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工序检验规范

产品工序检验规程

1.目的

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标识,确保只有通过了规定的检验和试验(或授权让步放行)的产品才能转序和出公司。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从原材料进公司到成品出公司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控制。

3.术语

3.1 不合格品:不符合图纸、工艺要求和规范的产品或材料。

3.2 可疑的产品或材料: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或材料。

3.3 紧急放行(例外转序):指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而放行采购产品、生产在

制品(半成品)和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特许进一步生产的活动。

3.4 质量记录:是组织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实施过程的文件化的证据和记录的结果。

(如:检验和试验结果、内部审核结果、校准数据。)

3.5 外购外包产品:由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包括原材料、精铸件、半成品、成

品、委托加工品等。)

3.6 全尺寸检验:是指对零件在设计资料上标明的所有的尺寸进行完整的测量。

4.职责

4.1 质管部门负责对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按照规定的技术

标准、产品图样及工艺文件等进行检验和试验;

4.2 技术部门负责提供进货、过程、最终检验或试验的所有检验文件、产品图样、

技术标准、控制计划及工艺文件和/或作业指导书;

4.3 生产车间负责完工产品的送检;生产车间负责严格执行工艺要求,进行生产

过程的自检、互检和完工检验并配合检验员的首检、巡检和成品检验以及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4.4 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紧急放行意见签署和办

理。

4.5 技术总监负责紧急放行的批准。

5工作流程及内容

5.1进货检验和试验

5.1.1原材料采购

5.1.1.1采购部门要选择有合格资质的供货方。

5.1.1.2采购原材料进厂后,由采购部门采购员对采购产品的牌号、规格、数量、标示情况、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有无破损等进行检查验收,初步确认合格后通知仓库部门接受

5.1.1.3对于公司没有能力检验的原辅材料,物资管理部向供方索要此类产品的产品标准、检验报告单、产品合格证等资料交品管部进行保存,作为验证依据,有质量争议时送国家相应检验机构检验,以验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责任部门:采购部门。

5.1.2原材料采购回公司

5.1.2.1采购部门/采购员确认供方到货后,由仓库保管员清点数量和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并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责任部门:采购部门、仓管部门。

5.1.3紧急放行

5.1.3.1采购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当批采购产品是否紧急需要,如是则做好“紧急”标示,质检部门按紧急放行流程执行,如否则按正常情况进行检验。

责任部门:采购部门。

5.1.4材料检验

5.1.4.1检验员根据采购的物料料号和规格,根据《材料检验规范》,

规定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器具等要求和物料采购单及检验文件进行检验,填写《材料检验记录表》,并将质量证明文件附在一起。

5.1.4.2采购部门库管员填写物料标牌,并进行标识,按区域分类存放。

5.1.4.3检验员根据材料检验规范中的质量标准和判定准则,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5.1.4.4进货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责任部门:质检部。

使用表单《材料检验记录表》《材料检验规范》

5.1.5标识/记录

5.1.5.1检验员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材料检验记录表》上,同时注明检验结果。

5.1.5.2库管员作合格标识。

5.1.5.3紧急放行作“紧急放行”标识,例外放行作“例外放行

”标识。

责任部门:质检部。

使用表单《材料检验记录表》

5.1.6进货产品入库

进货产品经质检员确认合格后,质检员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本批次产品可以入库,由仓库保管员办理入库手续,并做相应标识。

责任部门:质检部、仓管部门。

5.1.7紧急放行申请

5.1.7.1因生产急需,如需要紧急放行,在有可追回的程序时,由采购部门办理《紧急放行申请单》。

责任部门:采购部门。

使用表单:《紧急放行申请单》。

5.1.8审批

5.1.8.1采购部门在紧急放行申请单中注明申请放行物料的批次号、名称、规格、物料编号、数量、用途及申请的理由,报生产总监和物料总监批准。

责任部门:采购部

使用表单《紧急放行申请单》

5.1.9紧急放行

5.1.9.1根据供货方以往供货情况进行审核

5.1.9.2将紧急放行物料做好标识和放行的数量,并留相应数量的样品,以待以后取证。

责任部门:采购部门。

5.1.10检验试验

5.1.10.1实施“紧急放行”的同时,本批物料仍按规定对该批产品履行正常的跟踪检验和试验。如无合格的检验、试验结论前,产品不得交付客户。

5.1.10.2生产单位使用“紧急放行”的物料必须单独流转,并将其隔离存放。在产品工序流程卡上注明“紧急放行申请单”编号以及做

“紧急放行”字样作为标识。

5.1.11不合格品审理

5.1.11.1“紧急放行”的物料,在得到合格的检验和试验结论后,质检部门负责发出紧急放行解除通知,生产车间在接到紧急放行解除通知后,负责划去产品工序流程卡上的“紧急放行”字样,并签名,注明日期。

