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课后训练【3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课后训练【3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课后训练【3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课后训练【3

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答案】孟尝君对冯谖返回如此迅速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共4分。怪、衣冠、何疾各1分,句意正确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通假字、注意词类的活用和古今异义的翻译。怪,对……感到奇怪;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带好帽子;何疾,何,怎么;疾,快。来何疾也,是倒装句,即“来何疾也”,意思是“怎么回来得这么快”。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冯谖返回如此迅速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有人在齐闵王面前毁谤孟尝君,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2.

柳敬亭传(节选)

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

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释】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嗢噱:欢快大笑。⑧缙绅:指官绅。⑨旅会:大聚会。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2)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犯法当死()(2)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3)习方俗()(4)期月而诣莫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小题4】文中画线句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5】柳敬亭最终能够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小题1】(1)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2)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小题2】(1)处死(2)到,去(3)熟悉(4)满一个月

【小题3】(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人不发自内心地说他演得好的。(延、使、当于心、善四个词必须准确翻译出,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小题4】不能删去,这几句话写出了柳敬亭的名气越来越大,从侧面表现了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

【小题5】(1)有天赋(2)有高人指点(3)自身刻苦勤奋(也可摘引文中相应词句作答,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题解句子的意思,再分析句子中主要人物的行为(抓住动词),把句意几层分清楚即可划分节奏。

考点:文言句子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好理解。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词的多义变化,如“习”有练习的意思,在本句是“熟悉”,“期”有相约的意思,在本句中是“满”。“之”的意义很多,在本句中是动词“去、到”。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内容不熟悉,个别字词不易理解。学习时,多阅读古文,掌握丰富的古文词汇,了解常见的句式和语言规则,培养自己阅读古文的语感。

【小题3】

试题分析:争:争先;延:请;之:代柳敬亭;使:让;奏:表演;技:技艺;“当于心”:发自内心;称:称赞;善:表演得好。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句翻译还是比较难的,其中一些字词不好解释,如“当于心”。翻译句子,关键是把每个字词的含义了解清楚,理解了词的含义,疏通句子就不是问题了。

【小题4】

试题分析:先理解此句的文字意思,再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即侧面表现柳敬亭技艺高超名声传扬,这是文中的一种写作方法,不可删去。

考点:侧面描写

点评:本题不难,文字易懂。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要学习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小题5】

试题分析:“年十五……已能倾动②其市人”,指柳敬亭天资聪明;“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写柳敬亭刻苦努力。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故事中有所交代。叙事性作品,理解其中问题,要了解所叙述故事的情节内容,从情节的发展过程或人物一系列表现来分析问题。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

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

(2)晚更号六一居士()

(3)虽机阱②在前()

(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小题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小题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小题1】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小题1】(1)就(2)改变,更换(3)即使(4)有人

【小题1】(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小题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小题1】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遵守结构原则,还要遵循意思原则,比如划分此句的节奏就要弄清楚“因”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此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关键字“于”“焉”等字,还要注意语序“于废书簏中得唐韩愈遗稿”以及省略的主语“欧阳修”。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三文段的内容来谈“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的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欧阳修从政思想的能力。根据第三文段欧阳修对待政事的态度以及连接材料中”众宾合欢“的场景来理解欧阳修从政思想即可。

4.名著阅读。(共4分)

甲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乙曰:“谁能当之?”甲以手指乙,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甲耳!”乙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乙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甲笑曰:“丈夫亦畏雷乎?”乙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甲遂不疑乙。

【小题1】上面选段出自《三国演义》,文中人物乙是(人物姓名)。下列事件中,没有发生在乙身上的是。(只填序号)(2分)

①跃马过檀溪②雪恨伐吴,兵败陆逊③弃须割袍④智激孙夫人

【小题2】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人物乙在这一情节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2分)

【答案】

【小题1】刘备③

【小题1】从文中“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巧借闻雷来掩饰”,可以看出刘备大智若愚(机智过人);从文中“从容俯首拾箸”可以看出刘备处变不惊、从容淡定。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5.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①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①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②诎右臂支船()

