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战略-木马屠城读书笔记

木马战略-木马屠城读书笔记
木马战略-木马屠城读书笔记

《木马战略》读书笔记

文/陈绍明先从一个故事开始,它叫《木马屠城记》,来自古希腊神话。

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了9年,攻城不下,到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上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门外,然后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特洛伊由此大败。

这便是“特洛伊木马”典故的由来,后人用它常常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但是,在伯恩德·H·施米特的解读下,他看到了“木马”背后鲜为人知、富有创见的寓意。他说,特洛伊木马的启示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清楚的,企业领导者在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必须摆脱因循守旧的思维,采取真正创新的方法来制定和执行战略。

这不难理解。假设希腊是一家公司,特洛伊则是竞争对手。对手诱走王后海伦相当于抢占了希腊的市场份额,两家公司狭路相逢勇者胜。当然,这个“勇”是有勇有谋的勇,没有一个好的战略、战术、战机,结果只能是“态勇无胜”,就像攻城9年而不得一样。幸好有足智多谋、创意十足(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创新力”)的奥德修斯,他的不按常理出牌恰恰为希腊获得竞争优势、夺回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如果希腊在与特洛伊战斗的过程中,希腊方面还是走传统套路,

例如城外安营扎寨、重重包围、不时偷袭,攻下特洛伊可能还远不止10年。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大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总裁、部门主管和创业者都一致认为:他们需要大胆创新的竞争战略。他们都想突破常规、解放思想、制定跳跃式的发展战略,并采取极具胆识的行动来落实战略,从而改变市场。

而《木马战略》这本书就是从大思维出发,对企业如何实践做出突破性的思考,下面我选取其中的一章节来写写自己的感想。

所以,领导者都需要大思维。然而,在实践中又为什么常常做不到呢?

这是因为其组织陷入小思维的条条框框中,从而在一开始就扼杀了创造性。这种小思维的特征表现是固守传统的惯性和阻力、狭隘的思维和规避风险等,这一切窒息了真正的创新。诸如此类的小思维存在于大多数企业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销售、财务、人力资源、服务和研发等部门。这些条块分割的部门独立运作,把彼此都视做竞争对手,不仅竞争组织内部的资源,也争抢人才和客户。条块分割的部门经理人员没有全局观念,只看到业务的一小部分和这一小部分业务发展的短期前景。

小思维固守现状,固守传统的生产流程、计划工具、战略模式和研究方法,即使这样做不能形成大胆的创意,也在所不惜。

小思维为什么会主导和控制这么多组织的战略计划呢?

这是因为,小思维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领地意识(或本位主义),

小思维就是管理者受到考核的本职工作。如果你对某一创意是否实际可行和能否获取内部支持并无把握,有什么必要执意而为呢?只要循规蹈矩,管理者一般是不会受到批评指责的。如果由于情势所迫,某一产品或业务部门甚至是整个企业必须采取变革行动,那么领导者最稳妥的做法是选择在市场上已经证实的最有把握的发展方向,因为已经有很多其他企业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方案。

个人感想:所以在组织管理中,进行小思维总是比较容易的;而那些追求极富胆识的创意者经常得不到什么回报或认可,因为企业的奖励机制是根据可预测的短期目标成果设立的。显而易见,这种状况当然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

小思维关注的是那些已知的、可以预验和预测的目标,而大思维则是用创新的方式迎接挑战,从崭新的角度重新进行思考,从而构建焕然一新的创意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大思维不仅仅是在头脑中想想而已,还包括具体的行动措施:卓有成效地管理员工和团队、积极推动组织变革。请注意,大思维不单单指创新,还包括采取截然不同的行动措施。

大思维是一种思维和领导风格。不仅要搜集大量的常规业务信息、例行常规的管理职责、遵循常规的决策程序,大思维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创意构建和评估、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有其独特的创新方法和工具。大思维把创新程序引入战略计划过程中。大思维不仅仅是指“头脑风暴”而已。我们运用大思维并不是要去产生天花乱坠、不切实际的创意,而是要根据实际存在的机会来制定详尽的战略计划。

小思维把组织分解成条块分割、利益对立的职能部门,而大思维则根据几个核心观念把整个组织有机地整合起来。大思维关注的是那些有深远影响的方面,如创建新的商业模式、研究突破性的技术和开发能改变消费行为或适应日新月异的消费行为的产品与服务等。大思维能够改变竞争的方式,一旦付诸实施,某一行业就会发生深刻而长远的变革,并且没有退路,只能一往直前。

对于大思维与小思维可以总结为下面的差别:

《木马战略》通过的一些例子来说明大思维的成功:

1.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传奇般的成功,不仅是产品本身的成功而已,还一举颠覆了整个音乐行业,使其母公司—苹果公司得到了复兴,另外还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组织、欣赏和管理音乐的体验。在2001年,整个音乐行业陷入固守传统、思维狭隘和回避风险的泥沼之中:整个行业同数字音乐展开自我毁灭式的竞争,并且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什么音乐形式;然而,行业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带着Napster随身听的年轻一代则已渐渐地喜欢上了数字音乐。作为音乐行业的门外汉,史蒂夫·乔布斯预见到了市场需要这样一种产品—一种把MP3播放