5.1.11.2“紧急放行”的物料,若检验和试验结论不合格,质检部门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同时负责追回不合格物料和解除紧急放行通知。

责任部门:质检部门、生产部。

使用表单《紧急放行申请单》。

5.2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

5.2.1生产首件检验

5.2.1.1首件定义

首件是指每班接班时加工的第一件产品或更换工装、夹具、图纸文件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

5.2.1.2生产车间操作员依据图纸以及工艺要求对生产的首件进行检验。

5.2.1.3首件经自检合格后交同事或班组长进行互检,确认合格后交质检员进行首件专检。

5.2.1.4首件经最终检验确认合格后,质检员需在首检产品上做首件检验合格标识,操作员将首件在本工位上单独保存,一直到本批次本工序全部完成后,与其余工件一块交检。

责任部门:操作员,质检员。

5.2.2生产自检互检

5.2.2.1生产车间操作员和\或班组长,在生产过程中,要依据图纸及工艺的要求做好自检和互检。

5.2.3巡检

5.2.3.1检验员应按时进行班组的产品巡检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5.2.3.2巡检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工艺或违规操作的现象,质检员有权制止其继续生产,责令其改正后才允许继续加工。对已造成不合格事实的产品做好标识并进行隔离。

5.2.4产品流转

5.2.4.1检验合格后的产品放入合格品待转区域,质检员填写《产品工序检验记录表》,由周转工根据工艺要求入库或转入下一道生产工序。

5.2.4.2不合格品转入不合格待处理区,做好红色标识,没得到妥善解决前,此批次工件不得转出不合格区域。

5.2.4.3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检验报告》。

责任部门:生产车间、质检部门。

使用表单《产品工序检验记录表》《不合格品检验报告》

5.3最终检验

5.3.1最终检验是指批次工件所有的加工工序已全部完成,需要外表镀覆处理或外表镀覆处理完成后直接交付客户的产品。

5.3.2成品检验

每一批零件加工、生产完成后,交质检员进行检验,检验确认合格后填写《产品工序检验记录表》,

5.3.2.1检验合格的工件通知周转工转入合格品待转区域,等待入库。

5.3.2.2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区域,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3.2.3生产车间将经过检验的合格品办理入库手续并入库。

5.3.2.4生产车间负责不合格品的返修、返工、报废补件处理。

责任部门:质检部、生产部。

使用表单《产品工序检验记录表》。

5.4全尺寸检验

5.4.1零件出厂前,质检员必须按照图纸工艺要求对零件进行全尺寸检验,包括:图纸、工艺尺寸要求,材料性能、表面质量。检验合格后填写《全尺寸检验记录表》。

责任部门:质检部。

使用表单《全尺寸检验记录表》。

过程检验规范

过程检验规范 1.目的: 1.1阻止不良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1.2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1.3发现不合格品时,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1.4对制成管制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导入持续改善,进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冲压、精加工、部装、总装配的过程监视和控制。 3.职责: 3.1品质部: 3.1.1检验产品(包括外协),合格进仓,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进行标识和隔离;3.1.2制成考核; 3.1.3提供工样样品; 3.1.4进行全尺寸监视; 3.1.5评估关键尺寸的制成能力; 3.1.6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改善; 3.2技术部: 3.2.1编制各岗位检验作业指导书;

