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学说,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B、C)

A、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C、剩余价值理论

D、阶级斗争学说

E、无产阶级解放理论

2、下面选项中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法是正确的有:(A、B、C、D)

A、是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B、反映、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

C、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

D、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E、只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因为(C、D、E)

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C、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E、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

4、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A、B、C、D、E)

A、彻底消灭一切阶级的革命

B、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决裂的革命

C、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D、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革命

E、彻底消灭剥削阶级的革命

5、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具有下面这些特征:(A、B、C、D、E)

A、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国家政权

B、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

C、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最终的目标是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E、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可以具有多样性

6、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A、B、C、D、E)

A、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

B、这些国家面临着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艰巨任务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

D、存在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E、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A、B、C、D、E)

A、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原则存在历史联系

B、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形式存在历史联系

C、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基础不同

D、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本质不同

E、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等同。

8、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是,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B)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底劳动生产率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E、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

9、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从这个历史结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下面正确的结论有(A、B、D、E)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B、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特定的情况

C、突破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具有普遍性的革命规律

D、历史发展的顺序是有可能出现跳跃的

E、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10、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尚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这是因为:(A、B、C、D、E)

A、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

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态可以有这种那种

C、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可以有这种那种

D、时代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E、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会造成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二、辨析题: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正确。

因为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它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正确。

因为不同国家不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同时,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种的,模式是多样的。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3、资本主义有可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正确。

因为从理论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但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各国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作出决定。

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统一的,其中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手段。

错误。

因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统一的,其实质就是全体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5、要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正确。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一直处于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面对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要正视自己具体国情,而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三、分析分析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并评价社会主义“早产论”?

【参考答案】

(1)马、恩曾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当然,马、恩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2)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宁根据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指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胜利。列宁所提出的新论断,是以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为依据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3)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进一步指出,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率先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并根据俄国当时社会具体情况和革命的客观形式,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革命成功则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率先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无论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劳动群众所受到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而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长成熟并能有效地组织和发动群众,革命的主观条件也成熟了。(5)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社会发展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了主要的决定因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生活取代封建社会,已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6)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把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看成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成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同时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坚持不断的改革?

【参考答案】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与问题。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等方面。因此,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探索。(2)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是多样性的。(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就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同时,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全球化已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充满矛盾的客观进程。社会主义将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4)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它是在不断的改革和经常的变化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改革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是克服社会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应坚持正确的方向,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步骤,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建设?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了人民利益,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有鲜明的政治纲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其奋斗目标。(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带人民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3)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形势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领导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4)加强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什么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党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党能与时俱进;必须加强党自身建设,使党始终具有生机和活力,始终能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4、材料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材料2:“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材料3:“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请回答:

(1)从材料1和材料2来具体阐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作用。

(2)从材料3来谈谈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

(3)材料2和材料3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虽然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要求变革生产关系,人类的活动存在制约性,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地创造;社会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和方向性,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更替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由萌芽形成,到成熟发展,最终也必将向更高的社会形态转化。因此,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这是社会规律的客观作用。但社会规律不会自动实现,而必须通过人们的活动起作用,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来看,从社会历史发展具体的进程来看,社会形态的更替发展则又会因为具体历史条件复杂性、多样性,因为人们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差异性而呈现出特殊性。因而,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具体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有不同的走法,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2)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还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因而人们对它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在于它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促进全人类共同的发展,因此,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没有前途的,就是死路一条。

(3)材料2说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不可避免的,但具体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是多样的,没有固定形式;而这并不等于说社会主义的特征是模糊不清,材料3就说明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也就是说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切模式的社会主义共同的特征。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对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5、材料1: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敌对势力的仇视和反抗,从1918年下半年起,帝国主义纠合14个国家发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国内战争。为了捍卫苏维埃政权,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2:1921年初苏联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这时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了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材料3:列宁去世后,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地位。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完成。1933年斯大林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时说:由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了70%,所以,苏联已经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由于消灭了工商业部门中的资本主义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工业中的唯一形式;由于击溃了富农阶级,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也成为农业中的稳定的经济基础;集体农庄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困现象,消灭了失业现象,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都取得了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和材料2,以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道路。

