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复习课 优秀教案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 优秀教案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 优秀教案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中的第二部

分内容,既是本课题的重点知识,也是本课题的难点。内容分为三个教学层次,一是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二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宏观条件,从微观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三是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应用,利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断辨析能力。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复习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条件,但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部分学生掌握较好,还有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即利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学生掌握还不太好,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就是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出不能共存的离子,在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

在学生已经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再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然后再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步步推进的教学活动,达到复分解反应教学的最高层次。

课标解读

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使学生又一次由宏观走向微观,课标指出化学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不断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本课题教学中就通过想象、类比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然后再用微观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宏观问题,体会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宏观到微观,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认识复分解反应

的实质。

(2)学会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离子的分析,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认识不能共存的离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3)通过各种类型的例题和练习,学会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物质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到化学物质和化学知识的规律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难点:掌握不能共存的离子,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生活物质引入

1、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化学近一年了,知道为什么学习化学这门课吗?是的,为了更好地生活,化学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2、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是什么物质以及它们的用途。学生说出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和碳酸钠,用途分别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工业制烧碱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来体现以上用途。由以上反应原理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二、复习复分解反应

1、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1)通过学生书写以上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加深理解如何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来正确书写其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某化学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2)练习巩固:判断以下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KMnO4 K2MnO4+MnO2+O2↑

B、CO2 +Ca(OH)2 = CaCO3↓+ H2O

C、Zn+H2SO4 = ZnSO4+H2↑

D、BaCl2+Na2SO4 =BaSO4↓+2NaCl

对比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过渡:什么类别的物质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呢?我们学过的物质分类有哪些?复习物质分类,有利于学生整理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2、复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1)首先,让学生思考说说复分解反应一般是什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有哪些类型?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补充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过渡:我们知道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那么是否所有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3、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学生回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2)分析微观离子,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还是以表示以上用途的3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变化情况,解释生成物中的水、气体、沉淀是怎么生成的?

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有不能共存的离子,这也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条件

(3)解释不能共存的离子

解释了之所以生成了水、气体、沉淀等宏观物质,是因为溶液中有不能共存的离子,他们反应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而水、气体、沉淀无法解离出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就会大量减少,而不能大量共同存在,称为不能共存的离子。

4、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复习整理常用的不能共存的离子,指名一生在黑板上整理出来,然后交流展示。

三、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应用

(一)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1、AgNO3+NaCl=

2、H2SO4+BaCl2=

3、FeCl3+Ca(OH)2=

4、K2CO3+NaCl=

(二)物质鉴别

学生完成以下典型例题,并说说解题方法。

1、能一次性鉴别氯化钠、氯化钙、盐酸的是()

A、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碳酸钠

D、硫酸钾

2、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① MgCl2 ② KCl ③NaOH ④ CuSO4 ,不用任何其它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在下列的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补充,强调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首先考虑一些有特殊颜色或与指示剂有颜色变化的物质,然后再将宏观物质分解成离子来思考,根据不同离子,找与它不能共存的离子,考虑它们反应的现象,如有气泡、沉淀颜色等选择所加的试剂。(三)物质推断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1、(1)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推断不可能存在

__________

(2)向a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推断不可能存

在_________。

(3)另取少量固体加盐酸,无明显现象,推断不可能存在___________。以上实验得出粉末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2、粉末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要进一步证实是哪种,需加_______判断。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解题思路:首先寻找题目的突破口,往往是物质本身的特殊的颜色,或者是构成物质的离子和与它不能共存的离

子反应产生的特殊现象。

(四)物质除杂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溶液中利用复分解反应进行物质除杂的一般方法。

例: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经检验已部分变质,现欲除去其中的杂质,应选择什么试剂?并写出反应原理。

归纳总结:学习溶液中利用复分解反应进行物质除杂的一般方法:首先将宏观杂质物质分解成杂质离子,然后找与它不能共存的离子,

就是除杂离子。二者反应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把杂质离子除去。把杂质离子根据原物质中的离子种类,配对成物质就是除杂试剂。

四、课堂总结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复分解反应,知道我们在研究物质的宏观组成、变化规律时,也要分析它的微观构成以及微观粒子的变化。同样生活中也是如此,对待事物,既要从宏观大局出发,也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五、作业提升

