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

(完整版)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
(完整版)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蝉》优质课教案

19 蝉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

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方案设计,课程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虫子就是蝉。)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预计学生发言——大家说的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那么现在请大家翻到P78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板书,法布尔) (二)分析课文类型 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学生回答) 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 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那么说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 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 (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 大家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下课文。等下我有问题要问大家。(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 1,分析课文开头。 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者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

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 2,划分课文层次。 这篇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这些大部分中又有什么小层次呢?谁来分下层。 板书: 做课后习题一 蝉的生命简史: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19法布尔《蝉》教案

《蝉》(法布尔)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蝉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19 蝉 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安 导入一(猜谜语导入):大家来猜一个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这是什么动物?今天我们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这一小动物吧。 导入二 (讲作者故事导入):有一位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他就是法布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出自《昆虫记》。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 1.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 2.知识链接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本文属科学小品,是介绍动物生态的说明文。

《蝉》公开课优秀教案

《蝉》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过默读、品味、批注等方式,弄清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重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难点)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重点) 一、导入新课 由看图说成语导入新课,给出有关蝉的两幅图片——金蝉脱壳、螳螂捕蝉。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