(2)阅读材料3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

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客观规律,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最终不能克服其生产力发展越来越高的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因而人类社会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必然要以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建立更高形态的社会制度来解决这个矛盾,来适应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人类自觉的社会活动,社会主义革命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但各国人民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进行,革命的具体实现,应该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根据具体的主、客观条件来作出决定。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革命成功则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建立,最终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并且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和尖锐化,列宁在认真总结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的基础上,集中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智慧,并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此,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道路是具体历史的和多样的。

同样,社会主义建立以后,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客观规律,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却是现实的也是多样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环境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下迫使无产阶级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政策。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用国家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实行共产主义原则,无疑是脱离了实际,是违背规律的,必然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因而,一旦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苏共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这表明列宁和苏联共产党人在探索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一定不能超越苏联具体的社会实际,一定不能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水平。这说明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道路是不确定的,但社会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

(2)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为前提,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消亡等。马、恩这些论断对今天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尤其是马、恩并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其某些论断与现实存在着差距是在所难免的。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的实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

年轻的社会制度,还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因而人们对它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一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一试题 "1.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 : 爱因斯坦 ; 康德 ; 哈勃 ; 伽莫夫" "2.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阿拉伯语 ; 俄语 ; 汉语 ; 英语" "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文化上的不适应 ; 瘟疫流行 ;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 ; 政治动荡" "4.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 ;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 ;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 ;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 "5.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 ;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 ;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6.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 廉价性、实用性 ;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 ;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 ; 再生性、广泛性" "7.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森林资源 ; 土地资源

; 人力资源 ; 矿产资源" "8.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 ;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 ;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 ;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9.“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 :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 《京都议定书》 ;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 《我们共同的未来》" "10.基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有183个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 法国巴黎 ; 日本东京 ; 巴西里约热内卢 ; 英国伦敦" "11.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社会组织。 : 第一个 ; 第三个 ; 第二个 ; 第四个" "12.婚姻是基于()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一种合法形式。 : 性爱基础 ; 法律法规 ; 经济地位 ; 社会风俗习惯" "13.国家的本质是()。 : 保护国民的安全 ; 阶级统治 ; 调和阶级关系

社会调查选择题标准答案

1 ()。 选择一项: D. 互斥性 2、测量目标与测量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叫做()。 选择一项: B. 容效度 3、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 选择一项: D.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选择一项: D. 异质性 5、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 选择一项: A. 6、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 D. 判断抽样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 A. 测量工具 B. 测量规则 C. 测量对象 D. 测量数值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C. 分半法 E. 复本法 F. 9、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制定抽样框 B. 评估样本 C. 确定总体 D. 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 抽取样本 F. 决定样本容量 10、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C. 直接抽样法 E. 随机数表法 F. 抽签法 社会调查第十章资料整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2、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前者也叫(定性)资料整理,后者也叫(定量)资料整理。 3、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7、(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完整)资料的整理。 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9、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二选择题 1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类 B. 审查 C. 汇编 D. 收集 E. 分析 F. 筛选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组 B. 汇总 C. 归类 D.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E. 检验 F. 审核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 选择一项: A. 真实性原则 B. 准确性原则 C. 合格性原则 D. 完整性原则 13、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来源判断 B. 适用性审查 C. 涵审查 D. 程序审查 E. 外观审查 F. 逻辑审查 1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失业保险对象的是( ) A.国家公务员 B.希腊船员 C.长期从事短工的人 D.有固定工作的人 2.社会保障发起于19世纪的( ) A.法国 B.瑞典大 C.英国 D.美国 3.社会保险的对象为( ) A.资本家 B.官僚阶层 C.雇工阶层 D.工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于( ) A.1996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7年

5.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 ) A.最高纲领 B.特殊纲领 C.最低纲领 D.基本纲领 6.中国根据人口政策推出的奖励独生子女的措施,也带有( ) A.养老保险的性质 B.医疗保险的性质 C.失业保险的性质大的美女编辑们 D.生育保险的性质 7.普遍型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A.俾斯麦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贝弗里奇 8.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 A.投资收益 B.捐款 C.被保险人和雇主 D.贷款 9.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A.对象社会性 B.待遇平等性 C.法律强制性

