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整理

古代文学整理
古代文学整理

1.杜甫

分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以“望”字统摄,但不拘所见,充满想象。“望”不同于“登”:“登”是身入山中,“望”则立足山外,须包举笼盖,大处落墨,赞叹东岳,讴歌造,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从客观景象和主体感受两面着笔,为横空出世、突兀峥嵘的泰山传神写照,意境极为开阔。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豪情,是进取自信气魄、心胸之歌唱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分析《登高》(《诗薮》评“古今七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尾联又句中自对。(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艰难—苦恨,潦倒——新亭)。通篇对仗工整而不着痕迹,炉火纯青。

1.前半登高之景,后半登高之情。描绘大江边深远空旷秋景,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寓他乡身世悲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深沉关注。

2.气象寥廓,意境深远前4句描绘无边无际秋声秋色首联为局部近景,“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6个意象组成画面,“急”、“高”、“啸”、“清”、“白”、“飞”,分状“风”、“猿”、“渚”、“沙”、“鸟”,再用“哀”、“回”形容猿啸之声,鸟飞之状,刻画细致。颔联转为整体远景,如椽大笔,勾勒落木、江流,“无边”、“不尽”,展衍广漠时空。4句景语,远近俯仰、动静相衬,创造出萧森寥廓的深远意境。

3.层深蕴藉,高度凝练。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象繁密,诗句的容量很大。百感丛生,主要集中在“客”、“独”、“老”、“病”四端,实是诗人坎坷一生、深长悲慨的浓缩。运用层层深入的表达手法,诗意更见深沉,如自然沦落他乡,既言他乡“作客”,复言“万里”作客。

简述生平(书本)

杜诗主要内容(见书本P252)杜诗内容深广,“浑涵汪茫,千汇万状”

生动、形象而深刻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一生的经历和思想,洋溢着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2.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题:春望的“望”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国家前程的绝望忧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自己廉颇老矣的慨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上句蕴含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人烟稀少的荒芜景象。“国”、“破”、“春”分别点明地点、背景、节令。“在”字和“深”字是诗眼。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望”是全篇贯串线索。从所望景色开始,以望者情态作结。尾联正

面描绘自我形象:白发日疏,几乎不能用簪束发。进一步突现深广忧思。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利用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花”、“鸟”)和诗人内心的悲伤情绪(“感时”、“恨别”)之间的矛盾,使所要表现的忧思更加突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生平第一首快诗)

动作行为表现内心情感。(1)具体表情动作:“涕泪”、“却看”、“漫卷”;颔联“看”、“卷”两个动作极富意蕴。如今叛乱已平,妻子平日愁容顿时消失了,妻子之喜转增诗人之喜;此时无心伏案,因急于还乡成行,便将诗书随手卷起。(2)拟想行为打算:“放歌”、“纵酒”、“还乡”。尾联预想回乡路线,人未动身,行程已拟定,欢快欣喜推向高潮。

3.一起贯注。尾联遣词造句:流水对;4个地名;用“即从”、“穿”、“便下”、“向”等字绾合连贯,极富动感,将归心似箭的急迫、人逢喜事的轻快融会于奔涌酣畅的想象与笔势之中。沉郁顿挫:见名词解释部分

艺术成就:

一、反映现实高度概括

(1)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物,通过客观描写,小中见大,个别体现一般,反映社会本质。《兵车行》写一个征夫的控诉,却反映了兵役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2)把丰富的社会内容概括为简练的一两句诗“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岁暮》),描写安史乱后局势;

(3)(以对比的手法来概括现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地揭示出尖锐的阶级对立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不论叙事抒情,还是写景状物,总是真实而具体,生动而细腻。

(1)叙事诗表现得尤为突出

《北征》中叙述诗人回家后的情形,非常细腻,不仅逼真地再现了战乱岁月中家庭的困窘,而且还非常细腻地描写了妻子儿女的衣着、形态、动作和心理,尤其是“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几句,写得生动传神,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2)抒情诗侧重于展示人物的心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气势豪放,泼墨挥洒,仍很具体:闻喜讯→流喜泪→呈喜态→唱喜歌→饮喜酒→思喜归,层层推进,尤其结尾二句,将回故乡路线都细致地描绘出来,令人拍案称奇

(3)描写景物,也以具体细腻见长。

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神兼备,韵味深长;

还常常以细致入微的手法展示雄浑壮阔的境界

《望岳》写泰山,气势磅礴,意境雄壮,但仍然分四层写意:远望之色→近望之势→细望之景→极望之情,很细腻,层次井然

4)李、杜诗都以意境壮阔取胜,但又各有千秋。

李诗大刀阔斧而又天衣无缝,意象跳跃而又一线贯穿,情之所之诗之所至,浑然天成。而杜诗则构思缜密而又自然妥帖,精雕细刻而又无斧凿痕迹,小中见大,尺幅万里。李诗惊天动地,杜诗动人肺腑。

三、寓主观情感于客观描写之中。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

而不明白说出

《丽人行》讽刺杨国忠兄妹,不直接谴责,极力渲染他们骄纵得意的情景,细腻地描写他们服饰的华美,饮馔的珍奇,但是诗中却蕴涵着诗人的鄙视和憎恶。

四、惊人的语言艺术,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

丰富的内容。

(1)凝练概括。片言百意,以一当十,词约意丰,语短情长。《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只14个字,便说尽无限愁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0个字道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2)形象准确

①善于运用实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着一“垂”字,写尽平野之广阔;一“涌”字,绘出大江之奔流,足见炼字之妙。

