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女性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新婚女性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新婚女性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摘要】现在我们所说的“门当户对”已不是传统意义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以及八字相和之类,它上升到另一层面,更多是指两个人是否拥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从而拥有相似的价值观、文化修养、性格、喜好和精神需求。本文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 【关键词】门当户对心理学爱情婚姻 有学者认为:相似社会文化环境中生长的男女具有类似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较易建立共识、能相互适应,容易有愉快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另有调查表明约75%的人认为爱情和婚姻要“门当户对”,另约25%的人认为爱情和婚姻不一定必须“门当户对”。看来对现代意义的“门当户对”持肯定态度不在少数人。下面作者从心理学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角度谈谈“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 首先,按照爱情三角论,亲密、激情和承诺是完美爱情必不可少的组成,只有包含这三部分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真正的爱情是有其社会性的。两人趣味相投、情投意合、学识相当、社会层次一致是爱情发展的稳固基石,这样的爱情易受众人的祝从而幸福地踏上幸福婚姻的红地毯。“门当户对”的爱情更易被家庭、社会承认,更易水到渠成、开花结果。有文章说,法国社会学家发现45%的夫妻是同行。所有法国家庭里,69%的夫妻从事相近的职业。或者“一见钟情遵循的法则是:职业越接近,结婚的可能性越大”。 其次,按照人际关系的相互依赖理论,人安排自己的人际交往时,通常以使回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并且在社会化中,习得互惠原则。恋爱也是一种高级人际交往,成功的回报——付出协调是双赢的,即协调使双方收益最大化;而协调的难易取决于双方有多少共同兴趣和目标。往往背景态度相似的同伴间,结果对等,需协调问题少,易建立互利关系,因此“门当户对”的爱情易于发展和维持,有良好和健康的结果。反之,爱情婚姻中那些价值观、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差距比较大的双方就会表现出矛盾愈多、冲突愈多、可调和性降低和不易沟通,甚至破裂。 第三,从亲密关系中的平等与满意度的关系看:公平将影响对约会与婚姻关系中满意度、幸福感的知觉。彼此志趣相投、文化层次、政治、社会阶层相似者会有较多公平感,从而知觉到较大满意感;如感获益不足,满意度随之降低,其消极影响一年后仍存在;而且,公平感在关系建立之初极重要。“门当户对”的爱情会因为双方较多公平感而得到持续的快乐和满意,他们易于走向婚姻(Goffman 在给求婚的定义中就有明显的交换味道),也易于在婚姻中形成超越交换的关系。 第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亲密关系的形成是透过一个人表面对其内在的自

妇女与婚姻家庭

3月5日妇女与婚姻家庭张李玺 主讲人简介 张李玺,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联合国社会性别项目高级顾问。 内容简介 1910年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将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这个节日的确立对此后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近百年来,妇女运动围绕的一个核心始终是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联合国189个成员国共同通过了一个《行动纲领》,其中涉及了全世界妇女发展的12个关切领域,内容包括妇女与贫困、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权力和决策等问题。2000年5月14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和联合国性别主题组根据这个《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又提出了十个方面的问题研讨,分别是妇女与贫困、妇女与教育、妇女与保健、妇女与就业、妇女与参政、妇女与法律、妇女与传媒、妇女与环境、女童的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和老年妇女。所以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也就这十个方面当中的七个焦点问题展开研讨,意在透过对各个领域中存在的一些性别现象和性别问题的分析,向大众传播一些基本的性别意识的理念。 今天妇女事业的发展,不单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也直接关系到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节目宗旨是:推动男女平等思想,渗透性别平等意识。 而在今天的节目中,中华女子学院的张李玺教授主要就妇女与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向观众朋友做一次详细的讲座。 全文 应该说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女性和婚姻家庭的问题。婚姻和家庭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间,我们在不同的人类居住的区域环境中间,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听到和发现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关注。那么今天我就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婚姻和家庭的问题。 既然婚姻和家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我们每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关婚姻家庭的讨论。但是我们是不是想过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女性为什么永远都是婚姻和家庭的主角?在婚姻和家庭这样一个这么大的一个平台上来讨论问题的话,为什么女性占据了那么大的空间呢?我们成天费了很多劲,我们要给女性争取这样的权利,给女性争取那样的权利。但是在婚姻家庭领域中间,我们不用争,我们永远都是主角。 我们在我们生活中间我们会听到很多人这样说。你比如说,说你看这个人家里,真像个没有女人的样子,没有女人的样子,是个什么样的家呢?没有女人的样子的家里应该是乱七八糟的,什么事情都是没有条理的,所以有些男性可以说,哎呀!说我真倒霉,说我跟没娶媳妇一样。那我娶了媳妇应该是什么样呢?我娶了媳妇就应该有人管我换衣服,有人管我鞋在哪里放,有人管我吃饭,有人管孩子。他就觉得这就像娶了媳妇的样,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间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问题都是跟女性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说贤妻良母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马上就有个贤妻良母的一个形象但是我们说贤夫良父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呢?我还得想一想所以说起来不那么顺嘴听起来也不那么顺耳。那么这就是一些什么呢?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间我们会看到为什么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而且影响又比较负面其实也很简单有一个答案。什么答案呢?就是这就是一个性别分工这就是个性别分工这种性别分工就是说基于性别的对于家务劳动的一种分工在家庭中间的这种性别分工。那么这样一种性别分工它不简单地是谁干家务活的问题不是说你洗三个碗我洗两个盘子你扫地,我叠被子你送孩子,我做饭不是这样一种家务劳动的分工它是一种家庭责任的分工。 这种家庭责任的分工实际上就是把家庭和社会给隔离开来了把它隔离成国和家隔离成公

