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绪论

园林艺术绪论
园林艺术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园林

一、园林概说

1、园林的定义

园林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但是对于它的基本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园林,在我国古代文献有许多类似的名称。如,园、圃、苑、囿等。前者是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的地方,后者则是种养奇花异卉的地方。从规模上讲前者小,后者大,从享用对象上讲,前者为民间,而后者为帝王。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园艺栽培与绿化环境、或者供人游赏的园林绿地性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开来,二者统称为园,或者混称为囿。当时,囿已经带有游赏的性质。但那时只是帝王的专用名词。据文献记载,“园林”一词是从东汉园、圃和游赏园林在名词上严格区分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也是游赏园林从“园”字上分化出来以后,最早使用的传统名词。至唐代,园林即游赏园林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应用。

元末明初,又有了“造园”代替了“园林”一词。至本世纪初,造园一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与欧美国家的交流,其常用术语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建筑或造园学。

解放初期五十年代,造园学受当时苏联城市绿化的影响,提出了大地园林化的口号,此时“园林学”又代替了“造园学”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英语术语又改为Parks and Gardens 花园或公园。文化大革命又提出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口号。将游赏功能与园艺栽培结合在一起。

由此我们看出,园林从最早的庭院开始,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所包括的内容也日益发展。如从最初的宅第园林到东汉佛教传入以后的寺庙园林。从唐代的风景式园林到明清时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逐渐包含了从古代家园、宅第园林、寺院、陵园、御苑,一直到近代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现代的森林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还有翻译成Landscape Garden 即风景园林。各种园林均是由植物、水体、道路、广场、各种设备因素和装饰物的综合体。因此可以这样说:园林是由地形、地貌、水体、建筑物、道路、植物、动物等要素,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组成的统一体(四维空间)。

园林是利用艺术手法表现自然所形成的供游览、休息、观赏的现实生活空间。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和美的规律创造的可供人们游息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综上所述,可以把“园林”定义为: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这个境域称为园林,创造这样一个境域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在内)称为造园,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学科称之为造园学。

2、造园要素

山水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括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峰、凹地、谷地、坞、坪等类型。地形要素的利用与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植、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诸因素。

水体是地形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园林的生命”。水体可以分成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潭、沼等形态,动水常见的形态有河、溪、渠、涧、瀑布、喷泉、涌泉、壁泉等。另外,水声、倒影等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中还形成堤、岛、洲、渚等地貌。

植物植物居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缘植物、花卉、草坪地被、水生植物等。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风韵、习性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雕塑等有机配植,将形成优美、雅静的环境和艺术效果。

园林中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观鱼游、听鸟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将为园林景观增色。

建筑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要求、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适当的建筑和建筑的组合。同时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园林植物、水景等诸要素的安排,井要求精心构思,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月

广场与道路广场与道路、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场与道路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自由曲线流线形的。广场和道路的系统将构成园林的脉络,并且起到园林中交通组织和导游线的作用。

园林小品它是园林构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园林景观更富于表现力。园林小品,一般包括园林雕塑、园林山石、园林壁画、摩岩石刻等内容。很难想像,将西方园林中的雕塑作品去掉,或把中国园林中的假山、石驳岸、碑刻、壁雕等去掉,如何构成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反之,园林小品也可以单独构成专题园林,如雕塑公园、假山园等。

二、园林学

园林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其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当前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传统园林学主要包括园林式、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园林设计是根据园林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运用上述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创造各种园林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形象。

城市绿化学科是研究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公园、街道绿地以及其他绿地的设计等。

大地景观研究的任务,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来看待,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审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规划。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利用土地。规划步骤包括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和评价;保护或开发原则和政策的制定以及规划方案的制定等。大地景观的单体规划内容由风景名胜区规划、国家公园规划、休养胜地规划和自然保护区游览部分规划等。

1、要搞好园林建设,必须掌握与植物有关的知识。例如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园林树木学和花卉栽培学,土壤学、病虫害防治学等。

2、园林是与文学艺术、诗画、雕塑、音乐等结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要搞好园林建设,除了掌握园林艺术与规划方面的理论与技巧,还应学习园林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艺术素质和欣赏能力。

3、园林空间不仅是一个艺术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生活空间,可行、赏、游、居是园林所追求的基本思想。所以在营建园林中要改造地形,修建园路,建筑亭、台、楼、阁,布设给排水及照明系统等等,因而需要学习园林工程、园林建筑以及地质地貌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园林这门动态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建立适于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EK-ISTICS)和对“人类自然环境”(Man’s Physical Environment)进行保护的大学科。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所以园林设计者还应该掌握地质学、自然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还有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另一方面也应该引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深入地探索人们对园林的需求及其解决的途径,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建设适于人生活的“人居环境”。

