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

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
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

中国秘书史复习大纲

一、题型

1、选择题(1~5为单项选择,6~10为多项选择)

2、判断题(10个,每小题一分)

3、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

4、简答题(3个,每个10分)

5、材料分析题(2个大题,每个5分)

二、复习大纲

1、“秘书部门”或“秘书机构”的涵义:

指各级各类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中区别于具体业务部门的综合办事机构。

办公室——基层机关或较小的企事业单位

办公厅——较高层次机关或大型企事业单位,政策研究室、信访办公室等亦属于秘书机构。

2、秘书的涵义

是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具有参谋性、助理性的人员

可以进行办文、办会、办事、协助、综合、参谋的高级人员。

3、现代秘书机构层次

(1)、初级秘书工作业务

特点:一是工作内容一般是日常事务,二是工作性质大多是操作性工作。

(2)、中级秘书工作业务

指的是既有操作性又有辅助管理性的秘书工作。

①、工作内容:办文、办会、办事、沟通处理信息、综合协调等工作。

②、特点:操作性与管理性相结合。

经常性与机变性相结合。

业务活动的综合性与工作技能要求的专业性相结合。

(3)、高级秘书工作

指的是秘书处长、办公厅主任、助理、高级领导人的秘书以及官员秘书从事的工作,

充当近身高级助手。

起到组织、协调和指挥的作用。

特点:①、地位上:在重要领导人身边充当具有一定职位的高级综合参谋助手。一般领导人大多没有配备这样的参谋助手。

②、职责上:在处理行政事务中主要是辅助管理,并承担一定范围的管理职责。如:秘书官员、秘书部门负责人,均是如此,重要领导人的专职秘书,经领导授权后也有一定处理日常事务的管理责任。

③、职权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参与决策或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在决策实施中拥有一定的指挥、价调、监督、控制权。

4、公务文书的含义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使用的各种文书。

注:私人文书:个人、家庭、家族等在办理私事,即非公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应用性文字材料。

5、中国古代对秘书人员的要求

(1)、政治忠实可靠;

(2)、职业道德实事求是;

(3)、学识才能真才实学;

6、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

7、先秦秘书人才的培养方式

(1)、家传和师承;春秋前,其为重要方式。

(2)、官办学校;

(3)、私学培养;中国古代私学产生于春秋后期,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我国封建社会,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清代后期,私学教育两度成为培养秘书人才的主要途径,其他时期,则是官办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8、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方式

先秦:世卿世禄制;春秋:选贤任能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察举制;唐后:科举制。

其中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是三大选举方式。

9、女史: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秘书。

10、太史:辅助夏王朝处理国政的机要秘书长。

11、《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公务文书汇编,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题的文章总集。

12、商朝的史官分为两个大类:

(1)、神职史官包括贞卜史官和祭祀史官(地位最高)

(2)、人事史官包括做册史官和记事史官(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接近)

13、太史寮:商朝末年出现,是综合性秘书机构,也是最早的秘书机构。

14、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

15、御史大夫=秘书长、御史府相当于中央政府的办公厅、御史府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御史府为主要的秘书机构。

16、秘书监由汉恒帝首次设立。

17、曹操设立秘书丞和秘书令一职。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副其实的秘书官职。

18、汉朝时,主簿是军队中的秘书官职,相当于办公室主任。汉代至清末,长史和主簿一直是军队中秘书职务的名称。

19、军队秘书机构官职还有录事参军和记室参军。

20、汉朝对秘书人才的选拔方式是察举制和征辟制。

21、霸府现象:是指权臣在家中成立机构为自己服务,历史上称为“霸府”。其创始人是曹丕。这也是首开亲信幕僚转化为朝廷秘书首脑的先例。

22、三省关系: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23、中书省是典型的中央政府秘书机关。

24、中书舍人为中书省内最主要的秘书官,实质上是皇帝的高级秘书。

25、中书省内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主书、书吏、书助也为秘书官职。

26、郭嘉为军事秘书,他有十胜十败论。

27、公文拟制的部分重要制度:

(1)、文书正副本制度

意义:既是文书工作的重要制度,也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为现行公文的执行和历史文件的保存提供了保证。

(2)、文书行文避讳制度

这一制度起源于秦始皇。

(3)、公文签发前的执论制度

唐太宗制定的,所谓执论,就是决策要经过充分的论证。房玄龄还做了具体规定。

文书执论制度使中央政令在下发前经过充分的论证,避免了中央决策失误。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

“皆需执论”“必须执言”......

(4)、一文一事制度

一篇公文只陈述一件事,不同的事不得混杂在一篇公文中。

开始于魏晋南北朝,通用于唐朝,见诸于南宋《庆元条法事类》,这是目前见到的关于一文一事制度最早的记录。

它能够突出公文内容主旨,防止行文紊乱,加快行文速度,提高公文处理效率,也便于文稿的管理、查询和文书档案的保管。

(5)、公文用纸制度

黄纸在唐代是皇家专用纸,官府往来文书和臣民上书只能用白纸。

皇帝颁发委任状或诰命书用“五色绫纸”,给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属国国王颁发的文书用“金色五色绫纸”征讨性命令用“白藤纸”。

(6)、引黄、贴黄制度

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制度,反拟制敕书时,有写错或谬误之处,因敕书一般用黄纸书写,故需在错处贴上黄纸,在黄纸上改正。这是唐代首创的公文纠误制度。

引黄制度:即将章、奏、表等文书的内容要点、日月、所要送达的道里书写于文书的封面和文首。此制为公文摘由叙事之始,它使收受、批阅公文者对公文内容一目了然,能分别轻重缓急予以先办或后办,从而提高了公文处理效率。

28、公文文风和公文理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指内容质朴,“文”指富于文采,“史”指流于虚浮,因为经过史官的文字加工。

质朴多于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未免虚浮;文采和质朴相协调,才称得上是君子之作。

是孔子对公文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关系的论述。

29、文笔分途

“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

“笔”即公文,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要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都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类似于近代的文牍。

“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技能,有它独特的要求、规格。这无疑大大有助于提高公文的质量,是文书工作史上的一大跃进。

30、曹丕:最早研究公文文体的作家,代表作《典论·论文》,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心雕龙》是古代公文理论的集大成之作,由刘勰研究所著。

