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糖的几种检测方法

浅谈血糖的几种检测方法
浅谈血糖的几种检测方法

浅谈血糖的几种检测方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的损害或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测在糖尿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中起重要作用。

现阶段诊断糖尿病除了常用检测项目外还有用于糖尿病分型的自身免疫标志物的检测项目和用于反映和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检测项目。而在我们这种基层社区医院现阶段只能检测常用项目,而且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所以在此将糖尿病的几种体液葡萄糖监测方法进行总结。

一、血糖

临床上的血糖测定一般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测定。检测血中葡萄糖浓度是了解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本院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

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采用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主要是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

(1)己糖激酶法:本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轻度溶血、脂血、黄疸、氟化钠、肝素、EDTA和草酸盐等不干扰本法测定。

(2)葡萄糖氧化酶法:本法线性范围达19 mmol/L,回收率94%~105%,批内0.7%~2.0%,批间CV2%左右,日间CV2%~3%。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达到临床要求,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规检验[1]。

目前国际上糖尿病的诊断都是以实验室静脉血浆血糖测定为标准。

2、快速血糖仪:文献报道用小型血糖仪末梢全血测定血糖(capillary blood glucose,CBG)与静脉血浆(venous plasma glucose,VPG)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值在一定范围内有高度相关性,美国糖尿病协会等不但推荐CBG为患者自用,且定为住院患者床边检查之用,尤其在急诊室、手术室、特护病房(ICU、CCU)等更为适用,但采用血糖仪测定时由于所用标本不同、电极干扰、患者不正确的操作等原因会造成15%~20%左右的偏差,因此一般用于血糖的动态观察。对DM的诊断和治疗则应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准确测定血糖

[2-3]。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快速血糖仪利用电化学反应测定血糖,测定快速,并且可以存储多个结果,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欢迎。快速血糖仪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血糖数据,了解血糖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由于血糖仪测定的是毛细血管葡萄糖,而且各种血糖仪之间的不精密性和变异较大,所以检测结果不能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血糖仪的应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患者如何准确适用血糖仪;血糖仪的检测准确性和检测精密性;不同血糖仪甚至同一型号血糖仪之间测定值的可比性;血糖仪测定值与医院检验部门之间的一致性等等[4]。有文献报道[5],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血糖仪检测结果间差异明显,非专业人员的结果不准确度偏大,重复性差,经培训后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明显提高。为了保证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定期对血糖仪的测定值与生化分析仪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校正。由于影响血糖仪测定的因素多,

当血糖测定值过高或过低时,应及时到医院用生化法复测。而且其检测时最高只能达33.3 mmol/L,而临床上却存在血糖高出此值的病人,特别是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病人,血糖一般都在33.3 mmol/L以上。

由于血糖的波动性和瞬间性的特点,易受饮食、药物、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有时不能客观反映人体内葡萄糖真正水平,致使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而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诊断方面,血糖是不可替代的绝对指标,但它只能提供某个时间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特定点的情况,即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均属于短期血糖控制监测方法。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二、糖耐量

临床上做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mmol/L,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OGTT比空腹血葡萄糖的临床敏感性更高,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主要检测项目之一。

检测方法:患者于OGTT前应禁食8~14h。检测当日尽可能停用各种药物[6-7],监测期间应取坐位,不要吃东西和吸烟。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粉(以300~400ml水冲服),儿童为1.75m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g)。口服葡萄糖前10min和口服后2h分别采静脉血标本检测。OGTT 2h血葡萄糖<7.8mmol/L可视为糖耐量正常。如果有糖尿病临床表现,任意时刻血葡萄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OGTT的2h血葡萄糖≥11.1 mmol/L,并经另一日再次检测(以上3项中任意之一)证实,结合临床表现,应考虑糖尿病的诊断[8]。

但糖耐量试验并不特意受其他疾病影响也可升高,诊断时应排除以下疾病(1)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疾病(如柯兴综合征),有70%~80%病人有糖耐量降低;反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不全等,都可呈现低平糖耐量曲线。

(2)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呈现糖尿病曲线。

(3)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患者可出现糖耐量降低。

(4)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可能出现糖耐量降低,这可能与病人处于应激状态有关。

(5)肥胖症可出现糖耐量曲线异常,由于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糖耐量常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糖耐量亦可正常或呈低平曲线。

(6)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减低,肾糖阈下降,以致肾小球滤液中正常浓度的葡萄糖也不能完全重吸收,此时出现的糖尿,称为肾性糖尿。

(7)急性肝炎患者服用葡萄糖后在0.5~1.5小时之间血糖急剧增高,可超过正常。

三、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清蛋白与糖形成的酮胺化合物称为糖化血清蛋白(通常又称为果糖胺)。由于白蛋白是血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因此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GA)更令人关注。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反映患者过去2周~3周平均血糖水平,克服了单糖测定的不稳定性。而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故为糖尿病病人血糖的诊断和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标。gsp监测的是短期血糖

的改变情况。参考值为1.7 mmol/L ~2.5 mmol/L。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的增加比糖化血红蛋白迅速,当血糖得到较好控制时,gsp的下降也比HbA1c迅速,因此能较早地提供血糖控制信息。gsp更能灵敏地反映近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它的敏感度高,特异强。并不受年龄、饮食、药物、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对血糖浓度的临时波动反应不敏感,是诊断糖尿病和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研究的良好指标。国外资料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24 h内不同时间测定血糖,血清糖化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在1 d中血糖的变化最大,糖化血清蛋白变化最小[9]。故临床随时测定以gsp为最好。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可达80%~90%。与国内有关报道观点相一致[10]。