3.2.2协助不合格事件的原因调查与改善对策。 3.3生产部: 3.3.1依照标准组织生产活动; 3.3.2对在制品进行质量监控,包括首末件检查,定期自主检查,主管不定期的检查;3.3.3主管制成考核 3.3.4不合格事件的改正和预防措施 4.检验内容 4.1首、末件检验: 4.1.1每道工序均要求首、末件检验,当设备维修后,及夹具调试维修后均要求首检;4.1.2操作工在加工产品前首先确定机械设备的加工能力、设备的状况、条件设定、模具制定状况,适合产品型号、规格的要求,对照图纸的尺寸要求及样件,对开始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进行首检,反复检验,做到认真、仔细、负责。符合质量要求后,经检验员确认后方可继续生产。并填写好制成检验记录,其目的是及早发现质量问题。 4.1.3每天上班前操作工应检查最后一个工件,并将结果记录在制成检查记录单。 4.1.4每个生产批的最后一件产品检查后,连同模具一起保存,以便下次模具重新使用时与生产首件进行对比,比对完成后,新的末件取代该末件,该末件做适当处理。

产品过程检验规程

产品过程检验规程 产品过程检验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成套设备中组装过程的检验。2、目的 规范检验程序,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控制满足生产要求必须的条件,并进行监督检查。 质检部门按要求对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加工实施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4、检验规程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在每道加工环节设定过程检验。 车间各工序组装人员装完本工序元器件后,根据图纸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确认无误后在“产品装配施工卡”的相应栏目签字。 对XXX加工的零部件必须采取“三检制”,即:操作人员在进行首件加工完成并自检合格后,进行互检,然后交车间检验人员检验。确认合格后,操作者在继续加工,在生产过程中,车间检验人员还必须进行巡检,发现不合格品立即停止加工,

剔出不合格产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加工。待未经加工完成并经操作人员自检合格后,填写“送检单”,报车间检验人员,有车间检验员进行检验,在“产品装配施工卡”上填写检验记录,转送下道工序。 检验工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报质监部门确认处理。 成品总装完成并经装配人员自检合格后,连同“产品装配施工卡”及该产品的其他图样一并送到质监部门,由质检部门进行最终全面检验。 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除巡检外),对被检产品还应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状态标识。 对检验过程当中发现不合格产物均须及时作出明明的“不合格”标识,随后对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步伐》举行处理。 根据型式实验报现场生产产物要满足一致性的要求。 5、验项目、检验要求、检验方法 工序 下料 检验项目检验方法 零件外形尺寸,平面度,垂直用游标卡尺,钢板尺,按

生产线工序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

生产线工序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 一、引言 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线工序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的检测手段,可以提高生产线工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产品出错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本文将探讨生产线工序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的重要性,并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 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线工序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和工艺偏差,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并改正工序中的缺陷问题,减少废品率和返工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提升用户满意度:通过控制工序质量,可以保证产品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信赖度。 三、质量控制方法 1. 定量化目标:制定工序的定量化目标,如生产速度、产品合格率等指标,在每个工序中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确保达到目标。

2. 标准化操作: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明确每个工序所需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位操作人员按照标准操作。 3. 抽样检验:在生产线工序中设置抽样点,定期进行抽样检验,检测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如果出现问题,即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4. 设备维护与校准: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有需要,可以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 5. 引入自动化技术: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序的稳定性和速度,并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反馈,及时调整和纠正问题。 四、检测标准方法 1. 外观检测:通过目视观察和比较,检测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外观是否符合标准。如颜色、纹理、形状等方面的检测。 2. 尺寸检测: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 3. 功能性检测:测试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性能是否稳定,并通过合适的工艺参数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调整。 4.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检测产品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要求,主要适用于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的生产线工序。

工序检验规程

1目的 通过规定工序的检查方法,各工段特别是关键工段的检查要点,使现场品质控制检查有针对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定义 现场品控应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几大因素,通常概括为:“人、机、料、法、环” 进行检查,五大因素的定义如下: 工序:生产和检验的各个具体的阶段。 3 职责 3.1对车间接收和正在使用的原辅料进行检查; 3.2对现场“4M1E”进行检查; 3.3不合格品处理的监控; 3.4记录、采集有关质量的原始信息并进行分析; 3.5自主学习,并对车间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 3.6对各班组/工段的质量业绩进行评价; 3.7为质量改进提供合理化建议;

