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内科学鉴别诊断

中医的内科学鉴别诊断
中医的内科学鉴别诊断

中医内科学一一难点、疑点深度剖析

考点一:下列病症的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 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①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②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极似风热感冒之征,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 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①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的流行特点。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 发热不退,或反复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②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迅速,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具有流行性,传变迅速,治疗不及时易发生其他变证。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 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以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治以辛温解表。方选荆防败毒散。

②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以咳嗽为主,可有表证。治以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治以辛凉解表。方选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②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 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加减。

5、风热咳嗽与肺痈的鉴别诊断

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生,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6、肺痈与肺痨的鉴别诊断

①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四大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②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间为主要特征。

7、哮证与喘证的鉴别诊断

概言之,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两者虽有类似之处,但又有各自的特殊之处,必须明确予以区别。另一方面,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8、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诊断

①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

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

②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的鉴别诊断

①咳嗽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有喘促。

②肺胀兼有咳嗽咳痰,但有久患咳、喘、哮等病史,病程长,缠绵难愈,是多种慢性肺系病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除喘咳上气外,常伴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甚则见唇甲发绀心悸,水肿,昏迷,喘脱等危重证候。

③喘证以气息言,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随疾病的治愈不再复发。

从三者关系看,哮证与喘证病久不愈,可发展为肺胀,肺胀又可见哮、喘之证,肺胀因外感诱发,病情加重时可表现为痰饮病中的“支饮”证。

10、肺胀与心悸、水肿的鉴别

①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②心悸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③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

证。

11、肺痨与虚劳的鉴别诊断

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①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②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的鉴别诊断

痰饮(狭义)的病因是素体脾虚,运化不健,复加饮食不当,或外湿所伤,而致脾阳虚弱,饮留胃肠。由于虚实主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①脾阳虚弱症见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呕吐清水痰涎,水入易吐, 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治疗应温脾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温脾阳,利水饮。药用桂枝、甘草,通阳化气,白术、茯苓,健脾渗湿。

②饮留胃肠症见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治疗应攻下逐饮,方用甘遂半夏汤,攻守兼施,因势利导,药取甘遂、半夏逐饮降逆;白芍、蜂蜜,酸甘缓中,以防伤正,借甘遂、甘草相反相激,祛逐留饮。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的鉴别

①脱汗发生于病情危重之时,正气欲脱,阳不敛阴,以致汗液大泄,表现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常同时伴有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等症状。

②战汗则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症见发热烦渴,突然全身恶寒战栗,继而汗出,热势渐退, 多为正

气拒邪,若正胜邪退,乃属病趋好转之象。

③黄汗则以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为特点,多因湿热内蕴所致。

④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各种原因导致出血,其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破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血证以出血为突出表现,但随其病因、病位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出血证;火热灼伤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出血证。

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火上炎的鼻衄与肝火犯胃的吐血。归脾汤:鼻衄之气血亏虚型;吐血辨证为气虚血溢性;便血辨证为气虚不摄型;尿血辨证为脾不统血型;肌衄辨证为气不摄血型。

16、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诊断

①胸痹: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②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1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的鉴别诊断

①胸痹: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②胸痹与胃痛的近似点心在胃上,胃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而易与胃脘痛混淆。

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短暂,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

胃脘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多伴有:暧气、呃逆、泛吐酸水或清涎

等脾胃证候,可予以鉴别。

③胸痹与胁痛与胃痛类似,胸痹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胁部,但胁痛以一侧或双侧的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伴有口苦、目眩等症。

④胸痹与悬饮相同点二者均有胸痛。

A.胸痹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波动、劳累而

突然发作,历史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B.悬饮胁肋胀痛持续不减。

18、惊悸与怔忡的鉴别诊断

惊悸与怔忡的病因不同,病情程度上又有轻重之别。怔忡每由内因引起,并无外惊,自觉心中惕惕,稍劳即发,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为深重;惊悸则相反,常由外因而成,偶受外来刺激,或因惊恐,或因恼怒,均可发病,发则心悸,时作时止,病来虽速,但全身情况较好,病势浅而短暂。二者在病因、病情程度上是有明显差异的。但是二者亦有密切的联系,惊悸日久可以发展为怔忡。

