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国木文化比较翻译

日本和中国木文化比较翻译
日本和中国木文化比较翻译

日本和中国木文化比较

伊东隆夫

1 引言

什么是“文化”呢?翻开《广辞苑》,它记载有三种意义。一、世界进步,产生文明。发展。文明开化。二、使用文化道德使民众得到教导。三、人类通过学习在社会中习得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包括衣食住、学问、技术、宗教等在内的物质精神两方面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在这里就不多说“文化”了,若套用第三项来说明“木的文化”的话,就是“它是人类通过学习而学会的获取、利用野外生存的树木的生活方式的总称;也是在衣食住行中,特别是在住中,通过技术、艺术、宗教等树木在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影响下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深入探索木的文化的科学,笔者称为“木文化的科学”。

考究木文化的发展时,若没有其源头--森林和树木的存在,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基于此,我们将首先提及我国和中国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其次,作为木文化的代表--遗址出土木材、木雕、古建筑等,介绍我国与中国的调查实例。最后, 提到国宝中的国宝?--正仓院宝物中的木制宝物,并通过丝绸之路,介绍来自中国的影响的具体例子。

2 日本和中国的植物

年轻时不经意地想,我国是世界上植物丰富的国家。从将树的文化科学化开始,笔者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木材的过程中,想更具体地来了解这些植物。参考与植物有关的书目(1),发现我国种子岛、屋久岛以北,包含羊齿植物和种子植物在内, 共分布有1110属3857种;琉球列岛有105种;小笠原群岛有144种,总体来看大体生长有4500种。同和我国纬度相似的世界其他地区的植被比较来说,北美东北部分布有658属2835种,新西兰400属1871种。由此可知我国有丰富种类的植物。但中国更有着我国根本不能与之比肩的植被覆盖。去了一次中国西域的人会感觉到或大或小,越向大地俯视的话越感觉什么都没有,以至于会怀疑:究竟哪儿植物繁茂了?!然而,中国和我国不同,它是有着非常广阔的国土的国家。在中部和西部,植物不是很多,但南部以及北部地区,植被分布却很丰富。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在内的北方地区,自寒帯开始到温带生长着繁多的树木;在云南省、广西省、江西省、福建省,再加上海南岛在内的南部地区,从温带开始到亚热帯业也生长有丰富的树木。发行版本为126册的《中国植物志》中,仅种子植物就记录有301科,3408属,31142种。

上述关于我国的植物中提到的数字, 也包括羊齿植物和草本植物。若仅考虑木本植物的话,日本的野生植物(2)共计1138种。另外, 包含一部分外国产树种的《原色树木大图鉴》(3)中,记有约1500种。原本树木之中,包含有广叶树种中为被子植物、双子叶类中的木本树种,而木本和草本是极其随意的分类,处在木本和草本的临界状态的树种,有的学者分类为草本,有的分类为木本。另外,琉球列岛和小笠原诸岛的树木之前并未被列入日本国内的树木种类总数之中。考虑到这个情况,我国的树木的总数约为1500种。与此相比,中国的树木种类是什么情况呢?目前, 手中仅记录树木的文献《中国树木志》(4到7)中,共载有约8000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剩下的6000种为灌木。

植物地理学将生长有共同的种和属的植物的区域称为区系。日本和中国同属于日华植物区系,存在着共同生长的种类丰富的植物。《日本的野生植物木本I、II》中记载的1138种植物中, 183种是在台湾,449种是在中国大陆生长的种类,104种是在台湾及中国大陆生长的种类。因此,台湾和中国大陆共528种也是在日本和中国都有生长的种类。也就是说,关于日本的植物,所载树木的约半数在中国也有分布。实际上,很有可能有未调查出来的灌木种类,将来同种类的记录数目亦会进一步增加。不管怎么说,从这个数字来看,我国和中国有相似的植物分布。

3 从遗址出土的木材

从遗址中出土的制品,可分为金属器具、土制器具、木制器具。木器是有机质,因此容易腐烂,从而将其置于加水集装箱中并添加防腐剂以保存,和其他制品相比操作极其困难。然而,随着保存处理技术的提高,一旦进行后,没有必要在水中浸泡、亦无需空间,就能够展示标本。因此,目前在我国,正和其他物品一样同等地进行操作处理,也能够进行详细的调查了。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发展,渐渐进行出土的木质遗物的保存处理。

3.1 我国对从遗址出土的木材的研究

进行全国都道府县的遗址挖掘调查的埋葬文物调查中心,设置了事务所,每年出版大量的挖掘调查报告书。其中,他们将木质遗物用材的详细分析数据输入到电脑中进行整理,制作了遗址出土木材的数据库。归纳如下(到目前为止):

记录数目: 57000

木质遗物总数: 223000

该数据显示,即便在加工用道具不发达的绳文时代,也曾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木制品;在加工用具有所发展的弥生时代以后,更多木制品被制造出来。虽然从遗址中出土完整制品极其罕见,且不知制作的很多的木制品有何用途,但可以窥见的是,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能根据用途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树种,并意外发现了不同树种的用途。

3.2 中国对遗址出土木材的研究

出差时访问中国的时候,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参观遗址并收集资料。这是在资料有限的前提下,耳闻目睹、感受到的东西。

笔者了解了中国的挖掘调查,如敦煌莫高窟、河姆渡遗迹、楼兰遗迹、西安市秦始皇的兵马俑、湖南省的马王堆汉墓和印山越王陵等之前进行的相当数量的调查实例。理所当然地,出土物多数为木器,但是被保存的却极其有限。实际上,更多的情况是将其送回原址。其原因之一,是中国的保存处理技术的普及不够充分。在我国国内,有很多保存处理专门企业,并且都道府县的埋葬文物中心,也有很多能够独自进行保存处理工作。对此,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国立考古研究所和大博物馆有设备,而其他的只有一部分有发挥全面作用进行保存处理的设备。今后,期待中国方面,也能够在国家补助下完善发展树种鉴定的保存、处理设备。

