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算法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算法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算法设计与分析》

1什么就是算法?算法的特征有哪些?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比如在解决高数问题的时候,可以分步骤进行解答,在编程的过程算法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

算法就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因为我最近在考研复习,对于会的题目还有进行多次的巩固,但就是一步步的写很浪费时间,所以我只就是写出关键指令,比如化简通分,洛必达法则,上下同阶。这样可以提高效率。算法的指令也就是同样的。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

2若给定某一算法,一般如何对其分析与评价?

一个算法的复杂性的高低体现在运行该算法所需要的计算机资源的多少上面,所需的资源越多,我们就说该算法的复杂性越高;反之,所需的资源越低,则该算法的复杂性越低。

计算机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与空间(存储器)资源。算法的复杂性有时间复杂性与空间复杂性之分。

1、时间复杂性:

例1:设一程序段如下(为讨论方便,每行前加一行号)

(1) for i:=1 to n do

(2) for j:=1 to n do

(3) x:=x+1

、、、、、、

试问在程序运行中各步执行的次数各为多少?

解答:

行号次数(频度)

(1) n+1

(2) n*(n+1)

(3) n*n

可见,这段程序总的执行次数就是:f(n)=2n2+2n+1。在这里,n可以表示问题的规模,当n趋向无穷大时,如果f(n)的值很小,则算法优。作为初学者,我们可以

用f(n)的数量级O来粗略地判断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如上例中的时间复杂性可粗略地表示为T(n)=O(n2)。

2、空间复杂性:

例2:将一一维数组的数据(n个)逆序存放到原数组中,下面就是实现该问题的两种算法:

算法1:for i:=1 to n do

b[i]:=a[n-i+1];

for i:=1 to n do

a[i]:=b[i];

算法2:for i:=1 to n div 2 do

begin

t:=a[i];a[i]:=a[n-i-1];a[n-i-1]:=t

end;

算法1的时间复杂度为2n,空间复杂度为2n

算法2的时间复杂度为3*n/2,空间复杂度为n+1

显然算法2比算法1优,这两种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可粗略地表示为S(n)=O(n)

3、从下面算法策略中自选一组,结合某具体问题的求解来介绍算法思想,并加以总结、比较:

递归与分治、动态规划与贪心法、回溯法与分支限界法

动态规划算法类似于分治法,基本思想也就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化整为零,减少了运算量。

贪心算法,就是永不知足的求最优解,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完美主义者。

两者之间有相同点,总结来说某种程度上,动规就是贪心的泛化,贪心就是动规的特例

贪心:A最优+B最优

动态规划:(A+B)最优

就单步而言

贪心的A最优就是前一步的结果,B最优需要遍历找到

动态规划的A为前一步的可行解,需要选择一个B后再去找A

动态规划算法之0-1背包问题:给定n种物品与一个背包。物品i的重量就是Wi,其价值为Vi,背包的容量为C。应如何选择装入背包的物品,使得装入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与0-1背包问题类似,所不同的就是在选择物品i装入背包时,可以选择物品i的一部分,而不一定要全部装入背包,1≤i≤n。

这2类问题都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极为相似,但背包问题可以用贪心算法求解,而0-1背包问题却不能用贪心算法求解。用贪心算法解背包问题的基本步骤就是,首先计算每种物品单位重量的价值Vi/Wi,然后,依贪心选择策略,将尽可能多的单位重量价值最高的物品装入背包。若将这种物品全部装入背包后,背包内的物品总重量未超过C,则选择单位重量价值次高的物品并尽可能多地装入背包。依此策略一直地进行下去,直到背包装满为止。

具体代码如下:

1.//4d2 贪心算法背包问题

2.#include "stdafx、h"

3.#include

https://www.360docs.net/doc/fb3448072.html,ing namespace std;

5.

6.const int N = 3;

7.

8.void Knapsack(int n,float M,float v[],float w[],float x[]);

9.