D.福利性 10.职工因工伤停工医疗期间,直到医疗终结为止,工资为原工资的( ) A.100% B.70% C.80% D.50% 1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占绝大多数的为( ) A.一个政府机构统管 B.一个或若干个政府机构和一个或若干个非政府机构共同组织管理C.政府机构、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分工管理 D.完全由非政府组织管理 12.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的为( )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瑞典 13.社保基金投资的根本原则为( ) A.流动性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多元性 14.总投保费率为( ) A.个人投保费率和用人单位投保费率之和 B.个人投保费率 C.用人单位投保费率

人类与社会简答题

人类与社会简答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人类与社会 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是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一般说来,正义的战争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非正义战争通常起反动作用。因为,一切战争都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政治决定战争的目的和性质,并且通过战略这个关键环节对战争计划和军事行动产生影响。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首先必须确定战争行为主体的政治目的。总的说来,一切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抵御外来侵略、促进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反之,一切镇压革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阻碍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是我们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因此,实事求是地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是确定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的基本依据。 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有何意义? 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这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和动荡的根源。 如何认识文化冲突的意义? 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成了文化的分化,打破了旧的文化体系,诞生出新的文化体系;它导致了文化的整合,使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在矛盾冲突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以至于逐步趋于一体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其中,自然资源提供着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社会资源则提供着加速社会发展的劳力、技术、知识及各种思想等。 (一)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人类社会建立在各种自然资源基础之上,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历史进程充分说明自然资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因此,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科学的进步只能起到加快社会发展步伐的作用。 (二)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 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的不断使用会导致其减少甚至枯竭,从而产生资源危机;而且,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般都有残余物回流自然或干扰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过程,这将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在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和谐的。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持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由于无知导致的盲目和贪婪产生的驱

2016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答案

所有答案来自网络,请同学做之前自己注意下○洋○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答案 绪论 D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所有自然现象都会稳定地重复发生。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2 【单选题】(5分) 社会现象是变化的,自然现象是不变的。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3 【单选题】(5分) 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因此解释社会现象的逻辑通常也是复杂的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4 【单选题】(5分) 社会研究应着力于研究设计,一项设计完美的研究就会是好的研究。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5 【单选题】(5分) 公理和定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少出现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A 6 【单选题】(5分)

社会调查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搜集数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A 7 【单选题】(5分) 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测量共识更难达成。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A 8 【单选题】(5分) 下列关于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有 A. 社会现象可以做假设检验,但很难去做重复检验 B. 自然现象的属性可以测量,而社会现象的属性不可以测量 C. 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D. 自然现象可以做重复检验 正确答案是:B 9 【多选题】(5分) 以下哪些现象属于社会现象? A. 贫富差距 B. 太阳东升西落 C. 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D. 邻居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E. 父代的社会地位越高,子代的社会地位也越高 正确答案是:A,C,E 10 【多选题】(5分) 请判断,下面列出的属性中,哪些属于社会现象的自然属性? A. 收入 B. 年龄 C. 性别 D. 权力 E. 户籍 正确答案是:B,C 11 【多选题】(5分) 请判断,下面列出的属性中,哪些属于社会现象的建构属性? A. 收入 B. 年龄 C. 性别 D. 权力 E. 户籍

电大社会保障学复习试题

社会保障学复习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员工住房福利计划的形式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将这些计划概括为三 类,即现金补助、实物资助和( D )。 A.服务补助 B.个人储蓄计划 C.提供公司公寓、宿舍D.购房贷款 2.能体现国家、雇主、雇员在社会保险方面责任共担原则的基金模式是 (C )。 A.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 B.社会福利基金C.社会保险基金D.补充保障基金 3.下列有关政府公共预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没有保值增值压力 B.体现较高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平性 C.可以积累基金 D.政府责任大

4.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烈士的标准是( A )。 A.80个月工资 B.40个月工资C.20个月工资 D.12个月工资 5.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是指( B )。 A.基金款存入银行 B.基金通过商业运作所创造的收益等于或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 C.收益应当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D.管理好基金,不让流失 6.新型福利制度的主体是( D )。 A.职业福利 B.社区服务 C.老年人福利 D.社会化福 利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福利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包括财政价格补贴、民政福利和企业或单位办福利