器的便携性、喜欢数字音乐的年轻一代的群体组织和服务方法以及苹果电脑的存储、编程功能和用户友好的特性融为一体的产品。由于设计完善,使用简便,作为MP3播放器的新一代产品,iPod开拓了一个大众市场。

2.全食超市(WholeFoodsMarket)成功地改变了美国超市行业。几十年来,超市的竞争方式一直都是以最低的价格销售普通食品,行业利润日益稀薄,劳工纠纷频繁。而“买一送一”一直就是行业促销创新的顶峰之作,扫描技术可能改进了存货和供应链管理,会员卡也许提高了消费者在某些食品方面的忠诚度,但从来都没有能够因此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由于认识到客户购买天然有机食品的新趋势,全食超市公司的总裁约翰·麦基(JohnMackey)展现了创造性和极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能力:满足了客户对美味佳肴和家庭烹饪的强烈需求,并成功地把食品和健康联系起来。从2002~2006年,全食超市公司接连开张了51家新店,把销售额从起先的大约27亿美元提高到56亿美元。现在,即使是零售业老大沃尔玛,也开始销售天然有机食品了。

3. 正如其名称的后两个字母所表示的那样,IBM公司素以制造“商用机器”(BusinessMachine)著名。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郭士纳把公司的主导业务从计算机转移到全球商务服务之举,可谓极富胆识。这一背离IBM传统观念的长期战略,已经成功地把公司与诸如戴尔这样的低成本技术供应商以及像惠普那样的传统计算机咨询公司区别开来。在郭士纳继任者彭明盛的领导下,IBM公司继续积

极推进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营销官所认准的高端商务咨询服务和外包业务。到2004年底,这一系列大胆的创意和行动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已经显露出来:IBM的全球服务业务部的收入占公司全部收入的48%,与此相对的是,硬件销售占32%,而软件则只占16%。

从3个例子中可以发现:大思维需要远见卓识和领导能力,也需要挑战根深蒂固的企业或行业的传统观念,还需要从全新的角度重新考虑企业或行业的业务活动,从中获取新思维,然后付诸实际行动。

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到对于大思维领导者所应有的特质,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胆识、激情和毅力。构建大战略性的创意,并在其他人还在固守传统之际坚定地捍卫这些创意,这需要超人的胆识;向其他人展示创新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这需要拥有高涨的激情;而坚持不懈地推进落实创意、绝不轻言放弃则需要顽强的毅力。在某种程度而言,作者为创新型领导力确立了新的标准和范式。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 【篇一:《战略管理和经济学》读书笔记】 《战略管理和经济学》读书笔记 熊杰 mg0102146 作者简介 richard p. rumelt,加州伯克利机电工程硕士学位,1972年获哈佛商学院博士学位。1976年进入加州大学执教。1995-1998年间担任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主席。 dan schendel,1959年俄亥俄州立大学mba,1963年斯坦佛大学商业管理phd,1965年加入普度大学krannert管理学院。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执行董事。 david j. teece,宾州大学ma,1975年宾州大学经济学phd。 1982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执教,1989年起任三 菱银行国际商业与金融教授,1994年起任加州伯克利institute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imio)主席 文章简介 本文是《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年的关于战略管 理与经济学的特刊中的综述性文章,这期特刊探讨了战略管理与经 济学互相影响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情况。最近几十年来,战略管 理的研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吸收经济学的语言和逻辑方式。这些变化正是由于战略学家对不断扩展的经济学的使用和经济学家 不断增长的能力,运用新的工具和更加丰富的理论解决战略管理的 中心问题。 本文对大量的关于这两个领域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论文和文献进行了 综述,让战略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这种理论和运用的交流中互相认识 到对方的贡献、局限和机会,以期望为读者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是 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这篇文章还探讨了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或谁)会引导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战略思考和战略 学家或者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家? 本文主要结构:(1)、简要回顾了经济学和战略管理交流的发展历史;(2)、介绍了引起这种交流的主要的因素;(3)、探讨了两 方面在今后的可能发展状况;(4)、对这期特刊中的几篇文章作了 一些引导。 战略管理中经济学运用的简要发展历史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下面是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 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大三上学期我选修了管理学,因为担任校纪检部部长想了解一点有关管理的学问,以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但对管理有些了解,但不系统。经过半年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慢慢知道原来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我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有效的管理,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的,但好的管理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必须是结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标,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而我们则要从中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或最易实现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先认识到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

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

《当中国统治世界》读书笔记

《当中国统治世界》读后感看到这本书,我想到以前看的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从新航路开辟开始世界上9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或长或短,或多或少的统治着世界。葡萄牙西班牙开辟了新航路,从此世界不再是一个个孤岛;荷兰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大部分领土在海平面以下、以商业为主的弹丸小国,竟盛极一时;英国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确定议会内阁制度,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一度遍布世界六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法国紧跟着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曾经征服了欧洲,但是,法兰西真正征服世界的,是文艺复兴开始至今,一直极度繁荣的文化、艺术、思想的力量,真正使法国称霸世界的人,是躺在先贤祠的那些文学、思想巨匠,即使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丢掉了自己的国家,但是仍然不能改变法国的大国地位;德国在普鲁士军事统一之后迅速走上扩张道路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俄罗斯通过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迅速强大起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国力大大增强,美国则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终成世界一极。而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主张儒家的传统思想“以和为贵”和“仁义礼爱”,虽然有野心去统治世界,但我们确实在当今世界越来越体现出大国的地位。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思维都会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都体现在经济方面,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连串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并且中国经济上的发展历程是人们能用肉眼看见,能亲身体验的,所以人们会认为即使将来中国真能统治世界也是经济上的统治。正如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所说“一个国家行使和保持全球霸权的能力,最终取决于它的生产力”。但是,马丁.雅克却打破了常人的想法,他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

