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的植物配置

浅谈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的植物配置
浅谈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的植物配置

浅谈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的植物配置

摘要:近年来,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建设行业中有着极快的发展,新中式风格

的植物配置方式也相应更新。对这类新式居住区景观绿化进行合理配置,主要遵

循安全、美观、功能、适用及生态性等原则,结合在合肥市的实际工程经验,从

植物品种、姿态、色彩、搭配、文化等方面,探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各部分植

物配置,打造令人赏心悦目的新中式居住区景观。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新中式、植物配置、绿化

一.配置居住区景观植物的基本原则

从以下原则性角度考虑居住区景观植物的配置。

1.安全原则:充分考虑居民长期接触时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形状尖锐多刺、

有毒、致病致敏、病虫害多的植物;有高差的场地或近水域区域利用绿化隔离出

安全距离。

2.美观原则:综合考虑传统与现代植物不同的色泽、形态、高度,及数量等

因素,同时体现中式园林的自然写意、丰富优雅,与现代新景观的流畅明快。

3.功能性原则:利用植物构筑优美舒适的休憩空间,如向阳草坪、紫藤廊架

等打造的休憩活动空间。中式住宅注重私密感,打造围合空间也是重要作用;隔

音隔光、引导、区分等也是人性化设计中植物的功能。

4.生态原则:经过加工创造所得的自然景观必须保持其原有的生态规律,利

用绿化改善局部小气候,打造舒适人居环境,是植物配置的重要目标和原则。结

合海绵城市中涉及到的各种绿化铺面技术,可更好的营造舒适环境。

5.文化共鸣:国民对传统造园手法和树种有更深的理解和归属感。植物主题

配合传统的入口障景、对景、围合与私密性等造景要求进行,既保证种植效果也

满足居民朴素的家园情感。

6.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结合当地水分、气候等,为植物提供适当的生长环境。严格把控树种的耐寒性、耐阴性、落叶性等生理特性,用科学的方式引种、

种植。

7.经济适用:考虑实际可行的经济问题,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有效利用。

在主景区等处投入重点资源,提高品质,角落、背景组团等处控制投入。

二.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新中式住宅景观兼具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新式技术手段,两者结合形成新的

中国特色审美,要充分考虑此类新式造景手法对种植设计的影响。

1.品种选择

传统名花名木与新优园林品种相互搭配使用,推广出乡土树种的新品种、新

变种,极大的丰富了种植设计的可选范围。

有广泛群众好感度的传统名木经选育和引种,产生了如星花木兰、北美海棠

等新优品种,既满足乡土情感,又有较好抗性。不同形态的地被、湿生植物也被

引入居住区造景,营造精致自然的园林氛围。

2.苗木形态

传统中式园林崇尚自然写意、天人合一,植物多选择自然丛生、分枝低、枝

干曲遒优美绮丽的苗木。而现代景观美学简约流畅,苗木多主干通直、形态统一,或修剪成球、绿篱等几何造型。不同风格的苗木在新中式住宅中互相结合、映衬,而榉树、香樟等常见树则在此类造景中以丛生等不同的形态被广泛运用,如丛生

树+树球等组合,不拘泥于各自的特有形式。为配合造景,以往不常见于现代居

新中式景观分析

经历了古典园林辉煌后的我国园林,到了近现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初步形成了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新中式景观。 一、概念特征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人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 可以说,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展现“水?桥?房”的空间格局、“黑?白?灰”的民居色彩、“轻?秀?雅”的建筑风格、“情?趣?神”的园林意境。它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二、传承发展 新中式景观作为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景观,在全球文化交融而带来的西方现代景观对中国特色园林吞噬的情况下,其出现是必然的,但它不是对传统的复古,而是传统的继承。其景观设计从古典园林中汲取适合当代的设计精华,将古典园林本土化的东西消化、推敲、重构、传承、接力,融合于当代景观设计下,用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手法来开拓,最终达到新景观对古典园林的承形、延意、传神。当下新中式景观的传承发展大概可以归纳为源、衍、意。1. 源—新中式景观造园思想源于古典园林 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古典园林景观布局再现。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布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空间的感受出发,模仿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创造现代语境下的新型园林空间。上海世博园中国园中的设计就将“亩”与“园”相结合,形成了“九亩园”的布局,创造出富有当代魅力和传统园林精神的“亩中山水”系列。