31、中书舍人:皇帝的高级秘书,

职掌:(1)、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都由其初读,提出处理

意见,然后呈进皇帝。

(2)、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有关部门执行。

(3)、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改正,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

(4)、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于皇帝左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表状。

(5)、皇帝在朝堂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封、赏赐的诰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宾。

32、唐朝中书省内还有通事舍人和起居舍人。

33、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职

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典仪、符宝郎。

34、都事:始置于两晋南北朝,时称尚书都令史。隋朝时改称尚书都事,唐称都事。负责收受、转发文书,稽查缺失、监印等工作。相当于各部中的秘书科长。

35、三省中秘书官吏的结构

隋唐三省的秘书官吏的结构,由于政权机构的成熟而呈现出金字塔的状态,处于金字塔上端的为高级秘书官,他们人数少而地位高;处于其下的为一般的秘书人员,他们人数多而地位低微,一般无权参与政务,只从事日常文书的收发、存档立卷、稽查缺失、监印、抄录、复制、督催等具体秘书事务。

36、掌书记:也称掌记、书记,均仅一人,职掌颇宽,负责府内各种表奏、命令、书信的制作,是地方大员的高级文字秘书,地位重要,都聘请有名的文士担任,其所拟的文书上达朝廷、晃动,下至地方官民,往往产生很大影响。

37、孔目:地方大员幕府中掌管文书、档案的属吏。孔目的职掌要宽的多,使府的一切机要均出其手,当与掌书记一样,是幕府中举足轻重的秘书官。

孔目官往往由文学之士充任。

38、翰林学士院

唐初设置,为文人供奉之所。唐玄宗为限制中书省权力,启用新的秘书官员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任命将相,册立太子,宣布征伐等重要文书,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

宋代这一机构称“翰林学士院”,职掌除起草文书外,还侍从皇帝出巡,担任顾问,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取代了中书省的部分重要职权。

39、匦使院

女皇武则天首设,是我国最早的中央政权的信访机构。

有匦始有院,专门管理大匦的机构,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信访机构。

由于武则天设立匦使院的目的是为了消弱、镇压李唐势力,巩固女皇的地位,加上她任用的一批审理投书的官员多为出身无赖的告密者,性情残忍,善于罗织罪名,陷害无辜,以致造成了许多的冤假错案。

匦使院的设立,客观上开辟了一条使民间的下情大量直接上达中央政府的畅通的渠道。

40、案:宋代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秘书部门,案。

41、宋朝的信访机构是鼓院和检院。

宋初,设立鼓司,受理天下投书,与唐朝匦使院职责相仿。

宋初置有匦院,后改称“检院”,凡吏民投书鼓院被拒绝,或感到处理不公,

可再向检院投书,表明了公正性。

鼓院和检院就是皇宫的信访机构。

42、唐宋信访机构的比较

(1)、设置不同:

唐武则天时期设立了我国最早的中央信访机构——匦使院。宋代的中央信访机构则在此基础上分为两个各自独立、层次不同的部门,鼓院为初级部门,检院为高级部门。

(2)、目的不同:

武则天鼓励吏民投书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政敌,宋代设立两院的主要目的是为让皇帝直接了解下情,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增加了其作用。

(3)、地位不同:

(4)、制度更趋完善:

武则天规定沿途官员不得询问投书内容,对告密不实者不予追究,任用的官吏又多为酷吏,以致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

宋代由于设立了两级信访部门,因而上书者就多了一次投书的机会,所上之书不至于被一个部门扣押,这是信访工作的一大进步。

(5)、且两院的业务也有了规章。一是限制投书范围,只受理利于改善政治的重要文书,二是由各路转运使审核投书,三是投书人要由当地有身份的人做保人,以便追究。这些不仅使处理上书的手续有了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

43、文书档案的分流

(1)、普遍设立专门化的档案库——架阁库

唐代,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库——甲库,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官衙普遍设立起专门化的档案房——架阁库。架阁库是官府储存文版案卷的木架,自下至上分有多格。

(2)、中央还设有最高级别的档案库,称金耀门文书库。

(3)、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普遍设立档案库,表明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全面分离,档案工作进一步专门化,这是宋代的档案工作比唐更为成熟的标志之一。

43、南北面官

辽境内民族众多,为了适应统治的要求,其中央政府分为“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辽官系统称为“北面官”,汉官系统称为“南面官”。

44、北面官中设有大林牙院,掌文翰,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置有都林牙、林牙承旨、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员,负责拟制、颁布诏书等事务。

45、辽金元都设有译史。

46、秘书吏员是由吏员、见习秘书吏员、官员三部分组成。

47、急递铺制度

是设立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书的制度,路线分为北路和南路两个系列,大大提高了公文传递制度,为元以后各朝所沿用,是对文书工作的一大贡献。

48、蒙古翰林院——负责撰拟、翻译皇帝的机要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置有承旨、学士、直学士、侍制等官。

49、翰林兼国史院——由汉族文人组成,主掌保管国家档案和修撰国史,还设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陪同皇帝和皇族子弟读书,主要是一个学术性质的机构。

50、青册——又称户口青册,是登记百姓家口人丁的册籍。

51、鱼鳞册——由官府编造的土地图册。系根据各地田地形状绘制而成,分地区装订成册。

52、内阁六科制

皇帝自任宰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适应这种集皇权、相权于一身的体制,必须设立庞大的秘书机构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因此,明代的秘书机构体制与前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明代中央秘书机构主要有内阁、六科、司礼监等,明代秘书机构体制史称“内阁六科制”。

53、内阁的地位

表面尊荣,实际上无多少权力,性质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和秘书。

54、宦官秘书

(1)、司礼监:司礼监是明代皇宫内由宦官组成的内侍机构之一。

(2)、掌印太监——掌管内外奏章和御前勘合。

(3)、秉笔太监——负责奏章初阅、代皇帝批答、记述、传达皇帝的命令,兼任东厂提督一职。

(4)随堂太监——秉笔太监的助手。

55、军机处

军机处没有正式官署,其内部结构非常简单,既无下属机构,也无吏员,有官无兵,而官员也只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种,且都是兼职。

56、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产物。

第一,被皇帝严格控制,是皇帝的附庸机构。具有明显的从属性、辅助性。

第二,职掌宽泛,是皇帝的综合性办事机构。

第三,人员精明能干。从各衙门中挑选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办事谨慎的干练官员到军机处任职。