布置以下试题,将所学物质推断,鉴别,除杂等知识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1、某实验室用剩的废水为无色澄清溶液,检查所用药品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钙、硫酸钠、氯化钠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

(2)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4)欲从无色澄清溶液中得到可能含有的物质,应该加入__________试剂,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提纯: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含有少量氯化钙、硫酸钠、氯化镁泥沙等。写出所加的试剂的顺序及操作过程。

(1)确定杂质离子,选择除杂试剂。

(2)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

(3)实验操作

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

学生板书的知识网络:不能共存的离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首先以绪言中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进入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碳酸氢钠、含氢氧化铝的药物、碳酸钠,让学生说说这些物质的用途,这也是中考考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层层推进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以上物质的用途,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工业制烧碱,这3个化学方程也是复分解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作业试卷中经常出现的。然后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继续以这3个化学方程式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中生成水、气体、沉淀的原因,从而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条件--溶液中有不能共存的离子,再构建不能共存离子的知识网络。这样步步深入,学生在感知宏观概念的基础上,自主思考,亲身体会了从宏观概念到微观实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更加有效地掌握了不能共存的离子,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就是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其实就是利用不能共存的离子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解决溶液中的物质鉴别,物质推断,除杂等问题。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基础上,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体现学生能力的提升,由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选的典型习题难度不太大,所以都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集体汇报交流,重点强调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了能力,而且本节课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愉快的学习。

虽然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但仍存有遗憾。那就是在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时,所选用的典型例题,个人认为不够完美,上题与下题之间缺少一些恰到好处的衔接。在今后教学中要多细心观察,多发现、收集化学知识间、例题间的奥秘,备课时精益求精,课后多做反思,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为什么,方能有所长进。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

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 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2、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 3、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判断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推断等问题 4、培养学生建立常见化合物的物质离子观念 5、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乐于发现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课 【教师】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这是什么溶液呢?今天我把它们拿到这儿来,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检验一下,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下面我分别取两种溶液少许,再把它们混合,大家看有没有明显现象出现? 【演示实验】将两种溶液各取少量,混合,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产生白色沉淀.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猜一猜: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 【课件播放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学生踊跃发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 【学生甲马上提出质疑】不可能是氢氧化铜. 【教师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铜呢? 【学生甲】因为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引导】我也猜到了一些沉淀,请同学们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不合理的猜想呢? 【同学们观察后,回答】不可能是氢氧化铁,因为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说】看来大家想的都很周到,那么这么多种白色沉淀,到底是哪一种呢?下面我加入稀硝酸看看有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向沉淀中滴加稀硝酸,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马上回答】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教师追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又能做出哪些推测? 【学生思考,回答】该沉淀不是氯化银和硫酸钡,因为这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另一名同学补充】也不可能是氢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溶解,但不会生成气体.只有碳酸盐和稀硝酸反应可以溶解,并生成气体.所以我认为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并用掌声对他的精彩回答表示钦佩.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每名同学都进入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 【教师】你真是厉害,帮大家确定了沉淀的种类.下面我们假设沉淀是

新苏教版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临海六中黄春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3、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3、通过网上查询,调动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重点难点: 知识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方法重难点:实验观察、比较分析 三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实验探究—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四分组实验准备:白色滤纸玻璃皿滴管淀粉溶液氯水饱和NaI溶液饱和NaBr溶液五教学思路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对氯、溴、碘元素间置换反应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宏观判断特征,能根据特征判别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重新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网络。 六教学过程