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诊断

①内伤发热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

②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起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20、癫、狂、痫证的鉴别诊断

癫与狂,均属精神失常,这是共同特征。但癫者静,狂者动;癫者多喜,狂者多怒。痫证平素如常人,

发则眩仆倒地,昏不知人,常伴见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猪羊叫声等候,临床上不难区别。

21、中风与厥证、痉证、痫证的鉴别诊断

①中风与厥证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

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唯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②中风与痉证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既有神昏,而

后可以出现抽搐。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咽斜等症状。

③中风与痫证痫证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与中风相似。但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唯斜等症,亦与痫证不同。

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诊断

由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中风又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轻者中经络,重者中脏腑。

①若肝风夹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气血不能濡养机体,则见中经络之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伴神志障碍。②若凤阳痰火蒙蔽神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则见中脏腑重证,络损血溢,瘀阻脑络,而致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23、刚痉与柔痉的鉴别诊断

《金匮要略》中说“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其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感冒与风温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中医内科学》方剂归类

A安神定志丸【功能】宁心安神,除痰通窍。心虚胆怯的心悸;心胆气虚的不寐; B补肺汤【功用】补肺益肾,清火化痰。肺虚喘证。肺肾气虚的肺胀;肺气虚; 补肝汤【功用】暖肝补虚。肝阴虚; 补中益气汤【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的痞满;脾气不升的癃闭;气虚发热;补阳还五汤【功用】补气活血通络。气虚血瘀的中风恢复期(偏枯不用,肢软无力)。 补气运脾汤【功用】温补脾肾。气虚阳微的噎嗝; 白头翁汤【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疫毒痢疾。 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食积胃痛、痞满;食积的呕吐;食滞的腹痛;胃热滞脾的肥胖保元汤【功用】益气温阳。心阳虚; 保真汤【功用】益气补血,滋阴降火。气阴两伤的肺痨; 补天大造丸【功用】滋阴补阳。阴阳两伤的肺痨。 不换金正气散【功能】解散寒邪。寒湿痢; 鳖甲煎丸【功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气滞血瘀的黄疸后遗症。 八珍汤【功用】补益气血。正虚郁结的积证(消瘦、神疲乏力,疼痛逐渐加剧); 化积丸【功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正虚郁结的积证; 八正散【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热淋;膀胱湿热的癃闭; 百合固金汤【功用】滋阴降火,杀虫治痨。虚火肺痨;阴虚肺热的咳血、咳嗽;半夏白术天麻汤【功用】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降逆。痰浊头痛(头痛昏蒙);痰湿中阻之眩晕(头重昏蒙) 半夏厚朴汤【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气郁结的郁证; C柴胡疏肝散【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气滞的胸痹;肝气犯胃的胃痛;肝气郁结的腹痛;肝气郁结的胁痛;肝脾不调的黄疸后遗症;气滞血瘀的积证;气滞湿阻的腹胀;肝气郁结的郁证; 川芎茶调散【功用】疏风止痛。风寒头痛; 沉香散【功用】理气宽中,通噎进食。气淋(少腹胀满疼痛);肝郁气滞的癃闭(情志抑郁);程氏萆薢分清饮【功用】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膏淋;湿热下注的遗精; 春泽汤【功用】益气通阳利水。脾气不升的癃闭; D黛蛤散【功能】清肝利肺,降逆除烦。肝火犯肺的咳嗽;肝火犯肺的咳血; 定喘汤【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热哮; 涤痰汤【功用】豁痰开窍。痰蒙神窍的肺胀;痰浊的胸痹;痰火痫证;痰浊郁闭的闭证;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寒凝心脉的胸痹; 当归六黄汤【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的自汗盗汗; 当归龙荟丸【功用】肝阳上亢之眩晕伴大便秘结者; 代抵当丸【功用】活血逐瘀。浊瘀阻塞的癃闭; 地榆散【功用】清热化湿。肠道湿热的便血。 丁香散【功用】温中散寒,降逆止呃。寒证呃逆; 丹参饮【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瘀血胃痛; 丹栀逍遥散【功效】由逍遥散加栀子丹皮,解郁泻火。气郁化火的郁证;气郁发热; 独参汤【功用】补气固脱。血厥虚证; 导痰汤【功用】燥湿豁痰,行气开郁。痰厥;痰湿内盛的肥胖; 定痫丸【功用】涤痰熄风。风痰痫证; 大承气汤【功用】峻下热结。湿热壅滞的腹痛; 大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肝胆郁热的阳黄;腹痛寒热往来兼大便秘结;大补元煎【功用】养阴补肾,填精生髓。肾虚头痛(头痛且空);肾气虚;