平台战略_读书笔记之三

平台生态圈的成长

当一群企鹅站在冰崖边,虽然它们都急于下海捕食,却没有任何一只企鹅愿意首当其冲先跳下海。 原因是,企鹅们害怕海中可能有更强大的捕食者。如果自己先跳下去,被鲸鱼或海豹吃掉的概率非常大,因此它们宁可一起挤在崖边,伫立不动。 然而,只要有一小撮企鹅跳下,越来越多的企鹅会跟着往下跳。因为这样一来跟随者承受的风险将大幅降低,而后方的企鹅因为怕捕捉不到食物而急于跟进。

平台生态圈的成长为何必须引爆网络效应?根据“创新散播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源于人们面对新技术或新点子时反应所呈现的钟形曲线。该钟形曲线与平台生态圈的用户市场发展性质相似。初创时期愿意采纳的用户比例相对较低,成长较缓慢,但进入成长期时,用户数量会出现激烈的攀升的状态,进入成熟期以后又回到缓慢成长的趋势。只有当平台上的用户达到一个“临界数量”,平台才能运转和维持。 创新者(2.5%)初期采纳者 (13.5%) 早期多数 (34%) 后期多数 (34%) 落后者 (16%) 实 际 用 户 数 量 实际用户数量 X Y Z 直虚线是对用户 增长率的预期 S形的曲线是实 际的用户增长率 X/Y/Z是三个市场 份额均衡的状态。 分别代表市场的初 期/中期/后期

创始之初的三大难题 平台生态圈创始之初面临的三大难题。 如何引发网络效应(引爆点)如何确保网络效应的持久性发展哪一边的市场群体 平台连接了双边市场以后(例如:商户和消费者),又该先发展哪一边的群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激发网络效应,尽快吸引用户达到“临界数量”,平台才能自行运转与维持。 初创时期的平台,网络效应甚微,如何触发是难题,如何保持其持久性则更无从说起。那就需要使用“非网络效应的价值”。

什么是战略读后感

什么是战略读后感 什么是战略读后感 洪山 战略就是建立认知 定位是指如何让潜在顾客将你与其他公司区分开来,定位是指如何找到一个最有利的位置与竞争对手抗衡。你的商业战略是成功还是失败,要看你对定位流程中的五个最重要的元素有多少了解。 1、心智的容量是有限的 就储存信息而言,心智不是一个合适的容器,因为它一次只能处理七份信息。人们因此而学会了在心智里给产品和品牌分门别类。 如果某个竞争对手想增加自己的业务量,就必须把消费者心智里已有的品牌挤出去,或者将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公司的地位挂上钩。人的心智不会接受任何新的或不同的东西,除非它们与原有的东西相关。如果你有一个全新的产品,告诉潜在顾客“它不是什么”要比你告诉他们“它是什么”更管用。例如“无糖苏打”、“无铅汽油”这些新产品便找到了与已有的产品进行竞争的最佳定位。 2、心智讨厌复杂费解的东西 人类对学习的依赖性很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科学家说:“学习是人类获取新信息的途径,记忆力是他们在心智中长时间地保存这些信息的途径。” 如果记忆力如此重要,那么被心智记住的秘密是什么呢?答案是简单。人们会抗拒令他觉得费解的概念。他们希望什么事情都能简单得像按个钮就能搞定一样。所以,在向潜在顾客传递你的产品概念时,不要给他们一些复杂难懂的答案。 3、心智是缺乏安全感的 人的心智往往是感性而非理性的。如果你问人们他们为什么要购买某一产品,答案常常是含糊不清的,或者用处不大。人们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所以他们常常依赖别人来帮助他们决定到底应该怎么做。因此,名人推荐便成了最古老、却最有效的广告办法之一。制造从众效应是另一种应对此类难题的办法。 4、心智不会改变既有观念 人们普遍觉得,一个为新产品所做的广告应该比为已经占据了一定“江湖地位”的老品牌做的广告能够吸引到更多注意力。但实际结果是,与新产品相比,受众对他们已经知道的产品印象更加深刻。 有一家名为McCollum Spielman的调查机构在过去23年中测试了22,000种类别的新产品做的广告。他们发现,10条是为6,000条电视广告,其中将近. 如果拿新品牌与老品牌相比,这10种类别的新产品中只有1种能明显吸引到人们的兴趣。可见人们对新品牌的实际态度与我们想象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要改变人们头脑中已有的观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如果你被摊上这个任务,趁早拒绝为妙。 5、心智可能失去焦点 以前,大多数大品牌都在它们的顾客当中拥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度。但是现在由于产品线的延伸,这种认知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在同一个品牌上承载的产品类

