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_婺源朱子文化新考察

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_婺源朱子文化新考察
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_婺源朱子文化新考察

第20卷第5期

2002年9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Vol.20 No.5Sep.2002

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

———婺源朱子文化新考察

林振礼

(泉州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福建 泉州 362000)①

摘 要:通过对朱熹祖籍地婺源文公山“杉树王”及朱氏先人墓葬的考察,由民间传说入手,同文献与实物互为印证,从而得出与前辈学者关于“朱熹绝无风水信仰”截然不同的结论,即朱熹不仅有

风水信仰,②而且提出“葬涉祸福论”(葬先荫后论)。现实的状况有如“中国又现‘活人墓’”,既触目

惊心又令人堪忧。人们怎能不鉴往知来?我们认为,传统“孝”论的合理内核仍是民族的伦理精神资源,但“孝”道的载体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迁移———公墓、安息堂或生态陵园亦可成为人们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场所。因此,从殡葬改革的层面进行深刻的人文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程颐;朱熹;婺源;风水观;葬涉祸福论;殡葬改革

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02)05-0027-09

朱熹祖籍赣北婺源,历史上为皖南徽州属县。朱熹于绍兴二十年(1150)、淳熙三年(1176)二度入徽,其事迹详见诸论著(如束景南《大传》、《年谱长编》;郭齐《朱熹入徽考》、《诗词笺注》等)。2001年8月,笔者应邀参加黄山国际儒学研讨会,得以深入婺源民间实地考察。在号称

“文公阙里”

(宋理宗题)的赣北山区,引发我思考最多的,不是朱氏父子谪落人寰产生紫气的“虹井”,也不是朱熹有感而发的题刻“廉泉”,以及朱熹交游传说的“朱徘塘”等风物,而是那几经倾圮复修的朱氏先人坟墓和朱熹手植的“杉王群”,以及延绵千载的民间传说。透过那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亚文化,使文献、传说与实物遗存相互印证。揭示程颐、朱熹的理论误区———

“葬涉祸福论”

(葬先荫后论),进而提出实行殡葬改革的基本思路。一、文公山朱熹手植“杉树王”探秘

报刊屡载“朱熹栽杉成树王”事迹,陈荣捷《朱子新探索》据香港《大公报》之文存录。然而,传媒辗转刊发,或语焉不详,或渲染失实,甚至有炒作之嫌。此次黄山学术会议,恰巧邻近婺①②朱熹风水观的环境与阳宅理论,蕴含着以天地人谐和为依归的合理因素与美学追求。本文讨论其风水信仰,仅限于阴宅理论。朱熹之世,丧葬择地之风对于土地生态,未必构成危害。随着人口与生产力的发展,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对殡葬制度不能不进行深刻反思。收稿日期:2002-07-25

作者简介:林振礼(1951-),男,福建泉州人,副编审,从事编辑学与传统文化研究。

82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9月 

源,使我有机会了却考察“江南杉王群”的愿望。

孟秋时节。从屯溪乘车穿越皖赣边界,行124公里到达婺源县城。再往西南方向行32公里,进入晓林乡(旧名官坑)文公山风景区,迭起的山峦,葱郁的林木映入眼帘。山不高,海拔331米。山脚下散落着青瓦粉墙的徽式民居。沿着山间小道拾级而上,到山腰,一座守山亭兀现林中,其名为积庆亭,有“积庆浚昆”题额。虽称亭,却也有管理人员的居室。年逾花甲的守山人程赣英先生讲述了朱氏先人与这山的关系:文公山原名九龙芙蓉山,宋代属徽州府婺源县。唐天 三年(906),新安朱氏始祖朱瑰,从歙县率3000兵马镇守婺源,官置茶院故称茶院公,居婺源世代繁衍。至第四代朱维甫(979-1054),历官四门博士,知潋溪府,曾对精通风水术的德兴人吴景鸾(?-1064)有恩,得其指点,朱维甫葬其妻程豆蔻于山环水绕的九龙芙蓉山之佳穴。

沿着古驿道登山前行,石阶平稳,苔痕青青,唐宋以降的驿站遗迹依稀可辨。这里过去是去县城、往休宁的通衢。驿路两边的山坡上,树林茂盛,鸟声盈耳,景深气清。程赣英先生带我们再走过一段石阶,向右一拐,百步之内,一棵棵巨杉挺立于丛林之中,高争直指,粗细不一,一座古墓端卧其间,与巨杉群为伴,给这座本不显眼的小山平添了几分肃穆的气氛。

南宋淳熙三年(1176),47岁的朱熹第二次回祖籍地婺源,他祭扫了这座葬于九龙芙蓉山的朱氏四世祖母墓,并围绕墓地栽下24棵杉树。后来随着朱熹理学被尊崇和朱子其人被神化,官方特地在山上建亭,派兵守护。杉王群历经800余年的沧桑,现存16棵,长势依然旺盛,其余或遭火烧或被人毁,如今被焚毁的树桩已再复制。30年前,一农民偷砍一棵,做了一幢楼房的框架及一套家具,政府只罚了他500元。“文革”后,作为朱子文化遗存的杉王群重新得到保护。醉心于文公山研究的程赣英先生于1995年历时数月,对16棵杉树和8个树桩进行了近百次测量,终于揭开了文公山的神秘“面纱”:24棵杉树(寓24孝)形似八卦图状,分植在墓地四周约略2000平方米的方圆内,如乾坤二个卦位,乾卦位于墓上方植杉5棵,与阴阳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相呼应;坤卦位于墓下首有杉6棵,八字排开;离、坎、震、艮四个卦位各栽2棵;巽卦位属青龙仅植一棵,象征青龙开口雨露济民;兑卦位属白虎植4棵(比离、坎、震、艮各个卦位多了2棵),双木为林,寓意白虎入林国泰民安。守山人给了我一份1983年婺源县林业局提供的数据(附表):材积最大和最小的两棵均位于乾卦———1号杉树和16号杉树。最高的那棵位于坤卦———7号杉树。为什么同时栽在乾卦位上的1号杉树与16号杉树,两相对比,大小如此悬殊?程赣英先生解释说,1号树正好在太极图的阳旺之处,16号树则位于阴尽之地,而阴阳平衡的卦位,树的生长是差不多大小对称的。这群杉树,属灰枝杉,虽然树龄有800多年,但仍然长势旺盛,郁郁葱葱。1976年,曾从树上采下树籽育出树苗,说明它们仍然有繁殖能力。据林业专家说,就单株而言,这里杉木材积并不是江南第一,贵州等地有比这更大的,如果按一群计算,这在江南是独一无二的“杉王群”。①

朱熹生平喜欢种树,其居住或宦游之地,如崇安五夫里、泉州同安与南安两县交界处,以及庐山白鹿洞书院,都有他所植之树———樟、榕、丹桂。但是,为什么偏要在婺源植树于祖墓周围呢?这与程颐(1033-1082)《葬说》谓“地之美者……草木茂盛,乃其验也”[1](P623)以及其外祖父的影响当不无关系———朱熹所撰《外大父祝公遗事》说:“亲丧,庐墓下,手植名木以千数。率

①文公山“杉王群”,被列为江西省风景名胜点;《婺源县志》明确记载,朱熹于淳熙三年(1176)二月手植。

诵佛书若干过,乃植一本,日有常课,比终制而归,则所植已郁然成阴矣。”

[2](P1761)然而,朱熹依卦植杉,应有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蕴。文公山杉王群位于古驿道之侧亦即士宦商贾往来之地,数百年来人们对它绝对不会没有追问,其深究程度我们不得而知。现代人对于这一重要文化遗存的破译与阐释,其意义当不仅仅在于深入研究朱熹的《易》学与堪舆思想

