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联合氟尿嘧啶配合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

十枣汤联合氟尿嘧啶配合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
十枣汤联合氟尿嘧啶配合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

十枣汤联合氟尿嘧啶配合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恶性腹水采用高频热疗+氟尿嘧啶+十枣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龙岩市中医院肿瘤科就诊且满足试验要求的恶性腹水患者90例,根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予以高频热疗结合氟尿嘧啶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十枣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腹胀程度、积液变化、腹围大小、腹痛评分、生命体征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为84.44%,常规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积液、腹围、腹胀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舒张压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骨髓抑制率(35.56%)高于治疗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腹水患者采用高频热疗+十枣汤+氟尿嘧啶治疗,能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腹胀及积液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恶性腹水;高频热疗;十枣汤;积液

恶性腹水为恶性肿瘤晚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大多因卵巢癌、原发性肝癌、胃肠道肿瘤等所致,危害性较大,可致使病患出现呼吸系统异常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危及生命安全[1-2]。现阶段,临床针对恶性腹水有多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治疗、腹腔化疗等,然而疗效欠佳。氟尿嘧啶是治疗恶性腹水的常用药物,单用时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高频热疗在恶性腹水中应用广泛,它可促进肿瘤细胞死亡,将其杀死的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细胞,能使化疗反应增强[3]。中医认为,恶性腹水治疗当以攻逐水饮为主,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能起到协同作用,缓解患者病症[4]。笔者所在医院主要研究氟尿嘧啶+高频热疗联合十枣汤治疗恶性腹水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恶性腹水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治疗组,各45例。常规组(高频热疗+氟尿嘧啶)女19例,男26例,年龄42~73岁,平均(58.67±11.36)岁;肝癌

12例,结直肠癌19例,胃癌6例,卵巢癌8例。治疗组(高频热疗+氟尿嘧啶结合十枣汤)女21例,男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9.34±7.32)岁;肝癌11例,结直肠癌18例,胃癌7例,卵巢癌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ZD-2001体外电场热疗机简介

ZD-2001体外电场热疗机 设备简介 该仪器应用高频电磁场,能在患者病灶处转化为热能,进而达到杀菌、抑菌、止痛、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最终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 设备特点 该设备采用非介入治疗模式,无创、无痛、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其独特的高频输出频率,使透热深度可达27cm,可治疗不同深度的病变组织。全电动“C”型治疗臂可灵活调整方向,适用于不同病人、不同病变部位;智能实时测温系统,可连续实时测量透热部位的温度,独特的风冷设计,防止皮肤烫伤,增强有效穿透深度;先进的控制软件,具有完善的病例管理系统及打印功能。 治疗特色 由于热疗使炎症组织的通透性增加,药物更易扩散,组织的吸收及代谢更好,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炎症的目的。临床反映对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效果显着。这种利用生物物理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非手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几乎不对患者构成损伤和痛。低损伤和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极力提倡的,代表了当今医疗和康复器械的发展方向。治疗效果治疗精确、灭菌全面、疗程更短、杜绝复发。 适用范围 急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病毒疣、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胀痛、睾丸坠痛、性功能障碍、尿路感染、男性不育等。治疗原理:治疗系统集热效应、磁疗为一体,对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以及泌尿系统验证,有着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原理 一,热效应使前列腺部内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以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增加腺泡,腺管的通透性,有利于前列腺产生多种免疫球蛋白和合成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含锌多肽,增强大小吞噬细胞的功能,促进局部炎症的消散吸收。二,磁场能缓解横纹肌平滑肌痉挛,降低肌张力,皮肤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减轻炎性肿胀对神经末梢压迫作用,纠正由于缺血、缺氧、水肿致痛物质聚集所致疼痛。三,脉冲按摩能使充盈腺体活力减小,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优点 体外电场热疗机主要由高热短波源,体外电机和微波控制系统组成,具有以下优点: (一)治疗范围广,临床应用对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有效率达到90%以上,而且对盆腔炎、附件炎、膀胱炎、生殖道感染疾病等有显著疗效。是目前治疗各种妇科病,泌尿性疾病后遗症的首选仪器。 (二)非接触式治疗,对正常组织无任何损伤,病人无任何痛苦。 体外电场热疗机对疾病的治疗机理是体外高能短波源的光热透热疗法,病变组织在受热作用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组织的供氧和营养物质加强,代谢废物排泄加快,免疫力增强,吞噬细胞活动加强,使致病源及代谢毒物得以消除,最终使炎症消除,达到治疗目的。

