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肾经病症

足少阴肾经病症

本证是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肾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脊股内侧后缘疼痛,足心热痛,舌干,咽喉肿痛,心烦疼痛,咳唾有血,气喘,面色黧黑,惊恐不安,遗尿,造精,月经不调。病机分析:足少阴肾经之脉起自足小趾斜趋足心,上馁出奈,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本经病变则脊股内侧后缘疼痛,足心热痛;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本经病则舌干,咽喉肿痛,心烦疼痛。肾精亏损,肾阴不足,虚火内动故咳唾有血;肾为气之根,肾虚则不能纳气故气喘;肾虚气血流行不畅则面色黧黑;肾在志为恐,肾气虚则惊恐不安;肾虚固摄作用减弱,膀胱失约则遗尿;肾气不因则遗精,肾虚冲任失调则月经不调。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 一、单项选择题 A、复溜 B、大钟 C、然谷 D、水泉 E、阴谷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 A、涌泉俞府 B、长强兑端 C、睛明至阴 D、天池中冲 E、中府少商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B A、大钟 B、水泉 C、照海 D、交信 E、太溪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C A、膀胱 B、心 C、肺 D、脾 E、肝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A、骨度分寸法 B、手指比量法 C、体表标志法 D、简易取穴法 E、以上均不是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A、主治热病汗出不止 B、足少阴经经穴

C、主治热病无汗 D、孕妇禁用 E、五行属金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A、1寸 B、1.5寸 C、2寸 D、2.5寸 E、以上均不是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C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E、28个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D 二、A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三、B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四、C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五、D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六、X型题 暂无此类题型 七、多项选择题 A、肓俞 B、俞府 C、阴谷

D、曲骨 E、照海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CE A、水肿 B、咳喘 C、泄泻 D、腰痛 E、月经不调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BCDE A、肝 B、脾 C、肺 D、心 E、心包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CD A、中府 B、云门 C、气户 D、气穴 E、俞府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CE A、肾经井穴 B、为肾经经气所出 C、五行属金 D、可治失眠 E、可治小便不利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正确答案是ABCDE 八、填空题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涌泉;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输;原 您放弃了该题的作答,参考答案是大钟;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少阴肾经示意图

足少阴肾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口干舌燥,喉咙重痛。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下痢、容易疲劳。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 :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1) 涌泉KI1 Yǒng quá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足少阴肾经穴位图

足少阴肾经穴位图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1) 涌泉KI1 Yǒng quá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2) 然谷KI2 Rán gǔ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荥穴。 (3) 太溪KI3 Tài xī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4) 大钟KI4 Dà zhōng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络穴。 (5) 水泉KI5 Shuǐ quán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郄穴。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分布图解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图解 足少阴肾经有哪些主要穴位?足少阴肾经的主要穴位 有27个,它们是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腧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或中穴、腧府穴。足少阴肾经,首穴为涌泉穴,末穴为腧府穴,其中10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其他17个穴位分布在胸腹部前正中线的两侧。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起于 足小趾下面,从足心的涌泉穴,经内踝后缘,向上沿小腿内侧的至阴穴分为两支:体表路线沿肚脐往上到锁骨的腧府穴;体内路线从腹腔内,穿过肾上行至肝和肌,进入肺,到达心脏,最后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有67个,它们是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腧穴、厥阴腧穴、心腧穴、督腧穴、膈腧穴、肝腧穴、胆腧穴、脾腧穴、胃腧穴、三焦腧穴、肾腧穴、气海腧穴、大肠腧穴、关元腧穴、小肠腧穴、膀胱腧穴、中膂腧穴、白环腧穴、上髂穴、次髂穴、

