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共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 及发展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电工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电工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有力杠杆。早在1883年电能开发的萌芽时期,恩格斯就曾经评价了它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循环完成了。德普勒的最新发现,在于能够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件事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末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预见的正确性。 电磁是自然界物质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物理属性。因此,研究电磁规律及其应用的电工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能源、信息、材料等现代社会的支柱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电能作为一种,它便于与各种进行转换,从多种途径获得来源(如、、、太阳能发电等);同时又便于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种种需要(如电动力、电热、电化学能、等)。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更易于调控。这一系列优点,使电能成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们关注。电能的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成为继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20世纪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Agency)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最初,网络开通时只有四个站点:斯坦福研究所(SRI)、Santa Barbara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和犹他大学。ARPANET不仅能提供各站点的可靠连接,而且在部分物理部件受损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在网络的操作中可以不费力地增删节点。与当时已经投入使用的许多通讯网络相比,这些网络中的许多运行不稳定,并且只能在相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才能可靠地工作,ARPANET则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间互相通讯。 ARPANET的两大贡献:第一、分组交换概念的提出;第二、产生了今天的Internet,即产生了Internet最基本的通讯基础---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 1985年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为鼓励大学与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这些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开始的时候,他们想用现成的ARPANET,不过他们发觉与美国军方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叫做TCP/IP的通迅协议自已出资建立名叫NSFNET的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资金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已局域网并入NSFNET。这样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后取代ARPANET 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在九十年代以前,Internet是由美国政府资助,主要供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但近年来该网络商业用户数量日益增加,并逐渐从研究教育网络向商业网络过渡。Internet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优势是能够实现一对多人的信息传递。(2)与专家和科研人员的网上交流与合作:通过电子布告板提出问题听取专家学者和用户各方面的建议。(3)了解商业机会和发展趋势:更多的公司通过Internet收集、调研和销售与商贸活动有关的信息。(4)远距离数据检索:查询各种商业性和专业数据库。(5)文件传输(FTP):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配合与联络:如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将设计方案直接传输给生产厂家。(6)检索免费软件:目前在Internet的公共软件里,有许多免费软件,很多公司利用这些软件来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7)研究和出版:出版商利用FTP进行文稿的传递,编辑和发行,以减少出版和时间和费用。 近几年,Internet规模迅速发展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70多个国家,连接的网络7万多个,主机达500万台,终端用户近1亿,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Internet在中国起步较晚。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一些科研单位,通过国际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一些国家,进行国际联机数据库信息检索,开始初步接触Internet。1990年,中科院高能所、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子部华北计算所、石家庄54所等单位先后通过X.25网接入到欧洲一些国家,实现了中国用户与Internet之间的电子邮件通讯。1993年,中科院高能所实现了与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中心(SLAC)的国际数据专用信道的互连。

条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条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条码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息用条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所表示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条码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本节将详细介绍条码技术的概念﹑历史﹑特点及发展趋势。 1.条码技术的起源及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传输通讯能力日益强大。全面、有效的信息采集和输入几乎成为所有信息系统的关键。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是在计算机、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采集、输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条码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欧美、日本等国家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普及,?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在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贝尼·西尔佛(Beny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以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这种代码图案如图2-2右上图所示。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称作“公牛眼”代码。靶的同心环由圆条和空白绘成。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符号很接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商品经济还不十分发达,而且工艺上也没有达到印制这种代码的水平。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地区的统一代码——UPC条码的奠基人。?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d Feissel)等人于1959年申请了一项专利,将数字0~9?中的每个数字用七段平行条表示。但是这种代码机器难以阅读,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促进了条码码制的产生与发展。不久,E·F·布林克尔(E·F·?Brinker)将条码标识应用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韦尼亚(Sylvania)发明了一种被北美铁路系统所采纳的条码系统。?这两项发明可以说是条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20101126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基础知识 主讲人:杨春明 第一节互联网发展史 一.Internet 的起源和发展 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ARPAnet称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 ◆它是Internet 的主干网,它为Internet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Internet 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 的商业化。 