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方法对120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热疗组:采用 体外高频热疗仪,嘱患者仰卧,将上下电极分别于耻骨联合上缘和腰骶部对置, 1周2次,40min/次,8次一疗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体外高频热疗 组有效率83.13%。对照组有效率49.2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体外高频热疗技术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体外高频热疗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前列腺炎是因感染 所导致的急慢性炎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有 局限性,前列复方饮联合微波热疗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有很大疗效。我科自2009~2012年抗生素联合微波热疗治疗前列腺炎60例,取得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0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他们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 尿痛、尿无力、尿分叉等症状,部分有乏力、头晕、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还有 的出现性功能减退症状。直肠指检大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压痛,前列腺 质地偏硬、不均质,有小硬结。B超检查:显示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楚、紊乱,包膜回声增强,内部光点不均匀。 1.2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分成热疗组60例(A组)和对照组60例(B组)。(1)A 组采用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病人热疗前排空大小便,仰卧于绝缘塑胶 床上,耻骨联合水平腹、背侧各置一圆形电极板,距离皮肤5~7cm,启动电脑 操作系统,使高频电磁波透射至前列腺内。最大输出功率1200W,工作频率 13.56MHz,温度显示43.5℃,每次热疗时间40min,1次/2d,10次为1个疗程。 同时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2g,2次/d。连服2周。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2)B组 仅口服左氧氟沙星0.2g,2次/d。连服2周,复查。 1.3疗效评价:⑴显效:症状消失,前列腺液涂片镜检:白细胞<10个/HP,卵 磷脂小体+++~++++;⑵有效:症状明显缓解, 前列腺液图片镜检:白细 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⑶无效:症状及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下X2 检验。 2 护理 2.1心理支持 护士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等个性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鼓励安慰病人,介绍 成功的治疗实例,并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原则、操作工程及治疗的优越性 和先进性。 2.2热疗护理 2.2.1热疗前准备了解患者相关情况,及时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病人治疗前尽量少喝水,尽可能的排尽尿,摘除患者身上的一切金属及具有磁性的物品,以 免发生烫伤。 2.2.2热疗中护理认真评估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治疗的副作用,当热疗加温至42.5℃时,因体温升高可使循环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因此应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应警惕虚脱或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过程中患者出汗较多,应用毛巾及时擦干汗

氟尿嘧啶注射液说明书

氟尿嘧啶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氟尿嘧啶注射液 英文名:Fluorouracil Injection 汉语拼音:Funiaomiding Zhusheye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5-氟-2,4(1H,3H)-嘧啶二酮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4H3FN2O2 分子量:130.08 CAS No.:51-21-8 2. 辅料:依地酸二钠、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的抗瘤谱较广,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或较大剂量氟尿嘧啶治疗绒毛膜上皮癌。亦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及皮肤癌等。 【规格】10ml:250mg 【用法用量】 氟尿嘧啶作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所用剂量相差甚大。单药静脉注射剂量一般为按体重一日10~20mg/kg,连用5~10日,每疗程5~7克(甚至10克)。若为静脉滴注,通常按体表面积一日300~500mg/m2,连用3~5天,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8小时;静脉滴注时可用输液泵连续给药维持24小时。用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多采用动脉插管注药。腹腔内注射按体表面积一次500~600mg/m2。每周1次,2~4次为1疗程。 【不良反应】 1. 恶心、食欲减退或呕吐。一般剂量多不严重。偶见口腔黏膜炎或溃疡,腹部不适或腹泻。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常见(大多在疗程开始后2~3周内达最低点,约在3~4周后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罕见。极少见咳嗽、气急或小脑共济失调等。 2. 长期应用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 3. 偶见用药后心肌缺血,可出现心绞痛和心电图的变化。如经证实心血管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心绞痛,ST段改变)则停用。 【禁忌症】 1.当伴发水痘或带状疱疹时禁用本品。 2.氟尿嘧啶禁忌用于衰弱病人。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和致癌性,但在人类,其致突、致畸和致癌性均明显低于氮芥类或其他细胞毒性药物,长期应用本品导致第二个原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比氮芥等烷化剂为

恶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恶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约20周,但原发病灶不同,预后有差异,以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腹水最差,生存期仅12~20周,既往的治疗主要为利尿和反复大量的腹腔穿刺放液。淋巴管阻塞被认为是恶性腹水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新近研究表明免疫调节、血管通透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也在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这些新的观点为恶性腹水的诊断、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针对性强的思路。预计针对这些介质的干预将会成为未来恶性腹水治疗的战略性手段。 1 恶性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新观点 早期研究认为恶性腹水形成原因:(1)膈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增加淋巴液流体静压,使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导致水和蛋白吸收减少,潴留于腹腔;(2)肿瘤侵袭腹膜和肠壁,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增加血管通透性,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渗出;(3)低蛋白血症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以加重腹水产生,大量腹水引起循环血量减少,刺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但是,这些并不能解释全部肿瘤患者腹水形成的原因。目前认为恶性腹水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免设调节剂如白介素一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琢(IFN-?琢)等以及诱导血管通透性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PS)在恶性腹水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2,3]。其中MAPS还可通过释放VECF导致腹水形成[1]。 2 恶性腹水的治疗 2.1 常规治疗:恶性腹水的治疗是临床上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常规治疗主要为利尿、限盐、腹腔穿刺术和腔静脉吻合术(PVS),然而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缺点。 2.1.1 利尿剂治疗:利尿剂对恶性腹水一般疗效差,文献报道的有效率仅约44% (49/112)。其是否有效可能与患者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有关,血浆肾素/醛固酮高的患者对利尿剂治疗可能有效,反之,则无效的可能性大。 2.1.2 腹腔穿刺放液:腹腔穿刺放液操作简便、症状缓解快,仍为临床基本

