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Na 2O 与Na 2O 2

Na 2O 与Na 2O 2 都是Na 的氧化物,都只含有Na 和O 两种元素,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让我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来探究一下 Na 2O 2 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Na 2O 2 与H 2O 反应放热,生成物助燃 (1) 与水反应:

Na 2O+H 2O ==2NaOH

2 Na 2O 2+2H 2O==4 NaOH +O 2↑ [板书]

2 Na 2

222

Na

2O 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碱性氧化物是与H 2O 化合生成碱,由此可知,Na 2O 是碱性氧化物,

Na 2O 2 是过氧化物。 分别装入Na 2O 和Na 2O 2 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滴入2 滴酚酞试剂。 实验现象:Na 2O 加入水无明显现象,滴酚酞变红 Na 2O 2 加入水,剧烈反应,有汽泡变出,溶液变红后褪色 由此可知,Na 2O 2是强氧化剂,有漂白性。 (2) 与CO 2 反应:

2 Na 222232

Na 2O +CO 2==Na 2CO 3

人进行呼吸时,需要呼出CO 2 ,吸进O2,而CO 2 与Na 2O 2 正好可以反应生成O2,以保证人体正常呼吸。Na 2O 2 可用做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

-得2e -

-得2e -

与CO2反应Na2O+CO2 ==Na2CO32Na2O2 +2CO2 ==2Na2CO3+O2

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生成条件Na在空气中缓慢氧化Na 在空气中燃烧

稳定性不稳定

2Na2O+O22Na2O2

相对稳定

用途供氧剂、强氧化剂、漂白剂

Na、Na2O、Na2O2、NaOH 在空气中放置一段就会变质,最后产物是什么?

(Na2CO3 )

Na2CO3往往含有结晶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苏打,它还有一个分子量比它小的弟弟------小苏打,它们的性质既相似又不同,下面我们就学习它们的性质

2、Na2CO3与NaHCO3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 (各约1克)

○1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2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 mL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4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步骤Na2CO3NaHCO3

○1白色粉末,加H2O 结块成晶体,放热细小白色粉末,加H2O,部分溶解,没有明显放热感觉

○2振荡长时间后可溶解仍有固体残余

○3溶液变红微红

初步结论加水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部分溶解,碱性比Na2CO3弱

Na2CO3与Na2CO3·10H2O 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Na2CO3·10H2O在空气中易被风化而变成粉末

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回答,检验某一物质是否含有碳酸根(CO32―),用什么方法?

(加HCl,看是否有气体生成,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有沉淀产生)

如此看来,在Na2CO3中滴加稀盐酸,必定有气体生成,那么在NaHCO3中滴加稀盐酸,现象又如何呢?是否和Na2CO3与HCl的反应一样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1)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 +H2O+CO2↑(慢)

CO32―+2H+==H2O +CO2↑

NaHCO3+HCl==NaCl+H2O+CO2↑(快)

HCO3―+H+==H2O+CO2↑

慢的原因是因为先生成HCO3―,再进一步反应生成H2O 和CO2

那么,滴加HCl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物质中是否一定有CO32―?(不一定,还可能含有HCO3― )

怎样来区别Na2CO3与NaHCO3呢?

实验步骤:分别向装有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

实验现象:Na2CO3有白色沉淀;NaHCO3没有现象

(2) 与BaCl2溶液反应:

Ba2+ +CO32―==BaCO3↓

碳酸盐的正盐除了K+、Na+、NH4+外都不溶于水,而酸式盐却都溶于水,因此,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我们常用BaCl2或CaCl2做试剂来鉴别。

Na2CO3与NaHCO3的另一个不同点是热稳定性不同.

(3) 热稳定性:

Na2CO3稳定,NaHCO3受热易分解

2NaHCO3△

2CO3 +H2O +CO2↑

正盐比酸式盐稳定。

Na2CO3和NaHCO3性质比较

Na2CO3和NaHCO3混合时的提纯方法?