1983年ARPAnet 分裂称为两部分: ARPAnet和存军事用的MILNET. 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NSFnet 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 而称为了Internet 的主干网。 NSF 指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它建立的网站NSFnet。 NSFnet对Internet 的最大的贡献是使Internet 全向社会开放。 二.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1.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成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 ChinaPAC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2.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试验阶段(1986~1993) 第二个阶段起步阶段(1994~1996) 第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97~至今)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化工程进入互联网,实和Internet的TCP/IP 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有互联网的国家。 3 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Internet的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三个阶段。 ●Internet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 施。 ●信息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 标志之一。 Internet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G网络起源及发展历程

至古到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流。从古代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书、快马驿站,到现代的书信电报、电话网络。通信的方式、速度、强度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更高更快更强同时成为了通信的标准。现在的3G,即将来临的4G,就是指第三代无线通信,第四代无线通信,为了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通信目的,技术更新更快。 1G网络,就是第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它采用了频率调制,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 和AMP S等。 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移动电话(NMT)是符合第一代通信技术的标准的一种技术,它主要应用于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 PS),AM PS在无线传输中采用了频率调制,还在美国建立了公共交换电话网,给人们使用。其它还包括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 ACS)以及日本的JT AGS,西德的C-Net z,法国的Ra di oc 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 等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由于1G无线系统在设计上只能传输语音流量,并受到网络容量的限制,它不能够满足向人们普及的需要,因此现在已经被淘汰,不再使用了。 随着1G的淘汰,2G网络,即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移动通信网从80年代到90年代,短短的二十年时间,迅速地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向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很快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代替了1G。代表为GSM,即Gl 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 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GSM是世界上主要的蜂窝系统之一,是2G的主流技术,数据速率为9.6kb/s。GSM80年代兴起于欧洲,1991年投入使用。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到了2001年,在全世界的162个国家已经建设了400个GSM通信网络。G SM不仅提供标准化的列表和信令系统,还开放了一些比较智能的业务如国际漫游等。GS M手机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手机,它提供了一个智能卡,我们称之为SIM卡,并且机卡可以分离,这样我们在使用时,在更换手机并且定制个人信息这方面都十分便利了。但GSM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在网络用户过载时,就不得不构建更多的网络设施。 为了解决2G网络的问题,无线通信技术在发展中出现了过渡的 2.5G技术。2.5G是基于2G与3G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一种基于G 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代表为GP RS (General Packet Ra di oServic e) ,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2.5G的主流技术。理论最高数据速率为171.2kb/s,比2G在速度、带宽上有所提高,可使现有GSM网络轻易地实现与高速数据分组的简便接入。 随着技术的进步,3G网络在人们的期待中逐渐来临。3G表示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即面向高速、宽带数据传输,是泛称能够将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可能的增值服务将包括图像、音乐、网页浏览、电话会议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服务。最高可提供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主流技术为CDM A技术。 3G网络和现在网络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可以提供基于高速分组数据的丰富的多媒体业务。至于普通通话,和现在的网络是基本相同的。3G有三大制式,G SM升级后的WCDMA,CDMA 升级后的CDM A2000,以及我国自主开发的TD-S CDMA。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 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而后,中国联通、电信也发布了不同的3G品牌。 到现在,3G已经大量的投入了使用。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将更加广泛的适应广大人群的使用,在人群之中普及。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不少享受。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 4G 开始兴起。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 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在业务上、功能上、频带上都与第三代系统不同,会在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及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运行中提供无线服务,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更接近于个人通信。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把上网速度提高到超过第三代移动技术50倍,可实现三维图像高质量传输。4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要比3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高一个等级,对无线频率的使用效率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都高得多,且抗信号衰落性能更好。 4G还包括高速移动无线信息存取系统、移动平台技术、安全密码技术以及终端间通信技术等,具有极高的安全性,4G终端还可用作诸如定位、告警等。4G较3G有了很大的发展,能更好的适应个人应用,和快节奏的生活,且功能更加强大,应用更加广泛,更安全。 4G网络是第四代通信技术,他结合了3G的优点,拥有更快的速度,更齐全的功能,是将来人们理想的科技用品,现在已经有部分投入实验和应用,相信我们不久的将来将会使用上4G 手机,4G网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互联网起源和发展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互联网起源和发展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 )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从这以后,主要基于主机架构的低速串行连接,提供应用程序运行、远程打印和数据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开发能够抵抗核打击的计算机网络,资助建立了一个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名为ARPANET,就是今天互联网(Internet)的最早雏形。