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尺度规范整理

景观设计尺度规范整理 《秋凌景观学习网》致力于[景观.建筑.规划]学习,搜索微信号: yy630430添加关注,一起学习探讨!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

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2≤8.0 L≤200m≤5.0 L≤600m 非机动车道≥0.2≤3.0 L≤50m≤2.0 L≤100m 步行道≥0.2≤8.0≤4.0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中式景观】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趋势

微设计·景观版|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趋势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不同于普通居住区设计,在满足一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新中式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考虑传统、历史和文脉,并且通过物质要素的组合搭配,自然地展现出来。 1、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1.1绿化种植 总体来讲,小区绿化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树木、草地、花卉等自然植物与铺地以及周围的建筑互相配合,营造良好的户外环境;另一个是为居民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如休憩、健身、散步等。新中式居住区应该把植物配置作为相应配套来设计,配置方式可以尊崇传统园林的孤植、对植、丛植等方式进行设计。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最常用到竹类,它是构成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元素。植物配置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学上,需处理好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设计效果上,应当注意植物之间的层次搭配,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以及植物的色彩匹配与季相的互补;第二是植物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水景、山石、建筑等。植物与这些要素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具有很强观赏性的景观。

1.2水体景观 新中式居住区空间里,水景是不容忽略的一大重要部分,而且也是景观中的出彩部分,一般以水池、叠水等各种形式出现,水景与山石、楼阁、植物等相互配合形成不同的景致。水的流动性增加了景观的动态感,水对于光照的反射与折射增加了景观的立体感,而水流动的声音则扩展了景观的听觉维度。在景观设计中,合理充分地利用水的特性,可以产生动静结合的特殊艺术魅力。新中式水景的

形式主要为自然水景、庭院水景及装饰水景等。

1.2.1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以自然形成的河道、湖泊等为基础,精心处理水边建筑与水的关系而形成相应的水景景观,其特点在于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水系。静水状态时表现静水平和、宁静及其清澈见底,主要体现其观赏其色、波及影;流水状态时则表现水流的动态美感。 1.2.2庭院水景 与新中式居住区相匹配的新中式庭院,对水景的营造以人工水景居多。根据庭院空间的大小、功能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应尽量保留并充分利用,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中水景宜有聚有分,主次分明,控制和把握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潘静霞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并以江苏省句容市“都市晴园”与“香江丽景”小区为例,论述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式,结合现代居住区的整体情况,指出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居住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多层次享受的需求。居住区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只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而言,居住区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家。由此,居住区景观作为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居住区景观的现状 居住区是人类居住环境最直接的空间,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居住区环境从设计理念到营造手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1 缺少人文关怀 当前,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主要停留在绿化量的控制上,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方面的缺乏细致研究,对人们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仅仅重视空间形式和规模,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缺少人情味。具体表现在较多从环境的空间及形态组织上追求变化,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的潮流,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缺少人文关怀。 1.2 缺少个性特色 任何地方,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都会形成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独特的视觉资源和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应强调对其周边环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在现代的居住景观设计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诸如填埋自然水体或挖掉山体的现象。对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特色。 1.3 缺少细节处理 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过于强调景观化和追求视觉效果的潮流;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效果;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植物)在造园中的功能;偏重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观赏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小尺度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和景观的细节处理。 2 居住区景观整体营造 2.1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 景观设计

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 景观设计前些年盛行的欧陆设计风格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有时甚至让人迷茫,咱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去哪了?为什么要硬生生地照搬异国的文化?在这些文化盛行的期间,很多崇尚中国文化的人找不到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家。自从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诞生,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得以充分地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它的诞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造园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奥运村南北四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分别用彩陶文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图2)。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奥运村南北景观主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了观景内容(图4)。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图5)。?

