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5

《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5
《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5

第五章50、60年代的音乐(后韦伯恩时代)

20世纪50年代之后西方专业音乐出现了与传统不同的样式,解构的样式,如具体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概念音乐等等,其特点是反人工、反形式、反美学,结构无序化,作品行为化,消除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等级和界线;两一类是无机拼贴样式,如新浪漫主义及各种倾向的综合音乐。各种流派和风格都在努力与传统断裂,突破传统主题发展的有序模式。

第一节序列音乐

1952年,法国作曲家、序列音乐的代表人物发表文章:《勋伯格死了》,认为勋伯格的方法,如使用主题、区分旋律和伴奏、利用传统曲式等等创作技术意境过时,推崇韦伯恩。韦伯恩作品中将序列原则扩展到节奏等其它因素中的做法使他成为序列音乐的先行者,直到1949年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创作的《四首节奏练习曲》中的第四首《时值与力度的模式》,成为第一首真正的整体序列音乐的代表作,新的音乐构思方法,形成了新的流派。(概念和方法,P381)

布列兹声称:免去一切旋律、一切和声、一切对位因为序列结构已经使最基本的调式、调性概念不存在了。

毫无疑问,整体序列主义产生许多演奏难度很大的引用,其部分原因是演奏员以前从来没遇到过这种结构技法写出的东西。许多古典音乐作品不管怎样难,总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而且一旦演奏起这些引用来也容易记忆,因为有些部分已经是我们熟悉了的。但整体序列音乐却不能预见,演奏员只能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去攻克它。这样陌生的材料想要记住也是极慢的。

(一)梅西昂

《图朗加力拉交响曲》

围绕《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故事的主题,梅西昂写了三首作品,《图朗加力拉》是其中的第二首,但这首作品没有故事成分,他更像是一幅引用图画,好像使人看见超现实的幻想世界,那里,爱情和死亡、痛苦和喜悦,或者,美感和恐怖气氛都对比鲜明地聚集在一起。

梅西昂解释,是“爱情之歌”或“欢乐的赞美诗”,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欢乐,一种完全不可抗拒的爱情,它超脱和扑灭了它本身以外的所有一切。

三类风格:爱情主题,欢乐或狂喜,图朗加力拉(包括不祥成分)。

创作特征《梅西昂作曲技法初探》杨立青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节奏方面旋律和声方面音色方面

(二)布列兹

《没有主人的槌子》

为女低音和小乐队而作。

歌词选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夏尔的同名组诗中的三首短诗。作曲家说“如果你想要理解这歌词的话,那就念它吧”

第二节偶然音乐

凯奇

凯奇说,两个人在写同一种风格的音乐,那就说明这种音乐已经太多了,我喜欢的是我从没听过的音乐。对东方禅学有研究,对真菌研究充满兴趣,是全美蘑菇协会的理事。而他的音乐却体现出破坏性和对传统的反动。偶然音乐,无声音乐,行为音乐,拼贴。

第三节电子音乐

P392概念和发展阶段

第四节新音色

《远古童声》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朱建分析《广岛》91年《黑天使》

13段音乐

第一部分离去

1、全奏:挽歌Ⅰ电的虫群之夜

2、三重奏:骨头与长笛之夜

3、二重奏:失去的铃

4、独奏:华彩乐段,魔鬼的音乐

5、二重奏:死之舞

演奏中,要求演奏者用日语、俄语、东非的班图语喊7和13,两个数字表现善与恶的斗争

演奏技术特殊,弓杆敲击琴弦,大提琴弓拉锣,小提琴倒置,弓子在指板拉奏,弓子拉水杯。

第六章70年代以后的音乐

简约派新浪漫主义第三潮流拼贴

西方传统音乐以18世纪中下叶到19世纪初的古典主义为高峰或典型,他的根在中世纪。尽管经历了文艺复兴、巴罗克等在时代精神和音乐样式各方面都有着各种变化的时期,但是从整体上看,传统音乐仍然像一棵树一样,在既变化又连续的环境里有逻辑地生长起来——从单声部音乐到复调与和声的多声部音乐,从简单形态到复杂形态,从声乐为主到声乐与器乐并茂的局面,从各局部的发展到严密体系的形成。这种普遍性源于中世纪覆盖西方全社会的宗教文化。大、小调体系高度精密化的复调、和声学、曲式学和配器法,以及相应的大师作品,是西方世界的共同财富并构成音乐的普遍性本身或它的基础。从19世纪开始,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个性化的人文精神和美学追求同步发展的是,普遍性音乐或“共性写作时期的音乐”逐渐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既可以看成对古典大小调体系的各种可能性的继续开发的过程,也可以看成对古典音乐的体系本身及其普遍性的瓦解过程。正是在这种量变的积累中,孕育了质变的现代主义音乐。从调性走向无调性,音高维度的半音化(瓦格纳)或全音化(德彪西)。半音化最终走到了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而全音化成为现代主义人工化的东西。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扩展,虽然出现了许多变化,却毕竟还没有离开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它还在同一棵树上,只不过是在逐渐远离主干的各个分枝及其末梢上。浪漫主义出现多样化的局面,但美学主张却是统一的,20世纪走向“主义”的多样化,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序列主义等等,它们虽然有共同的或承续的历史、时代背景,却没有共同的或承续的文化语境,各具主张,甚至是冲突的。

现代音乐一派沿印象派的非体系性、感性引导的路线前进,但很快就到头了——许多作曲家后来都转向十二音;一派沿序列主义的体系化、理性控制的路线前进,但在整体序列主义那里一度饱和,最后在简约派那里走到形式控制的尽头,再“简约”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就走向了无序的后现代主义。

专业领域内的噪音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多元混杂,不同风格的拼贴,消除了“艺术高于生活”的等级观念。成为其典型特征之一。不同界线的消除,雅和俗、台上与台下、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政治与文化、科学与宗教等等,都在成为一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