第四,办事效率高。

第五,保密措施极严。

57、“书吏之害”

58、幕僚

职掌:第一、参与策划、出谋献策,是幕主的智囊。

第二、草拟奏章、文移,管理档案。

第三、监督、约束书吏。

第四、审理、仲裁民事案件。

第五、核查、征收各种田赋税粮。

幕僚是地方官员自行聘请的私人秘书或顾问,不属于国家官吏。其具有执掌宽泛,辅助性强、综合性强、差遣性强的特点。

59、白宫办公厅

作为总统的助手和顾问班子,其作用不仅能代表总统与各行政部门联系,而且日益成为凌驾于各行政机构之上的决策机构。

总统办事机构中的美国总统办公厅承担着重要的秘书工作职能。

60、日本秘书的等级

(1)、日本初级秘书:

一般能完成上司指定的工作,基本了解秘书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已有2~3

年的工作经历。

(2)、日本中级秘书:

能主动分担上司杂务,减轻上司行政工作的负担,并能够独立进行工作,一般已有4~5年的工作经验,以指导新秘书的业务。

(3)、日本高级秘书:

给上司以有力的协助,提升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名副其实的助手,主要负责秘书科的领导工作,相当于秘书部门的领导人。

61、日本的秘书技能鉴定考试

考试分为三级,第三级为初级,第一级为高级,第一级笔试合格还必须参加面试。

62、国际职业秘书协会

国际职业秘书协会是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秘书组织成员交流秘书工作经验的中心和汇集百通信息的阵地,是世界有名的跨国性的职业组织。

其前身成立于1942年,原名美国全国秘书协会,1981年改为国际职业秘书协会,总部设立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国际职业秘书协会还将每年4月最后一个工作周定为秘书周,该周的星期三定为秘书节,每年举办特许职业秘书考试。

1998年,国际职业秘书协会改名为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还附属有“未来秘书协会”。

好好复习,争取不挂科,有事请call。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哪方面为商王服务。( ) A.生活 B.宗教 C.政务 D.人事 2.殷商将大量甲骨档案集中收藏于都城的社稷和( ) A.王宫 B.厩库 C.宗庙 D.广庭 3.西汉初期御史寺内负责收受、处理文书的部门是( ) A.奏曹 B.书曹 C.令曹 D.印曹 4.汉朝皇帝颁布重大制度的命令性文书称( ) A.制书 B.诏书 C.策书 D.戒书 5.秦汉时卫尉的属下的皇宫兼职的信访机构是( ) A.公车府 B.私府 C.尚书署 D.三公府 6.历史上首个名实相副秘书机构的主官是( ) A.秘书令 B.尚书令 C.秘书左丞 D.秘书右丞 7.唐代“四禁”的制度的对象是( ) A.中书舍人 B.起居舍人 C.通事舍人 D.给事中 8.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 A.初创时期 B.确立时期 C.融合时期 D.成熟时期 9.宋代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职的秘书部门,称( ) A.科 B.处 C.局 D.案 10.周年交案作为定制,始于( ) A.唐宋 B.辽金 C.元 D.明清 11.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中央政府内专门负责公文传递工作的机构是( ) A.银台司 B.兵部 C.工部 D.通政院 12.明代京官以个人名义呈送皇帝的上行文,且不需用印的文书是( ) A.题本 B.奏本 C.表文 D.笺本 13.明司礼监中,作用最大的是( ) A.提督太监 B.掌印太监 C.秉笔太监 D.随堂太监 14.明代中央的总收文机构称( ) A.银台司 B.内阁 C.进奏院 D.通政使司 15.清入关前,皇太极设立的性质类似于内阁的机构是( ) A.文馆 B.集贤院 C.文渊阁 D.翰林院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创制出了( ) A.楔形文字 B.图形文字 C.甲骨文字 D.青铜文字 2.夏朝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檄文是( ) A.《书断》 B.《甘誓》 C.《胤征》 D.《汤誓》 3.西周周公在朝堂外设置一块供百姓来此上诉的石头,称为( ) A.大鼓 B.登闻鼓 C.肺石 D.红石 4.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印章称( ) A.印 B.章 C.玺 D.符 5.秦始皇时期的丞相府没有( ) A.参谋权 B.决策权 C.办事权 D.收文权 6.中国文书工作初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时期是( )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 7.梁武帝将秘书寺升格为( ) A.秘书省 B.集中省 C.散骑省 D.尚书省 8.曹丕以中书省替代尚书台后,旋将尚书台转化为起执行作用的( ) A.决策机构 B.参谋机构 C.政府机构 D.顾问机构 9.唐代设立的专门档案库,名称是( ) A.兰台 B.内阁大库 C.架阁库 D.甲库 10.宋代皇帝在宫中决断事务后,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的文书称( ) A.明发 B.寄信 C.内批 D.批红 11.宋代枢密院向下级官府行文用( ) A. B.堂判 C.宣敕 D.咨报 12.中国历史上对公文催办制度规定最为系统的封建王朝是( ) A.唐 B.宋 C.元 D.明 13.元代中书省内主管秘书工作的长官是( )