10.int main()

11.{

12. float M = 50;//背包所能容纳的重量

大数据结构拓扑排序实验报告材料

拓扑排序 [基本要求] 用邻接表建立一个有向图的存储结构。利用拓扑排序算法输出该图的拓扑排序序列。 [编程思路] 首先图的创建,采用邻接表建立,逆向插入到单链表中,特别注意有向是不需要对称插入结点,且要把输入的字符在顶点数组中定位(LocateVex(Graph G,char *name),以便后来的遍历操作,几乎和图的创建一样,图的顶点定义时加入int indegree,关键在于indegree 的计算,而最好的就是在创建的时候就算出入度,(没有采用书上的indegree【】数组的方法,那样会增加一个indegree算法,而是在创建的时候假如一句计数的代码(G.vertices[j].indegree)++;)最后调用拓扑排序的算法,得出拓扑序列。 [程序代码] 头文件: #define MAX_VERTEX_NUM 30 #define STACKSIZE 3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int Info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int SElemType; /* 定义弧的结构*/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该边所指向的顶点的位置*/ struct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条边的指针*/ InfoType info; /*该弧相关信息的指针*/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_C语言)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年级/院系: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第一章问题描述 排序是数据结构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在实际开发中易遇到的问题,所以研究各种排算法的时间消耗对于在实际应用当中很有必要通过分析实际结合算法的特性进行选择和使用哪种算法可以使实际问题得到更好更充分的解决!该系统通过对各种内部排序算法如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等,以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分析其特点,并进行比较,估算每种算法的时间消耗,从而比较各种算法的优劣和使用情况!排序表的数据是多种不同的情况,如随机产生数据、极端的数据如已是正序或逆序数据。比较的结果用一个直方图表示。

第二章系统分析 界面的设计如图所示: |******************************| |-------欢迎使用---------| |-----(1)随机取数-------| |-----(2)自行输入-------| |-----(0)退出使用-------| |******************************| 请选择操作方式: 如上图所示该系统的功能有: (1):选择1 时系统由客户输入要进行测试的元素个数由电脑随机选取数字进行各种排序结果得到准确的比较和移动次数并 打印出结果。 (2)选择2 时系统由客户自己输入要进行测试的元素进行各种排序结果得到准确的比较和移动次数并打印出结果。 (3)选择0 打印“谢谢使用!!”退出系统的使用!! 第三章系统设计 (I)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如图3.1所示) |******************************| |-------欢迎使用---------| |-----(1)随机取数-------| |-----(2)自行输入-------| |-----(0)退出使用-------|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完整版)

HUNAN CITY UNIVERSITY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求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二0年月日

一、问题描述 输入一列整数,求出该列整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提高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实践的能力,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在实际的编程和调试综合试题的基础上,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编程巧和解题思路进行总结与概括,通过比较系统地练习达到真正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一般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三、问题分析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算法是直接比较算法:将数组的第 1 个元素分别赋给两个临时变量:fmax:=A[1]; fmin:=A[1]; 然后从数组的第 2 个元素 A[2]开始直到第 n个元素逐个与 fmax 和 fmin 比较,在每次比较中,如果A[i] > fmax,则用 A[i]的值替换 fmax 的值;如果 A[i] < fmin,则用 A[i]的值替换 fmin 的值;否则保持 fmax(fmin)的值不变。这样在程序结束时的fmax、fmin 的值就分别是数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个算法在最好、最坏情况下,元素的比较次数都是 2(n-1),而平均比较次数也为 2(n-1)。 如果将上面的比较过程修改为:从数组的第 2 个元素 A[2]开始直到第 n 个元素,每个 A[i]都是首先与 fmax 比较,如果 A[i]>fmax,则用 A[i]的值替换 fmax 的值;否则才将 A[i]与 fmin 比较,如果 A[i] < fmin,则用 A[i]的值替换 fmin 的值。 这样的算法在最好、最坏情况下使用的比较次数分别是 n-1 和 2(n-1),而平均比较次数是 3(n-1)/2,因为在比较过程中,将有一半的几率出现 A[i]>fmax 情况。