②数量词耐人咀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处用数量词,前两句用在开头,后两句用在句末,两两相对,整齐中见变化,错落里有情趣

③善于运用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叠词运用无不精妙。

④虚字运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空”“好”映衬诗人思慕怀念之情深意切(3)灵活多变。

①字法。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桑行复歌”(《蚕谷行》),“谷”“丝” 名词用如动词;“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秋尽》),名词“陶潜”、“袁绍”作形容词用。

②句法。

五言诗上二下三,七言诗上四下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上一下四,“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宿府》),上五下二。

③对法。

“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哭李常侍》)——借对。“风急天高袁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当句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流水对。

(4)通俗自然。采用民间俗语,真实亲切。

五、完善发展了诗体。

1. 古体和律体成就尤为卓著。诗人用这种诗体反映现实,讽喻时事,叙事、抒情、议论浑然而一。把七律创作推向高峰。

2. 创作许多“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等,是对乐府诗的一个大胆创新。

3. 还有《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例,都后世很有启发。

新乐府运动

1.元结还曾编《箧中集》,收录和他同时的沈千运、孟云卿等7人反映现实的诗歌24首,

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

2.张籍绝句时有佳作。《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无形,可闻、

可触、可感。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

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作客他

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思乡之情。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

——“复恐”,“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

“复恐”和“匆匆”。“复恐”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

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

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

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

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

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

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

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

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

3.王建乐府诗取材较广诗很少铺叙与议论《宫词》百首,流传极广。这是其中的一首:

教遍宫娥唱尽词,暗中头白没人知。楼中日日歌声好,不知从初学阿谁。

4.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歌主张大致相同有《元氏长庆集》

《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借宫边老人对连昌宫今昔盛衰变化的叙述。。。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剥削之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稼穑之艰

?饱含对农民深切同情。尽管诗没有编入乐府诗集,算不上乐府诗,却充分体现新乐

府现实主义精神。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

“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

“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5.白居易:思想、

?创作以44岁贬江州为界,分“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两期。

江州之贬,“穷则独善其身”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仍未忘民生疾苦,尽力为百姓。同情人民疾苦,有政绩,受到人民爱戴,如兴修水利,引湖水灌田。致仕后请求归隐,受佛老思想影响,妥协消极,乐天知命,大量闲适诗、感伤诗代替了前期讽谕诗

6.白居易诗论

《与元九书》最为系统全面,是他诗歌理论的纲领。

①一、诗与政治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②二、诗与现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的口号)

③三、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强调形式通俗,语言浅易,

局限性,偏颇处:过火强调诗歌的功利和实用,显得狭窄。如过分地强调了诗歌的政治功用,限制了诗歌的发展;过分地突出了诗歌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忽略了诗歌完美的艺术形式。

?7.《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

?8.讽谕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主题专一性,“一吟悲一事” 内容集中,主题明确,人物时间高度典型化

第二,事件典型性选材真实,用典型化方法,以艺术形象揭示本质

1. 选取典型事物,高度概括,以小见大、窥斑知豹。

中唐“宫市”,“名为宫市,其实夺之”(韩愈《顺宗实录》),皇帝派太监到市买物,随便勒索、劫夺。《新唐书》卷25:“有赍物入市而空归者。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撤肆塞门。”下层人民倍受其害。《卖炭翁》便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其罪恶。

“进奉”也是中唐的一大弊政,有所谓“日进”、“月进”形形色色名目,《红线毯》一首便将其本质暴露无遗。

2.运用鲜明对比。

把统治者荒淫奢侈渲染到极点,结尾引入对人民疾苦描写,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跌宕,增强批判力度。

《歌舞》先尽情描摹统治者的开怀痛饮,纸醉金迷,结尾却翻出“岂知阌(wen)乡狱,中有冻死囚” 2句;

《轻肥》写尽了统治者宴酣的骄奢。一方面写内臣、大夫、将军们脑满肠肥、花天酒地,意气骄人,另一方面写江南一带天灾人祸,赤地千里,竟至“人食人”。通过两方对比,诗的主题十分显豁,却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煞尾。

深刻揭示了阶级对立、贫富不均的本质。

3.叙议结合。

很多议论非常精辟,画龙点睛。《红线毯》在具体生动的描绘之后,结尾直接评价: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作者仿佛指着宣州太守的鼻子提出正义的诘责,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第三,形象鲜明性。

1.简练的外貌描写和细微的心理刻画。

卖炭老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年迈、善良和勤劳的炭工形象,跃然纸上。“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展示老人复杂矛盾心理。

上阳白发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红”“白”、“新”“老”对比,多年倍受精神折磨的老年宫女形象呼之欲出。

写新丰折臂翁,“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喜”字揭示了他极其痛苦深沉的心理。

2.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新丰折臂翁为逃避兵役,“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细节反映了老人矛盾心理,使人物性格更突出,揭露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

第四,语言通俗性。

白诗向来平易浅切,传“白诗解妪”,讽谕诗则更朴素明白,通俗浅显。善引口语入诗,“天下俚语被乐天道尽”(王安石语)。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至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装”。

白诗流传广远,与此不无关系。

9.杜牧

咏史诗艺术特点:

? 1.寓褒贬议论于鲜明生动形象之中,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讽刺“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艺术:①小中见大:个别体现一般,以微见著,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和驿骑会汗淋漓,苦不堪言衔接成一幅画面。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选择“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烘托全诗的中心主题②对比鲜明: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③暗用典故:烽火戏诸侯。。“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

? 2.反论其事,作翻案文章,出奇立异,颇具史论色彩。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之战,功归周郎,史有定论,诗却说他幸而成功: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议论矫拔,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前人盛称这类咏史绝句为“二十八字史论”(《彦周诗话》)。寄寓牢骚不平:“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阮籍)!

