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一、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

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成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明确了心理压力源,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而高度紧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放松训练

这是国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的紧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情绪。

情绪对比。

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心、肺等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刺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的心理状态。

三、磨练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刺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

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练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其次,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做敢为。当然,也要克服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由于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行动后果,常常带来行动的失败,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再次,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教师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

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方法

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方法 大连金州新区大李家小学李铁凝 新课标、新课程下的教师任务重、压力大,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了,学习内容并没有少,教师要在更少的时间里教好同样的内容,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开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有的要求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作为教师,压力太大、时间过长会对工作、生活不利,因此,我们自己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二·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剌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其次,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当然,也要克服轻举

最新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国运兴衰,系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观念和技术的快速更新, 教师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教 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为主流的社会形势的抨击下,家长及 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大部分教师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听了专家的讲座,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是人格的完善和人价值的提升。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在师生相互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各方面健全的学生。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等积极的认知因素,还要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品质中的积极因素。教师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有效的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良好的身心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会不断增强其教学效能感,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发挥教学的功效。 面对压力事件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积极应对,二是消极逃避。对于后者,尽管可以暂时缓解心理压力,但是暂时逃避的结果是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重又设置了潜在的障碍,随着这种障碍的不断累积,必定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较理想的选择是面对压力事件,深入分析,沉着应对。面对压力如

教师如何缓解压力讲课稿

教师如何缓解压力

教师压力之中已成为社会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严重影响教师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心头之患,轻则情绪紧张,难于安心工作,重则厌恶学生,产生对立情绪,造成精神障碍。本文从造成教师压力的来源分析进行破剖析,来找到缓解老师压力的、从教师自身做起的方法,来帮助每一位老师,重新获得良好、轻松的心情。 [关键词] 压力压力来源心理健康标准缓解压力 教师节刚刚过去不久,人们在向老师们表达敬意之时,事后会考虑到教师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教室是也是一种压力程度颇重的职业。我国的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压力,普通学校的教师压力感比重点学校的教师压力感重。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人才竞争的加剧,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沉重。调查表明:91.9%的教师认为该职也是有压力的,其中有62.7%的教师认为很有压力或者极有压力。在自我总体压力感方面,14.2%教师处于极有压力状态,77.3%的教师处于很有压力状态。在总结了各种资料后,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 教师提高学历是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另外还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很容易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三、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的压力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3.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4、嫉妒心理。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 5、失落心理。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6、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1)态度上的变化。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行为上的变化,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教师压力就是教师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个体目标受到长期、持续地威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这种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那些片面强调工作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从而主张消除工作压力,以还教师的的愿望是好的,但却是不实际的。我认为工作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我们学校管理者能做的,就是正确认识这把“双刃剑”,从学校角度,做出有效的压力管理和应对,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教师们的生活相协调。 一、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压力导致的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独生子的增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所以导致教师超负荷承担工作,体力和精神出现透支。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 解 https://www.360docs.net/doc/fb840129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一、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成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明确了心理压力源,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

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内容简介】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在全社会各种职业中,教师的职业压力仅次于飞行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社会的传统道德文化、家长的高期望值、体制与管理中的不完美不合理之处、个人生活中的经济、情感、人际与发展等等问题,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不堪重负。大量的调查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职业枯竭比例较高。 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否则,只能不断制造“师源性心理伤害”。 毋庸置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课程包括四个模块。 第一部分《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讲座。旨在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引导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压力的存在及其影响,更多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积极的一面,学会有效应对和管理压力,做情绪和生活的主人,成为快乐健康幸福的教师。首先从活动导入,创设一种体验的感受的氛围,吸引听众的关注和兴趣,然后解读分析压力概念及压力影响,第三部分学会有效应对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是全课学习理解的重点。 第二部分《教师心理成长之旅》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近年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所采取的举措的介绍,其中贯穿了主持并全程参与这项工作的老师对这项工作的反思和展望,以期对各地区提供一个示范,给大家提供一个从哪些方面,如何做可以提升和改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先行者的经验。 第三部分是一个对话交流,一位市级心理专家、一位区心理工作负责人以及一位学校心理教师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话交流研讨。 互动讨论话题包括如下: ● 怎么看待教师所面临的压力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 ● 怎么看待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具体表现。 ● 给教师带来压力,造成教师心理困扰的原因。 ● 怎样才能有效提升改进教师心理健康,从组织管理层面能做些什么? ● 学校建设、学校文化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几个方面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几个方面 教师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中相互作用的特征(与学生,同事的关系);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物质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理想;有关社会地位问题;职业声望与薪水。 ⒈社会压力 这些压力来源于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但社会文化对教师的定位(特别是小学教师)却难以令人喝彩。 第一、角色期待压力。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赋予“圣人”的人格定位。“天地君亲师”,教师不但承载了文化传递的使命,更承载了道德传递的使命。人们对教师的人格期盼也超出了普通人能够承受的程度,这样的定位可望而不可即,对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第二、学生家长压力。目前,学生家长对子女普遍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必然投射到教师身上,对教师也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近乎苛刻的过高要求。来自家长的压力同样不可小觑,一方面某些学生家长对老师过于热情,请客送礼,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另一方面,也有某些家长对教师态度蛮横,冷嘲热讽,只要教师在工作中稍稍出现失误,往往就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动不动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就将学校或老师诉诸公堂,甚至直接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学生家长的刻薄和非难,目前成为部分教师的一大心理压力,搞得老师整天紧张兮兮。有教师戏称自己的工作是“如履薄冰”。 ⒉工作压力 来自于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是教师全部心理压力中最主要的部分。