3.8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4检查要求 4.1知识准备:检查人员应熟悉本公司所使用的各种原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 品的特性,了解设备的相关知识。掌握关键质量控制点(CQP)及关键危害控制 点(CCP)的控制监督办法,熟悉国家及企业的相关制度、规范、规程、标准 等,掌握内部审核方法。(这些文件是品管人员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见 5 相关文件)。 4.2检查要求: 4.2.1独立公正:现场品管人员本着为企业服务、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独 立、公正地对现场进行管理; 4.2.2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有关法规、企业卫生质量安全及其他制度;在检 查过程中,按共同认可的标准执行检查; 4.2.3沟通协作:工作中应加强与各班组长、主任、服务组、及上级的沟通、 与本科室员工协同合作。 4.2.4预防为主:检查以预防问题发生为原则,针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情况, 视情节,给予责任人口头、书面整改意见或处以罚款。 4.2.5循序渐进:工作保持连续渐进性,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如当发生产品 质量不稳定,应进行质量调查与分析,持续追踪。 4.2.6数据确凿:多提供准确数字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3.1文档与报告 以下方面应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a)工作日志 b)卫生检查记录 c)质量检查结果 d)整改单(或报告)、罚款单 必要时,建立电子文档,便于传递。 5 检查方法 总体原则:现场品质控制人员,进行巡视检查,对所管辖的每个区域都应监控到位,根据日常工作中经验、数据或近期市场/消费者/实验室的反馈信息或投诉信息,掌握控制重点。卫生检查、冷链检查是常规工作。特殊产品实行百分之百检验,成品出炉应每架车检,检查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5.1询问:通过询问,了解对本岗位质量要求的掌握程度; 5.2首件确认:灌肠等工序,采取“首件确认”; 5.3抽样检验:对于产品检验,实行自检、互检及品控员抽样检查相结合; 5.4产品品样:适用于成品的品尝判断;

工厂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工厂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一、引言 工厂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 准和要求,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制度旨在规范质量检验的程序和要求,明确质量检验的职责和权限,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满足客户需求,确保产品质量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所有产品质量检验活动,包括原 料采购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等。 三、质量检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覆盖所有质 量关键点,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2.可追溯性原则:确保质量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包 括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仪器设备等信息的记录。 3.公正性原则:保证质量检验的客观公正,遵守质量 检验的相关规程和标准。 四、质量检验流程 1.产品进货检验流程 1.1 接收原料:接收货物,并核对与采购订单的一 致性,包括数量、规格、质量等。 1.2 样品抽检:根据采购要求及相关标准,抽取样 品进行外观、尺寸、重量等方面的检验。 1.3 检验结果记录:记录样品检验结果,包括合格、 不合格等情况。

1.4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品,根据相关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修、报废等。 2.过程检验流程 2.1 关键工序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标准。 2.2 检验方法选择: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标准,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2.3 检验记录:记录过程检验的结果,在不合格的情况下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成品检验流程 3.1 外观检验:对成品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颜色、尺寸等方面的检查。 3.2 功能性检验:对成品的功能进行检验,确保其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3.3 批量抽检:按照一定的抽检比例,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3.4 检验报告:编制检验报告,记录检验结果和处理意见。 五、质量检验人员要求 1.具备相应的质量检验知识和技能,熟悉质量检验的相关规程和标准。 2.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准确分辨产品质量问题。 3.严格遵守质量检验的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工序质量检验制度

工序质量检验制度 一、引言 工序质量检验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建 立规范的工序质量检验流程,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 合规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工序质量检验制度的概 念和意义,制度的基本要素,建立和执行工序质量检验制度的注意 事项。 二、概念和意义 工序质量检验制度是指根据生产工艺,规范和流程,对各个工 序的质量进行监控和检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它是企业保证产品质 量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 工序质量检验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客户投诉和产品召回,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 竞争力。 三、基本要素