B.没有独立运作的福利团体C.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D.就业关联制度8.下列有关新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以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为重要标志 B.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制C.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 D.统筹基金的起付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9.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制的计算办法为( A )。 A.RBRVS=(TW)(1+AST)(1+RPC) B.RBRVS=(TW)*(1+AST)+(1+RPC) C.RBRVS=(TW)*(1+RPC)+(1+AST)D.RBRVS=(TW)+(1+AST)+(1+RPC) 10.工伤保险管理部门每年对企业安全状况和工伤保险费用的支出情况进 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伤保险费率。这种费率确定方法属于(C )。

2018年公需课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部分试题(卷)答案解析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A、诚信 B、爱国 C、守法 D、遵纪 2.我国规定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 A.明确授权 B.模糊授权 C.签字同意 D口头同意 3.不同的组织要根据不同的部门,根据自己的()来确定诚信的重点,制定诚信的规范。 A、性质 B、功能定位 C、规模 D、人员构成 4.欧盟委员会2012年11月制订了具有更强包容性、合作性的(),里面对数据主体信息保护进行了规定。 A、《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B、《公平信用报告法》 C、《个人数据保护指令》 D、《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 5.有些院校为了招揽招生,肆意拔高院校的“等级”,这是()的表现。

A.招生信息不实 B.编造数据 C.虚假评价 D.学历文凭批发卖 6.基本诚信制度的目标是()。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C、构建信用基础设施网络 D、弘扬诚信传统美德 7.()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工作信息 B.家庭信息 C.财产 D.可识别身份 8.四大重点领域中,哪个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工程的“牛鼻子”()。 A、政务诚信 B、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9.在整个的征信体系里面,()要领先。 A.科技 B.技术

C.教育 D.制度 10.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熟人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人们往往只在自己所熟悉的小社会圈子里靠血缘、地缘讲诚信 A.中国古代诚信范围具有相对封闭性 B.中国古代诚信建设过多地依奈构筑道德层面的诚信 C.中国古代诚信趋向重义轻利性 D.中国古代诚信关系具有单向性 11.哪项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诚信体系建设的方式() A、建立职称证书查询制度 B、加强诚信社会信用的有效管理 C、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D、加强教育和培育公众诚实守信功能 12.“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属于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哪个重点领域()。 A、政务诚信 B、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13.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消费经济 D、信用经济

最新2018春电大《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最新2017秋《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25 分。) 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 ) A. 伽莫夫 B. 哈勃 C. 康德 D. 爱因斯坦 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俄语 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政治动荡 B. 瘟疫流行 C. 文化上的不适应 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 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 B. 中国人祖先的DNA 比较特殊 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 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 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 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 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 A. 廉价性、实用性 B. 再生性、广泛性 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 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 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 A. 人力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森林资源 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 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B.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 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 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 9.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 )报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 A.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B. 《我们共同的未来》 C.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D. 《京都议定书》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 )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有183个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一、选择题(6×3=18) 1、下列哪些是社会调查使用的方法: A观察法 B统计分析法 C因果分析法 D 测量法 2、关于社会调查活动与调查方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古代中国调查活动最早产生于秦代 B科学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近代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 D社会调查数量方法最为兴盛的时期是20世纪前20年 3、下列调查报告有费孝通先生完成的有: A《江村经济》 B《花篮瑶社会组织》 C《禄村农田》 D《乡土中国》 4、普遍调查的特点: A全面性 B准确性 C普遍性 D及时性5、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

群抽样 6、统计图的类型有: A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象形图 二、概念辨析题(3×8=24) 1、理论性社会调查课题与应用性社会调查课题 2、调查资料整理与调查资料分析 3、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的参数值与统计值 三、计算题(2×8=16) 某班有10名学生,其中6名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本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情况如下表: 编号上学期 成绩 本学期 成绩 1 2 3 4 5 663 65 72 78 85 92 70 72 73 80 88 92 试求: (1)两次考试有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多少?

