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1.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日本公民政治权利在形式上得到了宪法的确认。这说明该宪法()

A.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B.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保留了典型的军国主义

解析:由“日本公民政治权利在形式上得到了宪法的确认”可知这部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排除B项而选C项;“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指的是天皇的地位不受侵犯,但是没有体现天皇的专制统治,故排除A项;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答案:C

2.1882年,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柏林大学某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此材料说明当时德日两国() A.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B.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D.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德日在立法权上受皇帝制约,代议制并不完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问题,故B项错误;从柏林大学教授的话可以看出:德日都设议院,但议院权力薄弱,皇帝掌握的行政权可以控制立法权,故C项正确;德日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C

3.随着明治维新的推进,日本的势力迅速崛起。同时列强加紧了在远东特别是中国的侵略。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据此可知()

A.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日本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社会

C.国际形势加速了日本外扩张的步伐

D.列强利用中国战败的时机瓜分中国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日本利用国际加紧侵略中国的形势,急剧对外侵略扩张,故C项正确。

答案:C

4.日本能够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政治前提是()

A.实施明治维新B.发动甲午战争

C.引进欧美科技D.加入国际联盟

解析:该题考查明治维新的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

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答案:A

5.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通过外交努力,要求欧美列强放弃治外法权。19世纪末,日本在战场上的胜利,使欧美对不愿树敌一个已经是强国的日本而放弃了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据此可知() A.日本通过军事威胁收回了治外法权

B.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加速了日本在外交上的成功

C.日本的外交努力收回了领事裁判权

D.欧美与日本勾结侵略中国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日本取得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使欧美国家不愿与日本为敌,从而放弃了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故甲午中日战争胜利加速了日本在外交上的成功正确,故选B项。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在相当于日本幕府末期的1860年前后,中国和日本一样,在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的威胁中走着艰难的道路,但是由于两者所处的环境各异,因而以后所走的道路也不同。日本推翻了幕府制度,于1868年建立了立宪君主制国家,而中国却是在原封不动地保留原有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只想吸收外国的科学技术,这就是洋务运动,……但是这样的洋务运动在依然如故的政治体制下,要想取得理想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薮内清《中国·科学·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主要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改革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对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启示。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在相当于日本幕府末期的1860年前后,中国和日本一样,在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的威胁中走着艰难的道路”可得出两者改革的背景、目的、方式和结果的相似性,受西方殖民侵略,以自强为目的自上而下改革,对本国近代化的推动等。第(2)问,两者的不同点需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掌权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展道路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叙述即可。

答案:(1)相同:都遭受西方殖民侵略;都以自强为目的;都主张有选择性地向西方学习;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本国近代化进度。

(2)不同:日本天皇掌权,而中国光绪帝无实权;日本改革涉及政治制度等各个层面,而清政府改革没有从实质上触动封建制度与文化;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积极对外扩张,给东亚及世界和平造成伤害,也给其自身造成困局。结果中国失败,但也传播了救亡图存的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

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不断深化;改革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需要先进的指导思想;要和平地自强崛起,以维护和平、造福人类为最高主旨等。

7.阅读材料:

材料1868年,日本推翻了幕府政权,开始明治维新。明治政府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交通条件落后,严重影响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京滨铁路(从东京到横滨)于1870年4月动工,聘请英国人莫莱尔为总工程师,于1872年10月全线竣工。此后铁路就在这个岛国迅速延伸。

随着铁路的大量修建,火车成为国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推动了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1872年6月,铁路运输部门率先采用国际上通行的24小时制。列车要准点出发,旅客必须掌握乘车时间,以免误车。铁路将客车编成列车,进行大量运送,并采用共乘方式,这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门辉《引领日本近代化之路的铁路》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京滨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滨铁路修建对日本近代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可从新政权建立、交通落后、西方技术等方面概括日本京滨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

第(2)问,根据材料从各方面加以概括。

答案:(1)背景:明治维新推翻幕府政权,开启近代化改革;交通条件落后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西方的技术支持。

(2)作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产生了新型的人际关系;改变社会生活,加快文明开化。

