟不过是充当炮灰,成为战争陪葬品之后,他四处奔波,竭尽全力想帮弟兄们找回“烈士”的称号。电影的主线就是一个立了功的英雄连长不断的遭受委屈和误解,并想方设法为死去的战士“正名”的过程。 冯小刚在前四十分钟塑造的九连士兵形象真实、亲切、可爱,他们个个都是真爷们儿,个个都是真英雄。他们是一排长焦大鹏、教导员王金存、狙击手姜茂财、爆破手吕宽沟,他们都是普通而真实的中国战士,他们是好兄弟。 后八十分钟虽然拖沓冗长,但我还得承认情节感人,并止不住流了三次眼泪。是为深厚的战友情,为谷子地执着的精神。在刘团长墓前,当小梁揭露集结号真相时,谷子地与小梁争执使本片感情戏得到升华。那种委屈,那种无奈,那种震撼,那种最后的谅解,导演与演员都处理地非常好。 从人物塑造来说,谷子地的塑造,并非纯走主旋律电影的“高,大,全”。相反具备着无数凡人缺陷,他文化素养不高,满口脏话,脾气暴躁,粗鲁倔强。他身为连长,正气凛然,可经血战后,仍会因愤怒枪杀俘虏,并私分了缴获的军备,所做所为总为弟兄们着想。可军人服从上级命令的天性,亦致使他坚持带弟兄死守阵地,惹来一世悲剧。他既够忠义,又够偏执,又带着无限遗憾。再加上张涵予声音粗旷嘶哑,每每念出编剧刘恒写出的精湛台词,像条汉子,人物有血有肉,万分出彩。 从细节上,细心的观众可以看一下电影中的对白和细节,“大声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还有拿到烈士追认文件时,谷子地木然的脸和唯一的一句话:“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从中能看到点东西,一些国产大片里不寻常得见的东西。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观顾云雷老师《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一课有感

观顾云雷老师《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一课有感 上海中学刘庆刚《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八年级历史教材中的一课,顾云雷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体现了新史学的理念 整个授课过程中,顾云雷老师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强调地理环境对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这既叩合了这一课的主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形成过程中地理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又充分体现了法国年鉴学派中“长时段”因素对历史的影响,运用了新史学的理念。如在引入课堂教学以后,顾云雷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了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环境,在分析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伊斯兰教的形成背景,明白了伊斯兰教为什么以星月为标志等历史知识。同时,对地理环境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了西亚地处东西方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是阿拉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以《天方夜谈》一书为例,通过一张地图,使学生非常形象地理解了为什么作为阿拉伯文学代表的《天方夜谈》一书中融入了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埃及文化等诸多地区的文化因素,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以点带面地解释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成因。 二、在具体生动的历史情节中实现历史知识和道德教育的交融 具体、生动、形象是历史课的特点之一,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情节进行历史教育是历史课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认知能力有限,对史学理论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运用生动的历史情节就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佳。在本课中,顾云雷老师运用了多个历史情节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如在介绍穆罕默德本人的经历时,讲述了他如何巧妙地解决重新安放陨石的故事,既向学生展示了穆罕默德的智慧、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协调各方关系等历史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社会教育,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作为领导人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对学生以后迈入社会、顺利成长产生一定影响。 三、问题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思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感悟 师生互动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互动效果的显著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在本课中,顾云雷老师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在讲述穆罕默德解决重新安放陨石的情节时,教师先讲以众多的矛盾作为铺垫,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穆罕默德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讲述穆罕默德进攻麦加时,教师又提问“穆罕默德为什么没有毁掉克尔白神庙?”。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并非能轻而易举地回答,而是需要动脑思考抑或通过讨论才能得出结论,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既习得了相应的知识,又融入了关于和谐社会、待人宽容等德育的内容,一举多得。 四、以古鉴今,体现史学的功能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电影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电影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 997年之后,香港电影研究得到了美国、中国内地多方面的关注。凭借着百年来形成的强大电影工业、上千部的作品,及其特殊的殖民地身份,香港电影本身有着很多需要研究的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本土和英文世界四个方面关于香港电影研究现状的介绍,旨在提供具有学理性的图谱描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做出点题性的分析。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城市,香港有着成熟的电影工业和悠久的电影史。它是全球性电影生产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电影出口中心,香港制作的电影广泛在东南亚及其日本、韩国、中国内地、台湾发行放映,有着广泛的影响。作为庞大的电影中心,对它进行一定的关注是有必要的。 香港一方面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文化上一脉传承,并以粤语文化为主体;而另外,它又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是一个独立的自由港,广泛积极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复杂的社会状况和文化分布,使得香港电影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本土特点。香港电影是属于中国电影的一部分,同样这样百年的历史,在人员、资本、文化等方面有着直接的联系。对香港电影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重新看待中国电影百年的分布历史,是十分有必要的。