○1 Na2CO3粉末中混有NaHCO3,用加热法

2NaHCO3 △

Na2CO3 +H2O+CO2↑

○2 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滴加适量NaOH NaHCO3+NaOH==Na2CO3+H2O

○3 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通入过量CO2

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与HCl 反应时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如何?

○1在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2H+ +CO32― ==H2O +CO2↑

○2在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滴加一定量后才产生气泡 CO32― +H+==HCO3―

HCO3―+H+==H2O +CO2↑

如何鉴别Na2CO3与NaHCO3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与酸反应速率不同

○3阴离子不同,分别加CaCl2和BaCl2溶液

(4) 制取Na2CO3的方法------侯氏制碱法(索尔维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的过程

○1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CO2

NH3 +H2O+CO2==NH4HCO3

依据NaHCO3溶解度小,会从溶液中析出

NaCl+NH4HCO3==NaHCO3↓+NH4Cl

∴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将NaHCO3晶体滤出,NH4Cl可作氮肥

○2 2NaHCO3 △

Na2CO3 +H2O+CO2↑

根据之前的学习知道,K、Na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初中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我们知道,Na+、K+盐全溶,用离子反应是不可能把Na+、K+鉴别出来,怎样鉴别钠盐和钾盐呢?(我们利用元素本身的性质来研究,利用焰色反应)

3、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金属或金属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发出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

要注意的是,焰色反应不是化学反应是物理变化,检验的是元素的性质,主要用来检验金属元素。

那么,应如何操作焰色反应的实验呢?

(2)操作:洗――烧――蘸――烧

○1洗---用稀盐酸洗铂丝。(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反应掉,生成的氯化物灼烧时易汽化而挥发,以除去干扰焰色反应的杂质,不能用稀H2SO4洗,因生成的硫酸盐沸点高)

○2烧---用盐酸洗涤过的铂丝在火焰上烧到与原来颜色相同为止。(除去杂质)

○3蘸---用灼烧合格的Pt 丝蘸取被灼烧的物质

○4烧---将沾在铂丝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并观察其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选用火焰颜色较浅的煤气灯和酒精灯;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燃烧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

不易被氧化,用Pt丝效果较好,也可用Fe、Ni、W来代替。

经过操作后,我们能够发现不同的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颜色

钠盐:黄色钾盐: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呈紫色。

焰色反应很灵敏,微量的金属都被检验出来,一般的溶液中都有少量Na+,由于K+焰色反应非常浅,容易被Na 干扰。

(3)用途:○1离子检验○2焰色材料

――漫话焰火

1、火焰是靠内装的火药的引燃、发射的。

常用的黑火药用KNO3、S、C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主要反应为

S+2KNO3+3C==K2S+3CO2↑+N2↑

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在高温下有限空间产生较强的压力,将焰色射送出去。

2、五光十色的焰色――火焰发色剂

Sr(NO3)2――红色NaNO3――黄色B a(N O3)2――绿色

LiNO3――紫红色

Mg、Al、Zn粉等在烧灼则产生耀眼的白光

火花――Al、Fe燃烧,爆炸时以散开的白色或黄色熔融粒子喷射而形成的。

浓烟――@及未反应的木炭粉等形成的。

燃放焰火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但引起的环境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以上我们学习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以及一种科学检验元素的方法――焰色反应。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Al占地壳总质量的7.7%,在所有元素中是第3位,在金属中为第1位,主要存在的形式为:铝土矿(Al2O3)、

明矾石(K2SO4·Al2(SO4)3·2Al2O3·6H2O)、长石(K2O·Al2O3·6SiO2)、云母等

Al的最常见的重要化合物有Al2O3、A l(O H)3、KAl(SO4)2等,它们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重要的Al的化合物的性质。

1、氧化铝( aluninum oxide)

Al2O3为白色粉末,不溶于,熔点2050℃,用作耐火材料,自然界中纯净的Al2O3为无色晶体,俗称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通常所说的是红(铬)蓝(钛)宝石是混有少量不同氧化物杂质的刚玉。我们曾介绍过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mphoteric oxide)

Al2O3+6H+==2Al3++3H2O

Al2O3+6OH―==2AlO2―+H2O (强碱)

2、氢氧化铝(aluninum hydroxide)

我们曾提到过A l(O 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

A l(O 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amphoteric hydroxide)

(1)化学性质:

A l(O H)3+3H+==Al3++3H2O

A l(O H)3+OH―==AlO2―+2H2O (强碱)

为什么A l(O H)3具有两性呢?