原子得到溴离子给出的而带负电,

七、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失2Xe- 2NaBr + Cl2 == 2NaCl+Br2 得2Xe- 还原剂氧化剂 失电子物质得电子物质 失e 得e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八反馈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高温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浓)△4NO2↑+O2↑+2H2O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4.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以上都不是 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氧化剂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指明氧化剂还原剂。(选做)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教案(兼做学案)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1)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 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复分解反应。 (3) 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离子的共存、物质的鉴别、除杂等问题。 1、展示两瓶没有标签无色溶液的,你有什么问题? 2、 溶液取样混合,出现白色沉淀,你有什么猜想? 3、 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观察现象,提出猜想。 三、丿忆——知识回顾 1、复分解反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由 ______ 相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 的反应 (2) 条件:生成物条件 有 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 或 _________ 生成 反应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AgNO 3+HCI=AgCI J +HNO 3 Na 2CO 3+Ca(OH) 2=CaCO 3 J +2NaOH Na 2CO 3+BaCl 2=2NaCI+BaCO 3 J 四、 学—— 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提高 1、 提出问题: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观看动画演示) 2、 总结归纳 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就是相互交换 _______________ 从而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生成水的离子对 _________________ 生成气体的离子对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生成沉淀的离子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练——让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 让我们一起探究和交流 a 酸+碱=盐+水 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b 酸+盐=新酸+新盐 c 碱+盐=新碱+新盐 d 盐+盐=新盐+新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第3节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 1.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O2↑ 2.铁和硫酸铜溶液 CuSO4+Fe=FeSO4+Cu 3.稀盐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4.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Ca(OH)2=2NaOH+CaCO3↓ 以上4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 【提问】那3和4分别属于何种反应类型呢?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初中化学的第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复分解反应。 板书: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请大家打开课本74页找到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并勾画。 一.复分解反应(PPT课件展示) 1.定义: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表达式:AB+CD=AD+CB 3.特点:化合物双交换,里应外合价不变。 【提问】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HCl + AgNO3 == AgCl↓+ HNO3 CuSO4 + BaCl2 == BaSO4↓+CuCl2 【学生讨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分析,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呢?【分析总结】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酸和碱属于化合物,交换成分后生成的盐和水仍然属于化合物,因此,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过渡】通过以上的讨论可知,酸、碱和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那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校级公开课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公开课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本次的说课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本节课的教学处于承上启下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2.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主要包括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够正确标出化学式中任意元素的化合价;能够正确表示出原子及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并且掌握了分类的思想。 从能力上看,完全具备自主预习、积极思考和在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心理分析,既然运用已有知识做铺垫,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轻松地在教师引导下来层层递进的推进的学习新知识。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这个判断依据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认识它们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完整word版)离子反应教案完美版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 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等; (2) 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 x 10-4mol ? L-1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 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 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 2003年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 1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 ( H+) =1 x 10「14mol ?,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 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03全国11题)() A . Al3+ Na+ NO 一3 C「 B . K+ Na+ C「N03「 C. K+ Na+ C「AIO2一 D. K+ NH+4SO42「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003全国13题)()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一+SO2+H2O2HCO _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 +Al 3++H2 f (电荷不守恒)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 T +2OH 一(应分步水解)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一+2H + H2O+CO2f( MgCO3不可拆)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2003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 + 2OH + 2『+ SO42宀BaSQ J+ 2H2O B NH4HCO3 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NH4* + OH 一=NH 3 T + H2O

复分解反应教案

复分解反应教案 黄菲菲 复习目标: 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会判断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微观实质。 3.可以利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离子共存、物质除杂、鉴别等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1.请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3)工业制烧碱的反应 (4)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5)用盐酸除铁锈 2.复分解反应 (1)概念: (2)表达式:AB+CD →AD+CB 特点: (3)复分解反应的五大类型: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我知道: 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相互反应,两种离子之间如果能结合成难溶性的碱或盐、不稳定的酸或碱(分解放出气体)、或难电离的水(初中阶段宏观表现为生产气体、沉淀和水),反应就能发生,反之,反应就不能发生。

评价活动一: 1.(2016潍坊)除去如表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水蒸气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 燥管 B CaO粉末CaC03高温煅烧 C NaOH溶液| Ca(0H)2加入过量的Na2C03溶 液,过滤 D CuS04溶液硫酸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2.(2015?潍坊)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鉴别AgNO3溶液与NaNO3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纯铝和硬铝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 评价活动二: 3.(2018?潍坊)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的 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1CaCl2、NaCl、CaCO3 2Ba(OH)2、H2SO4、NaCl 3KCl、Na2SO4、NaCl 其中第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评价活动三: 4.(2019?潍坊)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