以下,笔者简单介绍在现场中看到的与出土木材有关的例子。

3.2.1 河姆渡遗址

如图1所示,河姆渡遗址中竖立着无数的一米有余的木桩。据说这是一个仿本,原来的桩已经被取上去存放在浙江省博物馆中。若将其复原就是高床式的居所,这应当是住所中作为基础的柱子。

图1 河姆渡遗址被认为是高床式居所中使用的基础柱子

参观河姆渡遗址时,看到当地说明文中简洁地记录遗迹的情况,在这里介绍出来。

“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时期一个村庄的废墟, 发现于1973年夏,遗址的总面积约为40,000平方米。1973年和1977年冬,在2,800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过两次发掘,发现堆积层厚度约为4米,出土了包含4种过渡文化层的农具、生活用具、原始工艺品等在内的6700种以上的文物。同时,人的骨头、大量种植水稻、大范围的木制居所、猪、狗、水牛、猛禽类、水果等文物也重见天日。第3、第4层属于未知的文化,文化性的堆积物丰富,故命名为河姆渡文化。根据放射性碳素的测量结果,4种文化的堆积层的绝对年代在7000年前。这些对中国农业、建筑、纤维、工艺及文明的起源的研究来说,都是极具价值的材料。因此,它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相当于中国文化摇篮期。”

举例来说,可以认为河姆渡遗址相当于我国青森县的特殊的历史古迹三内丸山遗址。这个遗

址所处的时代比河姆渡遗址还晚一些,它是距今约5500年前至4000年前的绳文时代的一个村落。

3.2.2 西汉“黄肠题凑”木椁墓

年代相当于我国的弥生时代--汉代之墓,应用这个时代独有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此前挖掘出了9座。笔者见到了其中之一--西汉广陵王的神居山墓。它的整体形状是长方体,长16.35米、宽14.23米、高4.5米,中央置有棺材。木椁的材料全部为楠木,外面周围区域的一边附有40厘米左右的方木,是非常结实的构造。

3.2.3 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上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同时也处于丝绸之路西域南线的沿线上。该遗址在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世纪是繁荣的迷幻的古代都市,当时被称为“精妙王国”(当地语言为“查多塔”)。遗址的规模为东西7公里,南北25公里。以佛塔为中心,70户的住所、许多墓地、家禽小屋、窑址、果园、桥、田地甚至枯渴的河床及大面积的枯死树林区都几乎原样不动的遗存了下来。它的时代上几乎能和楼兰遗址匹敌但在遗产规模上远远超越楼兰遗址。笔者在当地一边坐骆驼晃来晃去一边调查, 现在依旧难忘2000多年前的木制柱子(图2)林立的景象。

使用的自然木、庭木、住所、橘等木材大部分都是三叶杨属(8)。到底属于三叶杨属的哪个种类呢?对这个问题, 笔者参考当地的详细调查发现,它是现在依旧在当地生长的胡杨。另除柳、tamarikusu外,sunaname等若干树种也有使用。此外,可见到碗、纺锤车、长桌、臼、木键、打具、木棺、火鐟臼、梳子、弓、箭、各种祭祀工具、锄头及其他农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在内的多种木制品被挖掘出土。其中有被认为从中原黄河流域运来的漆器制品。

西域是遗址的宝库,虽然许多木制品被挖掘出土,但这些树种仅是被发现的一小部分,所以希望今后能够在西域进行遗址出土木制品的调查。

3.2.4 郑和宝船

2003年,南京市内的一个造船所从港口水底发掘出了一轮木制船的巨大船舵 (图3),以此为开始,很多文物被挖掘出来。那艘船是一位在中国明朝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家——郑和造出来的。船的大小为长125米、宽50米。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经过7次,每回开动船只200艘、率领2万人,向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进发航行,访问了约30个国家。今年正好是郑和航海600周年,中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南京博物馆(非南京博物院)展示了之前挖掘的大量文物。目前中国的研究人员正对该船只进行调查,据说使用了很多广叶杉木。

图3 最近发掘出的郑和宝船的舵南京博物馆中拍摄

(仅供参考)

元寇船

13世纪,蒙古忽必烈入侵九州遭遇神风,大部分船只沉没海底。这是大多数日本人都知道的历史事实,即所谓“元寇船”事件。船是在攻击漂浮在伊万里湾中的鹰岛时因台风而沉没的。据有关专家介绍, 1274年第一次发动进攻时,他率领4万人的兵士乘900艘船灭亡了鹰岛居民。1281年发动第二次攻击,率14万人乘坐4400艘的船只进行进攻,再次遇到台风,3000艘船只和10万人沉于海中。打捞沉船的事情始于1980年。最近发现附着有贝壳的使用蒙古锅制作的炸弹、剑、大锚、用汉语书写的容器,也打捞出了许多块木板,但我不知道哪一块木头属于哪个特定的船只。船有40米,在中国或朝鲜半岛制作(9)。通过调查树的种类,笔者认为有可能有特定的造船场所。作者几次到鹰岛去,采集木板样本进行调查。虽然获得最终结果还需要时间,但至少能够肯定的是其中包含有在日本生长的树的种类。元寇船比郑和宝船早了约150年,时间非常接近,笔者认为两者的调查结果可以相互补益,期待能够有结果。

4.木雕雕像

自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作为崇拜的对象--木雕的制作有所增加。原本,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以及经由国中国,多用石头和金块制作佛像,但在日本,相对于金属和石头来说更加偏好木材。我国佛像雕刻的8到9成是木雕。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日本佛像雕塑是由木材制作的。所以,木质雕塑的存在是我国培育木文化的一个证据。

4.1 日本木雕雕塑的案例研究

我国的木雕用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51年小原二郎教授做的报告(10)。他在1964年的报告(11)中鉴定了651块(样本数651)木质雕塑,结果显示,我国最早的木雕是在飞鸟时代用樟木做成的,百济观音像是其代表。教授公布调查结果,认为到奈良、平安时代,材料被扁柏所取代。根据最近的一项关于8世纪木雕的研究,原本说法是由扁柏制造的木雕像使用的是名为榧的木材(12)。同一时期的木雕多用榧制作,因此榧是当时重要的木雕材料。