第九课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第九课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1.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是心理最困惑的时期,让他们能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内容分析:在体育课程标准中,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五大学习领域目标中设立了心理健康学习领域,以发挥体育的多功能性,在初中阶段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初步学习用体育活动的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3教学目标: 1) 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4.教学难点分析: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区别 5.教学课时:一课时 6.教学过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 课题: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授与展示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四、板书设计

1.题目用红色笔写出 2.小标题用白色笔写出 3.板书要写清楚 五、教学内容与程序 (一)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一提到“健康”,很多同学便会脱口而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呗。”其实这种理解是不 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二)身心之间的关系 1.身体不健康对心理有影响 当我们身体健康时,就能够愉快的生活;反之,会引起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例如心脏病人常常惶惶不安;癌症病人会感到生活无乐趣,甚至产生死亡将临的恐惧。 2. 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当人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学习效率提高。当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引发一系列劣性生理机能的改变,因而导致失眠、便秘、消化不良、心绞痛、心率失常和月经失调等症状的产生。最新研究还发现:65%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引起的压抑有关,35%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情绪不好引起的。 总之,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不踏实。 2.有适应不良问题的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这些在高一和初一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 3.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谈谈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

谈谈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 大家经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就是说,爱情在谈恋爱的阶段是很甜蜜的,但是一进入婚姻,有一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进入了婚姻以后,爱情就变淡了,或者变味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把他们的爱情引入到婚姻当中?或者把他们的爱情带入到婚姻当中以后,这个爱情都将消失不复存在。肯定不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人,在他们已经结婚了很多年,爱情一点也不变色。那么一批人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另外一批人终生相伴,白头偕老。这两者的差别是怎么出现的?我想今天我就来跟大家一块探讨探讨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很需要研究一下,在夫妻关系当中,在婚姻家庭当中,有哪些因素造成夫妻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家庭瓦解?有哪些因素使得家庭出现危机最后破 裂? 首先我先讲讲如果一个婚姻是美满的话,那么它应该具有哪些要素呢?那么实际上我们在研究一对夫妻,他们在一起建立的这个婚姻和这个家庭,它是不是美满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很多的因素。那么有这么三点我们觉得很重要: 有没有基础? 互动的情况怎么样? 这两个人投入这个家庭里的精力是不是均等? 比如有一个人又洗衣服又做饭,又擦地又打扫卫生,出去干活还挣钱最多。另外一个人对家庭的贡献本身就不大,收入可能还不如每天又洗衣服又做饭的那一位,但是回到家里不是抽烟就是喝茶看电视。闲着没事嗑瓜子,嗑瓜子还把瓜子皮洒得到处都是,这让我们感觉到一种什么?就在这一个家庭里,丈夫和妻子各自的付出和收获很不平衡。那么我们不能管这样的婚姻叫美满的婚姻。当然有的家庭发生家庭暴力的现象,那就存在着更大的问题,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夫妻双方沟通交流不够,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沟通和交流导致问题的呢? 如果一个家庭里头付出和收获很不平衡,是什么原因让那个付出的老付出?收获的老收获呢?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在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去观察、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建立家庭的夫妻双方心理是不是健康,可能是婚姻美满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原因。所以我们就想,今天的讲座里头就探讨一下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对婚姻家庭生活有什么影响,那么心理健康水平我们想从一个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人格各个方面来衡量,看看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在这个人的这样的心理健康水平之上,会对家庭造成些什么影响。 那么,心理健康和婚姻家庭之间的美满幸福状态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这几种关系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呢?心理健康和美满婚姻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有哪些表现?第一,比如说一个人他有理性的思维,这个人有理性的思维,这个人就容易把自己和爱人的关系搞好。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叫做理性思维和夫妻关系的和谐美满。什么叫理性思维?我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认识问题的态度是合乎理性的,是合乎世界本来的道理的。那么合乎理性的思维相对应的就是非理性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满脑子的非理性思维,那么这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就不高,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应该是充满了理性思维的。

