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

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鲁卡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

2、学习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适应症;

3、掌握普鲁卡因的应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实验原理

普鲁卡因是一种羟基苯甲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传导麻醉作用。它可以抑制神经电位的传导,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达到麻醉的效果。普鲁卡因的适应症包括局部手术、麻醉和疼痛的治疗等。但是,普鲁卡因的使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

三、实验材料

普鲁卡因安全试剂盒、SDS-PAGE凝胶板和电泳装置。

四、实验步骤

2. 开启电泳装置,将普鲁卡因样品进行进行电泳分离。

3. 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将分离出来的普鲁卡因进行蛋白质迁移。

4. 使用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将普鲁卡因样品进行检测。

5. 分析检测结果,了解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应用方法。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对于普鲁卡因的安全使用需要提前了解,阅读说明书并戴上手套等防护措施。

2. 电泳操作时电场强度不能过大,以避免样品异常迁移。

3. 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需避免光照,同时需要掌握时间和温度等细节。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检测,得到普鲁卡因样品的荧光值,并据此了解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应用方法。

五、实验思考

1. 如何避免普鲁卡因的不良反应?

答:普鲁卡因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正确使用、控制用药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措

施来减少,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2. 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区别是什么?

答: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都是局部麻醉药,但其分子结构和作用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鲁卡因分子中含有羟基基团,是羟基苯甲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而利多卡因中含有甲基基团,是甲基苯胺类局部麻醉药。同时,普鲁卡因适用于组织的透明液体内注射,而利多卡

因适用于组织间隙注射。

普鲁卡因麻醉实验报告

普鲁卡因麻醉实验报告 普鲁卡因麻醉实验报告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完善。其中,普鲁卡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麻醉药物,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 全性备受关注。本文将对普鲁卡因麻醉的实验进行报告,以期对其效果和应用 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普鲁卡因的基本特性。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其 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神经末梢无法传递疼痛信号,从而达到麻醉 的效果。普鲁卡因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传导性,能够迅速达到麻醉的效果,并 且持续时间较长,常用于外科手术和疼痛治疗。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小鼠进行普鲁卡因麻醉的观察。首先,我们给小鼠 注射了一定剂量的普鲁卡因,然后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持续时间。实验结果显示,普鲁卡因能够迅速使小鼠进入麻醉状态,呼吸和心率明显减慢,丧失了对疼痛 的感知。在麻醉过程中,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肌肉松弛和无反应的状态,证明了 普鲁卡因的麻醉效果显著。 然而,我们也需要关注普鲁卡因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一 些小鼠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了呼吸抑制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这提示我们在使 用普鲁卡因时需要注意剂量的选择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此外,普鲁卡因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神经损伤等副作用,需要在使用前 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风险管理。 除了临床应用,普鲁卡因在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中,普鲁 卡因常被用于神经学研究和疼痛机制的探索。通过普鲁卡因的应用,研究人员

可以模拟和研究神经传导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疼痛产生的机制。这为疾病的治疗和新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总结起来,普鲁卡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麻醉药物,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通过实验观察和应用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普鲁卡因的特性和应用范围,为临床麻醉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普鲁卡因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普鲁卡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为麻醉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麻醉药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氯胺酮、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实验二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 实验三肌松药对胫前肌的作用 实验四、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实验五局麻药毒性作用的比较 实验六普鲁卡因的椎管麻醉作用 实验七药物对局麻药中毒的保护作用 实验八泮库溴铵和琥珀胆碱对家兔作用的比较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氯胺酮、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实验原理】氯胺酮属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其麻醉作用主要机制是阻断NMDA 受体;而硫喷妥钠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有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对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可通过记录给药前、后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变化观察各药的作用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氯胺酮和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二者的作用有何异同。 【实验材料】 器材:粗剪刀、手术器械一套、5mL注射器、兔台、气管插管、动脉夹、动脉套管、压力换能器与张力换能器、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丝线、烧杯等。 药品:0.2%氯胺酮溶液、1%肝素溶液(生理盐水配制)、1%硫喷妥钠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1、取家兔一只,称体重,仰位固定于兔台上,剪去颈部兔毛,以1%普鲁卡因溶液作颈部皮下浸润麻醉,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动脉夹阻断血流,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将已充满肝素的动脉套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并连接于压力换能器以进行血压监测。在家兔剑突处皮肤上缝一根丝线以进行呼吸监测,将丝线另一端连接于张力换能器,丝线不要拉的太紧。 2、将压力换能器与张力换能器接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开放动脉夹,分别记录家兔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 3、描记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立即记录给药后0、1、2、3、 4、 5、10、15、20和30 min时间点家兔呼吸和血压曲线,观察给氯胺酮后家兔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4、待家兔呼吸、血压曲线恢复至给药前形态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硫喷妥钠10mg/kg,1 min时间注入,同上描记各时间点呼吸、血压曲线,观察注射硫喷妥钠后家兔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 见描记的呼吸、血压变化曲线。 【注意事项】 1、压力换能器管道系统在连接前需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