算法排序问题实验报告

《排序问题求解》实验报告 一、算法的基本思想 1、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思想 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序的序列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1 的有序序列。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伪代码称为InsertionSort,它的参数是一个数组A[1..n],包含了n 个待排序的数。用伪代码表示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如下: InsertionSort (A) for i←2 to n do key←A[i] //key 表示待插入数 //Insert A[i] into the sorted sequence A[1..i-1] j←i-1 while j>0 and A[j]>key do A[j+1]←A[j] j←j-1 A[j+1]←key 2、快速排序算法思想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序列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序列为数组A[1..n],首先选取第一个数A[0],作为枢轴(pivot),然后按照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数:将所有比A[0]大的数都排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比A[0] 小的数都排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以A[0]最后所在的位置i 作为分界线,将数组A[1..n]分成两个子数组A[1..i-1]和A[i+1..n]。这个过程称作一趟快速排序。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对子数组A[1..i-1]和A[i+1..n]排序。 一趟快速排序算法的伪代码称为Partition,它的参数是一个数组A[1..n]和两个指针low、high,设枢轴为pivotkey,则首先从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小于pivotkey 的数,并将其移到低端,然后从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大于pivotkey 的数,并将其移到高端,重复这两步直至low=high。最后,将枢轴移到正确的位置上。用伪代码表示一趟快速排序算法如下: Partition ( A, low, high) A[0]←A[low] //用数组的第一个记录做枢轴记录 privotkey←A[low] //枢轴记录关键字 while low=privotkey do high←high-1 A[low]←A[high] //将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移到低端 while low

实验报告

算法与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系(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软工11102 姓名:潘香杰 学号: 201104449 班级序号: 18 指导教师:詹泽梅老师 实验时间:2013.6.17 - 2013.6.29 实验地点:4号楼5楼机房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2、设计任务.......................................... 3、设计方案.......................................... 4、实现过程.......................................... 5、测试.............................................. 6、使用说明.......................................... 7、难点与收获........................................ 8、实现代码.......................................... 9、可改进的地方.....................................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数据结构课程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本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据抽象能力,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能对所涉及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及算法,并编写出结构清楚且正确易读的程序,提高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 一.设计目的 1.提高数据抽象能力。根据实际问题,能利用数据结构理论课中所学到的知识选择合适的逻辑结构以及存储结构,并设计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算法。 2.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学生通过上机实习,验证自己设计的算法的正确性。学会有效利用基本调试方法,迅速找出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并且修改。 3.初步了解开发过程中问题分析、整体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基于DOS菜单的应用程序。要利用多级菜单实现各种功能。内容如下: ①创建无向图的邻接表 ②无向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③无向创建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④无向图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⑤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1.有向图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有向图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有向图的邻接表 ③拓扑排序 2.无向网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无向网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无向网的邻接表 ③求最小生成树 3.有向网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有向网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有向网的邻接表 ③关键路径 ④单源最短路径 三.设计方案 第一步:根据设计任务,设计DOS菜单,菜单运行成果如图所示: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顺序表、单链表、顺序栈、查找、排序算法

*******大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数据结构上机试题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指导教师: 2014年04月

目录 一、顺序表的操作 (2) 【插入操作原理】 (2) 【删除操作原理】 (2) 【NO.1代码】 (3) 【运行截图演示】 (7) 二、单链表的操作 (10) 【创建操作原理】 (10) 【插入操作原理】 (10) 【删除操作原理】 (10) 【NO.2代码】 (11) 【运行截图演示】 (20) 三、顺序栈的操作 (25) 【数值转换原理】 (25) 【NO.3代码】 (26) 【运行截图演示】 (30) 四、查找算法 (32) 【顺序查找原理】 (32) 【折半查找原理】 (32) 【NO.4代码】 (33) 【运行截图演示】 (38) 五、排序算法 (40) 【直接插入排序原理】 (40) 【快速排序原理】 (40) 【NO.5代码】 (41) 【运行截图演示】 (46)

一、顺序表的操作 (1)插入元素操作:将新元素x 插入到顺序表a 中第i 个位置; (2)删除元素操作:删除顺序表a 中第i 个元素。 【插入操作原理】 线性表的插入操作是指在线性表的第i-1个数据元素和第i 个数据元素之间插入一个新的数据元素,就是要是长度为n 的线性表: ()11,,,,,i i n a a a a -………… 变成长度为n+1的线性表: ()11,,,,,,i i n a a b a a -………… 数据元素1i a -和i a 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生了变化。 (其【插入原理】在课本P23的算法2.3有解释) 【删除操作原理】 反之,线性表的删除操作是使长度为n 的线性表: ()111,,,,,,i i i n a a a a a -+………… 变成长度为n-1的线性表: ()111,,,,,i i n a a a a -+………… 数据元素1i a -、i a 和1i a +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生变化,为了在存储结构上放映这个变化,同样需要移动元素。 (其【删除原理】在课本P24的算法2.4有解释)