婚姻心理学

老年期心理问题特点: 临床心理学中以老年心理问题和障碍,如更年期精神症状、记忆减退、性格改变等为区分标准,生理年龄只有相对的参考价值。 老年是人生中全方位的失落阶段,所以,老年人的心理习惯之一是倾向回忆往事,不愿展望未来,因为等待他们的未来,不是他们所期待的事情。为此,曾经幸福的老年人,情绪方面多数较平稳;曾经坎坷的老年人,常常被郁闷和惆怅,追悔和叹息所环绕。 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多数比较现实,要求眼下有事可做,有人与他们交往。特别是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 离、退人员,由于社会交往减少而产生的孤独感。这是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常见问题: 退休带来的个人价值问题 生病(慢性病或严重病)对情绪的影响 痴呆 对死亡的恐惧 老人虐待问题 贫穷、孤独、丧亲、残疾等 案例: 6-15、 6-16、 6-17(省略) 第五节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一、什么叫爱情 生物本能——性爱 心理需求——情爱 依附本能(社会本能的需要)——恋爱 二、神化中的“爱情” 爱情是男女双方相互依存和性、情互相给与并彼此理解和接纳的过程。 在咨询中,讨论的是现实的、正常的爱情。柏拉图式的“无性的爱情”、对神的爱、“单相思”、以及各 类变态的“爱情”等等,不符合我们对爱情的定义,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三、爱情困惑与障碍的心理咨询 特点:非理性 “爱情”二字,无论是“爱”还是“情”,都是对人类非理性体验的描述。 如果我们用理性的逻辑去对待爱情的困惑与障碍,那么我们的判断,十有八九是不准确的。因为,爱情自身本不遵守理性的逻辑 男女青年择偶心理健康标准 看对方有没有自信,它包括对自我的肯定态度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看对方情绪是否稳定,即面对困难与挫折,是否都能保持正常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看对方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是否热爱,充满了向往,觉得生活充满了乐趣,对社会对他人有爱心和责任感。 符合上述标准,证明他(她)心理健康,那么你们将来的家庭生活将会是幸福和美满的 案例: 6-18,恋爱中的趋避冲突

恋爱与心理健康

第十章恋爱与心理健康 青年大学生性生理已发育成熟,性意识增强,他们渴望爱情,因此,在现代大学中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谈恋爱对学校工作和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一系列心理问题。要从这些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必须认真地审视大学生恋爱现象,分析大学生恋爱心理,帮助大学生作好爱的心理准备,并学会爱的艺术。 一、审视大学生恋爱现象 爱情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也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客观地审视性与恋爱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及现代大学中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阶段 大学生恋爱心理一般要经历理想对象建构、初恋、热恋、心理相撞调适到感情平静等四个阶段。 理想对象建构阶段。即爱的意识萌生阶段。大学生恋爱意识的准备阶段是自中学时代开始的。起初是恋爱意识的朦胧期,约始自初中三年级。高中为恋爱意识的探索期,高中生有了恋爱的意向和关于爱的思考,然而,背负高考前的重压,无暇顾及恋爱问题。进入大学之后,重负释去,恋爱意识便萌生了。开始考虑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娟美淑女”,建构自己理想中的对象的内在和外在的素质模型了。 初恋阶段。即现实对象的确定阶段。当大学生觉得自己已找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初恋就开始了。有人把初恋的心理发展细分为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四个阶段。“醉我”是指被追求对象迷住而陶醉。“疑我”是怀疑对方是不是爱上了我,他(她)今天对我多说了三句话,是不是想表露和我的亲密?“非我”则进入了实质的求爱,可以为对方抛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一切以求适应对方。“化我”指恋爱初步固定,恋人把对方利益置于自身之上。由于初恋是情窦初开时的第一次对异性敞开的爱的体验,双方的内心往往都充满了一种新奇的兴奋和激动。初恋具有单纯性、强烈性、持久性等特点。单纯性指初恋是第一次向异性敞开爱,恋情往往单一、纯真;强烈性指初恋是爱情积聚的爆发,常出现强烈的亲近欲;持久性指初恋的感情影响旷日持久,人们一生中会长存着初恋的感情记忆。 热恋阶段。也称激情热恋阶段。与初恋相比,初恋时爱的感受十分强烈,但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关系也不过于密切。而热恋阶段,求爱已经完成,便进入恋人朝夕相处,关系十分密切的阶段。这一阶段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常常使他们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即要求相处的时间更长,空间距离更短。处在此阶段的青年男女,其理智处于脆弱的地位,感情几乎支配了一切,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诸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一阶段的典型反映。处在此阶段,在性冲动中很容易发生越轨行为,而对其后果也不可能冷静地做出理智的判断。 心理相撞调适阶段。热恋是甜蜜的,但过后会随即进入心理相撞调适阶段。由于热恋中的朝夕相处,双方增进了互相了解,热恋过后,双方都会想去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发现另一些在求爱中并没有注意的优缺点。恋爱双方根据这些优缺点的综合印象作出判断,看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续下去。因此在这一阶段双方会发生争论、冲突,心理碰撞,感情也会起伏波动,时而达到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 感情平静阶段。如果在心理相撞调适阶段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恋爱双方就进入感情平静阶段。在这一阶段,恋爱双方既爱慕对方的长处与优点,又能容忍对方的缺点与不足,彼此心平气和,心灵上达到了融为一体的境地。这样恋爱就可以慢慢发展到家庭角色扮演阶段。