香港作为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其电影也有着鲜明的商业生产的特点,这种快产快销、票房至上的观点一直是学术界所不屑对待的,所以正式的香港电影研究起步很晚。香港本土一直多以报刊杂志评论为主,多在文中闲谈影界琐事,其自身研究直至1978年之后,才在每次香港国际电影节同时出版一本电影回顾的论文集,方始有较为正式的学术研究;而英文世界中,第一本关于香港电影的学术著作是查奕恩的《香港电影工业与观众之社会学研究》,这是同港大亚洲研究中心合作的一个项目;台湾方面是在80年代之后,由焦雄屏及其一批高校学者,在注重台湾电影研究的同时,也注意到了香港电影的重要性;而中国内地直至“九七”之后,才开始略有声势的小范围的香港电影研究。这四个方面对于香港电影的研究各有侧重,是目前关于香港电影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中,香港本土更全面详细;英文世界方面颇具学理;台湾注重两地业界关系;大陆略重左派电影,及其香港电影和上海电影在战前的关系。在下面的行文中,将会根据各自的重点,加以介绍。 一、中国内地方面 中国内地关于香港电影研究以1997“香港回归”为界。 在1997年之前,内地少有专门的香港电影研究,有价值的研究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官修”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书中,有着大量关于1949年之前香港电影的资料,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中国电影史论文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电影史论文题目论中国动作电影的风格演变 学生姓名丁可 学号201210530115 专业电子商务 班级电商(一)班 【二〇一四年六月】

论中国动作电影风格演变 【摘要】上世纪二十年代,以《火烧红莲寺》等影片为代表,中国的动作电影诞生了,至今已经过了八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动作电影八十年的演变中,动作电影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中国动作电影在历史环境下做出的自我调整,也是不同的文化思想对动作电影的动作设计和创作产生的影响,本文旨在对中国前期动作电影的动作风格的转变发展做出一个简单的梳理总结。 【关键词】动作电影风格演变 一.总述中国动作电影的风格历史流变 从时间阶段和特征来看,我们主要将中国动作电影的发展分为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火烧红莲寺》等为代表的以上海为基地的第一次武侠电影热潮,这一阶段的动作电影的动作风格一是取自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而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流行的神奇志怪类的电影在动作风格上则基本摆脱了传统戏曲的套路化的动作风格,采用了众多夸张玄幻的动作设计,这样的动作设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不免显得有些超前,但这样的动作设计是有它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背景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七十年代初以张彻和胡金铨为代表的传统武侠电影,这一阶段的武侠电影的取材有两大来源,一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武侠电影,一是历史事件的改变,前者的作品甚多,而后者的代表作最为典型的就是张彻的《刺马》,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动作风格依然是传统的套路式的,没有过多的技术处理;第三阶段则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李小龙为代表的讲究武术竞技风格的武打风格的功夫片成为了主流,这一时期的刘家良是武术竞技的风格的代表动作导演,而同一时期大陆也开始了武侠电影的创作,采用专业武术人员出演电影反对花拳绣腿,依然讲究的是真实的武打风格;而到了第四阶段则是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呈现出的多元化的动作电影时代,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一阶段动作电影摆脱了单一的武侠电影的桎梏,向着警匪等多种类型片发展,这一时期的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影星代表了这个多姿多彩的阶段不同的武术动作风格,而徐克刘伟强吴宇森等导演则诠释者导演在动作电影中的自我风格,程小东袁和平元奎等一大批香港优秀的动作导演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动作设计风格,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香港动作电影最鼎盛的阶段,同时也是香港电影最鼎盛的阶段;第五阶段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两岸三地的电影带领着中国动作电影进入了大片时代,这一时期一大批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导演都投入了动作电影的拍摄之中,拍摄出了《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等影片,而香港的动作电影走出了对武侠电影的依赖,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现象,这一时期的动作电影对不再单纯的依赖动作,在利用技术简化武术动作的同时加深了对影片意境和故事性的探索,武术动作不再是动作电影主打,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电影主题的点缀和叙述工具。 梳理完中国动作电影发展的大体脉络,我们下面就各个阶段分别论述各阶段的动作电影的风格和创作动机背景等,由于篇幅和选题的限制,本文主要关

