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催化剂材料制备(二)

紫外光催化剂材料制备(二)

紫外光催化剂材料制备(二)

2016-04-26 13:39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沉积助催化剂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表面沉积助催化剂是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是因为,在助催化剂和半导体之间形成合适的异质结能够促进载流子在界面处的分离和提高总体的光催化效率。一方面,通过在半导体表面沉积Ru、Pt、Au和 Ag 等贵金属纳米粒子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金属的费米能级一般低于半导体,由于它们之间的接触导致界面处形成肖特基势垒,使得金属成为电子的捕获中心。另一方面,一般贵金属纳米粒子具备比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更小的过电位,能够降低反应动力学势垒而有利于反应过程。因此,贵金属纳米粒子能够成为还原 H2或者CO2的活性位点。Dai 等人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半导体沉积 Ag、Au、Pt 和Cu 等金属纳米团簇,发现半导体表面吸附这些金属团簇在界面处有偶极层形成,导致金属功函数的改变,这将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除了金属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如Ru O2和Ir O2等也被用作助催化剂以提高光催化材料的性能。类似于金属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助催化剂和半导体间的电荷转移能够在界面处形成内建电场,驱动载流子的分离。而且这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也能够降低氧化反应的过电位,提供氧化O2 -离子的活性位点。由于金属氧化物助催化剂能够捕获光生空穴,沉积这类助催化剂能够明显提高金属硫化物和氮化物光催化材料的光稳定性。然而,贵金属元素在地球的储存量小,寻找可替代的、地球储量丰富的助催化材料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有研究将 Co 和 Ni 等用作光催化析氢反应的助催化剂,而将过渡金属氧化物如 Co Ox、Ni Ox和 Mn Ox等用作析氧反应的助催化剂。这些廉价的助催化剂具有接近甚至超过贵金属或贵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碳基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也被用作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助催化剂。石墨烯为二维单层材料,具有高的导电性,优良的电子迁移能力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具有较大的功函数( 4. 42 e V) ,还原势比还原氢的电位更低( - 0. 08vs 0. 0 e V) ,能够接受半导体导带上的电子。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廉价的助催化剂,能够促进载流子的分离和提高光催化活性。例如,Yu 课题组报道了一种 Ti O2/ Mo S2/ graphene 复合体系,能够大大提高 Ti O2的产氢性能,其高活性被归结于石墨烯的电子收集作用和提供高活性的吸附位点。Huang 等人通过水热方法制备了 graphene / Ti O2纳米复合体系,通过调控反应材料和反应时间来控制纳米粒子不同表面的暴露,相对于P25 具有明显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催化剂常用制备方法

催化剂常用制备方法 固体催化剂的构成 ●载体(Al2O3 ) ●主催化剂(合成NH3中的Fe) ●助催化剂(合成NH3中的K2O) ●共催化剂(石油裂解SiO2-Al2O3 催化剂制备的要点 ●多种化学组成的匹配 –各组分一起协调作用的多功能催化剂 ●一定物理结构的控制 –粒度、比表面、孔体积 基本制备方法: ?浸渍法(impregnating) ?沉淀法(depositing) ?沥滤法(leaching) ?热熔融法(melting) ?电解法(electrolyzing) ?离子交换法(ion exchanging) ?其它方法 固体催化剂的孔结构 (1)比表面积Sg 比表面积:每克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总面积。 测定方法:根据多层吸附理论和BET方程进行测定和计算 注意:测定的是总表面积,而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积(活性中心)只占总表面的很少一部分。 内表面积越大,活性位越多,反应面越大。 (2)催化剂的孔结构参数 密度:堆密度、真密度、颗粒密度、视密度 比孔容(Vg):1克催化剂中颗粒内部细孔的总体积. 孔隙率(θ):颗粒内细孔的体积占颗粒总体积的分数. (一) 浸渍法 ?通常是将载体浸入可溶性而又易热分解的盐溶液(如硝酸盐、醋酸盐或铵盐等)中进 行浸渍,然后干燥和焙烧。 ?由于盐类的分解和还原,沉积在载体上的就是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浸渍法的原理 ●活性组份在载体表面上的吸附