(2)如果有一名同学上学期平均成绩为80,请问他本学期期平均成绩大概为多少? 四、简述题(12+15+15=42) 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哪几种? 2、何为分组的标志?选择标志的原则是什么? 3、调查报告撰写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D; 2、BC; 3、ABCD; 4、ABC; 5、ACD; 6、ABCD 二、概念辨析题 1.论性课题上指以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调查研究的课题;应用性课题是指以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而进行调查研究的课题。2.计资料的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统计资料的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所得资料的数量特征进行描述,并运用数学模型揭示调查资料中所隐含的关系、规律及发展趋势。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试题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熟人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人们往往只在自己所熟悉的小社会圈子里靠血缘、地缘讲诚信,这说明( A )。 A.中国古代诚信范围具有相对封闭性 B.中国古代诚信建设过多地依奈构筑道德层面的诚信 C.中国古代诚信趋向重义轻利性 D.中国古代诚信关系具有单向性 2.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D)。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消费经济 D、信用经济 3.(A)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将个人信息定义为“有生命的人的信息,是指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 A、日本 B、新加坡 C、美国 D、我国台湾 4.“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属于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哪个重点领域(A)。 A、政务诚信 B、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5.不同的组织要根据不同的部门,根据自己的(B)来确定诚信的重点,制定诚信的规范。 A、性质 B、功能定位 C、规模 D、人员构成 6.(D)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工作信息 B.家庭信息 C.财产 D.可识别身份 7.目前作出环境信用评价的主体是? D A、政府 B、环保部门 C、第三方检测机构 D、公众监督部门 8.《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是(C)。 A、健全弘扬和激励诚信行为的机制

B、健全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 C、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协同机制 D、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和诚信文化建设。 9.欧盟为规范个人信息使用而发布的GDPR,于(C)正式生效。 A、2016年 B、2017年 C、2018年 D、2019年 10.在界定个人信息时,无论是可以识别的个人信息还是与特定人相关的信息,(A)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可识别身份 B可伪装身份 C可复制性 D可迁移性 11.(B)是经济宏观调控的基础。 A、社会体制 B、诚信制度 C、经济体制 D、信用制度 12.(C)什么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行动准则,守法是最起码的要求。 A 经济法 B 民商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3.基本诚信制度的目标是(B)。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C、构建信用基础设施网络 D、弘扬诚信传统美德 14.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是(B)。 A、《第十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B、《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C、《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D、《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15.《公平信用报告法》主要规定了消费者信用报告通常情况下不得包含的内容,此类内容主要是超过一定期限的公共记录中的(D)。 A正面信息 B负面信息 C公共信息 D私人信息 16.现代意义上的诚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精神,诚信关系的主体都是平等的,这体现了诚信的(A)特点。 A 平等性 B 推展性

社会调查选择题答案

1、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选择一项: D. 互斥性 2、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叫做()。 选择一项: B. 内容效度 3、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 选择一项: D. 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选择一项: D. 异质性 5、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 选择一项: A. 抽样单位 6、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 ()。 D. 判断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 A. 测量工具 B. 测量规则 C. 测量对象

D. 测量数值 8、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C. 分半法 E. 复本法 F. 再测法 9、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制定抽样框 B. 评估样本 C. 确定总体 D. 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 抽取样本 F. 决定样本容量 10、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C. 直接抽样法 E. 随机数表法 F. 抽签法 社会调查第十章资料整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2、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前者也叫(定性)资料整理,后者也叫(定量)资料整理。

3、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7、(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完整)资料的整理。 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9、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二选择题 1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类 B. 审查 C. 汇编 D. 收集 E. 分析 F. 筛选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组 B. 汇总 C. 归类 D.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E. 检验 F. 审核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 选择一项: A. 真实性原则 B. 准确性原则 C. 合格性原则 D. 完整性原则 13、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来源判断 B. 适用性审查 C. 内涵审查 D. 程序审查 E. 外观审查 F. 逻辑审查 1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

2018社会保障学答案

【多选题】由于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和社会公共政策不同,世界不同国家对获得养老金的资格条件有不同的规定。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居住年限(居龄)外,还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工龄 B. 法定退休年龄 C. 婚姻状况 D. 缴费年限 【单项选择题】政府资助失业保险最早起源于() 选择一项: A. 美国 B. 比利时 C. 英国 D. 德国判断题】失业津贴水平一般低于最低社会保障金。 选择一项: 对 错 【单项选择题】我国医疗保险资金筹集的单位缴费部分一分为二,其中()左右划入统筹账户。 选择一项: A. 30% B. 70% C. 50% D. 60% 【单项选择题】世界上第一个强制型失业保险制度是()政府于1911年建立的。 选择一项: A. 瑞典 B. 德国 C. 美国