三、园林美

从园林艺术的角度,唯物主义的美学观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上。第一,人的感觉是美感的源泉。第二,客观世界是人的感觉的源泉。

有人说“美就是恰当”。也有人说“美就是和谐”。还有人说“美就是秩序”。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美是一种恰当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园林美是建筑在现代审美观的基础上,从古至今人们对园林的认识告诉我们,园林美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形象、色彩美和以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美。人们到园林中去,不仅要求有景可赏,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新的空气,良好的小气候,植被繁茂。还要有方便的交通,完善的生活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游乐设施。现代园林美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自然美来源于自然,任何不加人工雕琢的自然事物如泰山日出,峨嵋佛光,黄山云海,长江三峡,黄果树大瀑布等为自然美。凡其声音、色泽和形状等能令人身心愉悦,产生美感,并能寄情于景的,都是自然美。

生活美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环境,必须保证游人游览时,感到生活上的方便和舒适。

艺术美是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高度提炼,艺术美就是园林学家将自己美的世界观运用不同的造园要素表现出来的综合的园林美景。人们在欣赏和研究美、创造美的同时,也孕育了艺术美。

园林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由于人们审美的差异性,园林美同样具有多样性,其主要表现在历史、民族、地域、时代性的多样统一之中。园林美还具有多元性,表现在组成园林的多要素的中和,和各要素的不同组合之中。故我国古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作诗“三百六十寺,寻幽逐穷年,所的甚其妙,心知口难言。”

第二节园林艺术

艺术是依人类的创作活动,将自己美的世界观有意识的表现出来的技巧和方法。依其形式大致可分为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

园林艺术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它是研究园林风景空间构图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艺术观点

不同,其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如一种类型是按照绘画原则创造出来,而另一种类型是按照建筑原则创造出来。

人们说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当人们在欣赏聆听音乐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逐渐消失而远去。

摄影和绘画是一种平面艺术,摄影师利用摄影技术,画家利用画笔将风景、人物等美好的事物表现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上。

电影艺术是一个时间加平面的艺术,人们在一段时间里,欣赏到一个动态的平面构图。

而话剧、歌剧则是一个时间加空间的艺术,在一个固定的大舞台上,人们欣赏的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画面,它的艺术表现是在一个长、宽、高三维空间,在一段限定的时间里,剧作家尽情的发挥、展示其艺术表现。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将美的事物或人物凝固在瞬间。

园林艺术也是一个时间加空间的艺术,且有生命的综合空间造型艺术。

园林艺术同其他艺术的共同点是,它也能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所不同的是,园林不单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而园林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

首先,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在考虑园林艺术性的同时要考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次,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构成园林的主要素材之一是植物,而植物随着时间的消逝,不断变化着自身的形体和由于植物间相互消长而不断变化着园林空间的艺术形象。第三,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对其多种功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对服务对象、环境容量、地形、地貌、土壤、水源,极其周围的环境等等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园林道路、园林建筑、桥梁、挖湖堆山、给排水工程以及照明系统等均需要按严格的工程技术要求设计施工。因植物种类不同,生长发育规律、生长习性以及群落演替规律等过程也不同。只有按照科学规律进行栽培管理,才能使植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这是植物造景的基础。最后,园林艺术是融多种艺术与一体的综合艺术。园林艺术是融文学、绘画、建筑、书法、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于自然的一种独特艺术,它们为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性而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彼此渗透和融和,形成一个新的艺术综合体。

第三节园林形式与风格

一、园林形式

园林艺术是融多种艺术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其平面布局形式可分为三种类型,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

又称几何式、整形式,在园林平面构图上,有一定的轴线关系或者数比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建筑中轴对称,或对称布局,布局严谨。地形处理均采用平面、台地或倾斜平面。广场、水体基本采用几何形体,水体驳岸严整,并以整形水池、喷泉、瀑布、壁泉为主。道路系统由直线或有轨迹可循的曲线所构成。植物多呈行列对称栽植,采用人工整形,运用树墙树篱组织空间,并将其修剪成绿墙、绿柱、绿门、绿亭等,花卉布置以图案式花坛、花坛群、花台、花镜为主。在园林的轴线的端部、起点或交点多布置雕塑、喷泉、花台等。

规则式园林给游人以整齐、庄严、雄伟的感受。

(二)自然式

又称风景式园林。布局以模仿自然山水和植物群落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的造型和布局不强调对称,善于与地下结合。地形起伏,富于变化。道路、广场、水体的轮廓线自由曲折,没有轨迹可循。植

物配置没有固定的株行距,充分发挥自然植物生长的形态,不同种类的乔木、灌木、花卉以自然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构成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观。