二、民间风水传说及其文化解读

在婺源,安居山乡的普通人对于朱熹在新安一带如何传播其理学思想难以产生多大的兴趣。然而,有一则关于朱氏先人如何得到风水宝地,以及埋葬程豆蔻(朱熹的四世祖母)的传说,却长存不衰:

乐平洪士良同师吴景鸾至官坑岭下,士良口渴探泉饮之,谓师曰:此泉甚异当有至贵之地。师

亦往尝之,曰是泉有翰墨香,当出大贤。师徒二人当即上山寻找风水宝地,找到后送给恩公朱维甫。没过多少时日,朱维甫之妻程豆蔻死了就葬到这里。埋坟的时候地师(风水先生)提出了几个

92 第5期林振礼: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 

03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9月 

入土条件:(1)鲤鱼上树;(2)戴铁帽的人到;(3)碗片盛饭吃;(4)葛藤束腰。下黄金(入土)的时辰

快到了,一个条件也没有。东家着急之际,有一位手拿着两条鲤鱼的过路人,听说朱家埋坟,顺便

去看热闹,走到墓地边,感到提着鱼的手很累,就把两条鱼往树上一挂,埋坟的人看见都喊起来“鲤

鱼上树啦”。接着又有一位头上顶着一口新饭锅的过路人也到埋坟处凑热闹,又有人喊“戴铁帽的

来了”。地师说:“只差两个条件了。”就在这时,一位朱家的女佣为埋坟的人送饭来,在坟地前的上

坡处摔了一跤,还好菜饭全未倒掉,可奇怪的是吃饭用的碗全部打成了两个半片。“糟糕”,女佣不

好意思地对埋坟的人说:“这时候你们都饿了,碗又都打破了,你们等一下吃,我再下山去拿碗来。”

“不用了,现在正需要用碗片吃饭,再就只剩下一个条件了。”女佣听了奇怪地问,还缺一个什么条

件?地师说“葛藤束腰”。女佣说:“说起来真不好意思,我刚才是吃了饭再送饭来的,因吃得太饱,

上岭时用劲往上走,不知怎样把裤带胀断了,平时断成两段打个结还用得,可这次断得很怪,断成

七八段,没法接起来,我们妇人家提着裤管子走路要不得,就顺手在路边采了一条藤束着裤子,你

们看看是不是。”女佣有点害羞,露出一点裤腰部分束着的藤。众人都说:“是啊!正是葛藤,可以

入土了。”风水先生又说:“慢!棺材下垫7块石头,这块风水宝地的子孙发了谁,谁的脸上就有7

颗黑痣。”结果发了一位历史上的圣人朱熹,文公脸上有7颗黑痣在右眼角,排列成青龙星的形状。

因此,朱熹也就认定这块风水宝地是发他的,当朱熹精通易经风水学术后,于淳熙三年回故里扫墓

时,就在这四世祖母坟墓的周围栽了24棵杉树。①

这个传说在朱氏祖先与朱熹之间设定了一个“葬先荫后”的因果模式:脸上有7颗黑痣的朱熹其所以成为理学泰斗,是因为先人葬于风水宝地并兼得天时、地利、人和。传说虽微小,但它一样地随顺了文化而迁流,承受了地方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象而发展。[3](P160)总之,它折射反映了人们的文化心态与价值选择。而传说本身也绝非空穴来风。朱熹的风水信仰,可以在其他文献、异地传说乃至朱子著作中找到印证:

文公为同安主簿日,民以有力强得人善地者,索笔题曰:“此地不灵,是无地理;此地若灵,是无天理。”后得地之家不昌。[4](P939)

明代凌 初(1580-1644)据此铺叙衍化为“硬勘案大儒争闲气”,即朱熹错判墓葬风水案件的小说家言。它与历史事实可能相去甚远,但这一记载无疑透露了朱熹青年时代(1153—1156为同安主簿)就涉足堪舆事件。方志还有关于朱熹为陈和柔(?-1184)之兄陈南寿之墓点穴的记载,大概是他淳熙十年来泉州吊傅自得后,与陈氏共游时所为:

五台山,在县北七十里……山势隆起,有高台气象,故名……由五台蜿蜒而来,历仙洞砦耸起一峰,势如禽鸟飞舞,宋赠太常卿陈南寿墓在焉……世传陈知柔与朱文公到此,为其兄南寿指点穴处。文公书此四大字(鹏峰胜地)于石。[5](卷二,P91)

隆兴二年(1164),朱熹在写给柯国材的信中说治学“如看风水,移步换形”。[6](P638)乾道间,朱熹葬母于建阳后山天湖之阳。据闽北朱子后裔朱泗洪回忆:“前辈传说,祝氏(朱熹之母)墓地经当时风水先生所选定,可是对埋葬的穴位一时难定。朱熹亲自到山上徘徊数转,选择一地,站立不动曰:‘葬前闭,葬后绝,宜葬于此。前开明道,以接阳光。’于是,以其立足之地定为墓穴。”[7](P116)

朱熹父亲朱松“酷信地理,尝招山人择地,问富贵何如”,[4](P939)对朱熹不无影响。此外,对朱熹影响更大的是精于地理风水之学,著《地理发微论》的蔡发(元定之父),曾“与朱元晦对榻,讲论经奥义至夜分,可谓勤矣”,[8](P517)故新安吴天洪谓“朱子得其传”。[8](P517)绍熙五年

①此传说由程赣英先生讲述,笔者整理。

(1194)六月孝宗皇帝卒,朝廷发生孝宗山陵的争议。时朱熹帅长沙,其书房置集地理风水之大成的《玉髓经》在案,“知遇甚厚,缀职岳麓”的仆人因问先生曰:“亦常留意於地理乎?”朱熹答曰:“通天地人曰儒。地理之学虽一艺,然上以尽送终之孝,下为启后之谋,其为事亦重矣。亲之生身体发肤,皆当保爱,况亲之没也?奉亲之体厝诸地,固乃付之庸师俗巫,使父母体魄不得其安,则孝安在哉!故古贤垂训,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卜之而求安。圣人之意深远如此,而为人

子者,目不阅地理之书,心不念父母之体,敬然窀穸,则与委而弃诸沟壑者何以异?”

[8](P514)以“古贤垂训”、“圣人之意”上溯先儒,我们从中隐约可以看到文化嫁接的痕迹。而说地理之学关

系到“启后之谋”

(子孙盛衰),势必使问题复杂化,走向神秘主义泥潭。三、从程颐到朱熹的“葬涉祸福论”

已故哲学史家、美籍华人陈荣捷(1901-1994)曾讨论“朱子之世俗信仰”。陈先生久居海外,于耄耋之年偶来大陆,虽重视民间文化①却因年事已高难以深入民间。因此,他据相关文献,力辨朱熹“绝无风水信仰”:

南轩(张 ,1133—1180)致朱子书云,“尊嫂已遂葬事否?……近世风俗深泥阴阳家之论,君子

固不尔。但恐闻风失实,流弊或滋耳。更幸裁之”。朱子与陈同父(陈亮,1143—1194)书云,

“亡子卜葬已得地,但阴阳家说须明年夏乃可窆,今且殡在贲庵”。……信阴阳家言,必为其媳之主张,因朱子本人无取于此也。门人胡伯量(胡泳)函问为谋葬先人,应否择日,并卜其山水吉凶。朱子答云,