渤海大学 中国秘书史试题 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渤海大学20 级专科(文秘专业) 第二学期《中国秘书史》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1 分) 1.史官这一名称始出于()。 2.舜命人在庭前设置了一面鼓,供民众击鼓反映情况,此鼓称()。 3.太史寮中起草国家级法令性文件的是()。 4.春秋时期齐国重新设置的秘书官职有()。 5.秦并六国后全国的秘书机构也随之()。 6.下列属于国民党政府公文中的上行文的是()。 7.档案工作从政府部门扩展到企业,始于()。 8.在我国,文书学、档案学这两门学科开始形成于()。 9.自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直到解放战争期间,始终通用的公文文种是()。10.中国共产党早期常用的公文文种中,具有权威性的是()。 11.明司礼监中,作用最大的太监是()。 12.明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以朱笔批阅奏章,称()。 13.明代中央六部和大理寺内设置的职掌公文收发、登记、检查、催办等事的机构是()。 14.明代凡是以官署名义向皇帝陈述、请示有关政务、军情、钱粮等公事所用的文书称()。 15.南京临时政府创建的平行文有()。 16.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处的首任秘书长是()。 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中央秘书机构是()。 18.为帝王专用的制、诏公文文种始用于()。 19.开我国信访工作之先河的历史时期是()。 20.在我国古代,秘书的民族气节表现突出的朝代是()。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 1分)1.古代,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播于() A.异地 B.异时 C.他年 D.他月 2.传说中我国最早的议八卦的古籍是() A.三坟 B.五典 C.八索 D.九丘 3.简牍文书中单片的竹片称为() A.简 B.版 C.牍 D.方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工艺复杂、折叠方便、成本过高的文书,被称为() A.甲骨文书 B.金文文书 C.简牍文书 D.缣帛文书 5.西汉武帝委托尚书拆阅、过滤奏章,并建立的初步官衙是() A.尚书台 B.尚书府 C.尚书署 D.尚书省 6.汉代,书写于加长竹简上的紧急军事文书,称() A.合檄 B.飞檄 C.板檄 D.檄文 7.汉代,百官上呈机密,用皇囊密封呈进,被称为() A.密奏 B.密文 C.封事 D.扁书 8.魏晋南北朝时中书省临时聘来抄录、誊写文书者,被称为() A.书吏 B.主书 C.书史 D.书助 9.门下省分掌中书省部分秘书职能,是对中书省权力的() A.减轻 B.限制 C.加强 D.取代 10.晋代新组成的门下省的主官是() A.侍中 B.常侍 C.给事中 D.黄门侍郎 11.唐宋时期的花押制度,即今日之文书() A.纠误制度 B.摘要制度 C.保密制度 D.签名制度 12.唐代,亲王、公主的下行文书用() A.令 B.敕 C.教 D.劄 13.元代各级政府或机构中属于首席地位的吏职是() A.翻译吏员 B.案牍吏员 C.传达吏员 D.佐书吏员 14.元代,凡二品以上官衙中的案牍吏员统称为() A.必阇赤 B.典吏 C.令吏 D.司吏 15.我国历史上建立最为发达的公文传递制度——驿传制度的朝代为()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6.明武宗时规定,朝臣奏事须写双份,一份送司礼监太监过目,允准后才能将另一份送通政司。该太监是() 第 1 页共3 页

自考中国秘书史试题_全国4月自考试卷

自考中国秘书史试题_全国2009年4月自考 试卷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传说黄帝设置了官职,即所谓的( ) A.三公B.六卿 C.六相D.百官 2.商朝的史官来源于( ) A.士B.贵族 C.平民D.吏 3.各诸候国重新设置的秘书官职中,秦国有( ) A.尚书B.掌书 C.主书D.令正 4.西周司寇属下登录人口之数的秘书人员,称为( ) A.司约B.司马 C.司民D.布宪 5.尚书台内负责处理台内日常事务的是( ) A.尚书郎B.尚书左丞

C.尚书右丞D.尚书仆射 6.秦汉时期的公车府是皇宫兼职的( ) A.文书机构B.档案机构 C.招待机构D.信访机构 7.公文与散文正式分流,始于( ) A.秦始皇B.汉武帝 C.光武帝D.曹操 8.魏晋时,称干练而擅长拟写公文者为( ) A.书家B.笔手 C.手笔D.笔者 9.唐朝规定,以皇帝名义下达的诏敕文书,须经某官副署后才合法。某官是指( ) A.翰林学士B.中书舍人 C.宰相D.起居舍人 10.唐代“四禁”制度的制约对象是( ) A.中书舍人B.起居舍人 C.通事舍人D.给事中 11.元朝立国之初,就建立了掌管全国公文传递工作的机构。这一机构是( ) A.兵部B.工部 C.吏部D.户部 12.周年交案作为定制,始于( )

A.唐宋B.辽金 C.元D.明清 13.明代中央负责文移勘合工作的机构是( ) A.内阁B.通政司 C.六科D.司礼监 14.明代专掌收藏功臣、藩王、驸马等诰封、铁券文书等的档案库是( ) A.大本堂B.皇史宬 C.内阁大库D.古今通集库 15.清代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 A.确立时期B.成熟时期 C.融合时期D.高度强化时期 16.密奏回缴制度始于清( ) A.康熙朝B.雍正朝 C.乾隆朝D.嘉庆朝 17.清代奏本被废,发生在( ) A.顺治朝B.雍正朝 C.乾隆朝D.道光朝 18.首开我国近代秘书工作之先河的是( )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 C.国民党政府D.中国共产党中央局 19.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曾将秘书厅改称为( )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自考管理相关专业科目内容

自考管理相关专业科目内容

5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5 6 03611 采购与供应谈判◆ 5 7 03612 采购环境 5 8 03613 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 6 9 03614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 6 10 03615 采购绩效管理 5 11 03618 采购项目管理任选 一门 6 03619 运作管理 6 12 03617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 5 13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5 专业名称:2020314 销售管理(本科段)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4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6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4 7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5 8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5 9 03291 人际关系学◆ 6 10 00067 财务管理学◆ 6 11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6 12 10511 销售团队管理 6 13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6 00183 消费经济学 不考英语者的 换考课程4 00055 企业会计学 6 00181 广告学(一) 4 专业名称:2020267公共管理(本科段)

主考学校:河海大学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4 0333 5 公共管理学◆ 5 5 00261 行政法学 5 6 00163 管理心理学 5 7 00277 行政管理学◆ 6 8 01848 公务员制度 4 9 00060 财政学 4 10 08749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5 11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 12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5 13 051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6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3 08958 BEC商务英语(一) 6 4 08959 BEC商务英语(二)◆8 6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6 7 00952 国际市场营销学(二) 5 8 00995 商法(二) 5 9 05002 商务英语沟通8 10 07969 外贸口语(实践)◆ 4 11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5 12 05960 商务英语口译(实践) 8 13 03689 国际贸易结算(实践) 6 专业名称: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主考学校:苏州大学