虽然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已可以自动化,精密性较好,是观察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有价值的指标,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得到更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4]。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检测的标准化尚存在问题;一些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不高;尿酸盐和高脂血症的干扰等等。

四、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为了观察了解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美国曾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大规模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试验(DCCT)[11-12];英国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著名的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12-14]。这些试验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证实了血糖控制(通过定量检测GHb)与发展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DCCT的结果表明,HbA1c 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35%~45%[11-12]。HbA1c 是观察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

(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

(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但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糖,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五、联合检测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的意义

血糖的测定反映的是某一点(测定当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的微观控制指标;而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周~3周内的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个月~3个月中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糖尿病的宏观指标。3项指标均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只是反映时间有所不同,根据它们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决定了它们不能互相取代。若同时检测可起互补作用,意义有以下点:

(1) glu,gsp及HbA1c升高幅度相同时,提示2个月~3个月内血糖水平较高。

(2) HbA1c升高大于gsp升高幅度,说明近2月~3月内血糖控制不佳,但近半个月内血糖控制较好。

(3) 血糖升高,而且gsp升高大于HbA1c幅度,说明2周~3周血糖水平较高,糖尿病早期情况。

(4) HbA1c和gsp正常,但血糖明显升高,多为机体应急状态或人工输注葡萄糖液的结果,以此可作为糖尿病的鉴别依据。

(5) 血糖正常,但gsp和HbA1c仍升高,说明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较为理想而近2周~3周疾病控制情况不理想。

(6) 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均正常,但HbA1c仍升高,说明糖尿病患者近期及2周~3周疾病控制情况良好。

(7) 联合检测HbA1c和gsp,可减少测血糖的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

(8)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患者,HbA1c和gsp可降低,应结合血糖水平作以判断。

glu,gsp及HbA1c组合检查可反映病人治疗中的真正状态,使医生能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具体时间。可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血糖信息,而不被即刻血糖的“正常”蒙蔽,透过“正常”的血糖看到gsp及HbA1c升高,糖尿病近期未能得到很好控制的真相,使糖尿病的管理真正达到科学化。

总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三种检测数值反映了3个不同时段的血糖水平。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近期,纵向,全程的血糖观察信息,能正确地指导病人治疗,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为指导临床制定了更好方案,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六、未来

1、无创血糖检测仪:研发热度高成熟产品少

无创血糖检测方法是在不损伤人体皮肤的条件下测量血糖浓度,具有方便、可连续测量等优点。但是,这类经皮检测仪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数据重现性、灵敏度、选择性、对个体的适应性等不如微创检测仪器。

无创血糖检测分为体外采集组织液检测和在体组织直接检测。在体组织检测是无创伤检测研究的主流。检测部位包括指尖、指肚、前额、手臂、耳垂、眼球等。检测介质包括血液、组织液、眼房水、汗水等。虽然该技术分析人体体液(如唾液、尿、汗、眼泪)的方法成熟,然而,体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液中葡萄糖含

量缺乏严格的对应关系,致使检测结果有时不能准确地体现出病理变化目前,无创血糖检测仪的研究和开发进展很快,但绝大多数仪器还没有批准上市。已上市或正处于研究中的无创血糖检测仪有床边检测仪、便携式个人检测仪和糖尿病治疗检测仪等,主要的新进展有:

(1)Biocontrol Technology公司的Diasensor 1000:利用近红外光对皮肤的反射,从反射光强度变化计算出血糖值。美国FDA尚未批准,但欧洲已批准上市。

(2)Cygnus公司的GlucoWatch Biographer:利用反向离子电泳技术,通过对渗出体液的分析计算出血糖值。该仪器可每10分钟读出一个数据,并可连续记录13个小时,即78个血糖值。FDA已批准可处方对成人及儿童销售,欧洲已批准上市。

(3)Medtronic公司的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其每5分钟记录一个数据,可以存储3天内的数据,即864个数据。但是,数据只能被上传至医生的电脑内,供医生或患者查阅。该装置必须用常规有创式血糖检测仪对其结果进行校正,而且每天要校正3~5次。

(4)Samsung Fine Chemicals公司的Glucontrol GC 300:为近红外式便携式检测仪,以电池为能源。测试时,患者只需将手指放在红外传感器上数分钟,即可得到结果。

(5)CME Telemetrix公司的GlucoNIR:为近红外式便携式检测仪,液晶显示屏,以电池为能源,带通信口,能将测试数据下载至主机。

(6)NIMOS公司的noninvasive monitoring system:为皮下间质液型血糖检测仪,测试样品通过一个微型吸盘从皮肤上被吸取。吸盘内装有血糖传感器,并有电缆与主机连接。

(7)Inverness Medical Technology公司的LifeGuide System:为一种皮下间质液型血糖检测仪。其对样本的采集不用于通常的手指法,而是通过手臂采集。将装置放在手臂上后,需要等候4~5分钟,以便采集到足够的体液(1微升)。厂方称,其测量误差与常规有创法相比不大于10%。

(8)LifeTrac Systems公司的SugarTrac:为无创红外频谱分析型仪器。将此装置插在耳道上,其可向鼓膜发射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然后对不同波长的反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出血糖值。设计者认为鼓膜微循环系统具有更多的血糖特征,故从鼓膜采集到的信号能更精确地反映血糖值。目前,该装置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9)Megnetic Diagnotics公司的Multi-analyte Meter:设计者试图用一种类似于磁共振成像原理的装置,对手指、手臂或其他部位采集到的体液,采用射频及磁场对其中的分子进行分析,但目前也处于试验室研究阶段。

(10)OptiScan Biomedical公司的温度血糖检测装置:研究人员设想利用糖分子在外界温度改变时的特征来测试血糖。他们采用一个小型快速降温装置放在皮肤上来检测。目前研究也处于试验阶段。