最新新中式景观设计教学提纲

“新中式”景观设计(一)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造园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奥运村南北四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分别用彩陶文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图2)。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奥运村南北景观主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了观景内容(图4)。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图5)。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从绿化设计的角度去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 1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1.1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环境。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体,主要表现在对光、温度、湿度、空气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上,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促进了空气交换,产生微风的效果。 1.2丰富设计层次。姿态万千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和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增加了居住区环境的层次,美化了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 1.3提供社交场地。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进行户外活动,使老人儿童可以就近进行游憩、观赏及进行社交活动。为居民互相了解,和谐相处创造了条件。 1.4舒缓心情。居住小区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劳,使人情绪稳定,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而植物本身的枝、叶、花、果又可使人感到浓郁的自然气息,调节人们的神经系统,产生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环境,使人们摆脱紧张的日常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1.5防灾避难。合理的居住小区绿化在经济价值上也有明显的表现,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提供防灾避难的场所,从根本上减少灾难伤害。 2 居住区绿化基本要求 2.1合理组织,统一规划。要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合理组织、统一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以居住区中心游园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住宅绿化为基础,从商服、文化、物业等多方面综合管理,使居住区绿化自成体系。 2.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现状条件。充分利用泰山奇石地形和现状等先觉条件,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以节约用地,对原有树木加以保护利用并组织到绿地中,和居住区环境融为一体。 2.3植物造景为主。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要结合居住区绿化特点,满足居民休息观赏等需要,并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风格朴素、简洁、统一、大方。 2.4讲究人性化。居住区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居住区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的作用。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3.1层次分明,配置形式多样。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重层次的搭配,注意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和层次感。锅炉配件目前,在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树种单调种类少,植物配置缺乏层次等问题,存在以大片草坪为底衬,最多点缀一两棵乔木的种植形式,导致

壹号院新中式风格住宅景观概念设计

蒙城中梁壹号院景观概念设计L A N D S C A P E C O N C E P T D E S I G N

目录 壹——“溯源”贰——“相容”叁——“立意”肆——“启势”伍——“造物”

溯源区 位 分 析 周 边 现 状 基 地 概 况 空 间 尺 度 分 析 消 防 流 线 分 析 建 筑 立 面 分 析 客 群 分 析 客 户 需 求 客 户 需 求 与 景 观 分 析 项 目 定 位

蒙城,古称山桑、北冢、淝水。境内有万佛塔、蒙城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等名胜古迹,拥有丰富 史迹人文遗产。 此外,蒙城县也是庄子故里,中国楹联之乡、安徽省硬笔书法之乡。 中梁蒙城县8#地块项目坐落于安徽省蒙城县,以新中式风格建筑为蓝本,尊重并运用城市资源,呈现王府中式住宅区。 项目背景

蒙城县政府 蒙城县汽车站 本案 北 蒙 大 道 2.5k m ?地块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东部,为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县。 ?项目距离蒙城县政府直线距离3.6公里,距瓯海区政府直线距离11公里,地理位置较好 ?蒙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鲲鹏湖公园与项目紧邻,景观环境资源较好 亳州 安徽

本案 政通路中学 蒙城第二中学 仁和路二小校区 鲲鹏湖公园 京客隆超市 学校 小区 商业 超市 公园 鲲鹏学苑小区 龙盛·首府 ?目前,项目主要依靠北蒙大道与政通路,道路通畅,交通可达性良好 ?目前,项目1KM 内有多所学校以及大型超市,1KM 内具备综合商业设施,周边配套齐全 ?周边3KM 内有些品质和成熟小区,未来将发展成良好的住宅区域 玖隆国际购物中心 望 月 路 北 蒙 大 道 1 2 3 4 1 2 3 4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 本文由dingxiao9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 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专业资料首页>标准规范>列表 营造关键字: 全文 显示 5 排序 上传时间 降序 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主编单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时间:2004 年 6 月 7 日页面功能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 类表 1 总则 绿地设置标 地关间距控制规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 21 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植物布置规定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空间效果 化 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护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宽度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 最大坡度适用场地沟缆柱 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