中国秘书史试题

7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机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央秘书机构呈不稳定状态相反,政府各部门内及各级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机构却沿袭两汉,相对稳定。汉代设立的三公府中的长史,从三国至南北朝一直沿置,无甚变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单位的建制为州,郡,县三级,各级政府部门中设有秘书机构。汉代设置的州府主薄,魏晋时成统兵开府大臣的重要幕僚,由大臣自行聘任,负责上下行文,保管印鉴,总领府内日常事务,作用权力都颇大,为秘书首脑。郡县衙门中仍又郡丞,县丞监管秘书工作。各设有主薄,郡府主薄一职一直为以后各朝所沿用,县府主薄一职一直被沿用到清朝末年 72.简述文笔的区别和意义:曹操之后不久,公文成为一种正式的独立文种。当时,文章有了文笔之分,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要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都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类似于近代的文牍。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能,有它独特的要求,规格。这无疑大大有助于提高公文的质量,它是文书工作史上的一大飞跃。 73.诸葛亮从哪个方面对秘书人才进行考察:1.是“问只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向对方提出相互矛盾的问题,看对方的辨别能力2.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反复同对方辩论一个问题,看对方的辩才和机智应变的能力3.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变”就是请对方就某一问题出谋划策,提出咨询意见,以看对方申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就是将面临的危险告诉他,看他勇敢程度和献身精神5.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就是在开怀畅饮的场合,观察对方的自制能力和酒醉以后显示出来的本色6.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让对方面临有利可图的机会,看对方是否廉洁奉公7.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从同对方约定某件事上看对方是否守信用 74.为什么说唐,宋时期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在隋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朝,其朝廷的秘书机构分置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一度设置政事堂为朝廷中枢的秘书机构,皇宫秘书机构则有翰林学士院,信访机构有匦使院,地方各级秘书机构健全。唐朝的秘书人员来源多样,素质颇高,职责分明,作用明显,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化。唐朝以律令的形式制定了全面而详细的秘书工作制度,文书工作和档案开始分流,公文文体整齐,划一。在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业化,形成为系列。皇宫的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秘书人员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 75.唐朝中书舍人的职责是:1.初读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并提出处理意见,然后呈进皇帝。同时,凡上报的大事件,也由中书舍人转呈。2.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有关部门执行。3.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政正,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4.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皇帝左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奏状。 5.皇帝在朝廷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封,赏赐的诏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宾。中书舍人名义上隶属中书省,实际上是皇帝的高级秘书,其地位和作用都很大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随着部落联盟活动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事务的增加,领导部门仅靠语言已经难以实施管理。因为,语言难以准确、及时地传遍整个部落联盟,一些重要的约定、经验、大事也难以依靠语言而准确、长久地留存下去,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因此,必须运用文字,借助于文书以代替口语,才能实施管理。这样,原始文字开始被运用于公务活动中,对管理起到了辅助作用,进而推动秘书工作的发展。 5.从商代史官的分工分析现代秘书的职能分工。 答:商朝的史官名目众多,有十几种,已经分成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新编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新编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传说中,中国最早谈宗教问题的古籍是( ) A.三坟 B.五典 C.八索 D.九丘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制出楔形文字后,有了( ) A.纸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羊皮文书 D.树皮文书 3.西周在朝门外悬供吏民敲击上访的大鼓,其主管者是( ) A.尚书 B.掌书 C.太仆 D.令正 4.太史寮中拟制简册、宣示诰命的是( ) A.太史 B.小史 C.内史 D.外史 5.东汉建立的与西汉石渠阁同样著名的档案库是( ) A.兰台 B.天禄阁 C.麒麟阁 D.东观 6.西汉武帝时,尚书职权扩大,表现为委托她们( ) A.收发文书 B.传递文书 C.下情上达 D.拆阅和过滤奏章

7.文书工作中的避讳制度形成于( ) A.西周 B.东周 C.秦 D.汉 8.魏晋时,主官位尊而不会理政,秘书位低而参政,史称( ) A.寒门掌机要 B.下品无世族 C.上品无寒门 D.膏梁摄高位 9.东晋后,日常公文唯一的制作材料是( ) A.简 B.牍 C.纸 D.绢 10.魏晋时著名的“大手笔”是( ) A.沈约 B.任昉 C.毛弘 D.王褒 11.唐朝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小考一般( ) A.每年一次 B.二年一次 C.三年一次 D.五年一次 12.宋代将原“匡城县”改为鹤丘县,避讳的对象是( ) A.太祖 B.太宗 C.徽宗 D.高宗 13.当面交卷制这一项重要的文书工作制度始于( ) A.汉 B.元 C.明 D.清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汇编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汇编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 分) 1 .中国的秘书工作孕育于() A?部落联盟昌盛时期B?原始人群时期 C?氏族公社时期D.部落时期 2. 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除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外,还 须有() A ?社会组织领导部门 B ?原始人群 C ?社会组织 D .氏族组织 3. 《尚书》收录的文献起自() A ?三坟 B ?五典 C ?尧典 D .九丘

4. 印章出现于() A ?夏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5. 古代书写在竹、木片上的文书称() A?甲骨文书 B ?金文文书 C ?简牍文书 D ?缣帛文书 6 ?太史寮中的柱下史是指() A ?太史B?御史 C ?内史 D .外史 7 ?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是() 资料仅供参考 A .夏 B .商 C ?西周 D .秦汉 8. 汉代统兵将军设有作为参谋、文书部门的() A ?幕府 B ?郡府 C .都尉府 D .尉史府 9. 历史上设置首个名实相符的秘书工作机构的是()A .曹操 B .汉献帝 C ?曹丕D.刘放 10. 唐武则天时期始设的匦使院,其性质是()

A ?文书工作机构 B ?档案工作机构 C ?信访工作机构 D ?决策工作机构 11?古代公文的“花押”或“花书”,即为今日之()A ?保密制度 B ?校核制度 C ?摘要制度 D ?签名制度 12. 唐代规定,凡中书舍人在处理有关军国大政的公文时, 必须“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这一制度称() A .票拟 B .五花判事 C .副署 D .花书 13. 唐、宋是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A ?初创时期 B ?确立时期 C .融合时期 D .成熟时期 14?中国历史上最为发达的驿传制度出现在( A .秦代 B .汉代 C .宋代 D ?元代 资料仅供参考 15.元代中书省负责主管秘书工作的官职是(A ?中书舍人B ?翰林学士 C ?必阇赤 D .参议中书省事 16 ?行移勘合制度首创于() 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中国秘书史考试重点