4.2 中国木雕雕塑的案例研究

关于中国的木雕的材料的研究案例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没有一个总结研究的案例。在这样的状况下,国外研究者对我们的研究室的木雕表达了强烈好奇,本研究室与其一起,最近两年间投身于中国木雕的研究。欧洲各地的美术馆将其保管的来自中国的木制雕塑的缝隙和裂纹中像火柴前端木头左右大小(非常小)的木片提供给我们,本研究室带回来做树种鉴定。其中佛像雕刻总数为34块,道教雕刻总数5块。发现多数树种为杨树、桐树、椴树及杉树,都属于强度较小的种类。这些种类在我国木雕中很少使用。对比我国木雕材料扁柏、榧、樟树,可发现木材用料有很大不同。在家具和陈设上,偏好桐树的我国以及偏好唐木的中国在材料使用上有不同的见解,木雕的用材观点上也有同样的区别。然而,由于木雕样本数量较少,也许这仅不过是有限的区域里的用材倾向。笔者认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延伸调查,以就解决这个问题继续研究。

5 古建筑

5.1 日本建筑

因为国土的70%被山所包围,气候潮湿,所以日本的建筑从古代到近代一直是木质建筑。构造思想为:用在柱子上搭接桁架和梁的方法以构成轴部,在桁架上打上木椽、架好屋檐以建造屋顶。对寺院建筑,是在柱子上布置斗拱,并用桁架连接。屋顶则根据建筑物种类不同,分别布有瓦,板,扁柏皮,茅草等。镰仓时代从中国引进了大佛式和禅宗式两种建筑形式,在柱子中使用枋贯穿固定轴部的方法流传了下来,成为此后结构的典范。对轴部,随着离角落越来越近,柱子亦越来越稍微加长,通过屋檐前挺的设计效果,使得柱子上端向内部稍微倾斜,也就是用我们常说的“内转法”的技法,防止柱头部位向外张开。柱子上斗和肘木构成的斗拱除了支撑桁架和分散支点外,还起着使桁架伸展到外面加深屋檐外延部分的作用(13)。在日本的古神社建筑中,没有斗拱,它是飞鸟时代自中国经由朝鲜半岛传过来的。

说到日本建筑材料,第一个浮现的是扁柏,但实际上当然也使用了其他的材料。于飞鸟时代修建的山田寺中,发现了樟木柱子,8世纪的药师寺东塔、当寺西塔使用了榉树(14)。另外,平城宫的建筑物中除扁柏外,多用高野槙。但主流无疑依然是扁柏。进入镰仓时代后,由于资源枯竭,也开始使用松树和榉树等。目前,奈良的唐招提寺发起了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建筑物被全面解体,退化腐烂的材料被更换,以再现其原来的样子。借此机会,研究室得到了唐招提寺以及奈良县教育委员会的协助,鉴定出了很多材料使用的树的种类。结果显示,原材料几乎都是扁柏,但在江户时代以后的修复工程中使用松树、铁杉和榉木的比率增加了。5.2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的结构形式,包括用石头和砖块堆积成的基础-墙壁结构系统或用木头组合成的

高床-梁柱结构系统,前者在北方中原黄河流域较为发达,后者在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非常发达。山西省保存有宋(960-1127年)、金( 1115- 1234年)之前的大量木制建筑物,据说占据了中国该时代木制建筑物的7成以上。此后,木制建筑物形成大系的发展时期是在汉代,并在唐朝确立了地位。我国飞鸟时代的佛教建筑中,混杂了比隋唐还要早的古老时代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技术。现存的晚唐建筑物之中,有南禅大殿、广仁王朝正殿及佛光寺等。山西省五台山建造于782年的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筑。奈良的唐招提寺正殿受到晚唐的影响,但比佛光寺还要简略。唐朝确立的建筑形式在宋、辽、金、元等朝代得到发展,设计上一直进行着变化和提高(15)。

关于中国建筑的材料,只有零零散散的了解,期待今后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它在山西省应县西北部,高67米,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木制佛塔。其制作宏大、细腻,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塔中瑰宝之一。它的正式叫法为佛宫寺释迦塔,而人们将其亲切地称作应县木塔。八角形,外形给人有六层的感觉,但是第一层为裳阶,所以为五重塔。内侧有九层,其中四层为暗层,相当于天花板的上部。建造于辽代清宁2年(1056年)。4世纪末,鲜卑族振兴魏朝(386-534),398年定都于现在的山西大同,称平城京。随后于494年迁都洛阳。当年之前的大约一个世纪之内,大同是魏的中心。顶盛时期有超过100万人口,是中国当时最大的城市。人们认为称都城奈良为平城,是为了纪念北魏的都城平城。

6 .正仓院宝物及来自中国的影响

光是记录薄上记载的正仓院宝物就有9000多件(16),再者,1件中就有数百份东西,玻璃或文件资料等只是大致地记录在其上,实际上真正的数字远远超过记录薄上的件数。能够看到正仓院中的很多宝物是木制的。此前调查了超过200件木制宝物的树种使用状况(17),如下所示:

针叶木:扁柏、杉木、榧、紫杉

广叶木:榉树、椋木、橡木、tari、tawa、厚朴、樟木、蚊母树、樱花树、枫树、白楸、赤目柏、柿子树、泡桐树、水曲柳、外来的紫檀木、红木紫檀、花梨木、铁刀木、黑檀木、白檀木、沉香木

单子叶植物:槟榔、竹

由上可见材料使用的一个特征是采用了外来的木材。在了解日本和中国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介绍以下两种宝物。一个是木画紫檀双六局,另一个是桑木画棋局。每一个的形状和构造都酷似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物品——小型的棋盘模型及小型筛子的模型。吐鲁番位于丝绸之路的沿线上,是许多遗址的所在地。这样看来,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作品通过丝绸之路影响正仓院宝物不足为奇。联系到这个结论,关于正仓院的宝物,《正仓院和日本文化》的作者表示:

“如果要列举一个正仓院宝物所具有的特色的话,那么是它的‘国际性’。集中了奈良时代文化精髓的正仓院宝物中,有很多是从中国、朝鲜半岛等亚洲邻国和经过丝绸之路向我国传来的东西。另外,纵使有些宝物本身在我国制作而成,但技术和方法却是从这些地方传来的。因此,有句名言为‘正仓院宝库是丝绸之路的终点’。”