(三)混合式

混合式园林是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的特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混合式有两种形式,一是在规则式园林中加入自然式布局,另一种是在自然式园林中加入规则式布局。在现代园林布局形式中,常用的手法是在现代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这种形式应用于现代园林中既可发挥自然式园林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特点,又能吸取规则式布局的优点,创造出整齐明朗,色彩鲜艳,自由活泼的园林景观。

二、园林风格

风格,指某特定的成系统的特征。园林风格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不同国家其风格也不一样。在漫长的历长河中,园林这个世界性的文化,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今天,在世界上由于民族、地域、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园林风格。归结起来,曾经在世界上引起较大影响的风格有三种。从古典园林来讲,有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有以英国为代表的,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自然风致式园林,有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写意山水式园林。

(一)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

也称规则式园林或西方式园林,长期以来西方园林受欧洲哲学和科学的影响,把人作为世界的主宰,将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以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数为万物之本”为依据,并黄金分割率来分析建筑、雕塑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建筑了以几何图形为外貌的西方园林。它的特点是中轴对称,在一个园林中以建筑为主轴作为中心,左右对称,延伸出直线园路。如意大利根据本国的特点,将最初的封闭式、修道院式(逐渐演变)——庭院式——廊式——台地式园林。法国则将意大利的台地式园林根据自身特点改变成平面图案式。较为著名的如凡尔赛宫苑和勒诺特公园。黑格尔曾中肯的评价“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法国园林”。

(二)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中国园林长期以来受佛家、道教的影响,崇尚自然,将大地、山水看作是有情的东西,将园林看作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寄诗情画意于自然园林之中,寓景于情,赋情于景。创造出深入人心的意境。特别是江南的私家园林,皇家的圆明园,均是创作者感情的寄托和情绪的表露。从园林艺术的角度看,中国园林以自由、曲折、变化为特点,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式山水园林风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环境之一。

(三)以英国为代表的风致式园林

在十七世纪以前,英国没有本民族风格的园林,只是仿效欧洲的规则式园林。然而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极其相同的地方,即对大自然强烈的向往。所以当十八世纪初,中国的自然山水园传入英国以后,很快就被英国人所接受和理解。当著名学者钱博斯在考察了中国园林之后,于1750年开始修建了“丘园”——皇家植物园。从此,中国园林盛行于英国,并由此影响到整个欧洲的造园思想。英国人经过选择消化,结合英国的地形地貌,终于创造出了英国的风致式园林。它的特点是辽阔的草地,微起伏的地形,多变的

树姿和美丽的色彩。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筑比例很小。浅色、单体,在园林中起到景点的焦点作用和加强与植物色彩的对比作用。此外,作为园林的组成部分,擅长设专类园。如“岩石园”“玫瑰园”“水园”“墙园”等。以色彩命名,如“兰色园”“黄色园”等。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有着悠久的园林文化历史,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具特色。中国古代园林从殷代的台苑和囿开始,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中,自成体系,独具风格。早在六世纪就已传入日本;在十八世纪后半期,曾经对欧洲园林的浪漫主义运动,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欧洲园林摆脱了当代代表贵族宫廷刻意修剪的形式主义整形风格。

公元前十一、十二世纪前后,在殷商时期,奴隶主常狩猎取乐,划地种草、种花,饲养动物,挖池筑台,掘沼养鱼。方圆几十里、上百里为帝王贵族进行礼仪、娱乐的场所。即为园林的雏形—囿,逐渐形成馆、宫,专为帝王寝居、游玩的地方。其特点就是,以自然为主,稍加人工修饰。

秦汉时期,出现了自然式布局的山水园林。这种自然式的山水园林,具有了我国古典园林的某些特点。“苑”——以上林苑为代表。秦始建,经汉武帝扩建,是当时典型的皇家禁苑。“苑”人为的再现自然,以建筑、植物组织空间,采用苑中有苑,苑中有宫。把全园划分成若干个景区和空间,使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点,首创可我国古典园林丰富造景和扩大空间感的方法。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造园手法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文人士大夫崇尚清淡,礼佛养性,居闹市又迷恋自然山水。渐渐出现了早期的公共园林——寺庙园林。此期,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带有宗教色彩的美术也传入我国。美术创作思想的变化,反映在园林上,既寄情山水。以自然为主,再经人工创造。如杭州的灵隐寺,南京的栖霞寺,苏州的云岩寺。它们都建造在山林间,树木掩映,环静幽静。“自古名山僧占多”就概括说明了这个问题。。寺庙园林的服务对象不是帝王而是普通百姓,老百姓烧香拜佛,愿意施舍,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我国不少名山大川的开发。如我国著名的庐山、雁荡山、泰山、杭州的西湖及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嵋山等。