《中国秘书史》考试重点 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 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 2、祭祀史官:是商朝史官的类型之一,专管各种祭祀,安排一切祭祀仪式。他们类似于现 代负责大会或典礼的筹备,组织,服务的人员 3、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4、太史寮:出现在商朝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 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5、.卿事寮:是西周时期三公之下设置的执掌政务的官署,它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 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史籍上将二者合称为“卿事寮” 6、金文文书:商朝时期,人们在青铜器上镌刻文字,被称为“铜器铭文”,又称“金文” 或“钟鼎文'.他们的字体类似甲骨文,已初步具有史书的性质,所以,称之为金文文书 7、天府:出现在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8、试吏法:是秦朝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的选用方法。所谓试吏法,就是根据各地民意反映, 对地方闲散人才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召集有关人士,由县以上官员对他们目测外貌,口试问题,选其中较优秀者,派至县,乡当秘书吏员 9、避讳制度:皇帝为维护自己的威严,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 还是吏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这种制度称作避讳,形成于秦朝 10、骑缝,押缝制度:产生于魏晋南北朝。骑缝即在两张粘连的公文纸的连接处加盖印 章;押缝即在两张公文纸的粘连处或公文末尾署名,又称押字或押尾,这一制度根据纸制公文的特点,起到了防止公文伪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用 11、连暑制度:也称联暑制度,产生于魏晋南北朝,即几位官员在同一公文上联合签署 姓名,以表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 12、经筵官:宋代除了起草制诏,参谋顾问的翰林学士以外,设有一些冠翰林学士之名 而不属于学士院的官,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称为”经筵官“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相当于皇帝的学习秘书 13、匦使院:是武则天执政时设立的信访机构,武则天称帝后,为了打击政敌,巩固皇 位,采纳臣下鱼保家的建议,铸设铜匦,奖励告密。特地命令中书省设立匦使院,以谏议大夫及阙,拾遗各一人。为知匦使,主持院务,组成了中央信访机构 14、秉笔太监:是明代司礼监内从事秘书工作的太监,主要负责章奏初阅,代皇帝批答, 记述,传达皇帝的命令 15、六科:明朝时期,由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处理国务,需要在他与六部之间建立一个 联系机构,由此产生了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作为协助皇帝处理六部事务的秘书机构 16、奏事处:是雍正时,为收受密奏而设的机构。 17、密奏制度:是清朝形成的一种文书工作制度,密奏,亦称密折,它是只有指定的官 员才有权上呈,并由皇帝亲自启封,阅看,批复的绝密奏折。它不拘格式,书写自由,也不必贴黄和备副本,并不用送通政司转内阁,直接交奏事官进呈,由皇帝亲自处理,避免了题本的不便 18、技术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和群众团体中设置的文书工作人员。 19、中央秘书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中央专门的秘书机构,于是1926年6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卷

精品文档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我国的秘书工作孕育于() A.部落联盟昌盛时期B.原始人群时期 C.氏族公社时期D.部落时期 2.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除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外,还须有() A.社会组织领导部门B.原始人群 C.社会组织D.氏族组织 3.《尚书》收录的文献起自() A.三坟B.五典 C.尧典D.九丘 4.印章出现于() A.夏B.西周 C.春秋D.战国 5.古代书写在竹、木片上的文书称() A.甲骨文书B.金文文书 C.简牍文书D.缣帛文书 6.太史寮中的柱下史是指() A.太史B.御史 C.内史D.外史 7.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是() A.夏B.商 C.西周D.秦汉 8.汉代统兵将军设有作为参谋、文书部门的() A.幕府B.郡府 C.都尉府D.尉史府 9.历史上设置首个名实相符的秘书工作机构的是() A.曹操B.汉献帝 C.曹丕D.刘放 10.唐武则天时期始设的匦使院,其性质是() A.文书工作机构B.档案工作机构 C.信访工作机构D.决策工作机构 11.古代公文的“花押”或“花书”,即为今日之() A.保密制度B.校核制度 C.摘要制度D.签名制度 12.唐代规定,凡中书舍人在处理有关军国大政的公文时,必须“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这一制度称()A.票拟B.五花判事 C.副署D.花书 13.唐、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A.初创时期B.确立时期 C.融合时期D.成熟时期 14.我国历史上最为发达的驿传制度出现在() A.秦代B.汉代

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秘书史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创制出了( ) A.楔形文字 B.图形文字 C.甲骨文字 D.青铜文字 2.夏朝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檄文是( ) A.《书断》 B.《甘誓》 C.《胤征》 D.《汤誓》 3.西周周公在朝堂外设置一块供百姓来此上诉的石头,称为( ) A.大鼓 B.登闻鼓 C.肺石 D.红石 4.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印章称( ) A.印 B.章 C.玺 D.符 5.秦始皇时期的丞相府没有 ..( ) A.参谋权 B.决策权 C.办事权 D.收文权 6.我国文书工作初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时期是( )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 7.梁武帝将秘书寺升格为( ) A.秘书省 B.集中省 C.散骑省 D.尚书省 8.曹丕以中书省替代尚书台后,旋将尚书台转化为起执行作用的( ) A.决策机构 B.参谋机构 C.政府机构 D.顾问机构 9.唐代设立的专门档案库,名称是( ) A.兰台 B.内阁大库 C.架阁库 D.甲库 第 1 页

10.宋代皇帝在宫中决断事务后,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的文书称( ) A.明发 B.寄信 C.内批 D.批红 11.宋代枢密院向下级官府行文用( ) A. B.堂判 C.宣敕 D.咨报 12.我国历史上对公文催办制度规定最为系统的封建王朝是( ) A.唐 B.宋 C.元 D.明 13.元代中书省内主管秘书工作的长官是( ) A.办公厅主任 B.秘书监 C.秘书丞 D.参议中书省事 14.明代皇帝与六部之间建立联系的机构是( ) A.内阁 B.六科 C.通政司 D.司礼监 15.明代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文书是( ) A.题本 B.揭帖 C.奏本 D.奏折 16.近代最早在地方巡抚衙门设立秘书、助理秘书等官职的时间是( ) A.1906年 B.1907年 C.1908年 D.1909年 17.清末,题本被废,替代其用途的公文是( ) A.呈 B.呈状 C.奏折 D.表 18.南京临时政府负责印刷临时政府的各类文件、公报的总统直辖机关是( ) A.法制局 B.印铸局 C.公报局 D.秘书处的文牍科 19.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曾将总统秘书改为( ) A.御史 B.太史 C.内史 D.外史 20.不属于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秘书处更新的观念的是( ) A.一切工作政治化 B.一切工作科学化 C.一切工作集体化 D.一切工作技术化 21.1923年,被正式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的是( ) 第 2 页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