管理学名著读后感

Who says the elephant can't dance ?》感奥巴马曾经说过:if I can get there as a human, who give you confidence to doubt ? 人不能怀疑自己,就算是没有把握,也要先上战场,后磨刀。 IBM 公司,长期以来执计算机世界之牛耳,被视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力的堡垒,甚至《经济学人》杂志指出,“ IBM 的失败总是被视为美国的失败”。1993 年,郭士纳刚刚接手IBM 时,这家超大型企业因为机构臃肿和孤立封闭的企业文化已经变得步履蹒跚,亏损高达160 亿美元,正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媒体将其描述为“ one more step, and one more closer to the grave ”。 在郭士纳为IBM 掌舵的9 年间,这家公司持续赢利,股价上涨了10 倍,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有人评价,郭士纳的两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一、保持了IBM 这头企业巨象的完整;二、让IBM 公司成功地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制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 郭士纳在书中将自己使IBM 改天换地的辉煌岁月娓娓道来,既有只有CEO 才接触得到的第一手内部资料――各种会议卷宗、事态行将有变的种种蛛丝马迹、重压之下背本一战的各项决策,又有带领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屋建领、深思熟虑的管理思想。郭士纳是技术的外行,但是他却通过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让一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IT 企业重振雄风。在这部惊涛骇浪的管理传奇中,郭士纳将他对管理、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与竞争力、企业转型的种种真知灼见寓于生动的记述当中,丰富、翔实、推心置腹,对所有商务人士备加关注的“传统企业如何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务实而灵活的现代企业”作了最完美和精彩的诠释。 郭士纳(Lou Gerstner ,Jr .),IBM 现任董事长、前任CEO 。在加盟IBM 之前,他是RJR 纳贝斯克公司董事长兼CEO 。此前还在美国运通公司任总裁11 年,兼任其最大的分公司董事长兼CEO 此前,他还曾任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总监。他在达特茅斯学院获工程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读书笔记

战略历程 亨利*明茨伯格约瑟夫*朗培尔 第一部分作者介绍 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里尔,著名管理学家,长期担任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管理学教授、法国欧洲管理学院的组织学教授。 ●学术经历&荣誉头衔 1961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 1962年获乔治.威廉士大学文学学士 1965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 1968年获得该院斯隆管理学院博士学位 《战略管理》、《管理研究》、《行政管理》、《企业战略》等杂志的编委 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美国战略管理协会的创始人和前任主席 ●学术思想&代表著作 研究领域涉及一般管理学、组织学;目前致力于考察管理的本质及模式、组织的形成过程。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著有90多篇论文和7部专著。 明茨伯格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包括: 《经理工作的性质》、《组织的结构》、《组织内外的权力斗争》、《战略过程》、《明茨伯格谈管理: 我们的奇妙组织世界》、《战略规划兴亡录》和《穿越战略理论的丛林》等。 1973年出版的《经理工作的性质》是明茨伯格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明茨伯格通过对5名首席执行官的研究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向长期以来关于管理者工作的四种传说提出了挑战。他指出,传统的有关管理内涵的界定是不符合实际的。明茨伯格认为,管理工作涉及人际关系、进行谈判、激励下属、解决矛盾、建立信息网络和传递信息、在几乎没有信息或公有少量信息的前提下决策以及分配资源等。 明茨伯格强调管理者工作对组织的巨大作用,指出管理者在工作中担任的10种角色: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明茨伯格第一次从实证角度分析管理者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者的类型分为:联系人、政治经理、企业家、内当家、实时经理、协调经理、专家经理、新经理。 ●国际实践管理教育创新 明茨伯格一直是美国MBA教育模式的激烈抨击者。他的名言是,MBA是以错误的理由用错误的方法教育错误的人。当今的MBA教育更大程度上是“B”(Business)而不是“A”(Administration):它们大多是关于商业管理的各个专业功能,而不是管理实践本身。它们招进那些没有多少管理实践的年轻人,给他们填食各种理性分析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各个专业功能的独立专家,而不是善于合作的管理者。 明茨伯格的过人之处在于,利用他的影响力,花了7年时间,全心打造了一个融科学、艺术与手艺为一体的管理教育模式:国际实践管理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简称IMPM)。 IMPM下一步准备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管理发展中心,负责IMPM及基于IMPM的其他高级管理培训项目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IMPM的第八届(2003年4月底开学)计划将首次向中国大陆地区招收参与者。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读?简单管理?有感 读书周期间,公司开展了征文活动,看到通知后想想自己在这毕业后的半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岗位上度过,也没有抽时间好好儿看看书,学习书中的知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估计自己离被社会淘汰也就不远了。因此,我根据自己的定位选择了?简单管理?这本书来细细品读,学习其中的精髓。 翻开书的序言部分我了解了简单管理比较全面的定义,我觉得简单管理的定义应该总结概括为:准确找到并且把握事物的规律,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运用简单的技巧发掘员工最大的潜能,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实例来与我们分享了众多成功企业家的管理方法。书中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管理者都是通过员工来完成任务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优秀的员工就无法高效的完成任务。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带出优秀的员工呢?结合书中的内容我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好榜样。 第二:采取师徒制,即当新员工入厂时为其指定一名优秀有经验的员工作为其师父,规定师父须将自己所掌握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全部教授于徒弟,不能有所保留。必要时也需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因为只有那些能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员工才会适合那些更高要求的岗位。 第四:管理者在犯错后须主动承认错误,这样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尊重,否则会令员工有所失望。 第五:采用施压和奖励结合的方式以及管理者的以身作则来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毕竟执行力不是通过一时的开会指导教育就可以提升很大的,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第六:管理者须与员工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既要表现出亲和力,也要给人敬畏,便于对员工进行管理。 我想如果能够做到这六点的话,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就不成问题了。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些优秀的员工,企业就能稳步向前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一当十固然重要,以十当一也同样重要,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我们需要个人优秀的同时还需要其能团结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我觉得团队应该是团结的队伍,而要想团结,管理者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如果团队做出成果后,管理者把功劳全都归于自己,团队做错事情时管理者却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员工,那么这样的团队还能上下一心么?估计早就散了吧。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的管理者须做到成果与团队分享,而团队做错时管理者须主动承担至少大部分的责任,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值得员工为其效力。不过团结对于团队来说只是基本条件,要想能够拥有一个高效的团队,我们还需要团队中人员能力的互补,这就需要管理者熟知每个员工的优势,整合资源,打