●毛细管压力使液体渗透到载体空隙内部 ●提高浸渍量(可抽真空或提高浸渍液温度) ●活性组份在载体上的不均匀分布 浸渍法的优点 ?第一,可使用现成的有一定外型和尺寸的载体材料,省去成型过程。(如氧化铝,氧 化硅,活性炭,浮石,活性白土等) ?第二,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以提供催化剂所需的物理结构待性.如比表面、孔径和强 度等。 ?第三,由于所浸渍的组分全部分布在载体表面,用量可减小,利用率较高,这对贵 稀材料尤为重要。 ?第四,所负载的量可直接由制备条件计算而得。 浸渍的方法 ?过量浸渍法 ?等量浸渍法 ?喷涂浸渍法 ?流动浸渍法 1.1、过量浸渍法 ?即将载体泡入过量的浸渍液中,待吸附平衡后,过滤、干燥及焙烧后即成。 ?通常借调节浸渍液浓度和体积来控制负载量。 1.2、等量浸渍法 ?将载体与它可吸收体积相应的浸渍液相混合,达到恰如其分的湿润状态。只要混合 均匀和干燥后,活性组分即可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可省却过滤和母液回收之累。但浸渍液的体积多少,必须事先经过试验确定。 ?对于负载量较大的催化剂,由于溶解度所限,一次不能满足要求;或者多组分催化 剂,为了防止竞争吸附所引起的不均匀,都可以来用分步多次浸渍来达到目的。 1.3.多次浸渍法 ●重复多次的浸渍、干燥、焙烧可制得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催化剂 ●可避免多组分浸渍化合物各组分竞争吸附 1.4浸渍沉淀法 将浸渍溶液渗透到载体的空隙,然后加入沉淀剂使活性组分沉淀于载体的内孔和表面 (二) 沉淀法 ?借助于沉淀反应。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变为难溶化合物。经过分离、 洗涤、干燥和焙烧成型或还原等步骤制成催化剂。这也是常用于制备高含量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的一种方法。 ?共沉淀、均匀沉淀和分步沉淀 2.1、共沉淀方法 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的一个方法,可以一次同时获得几个活性组分且分布较为均匀。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沉淀剂的浓度、介质

光催化剂的制备

光催化剂的制备 目前,实验室制备和合成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 1.2.2.1 气相法 气相法是利用气体或通过加热使钛盐变为蒸气,然后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最后冷却-凝聚-长大形成纳米TiO2粒子的方法。采用气相法制备的纳米TiO2粒子纯度高,粒径分布窄,尺寸均匀,化学活性好,但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率低。常见的气相法包括氢氧火焰水解法、气相氧化法,气相水解法、气相分解法等。 1.2.2.2 液相法 液相法是生产各种氧化物颗粒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可溶性金属钛盐,按所制备材料的组成配制溶液,再用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均匀沉淀出来。与气相法相比,液相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具有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低、能耗少以及设备投资小的优点,是制备纳米TiO2粉体和薄膜较理想的方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采用的制备薄膜和超微粉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液相沉积法,水解法,微乳液法等。溶胶凝胶法一般是以有机或者无机钛盐为原料,在有机介质中(酸或有机聚合添加剂)进行水解、缩聚反应,最后将得到的溶胶干燥、煅烧得到TiO2纳米颗粒。整个反应过程如下: Ti(OR)4 + nH2 O →Ti(OR) (OH) + nROH水解反应4-n n 4-n n-1 2 2 2Ti(OR) (OH) →[Ti(OR) (OH) ] O + H O缩聚反应 Ti(OR) + 2H2O →TiO +4HOR总反应 与传统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纳米颗粒具有纯度高,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反应容易控制等优点,但是成本高,工艺时间长。 水热合成法是在密闭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前驱体溶液,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纳米级TiO2粉末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制备的纳米TiO2粉体晶粒完整,原始粒径小,分布较均匀,但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因而对设备材质、安全要求较严格。 液相沉积法是利用水溶液中氟的金属配位离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化学平 衡反应,将金属氧化物沉积到反应液中的衬底上,最后煅烧得到纳米TiO2材料[8]。液相沉积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成本较低;室温下就能制备大比表面积的TiO2膜;对衬底无选择,可以在各种形状各种材料的衬底上沉积;膜厚可控制。水解法是以无机钛盐为原料,在严格的条件下控制钛盐的水解速度,制得纳米TiO2粉末。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具有以下特点: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通过控制不同条件可以直接得到其它方法需经高温下煅烧才能得到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如果能克服洗涤干燥过程中粉末的流失和团聚,解决纳米二氧化钛的收率和粒径不理想的问题,那么水解法就是制备TiO2粉末最经济的方法。 微乳液法是指以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以水溶液为分散相的分散 体系,由于表面活性剂(有时也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如低级醇)的存在,该体系 是一种分散相分布均匀、透明、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微乳液的液滴或称 “水池”是一种特殊的纳米空间,以此为反应器可以制备粒径得以控制的纳米微 粒。微乳液法具有操作简单、粒径大小可控、粒子分散性好、分布窄、易于实现 连续化生产操作,容易团聚等特点。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实验题目: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实验仪器及药品:钛酸正四丁脂(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冰醋酸(分 析纯),盐酸(分析纯),蒸馏水。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子,烧杯(100 mL),恒压漏斗(50 mL),量筒(10 mL, 50 mL)。恒温箱,马啡炉。1g/l亚甲基蓝标准溶液、蒸馏水、烧杯(100ml)、紫外光分度仪、紫外灯 实验原理: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1000nm之间。凝 胶(Gel)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简单的讲,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剂化:M(H2O)nz+=M(H2O)n-1(OH)(z-1)+H+ 水解反应:M(OR)n+xH2O=M(OH)x(OR)n-x+xROH------M(OH)n 缩聚反应: 失水缩聚:-M-O H+HO-M-=-M-O-M-+H2O 失醇缩聚:-M-OR+HO-M-=-M-O-M-+ROH 钛酸四丁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含钛离子溶胶 含钛离子溶液中钛离子通常与其它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状基团,最后形成稳定凝胶实验步骤:(一)、二氧化钛的制备 1、室温下量取22ml无水乙醇,加入到洗净吹干的烧杯中,放入转子后用保鲜膜密封。室温下量取17mL钛酸丁酯,打开自理搅拌器。将酞酸丁酯缓慢滴入到22mL无水乙醇中,边加入边搅拌。滴加完毕后用保鲜膜密封,用磁力搅拌器强力搅拌10min,混合均匀,形成黄色澄清溶液A。 2、将0.3 mL冰醋酸,到另35mL无水乙醇中,滴入浓硝酸约3-4d,调节pH值,使pH=2-3,得到溶液B。 3、室温水浴下,在剧烈搅拌下将已移入恒压漏斗中的溶液B缓慢滴入溶液A中,滴加速度控制在大约2d/s.滴加完毕后得浅黄色溶液,继续搅拌大约半小时后,缓慢逐滴滴加去离子水,控制1d/min左右。逐滴滴加直至出现凝胶。 4、静置凝胶2h以上,将凝胶放入恒温箱在160℃下烘干4h,得到细小颗粒物后研磨至白色粉末。将白色粉末在500℃下煅烧2-3h得到白色TiO2粉体3.8048g。 (二)、二氧化钛产物的检测