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应用复习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用什么通式表示? 3、复分解反应哪五种常见类型? 4、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要满足什么条件? 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 解题关键: 1、熟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特别要掌握一些特征反应。 2、掌握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熟记物质溶解性规律。 4、熟记十一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应用一:判断物质能否在溶液中共存或相互反应。 物质间相互不起反应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若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 常见十一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H+与CO32-、HCO3-、OH-不能共存;OH-与NH4+、H+、Fe3+、Cu2+、Mg2+不能共存; Ag+与Cl-不能共存;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Ca2+与CO32-不能共存。 例题1: 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Ag+、Ba2+、Na+、Cl-、SO42-、NO3-。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的液体,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B. Cl-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厂D.SO42-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课堂练习】 1、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aCl2、HCl、NaNO3B.KOH、HCl、(NH4)2SO4 C.K2CO3、Ba (NO3)2、NaOH D、FeCl3、NaCl 、KNO3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1—、OH—、Na+ B.H+、SO42—、HCO3—、K+ C.Ba2+、H+、SO42—、Mg2+D.Cu2+、C1—、NO3—、H+ 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AgNO3、NaCl、Mg(NO3)2、NaOH B.Ca(OH)2、NaNO3、Na2CO3、NH4Cl C.HCl、K2SO4、NaOH、NaNO3D.NaCl、HCl、MgSO4、Cu(NO3)2 4、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NH4)2SO4、FeCl3、NaNO3、K2SO4 B、KOH 、KNO3、NaCl、KMnO4 C、MgSO4、NaCl、HNO3、K2CO3 D、Ba(OH)2、CuSO4、MgCl2、H2SO4 应用二、应用于去除杂质 除杂质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不增”:不能带入新杂质。 (2)“不减”:选用的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与要提纯的物质不反应。 (3) “易分”:将杂质转化成气体、沉淀或要提纯的物质。 例题2: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

复分解反应的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学科:化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 识记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2)了解酸、碱、盐类的化学性质。 (3)了解学过的三种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4)NaOH+HCl=NaCl+H2O 这个反应属于以上三种反应类型吗?为什么? 二、教学课题(复分解反应) 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本节课的设计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从相应练习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后归纳复分解反应类别,促使学生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系统完整的认识,能够顺利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和正确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2)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3)能够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案例大全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案例大全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是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过程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A+B=ABAB=A+B A+BC=AC+B AB+CD=AD+CB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的反应属于 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初中时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结果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去分析,结果也不相同。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 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对于这一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氧与失去氧的数目关系怎样。 哪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升高的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关系怎样?

《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节离子反应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巩固练习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 化钾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 固体氧化钾 C. 盐酸 D. 熔融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 铝 B. 食盐 C. 硫酸 D. 蔗糖 4.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KOH B. KNO3 C. NH4HCO3 D. 酒精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 A. HCl B. NaOH C. Na2CO3 D. 蔗糖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SO4=2H++SO42- B.NH4NO3=NH4++NO3- C.Na2CO3=Na2++CO32- D. Ba(OH)2=Ba2++2OH- 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a(OH)2=Ca2++2(OH-) B. FeCl3=Fe2++3Cl- B.H2SO4=H2++SO42- D. Al2(SO4)3=2Al3++3SO42-

九年级化学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 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重点、难点】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学习方法指导】 记住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 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引入)在初中化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回忆是哪四大基本类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复分解反应。 师: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回答问题并完成学案中的“试一试” 生:1. 讨论回忆常见的八大沉淀: CaCO 、BaCO 、AgCO ;3323BaSO 、AgCl ;(不溶于稀硝酸)4Mg(OH)、Cu(OH)、Fe(OH) 322 (蓝色)(红褐色) 2.生成气体的离子对: 和 CO ;H 和 HCO ;NH与 OH 4333.生成水的离子对: +2-+-+-H 和 OH +- H (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 能灵活运用于解题。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题型一:物质间的反应(离子共存) 生:完成学案中的第一部分 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B ) A.KCl B.NaNO C.HNO D.Mg(OH) 23 3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 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 +2+2- A.Na Cl OH B.K Ca CO 3+- 2-+3+ -C.H Cl CO D.Na Fe OH 3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D ) A.CuSO、 KOH、 NaCl B.Ba(OH)、KSO、 HCl2442C.NaCl、 BaCO、 KNO D. HCl、 NaSO、 KCl 4233【小结】 只供学习与交流. 请联系网站删除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对常考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是解这类题的关键。师:熟练掌握122+2+ Ca Cu- 3+ 2-2+2- a COFe B OH SO34-+2+ Cl Ag Mg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 2.使学生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解实验装置、常见的酸、碱、盐等。 五、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同时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演示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物质NaCl 固体 NaCl 溶液 水氨水 NaOH 固体 NaOH 溶液 盐酸 溶液 蔗糖 溶液 酒精 溶液 能否导 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 不导 电 不导 电

