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思考———以成都市青白江福洪镇为例

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思考———以成都市青白江福洪镇为例
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思考———以成都市青白江福洪镇为例

2017年第7期

时代农机

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第44卷第7期Vol.44No.7

2017年7月Jul.2017

作者简介:赵凯(1991-),男,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

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思考

——

—以成都市青白江福洪镇为例赵凯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障城市农产品的供给,还需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为

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同时也为农村居民增收寻找新的动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福洪镇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按照我国“十三五规划”以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我国将继续重视“三农问题”,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同时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农村独特优势,创造性的运用新理念保障农业发展,加快迈入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互促共进,让亿万农民共同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1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1)都市现代农业的定义。都市现代农业既是一个地域性概念,又是一个时代性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逐渐丰富起来,现在可以归纳为以下含义:一是服务城市的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服务于城市,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能够发挥其距离城区近、运输半径短的优势,为城市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生态环保的农业。都市现代农业融生态、生活、生产功能于一体,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是优质高效的农业。都市现代农业可通过集约化的生产,高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四是集成创新的农业。农村借助城市科技发达、人才聚集的优势,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五是富裕农民的农业。依附特色农业,做好营销工作,发展旅游餐饮、休闲观光、户外体验等业务,开拓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六是延续农耕文明的农业。农村是农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家园,农耕文明的存在,使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综上所述,都市现代农业特指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以现代化为方向,在城乡结合地带发展起来的,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化的现代农业,是以农产品生产、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

(2)福洪镇都市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况。福洪镇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门户,是成都连接川北、川东北的咽喉要道,紧邻龙泉驿区洛带镇和新都区石板滩镇,距成都市中心城区23km,距青白江区政府所在地24km,是青白江区的南边门户,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在成都市总体规划中,属于都市区

域范围,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泛。所辖区域内有成南高速、成德南高速、青南大道、成环线和第二绕城高速五大主要干道穿境而过,有福洪客家杏花国家级AAA 景区,紧邻洛带客家古镇、古金龙寺等,是龙泉山脉生态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全镇幅员面积39.41km 2,耕地面积2302.6hm 2,下辖9个行政村。这里兼有平坝、丘陵、低山三种地貌,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而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境内农业以种养业为主,初步形成以福洪杏为主,黑色农产品、玫瑰为辅的特色产业体系,并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10家、家庭农场7家。

福洪镇立足丘区纯农业乡镇实际,坚持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实施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组团式联动发展,以“花果之乡·杏福之地”为形象定位,着力构建以福洪杏、玫瑰为支撑,以“杏福”文化游赏、创意农庄休闲为品牌的三产联动发展格局,倾力打造集文化、产业和生态特色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努力建设具有“悠闲人居环境、诗意田园生活”的特色农业乡镇。其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福洪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现状及问题

2.1发展现状

(1)生态旅游农业。福洪镇立足“福洪杏”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品牌,实现全镇规模种植800hm 2,其中标准化示范种植233.33hm 2,托管“福洪杏”33.33hm 2,实现了提质增效、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多赢”。2015年,优质杏基地获评“全市十八大赏花基地”。另外,依托福洪杏产业优势、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持续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川青世界、天府福海旅游度假区、盛景翔、量力集团等农旅互动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协议投资额达8.8亿元。积极争创“农业主题公园”和“增花添彩特色镇”,以玫瑰园、福洪杏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天府庄园为依托,打通成环线至新场镇的旅游及交通环线,打造集千亩玫瑰、万亩杏林为一体的赏花品果、休闲旅游的农业主题公园和以观花赏叶为主要特色的园林式特色小镇。

(2)农业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福洪镇鼓励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化种植项目、生态旅游项目、一三产互动项目、服务业项目、农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一是继续加大招商

119

关注三农

引资,持续引进一三互动的都市现代农业项目,实施“一对一”保姆式跟踪服务,重点保障天府福海、四川盛憬翔生物科技、量力钢材等项目早日落地投产;二是力促青南大道沿线农庄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打造“精品农庄示范带”。

(3)农村土地流转。福洪镇坚持以村民主体,优化完善农业项目引进、土地流转等相关程序,完善授权程序,创立土地流转“六步法”,完善土地流转保障机制,兼顾村民权益保护和农业项目发展需要,创新建立土地“预流转”机制,探索化解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业项目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2.2存在的问题