实验六局部麻醉药实验

实验六局部麻醉药实验 (一)普鲁卡因对家兔的传导麻醉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普鲁卡因的脊髓麻醉作用 【实验原理】 神经兴奋的发生和传导有赖于细胞膜上Na通道的开放和NA内流.其描述的客观指标是神经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局麻药可阻滞Na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导。本实验就是通过用药前、后对神经干刺激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化,来了解药物的局部麻醉作用。【实验材料】 1. 器材:2ml注射器、普通剪刀。 2. 药品: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碘酊棉球,75%酒精棉球。 3. 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1.取家兔一只称重,剪去腰骶部毛5X5cm 2.观察家兔的正常活动,如四肢站立或行走姿势,并用针头刺其后肢测验痛觉反射。3.将兔头轻轻夹于实验者的左腋下,左手拖住臀部,兔身固定在实验者的左前臂与胸前,并使其头尾尽量向腹侧屈曲。 4.在剪毛区用2%碘酊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 5.在兔背部两髂嵴之中点稍下方,摸到第七腰椎间隙,针头沿第七腰椎间隙刺入,如遇到骨头则针头向后侧偏,当针头到达椎官时可见家兔后肢弹跳,实验者也有戳破膜之感并以针头不摇摆为准。即可注入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0.2ml/kg 。 6.察家兔的活动情况及再用针头刺其后肢测验痛觉反射与给药前有何不同? 附:脊髓麻醉进针突破层次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硬膜下腔——蛛网膜——蛛网膜下腔【注意事项】 1. 注射前固定皮肤以防止注射部位移动。 2. 注射时针头必须与脊柱垂直。 (二)局麻药的作用强度比较 【实验目的】 比较普鲁卡因与丁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 【实验原理】 局麻药能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普鲁卡因和丁卡因因其对粘膜的穿透力不同而表现出前者的表面麻醉效力明显弱于后者。 【实验材料】 1. 器材:兔固定箱、手术剪、滴管。 2. 药品: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盐酸的卡因溶液 3. 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1.无眼疾家兔1只,放入兔固定箱内,剪去两眼睫毛,分别用兔须轻触两眼角膜的上、中、下、左、右5个位点,观察并记录正常角膜反射情况(有无霎眼反射)。刺激5点都引

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

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鲁卡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 2、学习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适应症; 3、掌握普鲁卡因的应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实验原理 普鲁卡因是一种羟基苯甲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传导麻醉作用。它可以抑制神经电位的传导,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达到麻醉的效果。普鲁卡因的适应症包括局部手术、麻醉和疼痛的治疗等。但是,普鲁卡因的使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 三、实验材料 普鲁卡因安全试剂盒、SDS-PAGE凝胶板和电泳装置。 四、实验步骤 2. 开启电泳装置,将普鲁卡因样品进行进行电泳分离。 3. 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将分离出来的普鲁卡因进行蛋白质迁移。 4. 使用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将普鲁卡因样品进行检测。 5. 分析检测结果,了解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应用方法。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对于普鲁卡因的安全使用需要提前了解,阅读说明书并戴上手套等防护措施。 2. 电泳操作时电场强度不能过大,以避免样品异常迁移。 3. 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需避免光照,同时需要掌握时间和温度等细节。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检测,得到普鲁卡因样品的荧光值,并据此了解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应用方法。 五、实验思考 1. 如何避免普鲁卡因的不良反应?

