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和方之四:炙甘草汤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风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4、里寒虚证:里寒虚证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14、虚证:虚证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痰壅盛,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忡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癥瘕,大实赢状补益疾。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21、阴阳阴证面白四肢冷,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失血脱水成亡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

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23、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肝逆昏厥头晕眩。25、血虚证: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26、血热证: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27、血瘀: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症见。28、气滞血瘀:气滞血瘀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29、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30、气虚失血:气虚失血属内伤,倦怠少气面萎黄。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

浪(1143718187) 18:41:46
皮肉骨对应浮中沉。一定要放个垫子给病人手腕上,这样血管容易突出来,把起来就准确多了。医生左手把病人右手脉,右手把左手,这是定法。反过来右把右左把左行吗?高人应该行,至少我还没有那个功夫。

先要明阴阳:
阴者,其性为寒,其形为水。---不一定要恶寒才叫有寒,肢冷,身痛,尿清长等都是寒。
阳者,其性为热,其形为火(或日风)。---同理不一定要发热才叫有热,目赤,舌红苔黄,尿黄等都是热。

1.太阳:表热
2.阳明:里热
3.少阳:半表半里,寒热错杂,正气尚可。
-----------------------------
1.少阴:表寒
2.太阴:里寒
3.厥阴:半表半里,寒热错杂,正气虚极。

一。解读太阳:
1.桂枝汤, 表热有汗
2.麻 黄, 表热无汗
3.葛根汤类,表热有汗/无汗 (有汗去麻黄)
4.麻杏石甘,表热里燥热有汗(太阳阳明合病)
5.大青龙, 表热里燥热无汗(太阳阳明合病)
8.葛根芩连,表热里湿热 (太阳阳明合病)
9.麻连赤, 表热里郁热 (太阳阳明合病)
6.小青龙, 表热里寒水无汗(太阳太阴合病)
7.五苓散类,表热里寒水有汗(太阳太阴合病)
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自己想吧。
二。解读少阴:
1.桂枝加附子汤, 表寒有汗
2.麻黄附子甘草汤, 表寒无汗
3.麻黄附子细辛汤, 表寒里寒水
.........
三,解读阳明:
1.白虎汤, 燥热
2.桅豉汤, 郁热
3.承气汤, 结热
4.大黄黄连泻心,湿热
5.抵当汤, 血热
5.大陷胸汤, 湿热与燥结
6.桃核承气汤, 血热与燥结


7.茵陈蒿汤, 郁热与燥结
..0...
四,解读太阴:
1.四逆汤: 里寒
2.理中丸: 里寒水

我这归纳的方法有点意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们自己归纳会更好的理解伤寒方证
你看太阳和少阴,方可通用,只是少阴要加附子。
同理,少阳与厥阴,方也可通用,只是生姜易干姜,少阳药缓,小寒小温,厥阴药烈大寒大热。
我讲的不一定对的。你们要有自己的想法,争取将来能自成一家。这也是我的目标,对学问都要带着一丝怀疑的态度去学,然后完善它,成一家之言
化繁为简,这原本是仲景立伤寒六经方证的原意思


常用处方

治疗感冒的处方(一下处方未注明药物单位的均为克):