内部堆排序算法的实现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内部堆排序算法的实现 学生姓名金少伟 学号1121024029 班级信管1101 成绩 指导教师曹阳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3年3月15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内部堆排序算法的实现 完成期限:自2013年3 月4日至2013年3 月15 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堆排序(heap sort)是直接选择排序法的改进,排序时,需要一个记录大小的辅助空间。n个关键字序列K1,K2,…,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ki≤K2i且ki≤K2i+1 或(2)Ki≥K2i且ki≥K2i+1(1≤i≤ n)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即如果按照线性存储该树,可得到一个不下降序列或不上升序列)。 本课程设计中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设计堆排序算法并实现该算法。 2.对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进行计算与探讨。 3.寻找改进堆排序的方法。 基本要求如下: 1.程序设计界面友好; 2.设计思想阐述清晰; 3.算法流程图正确; 4.软件测试方案合理、有效。指导教师:曹阳教研室负责人:申静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堆排序是直接选择排序法的改进。本课设以VC++6.0作为开发环境,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编程实现了堆排序算法。程序运行正确,操作简单,易于为用户接受。 关键词:堆排序;C语言;时间复杂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附源代码)

?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 ; 时间:2010-1-14 … 一需求分析

运行环境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程序所实现的功能 对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演示,并且输出每一趟的排序情况。 程序的输入(包含输入的数据格式和说明) % <1>排序种类三输入 <2>排序数的个数的输入 <3>所需排序的所有数的输入 程序的输出(程序输出的形式) <1>主菜单的输出 <2>每一趟排序的输出,即排序过程的输出 " 二设计说明 算法设计思想 <1>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交换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排序表中的数据元素按关键字进行两两比较,如果发生逆序(即排列顺序与排序后的次序正好相反),则两者交换位置,直到所有数据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2>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 %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设法把一个数据元素插入到已经排序的部分序列的合适位置,使得插入后的序列仍然是有序的。开始时建立一个初始的有序序列,它只包含一个数据元素。然后,从这个初始序列出发不断插入数据元素,直到最后一个数据元素插到有序序列后,整个排序工作就完成了。 <3>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第一趟在有n个数据元素的排序表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然后在剩下的n-1个数据元素中再选出关键字最小(整个数据表中次小)的数据元素,依次重复,每一趟(例如第i趟,i=1,…,n-1)总是在当前剩下的n-i+1个待排序数据元素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作为有序数据元素序列的第i个数据元素。等到第n-1趟选择结束,待排序数据元素仅剩下一个时就不用再选了,按选出的先后次序所得到的数据元素序列即为有序序列,排序即告完成。 <4>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 两路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假设初始排序表有n个数据元素,首先把它看成是长度为

离散数学实验报告四个实验

《离散数学》 课程设计 学院计算机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阅意见

提交日期 2011 年 11 月 25 日 引言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的核心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离散量(如整数、有理数、有限字母表等)的数学结构、性质及关系的学问。它一方面充分地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电路设计、软件工程与方法学、数据库与信息检索系统、人工智能、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等专业课打好数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离散数学课程,学生在获得离散问题建模、离散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方法和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爱念族皮及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和科研项目、从事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计算机科学与理论研究的高层次计算机人员来说,离散数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工具。 实验一、编程判断一个二元关系的性质(是否具有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一、前言引语:二元关系是离散数学中重要的内容。因为事物之间总是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类联系就是某个集合中元素之

间存在的关系。 二、数学原理:自反、对称、传递关系 设A和B都是已知的集合,R是A到B的一个确定的二元关系,那么集合R 就是A×B的一个合于{()∈A×}的子集合 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 自反关系:对任意的x∈A,都满足<>∈R,则称R是自反的,或称R具有自反性,即R在A上是自反的?(?x)((x∈A)→(<>∈R))=1 对称关系:对任意的∈A,如果<>∈R,那么<>∈R,则称关系R是对称的,或称R具有对称性,即R在A上是对称的? (?x)(?y)((x∈A)∧(y∈A)∧(<>∈R)→(<>∈R))=1 传递关系:对任意的∈A,如果<>∈R且<>∈R,那么<>∈R,则称关系R是传递的,或称R具有传递性,即R在A上是传递的? (?x)(?y)(?z)[(x∈A)∧(y∈A)∧(z ∈A)∧((<>∈R)∧(<>∈R)→(<>∈R))]=1 三、实验原理:通过二元关系与关系矩阵的联系,可以引入N维数组,以数组的运算来实现二元关系的判断。 图示:

排序算法课程设计

排序算法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各种排序的基本思想 2.掌握各种排序的算法实现 3.掌握各种排序的算法优劣分析花费的时间计算 4.掌握各种排序算法所适用的不同场合。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冒泡、直插、选择、快速、希尔、归并、堆排序算法进行比较; (2)待排序的元素的关键字为整数。其中的数据用伪随机产生程序产生(如10000个,1000个),再使用各种算法对其进行排序,记录其排序时间,再汇总比较;(3)将每次测试所用的时间,用条形图进行表示,以便比较各种排序的优劣。 三:课程设计的实现 (1)直接插入排序 #include typedef int keytype; struct datatype { keytype key; }; /* int rand(void); void srand(unsigned int seed );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InsertSort (datatype a[], int n) //用直接插入法对a[0]--a[n-1]排序 { int i, j; datatype temp; for(i=0; i

while(j > -1 && temp.key <= a[j].key) { a[j+1] = a[j]; j--; } a[j+1] = temp; } } void main() { /*srand((unsigned)time(NULL));// 随机种子*/ /*time_t t; srand((unsigned)time(&t));*/ time_t t1,t2; srand((unsigned)GetCurrentTime()); datatype num[10000]; t1=GetCurrentTime(); for(int i=0;i<10000;i++) { num[i].key=rand(); } int n=10000; InsertSort(num,n); for(int j=0;j<10000;j++) cout< /* int rand(void); void srand(unsigned int seed );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keytype; struct datatype { keytype key;

算法课程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作业 班级:计本08-1班 学号:3081817106 姓名:詹萍

简单算法 符号三角形问题:这个问题用的是回溯法解决的,符号三角形要求在符号三角形的第1行有n个由“+”和“-”组成的符号,以后每行符号比上行少1个,2个同号下面是“+”,2个异号下面是“-”。计算有多少个不同的符号三角形,使其所含“+”和“-”的个数相同。 解题思路: 1、针对所给问题定义解空间,该问题的解空间为n元组x1,x2,x3...xn,其中xi ∈S,S={0,1},其中0代表“+”, 1代表“-”; 2、确定易于搜索的解空间结构,例如子集树,排列树,该问题是子集树; 3、以深度优先原则搜索解空间树,并利用剪枝函数避免无效搜索,这里的约束函数应该为:在符号三角形的第一行的前i个符号x1...xi确定后,就确定了一个由i*(i+1)/2个符号组成的符号三角形。下一步确定了x(i+1)的值后,只要在前面已确定的符号三角形的右边加一条边,就可以扩展为x1...x(i+1)所相应的符号三角形。最终由x1...xn所确定的符号三角形中包含的“+”号个数与“-”号个数同为n*(n+1)/4。因此在回溯搜索过程中可用当前符号三角形所包含的“+”号个数与“-”号个数均不超过n*(n+1)/4作为可行性约束;用0和1代替+和-,执行异或操作推出下一行对应符号,当所有符号总数为奇数时无解,当某种符号超过总数一半时无解。 4.由于回溯法是对解空间的深度优先搜索,不断改变第一行每个符号,搜索符合条件的解,因此可以使用递归回溯。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riangle {friend int Computer(int);//定义友元函数 private: void Backtrack(int t); //t,第一行第t个符号 int n, //第1行符号的个数 half, //每个三角形总符号数的一半 count, // 统计减号的个数 **p; //指向三角形的二维指针 long sum; }; //统计符合条件的的三角形的个数 void Triangle::Backtrack(int t)//回溯法 {int i,j,k,s,f; if((count>half)||(t * (t-1)/2 - count > half)) return; //如果加号或减号的个数大于符号三角形中总符号数的一半则退出函数if(t<=n) //回溯条件直到n for(i=0; i<2; i++) { p[1][t] = i; //第一行第t个符号 count += i; //“-”号统计 for(j=2; j<=t; j++) //当第一行符号>=2时,可以运算出下面行的某些符号 { p[j][t-j+1] = p[j-1][t-j+1]^p[j-1][t-j+2]; //通过异或运算下行符号 count += p[j][t-j+1];} if(t>=n)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算法总结