H++AlO2―+H2O A l(O H)3Al3++3OH―

但是A l(O H)3不与弱酸反应,如向A l(O H)3浊液通入CO2不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如NH3·H2O,故实验室用NH3·H2O制备A l(O H)3

(2)A l(O H)3的制备

实验步骤:在试管里另入10 mL 0.5 mol/L A l2(S 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当氨水过量时,沉淀不溶解,沉淀放在蒸发皿中加热,生成白色粉末。

在实验室可以用铝盐溶液与NH3·H2O 反应来制取A l(O H)3

A l2(S O4)3+6NH3·H2O ==2A l(O H)3↓+3 (N H4)2S O4

Al3++3NH3·H2O == A l(O H)3↓+ 3NH4+

2A l(O H)3△

Al2O3+3H2O

为什么不用强碱比如氢氧化钠呢?

因为氢氧化钠会和生成的氢氧化铝反应,无法控制量。M g(O H)2、A l(O H)3性质比较

3、硫酸铝钾(KAl(SO4)2)

明矾就是带12个结晶水的硫酸铝钾,即KAl(SO4)2·12H2O

KAl(SO4)2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复盐。

复盐:KAl(SO4)2==K++Al3++2SO42―

明矾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为什么?

Al3++3H2O A l(O H)3+3H+

明矾水解所产生的胶状物A l(O H)3吸附能力强,可以吸附水里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常作净水剂,但广泛使用铝盐净化水,可能导致脑损伤,造成严重的记忆力丧失,这是老年痴呆症特有的症状。使用时要切实注意,尽量扬长避短,才能使Al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社会发展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氢氧化铝还能作为胃药,一般胃病比较严重的人可以服用氢氧化铝片,中和胃酸。

(铝三角)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2、铁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F e(O H)2和F e(O H)3的制备

实验步骤:在2支试管晨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生成F e(O H)2时,开始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是F e(O H)2,最后生成的红褐色沉淀是F e(O H)3,从Fe的化合价来看,F e(O H)2被什么氧化了?

(被空气中O2氧化)

为了制取氢氧化亚铁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1、使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

2、配置溶液用的蒸馏水先煮沸,排出蒸馏水中的O2

3、加入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的尖端插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

4、如果在试管中的FeSO4溶液上面加一层植物油,则生成的Fe(OH)2保存的时间会更长

F e(O H)2、F e(O H)3均为弱碱,具有碱的通性

F e(O H)2F e(O H)3

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

类别二元弱碱三元弱碱

与非氧化性

酸F e(O H)2+2H+==

Fe2++2H2O

F e(O H)3+3H+==

Fe3++3H2O

与氧化性酸3F e(O H)2+10HNO3 ==

3F e(N O3)3 +NO↑+8H2O F e(O H)3+3H+==

Fe3++3H2O

稳定性分解产生很复杂

2F e(O H)3△

Fe2O3+3H2O

制法Fe2++2OH―==F e(O H)2↓Fe3++3OH―==F e(O H)3↓

转化关系4F e(O H)2+O2+2H2O== 4F e(O H)3

3、铁盐和亚铁盐

(1) 常见的亚铁盐(绿色): FeCl2、FeSO4

具有强还原性,必须现制现用

保存方法:加入少量铁粉

常见的铁盐(黄色):FeCl3、F e2(S O4)3

具有强氧化性

Fe3+的检验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5 mL FeCl2溶液和5 mL 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滴入KSCN溶液

FeCl3溶液呈血红色

FeCl2溶液无变化

Fe3++3SCN-==Fe(SCN)3(血红色)