7 .总结

如上所述,日本和中国共属日华植物区系,我国树木的半数也在中国生长。从植物的角度来说,有着非常相似的种类,且在世界中也令人惊异的丰富种类。因此,两国自古应当都有木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如果不考虑使用木材的文化,就无法在日本考察遗址调查、木雕像、古建筑--木的文化如此发达!对此,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在现代中国,几乎看不到木制建

筑,佛雕和庙宇建筑中非木质建筑比较盛行。然而,远观古代中国,像在河姆渡遗址的高床式居所、尼雅遗址的居所、郑和宝船、西汉的木椁和众多的寺院建筑中看到的一样,有大量采用木材的迹象,木的文化相当发达。中国方面如果像我国一样进一步进行遗址调查、木雕研究、古建筑调查的话,也许能够更加详细地揭开木文化的实况吧,并且还能够带来与我国木文化交流相关的新发现。中国,乃至东亚今后会越来越感受到将木文化作为科学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西哲、大场达之、武田义明、服部保日本植物图鉴〈I〉森林、保育社、1990.

2)佐竹义辅、原宽、亘理俊次、冨成忠夫日本的野生植物I,Ⅱ平凡社、1-321(I)、1-305(Ⅱ),1989.

3)林弥荣、古里和夫、中村恒雄、原色树木大图鉴北隆館、1-878,1985.4)中国树木志编纂委員会編中国树木志第一巻中国林业出版社、pp.1-929,1998.

5)中国树木志编纂委員会編中国树木志第二巻中国林业出版社、pp.931-2398,1998.

6)中国树木志编纂委員会編中国树木志第三巻中国林业出版社、pp.2399-3969,1998.

7)中国树木志编纂委員会編中国树木志第四巻中国林业出版社、pp.3971-5429,2004.

8)尼亚遗址调查报告书第二卷本文编、中日共同尼亚遗址学术调查队、177-183,1999.

9)NewsweekJapan Aug.16発行,52页,2004.

10)小原二郎上代雕刻的材料史的考察佛教艺术、No.13、3-21、1951.

11)小原二郎日本雕刻用材用材调查资料美术研究、第229号、74-83、1964.

12)金子啓明、岩佐光晴.能城修一、籐井智之日本古代木雕的树种和用材观--以7、8世纪为中心、MUSEUM(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志)、第555号、3-53,1998.

13)滨岛正士、继手仕口--日本建筑中隐藏的智慧株式会社INAX、p.10、1988.

14)伊原慧思、关于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种类和使用位置保存科学、No.28、25-62、1989.

15)布野修司编亚洲都市建筑史昭和堂、2003.

16)米田雄介正仓院和日本文化历史文化图书馆49、吉川弘文馆、1998.

17正仓院事务所正仓院的木工日本经济新闻社、1978.

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2014年06月16日第A9版:文化教育 作者:沈望舒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104 1 翻译,在常规认识中,它只是社会中很小一部分人的一种能力、职业、贡献;但史实表明,它始终是人类文化沟通、交流、融合的桥梁,是特定文化留存、发展、弘扬的要素,是一领域文明摆脱落后、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的诱因。 翻译,曾经发挥延续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笔者在古埃及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亚历山大市,从当地人讲述已知世界历史上最古老而伟大图书馆的业绩中,了解到不仅埃及文明有过长时间的中断和遗失,而且当代西方文明引以自豪的古希腊文明也曾早早被湮灭。是亚历山大图书馆所藏相关希腊的经典与译作,那些被翻译成拉丁文字的公元前9世纪荷马的诗稿,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以及有西方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希波克拉底、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学者阿基米得、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等种种名著,让欧洲、让西方找回了自己的历史之根。不知名大师们的往返翻译,不仅有文明传播功效,而且形成对一种文明的救赎,这就是史称毁于公元3世纪的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拥有的译著,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体系的独特贡献。 从印度佛教圣地瓦那拉斯到经济中心城市孟买的8天访寻,遗憾地了解到:佛教人口在印度总人口中比重跌至2.7%以下;历史灭佛带来的无人信、无人懂状况,衍生出“社会灭佛”恶果——大量千余年前的石制精美佛像被毁,许多今日人工难以雕制的大小佛头散落民间,廉价地摆在旧货市场地上;对佛教经典的诠释者更是踪迹难觅。由此令人不禁回想以唐僧西天取经为代表的“佛学东渐”,它所导致佛教的别样光大——汉传佛教“禅宗文化”的辉煌,中国历史上首次“翻译高峰”:汉至宋中间800余年,来自印度的高僧与中国本土的大德精诚合作,大规模地进行佛经翻译,完成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系统化“经典转移”。它不但重塑了中国文明肌理,还赋予佛教于中国与世界的新生。这是一种由玄奘、鸠摩罗什等翻译家创造和续写的哲学文明。 翻译,让世界命运共同体内部互鉴互促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新内涵;2012年十八大报告将其进一步提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在重大外交场合频繁倡导“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适应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的根本要求,既是各国历史上共存关系的事实,又揭示各民族同处一个地球、同在一个生存环境的深刻哲理,倡导相互依存的权力观、利益观、安全观。 中国历史鼎盛时期,屡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相敬互鉴式的吉光。汉唐宋元明清各朝辉煌阶段,京师之地都有内外商贾云集、各国文化交往密切的记载。西亚、阿拉伯、印度、欧美的文化及其载体,在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利马窦、汤