艺术特点:

①于发端:不写山川形胜,而由细节写起,生动自然。

②精于议论,做翻案文章。李白《赤壁送别歌》:“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胡曾《赤壁》:“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苏轼《念奴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皆歌颂周瑜,此诗却一反这种说法。

③妙于设想,幽默诙谐:严肃政治内容以诙谐语出之。

④言近旨远,直中见曲。《彦周诗话》:“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冯集梧反驳:“诗不当如此论,此直村学究读史见识,岂足与语诗人言近旨远之故乎!”(《樊川诗集注》)

? 3.(三)抒情写景绝句

《泊秦淮》、《江南春》、《清明》、等,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把握人物微妙复杂的心理和情态,在短短的2句或4句诗里,构成一幅画面,创造出优美意境,含蓄精练,意味深长,尽管时带忧伤,却总是豪宕风流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晚唐,忧国之心不能自已。夜泊秦淮闻歌而牵动幽思,念及国运,既表现了深沉的忧虑,也从侧面反映了晚唐的现实。前2句通过秦淮河烟水迷濛景象的描写,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玉树后庭花》曲,至今犹被商女传唱,这亡国之音怎能不让人感慨古今?语浅显而意深远,看似斥责“商女”,实则指桑骂槐,别有深意。色调偏于暗淡和感伤。

?《江南春》色调明丽轻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2句写尽江南水乡美景,接下笔锋一转,引出南朝佞佛建寺,使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南朝崇佛败国的历史。与其说诗人为200多年前的王朝感伤,不如说忧虑诗人所在王朝的前途。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细加品味仍然带着忧伤。

4.城市生活以及其与歌女的恋情

长诗《杜秋娘》,同情妇女命运,兼及个人身世之感,历来颇受称道。用唱叹笔调、对照写法,描写杜秋娘一生遭遇。

《九日齐山登高》影响较大: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应插满头归若是在尘世中(尘世的繁乱争斗还毋如头戴菊花欣喜而归来的快乐、是对归隐的向往。自我抚慰的诗,其中难免有一种苦涩情怀

?10. 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1.李商隐

1、诗分四类:一、政治诗。

《有感》、《重有感》、《安定城楼》、《隋师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哭刘蕡》等,俱为伤时感世而作,讽喻意义明显。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登临书怀之作,表现怀才不遇、忧时羁旅的哀伤,旋转乾坤、功成身退的志向,敝屣功名利禄的磊落胸怀,和对庸碌无耻之辈的嘲笑蔑视,塑造了怀抱远大而又遭受压抑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首联写登高望远,境界阔大而苍凉。

后6句即景抒情,先以贾谊、王粲自比,贾谊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不为汉文帝所采纳;王粲避乱依附荆州刘表。贾谊、王粲二人年轻有为之时功业无成,与诗人处境、心情相近。

再用范蠡典故,表达扭转乾坤然后功成身退的志趣。最后用《庄子·秋水》“惠施相

梁”寓言说明自己志洁行芳,对那些抓住权位不肯放手的禄蠹lùdù投以强烈的蔑视,表现了诗人不汲汲于荣利的狷介品质,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

全诗虽然引类比附,使典用事,却巧妙灵活,恰如其分,大大增强了抒情的韵味和形象性

二、咏史诗

?《贾生》(①、、、为此诗艺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①立意奇警,选材新颖。“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

前人多着眼于贾谊被贬。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②先褒后贬,欲抑先扬,造成波澜③对照鲜明,词锋犀利,讽刺强烈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④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遭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诗马嵬题材作品很多,批判锋芒指向玄宗却不多见。此诗直斥玄宗虚伪自私、荒淫误国,风格冷峻而无所掩饰,是同类作品中的佳作。

以逆挽法起笔,从贵妃死后着笔。中间两联承“此生休”追述往事,紧扣题目,铺叙之中暗寓嘲讽。尾联以“天子”、“卢家”构成鲜明对比,用发人深省的诘问对前6句作结。把具体咏叹上升到寻根求源的反思,丰富了批判内容。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三、抒情诗。

融合诗人身世不幸和时代没落之感,流露凄凉伤感情调。

最典型的为《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黄昏夕照的景物画面中,融会了时代没落、家国沦亡以及个人身世迟暮的种种忧伤,无形中自然流露出晚唐社会的病态心理。

四、爱情诗。

近20首,多标以“无题”。是否有寄托,说法不一。有3种情况:

1. 显有寄托:,如“八岁偷照镜”,“重帏深下莫愁堂”,借女子自伤未嫁抒写诗人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感慨。

2.寄托在似有似无之间: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或许另有寄托,但痕迹并不明显,不妨就作为爱情诗来读

3、李商隐诗艺术成就

1.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艺术风格。

2.情致缠绵。爱情诗和无题诗最具代表性。

3.多用神话和典故,多用比兴和象征,造成诗歌的意蕴含蓄,耐人寻味。“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分明是怀人失眠,偏说枯荷聒耳;分明是枯荷聒耳,偏说留荷听雨。

4.造语奇丽,对仗精工。如《锦瑟》。善于锤炼名句,如“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诗不足:

1.刻意追求寄托深细,喜用生僻典故,诗句间跳跃较大,诗意晦涩难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2.较为浓厚的感伤情绪。

李商隐诗影响较大:

从晚唐唐彦谦、韩偓到宋初西昆体诗人,都曾受其影响,西昆体专一模仿其使典用事,丽藻精对,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其诗深细婉曲的特点,对晚唐五代和两宋婉约派词人的影响也很深远。元明清的一些写爱情的戏曲作家,也都向李商隐学习。

