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学习方案对照实验的设计

初中数学导学案学习方案对照实验的设计
初中数学导学案学习方案对照实验的设计

初中数学导学案学习方案对照实验的设计

学习方案对照实验的设计一、“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1、“学案导学”的内涵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

学案导学是以“ 学案” 为媒介引导学生在“ 活动” 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导学”的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 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

为坚定的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形成济阳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特就操作层面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来

2、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写原则编制导学案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为学习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 导” 的意义。

课时化原则:一课一个导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尽量以问题形式明确的展现给学生。

层次化原则: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 学什么” 、“ 怎么学” 、“ 学会了吗” 等问题明确的摆在学生的面前。

“ 学什么” 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 至3 题。等等。

“ 怎么学” 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 :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 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结构,应与“ 基本程序” 相一致。包括

【学习目标】

【自学内容】

【问题讨论】

【概括总结】

【当堂检测】

几个部分。

学习目标:

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自学内容:

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

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概括总结:

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 当堂检测” 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3、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包括提出自己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2、课堂上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大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3、每个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后都要形成“ 教学反思” 意见,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到该导学案中。每周末将当周完成的所有导学案电子稿上传服务器资源,可以相互学习并作为考评导学案编制情况的依据。

4、”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自主学习:

按“ 导学案” 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小组互查:

检查“ 导学案” 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公布“ 导学案” 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

五、是要详略得当,控制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留有当堂检测时间。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和推广,在该模式实施初期,其简化模式为:

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三)当堂检测:

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批改或抽样批改深入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基本操作要求教师要做到:

1、不了解学情、不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得进行教学案设计;

2、没有满意的(含问题、习题、方法等内容设计的)“ 导学案” 不进课堂;

3、没有自学基础和针对性不讲课;

4、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替代;

5、不到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出手;学生要做到:

1、主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尊重他人,互帮互学,主动帮助别人、请教别人,有“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的合作共赢的意识和精神;

3、敢质疑、敢创新、敢负责、敢表达;

4、自主学习时,孜孜不倦;小组互动时,轻声细语;大组讨论时,字正腔圆,声音洪亮;附:导学案编写格式要求:题目 ____ ____年级主备人 ______ 班级 ____ 姓名

______

1、编写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

【自学内容】

【问题讨论】

【概括总结】

【当堂检测】

2、“导学案”教师流程:

主备人设计“导学案” 集体备课修改“导学案”印刷“导学案” 上一节课前发“导学案”收阅检查“导学案”。

3、“导学案”学生流程:

课上课下预习“导学案”课上落实“导学案”课后巩固“导学案”。

二、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的操作可大体分为以下三个程序:

程序一: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基础工程,它体现了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方向和要求,是评价教与学成效的依据。

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便于学生和教师掌握,使大纲落到实处;二是现行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到目标中去;三是这些目标既要可供教师使用,也要可供学生和管理人员使用。

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是:全面性原则;方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评价性原则。

程序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程序,可分为如下几个过程:前提诊断展示目标达标教学 (实施目标 )

目标达成练习反馈与矫正。

下面对程序二中的每个步骤再作详细说明:

(1)前提测评 (时间5-8 分钟 )。

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认知诊断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回顾、复习、检查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系统连贯。诊断的内容一般是教育性、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要依据教学目标准确地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点进行诊测。

(2)展示明确教学目标。

这是目标教学独特而显著的标志之一。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这个目标既是教者的目标,也是学者的目标,是众矢之“标”。教师要依据这个目标备课,围绕这个目标上课,针对这个目标测试,对照这个目标矫正;学生要依据目标上课,围绕目标听课,针对目标自测,根据目标补救。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增强师生共识,区别目标高低层次,分别予以自达、助达、导达措施。

明确教学目标一般放在上新课前几分钟进行。当然,仅靠这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地进行,从课前的初知,到课中的细知,直到最后的掌握。

(3)实施目标 (达标教学 )。

目标的实施过程是课堂的主体工程,要求师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双方必须对应目标点,对应目标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启发,或点拨,或讲练,或自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反对教师一个目标一个目标逐次解答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引导学生,依靠老师指导下的自学完成这一过程。

(4)目标达成练习与检测。

目标实施后,教师可利用教材上的练习、习题或自行设计的练习,组织学生自练或检测,让学生自我测评。检测完毕,立即公布答案,可记分,也可不记分。

教师通过巡视查看或举手等形式,获得反馈信息为下一步提供依据。

(5)反馈与矫正。

根据检测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某些知识点的补救,挽救教与学的过失,直至完全达标。反馈与矫正都应该是双向的: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使教师及时矫正;学生通过检测反馈,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矫正或同学之间互相矫正。反馈与矫正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以上四个环节中都

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但要注意防止因时间有限而走过场。

程序三: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用于评价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程度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统计分析,掌握学习质量数据,改进教与学。方法是用1 小时左右的时间作一测试,不打分,不分等 (单元测试 )。

终结性评价在期末进行,以命题考试形式实施,统计指标是及格率、人平分、优秀率、标准差等,要打分,要分等,试题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以上几个程序,在实施中是缺一不可的,其顺序也不可颠倒。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示例 (以初中代数方程和它的解为例)1前提测评阶段 (4 分钟左右 )。

师:在小学时,我们对方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再在学习了代数式和等式的基础上,对方程作进一步的了解。

下面请看黑板 (出示测评题,用幻灯小黑板均可 )。什么是代数式 ?什么是等式 ?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

(答略 )

2展示教学目标阶段。

老师通过幻灯或小黑板把己写好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展示目标为:“识记”方程的概念,弄懂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运用”,会根据条件列方程。然后请学生对照目标要求看书。

3实施目标阶段。

学生看书完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分析举例阐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分析说明两个解字的不同含义,提醒学生应注意列方程时的两个问题,讲练结合,方法可灵活。

4达标练习检测阶段。

教师出题检测:用方程的概念判断某些等式是不是方程为一类,根据条件列方程为一类,检验解为一类。每类出2 到3 个题不等。教师通过巡视、提问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自测。

5反馈矫正阶段。

教师对照以上三类题目的测试,围绕三大目标,对知识点进行反馈矫正,可再举例说明。

济阳中学数学课题组xx 年10 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