常见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语翻译

常见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语翻译 风水:Fengshui; geomantic omen 阳历:solar calendar 阴历:lunar calendar 闰年:leap year 十二生肖:zodiac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the 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the Mid-autumn Day 重阳节: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Day 春联:spring couplets 春运: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把中国的汉字“福”字倒贴在门上(听起来像是福到)预示新年有好运:turn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luck (fu) upside down to make “dao”(which sounds like arrival) and put it on your door to bring in good fortune for the new year 庙会:temple fair 爆竹:firecracker 年画:(traditional) New Year pictures 压岁钱:New Year gift-money 舞龙:dragon dance 舞狮:lion dance 元宵: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 花灯:festival lantern 灯谜:lantern riddle 食物对于中国佳节来说至关重要,但甜食对于农历新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能让新的一年更加甜蜜。Food is central to all Chines festivals, but sugary snack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Lunar New Year, since they sweetne up prospects for the coming year. 传统的佳节食物包括年糕、八宝饭、饺子、果脯和瓜子。Traditional holiday treats include nian gao (rice pudding), ba bao fan (eight treasure rice), jiao zi (crispy dumplings), candied fruits and seeds. 四合院:Siheyuan/ Quadrangle 亭/阁:pavilion/attic 刺绣:Embroider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针灸:Acupuncture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偏旁:radical 战国:Warring States 人才流动:Brain Drain/Flow 铁饭碗:Iron Bowl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仅供参考

最新中国文化翻译练习10篇(1)

1、中国酒文化Chinese Wine Culture 中国人在7000年以前就开始用谷物酿酒。总的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酒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长久以来,中国的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祖先在写诗时以酒助兴,在宴会中和亲朋好友敬酒。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酒文化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生日宴会、送别晚宴、婚礼庆典等。 (1)中国人在7000年以前就开始用谷物酿酒。Chinese people began to make wine with grains seven thousand years ago. (2)总的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酒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Generally speaking, wine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inese culture in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3)长久以来,中国的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hinese wine culture has been play ing a quite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people’s life for a long time. (4)我们的祖先在写诗时以酒助兴,在宴会中和亲朋好友敬酒。 Our Chinese ancestors used to enjoy themselves by

drinking wine while writing poetry, or to make a toast to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during a feast. (5)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酒文化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生日宴会、送别晚宴、婚礼庆典等。 Wine culture, as a kind of culture form, is also an inseparable part in the life of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such as birthday party, farewell dinner, wedding, etc. 2、中国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它不仅是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也是体现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艺术。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美妙的字体得以体现。书法在中国艺术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影响到了其它的中国艺术形式,比如古典诗歌、雕塑、传统音乐及舞蹈、建筑及手工艺品。作为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且越来越受到欢迎。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它不仅是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也是体现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艺术。Chinese calligraphy is not only a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with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an art of self-cultivation and self-expression. (2)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美妙的字体得以体现。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英文单词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英文单词 1.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2.刺绣:Embroidery 3.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剪纸:Paper Cutting 6.书法: Calligraphy 7.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8.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雄黄酒:Realgar wine 10.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战国:Warring States 12.风水 :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昆曲 :Kunqu Opera 14.长城 :The Great Wall 15.集体舞 :Group Dance 16.黄土高原 :Loess Plateau 17.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花鼓戏:Flower Drum Song 20.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中国结:Chinese knotting 22.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 (Soup) 25.越剧:Yue Opera 26.火锅:Hot Pot 27.江南:South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28.《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谜语:Riddle 30.《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1.《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 32.《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33.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34.针灸 :Acupuncture 35.唐三彩 :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36.二人转 : Errenzhuan 37.偏旁 :Radical 38.孟子:Mencius 39.亭 / 阁:Pavilion/ Attic 40.黄梅戏 :Huangmei opera 41.火药 :Gunpowder 42.农历 :Lunar Calendar 43.印 / 玺 :Seal/Stamp 44.腊八节 :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45.京剧 :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 46.秦腔 :Crying of Qin People/Qin Opera 47.太极拳 :Tai Chi 48.《本草纲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49.天坛 :Altar of Heaven in Beijing 50.小吃摊 :Snack Bar/Snack Stand 51.红双喜 :Double Happiness 52.国子监:Imperial Academy