文化遗产概览尔雅满分答案

亚洲其它地区的文化遗产(三) 1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体现下面哪一种建筑艺术的特点?() A、伊斯兰 B、巴洛克 C、洛可可 D、达达 正确答案:A 2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是下面哪一个国家的大庙?() A、印尼 B、埃及 C、印度 D、伊朗 正确答案:C 3 卡杰拉霍建筑群是印度哪一个王朝的遗迹?() A、孔雀 B、月亮 C、莫卧儿 D、甘婆 正确答案:B 4 历史上的君士坦丁堡指的是现在的哪一个地方?() A、吉隆坡 B、乌兰巴托 C、孟买 D、伊斯坦布尔 正确答案:D 5 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位置相当于今天的伊朗一带。()正确答案:× 6 伊斯坦布尔建立于公元前667年,历史上作为贸易、政治及宗教中心。() 正确答案:√ 文化遗产概览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一) 1 联合国文化遗产的分类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小型有形文化遗产 B、大型有形文化遗产

C、物质文化遗产 D、自然及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C 2 美国白宫会议于下面哪一年首先提出设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建议案?() A、1955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85年 正确答案:B 3 “遗产”一词源于下面哪一种语言?() A、拉丁语 B、汉语 C、希腊语 D、俄语 正确答案:A 4 “申遗活动”是各国文化底蕴的展示及旅游资源的开发。() 正确答案:√ 5 《各国保护文化及自然遗产建议案》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正确答案:×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二) 1 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下面哪一个国家?() A、荷兰 B、爱尔兰 C、芬兰 D、波兰 正确答案:D 2 下面哪一个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A、古庙 B、语言 C、宗教 D、礼仪 正确答案:A 3

日本文化体验课心得

日本是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度,我们要了解日本,不光要从日本的语言中去了解,更多 的时候要以亲自感受日本本国文化为切入点,全面的了解日本。我特别特别荣幸能够选上 这门日本文化体验课,可以说是我大学四年里上过的最最有趣和生动的一门课。在此首先 要感谢王老师和来自日本的北村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并多次组织了深度的日本文化体验项目,让我们亲自动手,体验或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我对于日本文化 的认知和喜爱。 找寻心中的禅意,日式插花体验 日本插花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它不单要表达花的美态,也是形神兼备品味造型的插花。它将人的思想转嫁在插花之中,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特点与文化。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开、含苞、待放代表事物过去、现在、将来。日本人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是宇宙永恒的缩影。若常以宽 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插花艺术的表达,让人自然直接体会到园艺家对植物本性认识以至 尊重的境界。 我觉得插花是一种关于“静”的艺术体验,不仅插花时的环境应当是安静的,同时插 花时人的心态也应是安静而不浮躁的,插花的过程本质是感受人与自然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我们感受绿色,感受生活,我们解读美,也随心所欲地创造美。正如老师在 课上所讲,每个人对于美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同一插花作品肯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 并无好坏高低的评判,它仅是反映了我们当时的一种的心境,我想这或许也是插花艺术的 美妙之处。 试穿日本和服,感受礼仪文化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给人的印象是美丽高雅。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 来和服不仅价值不菲而且穿起来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一般一个人是很难穿上的。和服种类 繁多,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也变化万千,有男性和服、女性和服、儿童和服,每 种和服都有对应的正装、便装和介于正装和便装之间的种类。还有有浴衣、振袖、和装裤 裙和巫女们穿的绯色裤裙装等很多类别。 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我在此次课上有幸成为了老师的模特,老师非常仔细地给我穿戴了 美丽的和服,我也带着些许的紧张向同学们展示了这套和服。穿上和服后,我感觉自己的 气质都变得优雅起来,举手投足也不自觉地礼仪规范起来。我向同学们展示了立礼、座礼,还有不同角度的鞠躬礼仪。我也愈发深切地感受到和服与礼仪密不可分,每一套优美的和服,都经精心裁制,讲究穿着时的每一个细节及步骤,经过完整的礼仪训练,让优雅气度 与深层内敛本质相融,从而成为内外在兼具的完美礼仪。 飘飞樱花瓣,诉说樱花情。 课上播放的关于樱花节的视频让我印象深刻。每年的3月15日到4月15日是日本的 樱花节,樱花自开花至花残只有七天,因而也有称作樱花七日的说法。日本是个热爱樱花 的国度,瞬时灿烂,瞬间凋零的樱花之美,就如同川端康成追求的年轻少女之美,让人感叹,让人惊艳。人们会早早去公园占位,然后在樱花树下摆上丰盛的酒宴,或合家欢聚一堂,或邀请三五好友,一边吟诗作画,一边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虽然没有去过日本的樱花节,但南航校园樱花广场的八重樱也曾让我留恋驻足。落英 缤纷的季节,置身浪漫樱花海中,尽情感受着“花纷飞,心起舞”的独特情怀,令人思绪 万千。一年一度樱花节,花开花谢,岁岁年年,无声见证着人们的故事与成长,观赏过校 园这四年的樱花,也代表我们终于要毕业了。 东操体验日本棒球