“伊川先生力破俗说,然亦自言须是风顺地厚之处乃可。然则亦须稍有形势,拱揖环抱,无空阙处,乃可用也。但不用某山某水之说耳”。语类有一段话,最足证实朱子绝无风水信仰。其择地处,乃在形势而非吉凶。诸生皆言某庙为灵。朱子则云,“仰山庙极壮大,亦是占得山川之秀。寺在庙后却幽静。庙基在山边。此山亦小,但是来远。到此溪边上外面,群山皆来朝。寺基亦好”。此可谓为美学观点,与迷信相去远矣。朱子上状争辩孝宗山陵,亦极力主张土肉深厚,无水石之虞,又可以避免兵戈乱离发掘暴露之患,而直斥台史坐南向北谬妄之说。此则为永远安宁之计,开罪朝廷,固不惜也。

[9](P102)

如上所引述,陈先生举证计5条。第1条为张 致书朱子(写于刘清四去世之际),婉转劝朱熹莫信阴阳家之论,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朱熹与蔡元定为刘清四寻觅葬地广为时贤关注。作为好友,远在湖湘的张 但愿朱熹为刘氏觅地是“闻风失实”,然而却是事实。这一“龙归后塘”、“风飘罗带”的风水宝地,后来竟成为朱子夫妇合葬之所。第2条朱子致陈亮书(写于朱塾去世之后),陈氏认为“信阴阳家言,必为其媳之主张”,这样推断缺乏证据,不足以采信;朱熹之母卒于乾道五年(1169)九月五日,殡至乾道六年春正月才葬,其间既择地又择日,时尚无媳可参与主张,如何解释?第3条朱子致门人胡伯量之函,以程颐对葬俗的观点侧面作答,虽讳言“某山某水之说”,却对择地之风②作出肯定。第4条征于《语类》,陈氏认为最足证实的事例,“可谓为美学观点”。然而,朱熹这里所说的是阳宅(仰山庙)而不是阴宅(墓葬)。“占得山川之秀”,其中蕴含着环境与生态理论,自有其合理内核与审美价值,应区别看待,不在本文范围。第5条,则朱子65岁作为侍讲向宁宗皇帝上《山陵议状》,[10](P229-231)指责朝官们为死去的孝宗皇帝“择地不精”,希望新君赵扩易地改卜孝宗山陵。笔者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朱熹在《山陵议状》13 第5期林振礼: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 ①②择地自有其美学追求与审美价值,但其深层动因则对后世葬俗产生误导。

陈荣捷先生对朱熹生活史的研究有开山之功,其著《朱子新探索》讨论范围之广,世罕其匹。

23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9月 

中,坦言“但取通晓地理之人,参互考校,择一最吉之处”,以葬孝宗,使“寿皇神灵”享有“万世之安”(下文详述)。陈氏却说:“其择地处,乃在形势而非吉凶”,恐怕不无为朱熹开脱回护之嫌。

从《礼记》的《檀弓》、

《丧大记》等诸编中可以窥见,儒家繁琐的丧葬礼仪一直支配着汉民族(尤其是统治阶级)的丧葬制度。宋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程颐所著《葬说》,即由地之“美恶”陷入“葬先荫后”(其实质亦是“葬涉祸福”)的理论误区:

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非阴阳家所谓祸福也。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矣。地之恶者则反是。然则曷谓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

其验也。父祖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亦其理也。[1](P623)

既极言地之美恶关乎子孙盛衰(盛之反则衰),又回避“阴阳家所谓祸福”,实在难以自圆其说。试问:子孙之盛与衰,“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非涉祸福而何?!

继承二程的朱熹,“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全祖望语),成为孔子而后儒家文化的最大代表,其理学伦理之树———仁是根,孝悌是枝叶。因此,殡—葬—墓无疑可以成为推行宗法伦理的载体,省墓祭祖,使族人子孙遵守孝道,扩而充之,则忠君爱国,事君治人。这样,由修身齐家而达到治国平天下,可谓“吾道一以贯”。朱熹发展孔子仁学建立的理学文化体系,基于伦理价值取向,他一方面吟咏“三生(前生、今生、来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11](P143)以反对佛教生死轮回之说,另一方面却选择风水信仰,也陷入了“葬涉祸福论”(葬先荫后论)的理论误区。

宋孝宗赵 (1127-1194)死后,垂暮之年的朱熹被新君赵扩召请入都,作为“帝王师”入侍经筵46日,他在朝供职的第一件事就向皇帝上了《山陵议状》,力主广求术士,博访名山,为死去的孝宗另择“最吉之处”,以免使其尸骸长久浸泡黄泉浊水之中。朱熹认为孝宗山陵是关乎“,永永无极”的国家大计,其“葬涉祸福论”暴露无遗:

……葬之为言藏也,所以藏其祖考之遗体也。以子孙而藏其祖考之遗体,则必致其谨重诚敬之心,以为安固久远之计,使其形体全而神灵得安,则其子孙盛而祭祀不绝,此自然之理也……或

择之不精、地之不吉,则必有水泉、蝼蚁、地风之属以贼其内,使其形神不安,而子孙亦有死亡绝灭

之忧,甚可畏也……[10](P230)

葬得佳穴,则“其子孙盛而祭祀不绝”,葬于“不吉”之地,则会使先人“形神不安”,其子孙亦有死亡绝灭之忧。这就是朱熹的“葬涉福祸论”。然而,对“葬涉祸福论”(葬先荫后论)持怀疑态度者、讥议抨击者不乏其人。与朱熹同时的叶适(1150-1223),在朱熹被林栗弹劾时,极力为之辩护抗争,但对朱熹死后归葬建阳后唐大林谷则有微词:“近时朱公元晦,听蔡季通(元定)预卜藏穴,门人裹糗行绋,六日始至:乃知好奇者固通人大儒之常患也。”[12](P206)朱熹的得意门生、有家学渊源而善地理学的蔡元定在“庆元党禁”被贬,千里流放道州之际,仍因他“每为乡人卜葬改定,其间吉凶不能皆验”,而为时人咏诗讥讽:

掘尽人家好丘垅,冤魂欲诉更无由。

先生若有尧夫术,何不先言去道州。[4](947)

北宋司马光(1019—1086)曾颇为激烈地反驳“殡葬实能致人祸福”之谬。他说:“彼阴阳家,谓人所生年、月、日、时,足以定终身禄命。信如此所言,则人之禄命固已定于初生矣。岂因殡葬而可改邪?是二说者,自相矛盾,而世俗两信之,其愚惑可谓甚矣。”[13](卷七,P500-501)与朱熹同时且有交往的诗人杨万里(1127—1206)“素不信风水之说”,曾以郭璞为例,证明风水之不可信。他说“郭璞精于风水”,但“身不免于刑戮”,则“其说已不验于其身矣”。[14]南宋后期

的罗大经(约1196—1252)以宁宗朝宰相京镗为例,抨击风水之无稽。他说京镗“崛起寒微,祖

父皆火化无坟墓,每寒食则野祭而已,是岂因风水而贵哉!”。

[14]罗大经还根据他周游天下的观感,肯定风水阳宅理论,批判风水阴宅“葬涉祸福论”:“乃若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岂借此以求子孙富贵乎?郭璞谓本骸乘气,遗体受荫,此说殊不通。……今枯朽腐,不知痛痒,积日累月,化为朽壤,荡荡游尘矣,岂能与生者相感,以致祸福乎?此决无之理也!”[14](P344)似此有理有据的辨析,不能不使人认识到“葬涉祸福论”的荒诞不经。

四、殡葬改革:舆论行政双重引导

“葬涉祸福论”(葬先荫后论)与佛教“生死轮回”观念相揉合,对民间殡葬习俗浸染至深。

其表现如耽于觅穴而长期停柩不葬者有之;既葬不吉,归咎风水而迁葬者有之;因买地致讼,棺未入土家已萧索者有之;兄弟感于各房风水良莠之说,以至骨肉相仇者亦有之。严重的如1926年,闽南安海黄颜两姓因祖墓风水发生械斗,军阀孔昭同部卷入其事,致连长及士兵27人被杀。[15](P81)风水丧葬陋俗危害如此之大,岂可任其流布!