D. 英国 【判断题】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雇主和雇员。 选择一项: 对 错 【判断题】1986年以前,我国就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多选题】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组织体制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内部监管 B. 网络监管 C. 社会监管 D. 政府监管 【判断题】衡量失业津贴(失业保险金)水平的指标是“失业保险工资替代率”,即失业津贴相当于失业前本人工资的百分比。 选择一项: 对 错 【判断题】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取决于参保患者缴费的多少。 选择一项: 对 错 【判断题】为了避免“失业陷阱”,除了失业金水平限制外,还有失业保险支付期限的限制。选择一项: 对 错

【单项选择题】我国的第四次失业高峰期是() 选择一项: A. 1968—1975年 B. 1961—1962年 C. 1978—1980年 D. 1996—2005年 【单项选择题】由于市场关于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全或不及时,用人单位找不到本可能找到的人,劳动力找不到本应该找到的用人单位所造成的失业类型是() 选择一项: 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2018公需课_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部分试题答案解析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A、诚信 B 、爱国 C、守法 厂D 、遵纪 2.我国规定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 * A.明确授权 B.模糊授权 3 C.签字同意 D 口头同意 3.不同的组织要根据不同的部门,根据自己的()来确定诚信的重点,制定诚信的规范。 A、性质 '* B、功能定位 C、规模 ' D人员构成 4.欧盟委员会2012年11月制订了具有更强包容性、合作性的(),里面对数据主体信息保护进行了规定? A、《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B、《公平信用报告法》 C、《个人数据保护指令》 厂D《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

5.有些院校为了招揽招生,肆意拔高院校的“等级”,这是()的表现。

A.招生信息不实 B.编造数据 C.虚假评价 厂 D.学历文凭批发卖 6.基本诚信制度的目标是()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B、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C、构建信用基础设施网络 厂D弘扬诚信传统美德 7.()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工作信息 B.家庭信息 C.财产 ' D.可识别身份 8.四大重点领域中,哪个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工程的“牛鼻子”() A、政务诚信 B、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9.在整个的征信体系里面,()要领先。 A.科技 B.技术

C.教育 D.制度 10.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熟人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人们往往只在自己所熟悉的小社会圈子里靠血缘、地缘讲诚 * A.中国古代诚信范围具有相对封闭性 B.中国古代诚信建设过多地依奈构筑道德层面的诚信 C.中国古代诚信趋向重义轻利性 厂 D.中国古代诚信关系具有单向性 11.哪项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诚信体系建设的方式() A 、建立职称证书查询制度 B 、加强诚信社会信用的有效管理 C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D 、加强教育和培育公众诚实守信功能 12.“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属于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哪个重点领域() * A、政务诚信 B、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13.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消费经济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 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建立起小样本检验理论使抽样调查方法的走向完善的是 [ ] A.费希尔 B.凯尔 C.帕克 D.涂尔干 2、将调查研究分为探索、描述和解释三类的标准是 [ ] A.调查对象 B.调查目的 C.执行方式 D.应用领域 3、适合于对态度和意见进行测量的题目是 [ ] A.是否题 B.复选题 C.排序题 D.语义差异题 4、社会调查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事业的时间是 [ ] A.18世纪到19世纪 B.18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 C.18世纪到19世纪 D.19世纪到20世纪 5、实现定序测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 [ ] A.是否题 B.评定尺度 C.排序题 D.复选题 6、评定尺度的答案选项的数目通常是 [ ] A.1-3 B.1-5 C.2-5 D.3-7 7、依照时间顺序,调查研究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 ] A.近代调查 B.现代调查 C.当代调查 D.近代与现代调查 8、评定尺度的一种转换形式是 [ ] A.是否题 B.复选题 C.排序题 D.语义差异 9、在采用自填问卷方法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 A.研究者难找 B.信度低 C.效度低 D.回收率偏低 10、对违法的行为和事件的题目设计的方法是 [ ] A.辅助法 B.调整答案法 C.随机回答法 D.提供背景信息 11、好的连续量表设计应要求被访者在一个界定良好的()来表述自己的评价。 [ ] A.单一纬度 B.两个纬度 C.三个纬度 D.四个纬度