③青巾紫裘腰笛而已()④委袖出嘉纸一幅()

【小题2】下列句中“之”与例句“左臂挂念珠倚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嘹然有穿云石之声B.呼之使前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4分)

②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2分)

【小题4】根据上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苏东坡的性格特点(3分)

【答案】

【小题1】(1)靠近 (2)同“屈”,弯曲 (3) 腰佩(腰间插着)(4)从袖子里

【小题1】B(3分)

【小题1】(1)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不相同。(4分)(2)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2分)

【小题1】率真、豁达、开朗、超脱等。(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和B项中的“之”为“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苏东坡”的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点即可。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的划分朗读节奏,每句一处。(2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足肤皲裂而不知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缊袍敝衣 _______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

⑶腰白玉之环_______ ⑷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

【小题3】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小题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节奏。划分句子的节奏遵循结构、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学习的秘诀即可。

7.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题目。

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①,数谮②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注释]①慈:慈爱。②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小题1】下列对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⑴性至孝(极端,非常)⑵父前数谮之(多次)

⑶每使扫除牛下(常常)⑷母常欲生鱼(没有煮过的)

【小题2】圣人认为孝是德行的根本。有人说孝道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东西,现在社会进步了,孝道和德行都过时了。你认为还有必要提倡孝道吗?为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开放性题目,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略

8.阅读《李氏之鸠①》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②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④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过于鹦鹉,甚慧()②鸠觉其意()

③至贾家,则舍之去()④鸠竟不食()

【小题2】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愿以十金易焉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5】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2分)

【答案】

【小题1】①聪明②意图,用意③离开④始终,终究(每个1分)

【小题1】C

【小题1】且 / 恐 / 鸠死而金无取偿也(2分)

【小题1】⑴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市”“且”翻译到位)

⑵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相错杂。

【小题1】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大意对即可,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略

9.(二)《记承天寺夜游》(8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怀民亦未寝(▲)

⑶相与步于中庭(▲)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意味隽永:▲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⑴考虑、想到⑵睡⑶院里⑷只是

【小题1】(2分)月光照在院子里像一汪清澈的泉水,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小题1】(2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略

10.(二)三峡(10分)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襄:②虽:③奔:④湍: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小题3】.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3分)

答:所写景物有:;

其特点:。

【小题4】、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

【小题1】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马④快⑤急流的水⑥确实

【小题1】夏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小题1】山、水、树、草清荣峻茂

【小题1】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小题1】考查文言文实词。①襄:上②虽:即使③奔:动词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④湍:急流。

【小题2】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从“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概括出:夏水势大,水流急;从段②中“素”“绿”“清”“影”可概括出:春冬清幽;从段③中的,“寒”“肃”“凄”“哀”“猿啸”“凄异”可概括出:秋凄清。

【小题3】山、水、树、草;特点:清荣峻茂(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小题4】①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太阳。

②绝巘:极高的山峰。飞漱:急流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确实,实在,很。

11.(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小题3】.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答案】

【小题1】(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小题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小题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略

12.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小题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案】

【小题1】(1)凭借(依仗)(2)停止(断绝,消失)(3)通“返”,返回(回去)

【小题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小题3】(2分)表达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对朋友婉言相劝);从侧面衬托了山水的奇异之美。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3)为通假字,各个划线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湍、甚、若、奔”几个关键字,同时注意到语句的通顺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写法的能力。此处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景色之美。

13.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后面的的题。(17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⑵蹴尔而与之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⑷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小题3】选文第二段“一箪食,一豆羹”与(原文)形成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义”比“生”重要,论证了的中心论点。(3分)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中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

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

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C.《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

远”,即人们生来本性相近且善,由于后天因素使人的

“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这与选文中“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观点相近。

D.选文把“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自然地引

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的结论。

【小题5】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选文观点谈谈你对材料中事件的看法。(3分)

材料链接:10月24日,38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急救中心司机兼急救员贾海波,出诊途中突发脑干出血。他强忍疼痛将患者安全送到了医院,自己却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答案】