战略管理思想演进读后感

战略管理思想演进读后感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为制定组织战略而做的工作,是对组织的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战略管理能够影响组织的业绩、协调组织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应对不确定的环境,更与管理者制定的决策密切相关。因此,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企业的战略管理的显得尤为重要。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00-1940末期的早期计划理论时代,第二阶段是1950初期-1960初期的长期规划时代,第三阶段是1960初期-1970初期的战略规划时代,第四阶段是1970初期-现在的战略管理时代(具体可分为70年代的环境适应理论时代、80年代的竞争战略理论时代、90年代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时代以及90年代后期的协作联盟战略时代)。 纵观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每一次理论的突破和发展都源于特定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变化,虽然每一种理论的研究重点和主流思想并不相同,但是大体上都是在相互交融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有规律而无定式。而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也在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从静止、机械、孤立、局部向动态、联系、有机、全面发展的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进化,同时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和工作专业化的思想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管理的关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阶段,无论是泰罗从工厂视角提出的“用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经验、习惯和个人判断”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从组织整体视角提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职能思想是早期计划计划理论时代的代表思想,它们都强调用事实、理性、思考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这是管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但是,这个阶段的管理思想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虽然在短期内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但过于简单、粗糙的理论无法适应变化迅速、竞争激烈的战后经济发展,最终让位于长期规划时代。 进入50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生产了的大发展的繁荣,人们的需求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社会和政府也随之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加之全球性竞争激烈,企业管理人员由此在传承原有思想的前提下,结合时代特点,提出了较早起计划理论更为长远、更为复杂的长期规划,“管理理论丛林”时代由此到来。一方面,人们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和考察更为深入,各个学派的管理思想碰撞交汇,极大地推动了管理思想的深化;另一方面,管理思想的汇聚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管理思想史上的混乱局面,给大中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环境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更是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因此,长期规划规划逐步被重视变化和不可预见性的战略规划所取代。 六十年代以后,复杂、动态、竞争激烈的管理环境使人们认识到战略规划的重要性,管理的重点转向“适应环境变化、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上,产业竞争学派、资源与能力学派、制度学派的兴起和传播使得战略管理的思想逐步受到重视。但是,初期的战略规划思想认为企业的能力始终可以适应发展的战略,而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运营能力和外部竞争的激烈程度。 由此,到了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逐步取代了战略规划,更加突出了企业对战略的实施与控制过程,也突出了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它的研究重点也转变成“主动适应环境突变及机会和威胁、制定和实施战略并重,因地制宜和周期性程序并存。其中,“结构追随战略”的环境适应理论、“获取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理论、“强调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保持竞争优势以及获取超额利润的决定性作用”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时代以及“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的协作联盟战略理论都是紧跟时代的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环境的改变而发展变化的。 综上,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是一个长期发展与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产业环境、充分认识外部竞争环境、站在系统和长远的视角上做出的,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战略管理理论还将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战略管理理论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企业如何与时俱进,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也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大国战略》读后感

《大国战略》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国战略》读后感 文/王维功 《大国战略》这本书由我国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等编著,该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抉择及未来趋向。这本书一方面讲述了我国目前的国家安全战略、周边安全和海洋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对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和爱国精神等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在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深深的思索。 感悟一:一个国家,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强自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才能够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我们要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回顾历史,大清王朝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最终使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中国独立自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使国家走向了繁荣昌盛。当今的中国也要继续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政治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的利益,也要为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农业、工业、

第三产业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只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国家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在军事上,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化部队,维护好国家的安全,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救援活动、国际维和任务,展示大国风采,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良好形象。 感悟二:一个国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保证。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也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思,更是一种昂扬奋进的民族意识。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不断发奋图强。清朝之所以走向灭亡,就是清政府骄傲自满,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危机四伏,朝美双方对于半岛无核化未达成一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发展;邻国日本右翼存在着抬头的趋势;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的施压。以上种种情况,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发展,因此,我们国家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感悟三:一个国家,要加强爱国教育。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从舍生取义的刘胡兰烈士到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发展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然儿前一段时间,厦门大学研究生田佳良,身为共产党员,