对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综述: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由于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且我国的汽车检查和维修系统不完善,及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水平低等原因,致使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大量汽车尾气污染物集中在城市,造成城市中汽车污染源的污染分担率明显增加。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铅、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另外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在强日光的作用吓,遇到不利于扩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时可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眼中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限制和治理汽车排气污染已迫在眉睫。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三代的Pt/Rh/Pd三金属三效催化剂。该技术充分利用了Pd的耐高温性能和Rh优异的NOx催化净化能力,大大提高了三效催化剂的活性。它的净化原理是:将贵金属三效催化剂制成净化装置后装入汽车内,使催化剂与尾气中的CO、NOX和有机物起氧化还原作用而生成无害物质排出,从而达到消除有害气体的目的。 二、思路及方法: 三效催化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载体、涂层、活性催化剂、催化剂助剂。三效催化净化法,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都有催化作用。本实验准备制备以γ-Al2O3及其他金属物质或陶瓷为载体,用La和Ce作为催化剂助剂的三效催化剂,并初步研究其催化性能。 三、主要内容:

采用浸渍法、机械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等制备三效催化剂 改变不同条件和助剂,改良单钯三效催化剂的性能 探讨改良三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四、工作计划: 1、2021年12月至2021年2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论文题目; 2、2021年3月:拟定实验方案; 3、2021年4月:进行实验研究; 4、2021年5月: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答辩。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Ti O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在关于有关Ti O2纳米颗粒的研究中,制备方法的研究是很多的,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Ti O2的文献报道比较多,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前驱物为无定形结构的,经过进一步的热处理后或者水热晶化才能得到晶型产物[49]。烧结过程能促使晶型转变,但是往往引起颗粒之间的团聚和颗粒的生长[50]。一般情况下,在大于300℃温度烧结处理得 到锐钛矿型Ti O2、大于600℃的温度烧结处理得到金红石型Ti O2。Ti O2的很多种性质取决于颗粒尺寸和晶化度。优化制备条件,得到分散性良好,催化性能好的光催化剂是很有研究意义的。 实验原理 溶胶-凝胶法是从材料制备的湿化学法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是以金属醇盐或无机 盐为原料,其反应过程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有机介质中进行水解、缩聚反应,使溶液形成溶胶,继而形成凝胶。凝胶经陈化、干燥、煅烧、研磨得到粉体产品。其中由于较多研究者以醇盐为原料,故也将其称为醇盐水解法。在溶胶-凝胶法中,溶胶通常是指固体分散在 液体中形成胶体溶液,凝胶是在溶胶聚沉过程中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冻状物质,是由胶粒组成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网络了全部或部分介质,是一种相当稠厚的物质。 本文中,钛酸四丁酯(Ti(OC4H9)4)在水中水解,并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含有氢氧化钛(Ti(OH)4)粒子的溶胶溶液,反应继续进行变成凝胶,反应方程式如下: 水解Ti(OC4H9)4+4 H2O →Ti (OH)4+ 4HO C4H9 (2-1) 缩聚2Ti (OH)4→[Ti (OH)3]2O+H2O (2-2) 总反应式表示为: Ti(OC4H9)4+ 2H2O→Ti O2 + 4 C4H10O (2-3) 上式表示反应物全部参加反应的情况,实际上,水解和缩聚的方式随反应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反应过程为: (1) 水解反应:可能包含对金属离子的配位,水分子的氢可能与OR 基的氧通过氢键引起 水解。 (2) 缩聚反应:在溶液中,原钛酸和负一价的原钛酸反应,生成钛酸二聚体,此二聚体进 一步作用生成三聚体、四聚体等多钛酸。在形成多钛酸时Ti-O-Ti 键也可以在链的中部形成,这样可得到支链多钛酸,多钛酸进一步聚合形成胶态Ti O2,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Ti O2溶胶的胶凝过程[53]。 本论文选用价格较低、使用较为普遍的钛酸四丁酯(Ti(OC4H9)4)作为钛源,选用乙醇为 溶剂,乙醇在钛酸四丁酯的水解反应过程中并不直接参与水解和缩聚反应,但它作为溶剂对体系起着稀释作用,它在Ti(OC4H9)4分子与水分子周围均形成由乙醇分子组成的包覆层, 阻碍反应物分子的碰撞,并在溶胶粒子周围形成“溶剂笼”,从而阻碍了溶胶粒子的生长以及溶胶团簇间的键合,使得干燥后的干凝胶能保持疏松多孔的状态,经焙烧后所得粒子比表面积较大。此外,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还要加入适量的冰乙酸,冰乙酸在反应过程中可能有两种作用:一是抑制水解,二是使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阻止胶粒凝聚,从而避免干凝胶粒尺寸过大。根据上述机理分析和本实验室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制备Ti O2溶胶的各物料组分摩尔比为Ti(OC4H9)4:HAc:H2O:Et OH:(NH4)2CO3 =1:2:15:18:X,其中X值变化的范围是0~4,加入碳酸铵的目的是使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和微小的固体载体,但又不会对生成的Ti O2造成掺杂等影响,使颗粒分散更均匀,细小。