【小题1】⑴患,祸患,灾难⑵蹴,用脚踢⑶乡,通“向” ,从前⑷勿丧,

不丢掉 [来【小题2】

⑴如果(或“假如”、“假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或“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⑵(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或“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2分)

【小题3】“万钟”, “人应保持本心”

【小题4】 D。

【小题5】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注意“乡”通假字;“患”“ 蹴”“

勿丧”的解释,常常考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如”“不用”“万钟”“辩”,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非常简单,因为课内讲解时老师已经进行了细致的处理,因此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解答,节省了不少答卷的时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孟子是用鱼与熊掌来比喻生与义的取舍关系,而不是把“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5】

试题分析:谈对事件的看法,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观点应该是正确的。此则材料的内容很容易与文章的观点“舍生取义”联系起来,因此观点不会出现偏差,结合观点和材料,语言精炼的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4.(12分)

(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加点词(2分)

(1)不足为外人道()(2)欣然规往()(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处处志之()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

C.便舍船屋舍俨然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桃花源中的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分)

【小题5】你觉得文末写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

答:

【答案】

【小题1】(1)值得(2)计划(3)与世隔绝的地方(4)做标记

【小题2】A

【小题3】略

【小题4】(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5】表明世外桃源是作者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表达了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回答此题,注意第⑶小题中“绝境”为古今异义,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第⑷小题“志”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小题2】 A选项中的“欲”都是想的意思,B通过/相通 C放弃/房屋 D代词/的

【小题3】翻译第一句,注意“俨然”为“整齐的样子“;翻译第二句,要注意“乃”的意思是“竟然”,“无论”是“不用说,更不必说”即可。

【小题4】“不复出焉”的原因是避秦时乱。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的还有上文提到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5】“不复得路”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增加了桃花的神秘感,也表达了作者的感叹惋惜之情。

考点: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的理解一词多义的辨析翻译文言语句文意把握

点评:解释文言文词语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还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15.匡衡勤学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①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②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注释】①穿壁:在墙上打洞。②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③文不识:人名。④大学:大学问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邻居有烛而不逮逮:(2)遂成大学遂: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小题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

【答案】

【小题1】(1)到,及(2)于是就

【小题2】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

【小题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佣作”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学生根据积累,填写和理解正确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完结篇)

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mǎo)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yā)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新课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小说阅读 新人教版

小说阅读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对小说这部分的要求是: 1、了解小说特点 2、掌握小说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小说所表达的内容 小说知识点概述: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要素 1、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节 3、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三、方法归纳 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一、看背景思人物。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二、观描写重细节。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三、读情节理构思。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四、获主旨多思考。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常见考法 小说在这几年的高考中占的分量比较重,一直是考纲要求的文学体裁,注意鉴赏小说的角度。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把握主题等,我们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小说的考试形式多问答题。 误区提醒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智子疑邻》 课文: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的着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4.写出文章的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课文: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着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本文是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一) 春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朗润.yùn 水涨.zhǎng 嫩.nan 宛.wǎn转应和.ha 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niàng) 酝酿鸟(cháo) 巢披(su ō) 蓑戴(lì) 笠抖(sǒu) 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 (2)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

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暖和.huo 着.zhu?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晴朗无云。 (3) 设若.. 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13课山中访友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栀zhī子湛zhàn蓝犬吠fai 津jīn津乐道禅chán心 2.解释下列词语。 (1)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2)玄奥:玄秘深奥。 (3)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重。 (4)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好,瀑布大哥! 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第14课秋天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伐木声丁.丁zhēng 鳊.biān鱼乌桕.jiù寥.liáo阔枯涸.h? 清洌.lia 梦寐.mai 2.解释下列词语。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教学内容

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则 20 虽有嘉肴《礼记》25 河中石兽 30 *寓言四则(选二)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口技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礼记》) 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 *马说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欧阳修 29 *满井游记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 策》 23 *隆中对陈寿 24 *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孟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左传》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 国策》 23 *愚公移山《列子》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三年课本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七至九年级)