盐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能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 [提问并小结]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导电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各位同学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和“化合物”!电解质是要什么情况下能够导电呢?(1)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2)一定要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板书] 2、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应是化合物,混合物、单质就不属于这两者的范畴。比如石墨、铜能导电,但是它是单质,所以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练习] 已知:CO2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它是电解质吗? [分析] 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电解质化合物。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分析]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另外,这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和金属的氧化物,他们在熔融状态都是能够导电的,所以是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电解质是化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那么电解质又为什么能导电呢?物质导电要何条件呢?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回答]因为其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提问]为什么NaCl溶液能导电,NaCl固体不能导电呢?又能说明什么?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在探究中合作,交流中反思,实现自主学习扎实练习的教学理念,从而提升科学素养,领悟科学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校九年级化学教学进度为综合复习阶段,学生通过中考模拟试题的训练,暴露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从而达成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标。分析历届中考试卷可知,酸碱盐的知识内容在试题中占40%左右,也就是50分试卷中酸碱盐知识占近20分。而学生解这类题的难点便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节专题复习课《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力求通过这一专题的复习攻克酸碱盐知识的难关。从而提高中考酸碱盐知识的得分。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熟练应用复分解反应解决酸碱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体会成功喜悦。 3、重点难点。 (1)重点:巩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熟练应用复分解反应。 (2)难点:熟练、灵活地应用复分解反应。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根据学 生已有的经验,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具体方法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四、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知道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识记了一些常见的沉淀,后1/3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认识只停留在简单物质分类程度,甚至有的化学式也不会写; (2)学生的能力状况:应用复分解反应去解题的能力欠缺,灵活运用能力差; (3)学生的心理状况:无论学生的基础程度如何,学生都会为自己学习上的小成功而欣喜,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认可和鼓励。 2、学法指导。 为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力求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主动形成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复习内容——展示学习目标——知识回顾——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习小结——当堂检测、反馈。 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采用生活中实际问题导入法,以实际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导入复习内容。 2、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学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性。 3、知识回顾。 此处占用时间稍长,使学生明确解决复分解反应应用问题需要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复习旧知,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对以下的探究作了较好的铺垫。 4、自主合作、合作探究。 此处为学生设置了层层递进的探究题,学生由易到难体会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先由学生独立探究,后由同组学生讨论、分析,实现兵帮兵、兵教兵。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能运用复分解反应来解决一些问题: 3、针对中考,处理常见题型。 二、教学重点: 关键是使学生真正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复分解反应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开始回忆知识并回答) 师:从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可知: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 (提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复分解反应的通式是什么! 练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幻灯片)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 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氢氧化铁和稀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稀硫酸除铁锈 氧化铜和稀盐酸 (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正) (提问)属于复分解反应的都有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 (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总结) 有以下五类复分解反应类型: (1)酸+碱=盐+水 (2)酸+盐=新酸+新盐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另一种盐=另外两种新盐 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反应呢? (生思索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酸+碱=盐+水 反应物条件:

(1)酸和碱至少有一种可溶; (2)若酸是常见的三种强酸,无论碱是否可溶,反应均可进行。 生成物条件: 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 2.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条件: (1)酸和盐至少有一种可溶;(盐除碳酸盐外其他盐必需都可溶 生成物条件: 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反应物条件: (1)酸常用HCl,H2SO4和HNO3; (2)碱性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但须注意,不溶性碱性氧化物与H2SO4反应时需加热。 生成物条件: 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4.碱+盐=新碱+新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