宋代文学

1、晏殊:

《浣溪沙》是其得意之作: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感叹春归花落,时光易逝。

赏析:“无可奈何”2句:(1)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对仗工巧,自然妥帖;(2)景物描写寄寓人生哲理,蕴涵深邃,备受称赏;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在这里,“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3)语言风格:切合词的体裁。

2.张先

“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妙:

1.动态美的画面(画:空间,静止;诗,时间,动态)。

云月花影,极富形象性,确似美妙的画,但画只能表现刹那间的情景,连续的时间发展过程,云移月露,枝摇影动,一连串动感的情景,画家无法表现。

2. 烘云托月(云→月→影→花→残→惜)。

写“云破” 为了写“月来”,明月冲出云层则显得月光更明亮,月影更美好,更富于诗情画意。只有写了云,才能烘托出月色之美。写“影” 为了写“花”,惟其“弄影”,才得以显示出花的美好。月光照在花上,花影布在地上,词人由“影”及“花”,由“花”及“月”,能想见词人俯仰之状。“云破”,“月来”,“花弄影”,暗含“风” ,惟其有“风”才有这一系列的情景,写“花” 是为了写“月”,写“月” 在于衬托“云”,“云” 显示“风”,由“风” 联想到春残,进而烘托了人物惜春的情感。

3. 拟人化。

清风撕破了白云,月儿探出头来,花儿在月下风中婆娑起舞,这是多么美好的大自然景色啊。尤其是“花弄影”更是妙趣横生,其“弄”字蕴含深永,既有拟人诉情之态,又有婆娑弄影的美好景象,花亦人也,花影撩人,如泣如诉。

3.宋祁

“红杏枝头春意闹”:

1.景物富于代表性,红杏是报春使者,含笑第一个迎来春天,“红杏枝头”尤富春意。

2. 以“红杏”写春名句甚多,“红杏”句与之相比毫不逊色,且更值得玩味。

3.“闹”字写活春光,最易唤起丰富联想,“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可以使人从中看出春天欣欣向荣景象。

4.“闹”字把杏花人格化,将无情感的杏花化为有情感的事物。“闹”字备受推崇,“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沈雄:“人谓‘闹’字极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

5. “闹”字运用通感手法,写出勃勃春意。“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钱钟书《旧文四篇·通感》:“‘闹’字是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4.宋词多用“影”字。

1. 由词的整体风格决定。

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传承关系,使宋词题材比诗文狭窄得多,“最乐于抒写,也是最擅长描摹的”是“一种近似于漪涟状态的‘心绪’和‘心曲’”(杨海明)。

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手法与语言形成了一套与诗不同的特色,在总体上构成了柔美的特征。由于总体风格的约束,词人在摄取形象的时候,便自觉不自觉地以柔美的框框去决定取舍,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以“甜软”的佐料加以调和。在大量拈取万象入词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别具魅力的“影”。

2.“影”是光线的派生现象。物体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是暗像、阴影;因反射而显现的虚像,则有倒影、镜影等。虽然暗像与虚像的形态有别,但二者之间有共同特点:

(1)都不是实在物体的本身,而是光线对于物体的一种自然反映,带有迷离恦恍的总体色调;

(2)虚幻的性质和迷蒙的色调,因而在审美上带有优美的特征。

宋词写“影”之多,正说明了“影”的审美特性与宋词的整体风格是非常合拍的。

?(重点)5.欧阳修

《踏莎行》的艺术手法: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片写行人旅途上的所见所感,下片写闺中相思的惆怅苦闷

1.乐景哀情,先扬后抑:早春景色反衬离情。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

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

2.化用典故,翻新旧意:(1)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烨,赠诗:“折梅逢驿史,寄

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古人有折柳赠别习俗,此写柳,暗寓别意。(3)“草熏风暖”,翻用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亦自有别意。

3.以水喻愁,形象生动:“离愁”2句,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

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

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即景取喻,形象贴切,韵味深长。

4. 对面着笔,构思新颖:“寸寸”3句,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写家人思念自己,更

能够衬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手法别致。

5. 超极表至极,递进层深:“平芜”2句,加深了愁苦之感。与范仲淹《苏幕遮》:“山

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6.范仲淹

《渔家傲》在词史上的意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想:边塞秋思。上片:边塞荒凉的秋景,下片:功业未立的感慨和思念家乡的情

感。气魄宏大,境界苍凉。

?艺术:1.情志矛盾;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

馨,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使他们没有办法回去 2.情景相衬;悲凉秋景和人们投怀报国和思乡之情。3.视听结合;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4.“一”“万”对照;

“浊酒一杯家万里”中的一和万实际是多和少的对比,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只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是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5.化用唐诗。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地位(题材;风格;承继)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伤春叹逝、离愁别

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而此词却着墨军旅生活,展示塞外风光,与盛唐边塞诗异曲同工,一扫婉约柔靡之气。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使词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内容和豪放的风格,起着扭转唐五代以来糜丽词风的作用,使词由“花间”、“尊前”糜丽婉约词风过渡到苏轼、辛弃疾粗犷、清新和豪放词风的媒介和桥梁,成了苏、辛豪放派词和边塞词的先驱。范仲淹以豪放的风

格把边塞题材带入词坛,并通过这种题材来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对文人词来说,是个创举。

7.王安石

《桂枝香》词以开阔眼界,博大胸襟来俯仰古今,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忧和关注,格调雄豪深沉。