福洪镇农业产业化得到大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也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渠道少,引入的中小微企业居多,扎根福洪镇的大型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在做强做大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资金瓶颈;受制于资金有限,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农产品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增长空间狭小。

(2)都市现代农业推进速度缓慢,农村之间沟通较少,缺乏联系,大规模农业基地不成体系,农民更是各自为战,对市场行情也不了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增收;由于个人型的农业生产发展不具有规模化优势,大部分地区还未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福洪镇在都市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方面还有待改善。

3在发展新理念指导下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

现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站上新起点,要使我国农业发展有新的出路,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份额所占比重会下降,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人数也会相应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会被削弱,反而会加强。只有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使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农业才能有出路,城市才会有发展。推进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既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也要加强基层工作实践;既要大胆尝试新举措,又要坚持循序渐进。

(1)突出革新发展,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在贯彻落实“三农”工作新理念的基础上,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和范围。在农业发展中坚持转观念,以发展新理念推动农业发展,谋求“三农”工作新定位,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进一步深化集体建设用地有偿、有期限流转和开发利用,探索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及利益保障机制,创新农业项目要素保障;进一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特色产业托管经营机制,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构建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民主议事程序,探索推广预流转等新型流转模式;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及农户普惠受益机制,探索村公资金形成资产、水利设施后期管护等机制。

(2)突出政府引导,创新“三农”发展新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农业发展方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丰富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改革,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发展思路,下大力气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转型升级、规模化经营

等创新举措,逐渐破除城乡发展形态、工农产业形态、市民与农民生活环境之间“二元分割”的原有体制,使“三农”工作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稳步提升,体制机制日趋健全。政府要引入民俗游乐参与体验项目,丰富了游客的“娱”和“购”,助推景区健康步行经济和美食经济,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展一系列特色比赛与活动,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3)突出生态发展,引入科学文明建设机制。城乡生态环境始终是人们发展关心的首要问题,引入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有利于保护农村的蓝天绿水和青山。切实做好农业生态文明“四大体系”建设,开拓一条以保护恢复生态涵养、节能减排生态保护、优化发展生态产业、集约利用生态循环为主线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无害化、污染最小化、废物利用最大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各地方要以特色项目和旅游景区为依托,着力完善交通路线,打造集赏花品果、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和以观花赏叶为主要特色的园林式特色小镇和农业产业示范园。

(4)突出新村建设,打造新型农村集成镇。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村庄规划,以村庄规划为基础,高起点编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一是加快村庄“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村设施后期管护机制,加快伏季水果产业道路及节点建设,完成托管示范园气调库建设工程和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建设,优化提升农村生产条件。加快把农村升级成小农镇,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城市的发展使其有能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乡各要素平等交换和优化配置,带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在发展新理念的引领下力争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实现都市农业现代化,成为城市“菜篮子”的重要供给区、农业要素聚集区、农产品物流核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二是实现“三农”协调发展,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之间的联系。就目前来看,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多策并举、多方协调,另一方面还需扩大对外交流,多思考,不断革新思路和方法,探索全新的体制机制,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

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关于新形势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J].新农业,2014,(11).[2]刘成玉.都市现代农业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

—以成都市为例[J].

四川环境,2010,(4).

[3]王丽彬,孙瑞艳,黄国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5):20-24.

[4]王祥峰,李文刚,安静.山东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12):108-110.

[5]张华.都市现代农业投入机制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成都市为例[J].学术交流,2012,(3).

[6]卿固,王维维.大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3,(4):111-114.

120

2017年第7期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来璐 李世峰 谭建欣 程昊 (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农业的新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北京市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独特性,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北京农业的多项功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合理的农业布局规划、适宜的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农业投资的增加。 关键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和都市农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1]。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北京农业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和特征,也是北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由其区位、资源特点决定的,是在对都市农业发展规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生产粮食外,还应该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2]。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较传统农业更为明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3],北京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1.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农业在本质上具有多项功能,包括农业提供食品的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等。传统农业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人类所需的食品供给短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传统农业的功能局限于物质产品的供给,农业本身所固有的其它功能未被发掘。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生活需求不再停留在食品上,还追求其它的使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对农业的文化和休闲等功能的要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 本研究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3101) 作者简介:来璐(1973-),女,陕西省兴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Email:XPLL1124@https://www.360docs.net/doc/fb4006857.html,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大委发 [2010] 2号),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战略 根据我市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强化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夯实转型升级的创新基础、培育持续竞争的综合实力、构建融入世界的对接平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转型发展。 一、战略选择 1.城乡一体融合 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以“农业基地化和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化、农民专业化和职业化”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转变农村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构建要素互补、功能多样、环境友好、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2.人才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农业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涉农科教机构、企业研发总部和高