1.检验标准:制定明确的工序质量检验标准是工序质量检验制度的首要任务。检验标准应包括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处理措施等内容,确保工序质量的判别准确和一致性。 2.检验方法:不同的工序需要使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和产品特点,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 3.检验设备:合适的检验设备是进行工序质量检验的基础。企业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检验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验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验人员是工序质量检验制度的核心。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岗位职责和培训计划,确保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5.检验记录:检验记录是工序质量检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检验过程和结果。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管理制度,确保检验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建立和执行工序质量检验制度的注意事项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一、前言 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进货、加工过程、包装过程等。 三、检验设备 1.检验设备应满足国家标准和标准化要求,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2.检验设备应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放置和保管,保持清洁、整齐。 四、检验步骤 1.原材料进货检验: (1)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形状、尺寸等; (2)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如硬度、抗拉强度等; (3)进行化学性能检验,如成分含量、腐蚀性等。 2.加工过程检验: (1)在加工过程中,对每个工序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加工精度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2)对加工过程中的产生的废品进行分类和记录,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3.包装过程检验: (1)对包装材料进行外观检验,确保包装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五、检验记录 1.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 2.记录需要真实准确,遵循保密原则,不得外泄。 六、异常处理 1.当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时,应及时停止生产,并进行确认和调查原因; 2.对于不良品,应进行分类和记录,以便进行整改和改进; 3.合格的产品应分类存放,做好防潮、防尘等工作。 七、检验结果处理 1.检验结果正确的产品,可以进行下一步生产工序; 2.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应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3.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应按照内部流程进行,严禁私自流入市场。 八、操作规范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1、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进行加工、装配,不准偷工减序,要提倡文明生产,坚决制止“野蛮加工、野蛮装配、野蛮转序、野蛮装卸”行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序,操作者要严格执行自检步骤,防止不合格品生产,由于自己漏检、错检,发生严重失职,造成不合格品,责任者要赔偿材料损失、工时损失和其它间接损失。下道工序应对上道工序产品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不合格品造成新的损失。 2、生产人员在对本岗位产生的不合格品要主动报告,交由质检员进行处置。不得对本岗位产生的不合格品故意进行混入、隐藏等。由质检员填写“检验记录单”并在“入库单”上签字,无签字“入库单”的产品或半成品下工序不得接收。 3、生产人员对后面工序提出的质量反馈,要积极作出反应,认真进行服务和改进,不得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推脱、拖延等。要坚决防止重复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于本岗位曾经出现过或质检员已指出的质量问题,要坚决杜绝。 4、生产人员要认真接受技术员、质检员的指导和检查,不得有歪曲、刁难行为,对于有不同意见,可报告主管部门领导解决。 5、成品仓管员在入库人员出具成品检验员签字的“入库单”和“入库抽检记录”后方可接收产品入库,同时做好“产品入库帐”。 6、质检人员要树立秉公执章、严肃认真、作风正派、办事公正的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检验标准和检验程 序。 7、质检人员要管理好计量标准、档案、资料、台帐、原始记录等。总帐不得变更,设备、仪器要求帐物相符。要保证在用计量设备、检测仪器的完好。每年接受市技术监督局的检定,出现不合格,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避免因责任心不够,出现影响生产、检验质量问题。 8、检验工作要做到准确、及时,工序检验随时检查,对生产岗位已完工的产品,检测项目必须全面、严格。避免因漏检、误检造成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市场。 9、质检人员要作好检验记录,建立检验台帐,和每批次成品的质量档案,保证随时能提供生产工人的质量考核资 料、产品质量状况资料、原材料、外购件质量状况资料和售后服务情况资料。 10、售后服务人员要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对于重要的质量问题,要完整反馈以下内容;生产日期、数量、规格型 号、质量原因等。不能因反馈信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而影响公司处理质量问题,也不能为夸大自己的工作量,弄虚作假,夸大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混乱。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产品检验流程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产品检验流程 一、目的 规范生产中心出货检验流程,提高检验力度,确保出货产品品质以及 质量可控性。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生产中心产品出货的检验。 三、产品检验规范 1.检验的必要性 检验是实施品质管理的基础,通过检验工作,可以了解产品质量现状,以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其主要目的就是“不允许不合 格的产品件进入下一道工序”。亦是最古老最实在的质量保证方法之一。 2.建立预防措施 (1)首先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是取得质量体系成效的先 决条件。(2)明确存在的主要潜在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目标。(3)决定采 取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 (4)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善)循环的科学方法,保证措施 的具 体落实和有效执行。 (5)实施预防措施,并加以验证。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6)将采取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以评定措施的适宜性。3. 检验措施 (1)检验项目如有不合格项,立即通知相关处理人员,对其问题进行 确认。(2)确认无误后对其不合格品进行退换货处理。(3)如问题可自行修复,通知相关处理人员查验,待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再次 检验,合格后方可出货。 产品质量标准涵盖方面 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订的技术准则。根据 其内容不同,技术标准又可分解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方 面的内容。 1、基础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制订产品标准和其他标准的 依据。常用的基础标准主要有: 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精度与互换性标准;结构要素标准;实现产品 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材料方面的标准等。 2、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质量和规格等方面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 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产品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 产品的类型、品种和结构形式;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产品的包装、贮运、保管规则;产品的操作方法说明,使用注意事项说明等。