我国婚姻质量研究成果和启示

婚姻质量:我国学者研究成果及其启示 钟欣诗 (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基础部,广东广州510830)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婚姻质量的研究进行回顾,归纳了婚姻质量的定义、婚姻质量的测量、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特定群体的婚姻质量研究等等。总结了研究得到的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从我国学者研究成果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婚姻质量研究成果启示 一、婚姻质量的定义 关于婚姻质量这一词,最早是1929年美国社会学者Hamilton提出“婚姻调适”这一词,后来Klein在1973年提议采用“婚姻质量”取代“婚姻调适”这一概念。中国学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涉及这个问题的研究。 国外和国内分别对婚姻质量有不同的定义。 国外对婚姻质量的研究主要分为个人感觉(individual feelings)学派和婚姻调适学派两种。第一种,个人感觉学派认为,婚姻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它主要表示已婚者对自己婚姻的感性认知和体会,指当事人对配偶及婚姻关系的态度和看法。而第二种,调适学派则强调婚姻质量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夫妻之间关系的结构特征或这种特征的具体存在和统计表现。[1] 国内学术界关于婚姻质量的定义上持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婚姻质量视为一个总括性的指标;另一种则是把它看成是一个混合性的概念。持混合性看法

的学者认为,婚姻质量犹如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它涵盖了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夫妻的感情生活、物质生活、余暇生活、性生活及其双方的凝聚力等方面。从概括性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则是把婚姻质量这个气球放完气,仅剩下一个空壳,认为对婚姻关系的描述和对婚姻关系的评估不能混为一谈,婚姻质量的定义主要侧重于已婚夫妇对自己婚姻关系的总体性的、综合性的评价。[2] 二、婚姻质量的测量 中国学者在研究婚姻质量这样课题时,很多都运用外国现成的量表,部分学者会自编量表或改编量表来做研究。 贾黎斋在婚姻态度量表(MAS)的编制及其与婚姻质量关系的研究中,自编了婚姻态度量表(MAS),信度与效度检验中,使用14个项目的初步量表对全国1450名已婚者(成对夫妻)进行测评,总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其系数为0. 860( p< 0. 001),婚姻准备态度因子系数为0.859(p < 0.001),家庭关系态度因子系数为0.773(p< 0.001),婚姻控制态度因子系数为0.690(p< 0.001)。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婚姻态度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3] 其问题如表1所示:

婚姻心理学你的婚姻和你的原生家庭有关

婚姻心理学你的婚姻和你的原生家庭有关 我们的亲密关系从出生时就开始了,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为我们以后的 沟通技巧打下了基础。原生家庭关系通常反映我们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早期的亲密关系通常来说都形成于对于右脑占优势地位的阶段。及人出生最初两年的家庭与父母形成的亲密关系类型,将持续到我们成年,也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发现我们的原生态家庭的亲密关系通常来说会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这4种关系带来后来我们人际关系的截然不同。 一:安全型 原生态家庭为安全型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亲能够快速准确的理解婴儿传递的信息迅速始终 且如一的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并且心态积极。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通常来说其性格开朗活泼,自尊心强,求知欲强,适应能力也强,在社交中非常擅长观察他人的情绪,并能够积极的响应,通常来说友好又非常的容易相处,也是社交中非常受欢迎的人。 二:回避型 原生家庭为回避型的父母亲,往往会忽视婴儿的请求也不鼓励孩子哭泣。他的表情是冷淡的,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通常来说性格也较为冷漠,他们通常性格多疑,难以相信自己的另一半。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会有意识地去了解他人。这样性格长大的孩子通常来说都会有“社交恐惧症”。 其实成龙的女儿小龙女吴卓林就是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对于从小缺乏父爱的她,从小与 母亲的关系也是一种回避型。母亲的自强,对女儿的内心的忽视导致现在的吴卓林变得尤为敏感。