答:普鲁卡因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正确使用、控制用药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措 施来减少,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2. 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区别是什么? 答: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都是局部麻醉药,但其分子结构和作用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鲁卡因分子中含有羟基基团,是羟基苯甲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而利多卡因中含有甲基基团,是甲基苯胺类局部麻醉药。同时,普鲁卡因适用于组织的透明液体内注射,而利多卡 因适用于组织间隙注射。

蛙的普鲁卡因麻醉实验总结

蛙的普鲁卡因麻醉实验总结 这次是第一次药理学实验,我们学习了很多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做药理学实验之前我们就有做过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解剖过蟾蜍,小白鼠和家兔,这次的药理学实验更是一次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给了我们很多在生理学实验中并没有学过的知识点。在刚做实验时,黄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3R原则,即减少,优化,替代。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动物。它们用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健康,推动着医学的进步,人类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为我们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牺牲,我们应遵循“3R”原则。黄老师还通过视频给我们重点介绍了常用麻醉药及用法,实验动物的捉拿、麻醉、固定、给药、取血和处死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性很强的东西。 之后便是分组自己做实验了,首先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小白鼠的标记方法,用中性品红表示十位数,苦味酸表示个位数,加上空白对照,一共可以标记一百支小白鼠。标记顺序为先左后右,从上至下。用苦味酸作为标记物的一个原因是它不容易被分解和弄掉,不会因为小鼠的活动而消失。其次是因为其有苦味,避免了被其他老鼠舔掉。之后讲解了小鼠的性别鉴定方法,除了书上说的方法外还可通过观察小鼠的乳房辨别。关于大鼠和家兔的捉持方法,大鼠在捉持前最好对其进行安抚,避免其急躁而咬人,而家兔则不可用手扯其双耳将其拉起。在给药方法方面,灌胃法要注意从口角插入口腔,用灌胃针抵住舌头,插入不可过深,一般入喉即可。腹腔注

射时最好将其倒转,头部朝下,这样不容易刺入内脏。是否插入腹腔的判断方法:推注完后,轻微回抽,若有负压将注射器的推杆拉回,则已入腹腔。皮下注射时是否的入皮下的判断方法上同,皮下无负压,回抽不拉回。尾静脉注射时注意静脉在尾的两侧,不在上下,注射时用手捏住尾巴前段有利于暴露血管。 家兔的灌胃用木质开口器,使用时要想办法将其舌头压在开口器下,因为舌头会阻碍导尿管插入口腔,可以另外使用棉签配合,一边用棉签压住舌头,一边将开口器插入口腔。耳缘静脉注射时要注意选择小号针头,因家兔耳静脉较小,插入时应仔细谨慎。 家兔的麻醉与手术操作由老师演示进行。注射11ml麻醉剂后家兔很快被麻醉,用镊子夹其腿部无反应。气管插管时,在气管处以倒“T”字切开,插入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为三通管,除一个用来跟呼吸测定器连接外,另一个用来防止家兔舌头被麻醉后堵住气管不能呼吸从而起到辅助呼吸作用。颈动脉分离时在颈动脉剪三分之一插管,颈动脉较一般血管粗,韧性很好,在剪口前后需各用动脉夹夹住并用细线绑住,插管成功后拔掉近心端动脉夹,远心端不动。血液迅速流向插管。最后是家兔的空气拴塞法处死,用注射器注射一管空气后,家兔逐渐呼吸急促,最后呼吸停止死亡。 以上为这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和值得注意的要点,这次实验是一次基础实验,是对后面实验的一次入门,通过这次实验学习到了很多动物的基本操作方法,自己在课后也有好好的总结,希望能将其更好的用于之后的实验之中,争取把今后的每一次实验都认真做

普鲁卡因对家兔传导麻醉的实验结论

普鲁卡因对家兔传导麻醉的实验结论 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它通过阻断 神经传导来产生麻醉效果。在实验中,普鲁卡因被用于家兔身上,以 评估其对传导麻醉的效果。通过观察家兔在接受普鲁卡因后的行为和 生理反应,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实验设计和方法 实验首先需要选择适当数量和品种的家兔,并确保它们处于健康的状态。将家兔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接受普鲁卡因注射,而对照组将接受安慰剂或其他非活性物质注射。 在给予家兔注射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基础测量,例如测量体温、心 率和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这些基础数据可以用来与注射后的数据进 行比较。 在合适的部位给予家兔注射普鲁卡因或安慰剂。注射剂量应根据家兔 的体重和所需的效果进行调整。在注射后,需要密切观察家兔的行为 和生理反应,并记录相关数据。 二、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麻醉效果:普鲁卡因注射后,家兔在注射部位周围的感觉将会减退 或完全消失。这可以通过对家兔进行刺激测试来确认。用针轻轻刺激 注射部位,如果家兔没有明显的反应,则说明普鲁卡因产生了麻醉效果。

