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圣才出品】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一一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一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 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一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一社会效益中

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 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 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 VC 为停业点。当AC>P>A 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三、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 ?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 ?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公共物品: 3、宏观调控: 五、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 六、1、可持续发展:①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②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2、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3、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现代“石油农业”模式的反思 ?首先,石油农业的高能耗是极不经济的。 ?其次,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三,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 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①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②以持续性技术为动力。③以经济可 持续性为主导。④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 第七章农业自然资源

农业经济学复习题

农业经济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包括专业经济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农业产业化:指通过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社会化、企业化,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二、问答题: 、农业生产中主要的上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首要和唯一能动的生产要素,离开劳动力,任何生产要素都无法形成。 资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科学技术:改善其他生产要素的质量,改造传统产品和产业,创造新的产品和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农业内部吸纳;就地或者就近向乡镇企业转移;向小城镇转移;向大城市转移;积极开拓国际劳务输出市场。 、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可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 、家庭农场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按经营方式分为:不雇工和雇工;不雇工:管理简便,组织成本和监督费用小。雇工: 按经营内容分为:专业型和综合型;专业型:产品单一。综合型: 按农场主要劳动力从事工作的产业性质及家庭农场收入构成分为:专营型和兼业型,专营型:农民收入专一,农业收入是唯一来源。兼业型: 、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有哪些绩效及局限性? 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是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其主要绩效有:促进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增长;为我国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完善了市场机制,建立了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了农民素质;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示范性作用。其局限性表现在一下几方面: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清;阻碍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使一些地区出现农业用地的闲置和浪费;易造成农民掠夺性经营土地。 、我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哪几大板块? 政府公共体系;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自我服务体系;企业型人才服务体系;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相关部门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桥梁。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头重脚轻,在乡村一级存在断层;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社会化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笔记及重点总结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 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 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 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农业经济学-作业题

复习题库 第一章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2.小农经济 *3.个体经济 *4.私营经济 **5.农业经营形式 **6.家庭经营规模的适度性 二、简答 **1.怎样理解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2 简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3.简述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造小农经济的必要性 *5.合作社需遵守哪些原则? **6.简述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为补充的经济形式结构的原因 ***7.制约农业经营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8.简述分散经营的性质 三、论述 **1.述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2.论述现阶段农业多种经营形式同时并存的必然性 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农业 *2.农业现代化 *3.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 **4.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 **5.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6.农业电气化 *7.农业水利化 二、简答 *1.简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3.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4.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5.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有哪些? **6.世界农业现代化中,根据内部生产力要素在过程中转化的先后关系可以划分哪几种形式? 三、论述 **1.述说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2.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政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 二、简答 *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农业的职能范围 **2.农业自身哪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农业领域的管理职能? ***3.国家和政府法制与法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4.改善和提高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护的必要性 **7.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几种含义? 三、论述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稳定农产品市场的职能主要有哪些? **2.述说农业保护的阶段性 第四章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结构 *2.产业结构 **3.农村产业结构 **4.农业生产结构 二、简答 *1.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衡量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3. 简述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4. 简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5.简述农业生产结构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6.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 **1.产业结构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 述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 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 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 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 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 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精选

农业经济学2008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概念 农业: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 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B.水利设施建设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13、农业区划是指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及生产状况的_______来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A.地域性差异B.好坏程度C.等级与类型D.耕作特点 14、气候资源条件调查中的灾害性气候调查的内容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流、冰雹等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防或_______措施等。A.避免灾害的B.防止灾害的C.抗御灾害的 D.减轻灾害的 15、根据农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划分为_______一级农业区。A.9个B.8个C.10个D.11个 16、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称为农业生产的_______结构。A.一级B.初级C.二级D.次级 17、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要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专门生产_______产品。A.一种B.一至三种C.几种D.一种或几种 18、农业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A.土地与生物资源B.土地与气候资源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19、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定义是指_______。A.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B.资源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其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 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着,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着,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 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

农业经济学重点

农业经济学重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5*3 填空 21*1 判断 10*1 简答 6*5 论述 3*8 第一部分钟甫宁版教材 农产品特点:①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产生的短期一次性收获与周年均衡消费的矛盾 ②农产品通常可以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并且在不同阶段都可以进入最终消费 ③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类农产品,不仅事关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展,而且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1.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2.劳动力3.资本; 4.科学技术 土地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粗放经营: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实行粗耕粗做,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土地面积增 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总收益和单位投资的平均同时递 增;第二阶段是总收益继续递增而平均收益 递减;第三阶段是投入到一定限度后总收益 也出现递减。 农业规模报酬:由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称为规模报 酬。 农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使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 断降低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农业土地规模效益:指由于土地规模不同而产生的农业经营效益的差别。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指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条件下,能够取得最 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B.水利设施建设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 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 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 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 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 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 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 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 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 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 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 鉴? 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 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 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 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 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农产品市场 1、试分析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如何产生的?发展现状如何?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中国目前上市交易的期货农产品有哪些?分别在哪些国内期货交易所上市? 4、什么是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什么是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5、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6、农产品期货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的主要特性有哪些?为什么? 7、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与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