5.五苓散:桂枝6茯苓10白术10泽泻15猪苓10

主治;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是一喝水就拉或吐。

6.麻杏石甘汤;麻黄10杏仁10炙甘草6石膏20

主治;有汗,咳嗽不止,痰黄粘,胃口尚可。

注:有心脏病者,不能用麻黄,用荆芥10防风10代替麻黄。

7.小青龙汤:麻黄10桂枝10生白芍10炙甘草10干姜10细辛6法半夏10五味子10

主治:怕冷,无汗,发烧,咳嗽严重,咳吐白痰,口不渴,身体痛,没有胃口。

注:有心脏病者,不能用麻黄,用荆芥10防风10代替麻黄。

8.大青龙汤:麻黄9杏仁15石膏20炙甘草15桂枝15生姜10大枣10枚

主治:怕冷,无汗,发烧,咳嗽严重,咳吐黄痰,身体痛,口渴严重,欲喝冷水,没有胃口。

五色辨症归脏
五色分别为:红,黄,白,黑,青。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色配五脏五行,心红属火,肝青属木,脾色黄属土,肺色白属金,肾色黑属水。
当本脏为病时,就会显出某色,从颜色的深浅和兼色,快速分辨出五脏病。辩时可以从大小便颜色,可以从皮肤或面颜色,也可以从舌苔,眼精,痰涎,精血,毛发,病位颜色辨别。
如黄色为病,病在脾,伤在肾,肝为邪也,故治在肝肾,调在脾,因相克也。
黑色为病,病在肾,伤在心,脾为邪,因相克也。
白色为病,病在肺,伤在肝,邪在心。
红色为病,病在心,伤在肺,邪在肾。
青色为病,病在肝,伤在脾,邪在肺


鬼醫秦明,伤寒六经蒒(2650568080) 18:14:54
幼灵谷伤寒群必备条纹
主治医师伤寒论大纲
一、太阳病辨证论治
(一)太阳病本证
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1
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1
(二)太阳病变证
1.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1
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1
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1
4.脾虚证(小建中汤证)1
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1
6.热实结胸证(小

陷胸汤证〕1
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1
二、阳明病辨证论治(一)阳明病本证1.阳明病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12.阳明病实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1
(二)阳明病变证湿热发黄证(茵陈蒿汤证)1
三、少阳病辨证论治(一)少阳病本证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1(二)少阳病兼变证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1
四、太阴病辨证论治太阴腹痛证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1
五、少阴病辨证论治
(一)少阴病本证1.少阴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1
2.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1
(二)少阴兼变证1.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12.疑似证(四逆散证)1
六、厥阴病辨证论治厥阴病本证
1.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1
2.厥阴病寒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1
3.厥阴热利(白头翁汤证)1
七、霍乱病辨证论治霍乱病辨治霍乱病辨治(理中丸证)1
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瘥后劳复证瘥后劳复证(竹叶石膏汤证)1
主治医师金匮要略大纲
一痉湿暍病篇
(一)痉病证治柔痉证治(瓜蒌桂枝汤证)1
(二)湿病证治1.风湿在表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12.风湿兼气虚证(防己黄芪汤证)1
二、中风历节病篇历节病证治1.风湿历节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1
2.寒湿历节证(乌头汤证)1
三、血痹虚劳病篇
(一)血痹证治血痹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1
(二)虚劳病证治1.虚劳失精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12.虚劳腰痛证(肾气丸证)1
3.虚劳不寐证(酸枣仁汤证)1
(一)肺痿证治1.虚热肺痿(麦门冬汤证)1四、肺痿肺痈2.虚寒肺痿(甘草干姜汤证)1
咳嗽上气病篇(二)肺痈证治1.邪实壅滞证(葶苈大枣泻肺汤证)1
2.血腐脓溃证(桔梗汤证)1
(一)胸痹证治
1.胸痹病机1
五、胸痹心痛短气病篇
2.类证鉴别1
3.胸痹主证(瓜蒌薤白白酒汤证)1
4.胸痹急证(薏苡附子散证)1
(二)心痛证治心痛急证(乌头赤石脂丸证)1
六、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腹满证治1.脾胃虚寒证(大建中汤证)12.寒实内结证(大黄附子汤证)1
七、痰饮咳嗽病篇痰饮证治饮停心下证(苓桂术甘汤证)1
八、消渴小便(一)消渴证治肺胃热盛.气津两伤(白虎加人参汤证)1
不利淋病篇(二)小便不利证治上燥下寒水停证(瓜蒌瞿麦丸证)1
九、黄疸病篇黄疸证治1.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证)12.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证)1
十、妇人妊娠(一)癥病证治癥病漏下证(桂枝茯苓丸证)1
病篇(二)腹痛证治肝脾失调证(当归芍药散证)1
十一、妇人杂(一)崩漏证治虚寒夹疲证(温经汤证)1
病篇