一些不合理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工作量方面。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兼课现象,主要课程的工作量一般都在每周14节以上,大部分还要从事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教学来讲,传统的质量要求是所谓的“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进行课外辅导、认真组织考核),需要“认真”的还有各类被“规范化“了的德育工作、体卫工作、教育科研……都有书面材料要完成。这种提法本身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流于形式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其次是工作质量要求。表面上看,小学教师没有升学率压力,但不合理的工作质量压力并不轻松。频繁的冠名以“教学质量检测”的考试让每一位教师终年神经紧张。矛盾的是,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象流水线上的铸件,仅靠加工者猛锤猛打就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用于流水线上的所谓“标准化质量管理”却被当作改革成果地用于教育质量管理。一味地追求片面的几个“度”、几个“率”,一味地攀比极不科学的几个“均分”,使广大教师疲于奔命。 ⒊人际压力 来源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但教师的人际压力有其特殊的一面。由于教师的工作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同时自身又肩负着如此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压力可想而知。 学生压力:近年来,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的实际地位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由“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正在变为“协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正正在经历着前

浅谈如何缓解教师压力

浅谈如何缓解教师压力 李禹海 内容提要:在当今世界,教师压力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首先分析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如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评职称、进修压力大、经济压力重等方面。其次再分析产生压力的深层因素。如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学校管理不科学性等方面。最后如何缓解教师压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更有效地组织工作、及时总结,妥善计划、不要给自己无谓的心理压力、享受个人空间、适当的运动等等分析,着重分析引起教师压力的压力来源,指出导致教师压力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教师压力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不断的努力。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解决策略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众多研究结果已经证明,教师是一个高压力职业。对于教师而言,压力过大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很多教师抱怨他们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已经快要“崩溃”了。他们自我报告感到焦虑和不被理解,尤其是面对一些令人讨厌的问题学生、具有高期望值的家长、课程以及面对一些无休止的考试时。 心理学有关研究认为,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外界情境使个体产生压力与否,关键在于个体的主观评价。人在活动中遭受到的压力与活动效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压力过小,无助于活动任务的完成;压力过大,易造成过度焦虑、紧张,也无助于活动的良好实现;只有中等程度的压力才有利于活动任务的良好完成。压力因个体性别、年龄、所在学校的地域(城市、农村等)或者社会给与学校的评价等很多因素相关。 教师压力的来源 减负这个词用了很久了,首先用在给学生减负上,然而综观现在的学生,负担减下了吗?没有,家家都望子成龙,成龙的工具当然是教师,于是学生负担减不下去,教师的负担却越来越重。要减负当然要知道负担来自何处。归结起来大概如此: 1、工作负担重。 教师要应对的事太多了,除了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管理学生等正常工作外,还要听课、评课、准备公开课,同时还有各种计划、总结、接受各种考核、签订各种安全责任书。同时还有上级的“十不准”、升学、下岗、末位淘汰等要求、规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我国教师工作繁重,压力过大,心理状况不佳的现象,有其特殊的背景:穷国办大教育,政府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来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极为艰苦。如初中按规定每班人数为48人,而目前一般中学初中部每班学生达60余人,重点学校每班学生