植物景观设计居住区植物分析

1.主入口植物景观分析: 植物种类,糖胶树,秋枫,扁桃,棕竹,红花继木,假连翘 分析:主入口由三部分组成,我们分析的主要是门内引导过渡空间。设计师用糖胶树来分隔入口与居民楼又以假连翘来进行与步石将两者联系起来。入口以景墙来起遮挡作用,在景墙前面种植假连翘以及棕竹,景墙与假连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眼前一亮。金竹由于生长状况不是很好所以没有很特别的效果起了一点点缀的作用。景墙后面种植了一棵秋枫以及几株扁桃。秋枫是作为入口处的标志植物来种植的。 2.次干道: 植物种类,大叶杜英,黄淮,假连翘,花叶假连翘,鹅掌柴,鸡蛋花,小叶紫薇,朱蕉。分析:次干道以人行为主,通车为次。与主干道连接处选用了大叶杜英作为过渡。并以大叶杜英为骨架,然后结合宅旁绿化进行植物景观的布置,布置不同季节开花的多种植物,此处的观花观叶植物选用了黄淮与朱蕉等比较有鲜明颜色的植物,但是各栋之前的观花观叶植物均有所不同,方便识别各栋建筑。 3.宅后绿地: 植物种类,大叶杜英,花叶假连翘,花叶垂榕,散尾葵,沿阶草。 分析:此处的宅后绿地采用沿阶草为地被,花叶假连翘为绿篱,并搭配散尾葵与花叶垂榕。整体为混合式种植,形成了高中低不同的空间层次,此处配有休息座椅,散尾葵与花叶垂榕起了一定的遮挡作用又不影响视线。形成了四时常青的绿化景观。 4.宅前绿地: 植物种类,台湾草,银边麦冬,大红花,花叶假连翘,灰莉,大叶紫薇 分析:整体的种植风格强调了植物的形态,小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按层次分布。地被银边麦冬布置在小乔木大叶紫薇之后,形成第一个层次,修剪球形灌木作高低错落组团为第二层次构成绿色骨架,左边的自然式花叶假连翘绿篱与右边球型冠大红花的形成对比,球型冠与瘦长型冠搭配,彩叶与绿叶搭配,视觉效果丰富。 5.水景区: 植物种类,鸡蛋花,龟背竹,鹅掌柴,大叶紫薇,花叶假连翘,肾厥,紫鸭趾草 分析:龟背竹,花叶假连翘,紫鸭趾草的混合种植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在台阶对面紫鸭趾草是主景,再搭配矮小草本植物,主次分明。鸡蛋花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增加了水面的层次以及野趣,蕨类植物和龟背竹用以部分遮挡水边置石,也用以弱化石岸的生硬线条。 6.小道 植物种类,大叶榕,垂叶榕,鹅掌柴,花叶假连翘,文殊兰,散尾葵细叶沿阶草 分析:小道临近学校的篮球场,植物的主要功能是遮挡以及降低噪音的作用,从路边即篮球场往住宅区方向,由低到高进行树种了配置,依次是鹅掌柴,垂叶榕,大叶榕。并与宅后绿地进行了植物造景的搭配,以文殊兰,细叶沿阶草等作为地被植物,花叶假连翘为中层植物,散尾葵为高层植物,层次分明四季有绿。 7.小游园a长方形亭 植物种类,假连翘,鸡蛋花,春羽,秋枫,海芋,黄瑾,龟背竹,大叶杜英,垂叶榕。 分析:同样分为高中低三层,低层是龟背竹,春羽,海芋,中层是鸡蛋花以及黄瑾,上层是秋枫,层次分明。鸡蛋花与海芋种植在水边,倒影增加了水体的层次。鸡蛋花与黄瑾用以观花观枝,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8小游园b六角亭 植物种类,非洲楝,鹅掌柴,蜘蛛兰,沿阶草,龙血树 分析:整体的风格通透淡雅,在步石小道的两边种植叶子较为细长的比较矮小的蜘蛛兰以及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静霞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并以省句容市“都市晴园”与“香江丽景”小区为例,论述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原 则与方式,结合现代居住区的整体情况,指出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居住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多层次享受的需求。居住区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只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而言,居住区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家。由此,居住区景观作为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居住区景观的现状 居住区是人类居住环境最直接的空间,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居住区环境从设计理念到营造手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1缺少人文关怀 当前,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主要停留在绿化量的控制上,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方面的缺乏细致研究,对人们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仅仅重视空间形式和规模,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缺少人情味。具体表现在较多从环境的空间及形态组织上追求变化,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的潮流,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缺少人文关怀。1.2缺少个性特色 任何地方,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都会形成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独特的视觉资源和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应强调对其周边环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在现代的居住景观设计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诸如填埋自然水体或挖掉山体的现象。对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特色。 1.3缺少细节处理 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过于强调景观化和追求视觉效果的潮流;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效果;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植物)在造园中的功能;偏重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观赏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小尺度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和景观的细节处理。 2居住区景观整体营造