体外高频热疗机及免疫治疗机的临床应用

体外高频热疗机和免疫治疗机的临床应用 肿瘤治疗现状 肿瘤热疗-绿色疗法 1 肿瘤热疗是国际上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的第五大疗法。是治疗肿瘤的一种全新的独特手段。 2 热疗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对病人自身组织毫无损伤,因此被国际医药界称为绝对绿色的-绿色疗法。 3肿瘤热疗机于二十世际九十年代用于临床,目前已更新第三代产品。 肿瘤血管特点 ?肿瘤血管特点:(1)形态异常:肿瘤血管受肿瘤组织压迫,盘旋、扭曲、狭窄、形成瘤内血栓或闭塞; ?(2)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缺乏弹性基底膜的外膜组成,管壁在高温、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脆弱易破裂; ?(3)肿瘤组织毛细血管的大量窦状隙,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开放状态,加之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温度的感受性差,致使温度升高,但血流不增加或增加甚少。 二、高热可选择性杀灭癌细胞 热疗的生物学原理 ?由于血管的以上特点,使得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在同样条件下加温,肿瘤组织滞热多,温升高,其温度差可达5-10℃。 ?在同样的加温条件下,对正常组织无损害。 ?而这种温度差会使肿瘤组织的微血管破裂,肿瘤组织血管血流淤滞,形成血栓,肿瘤组织缺氧、PH下降、能量缺乏,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溶酶体增多和活化,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肿瘤高频热疗机 高热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皮肤和皮下脂肪对<45℃加温能良好耐受,哺乳动物完整的皮肤产生早期热损伤的临界温度为45℃。 ?与皮肤皮下组织相比,局部加温疗法对较深在的脏器和组织一般不宜发生热损伤。食管对热的耐受性高于胃肠。 技术原理 ?应用频率为13.56Mhz的电磁波,在两极板之间形成电容加热场,人体作为介质在电容场内吸收电能并转化为热能,热能在肿瘤组织内堆积温度升高,抑制肿瘤细胞合成。 热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 肿瘤热疗治疗肿瘤的原理 ?实验证明:当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至41-45度,并维持30 分钟以上,可杀灭肿瘤细胞。 ?高热使肿瘤细胞膜最先受到破坏,同时高热抑制DNA、RNA 和蛋白的合成,使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导致癌细胞死亡。 ?高热使癌细胞中溶酶体的活性升高,加速癌细胞死亡。 ?高热抑制了癌细胞的呼吸,导致无氧糖酵解增加而乳酸增加促进溶酶体的活性升高,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3516632.html,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作者:黄晓娟宫兆华陈剑孙等军耿冬梅成瑜孙萍张良明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4例恶性腹水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18例,予贝伐单抗(安维汀)5 mg/kg联合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第1天;对照组16例,予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第1天。每4周重复,2~3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组CR 7例,PR 8例,NC/PD 3例,ORR为83.3%;对照组CR 2例,PR 5例,NC/PD 9例,ORR为43.8%。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8.9%,对照组为56.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I~Ⅱ度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 与传统顺铂单药相比,贝伐单抗联合顺铂组显著提高恶性腹水患者客观缓解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关键词] 贝伐单抗;顺铂;恶性腹水;腹腔灌注 [中图分类号] R73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5-20-03 恶性腹水是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患者预后极差,目前临床治疗仍以缓解患者局部症状治疗为主,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并无明确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据肿瘤新生血管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在恶性腹水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已有的试验资料基础,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安维汀)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水对比传统药物治疗,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8月就诊恶性腹水患者34例,均伴有B超证实的中至大量腹水,所有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病理证实为恶性积液。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32~75岁,中位年龄53岁;胃癌11例,结直肠癌8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6例,肝癌3例。21例为初治患者,13 例为难治性并多次局部给予博来霉素联合白介素-2治疗,入组前1个月内未行局部用药控制腹水,预计生存期>2个月。患者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胸闷、憋气、腹胀、纳差等不适,两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KPS评分等基线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癌症恶性腹水治疗后的常见副反应有哪些