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摘要: 均匀、连续、致密分子筛膜的合成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分子筛膜具有的筛分和催化作用,在传统颗粒催化剂或载体表面包覆分子筛膜形成复合型催化剂,可以实现膜基分离和催化过程的耦合,增加反应物选择性,提高目标产物收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不同类型颗粒催化剂或载体表面合成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描述了分子筛膜包覆型复合催化剂用于不同催化反应体系的研究结果。同时,在归纳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展望了分子筛膜包覆型催化剂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分子筛膜包覆载体膜催化反应器 Coated with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atalyst Abstract:uniform, continuous,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dense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 is widely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3930321.html,ing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 is screening and catalysis, in traditional particle catalyst or carrier cladding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 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of composite catalyst, can realize the coupling of membrane separation and catalytic process, increase the selectivity of reactants, improve the target product yield.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 different types of particle catalyst or carrier surfac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synthesis of molecular sieves membrane, describes the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 coated type composite catalyst used for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catalytic reaction system.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induction and summary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discussed coated with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talyst. Keywords:molecular sieve membrane coated carrier membrane catalytic reactor 1引言 分子筛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以及与特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自首次支撑体分子筛膜专利报道至今,沸石分子筛膜的研究及生产已经成为膜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图1分子筛膜论文和专利发表数量随年份的趋势图。支撑体分子筛膜的使用拓宽了分子筛的应用范围,避免了直接使用分子筛粉末床层带来的高压降及成型时加入粘结剂带来的使用效率降低等问题,使分子筛膜规模化的工业应用成为可能。加上分子筛具有筛分效应,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客体-吸附质相互作用,使其可用于膜催化和分离。分子筛膜在膜分离、膜催化反应器、化学传感器、电极材料、光电器件、低介电常数材料以及保护层方面均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概况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概况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TiO2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光催化剂之一,本文综述了TiO2光催化原理,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光催化剂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和抗菌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TiO2催化剂制备应用 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of TiO2 as photocatalyst Hui fumei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i02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hotocatalysts at present.The mechanism and the synthesis of the photocatalytsts,and its application in water treatment,air purification and anti—bacteria were reviewed. Keywords :TiO2 photocatalysts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引言TiO2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催化剂,以其活性高、热稳定性好、持续时间长、价格便宜所以倍受人们重视。广泛应用在传感器[1]、太阳能电池[2]、锂离子电池[3]、催化剂[4]、颜料[5]、化妆品、过滤陶瓷二氧化钛纳滤膜[6]、吸附等领域。尤其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污染十分严重,水资源不断减少的今天,TiO2光催化剂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TiO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的应用已取得不少成绩。在研究和应用中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TiO2是宽禁带材料,仅能吸收太阳光谱的紫外光部分,通常需要用紫外光源来激发,太阳能利用效率低,这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其次在制备和回收过程中,超细纳米粒子的过滤极为困难;第三纳米粉体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团聚。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TTiO2光催化剂的广泛应用。 1 TiO2光催化原理 锐钛型TiO2,的禁带宽度为3.2 eV,在波长小于400 nm的光照射下,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空穴电子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发生分离,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热力学理论表明,分布在表面的空穴h可以将吸附在TiO2表面的H2O分子氧化成OH·自由基。OH·自由基氧化能力是水体中存在的氧化剂中最强的,能氧化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及部分无机污染物,将其最终降解为CO2、H2O等无害物质,而且OH·自由基对反应物几