植物配置与居住区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与居住区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20-04-01T16:35:07.6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作者:赵永孙驰孔伟鸣许西殿[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室内环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室外小区的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室内环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室外小区的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因此,提高城市居民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就迫在眉睫。本文着重从植物绿化配置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必要时本文会结合一部分实列来加以说明植物配置对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影响。并论述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与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方式,结合现代小区的整体状况,创造性的指出了未来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向。【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所谓的园林植物是指能够种植在城市或风景区中的植物。概括而言,园林植物一般具有保护周边环境、营造绿色氛围和美化城市面貌的功能。城市区域或者风景区的自然环境是否优美,与园林植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区域或风景区的靓丽名片。因此,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植物配置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的历史人文性和特殊的艺术性。 居住区域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场所,不仅仅是家庭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它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更甚是多层次的空间享受需求。同时居住区的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人们提供休息居家的场所,还是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居住者的心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居住区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精神的家园。基于此,居住区域的景观设计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近来有些发达国家有关设计师提出了“人——建筑——景观”的学说,让心理学、建筑学和环境生态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种多学科相互交融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时代的新宠。但是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建筑设计观给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也向小区的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环境设计的设计师们充分发散思维,开拓创新,在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重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以提升建筑小区的综合实力和魅力,打造高质量的绿化居住环境空间。 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作,在配置之前我们必须要考量到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而言,其配置大致如下:一是充分了解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物配置,实现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做到因地制宜配置合理的植被当作当地的园林植物;二是根据不同景观的不同功能性质合理的选择配置植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搭配要适中,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植被之间的颜色搭配,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性。在不同的季节中,也要有不同四季颜色相互交替变化。 三、光、影、司机变化、自然山体水体与建筑物本身的植物配置 除了以上要遵循的两点外,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还应该遵守生态位的原则。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体现在植物本身的特性方面,还体现于外在的光影和四季的变迁。合理的运用光与影的搭配,能够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更具有层次感、更具有灵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被与日光、月光、水面等各种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如果结合的好可以实现情景交融的如诗如画的境界,这种与水光相映衬下的居住区的园林设计,可以让居住者如身临大自然深处的梦幻般的感觉,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无裨益。 四、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立足之地,居住区的空间构成和固有的环境特点,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活理念也都相应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变化。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目标。因此,探索并尝试现代居住的景观特征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以下数端:首先是追求居住区的生态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由于建筑群的密度增大,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大,甚至将能够与大自然紧密的接触视为一种奢侈的行为,殊不知我们最初就是生活中在自然界当中。空间压抑感的增强,,使得人们将目光移向了大空间、高通透性和自然化成度高的住宅小区。所以,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应该焦距于生态自然性与日常实用性相结合的方面。 其次就是重视居住区域的整体性。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将原本整体性的空间区域分散化,而应该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性。对园林的空间做有层次性的划分,做好系统的统筹安排,把居住小区构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性的整体,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假的花草树木作为植被的装饰,要保证植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诉求和情感的依托。 最后就是要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多样性的特点。在居住的小区空间内,往往既有综合性的集中性的空间,同时还有分散性的活动空间,应该尽可能做到空间类型集中与分散的合理搭配,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居住人群的需求。而就当前多数居住区的绿地空间中的人群多以老人和小孩为主,而恰巧适合于此类人群活动的区域偏少,其所配备的休闲设施也不够全面系统。此类人群主要的空间目的是交谈以及简单的运动,所以应该以山水树木进行小空间的简单隔离,形成相对独立阻挡视线的绿地空间,既能满足老年人的闲暇生活的娱乐,也可以为小区的整体设计带来一种新奇感,丰富了小区的景观设计,同时又不失其趣味性。参考文献: [1]、蔡强.居住区景观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胡俊.南京市居住区景观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4]、方明.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科技创新导报,2011. [5]、徐文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置方式