管理学》读后感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着) 读后感 在2017年度工商管理培训班,重温了本科专业,通过卫武教授的悉心教导,管理学的科班知识再次得到巩固和发展,温故知新。XX教授还专门推荐了斯蒂芬·P·罗宾斯着《管理学》,这本书是典型的教科书,知识点覆盖全面,案例分析具体,特别是感觉罗宾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什么事管理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杰出的管理者。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学习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结合课堂上老师的教化和书籍的拜读,受益良多。 《管理学》分为管理导论、综合管理问题、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跟本科学习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在表述有点不一致的地方,但仔细斟酌以后,发现“领导”更加贴近现实工作,无论你是哪个级别的管理者,领导是协调和指挥的一门艺术。 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描述计划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

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同时计划也包括旨在完成目标的行动制定。公司的计划有关于公司一个小项目的计划,也有公司的整体战略计划,这些计划的在的实行则需要管理者的决策。 决策、计划的制定过程,书中第三篇开篇就有详细的论述。确定一个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形成各种备选方案→分析这些备选方案→选择一个方案→实施,我们在企业中,现今还会加上预评估和后评价,做到形成决策计划有依据,对决策计划有监督,对决策计划负责。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在本书第二章中特地分出了一大部分是用来说明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力。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像是一些自然性灾害、经济危机、政治性强制要求的等外界的约束,管理者自是要在决策的同时顾及这些,这些便是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然而管理者也并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的。书中有提到的,杰出的管理者必定会运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受损最小化、不受损甚至是还能顺应趋势获得更多的利益。此外,我想到的是,这些外界因素对公司或者说公司决策者的种种约束力应该也是可以用公司本身的深厚底蕴避免或减轻其影响力。所以公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发展自身的公司文化,公司文化越好公司的经营发展的也会更好。

《任正非传》读书笔记

《任正非传》读书笔记 《任正非传》亲述任正非跌宕起伏、传奇精彩的一生。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十年,数十次深入华为,采访华为和任正非历程中各个关键人物,几度增删,创作成此书。全书展现了任正非从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画卷,从入伍到退役进国企,从艰难创业到开拓海外市场,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个关键点,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迄今为止,任正非一生真实讲述,不保留,不回避。追寻任正非创业至今一路心迹,娓娓道理,知无不言。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十年,数十次深入华为,采访华为和任正非历程中各个关键人物,几度增删,创作成此书。全书展现了任正非从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画卷,从入伍到退役进国企,从艰难创业到开拓海外市场,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个关键点,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 引言

凡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大人物,身上一定有他独特的闪光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特质褒义的讲叫执着,贬义的讲叫固执。在任正非的身上,我想这一点更加明显。 第一部分:坚持 坚持,是任正非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坚持这个词,褒义的讲叫执着,贬义的讲叫固执。纵观古往今来王侯将相,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坚持是必须条件。“坚持就是胜利”,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我有一段时间也将此句奉为座右铭,贴在墙上。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没有任正非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会有今天,尽管很多员工说他是独裁者,说他是军阀,但不可否认是他把华为带到世界通信行业的霸主之林。突然又想到毛泽东,前几天去北京,还看到了他老人家的仪容,就是这个时代伟人,一样有着变态执着的精神,取得了旷古功绩,也犯了严重错误。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管理中时刻都渗透着毛主席的思想。所以他也一样的会犯错,但是这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华为的进步和发展。说到现在我似乎有一点理解,何谓坚持,在大方向上的坚持,再变态也不为过,前提是符合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就是个人眼光和时代的要求,两者有匹配,靠的是智慧和机遇!任正非阴差阳错搞了通讯,并且变态的坚持,刚好赶上了这个时代,所以他成功了,盖茨研究了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坚持,所以也成功了,如果他们做汽车的,会不会如此成功呢,不一

平台战略读书笔记

平台战略读书笔记 导读:《平台战略》是2013年的一本书,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用大量本土案例诠释商业模式。接地气,有逻辑。编者最近翻阅此书,颇受教益,因为他往往用很清晰的表述说出你肚子里的那点意思。 平台战略模式指:连接至少两个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并巧妙地从中盈利的商业模式。如亚马逊kindle连接书商和读者,交易平台(淘宝,甚至市集)连接买卖双方,安卓连接手机商、软件开发商、用户和广告主。 一个成功的平台并非仅是提供渠道和中介服务,精髓在于打造完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平台连接的任意一方的成长都会带动另一方的成长。 以下为书内容的核心摘录: 1、产业链从单边向多边重组。以出版业为例,原产业链为:作者-经纪人-出版社-印刷厂-经销商-零售商-读者。每一个上层都需要为讨好下级而努力。而如起点 中文这样的网络阅读平台直接连接作者群和读者群,两方互相影响,互相成长,包括群体的数量和作品的数量,同时,价格,速度等都有明显的进步。 2、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利用群众关系来建立无限增值的可能性,即产生网络效应——通过使用者之间的网络建立,达到价值激增的目的。如不用来往的一个原因是微信上已经建立了更完善的关系