端人才,创建区域性涉农人才科技高地,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 3.标准品牌提升 持续支持设施农业和种苗农业,集成创新装备和技术标准;重点强化精品农业和外向农业,提升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环境标准;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完善服务标准。建立健全都市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链和科技链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4.旅游休闲驱动 充分发挥我市青山碧海、田园沟域、岛屿岸线融合一体的生态景观优势,紧密链接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加速由产品市场决定的供应农业向产品、服务和消费市场共同决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农业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中心,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领域。 5.生态循环提质 积极开发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和设施装备,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加强陆地、海洋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性开发,有效应对生态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挑战,大幅度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和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定位 立足大连、引领东北、影响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实现产业功能体系融合、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标准品牌集成创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06~2015) (征求意见稿) 中国农业科学院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并要求沿江城市群马芜铜宣理应成为安徽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先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的要求,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想。农业是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现代化是芜湖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虽然芜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2005年7月,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对芜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芜湖市领导和干部群众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与专家研讨,对芜湖市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芜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分析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并重点就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策划,提出了“组织领导保障建设、科技支撑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建设、体制制度保障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建设”等五项发展举措。 规划编制得到了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县区政府及农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单位为规划的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谢谢!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最新版】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1,2]。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以来,初步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方兴未艾,但相关学术研究较少。基于此,文章基于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调研,综合性解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系统总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丰富相关研究,并指导实践,更好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1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农业产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化龙

头企业为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融合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产业间横向拓展,集“大农业观、全产业链、深融合度、全绿色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主要有5个基本特征。 一是以农为本。秉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宗旨[3],坚持农业主导地位,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确保加工、科技、金融、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业态的介入均服务于农业,均以做大做强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为核心,坚决防止非农异化。 二是要素集聚。聚集土地、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市场、政策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增强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和耦合性,提高要素配置率,发挥产业园聚集效应,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实现率先发展。 三是产业融合。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构建育种、生产、收储、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围绕产业间联动,强化种养有机结合,挖掘农业各环节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推动农业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形成产业共同体,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和系统融合。 四是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园建设全过程,全面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日期:2013-01-21 16:15作者:市来源:农业部点击次数:156 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市人民政府编制 二〇一一年三月 第一章规划总则 1.1 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部在全国围组织开展了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创建工作。2010年8月,农业部认定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市被确定为整体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区。 为科学引导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充分发挥示区的示带动作用,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 1.3 规划围 本规划围为市全域,包括9区4市6县,幅员面积约1.24万km2。 ●一圈层——主要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 ●二圈层——主要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 ●三圈层——主要包括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 1.4 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 ●《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纲要(2011-2015年)》; ●《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 ●《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的通知》(川农业〔2009〕195号); ●《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0〕19号); ●部、省、市领导有关示区建设的讲话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等; ●市统计年鉴。 第二章示区现状分析 2.1 基本情况 ●示区幅员面积1.24万km2,辖9区4市6县。农用地总面积13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45万亩。总人口1149万,其中农业人口498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其中一产业285.1亿元、二产业2480.9亿元、三产业2785.3亿元;财政收入202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4:1。 ● 2003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6月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大力推进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为核心容的城乡一体化,探索实践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的城乡全面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2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高山区委高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送审稿) 201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按照“双核引领、三带驱动、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早日实现“高山梦”夯实基础。 一、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狠抓提档升级,持续推进西部“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大318国道沿线、张湾蔬菜长廊等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棉花等传统低效作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新增瓜菜、水生菜基地1万亩,建设鲜食杂粮健康食品基地5000亩,新建名特水产标准化基地6500亩、精品水果基地2000亩。实施张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示范园区。推进洪北万亩果蔬基地、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永安东跃万亩蔬菜基地等建设。完善1.3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2、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生产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城市居民慢生活空间。积极创建索河省级旅游名镇,打造旅游特色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桃花源景区、索河十里荷花长廊、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等建设。推进万顷芦苇海、万顷野莲花海、万顷油菜花海、万亩彩叶园、万亩花卉产业园等生态观赏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宣传推介平台,举办油菜花节、西甜瓜节、莲花节、葡萄节等节会活动,扩大高山休闲旅游知名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张湾农产品加工园。努力引进2家投资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新农牛肉、高山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90亿元。加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5件。 4、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开展“清万渠、灌万塘”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排灌港渠整治工程,完成干支渠整治257公里,推进解决水利设施“最后一米”问题。提升侏儒、消泗、成功、桐湖等西部地区排渍抗旱能力。加快侏儒街旱涝保收高标准