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置方式 一、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 根据居住小区的各种环境,如: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选择植物应做到: 1.无污染,无伤害性。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 2.抗污染。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所选树种植物应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龙柏、黄杨、法青、木槿。 3.少常绿,多落叶。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落叶树,少选常绿树。 4.以阔叶树木为主。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该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但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针叶树的松柏给人的是庄严、肃穆感。所以小区内应以种植阔叶树为主,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5.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创造四季景观。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春花白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秋实或彩叶金李类、乌桕、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 6.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招引鸟类。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能模拟出自然景观,引来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如:郁李、金银木、海棠类、火棘类、冬青类、枣树、枸杞等。

二、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方式 1.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组团绿地,面积较大,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要求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一个小区一般有2—3个。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马尼拉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花灌木或藤本,如银杏、香椿、樱花、石楠、法青、爬墙虎等。2.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入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另外,居住区建筑的散水、墙面、屋顶、阳台和挡土墙及越来越多的停车场,可采用多种绿化的手段将其覆盖起来,将有助于改善景观,并能减少太阳直射,改变大气下垫面性质和状况,减少下垫面的二次辐射,从而改善居住区小气候。 三、提供几种参考栽植类型 1.宅旁绿化:宅旁的阳面绿化一般可采用:马尼拉草+月季+黄杨矮篱或马蹄筋+书带草围边的结构。宅旁的阴面绿化可采用:黑麦草+珍珠梅+黄杨矮篱;早熟禾+太平花+黄杨矮篱的结构。 2.道路绿化。树种可选合欢、樱花、百日红、白玉兰、银杏等。围墙用香椿+石楠绿篱+剑麻、竹+紫叶小檗,或创作其他的单面花境。 3.公共及专用绿地绿化。上层木可选垂柳、广玉兰、女贞、海棠等,中等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要点

前些年盛行的欧陆设计风格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有时甚至让人迷茫,咱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去哪了?为什么要硬生生地照搬异国的文化?在这些文化盛行的期间,很多崇尚中国文化的人找不到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家。自从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诞生,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得以充分地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它的诞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造园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