最新主题翻译中国历史文化

主题翻译中国历史文 化

主题翻译(中国历史文化) 1.筷子 说到筷子(chopsticks)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筷子的国家,用筷 子吃饭已经有至少3000年的历史了。筷子看起来很简单,只有两根小细棒, 但它有很多功能,比如挑选,移动,搅拌或者挖。此外,它便于使用,价格便 宜。而且筷子也是世界上独有的餐具(tableware)。使用筷子的人,无论是中国 人还是外国人,都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 参考译文 When we refer to the origin of chopsticks,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use chopsticks and has a history of at least 3,000 years to have meals with chopsticks. Chopsticks seems quite simple with only two small and thin sticks, but it is in possession of many functions, such as picking, moving, mixing and digging; moreover,it is convenient for use and cheap in price. Besides, chopsticks are also unique tableware in the world. Anyone using chopsticks,no matter Chinese or foreigners, would without exception admire the inventor of chopsticks. 2.长城 长城是人类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如果你到了中国却没去过长城,就像到 了巴黎没有去看看埃菲尔铁塔(Eiffel),或者就像到了埃及没有去看金字塔一 样。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实际上,长城最初只是一些断断续续的城 墙,直到秦朝统一中国后才将其连城长城。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东 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大部分都是在明代修建的。 参考译文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语法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摘要:本文拟从周作人翻译生涯中翻译的“兴趣”,翻译与研究,小品文创作以及文艺观来探讨其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关键词:兴趣;缺席;“抗战”翻译;学者化;“受命”翻译规矩正式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00-01 一、坚持“兴趣”翻译钱理群说,“对于周作人,他也许并不否认,甚至一定程度也在积极追求译书的效果,但他更多的是出于一己的兴趣,他是以兴之所至的态度来从事译作,不可能那么严肃认真,也只愿自然、自在地过着消闲的生活。不愿以任何外在的东西——哪怕是译书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活动——来束缚自己。” 王向远说,《汉译古事记神代卷引言》中周作人说: “我们拿来当文艺看,也是颇有趣味的东西。……” “他(《古事记》)还有自己的人情味,他的笔致都有一种润泽,不是干枯粗厉的,这使我最觉得有趣味。” 二、注意与中国的相关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王向远说,“周作人对于《浮世澡堂》,最看重的乃是其中的“滑稽趣味”。“……但这总可证明日本人有幽默趣味要比中国人为多了。”周作人又在《我的杂学·十六》中说:“中国在文学和生活上所缺少滑稽分子,不是健康的症候,或者这是伪道学所种下的病根欤。” 周作人在《现代日本小说选》中讲了他不选日本自然主义的理由,在给沈雁冰的一封信中指出:“专在人间看出兽性来的自然派,中国人看了容易受病。” “在现代中国周作人是最早提倡研究性科学、性心理学和性教育的人之一。他提倡对于性问题的健康的正常的态度,这本身就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因此,对森鸥外《性的生活》的翻译和发表,超出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只是周作人在1938年译出时用的是英文VITASEXUALIS而非汉语标题,总也考虑了当时的国情,虽然是先进,也总不是“明目张胆”。三、周作人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者化翻译的特点也值得注意王向远说,“周作人写的许多文章都提到或整段的引用、翻译永井荷风的随笔,周作人自己的小品文,在题材、风格、趣味等方面,是受到了永井荷风的某些影响的。” “夏目漱石在他的《鸡冠花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2006年6月安阳工学院学报 June .2006第3期(总第21期)Journal of Anyang I nstitute of Techno l o gy N o .3(Gen .No .21) *收稿日期:2006-03-16 作者简介:张道振(1977-),男,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张道振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520) 摘 要: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对 儿童 概念的发现,而对这一观念起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就是周作人。五四时期,他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他提出的许多观点,譬如,译者应该有人类学的相关知识,翻译中应该调整作品的文体和句法特征以贴近儿童语言的思想,至今仍有鲜明的价值和意义。周作人翻译思想中的 儿童本位 观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06)03-0121-03 0 引言 周作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和散文作品,并写了很多文学评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本人独自翻译也和别人共同翻译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似乎已经有论者对周作人作为翻译家的一面进行了很多的论述,但是对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贡献却论述很少,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就开始了儿童文学翻译的介绍和翻译,周作人对儿童文学的译介却开了一代先河,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1 周作人和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浙江绍兴人,著名的现代散文家和文学翻译家,鲁迅的二弟。周作人1901年考入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5年后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 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 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 人的文学 、 平民文学 、 思想革命 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等工作。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和散文作品,并写了很多文学评论,其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现 儿童本位 的一年,已经接受了卢梭 爱弥尔 中关于儿童本位的中国思想界,对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提供了一种孳生的土壤,掀起了从晚清到五四时期持续20年之久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就是对安徒生的译介,并由此开始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文学家当时就成了儿童文学翻译的先驱者。 周作人早在1913年就在 叒社丛刊 上发表了研究安徒生的文章,后来由于鲁迅的推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18年,周作人在 新青年 第6卷第1号上发表 卖火柴的女儿 ,后来又翻译了 皇帝之新衣 ,被收入了群益书局在1920年重印的 域外小说集 中。周作人的译作活动推动了安徒生作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周作人对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催生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对同时代的鲁迅、叶圣陶、郑振铎、赵景深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安徒生以及他的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也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的范本。正如郑振铎所说 使安徒生被中国人清楚认识的是周作人 (郑振铎1925)。根据他所整理的资料,到1925年8月,安徒生的童话至少有43种,68篇被译介过来。周作人对儿童文学的译介,带动了后来的一大批学者,譬如刘半农、孙毓修、郑振铎、赵景深、顾均正、沈泽民和周瘦鹃等人的翻译和研究,促发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 2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 据胡从经先生的介绍,最早发现周作人登载儿童文学的刊物是与鲁迅有关的 同志研究社 的机关刊物 叒社丛刊 。在其1913年12月的创刊号 史传 专栏上,刊载了周作人所撰写的 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 。安兑尔然即是当时作者翻译的现在安徒生的名字。作者在里面写道, 安兑尔然童话,欧土各国,传写殆遍,日本亦有二三译本,中国尚鲜有知之者,故为绍介其行业如此。 (胡从经1982:189)这是当时发现的有关安徒生通话的第一篇论述,文章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及其创作。据文中夹注可知,周作人当时参考了丹麦文艺批评家勃兰兑 121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翻译.

1.香囊(scented sachet),古代也称“香袋”,通常是用布缝制或彩色丝线编织的袋子,里面塞满香草(aromatic herbs)。香囊最初用来吸汗、驱虫和避邪。香囊不仅有用,而且可作装饰品。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圆形、椭圆形和其他形状。它们通常配有精致的图案,每个图案都象征着特别的含义。例如,双鱼或成对蝴蝶图案象征男女之爱;莲花或牡丹花(peony flower)等图案象征女性;松树和仙鹤图案象征长寿;石榴(guava)图案象征很多孩子。漂亮的香囊不仅是装饰品,而且含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翻译:Scented sachets, also called “fragrant bags” in ancient times, are bags usually sewed with cloth or weaved with multicolor silk threads and stuffed with aromatic herbs. The fragrant bags were originally used for absorbing sweat, repelling insects and warding off evils. Scented sachets are not only useful, but also ornamental. They come in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such as round, oval and many others. And they are normally decorated with elaborate patterns, with each pattern symbolizing a special meaning.For instance,a double-fish or double-butterfly pattern smybolizes the love between a man and a woman;patterns like lotus or peony flowers symbolize women;pine and crane patterns symbolize longevity and a guava pattern is the symbol of lots of children.A nice scented sachet is not just an ornament,but more of something that contain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ichness. 2.中国民间艺术与中国哲学统一于“阴阳(yin-yang)生万物”这一理念。这一理念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是对人类的人生感悟的哲学注解。中国人祖先的哲学论断是“近看自己,远观他人”。要理解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原始艺术,这一结论必不可少。人类的本能欲望是生存并通过繁衍(propagation)继续存在。人生来的首要本能是求生,然后是长寿。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阴阳和永生的观念始终贯穿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中国民间艺术反映了社会的所有基本哲学理念。 翻译:Chinese folk art and Chinese philosophy are unified in the belief that yin-yang produces all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 Originated in Chinese primitive society, this was the 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 of human's perception of life. Chinese ancestors philosophical conclusion was to “look at oneself up close and other creatures from afar”,which is essenti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mitive art to the folk art of the nation. To live and to continue life through propagation are the two instinctive desires of human. From birth, a person's first instinct is to survive, and then to live a long life.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the present day, the view of yin-yang and perpetual life has permeated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Chinese society.Chinese folk art reflects all of the basic philosophical concepts. 3.象棋(Chinese chess)两人玩的棋盘游戏,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战略。早期的象棋由三部分组成:棋子、骰(dice)和棋盘。现代象棋没有骰子,它在棋子和棋盘方面与古代不同。棋盘有9行宽、10行长,共90个交叉点,构成方形网格(grid)。棋子在交叉点上落子或移动。对弈者在棋盘进行象征性的军很战争,部署马匹、战车,根据自己对棋局和游戏规则的理解组织军队。目前,中国象棋已传至全世界,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英语四六级翻译(历史文化社会)