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Tomlinson)开发出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73年,TCP(传输控制协议)正式投人使用;1981年,IP(互联网协议)投人使用;1983年,TCP八P协议正式被集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UNIX 版本中,该网络版适应了当时各大学、机关、企业强烈的网络需求。随着免费发放的UNIX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TCP八P协议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同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 协议TCP八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随着越来越多厂家的加人和支持,TCP八P协议成为将大大小小分散于各地的网络连接起来的纽带。 伴随着这张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网络的成长壮大,TCP八P协议也就成为既定事实上的世界标准,IP网络逐渐成为当代乃至未来计算机网络的主流。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生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o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Web),以及极其简单的网络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 ark A 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 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 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根据Miniwatts Marketing统计资料,到2007年3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1亿,占全部人口总数的17.眺,其中:北美地区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 .1%,但其互联网用户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19.酬;欧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2.观,但其互联网用户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27.啊;虽然亚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6.5%,但其互联网用户却仅占全球互联网用户 总数的37.2%。从增长率来看,自2000年至今.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很快.平均增长率高达225%,亚洲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超过了平均水平,达到282 . l%。如表1-1所示。根据200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见图1-1 ) )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 .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比2006年年末新增了2 500万网民;与2006年同期相比,网民数一年内增加了3 900万人,中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观。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

阐述互联网的诞生、普及和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 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 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当前的时代是信息科技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超乎人们的想象。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谈到互联网的普及,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致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Internet的发展大至经历了如下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Internet的起源 Internet是在美国较早的军用计算机网ARPAnet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Internet的起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nternet的雏形形成阶段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Advanced Resarch Projects Agency)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Internet的雏形。 发展Internet时沿用了ARPANET的技术和协议,而且在Internet正式形成之前,已经建立了以ARPANET为主的国际网,这种网络之间的连接模式,也是随后Internet所用的模式。 Internet的发展阶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在1985开始建立NSFNET。NSF规划建立了15个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研网,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的全国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NFSnet,并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同其他网络的连接。NSFNET成为Internet上主要用于科研和教育的主干部分,代替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9年MILNET(由ARPANET分离出来)实现和NSFNET连接后,就开始采用Internet 这个名称。自此以后,其他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Internet,ARPANET就宣告解散。 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90年代初,商业机构开始进入Internet,使Internet开始了商业化的新进程,也成为Internet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Internet已彻底商业化了。 这种把不同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形成由网络实体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超级计算机网络,人们把这种网络形态称为Internet(互联网络)。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9-09-11T13:27:03.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罗颖[导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有效应用,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俩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身份证号:44178119851011XXXX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有效应用,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俩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为此,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化、现代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过个行业领域得到有效运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运用成果。通过分析“互联网+”的内涵,基于基层电路的紧密程度、应用范围的拓展情况及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经研究,在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为此,增进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科学整合,让工业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1“互联网+”基本内涵概述 “互联网+”相关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本意是指的在互联背景下,其他行业的新形态,是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互联网+”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是对传统领域的一个创新,主要的代表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大数据、云储存、物联网”等,其对于促进开创创新、用户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知识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互联网技术来说,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的基础构成,并且随着计算机设备的进步普及和应用,其对于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因此,从“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入手,探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 2.1大数据 目前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主要应用也是企业。