殡葬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其本质是人们信仰和现实生活客观实际的投射,它真实地反映了原始人到古代人到现代人,对于生的延续即所谓另一个生活空间的祈求和营造。直到今天,这种营造一直都未曾间断过。随着现代科学的宣传与普及,人们对于丧葬的风水信仰以及“葬涉祸福”、“葬先荫后”的观念虽然已经逐渐淡薄了,但还是没有根本上从人们的头脑中消亡。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人们选择追求能荫及后人的风水宝地,不惜花费大量钱财去建造

阴宅。前不久,新华社《参考消息》发表《中国又现“活人墓”》(原载美国《华尔街日报》

)一文,所描述的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在一个飘着蒙蒙细雨的春天的下午,程英(音)……穿过泥泞的玉米地和菜地去看她新建好的

墓地。她的墓地坐落在四川南部的一片梯田之中……这个……墓地共花费了1200美元———比购买一套她和她的小儿子和儿媳共同居住的宽敞的城镇住房花的钱还要多。

中国农村的村民们正在恢复几千年前的皇帝们做的事情:在活着的时候就建一座豪华的陵

墓。以农业为主的这个二郎镇被一群山丘环绕着,山丘上点缀着上百座“活人坟”。……

建坟热最初只出现在少数几个省。一些富有的家族也建造大规模的陵墓,几代人死后都可以

埋葬在那里。这样大规模兴建陵墓都有重要的目的,因为中国的宗教传说认为,死后埋葬在那里的先人会继续给整个家族带来好运。

现在兴起的人还健在就建坟墓的热潮是中国富裕起来后未曾预料到的一个后果。对许多中

国人来说,经济增长后没有把钱用在进一步实现现代化上,而是使他们重新拾起那些陈旧的老传统,这也说明这些传统还是根深蒂固的。[16]

随着工业化的起步与发展,在土地与生态的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这种死人与活人争地且浪费资源财富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明智的选择在于实行殡葬改革。早在清末,我国近代著名改良主义者郑观应(1842-1921)不仅著《堪舆吉凶论》,揭露传统丧葬制度的危害,而且在《致陈盘溪地师论风水书》中,提出消除其影响的方法与途径。他对西方人“阴茔概不选择,贫富相同”颇为赞赏,故建议政府“仿照西法,一律改良,查有不遵者,将其家产一半充公,务使财不虚糜,人归实学。行之数十年,自然风水不重见矣。”有感于世人“为风水所迷,只知利己,不顾大局,复为庸师所害,求福得祸,破产亡身”,他希望清廷“仿照东西洋各国章程,由地方绅士自治会会同地方官履勘每村、每镇、每县,论为数之多寡,给地几处,委人经理,所有死33 第5期林振礼: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 

43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9月 

者,尽葬于所限之地方,无论贫富贵贱,不准分别,以归一律,微特风水之患可息,并可省无限争讼虚费也”。[17](1187-1188)这就是推行“公墓制”。用它来治理当前一些地方的“造坟运动”,仍然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如今,公墓制已在一些地方开始推行。耐人寻味的是,推行“公墓制”的新式陵园在报刊上做广告所渲染的依旧是“供皇考妣以安息,发千万世之福迹”;“世事轮回,生生不息。耄耋之年,已知天命,正宜择灵圣之地息劳居停,以荫后代……倚山面水,乃千百年来公认之风水宝地”云云。[18]由此可见,传统观念仍然挥之不去,“公墓制”也只能是因势利导了。

1976年,举世景仰的伟人周恩来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此举兼具政治家与改革家之胸襟,其影响极为深远。近年来,人们移风易俗,实行殡葬改革的事例不胜枚举,或将骨灰撒向江河大海,或树葬既作纪念又利生态,或作为解剖以利于医疗科学。近日细读《泉州晚报》头条新闻《迁走先人墓,拓展子孙业》。[19]据载,福建晋江市陈埭镇民营经济非常活跃,面积不到35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共有民营企业4000多家,是我国三大制鞋基地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陈埭镇企业用地非常紧张。与此同时,辖区内4万多个坟墓占着该镇3000亩的土地,形成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怪现象,从而极大地制约了陈埭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尽管近年来该镇移风易俗工作做得不错,但迁移坟墓工作仍遇到较大阻力。人们虽然意识到提高土地效益的重大意义,但一提到要迁移自家祖坟时,还是怕影响自家“风水”。村镇干部党员带头迁走自家的坟墓,用实际行动说服群众。据统计,该镇仅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共迁移辖区内各式坟墓4万多个,平整土地3000多亩。为引进外资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也为陈埭经济的再次腾飞创造了条件。同时,该镇经多方面筹措资金,在各村兴建了安息堂,用以安放先人骨灰,群众特别是老人们对这种既改善环境,实现土地增值,又保存祭奠先人传统的迁坟还耕工作欣然接受。

如上所引《参考消息》转载与闽南《泉州晚报》刊发的两篇文章,一为“活人墓”在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山区泛滥,一为工业经济发达的陈埭镇在地方政府引导下移风易俗,成功地实行殡葬改革。两者互为参照,说明人们的心理结构和价值选择将随着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化。我们认为,殡葬改革应该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有条件的地区必须统一规划管理,植树构筑生态陵园,使之成为既利于环境,又可凭吊先人的优雅场所。因此,将殡葬视同一项文化事业,加强舆论和行政双重引导的力度,应成为各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揭示新儒学的重要代表程朱一脉所陷入的思想误区,说明儒学自身也背负着某些陈旧的传统包袱。尽管并非主流,但与其被动发现,莫如未雨绸缪自觉省察,全面反思自身的历史。扬其人本主义的独特优势,活化、转生儒学丰富的生态与伦理精神资源,才有利于儒学在中外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之中,实现文化超越、与时俱进并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程颢,程颐1二程集[M]1北京:中华书局,19811

[2]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八[M].四部丛刊初编刻本1

[3]顾颉刚.民俗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4]丁传靖1宋人轶事汇编[M]1北京:中华书局,19811

[5]戴希朱.南安县志[Z]1泉州:泉山书社,1915(1989年重刊本)1

[6]朱熹1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M]1四部丛刊初编刻本1

[7]何志坤,刘健1朱熹在建阳[Z]1建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971

[8]束景南1朱熹佚文辑考[M ]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

[9]陈荣捷1朱子新探索[M ]1台北:学生书局,19881

[10]朱熹1朱文公文集?卷十五[M ]1四部丛刊初编刻本1

[11]朱熹1朱文公文集?卷八[M ]1四部丛刊初编刻本1

[12]叶适1叶适集[M ]1北京:中华书局,19811

[13]司马光.书仪[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第142册),1987.