2. 运动能力:普鲁卡因注射后,家兔的运动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 的影响。这可以通过观察家兔的步态和活动范围来评估。如果家兔在 注射后移动缓慢或无法正常行走,则说明普鲁卡因对其运动能力产生 了影响。 3. 自主呼吸:普鲁卡因可能会影响家兔的自主呼吸。这可以通过观察 呼吸频率和深度来确定。如果注射后家兔的呼吸明显变浅或减慢,则 说明普鲁卡因对其呼吸产生了抑制作用。 4. 心率:普鲁卡因注射后,家兔的心率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以通过 使用心电图来监测家兔的心率,并与基础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注射后 家兔的心率明显增加或减慢,则说明普鲁卡因对其心脏功能产生了影响。 5. 镇痛效果: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减轻或消 除疼痛。通过观察家兔在注射后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来评估其镇痛 效果。如果注射后家兔没有明显的疼痛反应,例如舔舐或抓挠注射部位,则说明普鲁卡因产生了镇痛效果。 三、讨论和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普鲁卡因对家兔产生了传导麻醉效果,即在注射部位周围阻断了神 经传导,使其失去感觉。 2. 普鲁卡因可能会对家兔的运动能力、自主呼吸和心率产生影响。这 些影响可能是由于普鲁卡因对神经传导的抑制作用所致。 3. 普鲁卡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或消除家兔的疼痛感。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普鲁卡因对家兔传导麻醉的结论:

药理学-麻醉药教案

麻醉药 一、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局部麻醉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能力目标 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素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二、内容 【导入案例】 患者,男性,2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入院,经体检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治疗。局麻药选用2%利多卡因+1: 20万肾上腺素溶液。 (提问) 为何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讲授新课】 第一节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地产生和传导,在机体意识清醒地状态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地药物。 一、局麻药的作用及给药方法 (一)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局麻药在低浓度时能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及传导,较高浓度时对周围神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阻断作用。一般细的无髓鞘神经纤维比粗的纤维对局麻药的作用更敏感。在

局麻药的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冷觉,温觉,触觉和压觉。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局麻药的作用与阻滞细胞膜钠离子通道有关。局麻药穿透神经细胞膜,至膜内侧与钠通道闸门边磷脂分子的磷酸基相连,阻滞钠通道,减少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膜不能除极化,从而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呈现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局麻药用量过大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或意外注入血管内引起的全身作用,这实际上是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其程度与血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1)中枢神经系统: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局麻药被吸收后,先抑制中枢抑制性神经元而使中枢兴奋,表现为不安,肌肉震颤、神智错乱,甚至惊厥。随后再抑制中枢兴奋性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普遍抑制,导致昏迷,呼吸衰竭。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血管扩张,甚至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脏搏动停止。但心肌对局麻药耐受性较高,中毒时常致呼吸先停止。 局麻药液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可使用药局部的血管收缩,而延缓局麻药吸收,且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和预防吸收中毒。在指、趾端及阴茎等末梢部位用药时,则禁加肾上腺素,否则可致局麻部组织缺血坏死。

药理普鲁卡因实验报告

药理普鲁卡因实验报告 药理普鲁卡因实验报告 引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本 实验旨在探究普鲁卡因在药理学中的应用和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实验目的: 1. 研究普鲁卡因的药理作用机制; 2. 观察普鲁卡因对生物体的影响; 3. 探究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 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设计; 2. 给实验组动物注射普鲁卡因; 3.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 4.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组动物在注射普鲁卡因后,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首先,实 验组动物的血压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普鲁卡因具有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其次,实验组动物出现了局部麻醉现象,这是普鲁卡因的主要作用之一,它通过阻断 神经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此外,实验组动物的呼吸频率也有所减慢,这是因 为普鲁卡因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普鲁卡因在实验组动物中产生 了明显的药理效应。 讨论:

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手术操作中。它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受疼痛。此外,普鲁卡因还具有降低血压和减慢呼吸频率的作用,这在一些特定的临床情况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然而,普鲁卡因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普鲁卡因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 本实验研究了普鲁卡因的药理作用和对生物体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普鲁卡因具有明显的降压、麻醉和呼吸抑制效果。这些药理特性使得普鲁卡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普鲁卡因的使用需要谨慎,应遵循医学指导和剂量控制,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患者身上。 致谢: 感谢实验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使得本次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机会和学习资源。参考文献: [1] Smith A, Jones B. Pharmacology of Prilocain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2010; 335(3): 409-416. [2] Johnson C, Brown D. Local Anesthetics. In: Brunton L, Chabner B, Knollmann B, eds.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1.