8.柳永

《望海潮》(最著名),作者青年时期为酬赠两浙转运使孙何而作,上片咏杭州繁盛,下片状西湖佳丽。词难免歌咏太平,粉饰现实,但毕竟歌颂了城市的富庶和山河的壮丽,不惟具有认识价值,更富于审美意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先列三个纲,再分写。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艺术:①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②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③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词写思乡怀人和失意漂泊之苦。上片写雨后秋景,景中有情: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描绘了一副雨后景象。“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写登楼所思,情由景生:“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以萧条冷落景物烘托凄凉愁苦心情,景中有情。;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曲折委婉,跌宕多姿。在层层铺叙中可见情景交融,作法颇似六朝抒情小赋。

全词时空转换自然,且可见纵送动荡之妙,既可见自我抒情形象,且又以笔纵开,设想佳人怅望情景,从自己与对方两头着笔,缠绵深挚。“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来自小谢《之宣城郡出新林圃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望江树”,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但更见曲折蕴藉。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

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艺术中“补”是其他文档中的艺术贡献)

柳永是北宋词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扩大了词的题材。

柳永将城市繁华、旅途风光、市民生活和羁旅愁情等题材写进词中,突破了词的题材束缚,给词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为词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二)发展了慢词。

1.柳永是大量写作和创制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2.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认为柳永发展慢词大体有四种方式:

(1)利用民间原有的词调,如《倾杯乐》;(2)旧曲新翻,(补:使用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如《雨霖铃》;(3)小令扩展为慢词(补: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从短篇铺衍为长篇,如《定风波》(4)自创新调,如《戚氏》。

3.212首柳词中,长调103首,慢词的大量创制,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便于抒写更为复杂的情感,而且为宋词的进一步繁荣创造了条件,其中柳永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三)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1.多用赋体,长于铺叙。

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

李之仪:“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姑溪词跋》),刘熙载:“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艺概》),都说出了柳词的个性特征。如《望海潮》写杭州和西湖,便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

柳词虽然用赋体,但“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蒿庵论词》),不平铺直叙,而是起伏跌宕,富于波澜。如《雨霖铃》便曲折委婉,善于转折跌宕,在变化中传情写照。

2.情景交融,工于点染。

柳词,“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或触景生情,或移情于景,或情景相生,无不浑然一体。《八声甘州》的暮秋景色带有浓郁的客子悲秋之感,造成了主观色彩强烈的艺术氛围

?何谓“点染”?

?“点、染,原是书画用语,在这里,‘点’,是指点出本意,即核心、总提;‘染’,是渲

染、阐述,即以众分说而充实中心题意。柳词喜用这种手法,是和他所写绝多为慢词有关。”(艾治平《婉约词派的流变》)《雨霖铃》运用点染,更见情致绵密,凄恻愁苦。

这种手法,在柳词中常见。如《望海潮》上片,开头3句分别点出“形胜”、“都会”和“繁华”,接下便就此3句,逐层描绘

3.语言晓畅,雅俗共赏。

(1)善于提炼口语,不避俚俗,通俗浅切,明白自然,生动活泼。(补: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全用当时口语写成。《四库全书总目》《乐章集》提要:“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

(2)但柳词俗不伤雅,雅俗并陈,不乏风致,显示出了柳词的个性。

(3)还善于点化前人诗句,尤其是唐人诗句入词,加强了其语言的韵味。

但是,柳词也有明显的不足。如写妓女的词有的庸俗低下,写城市繁华多是点缀升平,写个人情感难免有消极颓废的倾向,语言上有时过于浅俗,不够含蓄。

艺术手法的贡献: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见书P59)

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

性;

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见P60)

四是善于作细节描写(+P60)

柳永的词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倡的慢词被后代普遍接受,从此词由小令时代过渡到慢令结合的时代。

名词解释:

1.花间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

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鹿虔扆、牛希济等。

2.《花间集》:五代时期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词人作品集,由后蜀赵承祚将其收录成集。是词由民间创作走向文人创作的标志。

3.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

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他们当中有十五人是西蜀人。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却都以温庭筠为宗。《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4.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风。“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在秘阁唱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后人称帝王藏书的秘阁为玉山、册府,西昆指玉山。《西昆酬唱集》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5.大历十才子:指代宗大历年间活跃于试探上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十才子”说法不一。最早见姚合《极玄集》李端名下注。《新唐书·卢纶传》:指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和李端。他们诗歌刻意模仿盛唐之音,题材很狭窄,主要为相互唱和、应制之作,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诗歌艺术上: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6.判断选择:

韩翃《寒食》;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卢纶《塞下曲》2首;

李益《江南词》。

7.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重要诗人还有贾岛、卢仝、刘叉,等,韩、孟成就最高,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韩孟等人不满于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不平则鸣”说和“笔补造化”说是其理论主张。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8.郊寒岛瘦

苏轼:“元轻白俗,郊寒岛瘦。”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孟郊工五古,贾岛工五律。关于郊寒岛瘦:一是互文见义:寒、瘦是他们的诗给人的感觉。首先他们的诗歌内容多咏“穷愁孤苦”,诗人自我形象也是寒瘦的形象。二是生活贫寒:仕途坎坷。三是瘦硬诗风:他们诗歌的境界都比较窄小,气度恢宏不足,诗歌语言瘦硬,色彩不鲜丽,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四是苦吟: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

9.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雕赋》表文评扬雄、枚乘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严羽《沧浪诗话》首先以“沉郁”概括杜诗风格。沉郁就思想内容而言,指浩瀚博大的忧国忧民的思想、雄浑深远的意境和凝重深沉的感情色彩等;顿挫就艺术形式而言,指波澜曲折的章法、遒劲刚健的语言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等。