(11)Pindi Products公司的Noninvasive Glucose Meter:这是一种特殊的膜状电极,是无创的。使用时,先将其贴在手指上,再将电极插头插入测试仪。5秒后,即可得到血糖值。公司称,已有两种样机,一种是便携式,可供患者自测;一种是台式,可供医院使用。

2、动态血糖监测仪:应用价值高技术待完善

动态血糖检测系统是由医疗人员操作,可以监测患者3天的血糖变化,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波动类型和走势的装置。一般的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包括探

头、信息记录器、信息提取器和软件系统。但是,目前,这种血糖检测仪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仍需利用静脉抽血式血糖仪加以校正。动态血糖监测仪的主要研发进展有:

(1)美国Cygnus公司开发的手表式血糖监测仪:Cygnus公司的新型血糖手表(商品名GlucoWatch)是一种连续式自动血糖检测装置。其能每隔10分钟自动采集一次血糖数据,即时显示血糖状态。在手表式血糖检测仪的传感器与皮肤之间需要垫一层一次性凝胶,凝胶上有两个电极。在工作时,电路接通,其产生的微电流通过患者皮肤带动葡萄糖分子运动进入凝胶。该装置通过测量凝胶中的葡萄糖分子与酶的反应程度,即可推算出人体的血糖水平。该装置可提供连续12小时的测量,每小时可3次读取葡萄糖值,并可在血糖水平特别低或特别高时发出报警。但是,由于这种装置的准确性还存在一定问题,美国FDA建议先用标准的血糖检测仪进行校正。

(2)美迪诺公司的雷兰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美迪诺公司的核心产品——雷兰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由回顾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实时显示型血糖监测系统、实时血糖中央监控系统和闭环胰岛素泵系统等四个系列、不同型号的产品组成。其中,雷兰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也叫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检测系统)可收集到佩戴者连续24小时的葡萄糖变化情况,并可将数据下载到电脑中,形成葡萄糖变化图谱,并结合图谱对照佩戴人每天用餐、用药、锻炼等日常生活情况,分析佩戴者每日的血糖变化趋势与血糖波动情况。该传感器直径仅0.2毫米,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惟一不需要借助辅助器、无痛介入皮下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传感器可工作3~15天;长期传感器可工作3~6个月。雷兰动态实时监测系统(也叫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检测实时显示系统)则是一个即时型的血糖手表。该系统由传感器和数据显示器两部分组成。数据显示器本身能够接收、处理、存储、显示患者的葡萄糖浓度数据。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可实时显示血糖值和血糖浓度曲线。

(3)美敦力的动态血糖监测仪:2004年,该公司推出了有血糖报警功能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uardian;2005年,推出Guardian RT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其最新推出的第5代动态血糖监测仪Guardian REAL-Time System的性能特点在于,具有血糖变化速度警报、反映血糖整体情况的综合趋势图等,综合趋势图可以随着时间递增显示出3、6、12、24小时内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4)雅培的连续血糖监护自由式导航仪:雅培公司已经完成对TheraSense公司的并购。TheraSense最近向FDA申请了名为连续血糖监护自由式导航仪FreeStyle NavigatoR的申请。该系统能够连续实时进行血糖检测,具有血糖过高或过低报警,以及血糖趋势分析功能。该系统采用的专利技术名为Wired Enzyme,其通过对人体间质液糖量的测定而获得相应的血糖值,且能每分钟测量一次。该仪器还配有无线接收装置。

综上所述每种检验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必要之处,也有自身的缺点并不是某一种方法就可以完全代替的,而联合检测效果更佳。随着时代的发展血糖的检验技术也不断发展着,也许真的可以实现无创而准确稳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新,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48

[2] 张家庆,血糖及其他体液葡萄糖测定进展。中华内分泌代谢,2003,4:87-89。

[3] 何恩萍,冷平。血糖干化学分析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的对比分析。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92-93

[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糖尿病诊断治疗中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应用建议[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1):8-15

[5] 章秀兰.简易血糖仪使用前培训的重要性[J]. 检验医学,2004,19(4):327~329。

[6] Scaks DB. Bruns DE, et al.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laboratory a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lin Chem, 2002,48:436-472.

[7] Scaks DB. Carbonhydrates. In :Burtis C, Ashwood E,eds. Tietz tes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 4th ed. Philsdelpphis: WB Saunders, 2005:837-902.

[8]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are , 2009,32:S62-67.

[9] 初开秋, 周淑华.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55.

[10] 侯振江,张宗英.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14(5):292-293.

[11]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1993. 329:977-986.

[12]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diabetes treatment on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 Arcb Ophthalmol, 1995, 113:36-51.

[13]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ak of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837-853.

[14] Stratton IM, Adler Al, Neil HA, et al. 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UKPDS35):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BMJ,2000,321:405-412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 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

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4 反跳性低血糖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5 特发性低血糖多见于的中年妇女。主要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过度。所致,为非,餐后2-3 h发作,系血糖利用过度性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妊娠期的患者; 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空腹血糖的意义 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空腹血糖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家用血糖仪是一种通过简单的检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糖尿病病人即时血糖值的仪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使用,但你知道血糖检测原理是什么吗?血糖仪是怎样工作的?一起来了解下吧。 把血糖仪称作”血糖监测系统可能更为贴切,它是一个完整的采血、检测、分析等过程的综合反映,仪器只是一个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检测器,主要技术含量都在一张张小小的”塑料片内部,而试纸的核心就是生物酶,不同的酶和辅酶有不同的特性,检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都各不相同。 仪器从检测方法上可分为生物电和光电比色两种,生物电方法不受环境强光影响,无需经常清洁,采血样本一般在机外,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但通电后易受血中一些代谢性酸化还原物质和残留药物的干扰。采用光电比色法的仪器因易受血样污染,需经常进行清洁保养,但不会受到血样中内源性代谢产物和外源性药物浓度的影响。 血糖仪检测血糖的原理不尽相同,检测方法也不同,只有了解了仪器工作的原理后,在选用时,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临床药物、病人体内成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得血糖检测的数据更加精准。 现在血糖试纸常用酶主要为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脱氢酶两种,各有特点,对氧含量、药物、其他糖类物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但由于它反应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血氧含量影响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试纸也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般应在开封后3到4个月内用完。