我们利用这一特别现象来检验Fe3+,险些之外,还可用与NaOH溶液反应

Fe2++2OH―==F e(O H)2(白色絮状沉淀)

4F e(O H)2↓+O2+2H2O==4F e(O H)3↓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Fe3++3OH―==F e(O H)3↓(红褐色沉淀)

Fe3+的氧化性

在盛有2 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再加入几滴氯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Fe3+遇到较强的还原剂时,会被还原成Fe2+;而Fe2+在较强的氧化剂的作用下会被氧化成Fe3+亚铁盐和铁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铁三角)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师版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授课班级 课时 1 教学目的1、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知道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加深对混合物分离、提纯等实验的认识 3、初步学会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做实验前,要先读实验室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明确了实验室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实验室。 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按用量取药,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 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 乙 醇 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 乙 醇 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从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这个重要反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填词游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资料〕杜康酒的由来 (多媒体)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二. 推进新课 〔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 (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 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 比水轻,沸点78.5℃,熔点-117.3℃,易挥发 (3) 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的任意比互溶. 〔演示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 〔演示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底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钠粒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实验3-3的现象:(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 (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 —H 不活泼 (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 (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 分子式:C 2H 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 〔师〕乙醇分子中含的-OH 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 (多媒体)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钠的反应 H C C O H H H H H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的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课程标准: 本章为高中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实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及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伤害的事件非常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学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并加以预防。学生思考、讨论。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安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了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顾、讨论交流,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新知学习新知学习 投影有关一些典型的伤害实例和违规实验操作所发生的伤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诉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化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学生总结,交流,相互补充。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要做到实验安全,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整理,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偶发事件的处理练一练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水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巩固练习 &nb sp;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接触药品 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 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教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一、二氧化硅 1.硅元素的存在 2.二氧化硅 (1)存在: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硅石,石英、水晶、玛瑙、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结构:SiO 2 晶体是立体空间网状结构,每个Si周围结合4个O,每个O周围结合2个Si,Si∶O=1∶2。 (3)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4)化学性质 CO2SiO2 构成CO 2 分子 硅原子和氧原子按1∶2的比例组成的立体 网状结构的晶体,无SiO 2 分子物理性质气体,熔、沸点低,溶于水固体,熔、沸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5)用途 ①沙子是基本的建筑材料 ②纯净的SiO 2 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可以制作光导纤维。 ③石英和玛瑙制作饰物和工艺品。 ④实验中使用石英坩埚。 点拨: ①虽然SiO 2 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但SiO 2 却不属于两性氧化物而属于酸性氧化物。 ②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原因是玻璃中含有SiO 2 ,能与碱起反应,容易使瓶塞和瓶颈粘在一起而不能打开。 ③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故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氢氟酸,而要用塑料瓶。 二、硅酸、硅酸盐 1.硅酸 (1)物理性质 化 学 性 质 与碱 2NaOH+CO 2 (少量)===Na 2 CO 3 +H 2 O NaOH+CO 2 (足量)===NaHCO 3 SiO 2 +2NaOH===Na 2 SiO 3 +H 2 O 与水CO 2 +H 2 O===H 2 CO 3 不反应 与碳 C+CO 2 ===== 高温 2CO2C+SiO 2 ===== 高温 Si+2CO↑与氢 氟酸 不反应SiO 2 +4HF=== SiF 4 ↑+2H 2 O 与氧 化钙 CO 2 +CaO=== CaCO 3SiO 2 +CaO===== 高温 CaSiO 3与盐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CaCO 3 +CO 2 +H 2 O===Ca(HCO 3 ) 2 SiO 2 +CaCO 3 ===== 高温 CaSiO 3 +CO 2 ↑ SiO 2 +Na 2 CO 3 ===== 高温 Na 2 SiO 3 +CO 2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实验验证乙醇的性质,从微观上分析乙醇的结构;掌握乙 醇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乙醇结构、性质的学习,学会“实验探究,分析物质的性质,推测结构特点”这种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 意识和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2.通过乙醇用途的学习,掌握乙醇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 中的应用。 二. 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 教学难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用诗词歌赋导课 教师: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诗词,看看谁写得又快又准。【明月几时有, 问青天。借问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歌,人生几何?何 以解忧?唯有。】 学生:。。。。 教师:播放音频 【设计意图】从大家熟悉的诗词歌赋引课,并以比赛的形式展示,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欣赏完这些优美的诗词,下面我们从化学的角度来品一品“酒”。首先我们来做一个趣味游戏: [趣味游戏] 1.用中性笔在手上写下“化学”两个字。 2.用棉签蘸取试剂“神奇的液体”清洗手上的字迹。 教师:请同学们猜想这个“神奇的液体”是指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对的,就是医用酒精。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家的医用酒精来和老师一起完成趣味实验。在实验时,请充分利用感知觉,归纳总结得出其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应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去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新课讲授]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特殊香味 ?状态:液体 ?密度:比水小,200C时密度为0.789g/cm3 ?挥发性:易挥发,沸点78.5 ℃ ?溶解性:和水任意比例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设计意图】应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去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 为什么乙醇能清洗手上的字迹? 2. 请用化学知识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 学生:。。。 教师:乙醇清洗字迹是利用了乙醇的溶解性,乙醇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乙醇易挥发。那乙醇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简单的实验探究,并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乙醇的结构 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请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精品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本节知识间联系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常见合金的重要作用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 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 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 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 在性能上的主要 差异,知道生活中 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 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 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 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2 课时) 本节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第2节 乙烯教案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2、能写出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3、能说出乙烯的物理性质 4、能写出乙烯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掌握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3 ~ 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提问] 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板书]一、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1、主要来源:石油 2、用途:(1)植物生长调节剂 (2)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投影]课本制取烯烃装置图 [演示实验] 1、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点燃,观察现象。 [提问] 现象? [板书]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3、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提问] 由实验现象可知,乙烯有着与烷烃不同的性质,这是什么决定的呢?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 [观察]乙烯的分子模型 [提问] 乙烯的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板书] 二、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 C2H4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空间构型:平面型分子,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120° [小结] 1、烯烃的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叫做烯烃。