10.新乐府运动:始见胡适《白话文学史》,建国后各种文学史都认为中唐诗坛存在一场始于杜甫,并为元结、顾况等继承,至白居易有意识倡导,元稹等人积极响应,从而掀起了一个有力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即新乐府运动,标志唐代现实主义诗歌进入了新的阶段。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坛一次现实主义诗歌潮流。

11.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特点:1.用新题,2.写时事,3.不必入乐。“新乐府”一名始于白居易。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

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古代文学作业

1、试论述高明《琵琶记》的得失。 得:《琵琶记》是一部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作品,它代表着元代南戏创作的高 峰。 (1)《琵琶记》被推崇为“南曲传奇之祖”。它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也为人们所称赞。 (2)在语言艺术上,《琵琶记》是曲词、宾白俱佳。在宾白中时有妙文,但又不以雕章琢句为目的。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使用不同的语言。通俗而不粗鄙,生动而饶有风趣,十分切合人物的实际。 (3)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成功。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复杂心理,在描写他入赘丞相府做女婿时,悲喜交织。赵五娘形象,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 (4)至于曲词,更是于朴素自然之中而又“俊语如珠”。因之被前人誉之为神来之笔,全戏曲文之菁华。 (5)《琵琶记》在结构形式的安排上也有独到的地方。主要采用以悲为主,悲喜交错,苦乐相替的格式。从蔡伯喈上京赴考开始,苦与乐,悲与欢交替出现;男女主人公的不同处境,分成两条线索交错递进。 (6)《琵琶记》,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成熟了。尤其是《琵琶记》的出现,更是元末明初南戏振兴的标志之一。对后代戏曲创作和作家影响都是重大的。 失:(1)《琵琶记》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剧中封建说教过多,往往成 了作者思想意识的传声筒; (2)篇幅过长,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出现了某些明显的疏漏;剧中的某些片断也有铺锦列绣,骈俪过重的毛病,对后世传奇作者雕词琢句造成了不好影响。 2、试论述宋代重文抑武政策对文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北宋出现了以钱淮演为领袖的洛阳幕府僚佐集团、以欧阳修为领袖的进士文人集团、以苏轼为领袖的汴京“学士”集团以及黄庭坚为领袖的江西诗派。 作家队伍的南方化。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宋代文学更多的体现南方文化的特征。宋型文化,相对封闭、相对内倾、色调淡雅、思虑深沉具有典型宋代文化特征,特别是宋词,作为一种就“侠深”的文体和表现“心绪”的文学,其柔媚性、香艳性具有典型的南方文学特征。 传播方式的边界化和文学的商品化。宋代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书面传播和口头传播两种。书面传播有书册和单篇传播两类。单篇传播有雕印、时刻、题壁三种新式。传播方式的改进,促进本地文学的发展,为文学集团和文学流派的形式提供了媒介和纽带同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文学、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消极影响: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禁锢了人的思想,是许多诗人才子写一些阿谀奉承的诗篇和散文,麻痹了统治者的双眼,使统治者看不清形势。如:文人词又称士大夫词,促进了词与音乐的分离。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中国古代文学(一)在线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一)习题 1.第1题 《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您的答案:B 2.第2题 标志着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A.《孔雀东南飞》 B.《陌上桑》 C.《古诗十九首》 D.《行行重行行》 您的答案:C 3.第3题 曾在当时引起轰动,以至产生“洛阳纸贵”说法的文学作品是()。 A.左思《三都赋》 B.张衡《两京赋》 C.司马相如《子虚赋》 您的答案:A 4.第4题 纯记人物轶事的小说,最早的是()。 A.西京杂记》 B.《世说新语》 C.《语林》 D.《小说》 您的答案:C 5.第5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 A.《短歌行》 B.《篱里行》 C.《龟虽寿》 D.《观沧海》 您的答案:C 6.第6题 所谓“先秦文学”是指()。 A.从上古至秦统一前的文学 B. 从上古到秦朝灭亡前的文学 C.先于秦国建国时期的文学 D.指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您的答案:A 7.第7题 《诗经》作品的创作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C.上古至春秋中叶 D.西周初至战国时期 您的答案:B 8.第8题 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观点的文论作品是___________。 A.《与杨德祖书》 B.《典论·论文》 C.《诗品》 D.《文心雕龙》 您的答案:B 9.第9题 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____________.。 A.战国末年 B.秦王朝已建立 C.秦王朝将亡之时 D.春秋未期 您的答案:A 10.第10题 《阮步兵集》的作者是()。 A.阮籍 B.阮元 C.阮瑀 您的答案:A 11.第26题 《洛神赋》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植 C.张衡 您的答案:B 12.第27题 北朝散文的代表作不包括()。 A.《水经注》 B.《文心雕龙》 C.《洛阳伽蓝记》 您的答案:B 13.第28题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九首。 A.《咏怀诗》 B.《咏史诗》 C.《游仙诗》 您的答案:C 14.第29题 开东汉后期抒情小赋先河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 整理

元代 元杂剧体例: 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 元杂剧分类: 1、爱情婚姻剧 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大胆的女子与畏怯的男子 大团圆的结局:现实的穷愁潦倒、遭世人鄙薄与白日梦的慰藉 2、公案剧 关汉卿《窦娥冤》《鲁斋郎》、无名氏《陈州粜米》、李潜夫《灰栏记》、孟汉卿《魔合罗》。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双线交错(1:一老夫人为一方,代表秩序礼教,压抑人性,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讲求婚恋自由,反抗礼教;2:红娘、莺莺、张生之间的矛盾,由种种顾忌、矛盾、猜疑以及莺莺作为小姐特有的性格造成的矛盾)冲突迭起,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在作品中出现了多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画方面比较细腻深入。 《西厢记》杂剧的语言往往既符合人物性格,又适合舞台演出,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西厢记》杂剧的语言构成,以当时的民间口语为主体,适量而自然地熔化前人诗词文赋中的语句,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明代 话本小说: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鲁迅认为:“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