日本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解读

[摘要]日本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表现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和暧昧性;对外寻求在国际体系中“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等级观,极力向外扩张,寻求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神道教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决策制定人员及外交政策的牵制作用;“耻感文化”使日本外交具有敏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世界行为的被动反应,同时也使日本外交很少考虑道德问题;“集团主义”表现为在国际交往方面十分谨慎和追求与强国的结盟。 文化是民族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形态。文化与外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交的进行自始至终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无论是对交往对象的认识,还是对外交往政策的制定过程,文化始终是在幕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政治文化是文化中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部分,所以,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尤为突出。政治文化是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政治文化深刻地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政治文化也是一国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一国外交总是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并体现该国的政治文化,在个人层面上影响决策者的对外决策方法,在国家层面上影响对外政策的内容。[1]从政治文化入手研究一国外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日本的政治文化入手,来分析其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内容 日本政治文化是与日本政治紧密相关的文化,它扎根于日本,但是又不仅仅来源于日本,它不仅包括日本本土的政治文化而且包括与外界交往过程中吸收的政治文化。纵观日本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政治文化中蕴藏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是: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结合东西方文明,既有吸收性又有对传统的保守性。 从古代对中国文化的尊崇、对中华文明的向往,到近代以来,“脱亚入欧”口号的提出,在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过程中,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吸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日本政治文化不断学习汲取和模仿其他先进文化的图画,因此有学者又把日本文化称作“混血文化”、“合金文化”、“飞地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化虽大量汲取东亚文明中心的文化要素,具有东亚文明的共同特征,但它在自身历史积淀中却依然保持自己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日本采取的是一种“有用性”的选择原理和日本式的审美意识,一边吸收一边改造。日本民族文化摄取了中国儒学,挖掘了它的合理内核,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儒学讲求分析事物的“格物”思想,并逐渐将它改造为经验论性质的学术思想。日本民族在东亚文明总体框架之中创造了民族文化,日本文化也是在东亚地区文明的撞击中锻造形成,并不断取得飞跃的。[2](69) 在对待西方文明方面,日本的功利性更为明显。如果说在学习中华文明时,日本是被先进文明所主动吸引,那么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被动的成分则很明显。日本是在幕府锁国状态下,开始接触西方文化的。对其学习是在感受到与西方差距的刺激下,由学习“兰学”开始的。所谓“兰学”即西学,主要指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技。而到了幕府后期,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尤其是目睹满清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日本有识之士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的政治制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历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历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 适用专业:历史教育 课程类别:选修课(理论课) 制定时间:2005.4 教务处制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代码∶12134301 二、英文名:The inheritance general outline of world of China 三、课程类别∶选修课 四、先修课程:中国历史 五、学分∶1学分 六、学时∶30学时 七、课程概述∶该课程以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为主要内容,首先介绍世界遗产问题的由来与现状,阐述中国的世界遗产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点研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象及其规律,其中主要阐述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特征与种类。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历史学、旅游学和建筑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般规律,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原理分析相关问题。。 八、教学目的: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发展规律,揭示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特点,介绍世界遗产的相关理论,使学生认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客观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理论素养,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九、教学方法∶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教学方法与要求是∶要求教师正确

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在教学中既要系统地讲授,又要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有理论分析和概括。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恰当地介绍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努力吸收科学上的成果,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上,采取讲授为主,适时地组织课堂讨论、作业等教学活动。在教学设施的要求上,除教材外,还应具有多媒体放映设备、幻灯机,以及《中国的世界遗产》光碟或幻灯片各一套,以作展示之用。 十、实验:本课程无实验内容 十一、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教学要求:绪论部分包含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研究对象、任务、意义和遵循的原则。重点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研究对象。 一、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研究任务 三、研究中国的世界遗产遵循的原则 四、研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意义 第一章“世界遗产”的诞生和发展(1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以及世界遗产。重点是《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委员会。 一、《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1、《世界遗产公约》