葡萄糖脱氢酶不受血液或空气中氧分子的干扰,试纸一般可以使用至标明的有效期,但是葡萄糖脱氢酶由于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辅酶和介质的参与,有些辅基如吡咯喹啉醌(PQQ)可能与注射用麦芽糖等其他糖类、口服木糖和半乳糖发生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升高,所以除应用含有上述糖类的患者之外,葡萄糖脱氢酶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合适的患者。血糖测试时所用的血糖试条,与各品牌血糖仪是专用配套的,在各品牌之间不能通用。市场上的血糖试条有两种采血方式滴血式和虹吸式。滴血式的血糖试条,测试时需要血样多,需要将血样滴加到试条上,血滴太多、太少或者位置不准确都会影响测试值。而采用虹吸自动吸血方式的血糖试条,需要血样少,加样量可以自动控制,试纸有能显示血液是否适量的确认点,操作简单,也可避免加血样误差,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糖尿病自我监测

为什么要进行糖尿病自我监测 大家都知道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如果血糖过高,一方面会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高渗昏迷等,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状态,会使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发生损伤,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导致失明,糖尿病肾脏病变导致尿毒症,糖尿病足导致截肢等,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的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险下降,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就是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就是要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即空腹血糖水平为 6.1mmol /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为7.8mmol /L。为了达到糖尿病的控制目标,除了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也是治疗手段之一。 对血糖的自我监测,是减缓和预防多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是糖尿病良好控制的保证。自我血糖监测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主要进展之一,通过简单、便携的医疗仪器(毛细血糖仪)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的估计。这种方法快捷,比较准确、可靠,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患者随时了解血糖水平的好方法。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有哪些好处 (一)有益于治疗方案的调整 由于糖尿病人自身调节糖代谢的能力丧失,内外环境的微小改变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诸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就需要经常对糖尿病的一些指标进行监测或自我监测,获取血糖及有关代谢异常的信息,以此作为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可靠依据,判断现行的治疗是否正确,是否达标。这样做,除能严格控制高血糖外,还能防止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 (二)有益于糖尿病知识的传授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是施行糖尿病教育的最佳途径。对每个自我监测的糖尿病人事先都要进行有关监测意义、监测技术、结果分析及用药方法的培训,可使病人较全面的掌握糖尿病知识。同时,在以后不断的随访中自然地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合作,共同对病情控制的好坏进行评价。 (三)有益于自我保健的开展: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开始就意味着糖尿病人加入了自我保健队伍,是该队伍的成员之一。在保健系统的统一关怀下,病人义不容辞地配合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剂师、运动生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共同控制病情的发展,获得成功的管理。 糖尿病自我监测日记记什么 每位病人都应有自己的血糖自我监测日记,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血糖自我监测的日记内容包括: 测血糖的日期、时间,血糖的结果。 注射胰岛素或服口服降糖药的时间和种类、剂量。 任何影响血糖的因素,如食物种类及数量、运动量、睡眠情况、生病情况等。 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进食及运动的关系,症状的体验等。

-血糖监测7点法和5点法

7点血糖和5点血糖都是指的血糖监测的时间点,俗称血糖监测7点法和5点法7点血糖(7点法)是指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或夜间的血糖,总共7个血糖监测时间点(也有就直接说是8个点的)。这里所说的早餐前血糖一般我们把它等同于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5点血糖(5点法)一般是指空腹、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和睡前或夜间的血糖,总共5个血糖监测时间点。另外,就2种方法而言,5点法是早前的提法,现在用的不多了,现在一般都是以7点法为主,这样用于监测的血糖图谱会比较全面。此外,对于血糖监测而言,在发生感冒等急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及运动前后、妊娠阶段也是要加强血糖监测的频次。那么具体到各个时间点监测的意义则主要如下:1.空腹/早餐前血糖: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此时血糖值可能正常。建议在静息状态(宜禁食/禁药,不宜过度消耗体力)下检测。空腹血糖间接反映在没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的

