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35个近义词详解

高考常考35个近义词详解
高考常考35个近义词详解

高考常考35个近义词详解

1.暴发·爆发

暴发:强调突然性,适用范围较窄,经常与大水、洪水、山洪等同水有关的词语搭配。若用于人,则多指以不正当的手段突然发财或得势。

爆发:强调爆炸性,使用范围较广,经常与革命、战争、运动、起义、危机、掌声、欢呼声等词语搭配;用于自然物,则多与火光、火山等同火有关的词语搭配。

2.抱负·报复

两词意思相去甚远,前者指远大志向,后者指对别人反击。例如:“有抱负”、“打击报复”。

3.变幻·变换

如果变的内容或方式等不固定、不规则,则用前者,后者指事物由一种形式或内容变成另一种。例如:“风云变幻”、“变换手法”。

4.窜改·篡改

前者指文字上的改动;后者不限于文字,且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如:“窜改成语”、“篡改马列主义”。

5.处世·处事

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务。例如:“处世经验”、“待人处事”。

6.世故·事故

前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后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多指在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例如:“人情世故”、“发生事故”。 7.度过·渡过

前者用于时间;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例如:“度过假期”、“渡过长江”。

8.过度·过渡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例如:“劳累过度”、“过渡句”。

9.法治·法制

前者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后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例如:“实行法治”、“健全法制”。

10.反映·反应

前者指反照,或把有关情况、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后者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例如:“反映情况”、“反应迅速”。

11.功夫·工夫

前者一般指本领、造诣;后者也可用于前者的意思,但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例如:“功夫很深”、“闲工夫”。

12.截止·截至

两个词意思相近,前者强调(到一定期限)停止、完了;后者指到某个时候。例如:“报名到今天截止”、“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13.界限·界线

两者都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但若是具体地区的分界,就只能用“界线”。例如:“是非界限(界线)”、“房基地界线”。

14.权利·权力

前者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后者则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例如:“选举权是公民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5.启示·启事

前者是启发的意思;后者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例如:“生活给我的启示”、“征文启事”等。

16.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①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

②是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此意与“融化”相同。

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熔化”不能写成“融化”。

融化,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例如:“砂糖放在水中会溶化”,“铁加热到1530度就会熔化成铁水”,“冰雪融化”。

17.事务·事物

“事务”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事物”则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一些事情、事件)。例如:“律师事务”、“新生事物”。

18.委屈·委曲

“委屈”指受冤屈,“委曲”指道路、曲调、河流等曲折、弯曲。例如:“委屈你了”、“委曲婉转”。

19.修养·休养

“修养”指学识、思想水平;“休养”则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例如:“他真有修养”,“他到外地休养去了”。

20.需要·须要

“需要”,指欲望、要求,强调“不可少”;“须要”不用于表示欲望、要求,但比“不可少”的意味更重,是“不可不”的意思。例如:“他有需要”,“教育儿童须要耐心”。

21.必需·必须

“必需”指一定有,不可少;“必须”则指一定要。例如:“生活必需品”、“你必须来”。

22.义气·意气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例如:“重义气”、“意气风发”。 23.以至·以致

“以至”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上句意思的延伸,一个表示上句意思的必然结果;“以致”与“以至”后一个意思差不多,但多用于表示不好的结果。例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变化太快了,以至一时难以适应”,“他没有很好地复习,以致这次考试没及格”。

24.振荡·震荡

“振荡”,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例如:“摆的运动就是振动,也叫振荡”,“回声震荡,山鸣谷应”。

25.侦查·侦察

“侦查”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的活动;“侦察”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

26.标志·标致

前者指表明事物的特征和特征的记号;后者则指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例如:“成熟的标志”,“她显得越发标致了”。 27.正规·正轨

“正规”指符合正式规格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正轨”指正常的发展道路:例如:“正规军”、“走上正轨”。

28.违犯·违反

“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等);“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等)。例如:“违犯宪法”、“违反纪律”。

29.贯穿·贯串

“贯穿”指连通、穿过,“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例如:“公路贯穿本市”,“这部小说的各章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

30.灌注·贯注·关注

“灌注”指用液体浇灌;“贯注”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关注”指关心重视.不一定是把精神、精力全部集中起来。

31.国事·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32.功效·工效

“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工效”指工作效率。这是两个很不相同的意思。

33.检查·检察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

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

34.克服·克复

“克服”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克复”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两者词义不同。