网。 3、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摈弃产业链单向流动的看法,扮演连接各方的媒介。如书店不好做,但是诚品书店善用房地产平台,以书店的品牌引流,引入美食街、艺术设计商店等,类似的还有宜家,KFC。 4、分析或设计平台商业模式的首要步骤是定义双边或者多边的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讨好各方。 5、激发网络效应,包括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同边即同一群体,如淘宝买家相买家;跨边即不同群体,如买家相对卖家)。书中举例开心网抓到了“转帖”、“发表观点”、“投票”等引爆了网络效应。 6、建立用户过滤机制。有些用户会对平台起到副作用,如招聘平台来了一个发一个征婚广告。 过滤的方法有:实名注册,用户彼此监督举报 7、设定“付费方”与“被补贴方”。平台从付费方收费补贴被补贴方的目的是希望以此促进被补贴方群体数量的增加,因为平台的各方是互相促进,被补贴方数量的增加会带来补贴方的增加。(备注:还有一个是可以先花投资人的钱,如滴滴打车补贴用户,京东负利润流血快跑,不过作者整书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融资方面的事情) 8、补贴方的选择: a、对金钱敏感方,如注册送20元;

特洛伊之战影评

祭奠三千两百年前的那些英雄 ——特洛伊之战不只是带来了战乱,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一部“史诗”,如果只有故事和场面,那他很可能失败。史诗必须能接受得住历史的考验。史诗电影也是一样:场面、效果都可能过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触动观众心灵的特质。 他的电脑特技,拍摄技术,音乐,情节安排,以及编剧等多方面,由于没有此方面的专业基础,因此不敢妄加深入探讨和分析。而这场战争中所折射出的那种隐形的神欲和显性的人欲我也不能一一道明。这篇评论是我对本影片就人物形象这一点所产生的浅浅的分析。 整部电影以阿基里斯为“千古留名,永垂不朽“的名誉而战再到弃战,而后不得不战,直至最后因战而死。阿喀琉斯的性格感觉有点象楚霸王,英雄盖世却又意气用事刚愎自用,对心爱的女人柔情似水,总之是个挺丰满的英雄形象。他的选择与命运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尤其是其中一场戏,与阿喀琉斯帕情同手足的表弟特洛克罗斯,为了挽救希腊偷偷穿上阿喀琉

斯的盔甲,被误以为是阿喀琉斯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杀死,此刻毫不知情的阿喀琉斯正与赫克托尔的表妹,纯洁善良的女祭司帕里塞伊斯沉浸在温柔乡之中,当他们得知特洛克罗斯的死时,帕里塞伊斯请求阿喀琉斯不要与她表兄决战,爱情、亲情、义气此刻陷入矛盾之中,每个人都为阿喀琉斯的选择捏了一把汗。作为观众,此刻也是矛盾的,为特洛伊的命运,为阿喀琉斯与帕里塞伊斯的爱情,更为阿喀琉斯一个巨人的完美形象。男人可以没有爱情,却不能不讲义气!阿喀琉斯不得不战。在与赫克托尔的对决中,阿喀琉斯杀死了赫克托。 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是本片中绝对正面的形象了了,我觉得他是最可敬的英雄,一个完美的男子汉形象。勇敢,理智,智慧,永远知道自己在作什么,应该作什么。赫克托沉稳内敛、大义而又悲情,对国家,他肩负着不可推却的责任,对亲情,他孝敬父亲,怜爱弟弟,另一方面,他有着美丽温柔的妻子和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但命运把他推到了战争的最前沿,他倒在了阿喀琉斯的剑下。尽管知道他一定会死,但他死去的时候我还是很难过揪心的。他死以后,据我看来片中唯一的亮点消失了,特洛伊城也就真的完了赫克托耳的命运从他允诺要为弟弟的错误承担的那一刻起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光明新区组织人事局许茂煜 通过三周时间的认真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在这里,首先感谢组织和深圳党校给我们一次加深理论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教授辅导。通过学习,起到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转变理念的作用,达到了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目的。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改造。 按照学习安排,我抽空研读了两本管理学名著,一本是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现就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是一本比较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从它的版数就能看得出来,一直经久不衰。这么好得一本书,如果读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岂不是跟没读一样。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后感,但更确切的说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限于管理学的范围了。但在这篇文章里不会有扯得很远的东西,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

后理论要联系实际,针对中国现在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第一,书的结构。本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篇,绪论,主要是讲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第二篇,没有题目,因为主要讲现今环境下管理的一些影响要素,包括组织文化,全球化环境,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后四篇,按照管理过程论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顺序,分别讲解。每一篇后面都要插入一个创业单元,也按照职能顺序分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这样一个思考单元。书里讲了很多理论,但让读者思考的东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就像小标签一样,时不时出现提醒你,电子商务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创业单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创业一样,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从优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东西。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写的好不枯燥,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案例,无论是对教的还是对学的,都是不完整的。说到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扯的有些远,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书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么好的?为什么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还有这个管理学,经典的教材都是外国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