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空腹血糖还可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有重要意义。 2.午餐/晚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要摄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的量。 3.餐后血糖:反映人体餐后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期间等尤其需要观察是较重要的指标之一。代表进食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药物与饮食治疗的情况。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监测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由于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还可以反映控制饮食和服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饮食和药物治疗。应注意,测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满2小时为止,有些人吃完饭后才开始计时,其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4.睡前血糖: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 5.凌晨(3点)血糖由于夜间3点左右血糖可能出现过高(黎明现象)或过低(苏木杰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2月第20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February2013,Vol.20,No.2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353000)范丽芳牛晓健张昌红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客观依据,检测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是糖尿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指标,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1]。 1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性 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但脑内糖原内储极少,每克脑组织约2.5~3.0mol/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2],要靠源源不断地从血中摄取,故对低血糖极为敏感,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严重或持久的低血糖将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一般认为>6h),甚至导致死亡。 高血糖与低血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维持血糖平衡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基础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这种适应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 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患者自身胰岛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对血糖调节能力很差,此类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的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临床常见于1型糖尿患者和晚期重症2型糖尿患者;外因是饮食和运动不规律、用药方案不合理、治疗依从性差、情绪激动、失眠、酗酒、感染发热等疾病状态,这些因素均可以引起血糖显著波动。 2防治血糖波动的方法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①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较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使得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于降低空腹血糖波动性效果较好;②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使用的药物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超 指数均不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批号试剂的敏感指数亦有差别,因而会直接影响到PT的检测结果。故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各家医院质量控制数据时,不但要按仪器分组,还要统计使用试剂的情况。所以尽量选用配套试剂,避免因小失大[6]。另外试剂配制过程中,水的质量也极为重要。有些试剂对水的pH值、离子浓度要求较为苛刻,所以配制试剂时应尽量使用去离子水。 5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具有协同抗凝作用。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血浆青霉素浓度达5000U/mL 时,PT、APTT明显延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时间延长;头孢哌酮具有甲硫甲唑环的侧链与前凝血酶原相仿,羧酶可错误地与抗生素结合而导致凝血酶原的形成减少,干扰肝脏中维生素K的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7]。同时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而这些药物对凝血试验影响方面的报道也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6其他因素的影响 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试验的结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溶血标本中含有成熟红细胞膜破裂而释放出的磷脂,在凝血过程中磷脂是促凝物质,使得APTT和PT比非溶血标本的测定值偏低,因此实验室不应使用溶血标本[3]。我们在日常检测中经常遇到脂血标本,这类标本对于光学法的血凝仪影响很大,使得检测结果变异较大。对于这类标本,我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作出说明。对于一些特别异常的结果,首先要确定仪器、试剂等是否无误,质量控制是否在控。待确定无误后,才能将报告发出。笔者曾检测到一患者的APTT>120s,经确认仪器、试剂等均无误,质量控制在控,与临床医生联系发现此患者为一血友病患者,此结果符合血友病的特征。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试验的因素较多,它涉及到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问题,而且许多问题也不是实验室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外,还应与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凝血检验的质量,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笑如,黄浩南,肖婷.对凝血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血栓与 止血学,2011,17(4):186-187. [2]杨继明,张爱华,肖中华,等.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 果的影响.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75. [3]王瑾.影响凝血试验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5(16):1025. [4]程育春,赵燕霞,侯临平,等.血凝的影响因素分析.实用医 技杂志,2011,18(7):712-713.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0-211. [6]陈晓燕.临床血栓与止血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实用医技 杂志,2011,18(5):527. [7]卢本亮,梁冰.影响凝血实验的几个因素.实用医技杂志, 2004,11(5):720-721. (收稿日期:2012-11-11) 163 ··

简易血糖监测法

简易血糖监测法 一、基本知识 二、监测血糖的目的 三、监测血糖的原则 四、评估要点五、物品准备六、监测流程七、注意事项

一、基本知识 (一)血糖监测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握糖尿病老人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血糖值单位:毫摩尔/ 升(mmol/L)。 (三)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3.9 —6.1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 4.4 —7.8mol/L 。 (四)监测血糖的时间:空腹:8-10 小时没有饮食;餐后2 小时: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2 小时后;睡前:一般为晚上21:00 左右。 (五)不同时段监测血糖的意义: 1、空腹血糖:最后一次进食后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 重要依据。 2、餐后2 小时血糖:较好的反应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 3、睡前血糖:指导夜间用药或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4、随机血糖: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血糖的情况,如进餐的多少、 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等。 (六)低血糖症状:饥饿感、眩晕、出汗、心慌等症状,因人而异。当血糖过低或持续时间长,会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意识障碍、昏睡、昏迷而危及生命。 (七)6、高血糖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

减轻

二、监测血糖的目的:观察血糖变化,反映饮食情况,评价控制 血糖的治疗效果并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三、监测血糖的原则:排除其他影响血糖值因素 四、评估要点: (一)环境:安全性; (二)时间:合理性; (三)老人:进餐、服药、情绪等情况;配合程度;采血部位皮肤是否清洁、完整。 五、物品准备:所有物品均须检查是否在效期范围内、是否完整, 性状是否正常。 (一)血糖仪:备用状态; (二)血糖试纸:编码与血糖仪匹配; (三)采血笔(新针头); (四)治疗盘:75%酒精、无菌棉签、污物杯; (五)快速手消液; (六)血糖登记表。 六、监测流程 向老人解释,告知老人血糖监测目的、方法,得到老人的同意,评估 老人情况及采血部位皮肤。

血糖监测表

糖尿病管理系统监测表 Roche Diagnostics 年龄性别病志号床号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5.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测定方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已糖激酶法、葡萄糖脱氢酶法等。 —、正常参考值:3.88?5.99mmol/L。 二、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血糖升高 饭后1?2 小时,摄入高糖食物、紧张训练、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 加。 2.血糖升高 (1)糖尿病,一般分两型,一是I 型,即胰岛素依赖型,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有 关,多发生于青年时期。另一型为n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细胞功能低下,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可能与遗传因素亦有一定关系。此型多见于40 岁以上成人,多数见于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应性低下,或胰岛素受体减少。此型临床症状较前者轻。 (2)慢性胰腺炎,由于炎症胰岛组织被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而致血糖升高。 (3)内分泌腺疾病,例如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亢进,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 糖升高。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因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并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而使血糖升高。又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肝糖原转变成葡萄

糖,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增高。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亦可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