排序算法: (1) 直接插入排序 (2) 折半插入排序(3) 冒泡排序 (4) 简单选择排序 (5) 快速排序(6) 堆排序 (7) 归并排序 【算法分析】 (1)直接插入排序;它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的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加1的有序表。 (2)折半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在一个有序表中进行查找和插入,我们知道这个查找操作可以利用折半查找来实现,由此进行的插入排序称之为折半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所需附加存储空间和直接插入相同,从时间上比较,折半插入排序仅减少了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而记录的移动次数不变。 (3)冒泡排序:比较相邻关键字,若为逆序(非递增),则交换,最终将最大的记录放到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此为第一趟冒泡排序;对前n-1记录重复上操作,确定倒数第二个位置记录;……以此类推,直至的到一个递增的表。 (4)简单选择排序:通过n-i次关键字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1<=i<=n)个记录交换之。 (5)快速排序:它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的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6)堆排序: 使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排列,在堆排序的算法中先建一个“大顶堆”,即先选得一个关键字为最大的记录并与序列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对序列中前n-1记录进行筛选,重新将它调整为一个“大顶堆”,如此反复直至排序结束。 (7)归并排序: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假设初始序列含有n个记录,则可看成是n个有序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n/2个长度为2或1的有序子序列;再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为止,这种排序称为2-路归并排序。 【算法实现】 (1)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for(i=2;i<=L.length ;i++) if(L.elem[i]L.elem[0];j--) L.elem [j+1]=L.elem [j]; L.elem [j+1]=L.elem[0]; } } (2)折半插入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C语言)

课题: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第一章问题描述 排序是数据结构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在实际开发中易遇到的问题,所以研究各种排算法的时间消耗对于在实际应用当中很有必要通过分析实际结合算法的特性进行选择和使用哪种算法可以使实际问题得到更好更充分的解决!该系统通过对各种内部排序算法如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等,以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分析其特点,并进行比较,估算每种算法的时间消耗,从而比较各种算法的优劣和使用情况!排序表的数据是多种不同的情况,如随机产生数据、极端的数据如已是正序或逆序数据。比较的结果用一个直方图表示。 第二章系统分析 界面的设计如图所示: |******************************| |-------欢迎使用---------| |-----(1)随机取数-------|

|-----(2)自行输入-------| |-----(0)退出使用-------| |******************************| 请选择操作方式: 如上图所示该系统的功能有: (1):选择 1 时系统由客户输入要进行测试的元素个数由电脑随机选取数字进行各种排序结果得到准确的比较和移动次数并打印出结果。 (2)选择 2 时系统由客户自己输入要进行测试的元素进行各种排序结果得到准确的比较和移动次数并打印出结果。 (3)选择0 打印“谢谢使用!!”退出系统的使用!! 第三章系统设计 (I)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如图3.1所示) |******************************| |-------欢迎使用---------| |-----(1)随机取数-------| |-----(2)自行输入-------| |-----(0)退出使用-------| |******************************| (3.1) (II)方便快捷的操作:用户只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在界面上输入系统提醒的操作形式直接进行相应的操作方式即可!如图(3.2所示) |******************************| |-------欢迎使用---------| |-----(1)随机取数-------| |-----(2)自行输入-------| |-----(0)退出使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附源代码)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几种排序算法的演示 时间:2010-1-14 一需求分析 运行环境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程序所实现的功能 对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演示,并且输出每一趟的排序情况。 程序的输入(包含输入的数据格式和说明) <1>排序种类三输入 <2>排序数的个数的输入 <3>所需排序的所有数的输入 程序的输出(程序输出的形式) <1>主菜单的输出 <2>每一趟排序的输出,即排序过程的输出 二设计说明 算法设计思想 <1>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交换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排序表中的数据元素按关键字进行两两比较,如果发生逆序(即排列顺序与排序后的次序正好相反),则两者交换位置,直到所有数据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2>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设法把一个数据元素插入到已经排序的部分序列的合适位置,使得插入后的序列仍然是有序的。开始时建立一个初始的有序序列,它只包含一个数据元素。然后,从这个初始序列出发不断插入数据元素,直到最后一个数据元素插到有序序列后,整个排序工作就完成了。 <3>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第一趟在有n个数据元素的排序表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然后在剩下的n-1个数据元素中再选出关键字最小(整个数据表中次小)的数据元素,依次重复,每一趟(例如第i趟,i=1,…,n-1)总是在当前剩下的n-i+1个待排序数据元素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数据元素,作为有序数据元素序列的第i个数据元素。等到第n-1趟选择结束,待排序数据元素仅剩下一个时就不用再选了,按选出的先后次序所得到的数据元素序列即为有序序列,排序即告完成。 <4>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 两路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假设初始排序表有n个数据元素,首先把它看成是长度为1的首尾相接的n个有序子表(以后称它们为归并项),先做两两归并,得n/2上取整个长度为2的归并项(如果n为奇数,则最后一个归并项的长度为1);再做两两归并,……,如此重复,最后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 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图的应用的实验报告