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心理压力 虽然在当今社会,教师是一个被普遍认为收入稳定,地位重要的职业,有些统计还显示出教师属于高收入人群,然而事实上城市里老师的工资几年来已有所上涨,但面对飞速上升的房价、物价,作为教师,就那一两千元的月收入,何时才能买上城里的昂贵的住房呢?如果单位没有住房福利和补贴,老师们辛苦一辈子,也许也顶不过那几十方米的房子。这样的收入与房价比,教师们忧心住房问题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因此而产生的忧虑和压力也可想而知了。 一、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 教师提高学历是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另外还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很容易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三、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的压力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处理生活琐事。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子女。我们工作的性质是铃声就是命令,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你都必须精神饱满地去讲课,满怀热情地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时代要求的压力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已。他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树立为人的榜样,为人师表必须铭记在心,从而使教师产生了凡人与榜样的冲突总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心理带来了种种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供自我支持,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不必要的“神坛”带来的心灵束缚。另一方面还有待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教师在“传道、解惑”的教学活动中传给学生正面映像。教师“减压”,实际是为学生“减负”,只有教师职业压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新一代接班人。

如何应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问题汇总

如何应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问题 沂水镇第二初级中学刘媛薛俊海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心理压力较大,职业倦怠症状明显。据调查表明:75.6%的初中教师、72.5%的高中教师和70.9%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4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因此,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不但要正视压力的存在,而且要研究、制定并采取减压对策,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满意度。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社会调适对策 从整体讲,教师地位和过去比有很大提高。但横向比,付出和回报比,教师地位和待遇还不尽人意。特别是工作在农村的部分中小学教师,不但条件艰苦,工作辛苦,而且酬薪低,有的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因此,党和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教师工资水准,完善教师工资保障体系,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当教师,吸引城市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切实解决后备教师素质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生存状况不佳等问题,真正使教师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 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师”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复杂性,尊重、理解教师的劳动,树立起教师的职业威望,多为教育、为学校、为教师办实事,形成“党以重教为本、政以兴教为先、民以支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调适对策 1.选: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 有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招聘教师时过分关注应聘人的文凭,而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应聘人是否愿意当教师,是否适合当教师?结果招来的教师虽具备相应的知识,但不喜欢教师职业,工作的时候“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的人主观上愿意当教师,但客观上并不适合当教师。这些情况,很难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很难保证教师没有压力。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尽快引进现代人才招聘与选拔系统,建立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并使用包括“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工作样本”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师选聘质量,确保挑选出一批“愿教”、“能教”、“会教”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这是从源头上预防或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的重要举措。 2.管: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坚决纠正层层下达升学指标,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督导力度,督促学校落实“减负”规定,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民主管理”,为教师“减负”、“减压”提供领导支持;学校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艺术。一是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内的各项管理制度要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给教师一定的受重视感。二是坚持以法治校,用制度约束人,少用人管人。三是学校领导要善于发

关于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专业:小学教育本科 姓名:梁小英 学号:071010668 工作站:晋源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教师压力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教师的压力源、应对方式特点及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干预。 调查内容:教师对教学、家庭、经济的感受 调查时间:2009.6 调查地点:晋源区教育局 调查对象:全体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教学、家庭、经济压力使广大教师不堪重负,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年纪轻轻便秋霜满额,有的精神压抑……学生读书,书包稍微重了一点,教师稍微严了一点,家长呵护至致,全社会大声呼吁:为学生减压!部分干部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出门有车,餐桌有鱼。又有谁为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减压。 一、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 结合教师工作特点与全区教师实际情况,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有: (一)工作的因素。 1、实施课程改革的困惑。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课程理念已基本深入人心,但如何落实仍然是个难题。绝大多数老师(特别是一部分年龄偏大的老师)根本不懂一点电脑,不知道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境界,年轻教师会制作课件,但也只是听课时才做做样子。至于利用网络,查找新的信息,更是天方夜谭。 2、面对学生的束手无策。“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这是许多教师的口头禅。难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蠢了吗?肯定不是,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重要的是不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①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缺乏家庭温暖,有的痛苦郁闷,有的懒惰冷漠,有的逆反对抗……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②父母离异的

浅谈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的策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正文...................................................2-8 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3) 要学会与同事和睦相处 (4) 要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 (6) 参考文献 (8)