三:矛盾型 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为矛盾型的父母亲,通常来说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为前后不一致,对于孩子心理状态有时会注意,有时会漠不关心。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容易多变,在社交关系中常常也让人摸不着头脑,让周围人也觉得很困惑,无法进入到深层次的交流。《天使爱美丽》这部电影中演绎了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就是这样的特征,因为她的性格总是处在矛盾的状态,所以她的内心世界尤为丰富。 四:混乱型 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为混乱型的,这种家庭的父母亲经常有意地辱骂孩子,不注意孩子的自尊心形式非常的冲动,而且情绪很低落。通常来说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是容易自卑的,对自己没有自信,常常在社交中成为沉默者。

人格、婚姻质量对女性抑郁的影响

目次 目次 引言 (1) 第1章临床研究 (3) 1.1 对象与方法 (3) 1.1.1 研究对象 (3) 1.1.2研究方法 (4) 1.1.3 质量控制 (6) 1.2 结果 (7) 1.2.1一般情况 (7) 1.2.2研究组与对照组人口学变量的比较 (7) 1.2.3研究组与对照组EPQ-RSC各维度、婚姻质量及SDS得分比较 (7) 1.2.4女性抑郁症患者EPQ-RSC各维度、婚姻质量与SDS得分之间相 关分析 (8) 1.2.5女性抑郁症患者不同人口学变量SDS得分的比较 (10) 1.2.6人格的调节作用分析 (10) 1.3 讨论 (12) 1.3.1关于研究对象和调查工具的选择 (12) 1.3.2人格对女性抑郁的影响 (13) 1.3.3婚姻质量对女性抑郁的影响 (14) 1.3.4人格在婚姻质量与女性抑郁间的调节作用 (15) 1.3.5其它影响因素 (16) 1.3.6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17) 1.4 小结 (17) 参考文献 (17) 第2章综述 (22) 2.1人格特质与女性抑郁 (22) 2.2 婚姻质量与女性抑郁 (23) 2.3 生活事件与女性抑郁 (24) 2.4 社会支持与女性抑郁 (25)

华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 社会经济地位与女性抑郁 (25) 2.6 认知与女性抑郁 (26) 2.7 研究展望 (27) 参考文献 (27) 结论 (31) 附录A 人口学变量调查表 (32) 附录B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 (33) 附录C Locke-Wa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 (35) 附录D 自评抑郁量表(SDS) (36) 附录E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 (37) 致谢 (41) 导师简介 (42) 作者简介 (43) 学位论文数据集 (44)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转楼一中赵举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不喜欢单调枯燥的课堂。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求新颖,学生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就我校而言,由于师资短缺,非专业的老师上体育课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而我是与游戏方式给学生上课,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从而使这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无形中大多数的孩子们对体育有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同教师的对比,使我感到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关键,首先,让学生从心里上接受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锻炼身体。总之,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重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身心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教师)“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学生)。“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 2、板书课题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二、讲授 1、健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的三个层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补充:健康的十项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五讲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五讲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五讲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今天我们讲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第五章,幸福婚姻与和谐的家庭。在这章里面我们主要要讨论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婚姻与家庭的结构及其关系;第二个要讨论的问题是和谐家庭如何来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婚姻与家庭 (一)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的“系统” 先看第一个问题,关于婚姻与家庭。在这个问题里面,我们首先要去掌握和了解的一个概念是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的一个“系统”。一个家庭里面有若干个人,每一个人作为这一个个体而言,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且这一个“系统”是多因素的。 为什么说这一个人是多因素的呢因为每一个个体他都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构成的。每个个体都是生活在有各种压力因素构成的“系统”中间的。所以,当这一些“系统”平衡的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包括来自于这一个家庭本身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如果这一些系统处于不平衡或失平衡状态,那我们就不能感受到这个中间的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个个体本身它有更多的因素构成,如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个体的人格肯定都不一样,哪怕是同卵双生,这两个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出他们的性格,其中有一个小孩子更像妈妈,而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却更像他爸爸,尽管两个人从五官、长相、身高都非常像,有的甚至于爸爸妈妈都分不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但他们的人格结果一定是有区别的,有的甚至于会表现出区别的差异性很大。 再比如说每个人应对困难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经验,你来应对这样的困难有你的那一套成熟的方法,我来应对这一套方法有我成熟的一套方法,而你的那一套方法跟我的那一套方法之间不一定有可比性,更不可能兼容。