执助中医内科学方歌

中医内科学方歌(执业助理医师) 第一单元肺系病症 一.感冒 常人感冒 1.风寒束表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从。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2.风热犯表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3暑湿伤表 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 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 参苏饮:参苏饮内二陈汤,葛根前胡枳桔香。 2.阴虚感冒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葱白薇,豉桔薄荷草枣随。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 止嗽散:止嗽散内桔梗荆,紫菀百部白前蒸。陈皮甘草共为末,姜汤煎服有奇功。 2.风热犯肺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3.风燥伤肺 桑杏汤:桑杏栀豉梨,沙参象贝集。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平胃散: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2.痰热蕴肺 清金化痰汤:桑皮知贝蒌栀芩,陈夏茯苓桔梗寻。 3.肝火犯肺 黛蛤散合泻白散 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再加粳米宜。 4.肺阴亏耗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镶。 三.哮病 发作期 1.冷哮证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2.热哮证

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定喘效力彰。 3.寒包热哮证 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二两姜辛膏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 4.风痰哮证 三子养亲汤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5.虚哮证 平喘固本汤 苏夏款橘虫草味,党芪胡桃沉坎坠。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二陈汤加当归熟地 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肺 麻黄汤合华盖散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皮桑白皮。 2.表寒肺热 麻杏石甘汤: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 3.痰热郁肺 桑白皮汤:桑白皮汤芩连栀,贝母苏杏姜夏施。 4.痰浊阻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 五磨饮子:五磨白酒沉木香,乌药枳实与槟榔。 虚喘 1.肺气虚耗 补肺五味与参芪,熟地紫菀配桑皮。 2.肾虚不纳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 参附汤黑锡丹 黑锡丹:黑锡丹中蔻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芦巴故纸阳起石,降逆平喘镇浮阳。 五.肺痈 1.初期 银翘散 2.成痈期

中医内科指导:血证的鉴别诊断

1.与外伤鼻衄鉴别因碰伤、挖鼻等引起血管破裂而致鼻衄者,出血多在损伤的一侧,且经局部止血治疗不再出血,没有全身症状,与内科所论鼻衄有别。 2.与经行衄血鉴别经行衄血又名倒经、逆经,其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多于经行前期或经期出现,与内科所论鼻衄机理不同。 齿衄 与舌衄相鉴别齿衄为血自齿缝、牙龈溢出;舌衄为血出自舌面,舌面上常有如针眼样出血点,与齿衄不难鉴别。 咳血 1.与吐血相鉴别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2.与肺痈相鉴别肺痈患者的咳血多由风温转变而来,常为脓血相兼,气味腥臭。初期也可见风热袭于肺卫的证候,当演变到吐脓血阶段时,多伴壮热、烦渴、胸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热毒炽盛证候,以此可与咳血证相鉴别。 3.与口腔出血相鉴别鼻咽部、齿龈及口腔其他部位的出血,常为纯血或血随唾液而出,血量少,并有口腔、鼻咽部病变的相应症状可寻,可与咳血相区别。 吐血 1.与咳血相鉴别见上文所述。 2.排除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这些部位出血,血色鲜红,不夹杂食物残渣,在五官科作有关检查即可明确具体部位。 便血 1.与痢疾相鉴别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 2.与痔疮相区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尿血 1.与血淋相鉴别血淋与尿血均可见血随尿出,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 2.与石淋相鉴别两者均有血随尿出。但石淋尿中时有沙 1.与外伤鼻衄鉴别因碰伤、挖鼻等引起血管破裂而致鼻衄者,出血多在损伤的一侧,且经局部止血治疗不再出血,没有全身症状,与内科所论鼻衄有别。 2.与经行衄血鉴别经行衄血又名倒经、逆经,其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多于经行前期或经期出现,与内科所论鼻衄机理不同。 齿衄 与舌衄相鉴别齿衄为血自齿缝、牙龈溢出;舌衄为血出自舌面,舌面上常有如针眼样出血点,与齿衄不难鉴别。 咳血 1.与吐血相鉴别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平喘固本汤秦艽鳖甲散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越婢加半夏汤补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射干麻黄汤己椒苈黄丸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 香附旋覆花汤神术散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藿香砂仁六味共,和中消导食厥先。 枕中丹柴枳半夏汤 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柴枳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芩蒌辅,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 清金化痰汤顺气导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验方顺气导痰汤,内括导痰汤全方,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生姜木香香附入,理气解郁化痰良。 养心汤二阴煎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灯芯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神功。 补气运脾汤五汁安中饮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 . .. . . .. .专业 . . 1.感冒 1、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饮 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干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 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根与生;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散 杏散夏前,枳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子降气汤 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甘枣,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子,茯苓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中医内科学鉴别诊断