[14]罗大经1鹤林玉露[M ]1北京:中华书局,19831

[15]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Z]1泉州市民政局,19851

[16]张彤禾1看得见风景的坟墓[N ]1参考消息,2002-6-25(8)1

[17]夏东元编1郑观应全集[M ]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

[18]皇迹山陵园[N ]1福建侨报,2000-3-17(4)1

[19]徐建竹1迁走先人墓,拓展子孙业[N ]1泉州晚报,2002-7-9(A )1

 (责任编辑 姜 生)

Analysing the R eform of Funeral and Interment

from Zhu 2Xi ’s Vie w about FENG -SHUI

—A ne w probe on Zhu -Zi Culture in Mao 2Yuan

L IN Zhen -l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Quanzhou Normal College ,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

Abstract :Probing ”the king of China fir ”in mountain Wen -G ong at Zhuxi ’s original family home ———Mao 2Yuan and the graves of Zhu ’s forbears ,beginning with the folktales ,taking the documents and historical relics to prove with each other ,a conclusion that opposed to ”Zhuxi did not believe absolutely the FEN G -SHU I ”by the scholar of past generation is obtained ,namely ,Zhuxi held the belief of FEN G -SHU I ,and put forward the ”misfortune or good fortune be con 2cerned by the burial ”.The real situation ,for example ,the rich Chinese construct ”the grave for themselves ”,that let people worry.The thesis considers that the rational nucleux of traditional fil 2ialism is the resource of national morality ,but the media of filialism must translate after social progress ,the common cemetery and repose hall may become the places to offer a sacrifice for an 2cestors or to repose one ’s grief.Therefore ,deeply thinking in humanity from the reform of funeral and interment has real meaning.

K ey w ords :Cheng 2Y i ;Zhu -Xi ;Mao -Yuan ;View of FEN G -SHU I ;theory of misfortune or good fortune be concerned by the burial ;reform of funeral and interment 5

3 第5期林振礼:从朱熹的风水观看殡葬改革 

朱子文化的征文

朱子文化的征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朱子文化的征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加强朱子文化特色馆藏建设,构筑多层次、有水平的文化交流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关于弘扬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弘扬朱子文化的作文篇1在那战事纷扰,国家... 加强朱子文化特色馆藏建设,构筑多层次、有水平的文化交流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关于弘扬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弘扬朱子文化的作文篇1 在那战事纷扰,国家动荡不安的时代,诞生了影响整个封建社会后半期的思想家--朱熹。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他的理学,一时独尊受宠奉若神明,一时受批遭弃人神共愤。今天,我们以审视的态度来看,不可否认,其精华部分造就了一个道德的民族,一个礼仪的邦国,成为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在朱子的理学中我们看到了和谐的光芒。 宇宙里有和谐。"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朱熹语)。清晨,初升的太阳带给人们以温暖,以光明,它默默的,毫无保留的向地球展示着它的温情。然后直到黄昏,它的光热一点点的衰退,衰退,最后消逝。这时,一轮明月已在我们未曾觉察

的时候悄悄探出了脑袋,延续着太阳遗留下的一丝光亮。月的周围,围绕着无数的,闪烁着的星星。它们似乎手牵着手,绕着月跳着一支回旋舞。然后在累了的时候静静的,相互依偎着听月亮讲故事。讲它和太阳交替工作时各尽其职,虽不曾谋面,却心有灵犀。这样才维系了宇宙间的平静,和谐。 自然界里有和谐。"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春有春景,秋有秋光,四时不同,风景各异。俯视神州,一幅和谐画卷:有碧波荡漾,有黄沙漫漫,有郁郁森林,有巍巍高山,有茫茫草原,蜿蜒盘旋的江河犹如把座座城市串联起的黄金纽带。四季更迭,风花雪月有序地循环着自己装点大地的任务:春天,云卷云舒,花团锦簇,放眼望去,野芳发而幽香,每个角落都是花的海洋。花与春对语,倾吐出了春之温暖。夏天,佳木秀而繁阴,翩跹而至的蝴蝶,成群地飞舞在翠色欲滴的草丛中。在蓝天的映衬下,生机盎然。蝶与夏互舞,舞出夏之生机。秋天,山高月小,因为有了秋月,夜晚更加温柔妩媚,曾经的沧海桑田,迷离怅惘,也应和着月共奏良辰美景。月与秋相奏,奏出秋之诗意。冬天,雪听到了她的呼唤,身披鹅羽长袍来到了这世界,这时--大地披上了他的绸缎袍,孤零零的树儿,有了他的银白色礼服,世界显得如此单纯洁净。雪与冬相拥,显出冬之素雅。 人与人之间,更该有和谐。"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朱熹语)。许多往事不堪回首,暴虐的统治者,贪婪的污吏,冷漠的人情,森严的等级,禁锢的思想,侵略者的铁蹄......那时候,人们是最渴望平等最渴望和谐的吧。人与人和谐相处,曾多少次出现在人们的睡梦中?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全册备课

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

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 第一周:第1课《弟子规》(节选) 第二周:第2课《小儿语》(节选) 第三周: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 第四周:第4课大林寺桃花 第五周: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第6课柳谯晚眺 第八周:第7课衣冠服饰 第九周:第8课言语应对

传承朱子文化精选征文2500字

传承朱子文化精选征文2500字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承朱子文化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这里有名

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

廉洁文化进校园中学生小学生征文

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 廉洁是指做人要清清白白、光明磊落。我们从课内外阅读中了解到: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两袖清风、为民办事的清官和好人,如海瑞、焦裕禄等,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校园中,那么,我们校园里的廉洁文化又是什么呢?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这只是一种社会风气,与我们中学生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校园的廉洁文化也包括奉公守法、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自省善改,正直知耻、自律自强。简而言之:我们应营造廉洁、诚信、节俭的好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份结实的基石。 我们曾学过廉洁故事公仪休拒收礼物”,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校园是一方静土,但偶尔也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出一些违背校规的事情,如;考试抄袭、群打群闹、弄虚作假…… 我们曾唱过一首歌颂老师的歌: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匆匆……”这的确是我们老师的真实写照。你看,从校长到班主任及各科任课老师,他们无不是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乐于奉献。我们的老师总是那样的默默无闻,是我们每位学生做人的榜样。 记得我曾读过毛主席守信还书”的故事,做为一个国家主席仍守时还书,我们更要遵守社会公德,诚信做人。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辛勤的耕耘。 作为一名中学生究竟该如何节俭呢?我倡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乱花父母给我们的零花钱,不要攀比,不要追求所谓的名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艰苦朴素、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要充实自我,努力学习。 亲爱的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廉洁、诚信、节俭的好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廉洁文化才会在我们的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学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源远流长,文明垂青。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去诠释历史时,深深感受到:美,就是无私奉献;美,就是知荣明耻;美,就是敬廉崇洁。 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深受百姓的崇敬与爱戴:战国的西门豹,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清代的于成龙,现代的孔繁森……他们的形象彪炳史册、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名垂青史、经久不衰!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敬廉崇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洁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尽享今天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我们意气风发、满怀激情、高奏凯歌朝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目标前进。可偏偏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落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一次次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相信大家还对“贪官总司令”刘方仁的事例记忆犹新吧!他的案子早已尘埃落定,

朱子文化

关于朱子文化与鳌峰书院有关内容 一、朱子文化介绍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及诗人,为北宋以来理学之集大成者,被尊为古代理学正宗,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后人将他视为儒学宗师。由于朱熹一生绝大部分学术活动都在福建进行,朱子学形成于福建、成熟于福建,因此“朱子学”也称为“闽学”,福建也因此被誉为“海宾邹鲁”、“理学名邦”。在福建灿若星河的文化史上,朱熹无疑是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星星。作为福建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朱熹及其创立的“朱子学”是我省最具原创性和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是福建文化的标志,对朱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积极保护、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对于加快我省文化事业及我省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推进海西区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鼓楼区朱子文化遗址 (一)乌山题刻 朱熹一生多次来到福州地区,留下了不少弥足珍贵的遗墨。在福州乌山天王岭“第一山”西南侧,朱熹用楷书题“清隐”两字,落款“晦翁”,字高36厘米、宽28厘米。宋淳熙年间,朱熹避伪学禁时,再上乌山,在先贤石室池畔题刻有“石室清隐”四字,字径约30厘米。与此同时,在乌山“道山祠”石壁