古代文学考试资料整理

填空: 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2、徐渭《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部杂剧,合称《四声猿》, 3、徐渭著《南词叙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和评论明代戏剧的专著 4、《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 5、澄道人的《四声猿引》谓徐渭“为明曲之第一” 6、明代中期三大传奇,即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的《鸣凤记》。 7、李开先《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 8、梁辰鱼《浣纱记》通常认为是第一部用改良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文人传奇剧本。 具备开拓意义的昆腔大戏 9、王世贞等《鸣凤记》政治活报剧、时事戏之先锋。较早较完整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政 治现代剧 10、汤显祖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本事唐传奇《霍小玉传》,是 其第一部完整的传奇作品。;后于万历15年改编为《紫钗记》。 11、汤显祖《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临 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12、《牡丹亭》本事《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13、【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4、《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5、《金瓶梅》是四大奇书中唯一一个没有经过时代积累的过程。《金瓶梅》是中国第一 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16、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 17、冯梦龙与“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8、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9、阳羡词宗陈维崧——词史 20、李玉他们关注历史政治的风云,创作出了很多历史剧,其剧作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戏 剧性强,有很大影响 21、前人称“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 22、《聊斋志异》的性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短篇文言小说。 23、《司文郎》的核心情节是一位盲僧人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与科场取落形成强烈反差 24、性格小说《婴宁》、散文小说《绿衣女》 25、《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作,标志着我过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 展的新阶段。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 26、《儒林外史》的创作取材现实士林,人物有原型,杜少卿是作者的自况。——带有强 烈作家个性的作品。现存最早的刻本: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巾箱本,56回。 27、周进(头撞号板)、范进(中举后发疯) 28、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2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基本 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30、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31、南洪北孔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舁与孔尚任,洪舁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 花扇》齐名,

中国古代文学作业

1.第1题 。)清代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张惠言 B.朱彝尊 C.陈维崧 D.纳兰性德 您的答案:A 2.第2题 )人。李清照是今( A.河南 B.江西 C.湖南 D.山东 您的答案:D 3.第4题 《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 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D.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您的答案:C 4.第5题 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D.廉夫体 您的答案:C 5.第8题 下列作家不属于金代的是()。 A.蔡松年 B.党怀英 C.吴激 D.刘因 您的答案:D 6.第10题 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A.典雅工丽 B.幽深孤峭 C. 清新自然 D.温柔敦厚 您的答案:B 7.第11题 )提倡的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 A.公安三袁 B.袁枚 C.前后七子 D.沈德潜 您的答案:C 8.第12题 )《窦娥冤》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关汉卿 C. 白朴 D.王实甫 您的答案:B 题14.第9. 。)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 D.谭元春 您的答案:A 10.第15题 )退隐石湖时所作。《四时田园杂兴》是(

A.范成大 B.杨万里 C.陆游 D.张耒 您的答案:A 11.第17题 )。桐城派后期的中心人物是(A. 方苞 B.曾国藩C.魏源D.梅曾亮 您的答案:B 12.第20题 )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钟嗣成的( A.《青楼集》 B.《录鬼簿》 C.《曲律》 D.《元曲选》 您的答案:B 13.第24题 ()编刊《六十家小说》,即《清平山堂话本》,成为最早的话本专集。 A.洪楩 B.凌蒙初 C.陆人龙 D.冯梦龙 您的答案:A 14.第29题 。)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A.格调说 B.神韵说 C.肌理说 D.性灵说 您的答案:B 15.第35题 《娇红记》是部爱情剧,作者()。 A.孙钟龄 B.汤显祖 C. 孟称舜 D.李渔 您的答案:C 16.第38题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 A.黄庭坚 B.杜甫 C.陈师道 D.陈与义 您的答案:B 17.第39题 晏几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写与歌女重逢时的情形,今昔对比,百感交集。此词的词牌名为。》《 A.鹧鸪天 B.临江仙 C.踏莎行 D.木兰花慢 A 您的答案: 18.第40题 )的作品。《白石词》是( A.姜夔 B.吴文英 C.辛弃疾 D.李清照 您的答案:A 19.第42题 。》柳永流传至今的词作共二百多首,其词集名为《 A.乐章集 B.花间集 C.珠玉词 D.小山词 您的答案:A 20.第44题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是黄庭坚《》中的诗句。 A.登快阁 B.寄黄几复 C.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D.题竹石牧牛 您的答案:A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古代文学下-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下-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临川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玉茗堂四梦) 3、四大南戏:《金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 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4、《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洪梗。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现能见到最早的话本小说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25人,这些诗人虽不都是江西人, 但他们都推崇黄庭坚,故后人把这派诗人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讲谋篇布局、 句法、句眼、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在材料的选择上避免熟滥,喜欢在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里找冷僻的典故,稀有的字面。他们学杜甫得其皮毛,失其精神,其负面的影响一直到晚清的宋诗派还存在。 6、永嘉四灵:南宋永嘉诗人徐照(灵辉)、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四人的并称。他们反对 江西诗派,专学贾岛、姚合的诗歌,标榜野逸清瘦的作风,过着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以精练的语言刻画 寻常景物。但他们的诗歌由于生活天地的狭窄,取法范围小,所以缺乏变化。 7、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是因南宋中后期杭州书商陈起陆续刻印当时许多诗人的集子,合称为《江湖集》而得名的。《江湖集》中有姜夔、“四灵”、刘克庄、戴复古等人的作品,广义而言,这些诗人都可以称为江湖诗人。江湖诗 人大多是不得意的文人,流落江湖,靠献诗卖艺为生。他们没有公认的诗学标准,但提倡清丽尖新的诗歌风格,以 精练的语言刻画寻常景物,很接近晚唐的诗风。 8、诚斋体:得名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杨万里是初学江西诗派而又学王安石和晚唐诗, 形成构思新巧,语言晓畅,自成一家的诗人。他的诗善于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捕捉新颖生动的素材,并能在将 感情与之交融的同时,又能理智到观照与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这种充满幽默诙谐、活泼风趣、通晓明畅、 以俚语入诗,但又不乏生活理趣的诗体,人们称为“诚斋体”。 9、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 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在宋室南渡后,传至南方。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 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搊弹词”,某些作品还冠以“弦索”字样,以示其有别于南诸 宫调的特点。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这两个剧种的剧本虽然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但体制又有不同。 元杂剧: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来; 旦分帖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 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南戏: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只能由一人独 唱到底。 10、前后七子: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桢卿,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他们的文学见解一致处是“诗必盛唐,文必秦汉”,重视摹拟。 后七子: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 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A 退化的文学发展观 B 以摹仿为目的的创作观 唐宋派:作家兼批评家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人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表示不满,主张作文应学唐宋文 章的法度,故称“唐宋派”。唐宋派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批评十分尖锐,有深刻的揭露意义,但在对反复古理论 时也暴露出道学家的迂腐,故他们很难击败复古派。