(二)梅核气证治气滞痰凝证(半夏厚朴汤证)1

幼灵谷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
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
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
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
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
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
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①,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
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伤寒论》和方之四:炙甘草汤
中国中医https://www.360docs.net/doc/fb5168248.html, 时间: 2014-04-22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前面我们讲过调和太阳少阳的和方、调和肝胆的和方、调和脾胃的和方,这里我们再讲一个调和心脏阴阳的和方——炙甘草汤。

治疗心律不齐的良方

当前,心血管疾病是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各种心脏病,都会导致心律不齐,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心律不齐的病人,根本找不到发病的原因,因心脏出现间歇,或心动过速,患者会有明显的心慌、胸闷,甚至坐卧不宁。从中医的角度认识,慢性心律不齐的病人既有心脏阳气的不足,也有心脏阴血的不足,往往表现为心的阴阳两虚证。《伤寒论》有个方子是专为此病而设的,这就是著名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什么是结代脉呢?就是心脏跳动中有间歇所表现出的脉象,统称为心律不齐的脉象,就像夜走不平的路,深一脚浅一脚的。不过,结脉与代脉又有不同,结脉是心脏间歇,没有规律性,三五不调地停一下;代脉是心脏的间歇有一定的规律性,或跳两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非常地遵守规则,像临床上所见到的心脏二联律、三联律基本上可见到这类脉象。但中医临床常将结代脉并称,统为心律不齐的脉象。

心悸就是我们说的心慌感,这是所有心脏病中都出现的症状,但这里张仲景在心悸之间加了一个“动”字,心动悸表明心悸得非常厉害,甚至用肉眼就可以看到胸前区心脏在狂跳,《黄帝内经》把这种状况描述得很形象,称作“其动应衣”,意思就是由于心脏跳得厉害,衣服都随着心跳而抖动,这是严重的心脏病,既心律不齐,又心慌不安,炙甘草汤用于这类心脏病有独特疗效。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心肌炎病史五年,经常心律不齐,时时发作心动过速,超过150次/分钟,心慌明显,病人形容象揣

个兔子一样,在胸中蹦跳得难受,心动过速发作时恶心呕吐,大便易干结,后背怕冷。属于心脏阴阳两虚,用炙甘草汤加五味子、龙骨、牡蛎,调补两个多月,症状消失。

药物组成

炙甘草汤药物组成: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清酒。本方有以下配伍特色:

(1)重用炙甘草四两、大枣三十枚

对于阴阳俱虚病症的治疗,如果补阳就会伤阴,补阴又会伤阳,这时最好是使用甘味药物调和,因为补阳的药物多为辛味,辛味与甘味相合就会产生阳气,中医叫做“辛甘化阳”;而补阴的药物多是酸味,酸味与甘味相合就会产生阴津,称作“酸甘化阴”。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所以,炙甘草汤内在补阳、补阴的同时,重用炙甘草、大枣甘味药物以调补阴阳,其方子的名称用炙甘草命名,可见阴阳两虚时使用甘味药的重要性。

(2)重用生地一斤

因生地有强心作用。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的根。药理作用:其流浸膏对蛙心收缩力有显著增强。地黄类药物尽管科属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强心作用。如洋地黄,是玄参科植物紫花(或毛花)洋地黄的干叶或叶粉。其药理作用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增加心搏出量、改善肺循环、体循环,大剂量使用易中毒。《神农本草经》对生地黄的评价:“久服,轻身、不老。”

(3)防止便秘配伍火麻仁

火麻仁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衰患者,最忌大便秘结,稍有不慎,排便时即可加重心衰甚至导致死亡。所以,用火麻仁是为了保持心脏病人的大便畅通。

(4)防止感冒配伍生姜

因外感可加重或诱发心脏病的发生,我们在临床上注意到,许多心脏病的发生,是由感冒引起的,大家都知道心肌炎,往往是发生于感冒发烧的时候,还有许多冠心病的患者,本来病情已经稳定,但一感冒就会使心脏病重新发作。