制造与验收规范

制造与验收规范 制造与验收规范是指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制造和验收流程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和客户需求。下面是制造与验收规范的示例,供参考: 1. 规范制造流程: (1) 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图,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配置、工序安排等,以确保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有序、高效。 (2) 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 (3) 设立质量管理岗位,监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4) 建立合理的质量跟踪和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的制造流程。 2. 严格选材: (1) 选择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原材料,并严格按照采购要求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2) 防止使用假冒伪劣材料,加强供应商的质量管控,组织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产品的质量。 3. 做好产品检验与检测: (1) 建立完善的产品检验标准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和检测方法。 (2) 配备合适的检测设备和人员,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4. 产品包装与标识: (1) 根据产品特性和运输要求,进行适当的包装设计,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2) 产品包装上必须明确标示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批号等必要信息,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对产品包装进行验收检查,确保包装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5. 经过严格的验收检查: (1) 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包括尺寸、外观、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2) 制定统一的验收标准和判定规则,确保每个环节的验收结果一致性和公正性。 (3) 验收结果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追溯和证明。 制造与验收规范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环节,只有遵循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制造和验收流程,才能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并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竞争力。

质检流程规范

质检流程规范 质检流程规范 一、目的和范围 质检流程规范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制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产品质量检验和测试的过程。 二、质检流程 1. 质检计划 在产品质检之前,质检部门应制定质检计划,明确质检的目标、方法和程序,并确定质检样本的数量和选择方法。 2. 检验样本选择 样本的选择应确保能够对产品的关键特性和主要功能进行有效检测。质检部门应按照统计学原理选择样本,并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在选择样本时,还需考虑产品的特殊要求和重要性。 3. 销售产品检验 在产品出货前,必须进行销售产品检验。根据质检计划和相关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如有不合格产品,则必须按照不合格品控制度进行处理。 4. 工序检验 在产品制造的每个工序,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工序检验。工序检

验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工序都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如有不合格产品,则必须及时调整产品制造过程,并修正不合格产品。 5. 技术规范验收 对于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质检验收。质检部门应根据技术规范进行测试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6. 外部检验 对于某些特殊产品或要求高的产品,应进行外部检验。外部检验可以由第三方实验室或专业机构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客观、准确。 7. 记录和报告 在质检过程中,必须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质检部门应记录每次检验的结果,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报告。质检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以及改进措施等内容。 8. 改进措施 质检部门应定期分析质检数据,找出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应包括产品制造过程和质检过程的优化,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质检效率。 三、质检人员要求 1. 熟悉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机械加工件检测标准

机械加工件检测标准 1、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将检验工件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对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不合格品不能转入下工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所有加工件 3.检验原则 3.1.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现行产品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 3.2.检验人员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规定 周期内。 3.3.检验人员验收产品前应熟读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要点。 3.4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零件进 行判定。 4.检验依据 检测依据按图纸及工艺卡检测 5.检测种类: “工序自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 5.1.工序自检:工件完成工序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在工艺卡进行签字;

5.2.首件检验:批量工件必须首件检验后,才能开始加工 5.2.1.对首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核实首件产品或工件(毛坯)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对首批检查的工件,操作者必须做好自检,在操作者缺乏检测手段时,也应对工件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送质量专员检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 5.2.2.工作班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5.2.3.调换操作者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5.2.4. 更换(调整)工艺装备或更换模具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5.2.5.更换材料批(炉)号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5.2. 6. 代用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5.2.7.检验内容:根据检验标准的要求,核对首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对首件检验合格,批准生产加工,首件检验不合格,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理,同时分析不合格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后加工,产品继续首件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5.3.巡回检验: 5.3.1.由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日常巡回监督检查,重点监控工序质量和典型零件质量; 5.3.2根据检验标准、图纸和工艺的要求、检验、核对巡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 5.3.3.若巡检某质量特性值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报告单》处理,同时。立即对本次巡检与上次巡检(或首检)间隔中生产的产品的不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 Classic and Good Materials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 1.目的 规范机械加工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工序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如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冲突时;以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准.. 3.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为mm.. JB/T 5000.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 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800.4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 3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5277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