精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知识点大全(七至九年级) 目录 一、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七年级上) 二、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七年级下) 三、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八年级上) 四、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八年级下) 五、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九年级上) 六、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九年级下)

人教版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七年级上)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shùn) 瞬间(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ià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 小心(yìyì) 翼翼(sǒng)耸立 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三课 蝉收敛liǎn零落聒聒guō卑beī微一丝不苟gǒu宽恕shù 第3课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 庸碌lù 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 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 应许:答应。 二、重点句子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三、文学常识 《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第4课紫藤萝瀑布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上 1、《论语》六则《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 古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中考必备手册——人教版初中语文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

中考必备手册——人教版初中语文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音 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pmf 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b ō(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儿童(értóng), 花儿(huār) 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开头。(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ou ,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í'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A 1.挨紧āi 2.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10.拗口令ào B 1.纵横捭阖bǎi hé2.稗官野史bài3.扳平bān 4.同胞bāo5. 炮羊肉bāo6.剥皮bāo7.薄纸báo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 文言文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5课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第二单元·第10课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秦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三单元·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四单元·第20课 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在中考考试来临之前,做好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的复习,会让你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一)《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 在中考考试来临之前,做好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的复习,会让你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一)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知识点归纳: 1、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4、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

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5、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 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二)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识点归纳: 1、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一)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知识点归纳: 1、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4、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 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5、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 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二)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识点归纳: 1、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2020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2020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30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 (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人教版(超详)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语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识记3500 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 字母的规定写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 p m f 能和o 拼,不能和uo 拼。如:bō(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 ,用作韵尾时写成"r" 。如:儿童(é r tóng),花儿(huār) y 、w 的使用: 韵母表中i 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 开头。(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 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 开头。加y 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 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 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ou ,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2)ü和n、l 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 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3.i,u 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 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 的上面,那么i 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 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 í'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A 1.挨紧āi 2. 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 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 10. 拗口令ào B 1.纵横捭阖bǎi hé 2.稗官野史bài 3.扳平bān 4.同胞bāo 5. 炮羊肉bāo 6.剥皮bāo 7.薄纸báo 8.并行不悖 bèi 9.蓓蕾bèi lěi 10.奔波bō11.投奔bèn 12.迸发bèng 13.包庇bì 14.麻痹bì 15.奴颜婢膝bìxī16.刚愎自用bì17.复辟bì18.濒临bīn 19.针砭biān 20.屏气bǐng 21.摒弃bǐng22.剥削bōxu ē23.波涛bō24.菠菜bō25.停泊bó26.淡薄bó27.哺育bǔ C 1.粗糙cāo 2.嘈杂cáo 3.参差cēn cī 4.差错ch ā 5.偏差ch ā 6.差距chā 7.搽粉chá 8.猹chá 9.刹那chà 10.差遣chāi 11.诌媚chǎn 12.忏悔chàn 13.羼水chàn 14.场院cháng 15.一场雨cháng 16.赔偿 cháng 17. 偿佯cháng 18.绰起chāo 19.风驰电掣chè20.瞠目结舌chēng 21.乘机chéng 22.惩前毖后chéng 23.惩创chéng chāng 24.驰骋chěng 25.鞭笞chī 26. 痴呆chī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 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 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 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 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 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 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鲁庄公和曹 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 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 “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 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打了胜仗 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攻时, 他们的士兵鼓足了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 见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三、文言实词 1.师:军队2.伐:攻打3.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4.间:参与5.鄙:鄙陋,指目光短浅6.安:养7.专:独占 8.徧:同“遍”,遍及,普遍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0.帛:丝织品 11.信:言语真实 12.孚:为人所信服13.福:赐福,保佑 14.狱:案件(今义:监狱) 15.虽:虽然(即使) 16.察:弄清楚 17.情:实情 18.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9.属:类 20.可以:可以用来,可以凭借21.鼓:击鼓22.败绩:溃败 23.驰:驱车追赶 24.逐:追逐,追赶 25.克:战胜 26.作:振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