35.刻画·刻划

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一般都应写“刻画”。

36.权术·拳术

“权术”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拳术”指武术。二者毫不相干。

37.考察·考查

“考查”是用一定标准来衡量检查,如:“考查学习成绩”。而“考察”是指实地调查和细致深刻地观察,如:“考察水利工程”。 38.连接·联结

“连接”是指互相衔接之意,如:“连接不断的群山”。“联结”是指结合在一起,如:“画一条直线把这两点联结起来”。

39.滥用·乱用

“滥用”是指超过限度过多地使用或不必使用而用;如:“滥用职权”。而“乱用”是指该用这个,而用那个,如:“不能乱用成语”。

40.收集·搜集

“收集”是使分散的东西积聚在一起,如:“收集资料”。而“搜集”意在“搜寻”,是到处寻找事物并集中在一起,如:“搜集珍贵邮票”。

41.指责·指摘

“指责”只是责问的意思;“指摘”是指挑出错误,并加以批评,如:“横加指责”、“严厉指摘”。

42.制定·制订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则、计划等,如:“制定方针”。“制订”是创制拟定方案等,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43.渗入·渗透

“渗入”是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渗透”则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如:“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

44.择要·摘要

“择要”的“要”是指重要的,即选择重要的。“摘要”的“要”是要点,即摘录要点,如:“新闻摘要”。

45.蔓延·漫延

“蔓延”是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并有不断增长的势头,如:“蚕食的现象在进一步蔓延”。而“漫延”则是指不受约束地发展。

46.延用·沿用

“延用”是推迟使用之意,如:“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沿用”是继续使用之意,

如:“方法沿用至今”。

47.精制·精致

“精制”是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精致”是指制造出的产品精巧细致,如:“工艺品很精致”。

48.鉴别·鉴定

“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如:“鉴别古物”。“鉴定”是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如“鉴定碑帖”。

49.借鉴·鉴戒

“借鉴”是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如:“可资借鉴”。而“鉴戒”是可以使人警惕的事情。

50.推托·推脱

“推托”是借故拒绝;而“推脱”只是推卸或推辞之意。如:“推托有病不参加了”,“推脱责任”。

51.会合?汇合

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

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52.申明?声明

申明: 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

声明: 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名词、动词。

53.退化?蜕化

前者一般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后者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

54.徘徊?彷徨者重在运动,后者重在

思想上、感情上。

55.作客?做客

这两个词的意思很不一样。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作客他乡等。

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

56.审定?审订

审定:审查决定。例:审定计划。

审订:审阅修订。例:审订书稿。

57.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58.消失?消逝

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例:只是两颊上已经消朱了血色。

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

用于时间。例:青春的消逝是很容易的。

59.启用?起用

启用: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例:新公章今天开始启用。

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例:厂长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

60.学历?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如:他,大学学历,现在本校任教。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例:凡具有大专学力的人,均可报名。

61.妨碍?妨害

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例:妨碍交通、妨碍、人家。

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例:妨害和平、妨害健康、妨害利益。

62.颁布?公布

颁布:内容常是法令等。例:《澳门基本法》已正式颁布了。

公布:内容常是方案、名单、账目、成绩、数字等。例:单位每月公布一次账目。

63.攫取?谋取?牟取

三者都有“取得利益、好处”的意思。“攫取”是掠夺.手段直接,程度强,含贬义。“谋取”是设法取得.它的范围较广,中性词。“牟取”是谋取名利.含贬义。

64.擅用?善用

擅用,擅自运用,对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善用,善于运用,指某方面有特长。

65.原形?原型

“原形”指原来形状或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

66.简捷?简洁

“简捷”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如“这种计算法十分简捷”;“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如“这篇论文简洁有力”。

67.历程?里程?过程

“里程”可指具体的路程,如“往返里程”,“历程”不能用在此意。“里程”还可指发展的过程;而“历程”指经历的过程,区别在于:在时间不明确时,或是将来时用前者,如:革命的里程;学生们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如果是表示过去的句子中,要用后者。如:回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他感慨万千;过程是指事物进行或发展而经历的程序。如:思考~。

68.摸索?探索

“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多为方向.门径.经验等.有“试探”的意思.。

“探索”,侧重进行深入的探究,试图发

现,求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根源.奥秘.规律等。书面语言色彩更为严浓厚。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69.领域?范畴

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围. “领域”,可以指认识的范围,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使用范围较大. “范畴”,哲学术语,只能用在思维逻辑等方面,使用范围教小.如:本质和现象是唯物主义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70.肤浅?浮浅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

71.化装?化妆

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72 圣地?胜地

圣地: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胜地: 名胜之地.