“药物性”糖尿病。 3.血糖降低 (1)内分泌腺病变血糖降低见于胰岛素瘤(胰岛3细胞瘤),因胰岛素分泌过量,使血糖分解加 强。亦见于拮抗胰岛素类激素分泌不足,如阿迪生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席汉综 (2)肝脏病变,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糖原分解障碍亦可有发生低糖血症的 可能。低血糖亦见于糖原累积症。 (3)某些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可能分泌量胰岛素样物质,而致血糖降低。 (4)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如单纯性肥胖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发生胰岛素分泌过多,而 致血糖降低。 (5)血糖降低亦见于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胰岛素受体异常症(B 型)等,这可能由 于胰岛素抗体、受体结合的胰岛素急骤解离,致使血糖分解加强。 (6)暂时性低血糖亦可见于胃次全切除后所发生的颠倒综合征,这是由于进食后糖迅速 吸收,促进胰岛素急速分泌,引起暂时性低血糖。 (7)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重症肾性糖尿病等都可出现血糖降低趋势。 (8)药物,如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由于用量不当可引起低血糖。三、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 1.标本置室温中,全血中葡萄糖将会分解代谢,大约每小时降低5%。因此采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置2?8摄氏度冰箱保存,可至少稳定3天。分离血清或血浆的时间,最好不晚于血液标本采集后的1 小时.

血糖浓度测定

血糖浓度测定(3学时) 1目的 掌握血糖浓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原理 动物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其含量较恒定。健康家兔的血糖水平为80~120mg/dL。用硫酸锌和氢氧化钠除去被检血中的蛋白质制成无蛋白血滤液。当将血滤液与标准铁氰化钾溶液共热时,—部分铁氰化钾还原成亚铁氰化钾,并与锌离子生成不溶性化合物。 向混合液中加入碘化物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所释放的碘。即可知剩余的铁氰化钾量。血糖越多,剩余的铁氰化钾越少,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也越少 ...........................。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与血糖浓度的关系可以由经验确定下来的数字表查出。此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1)还原反应: K3Fe(CN)6十糖→K4Fe(CN)6+糖的氧化产物。 2K4Fe(CN)6+3ZnSO4→K2Zn3Fe(CN)6]2十3K2SO4 由于产生不溶性化合物,糖的还原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 (2)用碘量法测定剩余的标准K3Fe(CN)6溶液。 2K3Fe(CN)6十2KI十8CH3COOH→2H4Fe(CN)6十I2十8CH3COOK 2Na2S2O3十I2→2NaI十Na2S4O6 3器材 (1)微量滴定管 (2)电炉 (3)50×90毫米大试管 (4)小试管 (5)100ul移液枪 (6)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4试剂 (1)%硫酸锌溶液(新鲜配制) (2)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新鲜配制) (3)摩尔/升铁氰化钾碱性溶液 用分析天平称化学纯铁氰化钾1.65克、溶解后加入预先准备好的锻制无水碳酸钠10.6克,定容到1升。将溶液放在棕色瓶内,于阴暗处保存。 (4)氯—锌—碘溶液 取硫酸锌50克及纯氯化钠250克,定容到1升,作为母液。临用前根据所需用的试剂量加入碘化钾,使它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25克/升。 (5)标准摩尔/升硫代硫酸钠溶液 临用时由标准摩尔/升硫代硫酸钠溶液稀释。 (5)3%醋酸溶液(不应含铁) (5)1%可溶性淀粉溶液 1克可溶性淀粉溶于10毫升沸水中,然后加入到9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此溶液可作为大多数碘量法滴定的指示剂,可长期保存。 (6)新鲜兔血 5操作步骤 (1)取二个试管,各加入%硫酸锌5毫升及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1毫升,此时产生氢氧化锌胶状沉淀。 (2)用微量移液枪地吸取新鲜兔血毫升,加入一个装有氢氧化锌的试管中。另一试管

试验八血糖的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 /L ~6.1mmol /L 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的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的丢失。 因此,血糖的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 ,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能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2.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 ,GOD) 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的同时将无色的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的浓度。反应式如下: 2H 2O 2+4-氨基安替比林+酚 红色醌类化合物 POD 2H 2O 2H 2O 2 O 2葡萄糖+葡萄糖酸+ GOD + 【器材】 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0) 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 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 溶于800ml 蒸馏水中,用1mol/L 氢氧化钠(或1mol/L 盐酸)调节pH 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 2. 酶试剂 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 ,葡萄糖氧化酶1200U ,4-氨基安替比林10mg ,叠氮钠100mg ,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 中,用1mol/L NaOH 调pH 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 。

血糖测定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选手班级: 选手姓名: 选手学号: 标本号: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竞赛时间:15分钟 一、说明 1.本题满分100分,完成时间15分钟。 2.要求独立完成,不得相互询问或讨论。 3.考核成绩为操作过程评分、操作结果评分和考核时间评分之和。 4.全部操作过程时间和操作后处理时间计入时间限额。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GOD )催化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D-葡萄糖酸δ内酯),并产生过氧化氢: 葡萄糖+2H 2O+O 2 葡萄糖酸+2H 2O 2 在色原性氧受体(如联大茴香胺、4-氨基安替比林偶氮酚)的存在下,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色原物质,生成有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血清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器材 721分光光度计、小号试管≤7支、试管架1个、手动可调式移液器5~50μl 、1ml 和10ml 刻度吸管各两支、记号笔1支、水浴箱、擦镜纸,废物容器等。 四、实验试剂 葡萄糖标准液、生理盐水、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酶试剂、酚试剂等组成的试剂盒。 五、实验标本 新鲜血清。 六、操作步骤 取3支小试管,按表进行操作。先配制10ml 酶酚混合试剂(试剂比例R1:R2=9:1)。 加入物(ml )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血清 0.03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 0.03 生理盐水 0.03 酶酚混合试剂 3.0 3.0 3.0 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10min ,分光光度计波长500nm ,比色杯光径1.0cm ,以空白管调零,分别读取标准管和测定管的吸光度。