浅谈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 摘要:作为城市居民最常用的户外活动空间,居住区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功能和原理,分析了居住区植物 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 一部分,城市居住区的绿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营造一个生态美好,舒适宜人 的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要。 一、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设计的构成要素, 植物在大小、形态、颜色、质感上千变万化,丰富了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它 随时间的生长变化,使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 1.1 美化功能。毫无疑问,在钢筋水泥的场地中间,栽花种草,带给人的第一 感受就是美化了环境。植物的大小,高低,形状、色彩带给人以视觉之美。除此 之外,植物本身或粗糙或光滑的质感,植物散发的不同气味,植物与外界交互作 用发出的声音,也创造了触觉、嗅觉、听觉之美。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植物的 美化功能。 1.2生态功能。植物作为天然的“制氧机”,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 造氧气,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除此之外,植物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 降低噪音,吸附粉尘,保持水土。还有些植物可以分泌杀菌素,杀菌消毒。 1.3空间功能。植物与建筑一样能构成空间。通过植物在地平面、垂直面或顶平面的围合,形成开放、半开放或私密空间。 二、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市场的需要以及园林行业的研究发现,促进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 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行业 共同协作,将房地产开发中现存的这些不良问题逐步改正。 2.1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2.1.1 规划布局合理,绿地率较高。现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绿地率有严格的规 范要求,这使得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保障。同时,也更加注重人的使用 性和感受体验,使得结构布局更为合理。 2.1.2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与植物配置手法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境外设计师参与,以及国内设计师学习国外的设计理念与风格,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风格越来 越多样化,如欧式风格、东南亚风格、中国传统风格、新中式风格、极简主义风 格等等,植物景观设计也对应出现了不同的配置手法。 2.1.3 后期绿化养护管理较好。物业管理这一行业的兴起,是居住区植物景观 的福音。物业管理单位配备专业的养护人员,进行浇水、修建、施肥、打药等养 护工作,保障了居住区植物景观的长期效果。 2.2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2.2.1生态意识薄弱。在房地产开发时,许多开发商生态意识薄弱,急功近利,没有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随意挖掉山体,填埋池塘等等,破坏了原有 的生态环境。在设计中大面积的硬化池底水池,忽视湿生、水生植物的应用。或者,过度强调构图和硬质景观,忽视植物景观设计。 2.2.2植物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品味。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植物也是文化

小区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化灌木地被种植表现案例探研居住区绿化软景设计和苗木配置,需要依据项目整体建筑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景观绿化与项目整体理念、产品定位和建筑风格的谐调;注重景观风格、空间及满足功能性。近年来,城市住宅项目标杆楼盘更注重景观风格和景观绿地面积,使小区环境更园林化。本文结合行业标杆楼盘景观考察资料梳理,对居住区景观绿化灌木地被种植案例进行分类研究。 一、小区道路景观 1、景观道路 下图为居住区主入口道路隔离绿带,现代简约规整式小灌木色带,由夏鹃、金边黄杨、红花继木三种叶色线性种植,加上大规格无刺构骨球,形成整齐、饱满、层次分明的道路绿化色带效果。 下图为小区外围景观道路,两侧对称种植的规整式绿化带,灌木色带横向层次为夏鹃、红花继木,加上与列植行道树乐昌含笑间种的红叶石楠球,形成具有纵向韵律和空间层次,且引导感强烈的景观道路。

2、车库入口 下图为高层区地下车库入口景观,坡道侧墙以大灌木球收头和藤本黄素馨垂挂弱化硬质贴面,以及红花继木色块配鸡爪槭,坡道空间通过设置廊架及绿化围合,形成富有层次、绿化掩映的地下车库入口景观。

3、消防车道 下图为住宅小区中庭隐形消防车道,道路和色块弯曲流畅的线形及节点绿化色块,形成自然式园林的小区庭院环境。应注重在前期施工中须依据景观平面图路网线形布置、绿地堆坡造型等来进行道路路基放样,以避免硬化路基影响苗木定位和种植效果。

4、人行步道 下图为居住区道路人行步道,两侧草坪自然嵌入步道石板材铺装,左侧以红花继木、大叶黄杨、鸡爪槭等形成与车行道路的隔离绿带,右侧与水系相连种植毛杜鹃、金边黄杨色块、灌木球及鸢尾、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亲水的游步道景观。 下图为小区竹径步道,自然线形的人行步道两侧种植竹林和吉祥草地被,适用于别墅排屋区及高层区楼栋宅间、庭院等人行步道,竹林小径营造悠闲、私密的居住环境,且绿化成本低。