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972 年,A.Fujishima 等首次发现在光电池中受辐射的TiO2,表面能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发现揭开了光催化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序幕。1976 年J.H.Carey 等报道了TiO2水浊液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使多氯联苯脱氯。S.N.Frank 等也于1977 年用TiO2粉末光催化降解了含CN-的溶液。由此,开始了TiO2光催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继而引起了污水治理方面的技术革命。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觉醒,纳米级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物理、化学、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TiO2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其具有较高的折光系数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以TiO2 做光催化剂的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用来光解水、杀菌和制备太阳能敏化电池等。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TiO2 作为 光催化剂更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TiO2 的禁带宽度是3.2eV,需要能量大于3.2eV 的紫外光(波长小于380nm)才能使其激发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因此对可见光的响应低,导致太阳能利用率低(只利用约3~5%的紫外光部分)。同时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快速复合大大降低了TiO2 光催化的量子效率,直接影响到TiO2 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因此,提高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和光催化活性成为光催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工

作者对二氧化钛的物质结构、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催化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系统的研究,这种快速高效、性能稳定、无毒无害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有害气体净化、卫生保健、建筑物材料、纺织品、涂料、军事、太阳能贮存与转换以及光化学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TiO2光催化作用机理 “光催化”从字面意思看,似乎是指反应中光作为催化剂参加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光子本身是一种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被消耗掉了,真正扮演催化剂角色的却是TiO2。因此,“光催化”反应的内涵是指在有光参与的条件下,发生在光催化剂及其表面吸附物(如H2O分子和被分解物等)之间的一种光化学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其具体的作用机理如下。 从结构上看,TiO2之所以在光照条件下能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是由于其电子结构为一个满的价带和一个空的导带。当光子能量(hν)达到或超过其带隙能时,电子就可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同时在价带产生相应的空穴,即生成电子(e-)、空穴(h+)对。通常情况下,激活态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会重新复合为中性体(N),产生能量,以光能(hν′)或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TiO2+hν→e-+h+ (1) e-+h+→N+energy(hν′

催化剂的制备性能评价及使用技术多相催化剂常用哪些

第二章催化剂的制备、性能评价及使用技术 1.多相催化剂常用哪些方法来制备?为什么制备固体催化剂都需要经过热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多相催化剂常用的制备方法有:(1)天然资源的加工,结构不同,含量不同的硅铝酸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条件加工后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催化反应;(2)浸渍法,将载体置于含活性组分的溶液中浸泡,达到平衡后将剩余液体除去,再经干燥、煅烧、活化等步骤即得催化剂。此法要求浸渍溶液中所含活性组分溶解度大、结构稳定、受热后分解为稳定的化合物;(3)滚涂法和喷涂法,滚涂法是将活性组分先放在一个可摇动的容器中,再将载体布于其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滚动,活性组分逐渐粘附其上,为了提高滚涂效果,有时也添加一定的粘合剂。喷涂法与滚涂法类似,但活性组分不同载体混在一起,而是用喷枪附于载体上;(4)沉淀法,在含金属盐类的水溶液中,加进沉淀剂,以便生成水合氧化物、碳酸盐的结晶或凝胶。将生成的沉淀物分离、洗涤、干燥后,即得催化剂;(5)共混合法:将活性组分与载体机械混合后,碾压至一定程度,再经挤条成型,最后缎烧活化;(6)沥滤法(骨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活性组分金属和非活性金属在高温下做成合金,经过粉碎,再用苛性钠来溶解非活性金属即得;(7)离子交换法: 是在载体上金属离子交换而负载的方法, 合成沸石分子筛一般也是先做成Na型,需经离子交换后方显活性;(8) 均相络合催化别的固载化: 将均相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移植于载体上, 活性组分多为过渡金属配合物,载体包括无机载体和有机高分子载体。优点是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好,而且可根据需要改变金属离子的配体。制备各固体催化剂,无论是浸渍法,沉淀法还是共混合法,有的钝态催化剂经过缎烧就可以转变为活泼态,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活化。 所以,催化剂在制备好以后,往往还要活化;除了干燥外,还都需要较高温度的热处理-煅烧的目的:1)通过热分解除掉易挥发的组分而保留一定的化学组成,使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催化性能。2)借助固态反应使催化剂得到一定的晶型、晶粒大小、孔隙结构和比表面。3)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2.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原理是什么?金属盐和沉淀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原理是沉淀反应,金属盐一般首选硝酸盐来提供无机催化剂材料所需的阳离子;金、铂、钯等贵金属不溶于硝酸,但可溶于王水。 沉淀剂的选择原则是:(1)尽可能使用易分解并含易挥发成分的沉淀剂;(2)沉淀便于过滤和洗涤;(3)沉淀剂自身的溶解度要足够大;(4)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小;(5)沉淀剂必须无毒,不造成环境污染。