七、数据记录与计算 1.数据记录 标准管吸光度 测定管吸光度 裁判签名确认2.计算血清葡萄糖浓度(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裁判签名确认八、报告 (如:血清葡萄糖:△.△△ mmol/L)。 裁判签名确认

(推荐)实验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实验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体外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葡萄糖含量。 【临床意义】 葡萄糖的准确测定对于诊断高血糖症是十分重要的。通常在查找这些病症的起因时,还将各种耐量试验和抑制试验与葡萄糖测定一同进行。葡萄糖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葡萄糖摄入过量、柯兴氏综合症、脑血管意外。葡萄糖含量减少见于:胰岛瘤、胰岛素过量、先天性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原理】 样本中的葡萄糖经葡萄糖氧化酶作用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还原性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偶联缩合成可被分光光度计测定的醌类化合物。 【器材】 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移液器(枪),枪头,试管 【药品】 葡萄糖测定试剂盒,试剂盒主要成分与浓度: 【样本】 新鲜无溶血血清。

【步骤】 将10ml R1与90ml R2混合均匀,即为工作液。 空白管校准管样品管工作液 1.50 ml 1.50 ml 1.50 ml 蒸馏水0.01 ml ———— 校准液——0.01 ml —— 样品————0.01 ml 分别混合均匀,37℃水浴10~15分钟(避免太阳光直射),用波长505nm、比色杯光径1.0cm,用空白管调“零”点测定各管的吸光度(A)值。 【计算】 【参考值】 血清/血浆:3.89—6.11 mmol/L (70—110 mg/dl)。 此范围仅供参考,各实验室须建立本室的参考值范围。 【参考文献】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主编:叶应妩,王敏三,1997,P616. 2.Trinder P. Ann Clin Biochem,1969,6: 24-27. 血糖测定实验所需器材: 1.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杯光径1.0cm), 2.恒温水浴箱(能调温度的,37℃), 3.移液器(枪)(规格1.0ml 6个,20μl 6个),枪头各100个 4.试管50支,6个试管架 5.烧杯100ml一个,50ml(或25ml)6个 6.记号笔6支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血糖注意事项及记录表

家庭自测血压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富裕了,但是患高血压的病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如何检测高血压呢?不是只能在医院才可以监测和治疗,在家咱们照样可以检测,下面就是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并进行血压测量知识与技能培训: 1)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BHS和AAMI、ESH)。 2) 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3135/85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相对应。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老年病科林海 3) 测量方案:目前还没有一致方案。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4) 家庭血压适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白大衣高血压识别;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降压疗效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 5) 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6) 家庭血压监测是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间长期变异情况的可行方法,未来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将可实现血压的实时、数字化监测。 7) 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高血压的人和不是高血压的人,血压都会有一个波动,一般凌晨和上午会高,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低,总会有一个波动,这是自然的现象。另外大量的资料证实,去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比在家庭测量血压高5个毫米汞柱,比如诊断高血压,140/90以上是高血压,但是家里的自量血压是135/85,就相当于诊室的140/90了,所以家里测的血压低一些。 测血压之前一定要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血压,然后就是把上臂裸露出来,冬天冷了把毛衣脱下来,穿个单衣也可以,袖带绑的松紧合适。 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或者血压没有控制好,用药以后血压还是比较高的,或者血压波动比较大的,对于这些人就让他连续测量一个礼拜,上午是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下午6点到9点再测一次,连续测7天,把第一天的血压去掉,仅仅统计后6天的12次血压,这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就为治疗药物使用的参考值,比如这6天血压的平均价值是150,就用点降压药,如果这6天血压是130,可能就不用药物,有一天可能测下来的150,某一天测下来120、130,这样平均算反映真实的水平。如果血压控制的比较好了,控制在130、80了,一般每个礼拜测一次就可以了,上午测一次,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频繁的去测量血压,最好是6点到9点之间固定一个时间比较合适。 自测血压的正常高限就是135/80,小于120/80,过去叫理想血压,现在也叫正常血压。 通过上面的内容与描述,我想大家对高血压的自测有了认识了吧,希望上面所写的可以帮助到家。让大家正确的人是高血压,积极的配合治疗!

智能血糖仪及糖尿病监测系统软件.doc

高新技术项目招商简介(参考提纲) 项目名称:智能血糖仪及糖尿病监测系统软件 单位名称:****** 联系人:****** 电话及邮箱:****** 联系地址:******* 一、公司简介 公司出于初创阶段,法定经营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传统医学领域。最近一个研究课题是糖尿病监测系统及其市场化,并已成功申请相关专利。目标是在5 年之内占领国内20%的市场份额。 宗旨及商业模式:我们的宗旨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最需要的领域,并把自己打造成中国最成功的人工智能企业。我公司从事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方面软件的研发和应用的高科技公司。 二、产品与研究 产品主要包含软件“糖尿病监测系统DMS()”和硬件“智能血糖仪IBGM ()”两个部分。只要把测出的各个血糖数值输入DMS,即可推理得出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用户的糖尿病病情、防止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可画出血糖的变化曲线和统计数字。 智能血糖仪是把DMS 固化成“智能芯片”再与普通血糖仪结合的产测品量。血糖后,不只显示血糖数值,还可以在它的屏幕上显示用户的糖尿病病情、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它比现有的血糖仪具有更强大的功能,是新一代的血糖仪。 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依据研制成功的糖尿病监测系统和智能血糖仪,将方面于卫生部推广糖尿病防治计划。 三、市场分析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000 万,糖耐量受损患者6000 万,目前只有 1.5%的糖尿病患者有自己的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90%。随着国民经 济情况的改善和糖尿病知识教育的普及,我国购买血糖仪的人数将快速增加,血糖仪将有非常广大的市场。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近,全国不少省市出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政策,提出需要经常检测、护理的糖尿病等慢性病,尤其要以社区为主。公司的软件正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适合在社区医疗站使用。 四、竞争优势与特点 1.行业优势。协助卫生部以电子形式实验糖尿病“防治指;南智”能血糖仪采用的标准是卫生部发布的“诊断标准;表所”采用的知识库经过中国糖尿病专家指导, 符合“防治指南”的相关描述;有关措施和技术容易得到卫生部许可和支持。