浅谈教师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几种策略摘要: 近些年,教师由于心理压力而导致的师源性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的产生,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拟从教师自我调节的角度,介绍几种教师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心理压力自我缓解策略 正文: 近些年来,由于师源性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学生心理障碍,如厌学情绪、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屡有发生。师源性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潜在危机。而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的调查就表明:75.6%的初中教师、72.5%的高中教师和70.9%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4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研究证明,只有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时,教师才能顺利而有效地适应教育环境,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

待和处理师生关系,才能减少学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行为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有效措施。那么,如何有效减轻教师的心里压力,从而减少因师源性心理问题而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呢?我想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生命中二分之一。生活幸福不幸福与工作是否幸福是休戚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群体的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状态,而且在工作中负面情绪体验比较多,包括无奈、痛苦、担惊受怕、气馁、埋怨指责等。这些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使得相当一些教师出现失眠、心悸、头晕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排解工作压力我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树立我工作、我快乐的积极心态。境由心生,其实工作的成败,很大意义上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视工作为享受,那么我们就会努力去享受,然后努力地工作,取得满意的结果,从中又得到成就感,获得另一种快乐,于是便成了良性循环。如果有些人视工作为劳役,当作一种痛苦的历程,便会心生不满,万事抱怨,不止对别人怨恨,亦对自己怨恨。烦恼忧愁,说白了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整天郁郁不得志地生活下去,难道干一行就要痛恨一行?从去办公室开始,就

教师的心理问题压力及应对策略

教师的心理问题压力及应对策略 一、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发,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有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遵循:(1)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和谐的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还有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为:(1)健康的人格;(2)良好

的师德;(3)稳定的情绪;(4)自我意识良好;(5)坚强的意志品质;(6)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据有关报道,在杭州市随机抽取五所小学的300名教师,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的列出心理健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特征。收回问卷后,按照各特征出现的频率高低进行排序,筛选出频率最高,具有代表性的30个主要特征,然后要求教师对这些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在30个特征中重要性排在前二位的依次是:有责任心、有爱心,具备良好看道德品质;工作认真踏实,待人处事客观公正;积极进取;诚实守信,良好的人际关;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打开魄。中小学教师认为相对不重要的有:风趣幽默,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在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后,分成了以下几个类别:(1)与道德品质有关的特征,奉献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有爱心;(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特征,开朗乐观,宽容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3)与责任感有关物特征,有责心,处事客观公正;(4)与自我效能和情绪有关的,良好的适应性,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自信心,自我评价客观正确,冷静理智,坚毅有恒心,情绪稳定,胃耐心;(5)与创造力有关的:富有想象力,敢于创新,风趣幽默,兴趣爱好广泛;(6)与工作态度和素质有关的,积极进取,敬业爱岗,工作认真踏实,良好的文化素养。 二、教师心理问题因何而生

教师如何缓解压力

教师压力之中已成为社会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严重影响教师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心头之患,轻则情绪紧张,难于安心工作,重则厌恶学生,产生对立情绪,造成精神障碍。本文从造成教师压力的来源分析进行破剖析,来找到缓解老师压力的、从教师自身做起的方法,来帮助每一位老师,重新获得良好、轻松的心情。 [关键词] 压力压力来源心理健康标准缓解压力 教师节刚刚过去不久,人们在向老师们表达敬意之时,事后会考虑到教师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教室是也是一种压力程度颇重的职业。我国的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压力,普通学校的教师压力感比重点学校的教师压力感重。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人才竞争的加剧,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沉重。调查表明:91.9%的教师认为该职也是有压力的,其中有62.7%的教师认为很有压力或者极有压力。在自我总体压力感方面,14.2%教师处于极有压力状态,77.3%的教师处于很有压力状态。在总结了各种资料后,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

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 教师提高学历是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另外还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很容易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三、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的压力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处理生活琐事。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子女。我们工作的性质是铃声就是命令,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你都必须精神饱满地去讲课,满怀热情地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时代要求的压力