浅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开放性与保守性

浅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开放性与保守性 杨格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 730000 摘要:文化是世界人民特定价值观的集合体,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但却可以采用包容性标准进行评价。某一种文化的开放程度与保守程度也决定了对于其他文化的取舍程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关于它的评价和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将从开放性和保守性两个相对视角来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展开探究。 关键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开放性;保守性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由阿拉伯人与穆斯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其糅合了东西方古代优秀文化,尤其是汲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属于阿拉伯人固有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波斯、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多种文化源流汇合而成的新文化。所以,可以说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贯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流媒介,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1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开放性 1.1 开放性的形成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产生本身就是建立在多种文化融合基础上的。早在公元7世纪之初的阿拉伯部落林立、缺乏统一的文化思想,直至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才使得阿拉伯人成为了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然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伴随着穆斯林向东西方扩张的历史,阿拉伯人先后征服多个国家建立起“阿拉伯帝国”,其中原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了交融发展,使得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同时,也使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融合古代多种优秀文明的综合性文化。其中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医学、天文学、游艺、美术、工艺、占星学等多种文明成果糅合在一起,涉及到波斯、古希腊、罗马、印度以及中国等各种优秀的古典文化。 1.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互影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善于汲取其它文化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长期的征服战争过程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得到了迅速传播,并且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对其他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然而,早期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毕竟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社会制度与思想文化上与其他优秀文化相比处于劣势,古代印度、埃及、罗马、叙利亚等国家的文明程度要高于阿拉伯人,所以,当阿拉伯人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也在积极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各种民族文化在阿拉伯人的精神世界中相互渗透和融合进而逐渐形成更具开放性和兼容性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尤其是在阿拔斯朝时期所掀起的“翻译古典文明运动”高潮,使得阿拉伯人大量吸收了来自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越来越多的其他文化纷纷以阿拉伯文为载体而被保存下来。同时随着伊斯兰教向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其他民族也在积极学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也成为许多民族的通用语言。可以说,阿拉伯人在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与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阿拉伯文明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近代文明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为东西方优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桥梁作用,使得大量的东西方古代优秀的文化精华传播到世界多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正如赫伯特·格特沙尔克所说的“全世界都应感谢阿拉伯这个媒介”一样,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保存与传播作用,例如中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在中世纪通过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传入欧洲的。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创新者,他们在翻译其他优秀文化过程中,会融合进入更有价值的解释和评论,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如果没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开放性,那么世界文明发展的脚步无疑将会延缓。 2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保守性

中国电影史1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 特征: 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 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

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 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 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并任总经理。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视鉴赏论文中国早期电影

中国早期电影 摘要:电影自诞生,仅隔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至今电影传入中国已逾百年,它从一种带有文化殖民色彩的舶来品,演变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日益发展壮大完善起来。本文主要写的是有关中国早期电影的一些东西,其主要从中国电影的萌芽、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以及港台早期电影三方面来对中国早期电影进行的浅谈。 关键字:中国早期电影、中国“影戏”美学、中国纪实主义、早期港台电影 中国早期电影的时期主要集中于1896至1931年,这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萌芽和发展壮大,由单纯地从外国输入带殖民文化色彩的电影到不断推出自己拍摄的带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影片的转变,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 一、中国电影的萌芽 1、电影的传入 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法国诞生。仅隔不到一年时间,电影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传入中国。1896年8月2日,上海的娱乐场所徐园首度放映了西方人制作的电影短片,使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电影。中国人给它最初的名字是“西洋影戏”。 2、早期外国电影在中国的放映、发展及其影响 ●放映 在中国最初的电影放映并没有专门像今天电影院一样的场所,而只是借茶园或戏园场地。并因陋就简,电影放映只是穿插在一些游艺杂耍节目中作为奇观式的余兴。当时放映的节目多为介绍世界各地风光、民俗、民间艺术、生活即景的短片。诸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巴黎)》、《西班牙跳舞》、《西方野番刑人》、《马房失火》、《婚礼教堂》、《水池浴戏》、《秋千弄枝》等。这些影片大都节目短小、绘影传神,异域景观、千变万化,给人一种前所未见的新鲜刺激,形成一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兴娱乐形式。 ●发展 我国电影放映的发展首先是在上海开始,随后流行于北京,并逐渐遍于南北,深入内地。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来到上海,并先后在福州路升平茶楼、虹口乍浦路跑冰场和湖北路金谷香番菜馆客堂内放映电影。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月,北京也开始放映电影。其先只是对朝廷皇族官员等放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百年中国电影论文

摘要 转眼间,中国电影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我们迎来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但在这“黄金时代”之下,中国电影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是试图找出中国电影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票房,商业片,出产数,3D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1907年,北京东长安街上出现了第一家影院“平安电影公司”,1909年,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成立,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舞女红牡丹》问世,1941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问世,1956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在北京成立,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被视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 由1905年至今,中国电影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迎来的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而今天,中国的电影票房激增,我们看似又迎来了中国电影史上

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其下还隐藏着许多问题,接下来就浅谈一下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 1.中国电影一味注重票房,以票房成绩来评价影片好坏,而忽视了影片的精神内容。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导演过于追求商业片所带来的利益价值。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商业片”,商业片是相对艺术片和纪实片而言的,指的是以票房收益为最高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的影片,它集合了多种商业元素,如当红明星、知名导演、复杂的特效、大投资、大规模宣传、全国或全球同步上映等,而中国第一部商业片就是在2001年由李安执导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它为华语影片成功提供了一个完美范例: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外加古装动作,这个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一部商业片,它的投入大,回报自然也是大的。对于导演来说,商业片可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获得可观的票房成绩;对于观众来说,商业片即可以得到视听感官上的刺激,其制造梦幻,让人在其中得到精神满足,又不区分观看人群,适合全家一起看,这么看来,我们就只拍摄商业片就可以了,为什么老一辈电影人还要呼吁当代电影人回归文艺片上呢?事实上,大多数商业片只能图一乐,它的空洞、无内涵成就不了经典,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中国电影的长久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