题草书“光风霁月”四字,字径约24厘米。在观音岩上题刻了字径3米多的楷书“福”字。一山四处留题刻,乌山可算是朱熹题刻最多的地方之一。 (二)鳌峰书院的历史地位 第一,福州历史文化特定高峰的标志物。由于朱子理学的崇高地位,加上康熙皇帝赐额赐帑赐书的殊荣,鳌峰书院甚至是全国享有最高地位的书院。对于福州城市而言,鳌峰书院更是其历史上占据特定文化高峰的标志物。人们通常只注意到船政文化对近代福州人才群体崛起的影响,殊不知,在这之前,由于鳌峰书院的存在,福州的教育和人才基础,已经堪称全国楚翘。 第二,台湾文化寻根不可或缺的门径。鳌峰书院对于台湾的影响,不仅仅是书院制度的影响。由于台湾当时是福建属下的一个府,鳌峰书院还直接接收台湾学生。所以,这所东南第一学府,还是当时台湾读书人心目中高山仰止的求学圣地。 第三,影响近代福建文化走向的重要环节。鳌峰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弘扬朱子理学“明体达用”、“躬践力行”的学术传统,因此,鳌峰书院所标榜的文化价值观,作为福建文化从旧形态向近代化转换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环节,在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尤其值得深入研究。而作为这种过渡性文化形态的一种标识,鳌峰书院的历史遗迹尤应值得福州人珍惜。鳌峰书院故址,理应成为观照福州城市文化性格特征的重要遗迹,加以修葺和保护。

廉洁文化征文5篇

廉洁文化征文5篇 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廉洁文化征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廉洁文化征文1谈到廉洁这个词,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历史上那些,勤政廉洁的清官们,我总认为“廉洁”与我们隔着千山万水,其实不然,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廉洁是天山雪莲,只有在天寒地冻的季节里才会盎然绽放,于是,我们苦苦地追寻着,追寻着那一缕“芳香”。但却不知道她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她——我现在的班主任,她是一位工作兢兢业业,很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总是感觉她很严厉,做任何事都十分认真,一丝不苟。但是在几年的相处下,我渐渐明白,她只是想努力推我们一把,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从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时,总是会看见一个身影在忙碌着,打扫办公室卫生,又检查年级组各班卫生,督促我们清理班级环境。每天早上,她总是会督促同学们默写,细心批改,每天不经意间,总是能在教室里看见她的身影,那是在督促昨晚未完成作业的同学,又或者是在辅导班里学习有些困难的同学。她的话语不多,但是却在举手投足之间,

透露出了浓浓的爱。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学习丝毫不松懈。 作业本上,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要求,她都会用红笔细心圈出,直到学生认真订正后才过关;下课了,你经常会看到她在教室里耐心辅导学习有困难学生。我时常看着她给学生辅导语文、数学、英语各门功课,那么耐心、细致,那么不厌其烦。 在学校学习生活,总是会感觉很充实,每周她都会组织我们在班会课时开展各类活动,组织学生主持,表演,朗诵,唱歌,非常精彩。有一次活动,她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从家里带一道自己亲手做的传统美食,在班会课时,大家一起品尝,说出感受。还有今年的元宵节,老师也组织了一次大家一起包汤圆的活动,大家一起带一些材料,由于大家都不会揉面团,于是她一个人就揉了一个托盘的面团(那时她刚动过大手术,还不到1个月呢!应该还在家里休息呢!),可想而知是多么累,可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说,和同学们一起包了汤圆,然后用同学带来的锅煮了,让同学们品尝,每位同学都吃得津津有味,特别的满足。在说说笑笑的班会上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体验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团结合作,更增进了师生的情感,让我们感受了幸福。在这样温馨又令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关于朱子文化心得体会的作文

关于朱子文化心得体会的作文篇一: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篇一: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

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

廉洁文化征文优秀作品

廉洁文化征文优秀作品 廉洁文化征文优秀作品是小编为大家精心编辑的,欢迎阅读借鉴。更多内容尽在聘才网。 对党员干部来说,焦裕禄精神是一面镜子,上面镀铬着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正冠整衣,见贤思齐。通过这面镜子,每位党员干部都要照出自己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作风能力、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还有哪些差距和不足,以之为标尺,忠实履行职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团结南路辖区在职党员涌动着一股股“红色暖流”,成了党员的一面镜子。从辖区单位到社区、再到各个居民小区,流进了生活困难群众、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转移居民的心里,流进了千家万户。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贫困捐资助学的行动有效发挥了党员在居住地和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给广大群众的是一股股暖流,带给广大党员干部的则是一面亮丽的镜子。 辖区在职党员与团结南路社区“红色捐资助学”活动中,为辖区不同民族的2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小学生送去了1万元的爱心捐款。更使20名不同民族的学生把自己鲜艳的红领巾深情地带在了叔叔和阿姨的脖子上,鲜艳的红领巾闪耀着在职党员温暖爱心的精神。

以他们为镜子,时常照一照我们的良心,让真诚、无私、执着、奉献等等人类种种美好的情感常驻心头,拭去人性中虚伪、自私、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尘埃,仰无愧于苍天,俯无愧于人民。 “廉洁”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这两个字本来自成语“清廉洁直”,顾名思义“廉”字干干净净,意味着行为的规范,“洁”字清清爽爽,代表着神圣和纯洁,如同周敦颐笔下的莲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许多仁人志士以此为追求:“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二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人眼中的“廉”与“洁”侧重于修身,然后才将其引申到对于社会的意义,随着文字意义日益丰富,廉洁又被赋予了许多现代意义。从小处着眼,廉洁意味着修身,它是一种个人修养、个人品德的体现。俗语有云——“身正不怕影子斜”,讲的就是个人的正直廉洁,审慎行事。对于官员而言,面对的是日益复杂、诱惑重重的社会,“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如果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步入社会的我们甚至可能冒险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一失足成千古恨,“身败名裂”足以毁掉人的一生。 古人尊崇“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有廉洁的成分在里面,即君子之间的交往不以利益为纽带,而是建立在相知的基础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作文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作文学习朱子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作文 在东海之宾的八闽大地上有一座山城,就是被誉为“闽中尼山”、“海滨诌鲁”的朱熹的诞生地闽中明珠尤溪。当你进入尤溪城关来到交通枢纽地的三岔路口时,你就会看到一尊高大的朱熹塑像正手握书卷、用身遂的目光在注视你。 是的,每当我走近塑像,我仿怫就能听到他的叮咛和嘱咐,我庆幸自己从小就在这中叮咛和嘱咐声中长大。我为我生在这座山城而感到骄傲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在一次公交车上我就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是一个早上,一位同学正坐在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提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因四周无座位,他只好站着。小同学见到了这个情景,就连忙上前扶住老爷爷,让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说:“还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没有什么关系。”小同学诚恳地说:“不,你年纪大,站着不方便,还是您坐着吧!“您坐吧!”……老爷爷和小同学一直互相让座,旁边的人的人看了就称赞这位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这时有人站了起来:“小弟弟,你坐下,还是让他坐我的座位吧!”只听小同学恳切地说:“朱熹爷爷教育我们要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我要听朱熹爷爷的教导啊!”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朱熹爷爷,您的敬老爱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着我们后一辈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小时候刻苦攻读的故事已在我们脑海里深深生根,您小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的话语,我们已牢记在心中。现在我们成千上万的学子正在以您为榜样,刻苦攻读着。我家正同尤溪县的最高学府一中比邻,我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 凌晨,天微微亮时,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无数盏灯,亮得如同白昼,住校的学生们都来到班级晨读;深夜,他们还在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学海横渡,在书山攀登。正因为这样,仅只一中这所学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学生考上本科。今年,一中学子罗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为了省文科状元,顺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学北京大学。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9《幼女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乞巧》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10 《陶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11 《题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 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