作为大数据和OLAP商业智能的前身,它为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合理应用大数据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市场领域的分析和相应的数据相关性分析,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小灵的概念,并从公司的实际发展入手,挖掘新的商业模式。使公司实现长远发展。来自供应链分析的力量,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产品库存优化,物流优化等,缓解流程冲突,同时有效控制预算支出,提供更好的质量:现阶段电子商务平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交易。这些交易所蕴含的信息就是大数据,商家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他们可以生产自己的产品,节省并做出决策以改善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率。 2.2集成电路的精密度将进一步提升 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计算机的运行性能及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如何提升精密程度是人们关注的要点。纵观当代计算机硬件开发企业的发展情况,Intel公司作为本行业的领头羊,自1971年至今,计算机芯片和基础速度已得到大幅度提升,线路宽度显著缩小,与芯片集成度日愈提升相对应的是日愈增多的计算机能耗。为此,当下计算机运用CPU、GPU异构协同计算的方式,采用了异构混合体系结构,将多个处理器和定制加速协处理器有效整合,实现了大规模数据的有效处理,让计算机运算速度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2.3云存储 计算机云存储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现代技术模型,它出现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为了保持高效的信息传输,互联网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如何仅采用物理储存技术,会浪费大量的空间和成本,而且信息转移十分不方便。因此,所以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云存储技术”。云存储技术在传统存储技术水平上实现了最高效率和信息最大化,非常适合现在这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3“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精密化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上所包含的数据越来越多,这就对计算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相应提高了对集成电路精密度的实际要求。以著名的电脑芯片公司英特尔为例,其生产的计算机芯片产品,从初代到最新产品在集成度方面提升了13000倍,线宽从最初的10.0μm减少至现代的0.13μm,并且新版芯片对应的时钟速度可达2.8~3.2GHz。 此外,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持续提高,其能耗墙问题日益突出。就当前的CPU/GPU异构协同计算模式而言,其普遍采用定制加速协处理器结合多核处理器的异构混合体系结构,以达到高效、快速数据处理的目的。 3.2提升精密程度 由于计算机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其运行性能及运算速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例如: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例,着重强调提升其精密程度。如何保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精密程度,是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目前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硬件开发水平来看,英特尔公司自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已成为行业领军者,一定程度上加快计算机芯片运算速度。即便大规模集成电路明显锐减线路宽度,但是出现持续能耗上升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同时,计算机采取GPU及CPU异构协同计算方法且实行异构混合体系结构模式,并对多个定制加速协处理器及处理器进行有效整合,批量高效处理相关数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及运算效率。 3.3信息服务将更为智能、便捷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智能化时代已然降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均得到普及和运用。在我国未来发展中,要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在2009年制定的北京发展规划中,构建无线城市被列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和水电气交通等城市工程技术设施建设并在。推进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人们的基础公共要求,能够给人们提供更为便捷、智能的信息服务,能够推动医疗卫生、教育、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和完善,让相关公共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还有助于有效完善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建设,让政府政务工作得到优化和完善。为此,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改革创新,提升智能化水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 3.4普适化趋势

网络营销诞生和演变以及我国网络营销发展历程

网络营销诞生和演变以及我国网络营销发展历程 1.网络营销诞生和演变 网络营销在国外有许多译法,如Cyber Marketing、Internct Marketing、Network Mar-keting、E-Marketing等。不同的单词词组有着不同的含义,目前,比较习惯采用的翻译方法是E-Marketing,E表示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含义,既简洁又直观明了,而且与电子商务( E-Business)、电子虚拟市场(E-Markct)等相对应。网络营销是伴随互联网进入商业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诞生与发展的.尤其是万维网( WWW)、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网络营销的价值才越来越明显。电子邮件虽然早在1 971年就已经诞生,但在互联网普及应用之前,并没有被应用于营销领域;到了1993年,才出现基于互联网的搜索引擎;1994年10月网络广告诞生;1995年7月全球最大的网上商店亚马逊成立。1994年被认为是网络营销发展的重要一年,因为网络广告诞生的同时,基于互联网的知名搜索引擎Yahoo、Webcrawler、Infoseek、Lycos等也相继在1 994年诞生,另外,美国亚利桑那州两位从事移民签证咨询服务的律师Laurcncc Cantcr和Martha Siegel通过互联网发布E-mail 广告只花费了20美元的上网通信费用就吸引来25000名客户,赚了10万美元。由于这次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人们才开始认真思考和研究网络营销的有关问题,网络营销的概念也逐渐开始形成。从这些事实来看,可以认为网络营销诞生于1994年。 此后,随着企业网站数量和上网人数的口益增加,各种网络营销方法也开始陆续出现,网络营销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纵观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史,最具革命性的进步意义就在于突出消费者利益和走向世界。而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恰恰迎合并突出了这种特征,它直接、高效、低成本地实现了营销观念的两大主要目标,因此,网络营销必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重要形式。 2.我国网络营销发展历程 相对于互联网发达国家,我国的网络营销起步较晚,到日前为止,我国的网络营销人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播种期、萌芽期、发展应用期。 I.我国网络营销的播种期(1 997年之前) 中国国际互联网1994年4月20日正式开通,网络营销是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而逐渐开始为企业所应用的。在1997年之前,中国的网络营销处于一种神秘阶段,并没有清晰的网络营销概念和方法,也很少有企业将网络营销作为主要的营销手段。在早期有关网络营销的文章中,经常会描写某个企业在网上发布商品供应信息,然后接到大量订单的故事,并将互联网的作用人为地加以夸大,给人造成只要上网就有滚滚财源的印象。其实,即使那些故事是真实可信的,也都是在互联网上信息很不丰富的时代发生的传奇,别人也无法从那些故事中找出可复制的、一般性的规律。由于仍无从考证中国企业最早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的历史资料,只能从部分文章中看到一些无法证实的细枝末节。如被称为网络营销神话的“山东农民网上卖大蒜”。据现在可查到的资料记载,山东陵县西李村支部书记李峰上网的时间是1996年5月,所采用的网络营销方法为“注册了自己的域名,把西李村的大蒜、菠菜、胡萝卜等产品信息一古脑儿地搬上互联网,发布到了世界各地”。在很大程度上早期的“网络营销”更多的具有神话色彩,与网络营销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何无论足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大多数人对网络营销的概念还相当陌生,更不用说将网络营销应用于企业经营了。在网络营销的传奇阶段,虽然概念和方法不明确,产生效果主要取决于偶然因素,但毕竟在我国网络营销的沃上中播下了良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