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常用词汇:中国社会多元文化论 cultural pluralism 文化适应 acculturation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班车 shuttle bus 相定迁户 a relocated unit or household 大龄青年 single youth above the normal matrimonial age 独生子女 the only child in a family 单亲 single parent 福利彩票 welfare lotteries 家政服务 household management service 民工 migrant laborers 名人 celebrity 农村剩余劳动力 surplus rural labor/laborers 青春期 puberty 全民健身运动 nationwide fitness campaign 全国人口普查 nationwide census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暂住证 temporary residence permit/card 青少年犯罪 juvenile delinquency 性骚扰 sexual harassment 走私 smuggling 性别歧视 gender/sexual discrimination 年龄歧视 age discrimination 工作歧视 job discrimination 享乐主义hedonism 文盲 illiteracy 贫富分化 disparity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盗版 pirated/illegal copies 一国两制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三个代表 the Three Represents Theory 两会(人大、政协)Two Conferences (NPC and CPPCC) 南南合作 South-South Cooperation 南北对话 North-South Dialog 人大常委会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法制观念 awareness of law 法制国家 a country with an adequate legal system 改革开放 reform and opening-up 公务员 civil servants 官僚主义作风 the bureaucratic style of work 和谐并存 harmonious coexistence 计划生育 family planning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中日两国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学脱胎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给了日本文学丰富的营养。 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中国的维新志士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距离,为“师夷长以制夷”,开始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起初以翻译政治、自然科学为主,后来在梁启超的倡导之下,文学翻译也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日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翻译日本文学,或者通过日语转译西方文学成为一种风潮。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掀开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崭新一页。 分为三个时期: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三、新中国成立之后。 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 远在三四百年前,我国就开始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中华书局1983年版的《日本考》一书的“歌谣”部分,刊载了日本短歌39首,为明代李言恭、郑杰编纂。但这样的翻译活动显然并不具有自觉的意义。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翻译则有着极为鲜明的自觉意义。1898年翻译了东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说《佳人奇遇》,该小说发表于1858年,主要表现的是争取祖国独立解放的情绪,强烈反对专制政治。之后,翻译小说之风大为盛行,评论小说的文章也纷纷问世。据记载,“当时翻译压倒了创作,影响了创作,翻译与创作的比例为二比一”。此外,他翻译的《经国美谈》也曾引领潮流一时。这也是篇政治小说,它叙述了古希腊的爱国历史故事,因为与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相配合,所以很受当时青年的欢迎。 要评价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翻译文学史上的功劳,可引当时吴趼人的话为证:“吾感夫饮冰子《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说出,提倡改良小说,不数年而吾国之新著新译之小说,几于万牛充万栋,犹复日出不已而未有穷期也”。因此,若论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的近代历程,梁启超当为第一人。东海觉我(徐念慈)在1908年《小说林》第七辑上刊载的《丁未年(1907)小说界发行节目调查表》也值得一提。文中指出该年出版的日本小说有八种,这也应该算是日本文学翻译活动在近代的源头。 林纾、魏易合译的德富芦花的长篇小说《不如归》颇有影响,被称为“家庭小说”的代表。小说批判了歧视妇女的封建观念,也触及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而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短期内曾数次再版。 大量的翻译作品给死气沉沉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虽然这股风一开始吹进来时便夹杂着强烈的政治气息,但这并不妨碍翻译文学前进的脚步。它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也开拓了国人的思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了一场漂亮的“准备战”。 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 此时期的新文学最大的特色是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学的翻译和通过日语转译的欧美文学,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大大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状况大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译作大量出现。厨川白村、武者小路实笃、秋田雨雀、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夏目漱石、谷崎润一 郎、佐藤春夫、菊池宽、小川未明、藏原惟人、小 泉八云、林房雄、本间久违、宫岛新三郎共15位 作家在20年代至30年代被翻译的作品达五种以 上。这其中又以厨川白村和武者小路实笃为最多。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 介绍到中国。 (二)文学理论翻译繁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丰子恺也译过此书)、《出了象牙 塔之后》,仲云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与性欲》、 《病的性欲与文学》,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的新村》、 《思想革命》,张娴翻译的《与谢野晶子论文集》, 谢六逸翻译的松村武雄的《文艺与性爱》等。这些 理论既作为中国的借鉴,也用以指导现实。 (三)众多中国作家参与翻译活动。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未名社是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 这些文学社团的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等 均积极参与翻译,也熟谙日本文学,为日本文学在 中国的翻译开辟了坚实的阵地。除了翻译日本文 学,他们还通过日语转译俄国文学、欧美文学作品。周氏兄弟的翻译: 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译介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剧作、小说和文艺理论。厨川白村、鹤见佑辅的理论翻译得最多。作品则有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和《罗生门》,夏目漱石的《挂幅》和《克莱喀先生》,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和《阿未的死》,菊池宽的《三浦右卫门的最后》和《复仇的话》等。 五四时期周作人翻译的日本文学亦包含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不同形式的文学著作。在文艺理论方面,他除了翻译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外,重点是翻译“白桦派”的理论。这其中主要以《思想革命》、《旧日的新村》、《新村的理想与实际》为代表。与这种文艺理论指导相适应,周作人大量译介了白桦派作家的作品。例如:志贺直哉的《到网走去》、《清兵卫与壶卢》,武者小路实笃的《一日里的一休和尚》、《某夫妇》、《婴儿屠杀中的小事件》、《武者小路实笃集》等。另外他还翻译了江马修的《小小的一个人》,国木田独步的《少年的悲哀》,石川啄木的《两条四痕》。他与鲁迅合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内收国木田独步、夏目漱石、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15位作家30篇作品)。 其他作家的翻译: 文学理论方面有:罗迪先译《近代文学十讲》(厨川白村),李达发译《日本文坛之现状》(宫岛新三),樊仲云译《文艺思潮论》(厨川白村),徐祖正译《爱与认识的出路——失了恋的人的道路》(仓田百三)。 文学作品方面有:夏丐尊译《女难》、《夫妇》(国木田独步)、《棉被》(山田花袋)、《秋》(芥川龙之介);田汉译《菊池宽剧选》、《海之勇敢者》、《屋上的狂人》(菊池宽)、《桃花源》(武者小路实笃);张资平译《不幸的男子》(武者小路实笃)、短篇小说集《别宴》(谷崎精二等)、《和解》(志贺直哉)、樊仲云译《桃色女郎》、《剧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与其他使用英语的国家在文化习俗和语言使用习惯上有很大差异,这直接造成交流,尤其是翻译式交流中的很多障碍。下面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日常用语和习语等方面就英汉语言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 1.翻译是人类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不可缺少的手段。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将语言意思表达出来,就需要理解和认识该语句所产生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所谓译事之难,难就难在处理一些涉及文化意蕴、民族习俗、语言惯用法等的语言差异。例如:汉语中的炕、旗袍、中山装、麻将、二胡等在英语中都属词汇空缺。而英语中的tank、jacket、bus、nicotine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准确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坦克、夹克衫、巴士、尼古丁。 2.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富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成分。词之所以能表名表义,是因为它由词位(外部形式)和义位(内容、意义)两个部分组成。义位又由数个义素组成,其中概念义素构成事物或现象的概念,非