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doc 6页)

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doc 6页)

Olson婚姻质问卷(ENRICH) 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与功能: 作为影响人类心身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质量已日益受到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视。已有的众多研究表明,婚姻幸福与否受多维因素影响,它主要源于三个方面:①个体因素,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对婚姻的期望、在婚姻中承担的义务、个性等。②婚际因素,包括夫妻间权力与角色的分配、夫妻间交流、夫妻间解决冲突的方式与能力、性生活等。③外界因素,包括经济状态、与子女、父母的关系、与亲、友的关系等。因此,研究者们都试图制订一个从多维角度能准确判别某婚姻是否幸福,能测出婚姻不幸福的症结,能了解婚姻幸福原因的测评工具。据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Olson教授等于1981年将已有较好信、效度的“婚前预测问卷(PREPARE)”(Olson,1970)作为基础,编制了本问卷,当时,主要是用于寻求婚姻咨询者的诊断问卷。 Olson通过美国全国性大样本测试,该问卷条目内部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为0.74,重测信度

为0.87(样本1344名)Cil。其判别婚姻满意与不满意的准确性(判别效度)为85-90%(样本数7261名受试)阁。与其它婚姻问卷相比,它的信、效度检验具有样本量大,控制了背景因素干扰,多维度,夫妇双方评估等特点。目前,它主要用于婚姻咨询工作中,用以判断婚姻的满意程度,识别婚姻的冲突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婚姻治疗和效果观察。 使用方法: ENRICH共包含124个条目(见附表)。内容包括过份理想化、婚姻满意度、性格相融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性生活、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角色平等性及信仰一致性共12个因子。 每一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具体说明如下: 1.确实是这样 2.可能是这样 3.不同意也不反对 4.可能不是这样 5.确实不是这样。

婚姻质量

婚姻质量:我国学者研究成果及其启示一、婚姻质量的定义 关于婚姻质量这一词,最早是1929年美国社会学者Hamilton提出“婚姻调适”这一词,后来Klein在1973年提议采用“婚姻质量”取代“婚姻调适”这一概念。中国学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涉及这个问题的研究。 国外和国内分别对婚姻质量有不同的定义。 国外对婚姻质量的研究主要分为个人感觉(individual feelings)学派和婚姻调适学派两种。第一种,个人感觉学派认为,婚姻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它主要表示已婚者对自己婚姻的感性认知和体会,指当事人对配偶及婚姻关系的态度和看法。而第二种,调适学派则强调婚姻质量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夫妻之间关系的结构特征或这种特征的具体存在和统计表现。[1] 国内学术界关于婚姻质量的定义上持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婚姻质量视为一个总括性的指标;另一种则是把它看成是一个混合性的概念。持混合性看法的学者认为,婚姻质量犹如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它涵盖了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夫妻的感情生活、物质生活、余暇生活、性生活及其双方的凝聚力等方面。从概括性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则是把婚姻质量这个气球放完气,仅剩下一个空壳,认为对婚姻关系的描述和对婚姻关系的评估不能混为一谈,婚姻质量的定义主要侧重于已婚夫妇对自己婚姻关系的总体性的、综合性的评价。[2] 二、婚姻质量的测量 中国学者在研究婚姻质量这样课题时,很多都运用外国现成的量表,部分学者会自编量表或改编量表来做研究。 贾黎斋在婚姻态度量表(MAS)的编制及其与婚姻质量关系的研究中,自编了婚姻态度量表(MAS),信度与效度检验中,使用14个项目的初步量表对全国1450名已婚者(成对夫妻)进行测评,总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其系数为0. 860( p< 0. 001),婚姻准备态度因子系数为0.859(p < 0.001),家庭关系态度因子系数为0.773(p< 0.001),婚姻控制态度因子系数为0.690(p< 0.001)。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婚姻态度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3]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文摘要 :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 担负着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 , 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 , 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 能够减轻心理压力 , 改善情绪状态 ,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 分析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并结合体育与健康的理论 知识 , 论述体育锻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并提出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进行体育锻炼的建议。 英文摘要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i s t h e m a i n f o r c e o f o u r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dr i v e , th e y ar e su p p o s e d to ac c o m p l i s h th e gr e a t n a t i o n a l r e j u v e n a t i o n o f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is an im p o r t a n t st a g e of de v e l o p m e n t , an d id e a s an d v a l u e s is a cr u c i a l ti m e. An d sp o r t s tr a i n i n g fo r th e pr o m o t i o n o f me n t a l he a l t h is a ve r y im p o r t a n t po s i t i v e ro l e to al l e v i a t e t h e m e n t a l s t r e s s , m o o d , e s t a b l i s h g o o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o t h e c o n c e p t an d tr a i n i n g of st r o n g wi l l , to he l p st u d e n t s ac q u i r e a g o o d m i n d t o t h e a b i l i t y t o p r o p e r l y f a c e d s e t b a c k s a n d f a i l u r e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i l l r e v i e w t h e r e l e v a n t d o c u m e n t s , s p o r t s ex e r c i s e s an d an a l y z e st u d e n t me n t a l he a l t h , sp o r t s an d h e a l t h a n d w i t h t h e t h e o r y o f k n o w l e d g e , i n v a r y i n g d e g r e e s o f th e un i v e r s i t y of me n t a l pr o b l e m s so m e ve r y so u n d ad v i c e. 中文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英文关键词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S p o r t s e x e r c i s e s