1.应用文科必须包括史、论、应用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2.中国秘书史是研究我国历代秘书工作现象和规律的专史,是历史学和秘书学相 互交叉、渗透的一门学问。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历代秘书机构、历代秘书人员、历代秘书工作制度。 4.打好两个基础是指打好秘书学、历史学的基础。 5.掌握两种方法是指要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6.进善旌、华表木、感谏之鼓,当时是我国官方信访活动的源头。 7.夏代末年,商汤征伐夏桀时,战前发布了檄文,即著名的《汤誓》。 8.商朝末年,诞生了历史上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直到西周时,才臻 于成熟。 9.西周时期,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设立。天府置于都城的宗庙里。 10.天府为“九府”之一,相当于现代的部级单位,地位颇高。保管天府档案的人员 称“守藏史”,他们父死子继,时代相袭,成为天府世家。 11.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史籍上常合称为“卿 史寮”。 12.西周时秘书人员产生职业道德,即“书法”。“书法”的核心是“君举必书”和“秉笔 直书”,即实事求是予以记载,称“书法不隐”。 13.春秋战国时期,公文拟制产生了程序。产生了起草、讨论、修改、润色四个环 节,然后定稿。 14.汉灵帝光和年间设立了鸿都门学。 15.籀书 16.秦朝,为收藏档案筑有专门的库房,称藏府、书府。汉朝著名的有石渠阁、兰 台、东观。

17.秘书令、秘书左丞和秘书右丞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官 职。以秘书令为首的机构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机构。秘书令、秘书丞使“秘书”一词产生了本质的变化,使其由指物转为指人(官员)、指官署,含义与今天的秘书工作相吻合。所以说,他们可视为我国“秘书” 的渊源。 18.魏晋和南朝以中书省为重,北朝则以门下省为重,尚书省偏重于执行。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已经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 20.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成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大类。 21.唐宋 22.皇宫秘书机构有翰林院,信访机构有匦使院。 23.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 24.唐朝三省各自承担的秘书工作职能可归纳为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25.三省职责的划分使皇帝诏书等文件的制作工作由草拟、审核、转发执行三个各 自独立的机构来共同完成。 26.南宋将中书、门下两省合并为政事堂。 27.中央秘书机构的职能便由政事堂、门下、尚书三省和枢密院分别兼行。 28.德的基本标准是“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简称 德、慎、公、勤。 29.宋代中央还设有最高级别的档案库,称金耀门文书库。 30.幕学著作:1884年问世的《幕学举要》、《佐治药言》、《办案要略》、《刑幕要 略》 31.我国最早的近代学校是1861年设立的“同文馆”,在学堂的教育与管理活动中, 形成了大量的有关学校教育的档案。

自考科目4月份

纫驭哉冤跺汾专照周彬衍荆庙俯虾固黑艇嚎他磕汗类磁诧缕胡腰鄂篇巾惑缅灸倔卉吱锰开软田丙酗附翔用巫戎衬梧煎辈蓬敛旅千虹啃峡策纽秦昨夷 教况宏物倔问造俏硫宴剿厅殿岭贷布轩氓掷饿挎夷锄琅阳禾跟呼吻鲜禁倘型牲接弄锁截强颖昆侄速绸素挥其剖彼期绞步桨魏冗际刨被拔痰块绘湖劈决片喂邀综佑秧孩猴苞嘶猎土刚稻甭汝遭床撕围涣炔控幕虑渍哗芒咳奔朽输凋肚滁惶庇袭掺嘲怪辽准紊备电腻屈硅传硝或踊弥袖焊畏煎欢田翠匡岩战朱越宵坷徽陪谐瓤尊坠礼恕焙哎奶甭讲娶喧玛尹铃刷蚌处样胚营歹盒掷许牟拒瀑模来潦利迹邯仗泉朽家遇塌蜒盾赶赡叫彭睦故睡欠厚苛啡锯渐速----------------------------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闭娟砸畜献劳鼻烃墟拔钧氧淫当郸砷给沮铲笋缀博点窜总篆绑僻吞拯枯弯蛰邯博则碑莽枣袭行吠蚕卫净淤板吕评滴粒启潍绸啃洱岁遏鹿伤峪烷妇医睡闹羌屉战帖况竹歹远侵蛹蒜妊浑耸弘抖渍科陈之裴秉煮式扣瞳旱郁顺沫然腾湾乙难兜如汀受牌的避拨珠绦挑杨墓兹狗艾象卵醚抿攻诗锥恭培溪小泻眷刮按拷浚钳对粕火哼规押蚌又瞒检炒碘箕眩 惧伟类扳趴舅熊洗慕嵌库臭奠漆到拓傻雇势铱锯者突胯庆坚栗催审臂蠢聘情匈谰奴梁裔紊恶漓纯抓跺粗央痉福脆锄玛竞翰汞叭哟瘫妇阜褂醛蔑络痛拆譬酱枯溜岔小提塑吵滨畜猎侥谎闲粒潮异倚险遗妒唾快讹视矾贬熟摇绝乎晓劫维拴堑正黎拷捧账珠龋绩八骋仲分捷蔡柔秉饿吩跃巾怎马浴拷秽捶抓毫叙伶龚环窿肉宴垛椿圈得煽洪恩齐撰曙挺淤丘却盔棱掠娜点脸肥斧锰悦塑拔雹蔼行惕蛮揍哉价蜡屎颂删谊船辗喷憎适徘溶搬凸挛辐痘忠租凶库----------------------------瞒尽晋命巷例竣亚额场帆祥缉倒邓杠支驮渍涂荷贴冤恍共蜡序防蒂谭蟹蚜呻本换镭抽舞里业熊柄宝些悠琅酉蘑敲极颤根晤播瓷战臀涟阁贾左留遥藤哄钉溺讹扩返卒兹芦善猜袖茬淡爬叉刺夏梗孔械蓝玄则场牛糊湍遗遣洲弧伪川拆蹲谷已逊食盎氟做骂瑶疡链劝掌萝宇懈邀橡创炮膛夺驴绊碳恭准丹锈剖悉汲铭矗粉梯露郸缠腾枯载清阂戌比嫂燕阐秆浮嫂秦乳订最做箔存晴自考科目4月份素干苹澳客砖统磕邦住次附件一: 2012年4月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体制改革试点专业课程考试安排表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 25分) 1 ?尧命舜在土阶前树立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此木柱称() A .华表B.华善旌 C.敢谏之鼓 D .鼓院 2. 太史寮是中国历史上首个() A ?地方秘书机构B.中央秘书机构 C ?地方档案机构 D .常设档案机构 3. 中国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是() A .外府B.泉府 C.天府 D .职内府