癌症恶性腹水治疗后的常见副反应有哪些 1.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 (1)化疗:分局部化疗和全身化疗两种。对于某些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卵巢癌和乳腺癌等有较好效果。而局部化疗是向腹腔内注入一定的抗癌药物,通过药物的直接杀伤作用和药物引起的化学性腹膜炎作用来治疗癌性腹水。 (2)放疗:对淋巴管、淋巴干或血管被压迫产生的腹水放疗有效。一般使用金-198或磷-32来治疗腹腔积液。磷-32只能产生β射线,半衰期长,较安全。 (3)湿热疗法:作用机制同前所述。方法是将生理盐水与丝裂霉素(32~48mg)或其他药物加温至41℃~43℃,医用输液泵以100ml/min速度连续腹腔内输注。每次40~60min,总液体量4000~6000ml。 编辑推荐:癌症患者的养生之道 2.对症支持治疗 (1)药物治疗 1)排腹水:可能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大多数病例中可以明显地缓解症状。该方法侵入性较小,与腹部超声联合使用可更好地定位。但大量多次抽腹水会使患者体内的蛋白储量进一步损失,同时也会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血容量降低。 2)利尿剂:限制水盐摄入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引起的腹水不同,恶性腹水队限制水入量,减少盐摄入和利尿剂治疗反应较差。最常使用的利尿剂是安体舒通和阿米洛利,办巨块型肝转移的患者对安体舒通治疗效果佳。 3)硬化治疗:致硬化药物包括博来霉素、四环素和滑石粉,治疗的有效率约为30%。 4)免疫治疗:近期,国外初期的临床研究报道了恶性腹水免疫疗法的效果。口服VEGF受体抑制剂PTK787 50mg/kg不但可抑制VEGF活性,降低血管通透性,进而抑制恶性腹水的形成;同时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延长鼠的生存期。 5)支持疗法:除保证各种营养能量供给外,适当给予人体蛋白或新鲜血浆输注,可暂时缓解部分患者的腹水症状。 (2)手术治疗:目前对于那些在最大化药物治疗后仍有顽固性腹水,且腹水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甚至生存,生存期值大于3个月以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考虑手术治疗。 1)腹腔静脉分流术:通过手术插入一有活动性瓣膜的分流器,利用内外液体压差来收集腹腔中的腹水,但此法的疗效有限,且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较多,患者的选择应慎重,在手术之前要仔细评估患者心脏和呼吸功能。 2)根治性腹膜切除术:人们也提出了治疗恶性腹水的其他手术方式,如根治性腹膜切除术联用腹膜内化疗。到目前为止,无随机试验证实该方法可以增高疗效或存活率。

恶性腹水西药治疗

恶性腹水西药治疗 摘要】正常人腹腔内约有100ml液体,对脏壁层腹膜起润滑作用,过量则称为 腹水。腹水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腹水约占腹水的 1/3。其 中约1/2由卵巢癌引起,其余依次为胃癌、肝癌、大肠癌及乳腺癌等。合并恶性 腹水的癌症患者通常处于晚期,生存预期约为几周或数月。一年生存率低于10%。尽管如此,恶性腹水的恰当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腹腔恶性腹水药物治疗 肿瘤患者合并恶性腹水常提示病程晚期,生存预期较短。恶性腹水治疗多为 姑息减症治疗。 (一)腹腔穿刺引流 腹腔穿刺放液可迅速缓解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仅为姑息性措施,腹水 将很快重新积聚。而且大量放腹水易并发低血压、休克和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目前多采用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的方法。同时给予补充白蛋白、电解质等支持 治疗。该法与腹腔,静脉分流术比较,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 包括感染、水和电解质紊乱、腹腔脏器损伤等。 (二)腹腔内治疗 腹腔内用药可增加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原则上,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抗癌药物和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恶性腹水 的治疗,剂量应比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相应提高。 1.单一用药 (1)顺铂:顺铂腹腔内注入后不易透过腹膜屏障,且清除较慢,因而腹腔内药 物浓度及作用时间远高于血浆内浓度。顺铂可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渗入肿瘤细 胞与DNA结合,杀伤肿瘤细胞。由于顺铂作用于肿瘤表面深度只有0.1~0.2cm,因此对腹腔较小肿瘤或术后微小残留肿瘤并发腹水者疗效较好,对腹腔巨大肿瘤 并发腹水者疗效较差。用法:将顺铂 60~100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ml内,并 加入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20ml,接上输液器输入腹腔。嘱患者变换体位,以利药物均匀分布。用药当天及次日给与水化、利尿、止吐处理。2~3周重复, 有效率为 60%~80%。 (2)卡铂:为第二代铂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及瘤谱与顺铂相当,但副反应较轻,可代替顺铂用于腹腔。卡铂用量一般为400~500mg/次。余同顺铂,不必水化。 有效率为60%~90%。 2.联合用药 (1)顺铂与氟尿嘧啶联用:顺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杀伤增殖期细胞,促使部分G0期细胞进入增殖期,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联用可提 高杀伤效果。另外,腹水多由腺癌转移引起,氟尿嘧啶对腺癌有较好疗效。因此,两药联用可发挥最大抗癌效果。用法:顺铂 100mg溶于生理盐水200ml中腹腔内灌注,8小时后再以氟尿嘧啶500~750mg加生理盐水500ml缓慢腹腔内灌注。 有报道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 92.9%,单用顺铂组有效率60.0%,有显著差异。 (2)顺铂与足叶乙苷联用:实验及临床均表明,顺铂与足叶乙苷有明显的协同 作用。用量为顺铂50mg、足叶乙苷10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注入腹腔,术 后常规水化、利尿、止吐。每周一次,连用3~4次。有效率约75%。 (3)卡铂与氟尿嘧啶联用:作用机制及用法同顺铂与氟尿嘧啶。用量:卡铂 500mg,氟尿嘧啶500~750mg。不需水化。有效率约为90%。