考点一:下列病症的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①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②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极似风热感冒之征,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①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的流行特点。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复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②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迅速,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具有流行性,传变迅速,治疗不及时易发生其他变证。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以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治以辛温解表。方选荆防败毒散。 ②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以咳嗽为主,可有表证。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治以辛凉解表。方选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②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加减。 5、风热咳嗽与肺痈的鉴别诊断 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生,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6、肺痈与肺痨的鉴别诊断 ①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四大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中医内科学加方剂歌诀汇总

1.1感冒 感冒风邪时毒袭,咳嗽头痛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治重解表宣肺气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双解汤主寒包火,参苏葳蕤气阴析。 【注释】 ①本病主要病因是风邪和时行病毒。 ②临床以咳嗽、头痛、流涕、鼻塞、喷嚏、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 ③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故其治疗着重于解除表证,宣通肺气。 ④香薷饮:新加香薷饮。 ⑥参苏饮、加减葳蕤汤分别治疗气虚及阴虚感冒。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②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③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湿。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④参苏饮 益气解表参苏饮,二陈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姜枣配,尚须加入干葛根。 ⑤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葱豉薇,薄荷桔梗草枣随,滋阴清热且发汗,阴虚风热此能为。 ⑥双解汤 《医方集解》双解汤,麻黄防风荆芥襄。薄荷黄芩大栀子,连翘石膏桔梗尝。 1.2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杂病先,六淫疫毒续复感卫表荆防银翘异,肺胃麻杏白虎辨连朴脾胃湿热证,大承大柴不一般,膀胱八正小柴合,肠道湿热葛芩连。 【注释】 ①本篇指罹患杂病在先,感受六淫疫毒在后之发热。 ②卫分表证属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风热者选银翘散。肺热用麻杏石甘汤,胃热用白虎汤。 ③连朴:王氏连朴饮。腑实用大承气汤,胆热用大柴胡汤。 ④膀胱湿热用八正散合小柴胡汤。葛芩连:葛根芩连汤。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见“内科?感冒”。 ②银翘散见“内科?感冒”。 ③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清凉,主治喘热肺气张,须知阳盛方禁桂,若是无汗量要商。 ④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⑤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⑥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⑦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⑧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⑨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解表清利保安康。 ⑩王氏连朴饮 王氏连朴《经纬》方,厚朴苍术黄连襄,半夏芦根淡豆豉,清热利湿和胃脾。 1.3湿阻 湿阻重闷呆腻濡,外感水湿中土阻,起病较缓病迁延,湿性粘腻不易除,祛湿运脾分主次,湿困脾胃藿香主,湿热王氏连朴饮,香砂脾虚湿滞瘳。 【注释】 ①本病的突出表现是肢体困重,脘腹痞闷,纳食乏味呆腻,舌苔厚腻,脉濡。病因是外感水湿,内困脾胃。 ②本病的治疗原则一为祛湿,二则运脾,但有主次之分。 ③藿香;藿香正气散。 ④香砂:香砂六君子汤。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中医内科学方剂整理