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972 年,等首次发现在光电池中受辐射的TiO2,表面能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发现揭开了光催化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序幕。1976 年等报道了TiO2水浊液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使多氯联苯脱氯。等也于1977 年用TiO2粉末光催化降解了含CN-的溶液。由此,开始了TiO2光催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继而引起了污水治理方面的技术革命。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觉醒,纳米级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物理、化 学、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TiO2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其具有较高的折光系数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以TiO2 做光催化剂的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用来光解水、杀菌和制备太阳能敏化电池等。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TiO2 作为 光催化剂更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TiO2 的禁带宽度是,需要能量大于的紫外光(波长小于380nm)才能使其激发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因此对可见光的响应低,导致太阳能利用率低(只利用约3~5%的紫外光部分)。同时光生电 子和光生空穴的快速复合大大降低了TiO2 光催化的量子效率,直接影响到TiO2 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因此,提高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和光催化活性成为光催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工作者对二氧化钛的物质结构、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催化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系统的研究,这种快速高效、性能稳定、无毒无害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有害气体净化、

卫生保健、建筑物材料、纺织品、涂料、军事、太阳能贮存与转换以及光化学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TiO2光催化作用机理 “光催化”从字面意思看,似乎是指反应中光作为催化剂参加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光子本身是一种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被消耗掉了,真正扮演催化剂角色的却是TiO2。因此,“光催化”反应的内涵是指在有光参与的条件下,发生在光催化剂及其表面吸附物(如H2O分子和被分解物等)之间的一种光化学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其具体的作用机理如下。 从结构上看,TiO2之所以在光照条件下能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是由于其电子结构为一个满的价带和一个空的导带。当光子能量(hν)达到或超过其带隙能时,电子就可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同时在价带产生相应的空穴,即生成电子(e-)、空穴(h+)对。通常情况下,激活态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会重新复合为中性体(N),产生能量,以光能(hν′)或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TiO2+hν→e-+h+ (1) e-+h+→N+energy(hν′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

苏州科技大学 材料科技进展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专业 题目: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 姓名:吕岩 学号:1020213103 指导老师:刘成宝 起止时间:5月20日——6月8日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 吕岩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材料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纳米二氧化钛是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其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纳米二氧化钛的多种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水解法等)、液相法( 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等)两大类,并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劣。并介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原理,基本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的研究,更深刻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关键词:纳米TiO2,制备方法,光催化. The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nanometer TiO and photocatalytic 2 Lv Y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chool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Jiangsu,Suzhou,215009) Abstract: A s an important nanomaterial nanometer TiO2 has wide app 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material TiO2w ere briefly summarized, including chemical gas phase method( CVD and chem ical gas phase hydro lysis method etc. ) and liquid phase method( sol- gelmethod, precipitation method, hydrothermal synthesismethod etc. ). The advan tages and disadvanges o f everym ethod w ere analyzed. Introduce nano TiO2reaction principle, basic method, influence factors, and its wide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eparation of nano TiO2 researc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Key words: nanometer T iO2; preparation method, photocatalysis 引言: 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无机功能材料,由于其粒径在1~ 100 nm 之间, 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分散性好等特点, 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紫外线吸收性及熔点低、磁性强、热导性强、高效、无毒、成本低和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等奇异特性;还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自身损耗,而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因此在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涂料、精细陶瓷、塑料、催化剂、及化妆品等方面应用广泛,成为新型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在做一些简单介绍。 1.纳米TiO2的制备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有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等,