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思考]已知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 )小于碳碳单键的键能(348KJ/mol )的2倍,同时双键中两个键的键能也不相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讲解] 说明碳碳双键中有一根键容易断裂,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提问]试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氧化反应 (1)被氧气氧化(燃烧) O H O H C 2224222CO 3+??→?+点燃 (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本身被氧化成CO 2 2、加成反应 [观看动画]模拟加成反应 [讲述]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板书] [讨论]1、与H 2、HCl 、H 2O (H-OH )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加成,得到什么产物呢? 3、加聚反应 [板书] [实践活动] 乙烯的催熟 [小结] [作业] 【当堂检测】 1、在1.01×105Pa 、150℃条件下,某烃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压强不发生变化,该烃可能是( ) A.CH 4 B.C 2H 6 C.C 2H 4 D.C 2H 2 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最好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C 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 D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3、由乙烯推测丙烯(CH 2=CH —CH 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 B. 能在空气中燃烧 C. 能使溴水退色 D. 与HCl 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4、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 CH 3CH 3 B. CH 3CHCl 2 C. CH 3CH 2OH D. CH 3CH 2Br 【答案】 BC 、B 、B 、 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提问]:投影元素周期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 [学生回答]:112种,那么元素周期表是谁发现呢? [指导阅读]:门捷列夫图象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这个表要称为元素周期表呢?对“周期”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回答]: [讲解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1636页解释,“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 [讲解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思考与教流]: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设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学生回答]:(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教师精讲]: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5的有关内容。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四章第三节