日语选修课心得体会

日语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一:日语课心得 日语课学习心得文化是一个名族的精华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精华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去排斥,而且文化没有国界之分。第一次接触日本的语言是看动画片的时候,动话片段中的语言都是日语配音,当时就感觉这种语言特别好听,而且当时就想要是我也会讲这种语言就好了。抱着对日本神圣而又美丽的文化的好奇与兴趣,我学习了日语这门课程,一段时间下来,我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简单基本的日语,还了解了很多日本人日常的生活习惯,对日本的衣食住行、旅游、文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了我对日本各个方面的认识,这不仅让我在语言方面得到锻炼而且还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丰富了我的生活,这些都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收获,如果可能,我希望将来有机会亲自去日本感受一下他们的文化。 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日本文化中最显著的文化是礼节。礼仪,礼节和仪式,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际交往过程中逐渐

形成的,并且以一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等相关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个人来讲,礼仪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但是对一个社会或者是整个国家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精神风貌、道德风尚和生活水准的反映。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礼仪,尤其是国家礼仪,已经呈现出一种文化的形态,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社交礼节,就是人们在相互的交际交往中,表示出的对他人尊敬的一种习惯形式。日本的礼节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将此种礼仪文化形态保存得如此完好。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礼节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而探索将此种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的原因.归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更深层次。 (1)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及整体特征 日本在礼仪文化中自古以来就吸取了中国文化,如“礼节”这个词就是随佛教、儒家思想传入日本的,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宫廷是特别注重礼仪的,上到皇帝君主下到臣民百姓,等级森严。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它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独特的“礼仪文化”。谨慎谦和、委婉含蓄是日本社交礼仪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日本社会重视礼节,日本人无论是集体交往还是个人交际,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是与外国人还是本国人,对生疏的人还是熟悉的朋友,只要是交际活动,甚

标准日本语中级 上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册课文 - 1 - 一、会話出会い JC 策划公司上海分公司主任李秀丽从日本出差回来,到达 上海浦东机场。 (一位日本男子掉了记事本,李秀丽捡起来追了上去……) 李:あのう、すみません。 男性:えっ? 李:これ、落ちましたよ。 男性:あっ!すみませ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在从浦东机场开往市区的磁悬浮列车上.李秀丽又发现了 刚才那位男士,便跟他打招呼) 李:あのう、失礼ですが、先ほどの方じゃありませんか。 男性:ああ。さっきは、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助かりました。李:いいえ、どういたしまして。 男性:中国の方ですか、日本語がお上手ですね。 李:いいえ、まだまだです。勉強すればするほど、難しくなる感じ がします。上海へは、お仕事でいらっしゃったんですか。 男性:ええ、こちらに転勤になったんです。空港はすっかり変わり ましたね。驚きました。 李:街もずいぶん変わっていますよ。変化が早くて、わたしたちも ついていけないくらいです。 男性:そうでしょうね。 李:ほら、高層ビルが見えてきたでしょう?あの辺は上海の新し い中心地なんです。 男性:すごい。まるでニューヨークみたいですね。 (不久磁悬浮列车到达终点。在车站站台) 李:じゃあ、ここで。 男性:ええ、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さようなら。 二、課文日本の鉄道 日本には、JR、私鉄、公営の3 種類の鉄道会社があります。JR とは、Japan Railways の略です。以前は国営の鉄道でしたが、 1987 年に民営化されました。世界的に有名な新幹線もJR の路線 の1つで、日本の主要な都市と都市を結んでいます。最高時速は 300 キロを超えます。最初に完成したのは東海道新幹線ですか、 山陽新幹線、東北新幹線、九州新幹線など、路線がどんどん延 びています。 私鉄とは、JR 以外の民間企業が経営する鉄道会社で、大都市 には大きな私鉄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す。また,公営の鉄道は,地方自 治体などが経営するものです。