中髂穴、下骼穴、会阴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遗蘸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足太阳膀胱经的67个穴位中,首穴为睛明穴,末穴为至阴穴,其中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 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眼睛内侧睛明穴,向上经过头部,到达头顶部的百会穴。从后颈椎分为两支,一分支从项部向下,经后背、腰部,再经大腿后侧下行,出走于足外踩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另一支进入体内通过肾脏到达膀胱。足太阳膀胱经是一条很长的经脉,经穴又大都在体表,因此当人体受到外邪入侵时,经络穴位就很容易有反应。平时可练气功八段锦来增强抵抗力,还可以练习瑜伽中的大树式、手碰脚式、侧角扭转式等,能锻炼到脚内侧腿后侧以及手部、背部的肌肉,有助于疏通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口干舌燥,喉咙重痛。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下痢、容易疲劳。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 俞府 KI27俞府Shufu [释名]俞,转输;府,会聚。足少阴肾经脉气由此会聚而转输至胸中,故名。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胸部锁骨下缘,胸正中线(璇玑)旁开2寸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者中”。 [局部解剖] 肌肉:胸大肌。(深层为肺脏) 神经:锁骨上内侧神经。 血管:胸内动、静脉穿支。 [功效]利气、平喘。 [主治]

经穴学复习题11 足少阴肾经复习题

足少阴肾经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然骨 2、肠氵辟 3、面如漆紫 二、填空题 1、肾经分布于胸腹部第1侧线上,是指胸部为,腹部为。本经的首穴为,末穴为,左右各穴。 2、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坐而欲起,,心如悬若饥状,,心惕惕如人将欲捕之,是为。 3、足少阴之别,名曰。当踝后绕跟, 4、足少阴肾经腧穴主治、、肺、肾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 三、问答题 1、写出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 2、写出太溪的定位、主治、刺灸法。 四、选择题 1、在胸部,经脉由中间向两旁的排列顺序依次是 A任脉、胃经、心经、脾经 B 任脉、肾经、胃经、脾经 C任脉、肾经、胃经、肝经 D 任脉、胃经、肾经、脾经 2、十二经脉中出入脏腑最多的是何经 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 3、下列何经在大腿部没有经穴 A胃经B肾经C脾经D胆经 4、用于治疗多汗或无汗时合谷配 A太溪B照海C申脉D复溜 5、阴维脉的郄穴是 A内关B照海C申脉D筑宾 6、“……,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的经脉是 A足太阴经B足少阴经C足厥阴经D足阳明经 7、“……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A足太阴经B足少阴经C足厥阴经D足阳明经 8、贯脊的经脉,除督脉经外还有 A足太阳经B足少阳经C足阳明经D足少阴经 9、足少阴经的络穴是 A涌泉B然骨C太溪 D 大钟 10、下列何穴不在脐下3寸的水平线上 A关元B气穴C腹结 D 水道 11、下列何穴不平脐? A大横B天枢C大赫D育俞 12、下列何穴不在脐上四寸的水平线上 A中脘B腹通谷C梁门D阴都 13、下列何穴是足少阴经腧穴 A天溪B天池C神封 D 膻中

14、在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或半膜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A阴陵泉B委中C委阳D阴谷

足少阴肾经

涌泉 Yǒngquán 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见图3-54)。 【解剖】有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①昏厥,中暑,癫狂痫,小儿惊风;②头痛,头晕,目眩,失眠;③咳血,咽喉肿痛,喉痹;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⑥足心热。急救要穴之一。 【操作】直刺0.5~0.8寸。降邪宜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取穴方法: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地冲穴)解析: (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 (3)肾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涌泉穴意义: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主治疾病: 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科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位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人体穴位配伍〗配然谷穴治喉痹;配阴陵泉穴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单泻之,热则补之。 〖穴位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然谷 Rángǔ荥穴 【定位】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见图3-55)。 【解剖】有足大趾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①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②遗精,阳痿;③消渴,腹泻,小便不利;④咳血,咽喉肿痛;⑤小儿脐风,口噤。 【操作】直刺0.5~0.8寸。 取穴方法: 然谷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然谷穴(龙渊穴,龙泉穴)解析: 1)然谷。然,燃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肾经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性温热,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气化水湿,经水如同被燃烧蒸发一般,故名。 2)龙渊。龙,变幻莫测、能大能孝见首不见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经水的各种变化。渊,深渊也,范围大也。龙渊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由液化气,范围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龙泉名意与龙渊同。 3)肾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肾水气化的天部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肾经荥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