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内涵与途径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北京农业发展规 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提出:着眼践行科学发展观 中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 要求,完全符合北京实际。立足于首都城乡统筹全局,跳出农业看农业,北京农业的地位、价值、环境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是实现北京农 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农业地位的再认识——少数不等于小数。 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农业增加值仅占 1.3%;农业从业人员62万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值,都是少数。但是应当看到,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农业不可替代的地 位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愈发重要和明显。从首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产业依存度增强,城市对农产品 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品种要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 障等任务越来越重;城市休闲产业正在向农业转移,农业观光、农村度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所占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宜居城市是北京的重要定位,宜居离不开生态,都 市型现代农业正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与构建宜居城市的要求是一致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发展现代 农业既能满足生产者的增收愿望,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沟通了城乡,促进了和谐。由此不难看出, 农业虽是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 第二,农业价值的再认识——隐性价值显现化。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首都经济发展呈加速趋势,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接近20000元,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正在成为人们休闲 度假的首选,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此给北京农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业价值 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满足人们“胃”的需求,而且体现在社会层面,其生态服务、生活参与的隐性价值 也开始显现,满足人们“肺”、“眼”、“脑”的需求。据有关研究显示,北京农田总服务价值为120亿元,其中生态价值90亿元,是产品价值的3倍;全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高达2100多亿元。农业的社会价值通 过各种途径显现,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和科研示范窗口;农业观光采摘园使越来越多的城 镇居民享受丰收的喜悦。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其经济价值也不断提升。在拍卖 活动中,一个西瓜卖到19000元,一个大桃卖到6800元,一个苹果卖到66000元,一条鱼卖到236000元……从过去时角度看,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确实发生了背离;但从未来时角度看,正是这种背离使我们看到农 业的多元功能,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随着城市功能的延伸,随着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业的隐性价值将会不断显现,而且不断增值。 第三,农业环境的再认识——优势得天独厚。 其一,市场需求旺盛。2006年,全市农副产品需求量超过800亿元,特别是北京拥有潜力巨大的高端 消费市场,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其二,科技资源丰富。中央在京农业科研单位有25家,

大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

大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的意见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大委发[2010]2号 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 (2010年2月2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推动全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加快全域城市化步伐,深度开发农业新功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现就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依托城市并服务城市发展起来的具有生产、生态、生活和人文多功能特征,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拓展和延伸。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实施了以“多予不取放活”为核心的强农惠农政策,取得了显着成效,为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市正在深入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要求农业的发展必须与城市的功能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相联

系,走都市型现代农业道路,这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需要。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升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农业是重要基础,农村是重要区域,农民是重要力量,“三农”工作仍然是事关全局的重中之重。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推进全域城市化的需要。全域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市城乡统筹进入全新阶段,必将促进工业与农业互补、农村与城市互动、农业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规划协调,农业生产与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农业自我提升的需要。我市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提供名优特新精细美高端农副产品上下功夫,在开发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和文化创意功能上见成效,在提高外向度中创品牌、赢市场。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城市功能和资源要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运行质量,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惠及民生的目的,将有力地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巩固党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录