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9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水引流完全后分别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顺铂100 mg腹腔灌注,每周1次,连用3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腹围、血象、肝肾功能变化及胃肠道反应,评估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58/72),对照组为86.57%(58/67),2组总体疗效相当。试验组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与顺铂相当,安全性明显优于后者。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scites. Methods Totally 139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sci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mL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was given to the treatment group,and 100mg cisplatin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rough peritoneal perfusion once a week,for 3 weeks. The changes of urine volume,abdominal perimeter,blood-Rt,function of liver and kidney,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ith a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total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56% (58/72)in treatment group,and 86.57% (58/67)in the control group,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s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liver and kidney damage,and nausea and vomiting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were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effects of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and cisplatin have equal effi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scites,but the former was superior to the latter on safety. Key words:malignant ascites;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cisplatin;peritoneal perfusion 恶性腹腔积液为消化道肿瘤及妇科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当腹水逐渐增多时患者可因压迫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的控制晚期恶性腹水的方法为单纯腹腔穿刺抽液,或腹腔穿刺抽液后腹腔注射化疗药等,但不能满意控制腹水。复方苦参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皂苷等,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具有抗癌止痛、调节免疫力、抑制癌肿等功效[1]。近年来已有研究者将其联合顺铂等化疗药物应用于恶性胸腹水的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疗效[2]。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腹水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单药腹腔灌注治疗,旨在进一步明确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癌性腹水治疗药方

癌性腹水治疗药方 处方1 [组成]生黄芪、莪术各40g,薏苡仁30g,牵牛子、桃仁、红花各50g。 [加减]热证者,加黄芩、防己各40g,为I号方;寒证者,加桂枝、猪苓各40g,为Ⅱ号方。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浓缩呈稀粥状约150m1。洗净腹壁,将浓缩药液敷于肋弓下缘至脐下2寸处,上盖纱布,干后即可穿衣。2日更换1次。一般敷3~5次。外敷中药期间不再增加西药用量,不再抽腹水,定时记录腹围,尿量,定期复查B超。 黄褐斑的防治 孕期保健小知识妊娠护理与保健(1)常见的妊娠疾病(1) [疗效]采用中药消水方外敷治疗癌性腹水45例,治疗后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者39例,起效时间平均2日;敷药后第3日尿量平均增加350ml;腹围平均缩小4.5cm,B超探测最大液性暗区平均缩小2.5cm。观察期间,无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实验表明,I,Ⅱ号方均能显著减少接种肝H2,S瘤株11日小鼠的腹水量(P%26lt;0.05,P%26lt;0.00)。外敷药应避开肝边面的巨大肿快。 处方2 [组成]厚朴60g,泽泻12g,泽兰、鲜龙葵各15g,绞股蓝、白花蛇舌草各30g,砂仁 6g。 癌性腹水每日l剂,水煎取液400ml,分3次内服。扶正抗癌方:人参、蛤蚧、紫河车、冬虫夏草各6g,三七、僵蚕各9g,上沉香、鹿茸各3g。共为细末。1.5g/次,2次/日,口服。化瘀逐水散:甘遂、冰片、公丁香各3g,血竭、儿茶、乳香、没药各6go共为细末。食醋调成糊状,外敷脐部,24小时换药1次,30日为1个疗程。大量腹水可适量抽腹水,并予支持疗法。 [疗效]运用扶正解毒抗癌法治疗癌性腹水98例,临床治愈14例,显效42例,好转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4%。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3 [组成]生水蛭5g,蜈蚣(带头足)5条,牵牛子、甘遂各l0g,枳实30g,薏苡仁20g。[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黄酒调成糊状,以神阙穴为中心,平敷于腹上,厚2mm,4日内换药1次,1剂用2次,4剂为1个疗程。配合支持疗法。 [疗效]用上药治疗癌性腹水44例,部分缓解(腹水量%26lt;1/3原腹水量,腹围缩 小%26gt;80%)14例,好转10例,稳定11例,无效4例,死亡5例。 处方4