概念义素构成词汇的背景,亦称背景义素。例如:英语的“yellow”和汉语的“黄”同指一种颜色,它们的概念义素完全相同,但背景义素中的民族文化义素却大不一样,在汉语中,黄色在历史上是皇帝的颜色,象征帝王和权力,在当代,黄山、黄河、黄土地、黄皮肤中的“黄”则是中国的国色,寄托着中国人的民族感情。而在英语中,黄色的一个象征意义是“背叛”。因此,男士给女士送花或其他礼物时忌讳黄色。我国英语教学专家许国璋从中国英语教学实践出发,划分了三种不同的意义环境和三种词义对应情况:(1)外语文化涵义大于汉语文化涵义的词汇。例如,英语中“modern”这个词,当指历史时代时,区别于“ancient”(古代)“mediaeval”(中古)。它本是包含了中世纪的反叛人文主义精神,非禁欲主义,执著于此生此世幸福的追求,不考虑来生报应;尊重科学,不受缚于中世纪教条等等。这些文化内涵在汉语的“近代”和“现代”中都无法找到对应。 (2)汉语文化涵义大于外语文化涵义。例如:人们常常将英语的“metaphysics”等同于汉语的“形而上学”。然而英语文化环境中“metaphysics”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自然世界之外的东西的学问,是对于万物起源的猜想,也是一种思维和研究方式,这个概念是中性的。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它用来特指同辩证法相对应的思想方法,由于历年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形而上学”带上了一层贬义,意味着脱离实际的玄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翻译

1、香囊(scentedsachet),古代也称“香袋”,通常就是用布缝制或彩色丝线编织得袋子,里面塞满香草(aromatic herbs)。香囊最初用来吸汗、驱虫与避邪。香囊不仅有用,而且可作装饰品。它们得形状与大小各异,有圆形、椭圆形与其她形状。它们通常配有精致得图案,每个图案都象征着特别得含义。例如,双鱼或成对蝴蝶图案象征男女之爱;莲花或牡丹花(peony flower)等图案象征女性;松树与仙鹤图案象征长寿;石榴(guava)图案象征很多孩子。漂亮得香囊不仅就是装饰品,而且含有丰富得文化与历史内涵。 翻译:Scentedsachets, also called “fragrant bags"in ancient times,are b ags usually sewedwithcloth or weaved with multicolor silk thread sand stuffedwith aromaticherbs、The fragrant bags were originally used for absorbing sweat,repelling insects andwardingoffevils、Scented sachets are notonly useful, but also ornamental、They e in different shapesand sizes, such as round,ovaland manyother s、And they arenormally decorated with elaborate patterns, with each pattern symbolizing a special meaning、For instance,adouble-fish ordouble-butterflypattern smybolizes thelove betweena man an dawoman;patterns like lotus or peony flowers symbolizewomen;pine and crane patternssymbolize longevity and a guava patternis the symbol of lots ofchildren、A nice scented sachetis not just an ornament,but moreof somethingthat containscultural and his torical richness、 2、中国民间艺术与中国哲学统一于“阴阳(yin-yang)生万物”这一理念。这一理念源于中国原始社会,就是对人类得人生感悟得哲学注解.中国人祖先得哲学论断就是“近瞧自己,远观她人”。要理解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得原始艺术,这一结论必不可少。人类得本能欲望就是生存并通过繁衍(propagation)继续存在。人生来得首要本能就是求生,然后就是长寿。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阴阳与永生得观念始终贯穿中国得社会生活与民族文化。中国民间艺术反映了社会得所有基本哲学理念. 翻译:Chinese folkartandChinesephilosophy are unified inthe belief thatyin—yang produces all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OriginatedinChineseprimitivesociety, thiswas the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 of human's perception of life、Chinese ancestorsphilosophicalconclusion wasto“look atoneself up close andother creatures from afar",which is essential to the understandingof the primiti ve arttothe folk art ofthe nation、To live and tocontinue life through propagation are thetwo instinctive desires of human、From birth,aperson'sfirst instinct is to survive, and then to livealong li fe、From primitivesocietytothe present day,the view of yin-yangand perpetual life has permeated in all aspectsofsociallife and the nationalculture of Chinesesociety、Chinese folk art re flects allof the basicphilosophicalconcep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