选修课——旅游文化

选修课: 1 中国你最想去的地方(理由、和谁去、怎么去、去前会准备什么);喜欢怎么样的上课方式(有何建议)。 丽江大研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年极端最高气温25.1度,最低气温-27.4度,每年的5—10月为雨季,7、8月特别集中。 丽江大研镇是一个值得你慢慢体会的地方,这座古城与雅典、巴黎等国际知名的城市同时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多米的高原台地上,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该城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这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遥远年代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大研古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宋未元初,是中华民族优秀建筑的缩影。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沿水源流向呈八卦式网状布局,是我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布局,许多建筑学专家考察认为:丽江古城的历史比被誉为世界样板的英国翰洛城早数百年,布局比翰洛城更科学。2009年,大研古城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 四方街是这座古城的中心,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各路商客们聚首交易的地方。古城中有许多条道路从不同方向通向这里。白天,四方街是丽江的货物交易市场,人流如织;晚上,寂静的四方街被客栈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光洁的青石板泛着柔和的微光。大研古镇是每个去丽江旅游的人的必去之处,古镇是个中西文化与古新文化结合的地方,在那既可见识到古老的东巴文化,亦有现代化的洋人酒吧。整座古镇被一条小河流所包围,去那之前便听说,因为古镇房屋结构和造型都差不多,很容易在里面迷失方向走不出来,但只要顺着小河流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出口。据说凡是有重要人物来丽江视察,古镇便会进行隆重的洗街仪式欢迎来宾。洗街的具体做法是把小河的出口堵住,让河水漫过古镇大大小小的街道,然后再把出口打开,让河水褪回到河道。经过这样一洗之后,街道特别的干净。木府占地面积四十多亩,有许多建筑都是后来补建的,因为老建筑在几年前的丽江大地震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木府中建有古镇中最高的楼房,上得顶楼可以俯瞰整个古镇,只见一个个屋顶密密相间。古镇流传着许多动人的跨国爱情故事,有这么一例甚至上了当地的电视台。一位韩国女大学生来到丽江旅游,在古镇结识了一个纳西族青年,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度过了几天,终于大学生要离开了,青年恋恋不舍的送走了她,但是在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总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终于意识到了一件事。在得知女大学生还要在北京逗留几天然后回国的消息后,他立刻买了机票赶到北京……尽管女孩的父母极力反对此事,但两人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现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正确 B.错误 2.《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佶。 A.正确 B.错误 3.载的《登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正确 B.错误 4.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 质要清净,水质为软水。 A.正确 B.错误

5.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用方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正确 B.错误 6.(错误)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 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A.正确 B.错误 7.(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正确 B.错误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和中原地区。其中的一 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正确 B.错误

9.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 对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正确 B.错误 10.(错误)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A.正确 B.错误 11.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轼在《次韵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正确 B.错误 12.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正确 B.错误

选修课作业 奇幻的日本动漫

奇幻的日本动漫也许,每一个国度都会给人留下一份经久不衰的记忆。就像我们的近邻日本一样,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却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给我们以诸多启示。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从二十世纪初渐渐崛起的日本动漫产业。 日本,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 1974—1989——成熟期、 1990至今——细化期。 萌芽期(1917——1945) 在1917年,下川凹夫创作了《川掠三玄关》,北山清太郎制作了《猿蟹和战》,幸内纯一创作了《锅凹内名刁》。这三个人是日本动漫的奠基人。而下川凹夫创作《川掠三玄关》被公认为日本第一部动画片。 探索期(1946——1973) 1945年日本战败后,动画的主要题材转变为反战。代表人物是被誉为“怪人”的大藤信郎,它主要把中国的皮影戏和日本的千代纸相结合绘制动画,创作出许多名作。代表作是1944年的彩色版的《鲸鱼》,该部动画片成为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日本动画片。 成熟期(1974——1989) 在这一时期,日本出现大量的科幻类动画的动画家,代表人物有松木零士、富野由季子、森正治、美树本晴彦等。而其中独树一帜的人就是宫崎骏,他摆脱了当时的主流,开创了唯美、自然、清新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千与千寻》、《龙猫》等,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细化期(1990至今)