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66例

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66例 发表时间:2014-08-07T11:14:33.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谢懿颖[导读] 每个病人都经中医辩证施治口服中药。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制定治疗原则,如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等。谢懿颖 (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频热疗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一组患者因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完成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为十次),另一组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及以上,比较症状和体征有无明显改善的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关键词】高频热疗中药中晚期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20-01 结论:应用高频热疗配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我院康复科从2008年8月到2013年8月统计了这五年收治的66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收到了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总结了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31-85岁;疾病分类,其中肺癌24例,消化道肿瘤25例,乳腺癌12例,其他肿瘤5例。 治疗方法我科应用WBC-1高频热疗机,1、电流电压AC220V ±22V,50Hz;2、额定输入功率:≤2KVA;3、工作频率:27MHz±0.4MHz;4、最大输出峰值功率:1200W;5、输出波形:等幅连续正弦波;6、治疗温度设定范围:38℃-45℃。一周2-3次,每次4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反反复复者进行多疗程治疗。 每个病人都经中医辩证施治口服中药。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制定治疗原则,如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等。疗效标准显效:肿瘤面积缩小50%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肿瘤面积缩小不到50%,生活质量有改善。无效:肿瘤无改变或出现新病灶。 治疗结果见附表。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典型案例魏某某男,68岁,2004年11月在上海医院行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术中有7个淋巴结肿大。2005年5月28日来我科做高频热疗,治疗前B超示“腹部中量腹水”。给予中下腹部高频热疗,一周三次。十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休息两周。同时给予扶正和胃中药,用药如下:潞党参,炒白术,茯苓,茯神各10g ,姜半夏6g,陈皮6g ,苡米30g,山药10g ,炒谷麦芽各15g,猪苓30g,灸枇杷叶10g。目前患者在本科治疗已有九年,各种检查末发现有任何转移,仅有少量包裹腹水,生活质量很好。讨论 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基础⑴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生物膜在常温下多呈液晶态,温度的变化可影响膜的相变及流动性,生物膜的各种主要功能(能量转换、物质运送、信息传递)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各种膜的相变温度不尽一致,高热可使癌细胞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改变,致膜上酶复合及多酶体系的有序性破坏,酶失去功能,癌细胞也随之死亡。⑵对细胞溶酶体的作用高热可使细胞溶酶体的活性升高,从而加速细胞的破坏,有研究提出,热杀伤肿瘤细胞的原变化在溶酶体,氧压低、酸度高,非增值状态等都会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些变化以酸度最重要,热抑制肿瘤细胞呼吸,增强了无氧糖酵解使酸度增强了溶酶体的活性。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高热增加膜脂质流动性,并积聚在细胞膜表面有利于抗体与补体的结合;高热阻止抗原抗体复合物脱落,使免疫效应对靶细胞发挥毒性作用。⑷细胞微环境对热杀伤作用的影响活体内肿瘤细胞比体外肿瘤细胞对高热更敏感的原因是高热作用后,肿瘤血流量显著减少,导致血管与肿瘤细胞之间交换不足,细胞呼吸抑制。在缺氧条件下,糖无氧酵解作用加强。细胞内乳酸增加,能量代谢障碍。66例病人全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通过五年来我们对这两组病人的观察和总结,我们体会到⑴高频热疗在中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中有明显的疗效,坚持在三个疗程以上的病人更有效。⑵热疗对恶性肿瘤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因骨转移而致的疼痛有非常显著的止痛效果。⑶对肺癌、乳腺癌,肠癌,皮肤癌合并感染的患者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⑷高频热疗对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损伤、无疼痛或不适、病人容易接受、可重复多个疗程。⑸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可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等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彼得、郭新娜编著,高频透热治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12 [2]郭新娜等,微波透热治疗恶性肿瘤210例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5,10(2),89 [3]孙燕、周际昌主编,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3