不同物质对局部麻醉时间的影响

贵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13 级定向丙班 探索性自主设计性实验 题目:不同物质对局部麻醉时间的影响班级:2013级临床定向丙班实验室:第1实验室第1小组 指导老师:李玲 学生姓名学号 黄泓迪20130204204 杨玲20130204203 吴祥20130204201 周光涛20130204202 穆元昆20130204205 2015年06月12 日

一.课题名称:不同药物对局部麻醉时间的影响 二.立项背景: 研究现状: 普鲁卡因(procaine)为酯类局麻药,能暂时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而具有麻醉作用。它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在临床多把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普鲁卡因对周围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且麻醉持续时间短,为减少吸收延长药效,减少毒副作用,临床上常加入少量的肾上腺素(1:200000~500000),时效可延长20%。 研究趋势: 探究收缩血管物质是否都能延缓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时间,并观察扩张血管物质对其麻醉时间的影响。 研究意义: 利用不同药物对血管收缩或舒张的作用,与普鲁卡因配伍注射,观察收缩血管的药物对麻醉时间是否有延缓作用,而舒张血管的药物对机体吸收普鲁卡因的速度是否有促进作用,而缩短麻醉时长。血管的收缩扩张影响麻醉药物的吸收快慢,临床上根据需要而选用相应的药物与麻醉药配伍注射,能较好地控制对病患的麻醉时间。 三.实验目的:

①学习小鼠两侧腿部注射法; ②探究收缩血管物质是否都能延缓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时间,并观察扩张血管物质对其麻醉时间的影响; ③掌握药物影响普鲁卡因作用的原理及机制。 四:实验原理: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简称局麻药,是一种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局部感觉(痛觉、压觉、温觉等)丧失的药物。常用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普鲁卡因(PROCAINE)为酯类局麻药,其盐酸盐为奴佛卡因(NOVOCAINE),能暂时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而具有麻醉作用。本品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普鲁卡因能使细胞膜稳定,降低其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神经冲动达到时,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膜产生去极化和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局麻作用。在临床多把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普鲁卡因对周围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且麻醉持续时间短,为减少吸收延长药效,减少毒副作用,临床上常加入少量的肾上腺素(1∶200000~500000),时效可延长20%。肾上腺素为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作用广泛而复杂。其在血管方面主要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皮肤和黏膜血管α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对其呈显著的收缩反应;而骨骼肌血管以β2受体为主,呈舒张反应。酚妥拉明(PHENTOLAMINE)为短效α受体阻断药,对α1受体、α2受体受体的亲和力相同,其能与α受体激动药竞争α受体,从而阻断α

普鲁卡因对家兔传导麻醉的实验结论

普鲁卡因对家兔传导麻醉的实验结论 引言 麻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操作和手术中的技术,通过制约神经传导来减轻病人的感觉和感知能力。在麻醉研究领域,普鲁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本文将重点研究普鲁卡因在家兔身上的传导麻醉效果,并探讨实验结论。 数据来源和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了20只健康的家兔作为实验对象,药物选用普鲁卡因作为局部麻醉 药物。实验过程中,家兔被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体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开始之前,对每只家兔进行了体格检查,以确保它们没有任何相关疾病。 首先,利用临床计量注射器,根据家兔体重确定每只家兔需要注射的普鲁卡因剂量。然后,使用无菌注射器将普鲁卡因注射至家兔体表,以模拟局部麻醉效果。实验过程中,记录家兔的行为、生理参数和疼痛指数。 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家兔在接受普鲁卡因传导麻醉后,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麻木和无感觉状态。家 兔在注射部位不再有疼痛反应,且对触摸和刺激的反应也减少或消失。 2.家兔在接受普鲁卡因传导麻醉后,生理参数发生一些变化。呼吸频率和心率 有所增加,体温有轻微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导致的生理反 应。 3.实验过程中,家兔的疼痛指数从实验开始时的高水平逐渐下降,注射部位的 疼痛指数为0,表明普鲁卡因成功地传导麻醉了家兔。 讨论和结论 本次实验表明,普鲁卡因在家兔身上具有良好的传导麻醉效果。家兔在接受普鲁卡因注射后,表现为麻木和无感觉状态,注射部位不再有疼痛反应,对刺激的反应也减少或消失。生理参数的轻微变化可能与麻醉药物的作用有关。

普鲁卡因作为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具有较好的传导麻醉效果,其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剂量控制和对家兔的监测,以减少可能的不良反应。 总之,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普鲁卡因对家兔传导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麻醉研究领域,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推动麻醉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参考文献 请根据需要加入相关的参考文献。