基于传承与创新的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探究——以保利堂悦居住区项目为例

基于传承与创新的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探究——以保利堂悦居住区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19-05-22T16:46:29.6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胡电智易玲 [导读] 摘要:新中式景观近年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求得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特色在发展中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新中式景观近年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求得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特色在发展中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本研究以保利堂悦居住区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齐鲁传统文化的研究分析,提取地域特色的元素符号贯穿居住区景观中。从景观设计理念、景观空间布局、植物应用和设计特色分析四个方面分析了该项目在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与现代技术的应用,展现了当代新中式居住区景观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糅合。 关键词: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传统文化 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效仿西方国家园林风格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发展,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意识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而居住区景观又是城市景观中的主要部分,在长期发展中却为形成自有的独特风格。作为在历史悠久文明古国中繁衍的中国人,东方精神早已嵌入在我们的基因中,如何在设计中传承并创新地融入东方传统文化是我们始终探索的课题。在此社会背景下,新中式景观风格顺势发展起来[1-2]。但新中式景观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明确新中式景观与传统古典园林的异同,在多元化交融的社会环境中,有选择性的对古典文化进行提取,探究与完善一种适宜当下社会发展的景观设计手法,使得景观兼顾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3-4]。本文以山东临沂保利堂悦居住区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讨新中式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期望为居住区景观传承中华几千年的经典文化符号,彰显时代特色景观提供参考。 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山东临沂北城新区南昌路与马陵山路交汇处西南角,景观面积8657.6 m2。周围交通便利,距离火车站在10公里范围内。周围分布着法式住宅、新古典风格住宅和现代风格楼盘。本项目距离临沂市市政府在五公里内,是城市政府形象的主要代表。同时贯穿整个城市的沂河流经本项目周边,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展示区主体建筑运用集装箱改装成,打破了传统集装箱单调的工业风格,融入更多中式传统意境。在景观设计上运用统一的景观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中式设计语言及艺术手法,营造室内外一体化的别样体验区。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春季回暖快,少雨多风,气候干燥,常有干旱、寒潮、晚霜冻灾害性天气;夏季温高湿重,雨量充沛,盛东南风,洪涝、大风、冰雹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图1 临沂保利堂悦居住区区位分析图 2 城市文脉解读 临沂市历史文化悠久,在临沂境内发现的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物遗存就有使用文字符号。由于悠久的城市起源,便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临沂作为文化灿烂的古城,自古文人荟萃,灵秀钟毓,代有伟人。临沂古称琅琊郡、沂州府,建成已有 249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东夷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孔子之师郯子、秦朝大将蒙恬、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书法家颜真卿、清朝民族英雄左宝贵等历史名人的故里[5]。 由于临沂市西边与济南接壤,文化交流等方面频繁,园林景观风格近乎相同。而济南作为山东省的代表,城市园林起源早,风格别致,十分典型,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济南自古以“泉”而闻名,因此,传统园林大多以自然山水为骨架,且均由泉在其中点缀。济南古典园林布局上以泉为依托,依泉或是湖、山等自然风光进行园林布局,建建楼阁亭榭,栽花植木,穿渠凿池,便使泉水穿庭入户,若隐若现,有动有静,形成以泉为特色的园林区[6]。 山东地区古建筑布局建造和装饰等都受到齐鲁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其古建筑的布局、色彩、装饰彩绘的内容风格等,都彰显出儒家文化的仁义、礼制、中庸、比德等观念。建造体型较为厚重,深庭华院,曲院回廊,高墙重门,是山东古建筑的特点。 3 书院文化在九江庐山林语景观设计中应用 3.1设计理念 提炼古风,演绎今景。以古典院礼府邸中式传统意境为参考,在景观设计上运用统一的景观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中式设计语言及艺术手法,营造室内外一体化的别样体验区。儒家思想的礼制等级与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相融合,简化,抽象更多的经典元素。从中国的山水自然中提取元素,萎缩于园中之境,以传统园林的空间序列和意境营造为出发点,展现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3.2 空间布局 景观空间在布局上从传统建筑上汲取灵感,三进式空间致敬中式传统院落空间。入门格栅式景墙以室内的手法营造虚实结合视觉体验,让人想去一探究竟。格栅背后的悬空感山形艺术装置,使空间简洁又不失精致,在致敬传统时融入现代化科技感。行至前院,一方镜面水景,纳斑驳竹影,山形景墙于其中,映衬四时万物,使空间更具延伸感及灵动性。利用串联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行组合,在新中式居住区中分隔院落之间的不仅仅是建筑或围墙,可以是意境深远的植物,或是半遮半掩的长廊、运用现代工艺的铁艺格栅。让空间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