体外高频热疗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

体外高频热疗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23T10:35:50.3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作者: 1、王伟2、杨洁清[导读] 体外高频热疗法治疗肿瘤具高效、安全等特征,可有效改善肿瘤内科患者病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喀什市 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高频热疗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我院所收治的各种肿瘤患者,对其行体外高频热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结果: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未出现皮肤灼伤、出血、空腔脏器穿孔等并发症,临床常规生化检测显示患者无明显改变。结论:体外高频热疗法治疗肿瘤具高效、安全等特征,可有效改善肿瘤内科患者病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关键词】体外高频热疗;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热疗治疗肿瘤的本质特征在于利用加热方式将癌症组织进行加热,使其升温至可杀灭癌细胞的程度,并将此温度维持至治疗目的。热疗所使用热源技术有很多种,加热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应依患者病情及病症选择恰当热源技术及加热方式,同时联合抗肿瘤化疗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耐药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本案选取了62例我院所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对其行体外高频热疗,并观察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62例我院所收治的各种肿瘤患者,包括盆腔、腹腔及其他脏器肿瘤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24-68岁,平均(43.2±6.3)岁;癌症肿瘤分型:实质脏器肿瘤38例,空腔脏器肿瘤24例;宫颈癌30例,直肠癌8例,结肠癌8例,胃癌8例,前列腺癌4例,肝转移癌4例。所有患者肿瘤均分布于盆腔、腹腔和体表浅层。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体外高频热疗,以HG-2000I型体外高频热疗机实施操作,操作方法:患者躺于治疗床上,调整极板高度及床体位置,使病灶体现表投射区对准极板中央,上极板距体表垂直距离5-7cm,下极板升至适当位置;闭合空气开关,旋转控制台电源钥匙于开的位置,当屏幕提示“电子管预热完毕”,高压处关按钮类变绿后即按高压处开按钮,开始高压输出;将功率调节旋钮转至高处,使栅极电压长至100V,转动输出调谐,使其升至此栅极电压下的最高点;2-3min后升高栅极电压,每次20V,并同时调整输出调谐至最佳状态,栅极电压升至140-240w;遇紧急情况可按急停开关,断开高压输出,若要继续治疗则顺利时旋转急停开关,重复上述步骤【2】。每次治疗时间30-40min。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依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判,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四个级别:经治疗,患者癌变组织完全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者判定为完全缓解;经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癌细胞活跃程度明显下降者判定为部分缓解;经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者判定为稳定;经治疗,患者病情有所缓解。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进行检验。 2.结果 62例肿瘤患者当中,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者8例(12.90%),部分缓解者50例(80.65%),稳定者3例(4.84%);进展者1例(1.61%),治疗总有效率为9 3.55%(58/62);所有患者接受热疗共463次,均未发生皮肤灼伤、出血或是空腔脏器穿孔等并发症;经常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无明显变化。 3.讨论 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治疗肿瘤的方法及技术也不断发展。现临床治疗肿瘤的方法不仅有手术治疗,而且还有化疗、放疗、生物疗法、热疗等【2】。手术、化疗、放疗等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具很大局限性,而热疗因操作简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现代肿瘤临床治疗当中。相比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更易发生热损伤。肿瘤组织血管、结构及毛细血管因病变而发生变形或受压,于局部形成血窦,其供血量相对较少,这使得肿瘤组织极易吸收热量,且散热较慢,可长时间贮热。同时,因肿瘤组织长期处缺氧状态、血供较差,致肿瘤细胞处酸性环境,这使得细胞具较高热敏感性。此外,热疗还可使肿瘤细胞膜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加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化疗药物可更易渗入肿瘤细胞内,而在加热状态下,药物浓度及反应速度会迅速加快,因此,热疗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还表明,热疗还有利降低肿瘤细胞的DNA聚合酶活性,抑制DNA的单链聚集,从而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自我修复,同时,热疗还有利提高患者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免疫能力,进而加强机体自身抗肿瘤能力,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3]。 热疗需借助热源技术方可实施,当前临床所使用的热源技术主要有电磁波,如射频、微波等,超声波、光源等,加热方式包括局部肿瘤组织介入性加热、体外局部加热及全身性加热三种。其中全身性加热因存在很大危险性而未被广泛推广应用,临床多选择以射频或超声波技术实施体外局部加热。体外高频热疗是应用高频震荡电流通过空气作为人体与电极之间加热的介质,产生高频电磁场作用于肿瘤组织,磁场的能量被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通过热量堆积,使肿瘤内温度升高,抑制肿瘤细胞合成,破坏其细胞骨架,最终使肿瘤细胞凋亡[4]。此热疗方式有效避免了皮肤灼伤、疼痛、麻醉、穿孔、出血等技术性问题,同时也不易发生并发症。另此治疗方式具疗效优、适应证宽等优势,适用范围广,且易被患者接受【5】。 本案对62例各种肿瘤患者行体外高频热疗,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3.55%,说明此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具良好临床疗效;另未有患者发生并发症,表明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较高。要注意的是,此方法不可用于患者头部,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化脓性感染、急性炎症、体温超38℃孕妇等患者也不宜使用此方法进行治疗。在实际工作当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热疗方式。