73.盈利?营利

盈利:中性,获取利润。

营利; 贬义,谋取私利。

74.淹没?湮没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如:河里涨水,小桥都~了。

湮没:(一般随时间的流逝)埋没。如:人类有多少文化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

75.误解?曲解

误解:错误地理解。如:这种奖赏不要~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曲解: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如:你这样分析课文,实际上是~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76.捉摸?琢磨

捉摸:猜测,预料。如:这位老人精神很好,但脾气越来越古怪,令人难以~。

琢磨:思索,考虑。如:仔细~一下应对措施。

77.清净?清静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境非常~。

78.惠赠?敬赠

“惠赠”,敬辞,指对方给自己的恩惠(赠予财物)。

“敬赠”,谦辞,表示自己给对方恩惠(赠予财物)。

79.流传?留传

“流传”是“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其途径是口头的语

言、书面的文字等。

“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所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

80.不力?不利

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三、易混虚词辨析

1.一齐·一起“一齐”表

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如“学生们一齐站起来”。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①一同,如“我跟你一起去”,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②同二个处所,如“我们住在一起”。

2.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如:“他总不注意保养身体,以致生了大病”。

3.关于·对于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如: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和学校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态度。

“关于”与其他词组成的“关于……”这样的介词结构做状语,只用在主语前;而“对于”与其他词组成“对于……”这样的介词结构做状语,用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如:关于足球的打法,我知道得很少。

对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我对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

4.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

如:可以说“逐渐忘了这事”,却不能说“逐步忘了这事”。

“逐渐”可以修饰形容词,而“逐步”不能。

如:可以说“天气逐渐冷了起来”,却不能说“天气逐步冷了起来”。

5.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如:(街灯)照着马路上偶尔走过的行

人。(杨沫《青春之歌》)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如:樵夫偶然发现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鲁迅《采薇》)注:“偶然”还有形容词意义,表示并非必然,常做定语、谓语,如“偶然的机会”,“发生这种现象是偶然的”。“偶尔”一般不这么用。

6.只要·只有

“只要”表示必要的条件(有一个就够了),不是表示唯一的条件,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时带有假设的意思。如:“只要是到过万里长城的人,都对它的雄伟赞叹不已。”

“只有”表示必需的、唯一的条件,除此以外的条件都不行,不带假设的意思,不能表示范围,后一分句常用“才、方”等词呼应。如:只有亲自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 7.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如:这里大都是原始森林,往往四五十里不见人烟。

我们希望常常去他那里聚会。

8.不管·无论·不论

“不管”多用于口语,“无论、不论”多用于书面语,因此“无论、不论”后面可以与“如何、何、是否、与否”等具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搭配,而“不管”则不能与之搭配。

如:不管(无论、不论)你干还是不干,都得先学会这门技术。

人民代表的建议无论(不论)正确与否,有关部门都必须认真听取。

9.尽管·不管

“尽管”表示后文陈述的是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不管”表条件,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后面可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常与“怎么、多么、哪种、什么”等呼应。

如:尽管下了一场雨,旱情还是没有缓解。

不管路多么难走,我都要去接她。

10.因为·由于

口语里用“因为”,较少用“由于”。

连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配合,“因为”则不能。

连词“因为”可以用在后一分句,连词“由于”则不能。

如:这里无法过江,因为水流太急。(不能说“由于”水流太急)

11.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如:过期一概(一律)作废。

招生问题一概(一律)由老张负责。

劳动回来的同志一律(不能用“一概”)休息两天。

12.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如:人民所厌恶的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如:有了毛病的人,一经展开批评,揭发错误,也就可以改正。 13.不只·不止

“不只”和“不止”都是连词。“不只”经常用在一句活的上半句,下半句常有连词“而且”“并且”等相照应,表示并列的两个事物,后者比前者有进一层的意思。“不止”同“不单单”“不光是”相近,多指数量和范围的差别。

如:一个词表示不止一个意义,就是一词多义。(《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继续不停的意思解释的“不止”,不同于连词,“不”是副词,“止”是动词。

如: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14.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

如:这是多么简单的办法,但闯王不提,大家竟然都忘了。(姚雪垠《李自成》)“竟然”也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如:“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鲁迅《阿Q正传》)

“居然”有时语气略重。可以用于主语前面(如以下第2例),“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如:我们总算运气好,居然有房间住了。(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