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非金属及其氧化物,也是为氨、硫酸、硝酸的学习做准备,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本节具有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由于硫、氮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学生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补充说明 通过实验了解氮、硫等非金属极其重要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列举氮、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通过实验认识硫 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认识硫及 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认识氮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及其 与水的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相关知 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 治的方法。 在知识的深广度把 握上,教师一定要 注意与旧教材的区 别,正确把握学习 目标,严格按照必 修1模块的标准进 行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是中学化学基础性的保证,不是基础性的全部,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方法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目标的制定旨在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的后续学习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切忌制定过高知识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掌握和能力的养成上。基于这样的要求,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通过阅读、实验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硫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 2.能列举氮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及其与水的反应;了解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运用相关氮、硫氧化物的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doc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理解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实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水平。 2.培养计算水平,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使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准!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 按一定的数目关系实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实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实行化学反应 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 例实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 L)的化学物质来实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总复习(教案1)

复习课(一) 从容说课 本节要复习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可以说是有机物的母体。在复习时要充分认识到甲烷的结构、性质,对以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包括甲烷的一些性质入手,了解甲烷的存在、用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复习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有机物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培养“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想时,可以借鉴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知道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在有机化学中,有机物分子结构,也决定着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这样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也体现了无机、有机存在一定联系的观点,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结构式的重要作用。 复习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学会从甲烷的性质合理地推断出烷烃的性质,即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甲烷、烷烃的学习,探究出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要特别让学生认识到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的重要性,理解“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的深刻含义。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打破了原来老教材的编排体系,从存在入手,重点介绍乙烯、苯的结构知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掌握了乙烯的性质,就等于掌握了不饱和烃的性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就对芳香族化合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复习时,要紧密结合教材,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存在→用途→性质,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乙烯、苯的性质。充分利用教材的“科学探究”“学与问”等栏目,归纳出乙烯、苯的特征反应,从而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类比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烯烃、乙烯、苯的结构特征,初步掌握有机化学学习的规律、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2.掌握甲烷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3.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掌握乙烯、苯的结构及性质。 4.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复习,引导学生归纳甲烷、烷烃、乙烯、苯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2.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进一步理解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甲烷、乙烯、苯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3(2课时)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金属单质(钠、镁、铝、铁)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过程和方法 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金属单质(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1)通过对金属钠、镁、铝、铁的学习,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推进新课 板书:一、金属的通性 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2.金属的化学通性:还原性,可表示为M-ne-M n+,金属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金属的还原性有很大差别,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越少,金属的还原性越强。思考:初中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请说明其含义。 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以判断金属失电子的难易;可以判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1.钠的化合物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例题剖析] (例1)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时,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 A.烧碱 B.硫酸氢钠 C.氢氧化钡 D.过氧化钠 生:烧碱和小苏打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NaOH+NaHCO 3====Na 2CO 3+H 2O,硫酸氢钠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HSO 4+NaHCO 3====Na 2SO 4+CO 2↑+H 2O ;氢氧化钡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钡电离出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OH)2+NaHCO 3====BaCO 3↓+NaOH+H 2O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小苏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Na 2O 2+4NaHCO 3====4Na 2CO 3+2H 2O+O 2↑。 教师精讲:碳酸氢根离子是一种酸式酸根离子,它可以与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反应生成气体,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 23CO 离子,再观察- 23CO 离子与阳离子反应是否生成不溶性盐(沉淀)即可得到答案。本题答案为A 。 随堂练习 1.一定量的NaOH 溶液(含酚酞)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一段时间后,红色一定消失的是( ) ①H 2O 2 ②HCl ③SO 2 ④Na 2O 2 ⑤NaHCO 3 A.仅有① B.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简析: Na 2O 2、H 2O 2均有漂白性,HCl 、SO 2可以与NaOH 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红色消失。 答案:D 2.某溶液中含有Cl -、- 23CO 、-3HCO 、OH -等四种阴离子,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 A.OH - B.- 3HCO C.- 23CO D.Cl - 简析: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 3HCO 反应生成- 23CO ,故OH -浓度、- 23CO 浓度增加,- 3HCO 浓度减小,Cl -浓度不变。 答案:D 3.可以肯定溶液中存在大量- 23CO 的理由是( ) A.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3.1 乙醇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

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 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 的热情,逐步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在质疑、反思中提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 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性质推测分子结构,同时通过分子结构指导认识乙醇的相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