TiO2光催化剂

掺氮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姓名: 罗志勇学号: 20042401143 同组成员:潘曼、徐志锴实验时间:4月18日 1、引言 由于在太阳能转换和环境净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光催化反应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TiO 2 由于具有强氧化能力、化学性能稳定和价格低廉等优点,所以被认为是最具有实用化前景的光催化剂。但是,作为一种n型半导体,其较大的带隙能(金红石型3.03eV,锐钛矿型3.2eV)使得只有387nm以下的紫外光才能有效激发其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所以对太阳 能的利用率仅仅为3%-5%,这制约了该项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了扩展Ti0 2 的响应波 长以利用太阳光,早期人们探索了以金属元素、金属氧化物掺杂或复合改性TiO 2 光催化剂,并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但是金属元素掺杂常常会具有热不稳定性、容易成为载流子复合中心等缺点。2001年Asahi等首次通过理论计算证明以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的可行性。掺杂使得 TiO 2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需满足下列要求:(1)掺杂应该在Ti0 2 带隙中形成能够吸收可见光 的能级;(2)导带最小能级,包括杂质能级,应高于TiO 2导带最小能级或高于H 2 /H 2 O电位以保 证其光还原活性;(3)形成的带隙能级应该与TiO 2 能级有足够的重叠,以保证光激发载流子在其寿命内传递到达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置。 合成掺氮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主要有溅射发、高温焙烧法、钛醇盐水解法、机械化学法、加热含Ti、N的有机前驱体法和溶胶凝胶法等。溅射法需要在真空下电离惰性气体形成等离子体,离子在靶偏压作用下轰击靶材,利用改变惰性气体成分和靶的材料就可以得到含氮量不同的掺氮二氧化钛薄膜。而高温焙烧法则是利用二氧化钛或其前驱物在含N气氛中焙烧,通过调节焙烧温度和气相中N的含量来制备不同比例的掺氮二氧化钛。机械化学法是利用各种强度较大的机械作用力使得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使其与周围物质发生反应,借此得到掺氮二氧化钛。以上三种方法实施条件比较苛刻,在一般实验室中难以实现,所以本实验中没有考虑这三种方法,但是作为掺氮二氧化钛的研究,此三种方法可以为研究提供不同含N量的二氧化钛,也是合成掺氮二氧化钛的重要手段。钛醇盐水解法是利用钛醇盐在含氮水溶液中水解,从而制备出掺氮二氧化钛,这种方法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达到掺杂目的,但是钛醇盐难以得到,所以该方法也不适合本实验中进行。综合的看各种合成方法,溶胶凝胶法是较为简单、有效地合成掺氮二氧化钛的方法,具体过程是在二氧化钛形成过程中引入N,N参与了钛盐水解过程或者溶胶凝胶过程,具体的机理至今仍未了解清楚。根据实际情况,本实验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掺氮二氧化钛。 掺氮二氧化钛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作为光催化剂,催化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分解,经过掺