盐酸普鲁卡因合成路线与实验

盐酸普鲁卡因合成路线与实验 Add author and revision time

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合成方法 1、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发展及由来 麻醉药在临床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可卡因毒性较强;有成瘾性;高压消毒易水解失效等缺点;使应用受到限制..为了寻找更理想的局部麻醉药;人们开始对可卡 因的结构进行剖析、简化和改造.. 盐酸普鲁卡因至今仍为临床广泛使用的局部麻醉药;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毒 性低;五成瘾性;用于局部浸润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表面麻醉和局部封闭疗法.. 盐酸普鲁卡因的发现及脂类局麻药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从剖析活性天然产物分子结构入手进行药物化学研究的一个经典例证..早在1532年人们就知道秘鲁人通过咀嚼南美洲的古柯叶来止痛..1860年niemann从此树叶中提取到一种生物碱晶体;即为可卡因.. 将可卡因完全水解或部分水解;得到水解产物爱康宁和爱康宁甲酯;它们均无麻醉 作用..用其他羧酸代替苯甲酸与爱康宁成脂;麻醉作用减低或完全消息;由此苯甲酸在可卡因的局麻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羧酸甲酯则与麻醉作用无关..根据这一发现; 对可卡因的结构进行了各种改造..在1940年开发合成了具有优良麻醉作用的普鲁卡因procaine.从此;局部麻醉药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2、盐酸普鲁卡因的化学名、结构式、性质 盐酸普鲁卡因又名奴佛卡因;化学名是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局 部麻醉药;用于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腰椎麻醉、硬膜外麻醉及封闭疗法等.. 其分子结构式是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又麻痹感;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微容易三氯甲烷;几乎不容于乙醚;在空气中稳定;但对光敏感应避光保存..从结构中我

药理学 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procaine,奴佛卡因) 水溶液不稳定,光照及受热、久贮变黄,使局麻效能降低。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最常用的局麻药,属短效局麻药。注射给药后 1 ~ 3min 起效,维持30 ~60min。毒性较小,对黏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广泛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能直接扩张用药部位血管,使药物的吸收加快、局麻时间缩短,并增加中毒机会。故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以延长作用时间,减少吸收中毒。但肢端手术忌加入肾上腺素,避免引起组织坏死。高血压、心脏病、甲亢患者麻醉时禁加肾上腺素。 还用于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用 0.25% ~ 0.5% 溶液注射在局部炎症、损伤等病变部位,可减少病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恶性刺激,以减轻炎症或损伤部位的症状。常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炎症、外伤痛、神经痛;急性肾衰竭时,可做肾囊封闭。 【不良反应与用药注意】 大量吸收后可引起中毒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现象。心血管的反应出现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因此,应严格控制剂量和浓度;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偶可引起过敏反应,用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首次应用时应做皮肤过敏试验。使用时注意观察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及时给予肾上腺素、抗过敏药、吸氧等。对普鲁卡因皮试阳性、有过敏史者改用利多卡因,不宜用丁卡因。 【药物相互作用】 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物可干扰本品代谢,使本品毒性增强,忌联合应用。普鲁卡因在血浆中被酯酶水解为对氨苯甲酸和二乙氨基乙醇,前者能对抗磺胺药的抗菌作用,后者增加强心苷的毒性反应,应尽量避免同时应用。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 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电刺激强度的变化对骨路肌收缩张力的影响,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 概念。 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单收缩、强直收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3.观察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分析药物作用机制。 4.观察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掌握除极化型肌松药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蟾蜍 2.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培养皿,铁支架,肌动器,张力换能器,锌铜弓,滴管,丝 线,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药品:任氏液,普鲁卡因溶液,琥珀胆碱溶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本制备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破坏脑和脊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沿骶骨两侧剪开腹壁,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在骶髂 关节水平前1~1.5cm处剪断脊柱。 3)剥皮,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清洗:将手及用过的剪子,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 5)分离双后肢:沿脊柱和骨盆的正中线将脊柱分为两半,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 大腿,将分离的另一半后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6)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I.分离坐骨神经:用玻璃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沿坐骨神经沟,用 玻璃针剥离坐骨神经大腿部,分离至腘窝。 II.分离腓肠肌:结扎腓肠肌跟腱,剪短跟腱,减去周围组织,保留腓肠肌起始点与骨的联系。 III.游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标本安放将标本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坐骨神经轻放在肌动器电极上,用任氏液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