15.虽然·固然

“虽然”用在转折复句的上一分句中,下一分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成立。

“固然”有两层意思: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都是连词,都能用在转折复句的上一分句中。“虽然”用于转折意味重、前后分句

意思矛盾较大的句子;“固然”不受转折意味轻重、前后句意矛盾大小的限制。“虽然”后面往往有“但是”“可是”“然而”“却”等呼应;“固然”后面既可以与“但是”“可是”“却”等呼应,也可以与“也”“就是”等呼应。“虽然”能用在主语前或主语后,“固然”一般用在主语后面。

16.从来·历来·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历来:从来,一向。

向来:从来,一向。

都可做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用于否定句;“历来”多用于肯定句;“向来”兼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从来”的语气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历来”“向来”是一般的叙述,语意较轻。“从来”“历来”还可做形容词,充当定语,“向来”没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历来”多用于书面语,“从来”“向来”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如:他的穿着从来不讲究。学校历来重视保护学生视力。我向来说一不二。

17.大力·大举·大肆

大力:用很大的力量。大举:大规模地(进行)。大肆:肆无忌惮地(进行)。

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大举”侧重指大规模地行动,“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大力”的适用范围较大,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大举”“大肆”适用范围较小,“大举”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大肆”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

如:大力推广普通话。敌人大举进犯我边境。大肆造谣诬蔑。

18.不必·未必

这两个词词义完全不同。可以用它们的反义词辨析。“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19.只是·不过

作为连词用的“只是”和“不过”用法相近,“只是”的转折语气比“不过”更轻,后面不能停顿。

20.大概·大约·约莫(约摸)

“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

“约莫(约摸)”是大概估计。

这三个词都表示估计的意思,都是副词。“大概”侧重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打领结。“大约”侧重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如:从花开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

在这儿吃鲜荔枝了。“约莫(约摸)”侧重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如:约莫(约摸)一袋烟的工夫,老人又转了回来。“大概”有时做形容词,如“大概的情况”“只听了大概”。“大约”也有形容词的用法,如“大约数字”。“大概”“大约”有时可以互换,既用于口语,也用于书面语。“约莫(约摸)”多用于口语。

21.除非·只有

“除非”在“除非……才……”“除非……不(否则)……”中,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条件时,比“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条件语气重。

“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而“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则不能。

22.从而·进而

“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除表示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如: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进而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3.终于·到底

“终于”多用于书面语,“到底”在口语、书面语中都常用。“到底”修饰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必须带“了”,而“终于”不受此限。如:问题终于解决。问题终于解决了。问题到底解决了。

“到底”可用于问句,加强疑问的语气;而“终于”没有这种作用。如可以说“你到底去不去”,而不能说“你终于去不去”。“到底”还有“毕竟”的用法,而“终于”没有。 24.忽然·突然

“忽然”和“突然”作为副词,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比“忽然”更强调发生得迅速和出人意料。“忽然”很少用在主语前。

25.几乎·简直

“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几乎”只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如:嗓子简直不行了,只好停止演唱。嗓子几乎不行了,可总算勉强唱完了。

26.既然·因为

这两个词都可以用于因果关系句中。“既然”句的重点在后面的推断,含主观性;“因为”则是提出实际上的原因,不含主观性。如可以说“既然学校派我去,那就是相信我”,而不能说“因为学校派我去,那就是相信我”。

27.况且·何况

“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

思,如“一项改革都这么困难,何况一场革命”;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在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时,“况且”和“何况”的用法相同。

如:这儿很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这儿很不好找,况且他又是第一次来。 28.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因而下面各例的“马上”都不能换用“立刻”。如:“五九”都快完了,马上就立春了。人家的进度马上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劲儿干啊!

29.前后·先后

“前后”可用于空间,“先后”则不能。“前后”指整段时间,“先后”指一段时间内发生事件的顺序。如:这场电影前后放映了三个小时。(不能用“先后”) 30.左右·上下

“上下”多指年龄,不能指时间和距离;“左右”则不限。如:能说“9点左右、100米左右”,不能说“9点上下”或“100米上下”。

31.未免·不免·难免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难免”则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难免”互相换用。如:老栓见了这样子,不免皱了皱展开的眉心。

缺乏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文学功能就难免受到影响。

你这样做,未免太绝情了。

32.虽然·尽管·即使

“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而“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如: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搞。

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搞了起来。

“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

“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则不能。

如: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然而)他还不肯离开。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不能用但是、可是、然而)

33.长年?常年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34.既而?继而

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35.不至?不致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

不至于不知道”。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