心理健康与调适 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五讲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 今天我们讲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第五章,幸福婚姻与和谐的家庭。在这章里面我们主要要讨论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婚姻与家庭的结构及其关系;第二个要讨论的问题是和谐家庭如何来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婚姻与家庭 (一)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的“系统” 先看第一个问题,关于婚姻与家庭。在这个问题里面,我们首先要去掌握和了解的一个概念是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的一个“系统”。一个家庭里面有若干个人,每一个人作为这一个个体而言,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且这一个“系统”是多因素的。 为什么说这一个人是多因素的呢?因为每一个个体他都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构成的。每个个体都是生活在有各种压力因素构成的“系统”中间的。所以,当这一些“系统”平衡的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包括来自于这一个家庭本身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如果这一些系统处于不平衡或失平衡状态,那我们就不能感受到这个中间的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个个体本身它有更多的因素构成,如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个体的人格肯定都不一样,哪怕是同卵双生,这两个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出他们的性格,其中有一个小孩子更像妈妈,而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却更像他爸爸,尽管两个人从五官、长相、身高都非常像,有的甚至于爸爸妈妈都分不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但他们的人格结果一定是有区别的,有的甚至于会表现出区别的差异性很大。 再比如说每个人应对困难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经验,你来应对这样的困难有你的那一套成熟的方法,我来应对这一套方法有我成熟的一套方法,而你的那一套方法跟我的那一套方法之间不一定有可比性,更不可能兼容。 这就相当于在学校里面同样读高三年级的两个学生,大家都非常地想要获得好的成绩,考取好的大学,你的读书成绩比我好,我很羡慕你。我很想把你的那一套方法学过来为我所用,如你记忆的这一套方法为什么你只要抄一遍课文你都记住了,而我一定要先理解再读才能够理解。如果你放弃自己的这一套方法,你也采用你的邻座靠抄一遍来记忆,不见得这样的方法能有助于你记忆能力的提升,所以不同的社会应对的策略,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原则也许相通,方法也许大相径庭,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家庭中间的每个人都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家庭里面相处的模

婚姻态度量表(MAS)的编制及其与婚姻质量关系的研究

婚姻态度量表(MAS)的编制及其与婚姻质量关系的研究 一、引言 态度(Ardmde)是个体对特定社会客体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的、评价性的内部心理倾向。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或准备状态对行为有多大的预测呢?在其他领域,在控制其他变量时找到了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如Upmeyer等人认为行为是潜在的态度的表达,因此态度和行为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是,在婚姻的研究中很少看到有关婚姻态度与婚姻质量的研究,大量的研究是从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的考察,如个人资源和人口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等)、家庭结构特征、婚前因素、双方同质性、夫妻资源的分化、男女角色的性别差异、性意识和互动模式(对性高潮的知晓度等)、配偶替代意识;配偶理解程度;性格和追求不同、长期分居、有外遇、感情基础差、缺乏信任感、只考虑自己、不尽家庭责任、家庭矛盾与家庭暴力等。 采用实证的方法探讨婚姻态度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就必须使用标准化的婚姻态度测评工具。因此,本文尝试通过编制婚姻态度问卷,以此为研究工具来探讨婚姻态度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探讨婚姻态度与婚姻行为的一致程度,为美满婚姻模型理论的实证研究提供具体的数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婚姻态度量表的编制策略。根据对已婚者的访谈结果和记录,将婚姻态度概括为婚姻准备、对双方家庭的态度和控制婚姻的能力等三个方面,然后参考“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的题目及自编题目,要求当事人对婚姻态度作出评价,评价主要包括自信能做一个好丈夫或好妻子、认为应极力帮助对方家庭需要、夫妻的努力能解决婚姻中的大多数冲突等内容,评价结果与访谈结果基本一致。根据以上编制思想和量表编制的策略,研究者通过开放性问卷对2150位不同年龄已婚者进行调查,采集到了35个项目,采用专家分析法。淘汰了18个项目,保留了17个项目作为量表研究和编制的基础。每一个项目为7级评分,7为“完全符合”,1为“完全不符合”。 2、研究对象。研究者选取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000对夫妻进行了评定,收回问卷5830份,收回率为97.16%。有效问卷5464,有效率为91.07%。其中,男性2732人,占50%;女性2732人,占50%,即成对夫妻为