实验六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功固图常用的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在图的邻接表实现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掌握AOV网、AOE网在邻接表上的实现以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题目一]:从键盘上输入AOV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然后对该图拓扑排序,并输出拓扑序列. 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V网的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8 [题目二]:从键盘上输入AOE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输出其关键路径和关键路径长度。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E网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9 三、实验步骤 ㈠、数据结构与核心算法的设计描述 基本数据结构: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 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 等*/ #define INFINITY INT_MAX //定义无穷大∞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int V ertexType; typedef int InfoType;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表结点定义 { InfoType info; int adjvex; //邻接点域,存放与V i邻接的点在表头数组中的位置ArcNode *nextarc; //链域,指示依附于vi的下一条边或弧的结点,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表头结点 { int data; //存放顶点信息 struct ArcNode *firstarc; //指示第一个邻接点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 //图的结构定义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吴旭东班级学号1309010236 专业信息与计算 科学课程设计题目 分治法解决棋盘覆 盖问题;回溯法解 决数字拆分问题 评 语 组长签字: 成绩 日期20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理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姓名吴旭东班级学号1309010236 课程设计题目分治法解决棋盘覆盖问题;回溯法解决数字拆分问题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 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进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3.通过实际课程设计,掌握利用分治法或动态规划算法,回溯法或分支限界法等方法的算法的基本思想,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设计算法并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与课程有关的知识,能正确解释和分析实验结果。 任务: 按照算法设计方法和原理,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并分析结果,完成如下内容: 1.运用分治算法求解排序问题。 2. 运用回溯算法求解N后问题。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2周:查阅资料。掌握算法设计思想,进行算法设计。 第13周:算法实现,调试程序并进行结果分析。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验收与答辩。 指导教师: 201 年月日专业负责人: 201 年月日 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 年月日

算法分析是对一个算法需要多少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作定量的分析。算法 (Algorithm)是解题的步骤,可以把算法定义成解一确定类问题的任意一种特殊的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要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算法代表用计算机解一类问题的精确、有效的方法。 分治法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在一个2^k*2^k的棋盘上, 恰有一个放歌与其他方格不同,且称该棋盘为特殊棋盘。 回溯法的基本做法是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组织得井井有条的、能避免不必要重复搜索的穷举式搜索算法。数字拆分问题是指将一个整数划分为多个整数之和的问题。利用回溯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字拆分问题。将数字拆分然后回溯,从未解决问题。 关键词:分治法,回溯法,棋盘覆盖,数字拆分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报告(排序算法比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09级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2010年12月