这也是我记忆最多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接触到许多日本动漫的经典作品。日本不断将高科技融入动画之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动画之路。 可以说,日本的动画片伴随着我的成长,不仅给了我许多快乐,同时也开拓了视野。我很高兴自己出生在日本动漫的细化期,这样,便有机会体会到更加经典的作品和源源不断的享受。 在日本动画片琳琅满目的经典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鸟山明的《七龙珠》、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还有《死神》、《海贼王》、《犬夜叉》、《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宠物小精灵》…… 回忆诸多经典之作,我们难免被片中人物酷酷的造型和连贯的情节所吸引。细想起来,其中最普遍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动漫画的搞笑,幽默,轻松吸引了我们的视线。除此之外,片中人物的叛逆性格也适时的吸引了我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也同样存在叛逆心理。所以,叛逆人物在一部分人中深受欢迎,也不足为奇!还有其它原因如“前卫时尚”“口袋型漫画小巧,易携带”“科学性强”“暴力,血腥,刺激,过瘾”等也是日本动漫魅力之所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动漫画其实良莠参半。那么,就此而言,我们在对其丰富有趣的情节顶礼膜拜之余,对其某些不良因素可能也会全盘接受。所以,我们一定要冷静对待,要具有选择性,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欣赏日本动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另一方面,面对日本漫画在中国有如此火爆的市场,我们不禁反思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漫画为何会走向衰败。在我看来,中国漫画界的衰败主要因为以下几点:1.画片的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 2.题材陈旧且无聊 3.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 4.计划经济时代的荼毒 5.外行指挥内行或外行指挥外行加上缺乏敬业精神 总之,中国的动漫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是很光明的,而且我们有很好的历史和题材,但是前进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被大家成为“生不逢时”和“充满问题的朝阳产业”。现在中国的动漫创作团体无一不是在日本动漫的影响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原创作品的质量,还有待于提升。

浅谈日本文化特点

浅谈日本文化特点 08094020 张家瑞 2012/05/16

浅谈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文化时代,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狩猎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徐福人海东渡对日本社会变革及文明进步起了推动作用。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渡来人源源不断地将大陆先进文明带进日本。日本对唐文化的吸收在奈良时代达到高潮。在长达千余年的对大陆文化的借鉴中,日本把大陆文化变形、融合,使之日本化,最后使大和文化日渐丰盈起来。二战后,美国文化又滔滔涌人。这三次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冲击过程也是日本贪婪的吸收过程,日本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将传统与现代、外来文化与自我文化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杂文化”。 一.日本“杂文化”的主体性和开放性 1.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众所周知,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周边是文明古国。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孤岛独自发展了自身的文化。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军队的进入。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2.主导性,选择性,融合性,保守性 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二)过程与方法: 1、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2、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3、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讲日本的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进行比较。并且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复习明治维新的内容,并提问;展示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走向世界”的两层含义。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政治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 1、标志: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 2、经过

3、内容:根据宪法内容,制作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4、特点: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与英国比较) 5、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二、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表现:19c90s初,逐步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c末20c 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意义: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建立起比较完 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三、对外关系:收回主权、对外扩张 1、收回主权 2、对外扩张 四、评价明治维新 1、性质 2、积极意义;局限性 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局的变化及对日本的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的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政治体制、增强了国力,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提高了国际地位,与此同时,日本也加紧对周边地区的侵略扩张。 讲解本课时,要重点讲清1889年日本宪法,这是旧人教没有的内容,还要注意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doc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结构】 一、背景: 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⑴政治上:实行幕藩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⑵经济上:幕府歧视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改 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 ⑶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 3、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 ⑴尊王攘夷 ①社会基础: ②评价: ⑵倒幕运动 ①社会基础: ②经过: ③胜利原因: 二、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三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2、经济:发展新经济 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⑵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 ⑶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征收土地税,以货币形式支付。(作用) ⑷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拓展海外贸易。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 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西化: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 4、军事:富国强兵,建立新式军队 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⑵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⑶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⑷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 三、评价: 1、目的:富国强兵 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历史作用: ⑴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⑵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历史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难点解析】 1、俄国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 ⑤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