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 1.北京市顺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河北省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河北省玉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山西省太谷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6.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7.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8.辽宁省辽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9.辽宁省台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0.辽宁省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1.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2.吉林省榆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3.黑龙江省肇东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4.黑龙江省五常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5.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6.江苏省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7.江苏省铜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8.浙江省平湖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9.浙江省诸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安徽省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1.安徽省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2.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3.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4.江西省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5.山东省滕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6.山东省寿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7.山东省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9.河南省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0.湖北省黄陂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1.湖北省监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2.湖南省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3.湖南省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4.广东省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5.广东省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6.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7.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8.重庆市潼南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9.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0.四川省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1.四川省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2.贵州省湄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3.云南省宣威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4.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5.陕西省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6.甘肃省甘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7.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8.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 51.北京市房山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2.天津市武清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3.河北省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4.河北省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近些年来,北京加大了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风貌,为更好推动和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使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意见。 壹、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壹)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郊区“十壹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深入实施“221”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在坚持和确保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集成政策,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发展保障服务支撑体系,通过支持重点领域和项目,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加强特色、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增强能力、提升效益。提升农业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加工附加值、绿色附加值,使郊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指导原则 市场引导,主体积极的原则。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确定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靠市场调动运营者的积极性。调动和整合社会、企业及个人资金,共同推进发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政策措施要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的特点,提升农业的科技、绿色、文化、加工等附加值,按照层次推进、重点推进、逐步推进的方式,实现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创新机制,集成推进的原则。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集成政策优势,整合公共资金,采取搭建平台、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予以扶持,力争实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培育亮点的目标。 优化结构,扶大成强的原则。结合“221”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整合优势资源,优项增量,培育特色的产业,促进郊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把各种资源优势变成发展的强势,集优成势,把产业扶大做强。 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贯彻落实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搭建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平台,完善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投入机制。经过“十壹五”期间的努力,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提高北京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郊区农业由单壹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使郊区农业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和谐发展。 二、政策扶持重点和条件 针对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意见重点围绕构建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种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模式案例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 模式案例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 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3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 至今为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经于2018年12月29日和2019年12月17日分别两批认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和29个。 德国、荷兰、美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而发展起来,到今天已经建成了一大批集农业科技推广、技术示范、生态旅游及农业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园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分析与总结上述4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经验,对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作用。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 德国生态农业发展在欧盟独树一帜,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是围绕生态农业展开的,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园区的产业化。 当前,牛奶、猪肉、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在这些主要农产品种植、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生态化与产业化一直是其主题。 具体而言,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贸易政策,对于生态化农业建设,形成了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合力。

其次,在形成农产品现代化生产体系之后,进一步推进生产体系的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形成了一套特色的生态产业化发展链。 第三,在生产链的基础上,再构建强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现种植、饲养、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的一条龙,注重农工商的一体化发展,将营销及开拓市场视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尤其是注重海外市场的扩大。 第四,构建标准化的农产品技术体系,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料,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勃兰登堡的喀什特农业园区里,一个占地3000多公顷的农业 园区,只有4名员工,全程是自动化生产加工,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了生态化、循环化,如牛粪及相关废料还可以继续利用,将这些废料加工后进行发电,除了自用,还可以将余电售给国家电网公司。 荷兰设施农业园区 荷兰是一个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少的国家,却创造了全球9%~10%的农业产值,其马铃薯、蛋类、啤酒、奶酪及番茄等农产品净出口量占据世界第一位,尤其是马铃薯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60%以上。 荷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农业成就,与其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水平密不可分。具体而言,首先,无土栽培技术发达。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90%以上采取的是无土栽培,普遍采用岩棉作为栽培基质。岩棉与普通土壤相比,能够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此外,岩棉中并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便于管理人员在作物不同生长周期调整营养配方,最大限度地为作物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与养分。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农业大市,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自挂职以来,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经验的学习、调研,发现北京市近年来适应高端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不断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籽种农业。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加快科研攻关、品种选育、基础设施、种子贸易等关键环节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北京种业年销售额达100多亿元,主要是打造“三中心、一平台”: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多个,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20%。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市籽种经营企业1300多家,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占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北京种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二、休闲农业。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北京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休闲农园。从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狩猎等,到融合科研、观光、科普、餐饮、会议为一体,以“新技术、新品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实施细则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实施细则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2008-4-30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制定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本细则”)的依据是: 第1款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成委发(2007)16号《关于进一步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意见》; 第2款市委、市政府成委发(2007)37号《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试行)》; 第3款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农发(2007)8号“2007-2008年度《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第二条制定的原则 第4款投资项目:坚持以创新投入机制,改进投入方式,进一步增加各种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撬动、粘合社会资金向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集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载体,以资金、担保、保险为手段,带动推进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5款投资鼓励:以2007-2008年度发生的事项为基础,以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对申报事项的核实认定为前提,以经过本公司董事会审定的投资鼓励方案为执行条件。 第二部分投资项目 第一章投资项目的选择 第三条粮油产业投资项目的选择 第6款水稻:主要在邛崃、蒲江、大邑、崇州、彭州、都江堰、金堂、新津等近远郊区(市)县建设优质水稻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示范基地;主要在彭州、崇州、新都、郫县等区(市)县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稻制种基地,打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中心。 第7款“双低”油菜:主要在温江、崇州、双流、新津、大邑、邛崃、蒲江等近远郊区(市)县发展“双低”油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制种基地;在温江区建设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油菜科技研发平台。 第8款主要在上述区域发展国标一、二、三级精制、免淘、袋装优质米系列产品和以优质米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加工,稻谷的综合利用加工,“双低”油菜籽色拉油、精制调和油系列产品加工,以及红薯、马铃薯深加工。 第四条畜禽产业投资项目的选择 第9款生猪:在近远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市)县建设成都市优质生猪生产出口基地;主要在大邑、邛崃、双流等县(市)建设纯外血优良种猪繁育基地。以邛崃、蒲江、大邑、崇州等县(市)为中心,建立生猪精深加工和猪鬃、猪皮、猪血、肠衣等副产物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川猪”屠宰加工出口基地。 第10款小家禽畜:主要在双流、新津、崇州、彭州、郫县、青白江等区(市)县建设肉鸡生产基地;在双流、彭州、邛崃、崇州、新津、蒲江、大邑等县(市)建设水禽生产基地;在大邑、双流、彭州、新都、金堂等区(市)县建设禽蛋生产基地;主要在新津、蒲江、大邑等县建立兔养殖基地。主要在崇州、大邑、新津、新都、彭州、双流等区(市)县建设小家禽畜良种繁育基地,打造全省小家禽畜种源基地。主要在崇州、新津、双流、彭州、大邑等县(市)发展禽肉、禽蛋、兔肉精深加工和羽绒、兔皮等副产物加工。 第11款牛羊:主要在金堂、邛崃等县(市)发展奶源基地,在远郊区丘陵山区发展肉牛、肉羊生产基地。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 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郑政文[2013]100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6 【实施日期】2013.05.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政文〔2013〕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方案(2012-2016年)〉和〈郑州市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郑文〔2012〕91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以转变农业