一、课程设计题目:1、哈夫曼编码的实现 2、城市辖区地铁线路设计 3、综合排序算法的比较 二、小组成员: 三、题目要求: 1.哈夫曼编码的实现 (1)打开若干篇英文文章,统计该文章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进一步统一各字符出现的概率。 (2)针对上述统计结果,对各字符实现哈夫曼编码 (3)对任意文章,用哈夫曼编码对其进行编码 (4)对任意文章,对收到的电文进行解码 2.某城市要在其各个辖区之间修建地铁来加快经济发展,但由于建设地铁的费用昂贵,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地铁的建设路线。 (1)从包含各辖区的地图文件中读取辖区的名称和各辖区的直接距离 (2)根据上述读入的信息,给出一种铺设地铁线路的解决方案。使乘客可以沿地铁到达各个辖区,并使总的建设费用最小。 (3)输出应该建设的地铁路线及所需要建设的总里程信息。 3.综合排序算法的比较 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结果只给出了算法执行时间的阶,或大概的执行时间。试通过随机的数据比较各算法的关键字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移动的次数。 (1)对以下各种常用的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 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2)待排序的表长不少于100,要求采用随机数。 (3)至少要用5组不同的输入数据做比较:比较的次数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移动的次数 (4)改变数据量的大小,观察统计数据的变化情况。 (5)对试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各类排序算法进行综合评价。 四、项目安排: 1、小组内分工合作 分工:负责哈夫曼编码的实现,负责城市辖区地铁线路设计,负责综合排序算法的比较。 合作:组内,组外进行交流,组长帮助解决组员的在项目过程中的困难,并控制进度。 五、完成自己的任务:

几种排序算法的平均性能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 实验名称:几种排序算法的平均性能比较(验证型实验) 实验目标: (1)几种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哪一个更快。 (2)加深对时间复杂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任务: (1)实现几种排序算法(selectionsort, insertionsort,bottomupsort,quicksort, 堆排序)。对于快速分类,SPLIT中的划分元素采用三者A(low),A(high),A((low+high)/2)中其值居中者。(2)随机产生20组数据(比如n=5000i,1≤i≤20)。数据均属于围(0,105)的整数。对于同一组数据,运行以上几种排序算法,并记录各自的运行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3)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来比较这几种分类算法的平均时间和比较次数,并得出结论。实验设备及环境: PC;C/C++等编程语言。 实验主要步骤: (1)明确实验目标和具体任务; (2)理解实验所涉及的几个分类算法; (3)编写程序实现上述分类算法; (4)设计实验数据并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的结果; (5)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得出结论; (6)实验后的心得体会。 问题分析(包括问题描述、建模、算法的基本思想及程序实现的技巧等): 选择排序:令A[1…n]为待排序数组,利用归纳法,假设我们知道如何对后n-1个元素排序,即对啊[A…n]排序。对某个j,1<=j<=n,设A[j]是最小值。首先,如果就!=1,我们交换A[1]和A[j]。然后由假设,已知如何对A[2..n]排序,因此可对在A[2…n]中的元素递归地排序。可把递归改为迭代。算法程序实现如下: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ay,int n,int &c) { int i,j,k; int aa; c=0; for(i=0;i

算法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二分法查找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11-2 设计人:王佳贺 山东科技大学 2013年11 月27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2011-1 姓名:王佳贺 一、课程设计题目:二分法查找 二、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算法分析与设计》(第三版)王晓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三、课程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查询数据 (2) (3) 四、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图纸、软件等): (1) (2) 五、任务发出日期:2013-11-21 课程设计完成日期:2013-11-27 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1二分法详细设计 1.1二分搜索算法 下面我们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假设该线性表已经排好序了,不妨设它按照主键的递增顺序排列(即由小到大排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有改进查找效率的可能呢? 如果线性表里只有一个元素,则只要比较这个元素和x就可以确定x是否在线性表中。因此这个问题满足分治法的第一个适用条件;同时我们注意到对于排好序的线性表L有以下性质:比较x和L中任意一个元素L[i],若x=L[i],则x在L中的位置就是i;如果xL[i],同理我们只要在L[i]的后面查找x即可。无论是在 L[i]的前面还是后面查找x,其方法都和在L中查找x一样,只不过是线性表的规模缩小了。这就说明了此问题满足分治法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适用条件。很显然此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相互独立,即在L[i]的前面或后面查找x是独立的子问题,因此满足分治法的第四个适用条件。于是我们得到利用分治法在有序表中查找元素的算法。function Binary_Search(L,a,b,x); begin if a>b then return(-1) else begin m:=(a+b) div 2; if x=L[m] then return(m) else if x>L[m] then return(Binary_Search(L,m+1,b,x)); else return(Binary_Search(L,a,m-1,x)); end; end; 1.2二分法算法实现与编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