古代文学问答题整理

1.诗经的艺术成就包括在哪些方面? ①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造倾向,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开端。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②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们增添了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韵味。 ③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与景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④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多变;重章叠唱;叠字,叠句,双声叠韵;押韵。 2. 谈谈《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赋、比、兴是《诗经》最基本、最成熟的表现手法。赋,在表达方式上是兼有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赋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含蓄蕴藉。 兴,就是先描写其他物象,以引出对抒情对象的描写。 对后世的影响: ①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赋的直叙和白描写法,在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白居易诗《卖炭翁》中得到继承发展。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由此形成以抒情为主的

美学特征,为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体的特色开辟了先路。屈原《离骚》系统化运用比兴,是对《诗经》比兴方法的发展 ③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已成为我国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 3.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过的三个时期是什么? ①第一个时期——《尚书》 ②第二个时期——《春秋》、《国语》、《左传》 ③第三个时期——《战国策》 4. 《左传》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①.《左传》作为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其叙事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发展。 ②.左传》善于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事件的始末由来 ③.《左传》善于描写战争 ⑴,把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环境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 ⑵注意通过战争刻画人物,表现细节 ⑶写战争有大场面的概述,也有小细节的补充 ⑷战争叙事毫无雷同,一一出新,令人惊叹不已。 ④《左传》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 ⑴通过典型事件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⑵善于突出人物同周围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明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长生殿》《桃花扇》)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著名的代表。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34、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

中国古代文学(一)在线作业

《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标志着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A.《孔雀东南飞》 B.《陌上桑》 C.《古诗十九首》 D.《行行重行行》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曾在当时引起轰动,以至产生“洛阳纸贵”说法的文学作品是()。 A.左思《三都赋》 B.张衡《两京赋》 C.司马相如《子虚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纯记人物轶事的小说,最早的是()。 A.西京杂记》 B.《世说新语》 C.《语林》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 A.《短歌行》 B.《篱里行》 C.《龟虽寿》 D.《观沧海》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所谓“先秦文学”是指()。 A.从上古至秦统一前的文学 B. 从上古到秦朝灭亡前的文学 C.先于秦国建国时期的文学 D.指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诗经》作品的创作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C.上古至春秋中叶 D.西周初至战国时期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观点的文论作品是___________。 A.《与杨德祖书》 B.《典论·论文》 C.《诗品》 D.《文心雕龙》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____________.。 A.战国末年 B.秦王朝已建立 C.秦王朝将亡之时 D.春秋未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阮步兵集》的作者是()。 A.阮籍 B.阮元 C.阮瑀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26题 《洛神赋》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植 C.张衡 您的答案:B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秦代文学 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 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 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 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二、1、《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 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此书内容驳杂,兼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其文章常常以语言故事为譬喻,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色。 2、《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 《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三、秦石刻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很深影响;内容为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 是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四、秦时民间有歌谣流传。《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今之所传, 仅有一首,见于晋杨泉《物理论》。 ◆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 第二,汉武帝——汉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时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新体赋、史传文学、政论散文和乐府。 第三,汉元帝——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主要文学样式有:辞赋、传记文学及代有科学因素的政论文。 第四,东汉安帝——汉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抒情短赋,五言古诗。 一、赋与政论散文 (一)汉赋的概念:赋是战国末年兴起的一种文体,它有如诗歌,讲求声韵和谐与形式的整伤;又如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它既能是书面文学,又能 诉诸口诵;它既能状物叙事,又宜于抒情说理。兼具诗歌和散文的表现功 能,是两者间综合性文体。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两汉认识以赋为其体物 写志的最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 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二)汉赋的发展流程 1、第一时期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骚体赋时期。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以骚体句式写成,模仿《楚辞》。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简答题 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 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系,不过也有请有欲。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 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 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6、汤显祖的“至情”论: 1)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 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3) 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