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的、景观的、生态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农业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示范区,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景观农业的样板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引领带动我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2.基本原则。一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示范区建设要与郑州都市区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高标准规划,分步分区推进实施。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完善示范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工商资本等参与示范区建设,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示范区经营管理机制。三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统筹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形成建设合力,集中用于示范区建设。四要坚持科技领先、示范带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积极研究应用工程、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等现代农艺技术,努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加快示范区内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推广,辐射带动区域农业整体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13年起,通过3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10个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管理经营机制完善、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的示范区,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区3-5个,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总体布局 按照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郑州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The connotation,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孔祥智 Xiangzhi-Kong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 100872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城乡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包括: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安全农业、观光农业、组织化农业、信息农业。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 Abstract: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is the outcome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developing into certain stag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The developing keystones of Beijing’s modernistic peri-urban agriculture include: high-tech agriculture,brand agriculture, safety agriculture, tourism agriculture,organizing agriculture and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 work about developing Beijing’s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 【关键词】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 Keywords: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Peri-urban Agri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京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共同投资于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十一五”期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郊区的比例不低于50%,全市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区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横向对比看,这一比例是最高的。当然,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的目标中,生产发展始终占居最重要的位置,生产发展是“本”,是其他目标实现的基础。而就京郊而言,由于常规农业早已失去了竞争优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一、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解 尽管都市农业的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早在50、6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出现了都市农业的理念和做法。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比较公认的理解是“地处城市郊区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规〔2020〕10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完成了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评审工作。现将拟批准创建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4月16—18日。如有异议,请实名(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要坚持实事求是,并提供证明材料。 附件:1.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2.2020年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16日

附件1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1.北京市平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2.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3.河北省安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4.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5.山西省平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6.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现代农业产业园7.辽宁省瓦房店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8.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9.黑龙江省海伦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0.江苏省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1.江苏省盱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2.浙江省瑞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3.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14.福建省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5.江西省万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6.山东省阳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7.河南省灵宝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8.河南省内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19.湖北省蕲春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0.湖南省永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1.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22.重庆市奉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3.四川省资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4.四川省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5.贵州省安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6.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7.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28.陕西省陇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3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