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

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2-04T13:32:34.1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4期作者:吕明张春梅刘海霞 [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深部热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其能通过能量作用有效控制急性期炎症反应和疾病的进展。 吕明张春梅刘海霞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 2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艾滋病相关肺炎患者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深部热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46.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咳嗽消失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艾滋病相关肺炎;深部热疗;体温;咳嗽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T4(CD4+)淋巴细胞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性疾病【1】。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逐渐增加,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深部热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其能通过能量作用有效控制急性期炎症反应和疾病的进展。本研究具体探讨了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艾滋病相关肺炎患者26例,纳入标准: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X线检查结果确诊为艾滋病相关肺炎;治疗期间无死亡发生;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中心查HIV-1抗体阳性(免疫印迹法);肺部病变短期内变化不大,或对正规抗生素治疗无反应;纵隔或全身淋巴结肿大;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疾病或其他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52±4.42岁;入院平均体温为38.81±0.84℃;婚姻状况:在婚20例,不在婚6例;发病后至确诊时间为1-12个月,平均为4.55±1.28个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两组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人临床特点及微生物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基础治疗,给予头孢哌酮、阿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加强抗感染治疗;给予抗病毒、调节免疫及对症,加强支持治疗;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痨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深部热疗治疗,采用TYHP700-1体外高频热疗机进行患侧胸腔的深部热疗,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设定治疗功率500-1000W,治疗时间40-60min,每16为1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综合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完全改善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无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对比观察两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咳嗽消失时间。 1.4 统计方法 用SPSS13.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对比采用轶和检验,计数数据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46.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综合疗效对比(n) 3 讨论 在艾滋病患者中,肺部是最多见的受累器官,且肺部条件致病原感染往往是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因此可能在呼吸内科首诊。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分枝杆菌、真菌、肺炎链球菌、巨细胞病毒、肺孢子菌等。相比单纯性肺部感染,艾滋病患者合并的肺部感染往往症状严重,病情疾病进展迅速,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 当前研究显示,与其他感染靶器官相比,肺脏可能是艾滋病病毒增殖和复制的主要场所,引起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以原虫,真

恶性腹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恶性腹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恶性腹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是很多患者家属感到疑问的事情,为何肿瘤在积极的治疗过程中还会并发腹水这样严重的病情呢?肝腹水本来治疗难度就大,一旦病情恶化,就会进入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甚至会导致癌症的发生,给肝腹水后期治疗增加了很大难度,详细看看肿瘤专家的介绍。 肝癌晚期肝腹水形成的最基本原因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肝癌腹水的产生机制较复杂,与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及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有关。多种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腹水,在肿瘤基础上出现的腹水称为恶性腹水。无论是原发性肝癌还是继发性肝癌均常伴发腹水,这与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关系密切。一般来说,肝癌晚期肝腹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癌栓阻塞或肿块压迫,使门静脉或肝静脉血循环障碍,当血管内压力过高时,可引起静脉血管床充血,静水压增高,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形成肝癌腹水。肝癌患者常合并有门静脉癌栓,使门静脉压力升高,组织液回流受阻,漏入腹腔,此是肝癌腹水的原因之一。 肿瘤侵犯腹膜或在腹腔内种植,直接损伤腹膜毛细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液蛋白质渗入腹腔,形成腹水。当肝癌结节自发破裂出血,破入腹腔,也会产生肝癌腹水。 如何减轻肝癌晚期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更为重要。 首先,肝癌晚期病人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极为痛苦的症状,一方面跟癌肿大范围扩散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治疗带来的伤害有关。放化疗是肝癌晚期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对癌肿有较为直接的抑制作用,但由于二者缺乏选择性,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较大的伤害,使得患者免疫机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并出现一系列放化疗并发症,阻碍治疗的进行。 目前实施了山西省肿瘤医院的生物免疫治疗具有抗癌谱广、靶向性强、显效性快等显着特点。临床显示,免疫治疗能有效的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且没有明显不良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手术后肿瘤患者清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治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膀胱卵巢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显着。临床治疗还显示生物免疫疗法在治疗胸、腹水患者时,在控制胸、腹水,杀灭胸、腹水中的癌细胞,防治癌细胞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是对于无法手术或对化疗不耐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也可以起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积极作用。 生物免疫治疗的原理: 生物免疫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上效果是非常明显的,DC和CIK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部分,前者识别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后者通过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和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二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体系,从而使免疫系统发挥正常作用以杀死肿瘤细胞,并启动免疫监视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生物免疫治疗优于其他三大疗法: 生物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并被誉为有可能治愈肿瘤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没有毒副作用,与传统的方法相比,避免了副作用大、易复发转移、以及对机体伤害性大的弊端,有针对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