血糖测量方法

1 引言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在临床上引起的表现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5 年全世界将有3 亿糖尿病患者。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据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三千万。中国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医学论文发表服务,并提供大量临床药学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在临床表现中,糖尿病患者无任何症状,如果未进行血糖测量很难分辨并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等到出现症状时一般已经出现了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因此血糖的测量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了目前主要的无创血糖测量方法并对每种方法加以分析,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用磁共振方法测量血糖的可行性说明。 2 无创血糖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自我检测血糖仪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创血糖检测仪:包括微创血糖检测仪、无创血糖检测仪和连续式血糖检测仪。目前,大多数自我监控血糖仪采用微创血糖检测方法。测血糖时,先将试纸插入血糖仪,然后滴血于试纸,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和试纸上的化学物质结合产生微小电流,并在一定时间内显示出血糖值,较之尿糖试纸,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并且有着操作简单、操作速度较快等特点。虽然微创血糖监测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们的不便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检测时采血必须刺破神经密集的指尖,加之针刺的伤口对糖尿病来说极为不利的,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极易感染,极难痊愈。因此,许多公司和科研团体都在进行无创血糖测量仪器的研究。下面详细阐述了无创血糖测量的各种方法与当前的研究进展。 2.1 测量皮下渗出组织液的中血糖浓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皮下渗出的组织液进行葡萄糖水平的检测。例如,葡萄糖手表。它是一种无创血糖值测量的工具,在实际使用中葡萄糖手表测定的并不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而是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其理论依据为血糖值和组织液中的糖糖量基本上是对等的。此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外形上比一般手表略大,在表的背部有渗透液传感器模块用来接触皮肤,此模块包含一个微弱的电流并且通过微透析技术,利用透出皮肤的皮下组织液,测定其组织液的含糖量。一种新型研制的葡萄糖检测仪,Cygnus公司的Gluco Watch Biographer[1],利用反向离子电泳技术,通过对渗出体液的分析,读出血糖值。此仪器可每10min读出一个数据,并可连续记录13小时,即78个血糖值,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高或过低时一起会自动发出警告声,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无创测量血糖值,但是其测定结果不如微创便携式血糖仪准确,反应也较慢,而且不能依据一次的测量值就更改药用胰岛素的剂量。所以它并不能代替微创的检测血糖仪,而只能是作为一种补充。 2.2 微波无创血糖检测法 这种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发射一定频率的微波,根据微波的特性在含有葡萄糖的溶液中,如果遇到了溶液中的离子特别是钠离子会影响微波的传播路径。这些离子会对微波产生一定的干

浅谈血糖的几种检测方法

浅谈血糖的几种检测方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的损害或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测在糖尿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中起重要作用。 现阶段诊断糖尿病除了常用检测项目外还有用于糖尿病分型的自身免疫标志物的检测项目和用于反映和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检测项目。而在我们这种基层社区医院现阶段只能检测常用项目,而且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所以在此将糖尿病的几种体液葡萄糖监测方法进行总结。 一、血糖 临床上的血糖测定一般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测定。检测血中葡萄糖浓度是了解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本院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 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采用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主要是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 (1)己糖激酶法:本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轻度溶血、脂血、黄疸、氟化钠、肝素、EDTA和草酸盐等不干扰本法测定。 (2)葡萄糖氧化酶法:本法线性范围达19 mmol/L,回收率94%~105%,批内0.7%~2.0%,批间CV2%左右,日间CV2%~3%。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达到临床要求,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规检验[1]。 目前国际上糖尿病的诊断都是以实验室静脉血浆血糖测定为标准。 2、快速血糖仪:文献报道用小型血糖仪末梢全血测定血糖(capillary blood glucose,CBG)与静脉血浆(venous plasma glucose,VPG)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值在一定范围内有高度相关性,美国糖尿病协会等不但推荐CBG为患者自用,且定为住院患者床边检查之用,尤其在急诊室、手术室、特护病房(ICU、CCU)等更为适用,但采用血糖仪测定时由于所用标本不同、电极干扰、患者不正确的操作等原因会造成15%~20%左右的偏差,因此一般用于血糖的动态观察。对DM的诊断和治疗则应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准确测定血糖 [2-3]。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快速血糖仪利用电化学反应测定血糖,测定快速,并且可以存储多个结果,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欢迎。快速血糖仪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血糖数据,了解血糖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由于血糖仪测定的是毛细血管葡萄糖,而且各种血糖仪之间的不精密性和变异较大,所以检测结果不能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血糖仪的应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患者如何准确适用血糖仪;血糖仪的检测准确性和检测精密性;不同血糖仪甚至同一型号血糖仪之间测定值的可比性;血糖仪测定值与医院检验部门之间的一致性等等[4]。有文献报道[5],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血糖仪检测结果间差异明显,非专业人员的结果不准确度偏大,重复性差,经培训后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明显提高。为了保证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定期对血糖仪的测定值与生化分析仪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校正。由于影响血糖仪测定的因素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