《爆品战略》读书笔记

把去年读的《爆品战略》一书结合之后阅读的一些书籍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爆品思维就是找准客户的需求点,直接切入,做出足够好的产品,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在这一款产品上做突破!也就是单点突破,这是互联网最核心的打法!产品是1,营销是0,有营销无口碑(好产品)必死无疑! 很多人会问你作为一家企业,一天到晚的去想怎么营销、定位、占领心智位置、怎么推广,产品不管了吗?是啊,作为一家企业,在你生产的能力下生产公司能做出的好产品不是企业的天职吗? 其中作者总结到爆品三因素:一个极致的单品、杀手级应用(不要过多聚焦于产品功能点,而应该找到用户的应用点(用户的感知质量物超所值性价比高)爆炸级的口碑效应(利用用户的社交口碑效应) 作者举例讲了腾讯产品手册:通过搞定用户的使用场景,搞定用户! 不管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做生意就是做流量!传统遵循店面大多、招牌亮、广告大力砸必然带来持续多流量,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游戏的规则有所不同,遵循流量黑暗森林的法则,流量为王,常常出现跨界打劫!而且流量的分布很多时候也呈现出二八原则,当下我们的所用的微信、微博、抖音等热门APP吸收了大量的流量。 紧接着作者引入了颠覆性的微创新的概念(微小硬需、微小聚焦、微小迭代,就是一针捅破天让用户尖叫)能带来非线性的改变。传统企业特别依赖广告、营销,所谓的“营销为王”“渠道为王”就是这种策略下的产物。但是,在这种策略下产品不仅不是第一位,用户体验更是被严重忽视。 这种竞争策略的好处是:带来较强的品牌溢价。这使得为了占领心智阶梯,定位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寻找信任状。 第一招是抢第一:心智阶梯位置无人占据,抢先占位。有一些做企业咨询的公司,定位的一个常见招数就是在xx后面加一个领导者。我只要看到有企业的口号是“《x行业领导者”,一般都会问,你们是“定位”的客户吧? 要想抢第一,定位就是要让你聚焦、做减法,这个是很有用的。定位还要让你砸广告。这种模式,基本上是强广告强推,但是广告一停,消费者又记不住了。 第二招是强关联,心智阶梯位置已被占据,企业可努力与阶梯中的强势品牌关联起来,使消费者在首选强势品牌的同时,紧接着联想到自己、作为第二选择。比如,七喜,定位自己为非可乐;东两阿胶宣传滋补三大宝:人参、鹿革和阿胶。 第三招是技术和品牌拉动:通过技术牌或者猛砸广告的品牌效应,来建立公司的强区隔,然后进局者没有办法超越甚至跟随。寻找消费者心智中的信任状是以营销为中心,但是对新创业公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不懂带人,你就干到死》读后感 我是在去年有幸接触到这本书的,我十分感谢我的老板能够把这本书推荐给我,这本书和以往的管理学书沉闷冗杂略有不同,这里的聚焦答案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与中国人的优雅实际相互合作的交际方式很接近。这本书全部是关于合作、未来、情境、和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的。它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讲如何构建解决方案。下来就让我来谈谈读这本书的感受吧! 管理有许多经典的定义,其中的一个定义是:管理是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个组织成员的工作,同时利用其他的组织资源,以期达成组织的目标。这本书设定“管理让人把事情做好的艺术”。毕竟,这也是管理学的意义所在,我们的任务就是管理员工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聚焦答案模式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它更关注朝着目标前进,而非变化本身。 先举个小例子,尼克尔是一家财务总监,但是最近他开始注意到同事间在违反一个规定就是部门之间要保持敞开的状态。他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是提醒同事遵守这项规定,对于屡教不改的严加指责?还是在他看到门被关上的时候,走过去把门打开?......他可以选择很多方式回应,在认真考虑之后,打电话给技术部门,让他们把所有门上的合页都卸了,不仅从现实上解决了问题,也给他人一个警醒。 简单直接!这就是聚焦答案模式的解决案例,很成功,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往往在很多时候会把问题考虑的特别复杂,就像电视剧甄嬛传里面胧月一刀解九连环那样,大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反而孩子思考问题简单却解决了问题,这就是这本书教会我的第一条“简单是最有效的”! 但是,其他事情都那么简单吗?当然不全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学习中,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唯一不变就是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让员工与我们站在统一战线,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避免与员工的疏离甚至独立。 解决问题传统模式是从问题入手,先调查问题的由来,深入分析其他所有可能的方面,追根溯源,实际上这种方法在处理简单的技术问题时比较有效,比如看病就医时,车辆检修时,但是如果处理我们周围的事情时,就会遇到各种问题,人的反应不像细菌和发动机,当我们找出问题所在,把问题追究到某一个人身上时,我觉得这是不合理的,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所致,若追根到一个人身上,人们相互指责,只会让问题更麻烦。 问题出来时就是要解决问题,聚焦答案模式就是用以往成功的经验,尝试着去解决新问题,多去开拓未来而不是纠结于现在,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这时候与员工多交流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良好的关系会帮助我们从溺死在问题的海洋里爬出来,发掘资源去解决。

信息管理系统读书笔记

信息管理系统读书笔记 第一篇:《管理系统》薛华成清华大学出版社读书笔记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心中一直有些疑惑,管理是什么、信息是什么、系统是什么、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什么。通过阅读,我在书中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管理: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信息: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系统: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起源很早,能够追溯到xx世纪xx 年代。最初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出自管理,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用计算机。直到xx年代,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戴维斯才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经过后人的不断补充与完善,我们可以将管理信息系统定义如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依靠计算机等实现管理,而是一个将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一个管理系统,一个社会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在具体进行项目开发前,首先要建立领导小组、组成系统组、进行系统规划。领导人员应具有一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有提高自己企业管理水平的思想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设想;懂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及主要工作并要善用人,能够组织队伍。 在组成系统组织前应由领导者建立信息系统委员会,主要工作是确定系统目标,审核和批准系统方案,验收和鉴定系统及组建各种开发组织。在信息系统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系统组。系统组应有各行各业的专家,例如管理专家、计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 组建队伍后,进行全系统的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