为什么感冒后容易患心脏病或诱发心脏病呢?中医可以用非常实际的理论来解释,这是因为太阳经与少阴经相表里的缘故。我们前面讲过,感冒是外邪侵袭人体的过程,而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足太阳膀胱经,外邪侵袭人体,足太阳膀胱经首当其冲,由于正气与邪气的抗争,就会出现发热、恶寒、打喷嚏、流鼻涕的太阳表证。如果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或者患者的心脏功能低下,那么在太阳经的邪气就会直接侵犯到少阴经,少阴统管有两个重要的脏器,手少阴心脏、足少阴肾脏,邪气侵入少阴,

就会导致心脏病、肾脏病的发生,所以像心肌炎、急性肾炎这类的疾病多由感冒诱发,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告诉我们,患心脏病、肾脏病的人,切切要注意防止感冒,而炙甘草汤里用生姜、桂枝就有这样一个意图。

(5)清酒煎煮通血脉、解药腻

炙甘草汤的另一个配伍特色是煎药时用清酒七升、水八升,什么是清酒呢?

关于汉代的酒:《周礼·天官·酒正》记载“三酒” :事酒、昔酒、清酒。

事酒:冬酿至春而成的酒,即后来汉代所称的“酒”,实是新酿成的白酒,色近水,它不拘泥于祭祀,有事即可用,故名事酒。

昔酒:昔者,久的意思。昔酒,为久酿之酒。贾公彦疏:“‘昔酒’者,久酿乃熟,故以昔酒为名。”也就是比事酒酝酿时日更长,冬酿接春,白色不清的酒,实际为久白酒,一般为宴请宾客所用。

清酒:冬酿夏成(陈米酒),祭祀天地祖先用。郑玄注:“清酒,祭祀之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

本方用清酒煮药,有醇提的作用。养血通脉,行药之滞。

酒与人类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但中医用酒,西医也用酒,如用酒精杀菌消毒等,中医用酒的历史更久远,连医学的“醫”字的写法,都含有“酉(酒)”的意思,《说文·酉部》:“醫,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

《伤寒论》中有两个方剂用到了清酒煎煮,一个是本方,一个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皆是用其通血络的作用。清酒是最纯的酒,中医认为,酒具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饮用少量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所以,现在中药配方就有酒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病、老寒腿、冠心病、心腹冷痛等疾病。但不会饮酒者,不可使用;即使会饮酒者,也不宜过量服用。有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痔疮等疾病的人,不可使用酒剂。还应当注意的是,饮酒前后不能服用各种镇静类、降糖类、抗生素和抗结核类药物,否则会引起头痛、呕吐、腹泻、低血糖反应,甚至死亡,这是因为饮酒后会增加这些药物的过量吸收所导致的。

治“甲亢”

炙甘草汤对心律不齐有相当好的疗效,除了上述疾病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外,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导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一个常见疾病。甲亢的病人多有心慌、汗出、手颤、失眠、大脖子,除大脖子外,上述症状用炙甘草汤就可以解决问题。

有甲状腺肿大者,可加一些软坚散结的药物,如穿山甲、生牡蛎、玄参、贝母、海藻、昆布、

海带等。海藻、昆布、海带都属于海底的藻类低等植物,软坚散结的作用比较好,常用于抗肿瘤、治瘿瘤、瘰疬等疾病。

平常我们多吃点海带,可以预防肿块,预防甲状腺肿大、乳腺癌的发生。另外荸荠也有这方面的作用,荸荠“能化十二种石头”,所以可预防肿块的发生。

一甲亢男性病人,心慌,汗出,手抖,失眠,突眼,双侧甲状腺都肿大,服炙甘草汤加软坚散结中药三个多月,甲状腺及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此外,炙甘草汤常服还以治疗皮肤干燥,具有美容的效果,可做成丸药或膏方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