《中医内科学》方剂整理(2013) 第一章肺系病症 一、感冒 1.【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败毒散去参、姜、薄,加荆、防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芎福,何止钱财草(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2.【风热感冒】 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3.【暑湿感冒】 新加香薷饮—尹香莲逗厚朴(银花香薷连翘扁豆厚朴) 4.【虚体感冒-气虚感冒】 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5.【虚体感冒-阴虚感冒】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 二、咳嗽 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 三拗汤合止嗽散三拗汤(甘草杏仁麻黄) 止嗽散-百草园前臣敬接(百部甘草紫菀白前陈皮荆芥桔梗) 2.【外感咳嗽-风热犯肺】 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草(薄荷菊花芦根连翘桔梗桑叶杏仁甘草) 3.【外感咳嗽-风燥伤肺】 桑杏汤--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参贝母栀子香豉桑叶杏仁梨皮) 4.【内伤咳嗽-痰湿蕴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陈夏领草莓酱(陈橘红半夏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三子养亲汤--三子来借书(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 5.【内伤咳嗽-痰热蕴肺】 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6.【内伤咳嗽-肝火犯肺】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青黛蛤壳) 7.【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桑叶草,玉竹花粉扁豆好。 三、哮病 1.【发作期-冷哮】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治寒哮,细辛款冬加姜枣,紫菀半夏加五味,重在宣肺不发表。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感冒与风温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细辛草味夏。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 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喘脱危症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 人附姜草肉桂陈 6、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生脉地黄汤=生脉饮加六味地黄丸 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当归,熟地。 哮病与喘证,哮病与支饮 4.喘 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芩。三拗:麻杏草2、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甘石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肺气郁闭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五磨沉香槟,乌药木枳存 虚哮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了+附子,肉桂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黑锡丹:黑锡硫附桂,芦巴故纸对。茴沉楝木香,肉蔻起石配。 喘证与气短,喘证与哮病 以下无用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

01、阳黄与阴黄的鉴别?加急黄。 阳黄为湿热蕴蒸所致;急黄为热毒壅盛,内陷心包所致;阴黄为寒湿困脾,阳气不宣所致。在病性上,阳黄、急黄为实热证,阴黄为虚寒证。在病势上,急黄病程短,最为凶险;阳黄病情较急,病程较短;阴黄病势较缓,病程较长。在颜色上,急黄其色如金;阳黄其色鲜明,阴黄色泽晦暗或如烟熏,且三者的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02、眩晕与中风的鉴别诊断? 眩晕仅就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以仆倒。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者不经昏仆,仅以喎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 03、眩晕与厥证鉴别?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眩晕仆倒的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04、眩晕与痫证鉴别? 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05、中风与口僻鉴别?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就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06、中风与厥证鉴别? 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07、中风与痉证鉴别? 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08、中风与痿证鉴别? 痿病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悯。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09、中风与痫证鉴别? 中风:昏迷时可见口眼涡斜,半身不遂,清醒后多有后遗症。 痫证:昏迷时四肢抽搐,多吐涎沫,后发出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 10、水肿阳水与阴水如何鉴别? 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 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与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与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11、淋证与癃闭鉴别? 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而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 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临床特征。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而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 12、血淋与尿血鉴别? 血淋就是以小便夹血,淋漓涩痛,其痛难忍为主症;尿血就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夹杂而下,多无疼痛,为其特征。故一般以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 13、膏淋与尿浊鉴别? 淋证的小便浑浊需与尿浊相鉴别。尿浊虽然小便浑浊,白如泔浆,与膏淋相似,但排尿时尿出自如,无疼痛滞涩感,与淋证不同。以有无疼痛为鉴别要点。 14、癃闭与水肿鉴别? 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尿量少,但水肿就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的归纳

龙胆泻肝汤:(共7处) 1.十、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十一、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十一、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十四、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十八、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二十九、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四十五、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1.十四、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四十五、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十六、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2.十九、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3.二十六、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4.二十九、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5.三十二、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9处)1.十一: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十一: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3.十一: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十一: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5.十二、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6.十四、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7.十六、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8.三十一、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9.四十八、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4处)1.五、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六、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九、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四十三、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三十二、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三十九、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四十一、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1.十九、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三十一、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1.二十一、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3.二十五、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1处)1.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中医内科学方歌《整理》

1.感冒 1、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卉,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姜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苏甘枣姜,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