选修课——日本文化结课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简析 院系:测绘工程系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众所周知,中日有着紧密的文化血缘,很多人把中国文化当作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作一种“子文化”。饮食文化作为日本文化重要部分之一也源于中国,所以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但经千年发展,日本已然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的、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调方式。本文主要从主食与菜肴、餐桌礼仪、饮食习惯和风俗、茶酒文化四个方面简要介绍日本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日本饮食礼仪风俗茶酒文化 一、日本的主食与菜肴 自古以来,日本人的主食就是大米。他们用大米做成各式的米饭、盒饭、 饭团儿、寿司、盖饭。用糯米做成精美的日式点心果子和年糕。寿司是日本人最 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 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然后将醋饭和配料(通常是用海苔)卷在一起做成 寿司卷,或者直接将配料洒在盛在碗里的米饭上做成,寿司制作简单天然,味道 鲜美。 日本人也食用小麦粉,主要做成面包和面条。日本的面条主要有三种:荞 面条、汤面和切面。 荞面条是日式面条的代表,也是日本关东地区受欢迎的大众食品。荞麦面 是用荞麦面粉和水,和成面团压平后切制的细面条,煮熟后蘸“つゆ”(一种酱 油卤)食用,分冷食,热食两种。吃完荞麦面条后,还要喝煮荞麦面条后的白浊 汤。这个白浊汤里的荞麦包含有维生素B等,营养非常丰富。而日本关西地方吃 切面的人比较多,据说切面对重病、手术后病人有补虚作用。 日本的汤面和中国的差不多,比如拉面其实就是发源于中国,但后来日本 人逐渐用本没有使用过的干鲣鱼和海带等材料做拉面汤,发明了独具日本特色的 拉面。另外日本吃汤面的碗要大得多,大概是为了和热气一起造出一种吃汤面的 氛围吧。 总之,日本的人主食,“和食”以米饭和面条为主,“洋食”则以面包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受惠于海的国家,又有着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 海道渔场,鱼也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主菜”之一。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二)过程与方法: 1、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2、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3、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讲日本的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进行比较。并且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情况:1889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和踏上对外扩张之路。首先要明确,这些变化是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发生的,是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它展现了进入近代的日本在政治体制、国际地位以及对外政策方面的发展情况。由于这一课要求学生分析理解的内容较多,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表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让学生学会用历史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选修一涉及的内容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同学们学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学习思路,即改革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发生的,对应的是改革的背景及目的,改革的过程是怎样的,对应的是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效果如何,对应的是改革的意义、作用和影响,最后还要对改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围绕日本的明治维新而设计的,第一课和第二课是改革的背景部分,第三课是改革的内容,而第四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则是改革的影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明治维新的内容,分别涉及了哪些方面(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习俗。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大力学习西方的全方位改革,但是在政治方面的学习却明显落后许多,纵观西方国家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不仅确立了近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而且确立了法律至高无上的原则,制定了各自的宪法,如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的法律体系当中就相当于宪法,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颁布了1871年宪法,而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明显滞后,而历史也证明,日本的政治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明治维新后向政治民主化又迈出了一步,在1889年颁布了明治宪法,以适应资本主义

世界文化遗产作业

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及保护 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一、引言 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 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3、、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日本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日本文化 2、Japanese culture 二、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其中:授课36 学时 实验0 学时 三、考核方式 考查 四、适用专业 日语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第一学期 五、课程简介(200字以内) 本课程在《日本概况》的基础上,着重把文化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理论性较强的文化(包括历史进程、源流发展等),一为贴近日本人现实生活的文化(宗教、礼仪、风俗、器物等)。前者主要是老师做指导性、总括性的讲解,以求培养学生理解较抽象或较复杂一些的文化内容。后者主要是由老师给定一些题目,由学生们自己来选题并进行课堂发表,之后由同学代表以及老师做出补充说明,并允许大家随时提问。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限定选修课,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第六学期开课。选修本课程之前要求已经学过《日本概况》。本课程的内容可深可浅,但关键是太深将会让学生一头雾水,甚至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太浅又会落入肤浅知识堆砌的俗套。怎样让学生在理论中寻求文化的缩影,在相关感兴趣的材料搜集中感受日本文化的特质,教会学生们用心灵的眼睛来看待“异质”文化。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在于让简单的日本文化富于启发性,使高深的日本文化带有现实性和可视性。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内容:参考以下表格

八、实验内容 无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日本文化概况》 2、主要参考资料 《日本文化》 《日本经济》 《日本社会》 《日本艺术》 《日本古典文学赏析》 《日本文化概论》 《日本语言》 《日本文化史》 十、先修课程 《日本概况》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日本秋田狗对主人的忠诚和爱,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些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 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 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 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 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 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 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 正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 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 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 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 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