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

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教案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教学目标】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知识与技能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认读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够吟诵,感受诗情画意。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验诗句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的名川大河,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诗人一起欣赏神

奇的天门山和美丽的西湖。(图片介绍)

2. 师: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瓜——孤凡——帆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断、楚”。并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断”左右结构,右边是“斤”。

“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

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duàn chǔgūfān yìzhuāng

中断楚江孤帆雨亦奇淡妆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望天门山》,(播放视频)你能画出这首诗朗读的节奏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诗人-李白。(图片、文字欣赏)

师:你知道天门山在哪吗?(图片文字介绍)。

(1)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思考:“望”的含义,这个字应该怎样朗读?

“望”远看,“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

(3)品读前两句诗句,你知道楚江吗?你怎样理解“中断”和“开”?

楚江,即现在的长江。中断,从中间断开。开,撞开,这个字体现江水声势浩大。

(4)长江水是什么颜色,总的流向是怎样的?

碧水,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

长江总的流向是东流。

(5)师生共同探究:“至此回”说明了什么?

至即到。“回”字说明长江水回流湍急气势不可阻挡。

(6)从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诗人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人借水势写出了山的奇险。

(7)品读后两句诗句,你是怎样理解“两岸”的? “相对”说明了什么?

“两岸”指出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相对”即天门山隔江兀立,对峙入门,给人以高峻感。

(8)“孤帆”指什么?从“日边”你体会到了什么?

“孤帆”是一只小船。“日边”让人感受长江远景浩瀚迷茫。

(9)“出”“来”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出”字化静为动,让人感到天门山生机盎然。正面描写天门山的山势。

“来”字体现不断变幻的美感。

(10)口语交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的美景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

感情?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

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播放视频)请你画出这首诗的朗读的

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师:让我们一起品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位著名诗人-苏轼(图片、文字欣赏)

(1)“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是怎样理解的?

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

(2)品读前两句诗句,“潋滟”和“方”“空蒙”“亦”的含义?

潋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方:正当;恰好。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亦:也

(3)师生共同探究:诗人认为晴天和雨天的景色是怎样的?

“晴方好”说明诗人认为晴天的景色正好。“雨亦奇”说明诗人认为雨天的景色奇特。

(4)品读后两句诗句,你知道西子是谁吗?(图片文字介绍)

(5)“欲”“相宜”你是怎样理解的?“淡妆浓抹”说明了什么?

“欲”想要。“相宜”合适得体。“淡妆浓抹”说明西湖美丽动人。

(6)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

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7)拓展训练: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祖国风光古诗。

四、课堂总结

师:学完了古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今天我们跟随诗人完成了我们的天门山、西湖之旅,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领略了古诗

的魅力,更加感受到了我祖国灿烂的文化,为我们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孤”的部首是(子),第四笔是(撇)。

“帆”的部首是(巾),第六笔是(点)。

“断”的部首是(斤),第七笔是(竖折)。

2.组词

断(中断)楚(楚国)孤(孤单)

继(继续)梦(梦想)狐(狐狸)

六、作业布置

1.吟诵古诗两首。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苏轼

碧水开回晴

青山中断出水光山色

孤帆日边来雨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组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通过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如“出”、“来”和“潋滟”“空蒙”四个重点词,引导学生由词语想画面,在反复品味,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时,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注释,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说出诗

句的大意,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