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策略

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策略 1、努力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积极面对新课改。 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注重学生自觉、自由、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因而,新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面对不可逆转的现实,能够改变的只有教师自己。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认识模式,避免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改革中存在的暂时性问题,坚信凭借努力一定能成功应对新课程的挑战。此外,教师应以积极心态面对存在的压力,不再将个人承受的压力看作是个人无能、失败及对工作的不胜任。学会将其视为可以理解的,在人们面对高标准、高要求及不确定性时不可避免的产物。 2、实现教师新角色的自我确认。 学者Schwab·Byme认为出现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时,教师易出现职业倦怠。当教师不能妥善协调冲突和感到角色定位模糊时就容易导致压力的产生。⑤教师在积极投入新课改的活动时,缓解压力和预防职业倦怠,需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确认。首先,要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职责、内涵、课堂教学中各角色的职责范围和功能,对不同类型的课如:常规课、研究课、活动课中不同角色的比重有所侧重,并协调各角色间的关系,减少冲突。其次,教师自我权威意识的消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主动的改变对权威的传统认识,放弃对学生及教学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学会分享,从单一的、专制的和封闭的权威转变为多元的、民主的和开放的权威,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有很大的不适应和心理冲突,但是这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的消除由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3、注重教学反思与自我能力的提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心理压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且适当的焦虑可以有效的提升个体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这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课程改革。要认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对已有的教育观念的反思和改造,这是一个不断思考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作为教师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困惑和压力,立足于新课程实际,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根据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适合自己,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活动进行监控、评价与矫正,将现有知识与过去经验相互连接,吸收先进的课改成果,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积极方法。 4、教师要善于调节情绪。 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更多关注自己的优势,更积极地看待自我;消极的情绪、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更加关注自我消极的方面。过大的心理压力必然伴随焦虑、沮丧、无奈、无助、烦恼等消极的情绪,上述所提及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给教师造成情绪上的波动。比如通过一些基本的调控技巧包括自我宣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等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xx初中数学1xxxx “国运兴衰,系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观念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教师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经济为主流的社会形势的抨击下,家长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大部分教师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听了专家的讲座,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是人格的完善和人价值的提升。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教师的人格特征“蕴蓄于中,形诸于外”,在师生相互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各方面健全的学生。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 认知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和情意活动(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等积极的认知因素,还要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品质中的积极因素。教师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有效的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良好的身心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会不断增强其教学效能感,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发挥教学的功效。反之,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教学和已有的知识不自信,有强烈的无助感,对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回避,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许多事实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源”,教师良好的心理面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面对压力事件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

教师心理压力怎么对待

如何看待教师的心理压力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由此可以显示出,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大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正因为教师的责任重大,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目前,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繁重, 2.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教育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新知识; 3.是来自学历、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评等级等各个方面; 4.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 5.是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并且不少学校教师超编。

教师缓解压力的几种方法

教师缓解压力的几种方法 当前,教师这一职业是社会职业中承受压力较大的职业之一,教师群体是社会中承受压力较大的群体之一。一直以来,在所有的社会行业之中,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最高的。教师挣的钱可以不多,但承受的压力不能少。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挫折,当压力与挫折无法避免的时候,就应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来派遣它或减轻它。因而笔者认为,我们老师必须学会减轻压力的正确方法,学会应激的对策。总的来说可以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来解决。 (一)外部环境: 1、领导关心。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深入教师队伍中去,关心老师的疾苦,了解老师的一点一滴,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他们所面临的不同的压力进行耐心细致的剖析,帮助他们学会应激,甚至学校领导出面直接解决问题,力所能及解决教师应对的种种压力。 2、和谐氛围。作为学校必须创设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让笔者们的老师有一个美好的、清新的工作环境,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态,教书育人,真正实现身心健康,万事如意,同时培养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心理咨询。每一所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每一个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对涉及到“潜能开发”和“人的发展”有关的学生、家长、老师均给予辅导,

帮助人查明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在适应、发展等发面给予辅导与帮助,了解自己的 4、业余生活。学校工会的“教工之家”是给教师减轻压力的最佳场所,让有压力的教师在此地合理地宣泄,听听音乐,打打乒乓球,运动调节等等,或者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调节放松,发挥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真正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二)内在因素: 1、正视现实。许多因为生活或工作上的不如意而感到烦恼的人,常会有一种共同的心态,即不能接受某些既成的事实,甚至越想越不服气,越想越恼火,越想越窝囊,但任何委屈、愤怒、抱怨、不服气对改变既成的现实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改变现状,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正视现实,承认距离,找出不足,继续努力,或者把注意力移开,自笔者调节,从许多无所谓的烦恼中摆脱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