唐宋时期的写意山水园,叠山造水。将文人画家的感情寄托于山水园林。寓景于情,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切将其升华创造了园林意境当时有以亘岳为代表的皇家宫苑——华清池。有百姓烧香拜佛的、文人隐士的寺庙园林,有杭州的自然风景园。有以洛阳等地的私家园林(文字记载的很多,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此时还有了专论造园或叫营造的理论专著《营造法式》,专门论造假山的《山匠》。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顶峰时期。有人称之为明清园林。元、明、清三代建都于北京,使北京成了著名的园林胜地。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有西苑(中海、南海、北海)、颐和园、热河避暑山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万春园、畅春园、静明园)。苏州、杭州、无锡、上海、南京等地既江南的私家园林,史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如苏州的名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等,其造园艺术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统一。形成了我国自然式园林的艺术风格,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师法自然,高于自然”。此期不仅建造了许多著名的园林,而且在理论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园林理论专著《园冶》——世界第一部园林理论专著。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系统的论述了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除此之外,还有《长物志》《一家言》《闲情偶寄》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

(一)皇家园林(宫苑园林)

皇家园林,是皇家权利与财富的象征,它大比例、大尺度,强烈的对比色,金碧辉煌,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威严和气势。皇家园林建筑多为宫式,墙体厚重各种雕饰图案严谨,体形粗壮。堆山理水气势磅礴,苍松翠柏,奇花异卉,楹联碑刻博大崇高,意境深远。如秦代的阿房宫,上林苑,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圆明园,历三朝康、雍正、乾隆,经一百多年。集中了我国历史上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在世界上也是最豪华瑰丽的园林之一。欧洲人称之为“万园之园”。法国文学家雨果称“希腊有伯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中国的圆明园与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并称为两颗皇家艺术明珠。

(二)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小比例,小尺度,粉墙花影,曲径通幽,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小桥流水,色彩淡雅,突出宁静志远的氛围。在建筑、堆山理水上,追求小中见大。植物配置清新雅致,注重单体欣赏,如对松、竹、梅、荷的情有独钟。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作。如苏州的拙政园,上海的豫园,杭州的自然山水园等。

(三)岭南园林

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的园居生活。岭南园林集南、北园林之精华,取国外园林之特色,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求实兼蓄,精巧秀丽。园林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巧用障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利用迂回小路来延长游览路线。小厅以明朗雅致见长,大厅则有高树深池藏荫。

(四)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多建于名山大川,借景、障景手法运用自如。总是在满足宗教和隐居的双重需要的基础上,体现世俗的美,创造神秘、庄严、隐密的气氛,园林空间虚实对比,古树名木高耸巨大。将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传统和艺术风格

1、效法自然的布局: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有山水则加以利用,无山水则叠山引水,将建筑、山池,树木融为一体。

2、诗情画意的构思: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于情意境界。

3、园中有园的手法:园林空间组织,将园林将园林划分成几个景点、景区,使其既分割独立又有联系,形成虚实对比,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咫尺山林”开拓空间的效果。

4、建筑为主的组景:建筑不仅占地多达10—50%,而且常居全园艺术构图的主体、中心,占据主景的控制地位。例北海的白塔,颐和园万寿山的佛香阁。

5、因地制宜的地形处理:利用自身的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创造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如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各个园独具特色。或以山著称,以水得名,以花取胜,以竹引人。

第五节世界园林发展趋势

一、园林风格趋向世界化

园林艺术风格作为一种优秀的世界文化,正朝着世界园林的目标迈进。首先,风格的形成,是受一定的地区、物质、文化等的差异影响而形成的风格差异,这种差异将会随着现代信息文化的广泛交流而逐渐缩小,并趋向与融合。其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一次次的严重破坏,尤其是在50—60年代出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之后,人们才从大自然的报复中觉醒,人们才意识到环境污染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全世界、全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人类应该重新回到大自然中去”只有这样人类才不至于消失在自己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中。以自然生态为主导的园林必将代替以视觉景观为主导的园林。

二、园林形式趋向自然化、生态化

新世纪,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给城市绿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城市公园、城市园林绿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加的要求,一些园林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将退出历史舞台,而一些新的园林空间则随着现代生活的需求而出现。如城郊绿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大型主题公园、观光农业园区、绿化广场,景观大道、风景旅游区等。

三、园林技术趋向科技化

当今,现代科学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园林之中,为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曾经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生物时代”,正如过去二十年是微电子时代一样,今后二十年将是生物时代。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获得遗传性状的改良,许多花卉、园林树木均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方法获得新品种和无病毒苗并进行大量繁殖。应用电子计算机在温室的管理,操纵温室内的各生态因子和栽培条件。应用航空遥感技术调查城市风景区的园林植物。在园艺栽培中,激素、复合肥料、鲜花保鲜剂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AutoCAD、LandCAD、Photoshop 、3Dmax的的使用,使得园林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发生质的变化。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设施使得园林创意、设计、施工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