我看校园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而校园文化则是这方水土的生命所系、灵魂所在。一所学校没有校园文化,犹如鲜花缺少养料的滋养,犹如鱼儿离开水分的滋润,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因其有着巨大而又潜在的育人功能,对一所学校及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现就我校实际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文化,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的深层文化。物质文化是指硬件环境建设,如校园内的教学建筑设施、校园景观及其绿化和楼廊的布置等,精神文化则是指和谐的育人氛围、良好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丰富的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形象地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反映在学校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空间的内在思想和精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闪烁着理性光芒的依依气韵、淡淡情调和融融氛围。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最主要的作用为精神引领与熏陶感染。校园文化植根于历史,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学校建校愈早,其历史愈久远,其文化也愈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样的校园文化对同学们的影响看似流水一样清淡,但却能在无形之中深入每个人的心灵,发掘并不断矫正他们的人生目标,对他们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消极的校园文化会导致学生的颓废消沉。如果忽视校园文化,必然造成校园气氛的沉闷,使校园如死水一潭,给师生心理和精神带来沉重的压抑感,影响工作和学习,影响办学水平的提高,甚至造成校园偶发事件上升。 三、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廉洁文化进校园优秀征文

廉洁文化进校园优秀征文 廉洁是什么?廉洁就是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拿自己不应得的钱或物。下面是网为 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篇一:廉洁文化征文 廉洁,即清正干净。它是做人之基,做事之道,持家之本。古人云:“其身正,不令 则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可见廉洁的正能量。 廉洁促使人清明、清正,从而保持清醒而准确的是非判断力;使人产生敬重感、信服 感和信任感,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元素。清廉的关键在于“修身”,以修品德为首要。中国人 自古讲究一个“德”字,如孝敬、忠诚、守信、礼仪、谦恭、节俭、仁爱等,都是中华民族 优秀的品德。代表人物古有孔子、孟子圣贤大儒;当代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他们都 被世人尊崇与敬仰,其身上都有一个“廉”字。很难想像一个生活上骄奢的人,一个贪图奢 华的人,能够百折不挠,完成所肩负的艰巨使命和任务。 就个人来说,廉洁使人清静,没有不必要的担心、忧虑和恐惧,这样有利于人的身心处于平稳状态。从这一点上说,养成廉洁的品德,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就做人而言,廉洁交友,才能交出成正的朋友。如果交友带着特定的目的而去,那样一旦目的达到,朋友是否可能慢慢就结束了;反之,如果未能如愿以偿,朋友是否也该结 束了。所以,俗语说:真正的朋友,平常淡如水。双方均不以索取为目的,只有到关键时刻和危难之时,心心相印,交情乃见。 就做事来讲,廉洁是将事情做好的重要保证。一个廉洁意识淡薄的人,贪图小恩小惠的人,甚至利益熏心的人,在时机或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或许能够按章行事;一旦有机可乘,有漏可钻,就会借机而动。遇重大利益诱惑时,甚至会铤而走险,给国家、社会和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从这一点看,一个廉洁意识不强的人,不可托以大事。否则,早晚都会出事。 就家庭来看,崇尚廉洁生活方式,勤俭持家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廉洁意识,不能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一味在生活条件上讲攀比,一方面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容 易使子女养成娇气意识、优越意识,甚至唯我独尊的霸气意识。一些青少年在走上犯罪的道路时,仍高呼“我爸是李刚”,原因固然很多,但是骄奢的生活方式,我行我素的习惯, 廉耻意识全无,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朱子文化调研论文

尤溪县朱子文化调研论文 尤溪是我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这里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文化改革发展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尤溪县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提出建设“新型工业县,朱子文化城,幸福新尤溪”的发展战略,突出朱子文化研究开发,强化朱子遗迹保护,把朱子文化融入品德教育、城乡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等层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朱子文化资源丰富 尤溪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朱熹在尤溪度过童年并接受最初的儒家思想教育,走向闽北后又多次回尤省亲、讲学,朱熹在尤溪留下许多文化资源。一是文物古迹多。朱熹在尤溪留下了许多墨宝,其中朱子手迹板联有“四个之本”板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板联、“立修齐志,读圣贤书”板联、“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板联和“静我神”横匾;手迹对联有“忍是传家宝,善是积德门”对联;手迹壁题有“春香雪月”壁题和“鸢飞鱼跃”壁题;手迹石刻有“韦斋旧治”碑刻、卓拔岩摩崖题刻和龙溪石刻。朱熹自幼喜好诗文,给后世留下大量的诗文,其中与尤溪的相关有《春报》、《立春大雪游天湖》、《九日登天湖》、《观书有感二首》、《玉溪桥》、《尤溪县学观大阁》、《次

韵答谢尤令石子重兄》、《题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图》、《明伦堂》、《崇德斋》、《广业斋》、《居仁斋》、《由义斋》、《传心阁》、《重修庙学记》和《与林择之书》等。还留下大量与朱熹有关的古迹,比如出生地南溪书院、出生时起火的公山文山、朱熹祭祀地文公祠、《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朱熹手植的沈郎樟、幼时读书的地方观书第、朱熹胎衣埋葬处毓秀亭、朱熹讲学地开山书院等等。二是传说故事多。朱熹从小就聪明过人,幼年时期在尤溪生活的七年里就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些故事记载在明刻本《紫阳朱氏建安谱》中,有些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尤溪县分卷》里有着详细的叙述,有些事件在正史《宋史〃朱熹传》中也有刊载。其中,“喜火兆毓七星儿”说的就是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文”“公”二山突然同时起火,火势呈现“文”“公”二字。“四岁灵童问天物”说的是朱熹四岁时,就指着天,问其父:“天之上何物?”。“半亩方塘二度桃”说的是朱熹专心受罚,感动上苍,满园的桃花又重新盛开的故事。“三龟聚首送圣贤”说的是朱熹为大家讲学,引来青印溪里三只神龟的故事。“朱熹智审铁箍树”讲述了朱熹观察细微,断事如神,惩恶扬善的故事。同时,还有“手植香樟荫百世”、“献贡品尤溪免山税”、“朱熹怒斩黑鲤精”、“六龄孩童胜棋王”、“飞凤衔书肇基地”、“避党祸七里注经”、“求食慈母启孝心”、“韦斋旧治谈治学”、“巧语设法阻皇帝”、“逃难隐居龙门洞”等等。三是文化精髓多。在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尤溪潜移默化地传承着朱子学的传统,影响着人们的

廉洁文化进校园_征文(二)