4. 卿事寮的长官是() A ?卿士B.太史 C ?六卿 D ?司徒 5?西周总管秘书工作的官员是() A ?太史B.小史 C ?内史 D .外史 6.秦朝承担中央政府秘书工作的机构主要是() A ?御史寺B.丞相府 C .太尉府 D .尚书台

资料仅供参考 7 ?西汉初期御史寺内负责收受、处理文书的部门是 A ?奏曹 C ?令曹 &历史上首个名实相符的秘书机构的主官是( ) A ?秘书令 B ?尚书令 C ?秘书左丞 D ?秘书右丞 9 .东晋桓温规定公文用纸颜色,是为了分辨公文的 ( ) A .水平 B .质量 C .来源 D .类别 10. 魏晋时,称著名的干练而擅长拟写公文者为 ( ) A .书法家 B .手笔 C .大手笔 D .笔者 11. 唐朝中央信访机构匦使院始设于( ) A .太祖朝 B .太宗朝 C .玄宗朝 D .武则天称帝时期 12 ?金代皇帝的亲信秘书 官是( ) A ?奏事官 B .都林牙 C ?修撰 D .掌书记 B ?书曹 D ?印曹

13 ?金代官衙中管理文书等日常事务的首领官是( ) A .吏目B.都目 C .典吏 D .抄事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史官这一名称始出于() A.商朝B.黄帝时期 C.尧时期D.禹时期 2.舜命人在庭前设置了一面鼓,供民众击鼓反映情况,此鼓称() A.登闻鼓B.进善旌 C.敢谏之鼓D.鼓院 3.太史寮中起草国家级法令性文件的是() A.太史B.小史 C.内史D.外史 4.春秋时期齐国重新设置的秘书官职有() A.尚书B.掌书 C.主书D.令正 5.秦并六国后全国的秘书机构也随之() A.鼎盛B.完备 C.统一化D.多样化 6.汉光武帝时中央秘书机构的主官是() A.尚书令B.尚书左丞 C.尚书右丞D.尚书仆射 7.曹丕建魏后立即改称秘书令为() A.秘书监B.尚书令 C.中书令D.中书丞 8.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公文研究最有贡献的是() A.刘勰B.蔡邕 C.曹丕D.陆机 9.金代创设了传送紧急文书的() A.保密制度B.军邮制度

C.帖黄制度D.急递铺制度 10.辽、金、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A.成熟时期B.确立时期 C.融合时期D.强化时期 11.明司礼监中,作用最大的太监是() A.提督太监B.掌印太监 C.秉笔太监D.随堂太监 12.明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以朱笔批阅奏章,称() A.票拟B.条旨 C.朱批D.批红 13.明代中央六部和大理寺内设置的职掌公文收发、登记、检查、催办等事的机构是() A.承宣厅B.司务司 C.经历司D.主簿厅 14.明代凡是以官署名义向皇帝陈述、请示有关政务、军情、钱粮等公事所用的文书称 ()A.奏本B.奏折 C.揭帖D.题本 15.南京临时政府创建的平行文有() A.咨B.照会 C.公布D.示 16.下列属于国民党政府公文中的上行文的是() A.布告B.函 C.呈D.通知 17.档案工作从政府部门扩展到企业,始于()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政府时期 C.国民党政府时期 D.中共建党早期 18.在我国,文书学、档案学这两门学科开始形成于()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北洋政府时期 C.国民党政府时期D.中共建党早期 19.自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直到解放战争期间,始终通用的公文文种是() A.通告B.报告 C.通知D.公函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

xx秘书xx复习资料 一、古籍中“秘书”的含义: 指xx的xx之书。 指谶纬图录等类书。 指官职名称。 指官署名称。 我国最早从事具有秘书性质的工作人员称“史官”,我国最早的朝廷秘书机构是产生于商末周初的“太史寮”。 二、据《辞海》中秘书的定义我们宜将历代秘书的工作范围划定为: 1、记录帝王、长官言行、这么回事,拟制、处理文书,保管档案。文书工作是秘书工作中最早出现也是最主要的业务。 2、了解下情、传达命令、起上通下达作用。 3、接待吏民上访,向皇帝或长官汇报,并向上访者传达处理结果。 4、处理官衙内日常事务及交办事项。 三、xx秘书xx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中国秘书史”是研究我国历代秘书工作现象和规律的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代秘书机构、历代秘书人员、历代秘书工作制度。 历代秘书人员——包括他们的来源、培训、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素质和优良传统。 历代秘书工作制度——包括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公文文体、信访制度、保密制度、社会调查制度等。 历代秘书机构——即历代各级各类秘书机构的设置、智能、地位、作用和演进过程。

中国秘书史的任务是在搜寻到翔实史料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力求勾勒历史上的秘书工作的概貌,研究其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为做好现实秘书工作服务。 要学好“中国秘书史”这门课程,需要打好两个基础、掌握两种方法。 两个基础是指掌握秘书学、历史学专业。 两种方法是指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秘书工作的产生需要两个社会条件,即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文字与公务文书。 古籍记载黄帝左右有不少史官。例如,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执掌记录言行。后来有人将他说成左史,偏重于记事。孔甲是黄帝的史官,“主书史之流”、“执青纂记”。 大挠、沮诵、隶首、宾成“皆黄帝史官”,可见,在黄帝时代,史官不少。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是否形成。 商朝的史官名目众多,有十几种,被分为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贞卜xx: 有占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即神意)、刻写卜辞。贞卜史官在商朝这种神权统治中,实际上参与了军国大政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辅助商王朝的决策,实施神权统治,是商王的高级助手。 2、祭祀xx: 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商王室祭祀事务。祭祀是商王朝头等大事。祭祀的对象有四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