恋爱与婚姻心理学

在婚姻的沃土里盛开爱情之花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此带有浓烈悲观色彩的观点,令不少追求浪漫爱情的青年男女对步入婚姻的殿堂望而却步。却又有人说:“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此观点又让人反思,爱情与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婚姻果真是爱情的坟墓?有了爱情就必须要有婚姻?要回答这些问题,我想,有必要先弄清楚究竟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 爱情,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题材,是无数青年男女生活中的重要话题,被誉为人类情感中最典型、最强烈和最难忘的情感,是浪漫的,优雅高贵的精神追求。我认为,爱情就是两个人,多为异性,在日常接触中所产生的爱慕,依恋之情,同时,身体内部的变化,如常说的荷尔蒙,雄性激素,雌性激素,也是爱情产生的重要生理基础。而婚姻,并非爱情的坟墓,相反,是爱情的归属,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如同植物的开花结果,是爱情的结晶与升华。有一句话很经典地反驳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观点,那就是如果爱情没有婚姻这个坟墓,那么爱情岂不是死无葬生之地了么? 但是,现代社会较高的离婚率,特别是那些明星的结婚离婚问题,让很多人调侃说不相信爱情了。是人变了?还是爱情变了?有人说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我认为,这里所谓的爱情,是指浪漫之爱,激情之爱,是需要用新奇感来维护的爱情,这并非爱情的全部,而只是其冰山一角而已。我认为真正的爱情是除了浪漫,除了激情之外相濡以沫后的日久生情,好比一坛白酒,埋在深深地泥土里,愈久弥香。真正的爱情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知道了对方的全部缺点,还能在一起。而婚姻,家庭,就是让爱情发酵的最佳场合。一个小小的家庭,充满了浓浓的幸福,从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爱情,亲情相互缠绕,不可分割。但怎么构建二人世界呢?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如何让爱情不败给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繁琐?如何让爱情在争吵中升温而非归于平淡?我觉得,要用心,用爱,用技巧。 婚姻,最常见的形态是二人世界,而这二人,却是有着巨大差距的二人。要想经营好家庭,首先就必须要承认这一点。性别就已经说明很多东西了,性别上的差异,导致二人在过去20多年里的成长过程截然不同,态度,价值观也完全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如果,非得固执地要求对方与你一样,要求所谓的男女公平,那么,你将面临的将会有无尽的争吵。我觉得有的人一直强调的男

年轻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年轻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使用现实的评价框架进行复杂公共健康主题的事例研究 背景:公共健康问题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并且是带有局限性的和含糊不清的明显的问题。这篇文章论述和反映了我们在研究年轻人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关系的本质中带有明显的评论的过程。 方法:采用一种批判性的文学评论和广阔领域的概念上的研究 结果:通过一系列不是很恰当的标准来支持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表明了论证方法的狭隘性。采用一种更广的调整体系,运用Pawson 和Tilley’s的现实评价框架进行深入研究——什么是关联的本质,为什么可能有关联,如何利用这种潜在的关联进行干预调整。 结论:论证总体上支持了身体活动会潜在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的假设。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情况具有可利用性。即,最好的方法不是视这种关联作为一种已存在的关联,因为这样很难达成,而只有在一些可建构的改变机制的关系中才能实现。 1.前言 美国作者Paul Anderson说:“我已经明白了任何问题,然而问题是复杂的。当你以正确的的方式对待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不会变的更复杂。”他的观点可能是一种解释当代健康和实践的名言。同时,对于完成确定性的基础论证是具有建设性的和现实的意义的,其他问题被认为是会引起尴尬的。在这种背景下,Faulkner and Taylar (2009)认为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理论上的关系有着潜在的复杂性,需要寻求更广泛的资源去理解和进行论证。这些视角倾向于承认这种复杂性和一种促进总体的健康和专门的身体活动的整体的生态方法。更有甚的是,采用一些专门的改进智力和社会心理流行病的方法;系统的论证方法和不断的实践干预方法;健康情况的实现就被认为是源于对这种基础的运用。 这篇文章的目标是用一些概念上的资源去探索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更专门的是,我们考虑到我们进行评论研究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相对地致力于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