廉洁文化进校园 英德市第五小学五(2)班 自古以来,很多人就把“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意思就是做一个不随俗浮沉、质朴高洁的人,这同样也是任何一个正直的人都该做到的基本原则,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要是说每个人都大公无私未免太过于不现实。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出现了廉洁与腐败两类截然相反的人群。可能很多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在政治层面上才会存在的现象,与大多数老百姓都没什么关系,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更是遥远了。其实不然,仔细想想那些腐败的人,如果从小就可以受到良好的廉洁教育,长大当官后怎么还会贪污受贿呢?这样想来,从小就给我们廉洁文化方面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在我看来,廉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廉洁是美德之一。作为一个官员,不论是官大还是官小,只要廉洁就一定可以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因为当他廉洁时,自身的内在素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下得到提高,他的处世态度也能让人们相信他,服从他的安排,那么管理自然就顺利多了,廉洁起到的重要性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其次廉洁还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当每一个管理者都大公无私地为人们付出,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时,一些人的不良习气也会逐渐消除,物欲横流也会很快被抑制住。 换一个角度,来看看我们学生自己。尽管与那些腐败分子贪污几百万是不能比的,但有一些事情还是必须引起我们足够注意的。有些同学可能对于“权力”看得比较重,所以在一些班干部的选举中,就会耍些手段,像拉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来选自己,要不然就是请客或者是买些小玩意送给他们;再比如两个朋友之间,因为关系好,所以在班上一些事情上就互相包庇、袒护,甚至在

考试时彼此作弊… …这些都是一种变相的不廉洁,是朋友之间的所谓“义气”造成的。可能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是一定得引起足够的注意,否则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义气”以后不会毁了他们一辈子。 让我们看一看古人是怎样廉洁处事的吧!刘宠曾是一个小小的太守但处事公正,一心为百姓服务,所以被升了官。离任时不少百姓送他很多财物但他坚决不收,最后在大家强烈要求下采拿了一枚小小的铜板!所以被称为“一钱太守”;杨振在做官时,一个人在夜晚送给他很多黄金,他同样不要,虽然那人说不会有人知道,但他反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让那人愧怍不已,这就是有名的“杨振拒金”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生,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廉洁自守,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廉洁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意志”为座右铭,廉洁自守、做一名好学生、好公民。

校园文化建设文章在线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文章在线阅读 日月经天,岁月轮回,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经过数代师生的努力,昔日之大熊成长为今日之三中,乡野之村小崛立为湘中之名校,低矮之木屋蜕变为现代之高楼,弹丸之窄地开拓为辽阔之热土,几 十之孩童增加为数千之学生。学校在变,在创办之初的“爱国爱生 爱岗”的校园文化精神没有变,并如一股清流,在今日的校园化为 一弘碧波,滋润出一派满园春色。时代在前进,我们的校园文化精 神也在继往开来中与时俱进,今日的新化三中精神是:求精务实, 追求卓越,心怀感恩,铭记责任。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在新的三中 精神鼓舞下,开创三中崭新的未来。 二、完善设施,浓化视听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我们把物质文化建设当成一种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使师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 积月累,形成意识,内化为行动。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 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设备,通 过多渠道筹集经费1000余元,新建了供水设施、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各教室配备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各教研组办公室统一配备 办公桌凳、空调等,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硬件设施建设,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 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瞄准根本,严抓德育文化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为了树立 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我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 队课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的校训、教风、学风、办学理念。抓好学生

弘扬朱子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征文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一在那战事纷扰,国家动荡不安的时代,诞生了影响整个封建社会后半期的思想家--朱熹。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他的理学,一时独尊受宠奉若神明,一时受批遭弃人神共愤。今天,我们以审视的态度来看,不可否认,其精华部分造就了一个道德的民族,一个礼仪的邦国,成为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在朱子的理学中我们看到了和谐的光芒。 宇宙里有和谐。“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朱熹语)。清晨,初升的太阳带给人们以温暖,以光明,它默默的,毫无保留的向地球展示着它的温情。然后直到黄昏,它的光热一点点的衰退,衰退,最后消逝。这时,一轮明月已在我们未曾觉察的时候悄悄探出了脑袋,延续着太阳遗留下的一丝光亮。月的周围,围绕着无数的,闪烁着的星星。它们似乎手牵着手,绕着月跳着一支回旋舞。然后在累了的时候静静的,相互依偎着听月亮讲故事。讲它和太阳交替工作时各尽其职,虽不曾谋面,却心有灵犀。这样才维系了宇宙间的平静,和谐。

自然界里有和谐。“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春有春景,秋有秋光,四时不同,风景各异。俯视神州,一幅和谐画卷:有碧波荡漾,有黄沙漫漫,有郁郁森林,有巍巍高山,有茫茫草原,蜿蜒盘旋的江河犹如把座座城市串联起的黄金纽带。四季更迭,风花雪月有序地循环着自己装点大地的任务:春天,云卷云舒,花团锦簇,放眼望去,野芳发而幽香,每个角落都是花的海洋。花与春对语,倾吐出了春之温暖。夏天,佳木秀而繁阴,翩跹而至的蝴蝶,成群地飞舞在翠色欲滴的草丛中。在蓝天的映衬下,生机盎然。蝶与夏互舞,舞出夏之生机。秋天,山高月小,因为有了秋月,夜晚更加温柔妩媚,曾经的沧海桑田,迷离怅惘,也应和着月共奏良辰美景。月与秋相奏,奏出秋之诗意。冬天,雪听到了她的呼唤,身披鹅羽长袍来到了这世界,这时--大地披上了他的绸缎袍,孤零零的树儿,有了他的银白色礼服,世界显得如此单纯洁净。雪与冬相拥,显出冬之素雅。 人与人之间,更该有和谐。“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朱熹语)。许多往事不堪回首,暴虐的统治者,贪婪的污吏,冷漠的人情,森严的等级,禁锢的思想,侵略者的铁蹄……那时候,人们是最渴望平等最渴望和谐的吧。人与人和谐相处,曾多少次出现在人们的睡梦中?比如,开花的季节,落日的黄昏和自己的家人并肩穿越满植

廉政文化进校园学生演讲稿7篇

廉政文化进校园学生演讲稿7篇 廉洁教育,从小做起 廉洁就是清廉、清白的意思。说到“清正廉洁”,似乎是和我们大学生无关的事情,它好像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相距太远了。事实上,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廉洁”有着更广泛的意义。比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这些都是我们大学生应当自觉遵守的内容。目前大学生存在很多不廉洁行为,例如:比吃比穿、将他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大搞“生日宴”,还有不少朋友把爸爸妈妈买的东西自己相互赠送等等。因此,在大学生中倡导廉洁教育,是一件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有很多的渠道。在课堂上、班会上、课外活动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方式和途径。 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文化课学习当中自觉接受廉洁教育。比如上想道德修养,就要结合主题思想,树立一些廉洁的价值观观念。学习了《一夜的工作》一课,就要认真领会总理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工作作风,真切感受了总理伟大崇高的人格。 开展丰富多彩主题班队会活动也是进行廉洁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历史等等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比如“树

立正确荣辱观,争做文明少年”主题升旗仪式、“文明之星”评选活动。还可以组织廉洁绘画、廉政征文、手抄报、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我们还可以带动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廉洁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我向家长谈廉政”、“我为父母讲廉政小故事”等活动,使我们小学生的廉洁教育更有实际意义。 我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官员因为贪污腐败而成为阶下囚,同时在阅读中也看到包公、海瑞等很多两袖清风、为民办事的清官好官。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小学生,但是我们当中将来也有同学会成为人民的公仆,所以只有把学校在我们学生中开展的“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教育,转化为内心的信念,以一种坚实的廉洁意识去面对纷繁的社会。 我们小学生要自觉树立勤俭节约、洁身自好、自律自强、大公无私、反对浪费等优秀品质,积极弘扬“敬廉崇洁,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精神,使自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