二氧化钛光催化原理

TiO2光催化氧化机理 TiO2属于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它的禁带宽度为3.2ev(锐钛矿),当它受到波长小于或等于387.5nm的光(紫外光)照射时,价带的电子就会获得光子的能量而越前至导带,形成光生电子(e-);而价带中则相应地形成光生空穴(h+),如图1-1所示。 如果把分散在溶液中的每一颗TiO2粒子近似看成是小型短路的光电化学电池,则光电效应应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迁移到TiO2表面不同的位置。TiO2表面的光生电子e-易被水中溶解氧等氧化性物质所捕获,而空穴h+则可氧化吸附于TiO2表面的有机物或先把吸附在TiO2表面的OH-和H2O分子氧化成·OH自由基,·OH 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是水体中存在的氧化剂中最强的,能氧化水中绝大部分的有机物及无机污染 物,将其矿化为无机小分子、CO 2和H 2 O等无害物质。 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过程如下: TiO2+ hv → h+ +e- (3) h+ +e-→热能(4) h+ + OH- →·OH (5) h+ + H2O →·OH + H+(6) e- +O2→ O2- (7)O2 + H+ → HO2·(8) 2 H2O·→ O2 + H2O2(9) H2O2+ O2 →·OH + H+ + O2(10) ·OH + dye →···→ CO2 + H2O (11) H+ + dye→···→ CO2 + H2O (12) 由机理反应可知,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实质上是一种自由基反应。 Ti02光催化氧化的影响因素 1、试剂的制备方法 常用Ti02光催化剂制备方法有溶胶一凝胶法、沉淀法、水解法等。不同方法制得的Ti02粉末的粒径不同,其光催化效果也不同。同时在制备过程中有无复合,有无掺杂等对光降解也有影响。Ti02的制备方法在许多文献上都有详细的报道,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工业催化张春明 摘要:催化是工业生产中追求高效率、高纯度、低耗能的有效手段。纳米TIO2以光催化凭着可以利用可见光进行催化反应而受到催化领域的亲昧,就纳米TIO2光催化剂目前的研究状况展开论述,并列举了TIO2光催化剂应用领域和目前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揭示了目前光催化技术对当代化工事业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发表了预期的倡想。 关键词: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前言 通俗意义上讲触媒就是催化剂的意思,光触媒顾名思义就是光催化剂。催化剂是加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其本身并不参与反应。光催化剂就是在光子的激发下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的化学物质的统称。 光催化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础纳米技术,在中国大陆我们会用光触媒这个通俗词来称呼光催化剂。典型的天然光催化剂就是我们常见的叶绿素,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促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氧气和碳水化合物。总的来说纳米光触媒技术是一种纳米仿生技术,用于环境净化,自清洁材料,先进新能源,癌症医疗,高效率抗菌等多个前沿领域。 目前光催化反应已经在废水处理这一领域逐渐成效。光催化氧化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在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由于TiO2半导体光催化具有生物降解所无可比拟的速度快、无选择性、降解完全等优点,又在价廉、无毒、可以长期使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化学氧化方法,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将TIO2 光催化分子负于磁性,可有效的进行分离回收和再生循环使用。因此,可磁分离的技术的研究成果更为TIO2 光催剂的应用进展画上了光辉的一笔。 作为高新技术纳米材料。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前者包括氢氧火焰水解法、气相氧化法、钛酸盐气相水解法和气相分解法等,后者则包括溶胶一凝胶法、微乳法、水解法、水热合成法和一步合成法等。尽管气相法制备的TiO2粉体粒度小、纯度高、分散性好,但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对设备和原料的要求较高。相比而言,液相法制备TiO2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设备投资小,已成为国内研究纳米TiO2常用的方法。现主要列举有关制备TiO2 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光催化剂 光催化是在光的辐照下使催化剂周围的氧和水转化成极具活性的氧自由基,氧化能力极强,几乎可分解所有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有机物质。可用作光催化剂化合物,大多是具有半导体性质的,如Ti02、ZnO、WO3以及CdS、ZnS等。TiO2是最常用的光催化剂,因为他的光化学稳定性好,无毒且与人体相容性好[1]。 1.1.光催化反应的发现 1972年Fujishima等[7]报道了在可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氢气,这个特性引起了环保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从此开创了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新纪元。TiOz因光催化活性高、氧化能力强、无毒、化学稳定性好、价廉等优点而最受重视。在提高半导体催化活性方面,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半导体复合组成的光催化剂发展得非常迅速,制备和开发纳米二氧化钛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研究的热点。 1.2.Ti02光催化剂作用原理 当Ti02吸收光子能量后,其价带上的一个电子跃迁到导带;原价带保留一个空缺,称为空穴,带正电荷。跃迁电子和电空穴都及不稳定,可供给周围介质,使其还原或氧化。因为Ti02的带隙宽约为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成型技术简汇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成型技术1314100125 13化工本一万立之 摘要:本文介绍了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催化剂制备的一般方法、催化剂制备的新技术,以及催化剂常用成型技术。 关键词: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成型技术 目录 摘要 (1) 1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1) 2 催化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1) 2.1 浸渍法 (1) 2.2 沉淀法 (2) 2.3 混合法 (2) 2.4 滚涂法 (3) 2.5 离子交换法 (3) 2.6 热熔融法 (3) 2.7锚定法 (4) 3 催化剂成型技术 (4) 3.1喷雾成型 3.2油柱成型 3.3转动成型 3.4挤条成型 3.5压片成型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6)

0 引言 催化剂又叫触媒。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应为催化反应。催化作用是指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控制反应方向和产物构成。催化剂具有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不进入化学反应计量,对反应的选择性,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的反应,且不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的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工艺的灵魂,它决定着催化工艺的水平及其创新程度。因此研究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成型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固体催化剂主要有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三部分组成: 1.活性组分:主催化剂,是催化剂中产生活性的部分,没有它催化剂就不能产生催化作用。 2.助剂: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少量助剂加到催化剂中,与活性组分产生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等。 3.载体:载体主要对催化活性组分起机械承载作用,并增加有效催化反应表面、提供适宜的孔结构;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抗毒能力;减少催化剂用量,降低成本。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催化剂载体有:SiO2,Al2O3、玻璃纤维网(布)、空心陶瓷球、有机玻璃、光导纤维、天然粘土、泡沫塑料、树脂、活性炭,Y、β、ZSM-5分子筛,SBA-15、MCM-41、LaP04等系列载体。 2 催化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1 浸渍法 将含有活性组分(或连同助催化剂组分)的液态(或气态)物质浸载在固态载体表面上。此法的优点为:可使用外形与尺寸合乎要求的载体,省去催化剂成型工序;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为催化剂提供所需的宏观结构特性,包括比表面、孔半径、机械强度、导热系数等;负载组分仅仅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广泛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 影响浸渍效果的因素有浸渍溶液本身的性质、载体的结构、浸渍过程的操作条件等。浸渍方法有:①超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体积超过载体微孔能容纳的体积,常在弱吸附的情况下使用;②等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与载体有效微孔容积相等,无多余废液,可省略过滤,便于控制负载量和连续操作;③多次浸渍法,浸渍、干燥、煅烧反复进行多次,直至负载量足够为止,适用于浸载组分的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