4.原材料检验 机械加工件所用板料;棒料的材质;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按图加工所需..详细做好原材料入库记录..不合格材料办理好退货手续.. 5.工序质量检验 5.1 零件加工后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及JB/T 5000.9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规定.. 5.2 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5.3 铸钢件、铸铁件、有色金属铸件、锻件加工后如发现有砂眼、缩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时;在不降低零件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允许按照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修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5.4 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除产品图样有要求外;不允许有尖棱、尖角.. 5.5 精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直接摆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5.6 精加工后的配合面、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打印标记.. 5.7 最终工序为热处理的零件;热处理后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精加工后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5.8 对于生产图样中要求电镀锌或热镀锌的零件;图中要求的配合面尺寸为含 镀层后的尺寸.. 5.9 表面电镀锌涂层的质量要求: 1镀层外观光滑细致、无起泡、起层、剥落、烧焦及海绵状沉淀; 2经铬酸钝化后;应具有绿黄略带有红色的彩虹色;

过程检验规范

过程检验规范 1.目的 规定过程检验的方式、标准,尽早发现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系统因素防止产品成批报废或将不合格产品转入下序。 2.范围 过程加工的产品. 3.职责 工序操作工:加工过程中自检及提报首检. 过程检验员:按本指示要求对加工过程进行首检、巡检和产品完工后的完工检. 4.定义 4.1首件检验:是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因素调整后,换人、换料、换工装、调整设 备等对制造的第1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包括操作工自检,操作工互检和检验员首件确认。 4.2巡回检验:是指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和生产条件进行 监督检验. 4.3半成品检:是指对全部加工活动结束的半成品零件进行的检验,半成品检验的工作包括验 证前面各工序的检验是否已完成,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及对前面所有的检验数据进行复核。 5.运行程序 5.1图纸及表单分发及悬挂: 5.1.1车间班组长:将相关要求填写于【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巡检日报】中后交检验员 填写,同时将图纸分发给操作工。 5.1.2检验员在【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巡检日报】中填写完相关要求后将交操作工。5.1.3操作工将图纸、【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巡检日报】挂在机床适当位置。 5.2操作工首检 5.2.1首次加工按图纸要求自检合格。 5.2.2将首件自检结果如实填写于【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中。 5.2.3向过程检验员报首检,提交样件最少2件。 5.2.4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 5.3检验员首检 5.3.1过程检验员对首次加工样件,按5.7《工序检验标准》要求作首件检验。 5.3.2首件判定后,过程检验员应对首件合格件打上确认标识,以便作业参照,并保留到该批 产品完工. 5.3.3首检记录:首检过程如实记录于【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中. 5.4操作工自检

产品工序检验规范

产品工序检验规程 1.目的 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标识,确保只有通过了规定的检验和试验(或授权让步放行)的产品才能转序和出公司。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从原材料进公司到成品出公司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控制。 3.术语 3.1 不合格品:不符合图纸、工艺要求和规范的产品或材料。 3.2 可疑的产品或材料: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或材料。 3.3 紧急放行(例外转序):指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而放行采购产品、生产在 制品(半成品)和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特许进一步生产的活动。 3.4 质量记录:是组织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实施过程的文件化的证据和记录的结果。 (如:检验和试验结果、内部审核结果、校准数据。) 3.5 外购外包产品:由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包括原材料、精铸件、半成品、成 品、委托加工品等。)

3.6 全尺寸检验:是指对零件在设计资料上标明的所有的尺寸进行完整的测量。 4.职责 4.1 质管部门负责对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按照规定的技术 标准、产品图样及工艺文件等进行检验和试验; 4.2 技术部门负责提供进货、过程、最终检验或试验的所有检验文件、产品图样、 技术标准、控制计划及工艺文件和/或作业指导书; 4.3 生产车间负责完工产品的送检;生产车间负责严格执行工艺要求,进行生产 过程的自检、互检和完工检验并配合检验员的首检、巡检和成品检验以及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4.4 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紧急放行意见签署和办 理。 4.5 技术总监负责紧急放行的批准。 5工作流程及内容 5.1进货检验和试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