12、数据处理中回访时随机抽取已访问过的进行回访的百分比例是 [ ] A.1-10 B.1-15 C.5-10 D.5-15 13、按缺失值处理的问卷有可能使数据出现偏差的百分比例是大于 [ ] A.5 B.10 C.15 D.20 14、下列属于统计分析软件的是 [ ] A.SPSS B.dBASE C.FoxPro D.Excel 15、语义差异量表制定的时间是 [ ] A.1950年 B.1954年 C.1957年 D.1960年 16、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时样本的规模的判断起点是 [ ] A.30 B. 50 C.70 D.100 17、下列属于电子表格的是 [ ] A.SPSS B.dBASE C. FoxPro D. Excel 18、调查伦理中最关注的隐私是 [ ] A.匿名性 B.个人独处 C.亲密 D.保留 二、多选题:每题后5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 题后括号中,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1、纵贯调查具体可以分为[ ] A.趋势调查B.民意调查C.同期群调查 D.抽样调查E.追踪调查 2、语义差异量表的共同提出者有[ ] A.奥斯古德B.苏奇C.利克特 D.坦嫩鲍姆E.罗森博格 3、调查设计主要包括[ ] A.抽样设计B.资料收集C.资料处理方案 D.调查设计的总体规划E.撰写报告 4、抽样包括的一般步骤有[ ] A.确定总体B.确定抽样框C.制定抽样方案 D.实际抽取样本E.评估样本质量 5、按照执行方式可以将调查研究分为[ ] A.自填问卷B.邮寄问卷C.当面访问

社会保障学 习题自考

社会保障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考核要求] 本章的考核的重点是掌握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等问题。 [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 A、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B、国民收入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C、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D、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 3、属于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的保险是() A、失业和医疗保险 B、养老和医疗保险 C、养老和工伤保险 D、养老和生育保险 4、属于完全统筹项目的保险是() A、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B、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 C、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 D、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5、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时间是() A、1979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8年 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最长可领取多少年的基本生活费()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7、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瑞典的基本社会保险项目采取了() A、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 B、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C、现收现付、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D、积累、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人类与社会》模拟卷

《人类与社会》模拟卷 (一)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备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把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D ) A牛顿B 达尔文C 哥白尼D康德 (2)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首次使用“知识经济”的概念是在(A ) A 1990年 B 1996年 C 1997年 D 1998年 2.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家庭结构关系的一种,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包括几种形式,共同特征是:人数少、规模小、结构简单,只有一对配偶、一个权力和活动中心。 3.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1)什么是民俗?民俗是如何形成的? 民俗,一般指由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情风俗或民间习俗。民俗是约定俗成的,即在俗民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一种行为习惯经过社会生活实践的陶冶,逐步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接受,取得了俗民群体的“共识”,从而成为大家有意无意所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 (2)简述文化冲突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 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成了文化的分化,打破了旧的文化体系,诞生出新的文化体系;它导致了文化的整合,使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在矛盾冲突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以至于逐步趋于一体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1)联系实际论述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的自主性”特征。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首要组成要素。市场主体可以是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通常所指称的市场主体主要是拥有充分自主性的企业。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是具有独立利益的主体,都有明确的产权关系,是独立企业法人,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并独立地进行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决策。“市场主体的自主性”表明市场经济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自主的经济。每一个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和自我制约的企业。而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就是独立的产权。企业只有拥有独立的产权,它们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以私有制为基础,拥有独立的产权和充分的自主性。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现阶段,一切非公有制企业和大部分集体企业,基本上能够拥有独立的产权,实现了经营和决策上的自主性。而在一些国有企业则尚未完全实现产权的独立化。 个人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有充分自主权,能够自由地在市场上选择和购买所需要的商品,还能够自由地进行各种方式的投资。 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自主权不是一种没有任何制约的自由,它是仍受市场机制制约以及受一定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制约下的自主。 (联系实际此处从略) (2)人口爆炸给社会带来哪些巨大压力?请举例进行论述。 答:首先,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生存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人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社会将失去稳定和秩序。在人口急剧增长的形势下,满足人口基本需求的社会物质生产倍感压力,高度紧张。 第二,人口过量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物质生产的原料都来自于自然资源,由于对物质产品的巨大需求,人类在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下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高密度,而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方式往往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能力。自然资源长期以往地被透支使用,最终会导致其恢复机制的衰退甚至崩溃。 第三,人口爆炸引起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从生产原料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讲,因没有足够的原料资源来消化所有的人力资源,过多的人力资源就会引起人口失业,影响社会的稳定。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相当严峻。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 全 答案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