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基尼系数

各年基尼系数
各年基尼系数

题目:查找中国历年来的基尼系数(年份尽可能的长)、农村的基尼系数、城镇的基尼系数,比较这三者的差异,分析各自反映的问题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答案:

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19970.3706

19980.3784

19990.3892

20000.4089

20010.4031

20020.4326

20030.4386

20040.4387

20050.47

20060.496

20070.5

20080.469

年份农村基尼系数城镇基尼系数

1978 0.2124 0.16

1979 0.2407 0.16

1980 0.2406 0.15

1981 0.2417 0.15

1982 0.2416 0.15

1982 0.2439 0.16

1983 0.2267 0.19

1984 0.3042 0.19

1985 0.3045 0.20

1986 0.3026 0.23

1987 0.3099 0.23

1988 0.3099 0.23

1989 0.3072 0.24

1990 0.3134 0.25

1991 0.3292 0.27

1992 0.3210 0.30

1993 0.3415 0.28

1994 0.3329 0.28

1995 0.3285 0.29

1996 0.3369 0.30

1997 0.3361 0.295

2000 0.362 0.3364

2001 0.365 0.358

2002 0.3701 0.3624

2003 0.3763 0.3732

2004 0.3692 0.3489

2005 0.3751 0.35

2006 0.378 0.356

2007

2008

2009

2010 0.60 0.56

2011 0.3897 0.33

(东部:0.59 中部0.57 西部0.55)

三者差异,反应问题及存在差异原因

近几年,基尼系数持续升高,学界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急剧恶化,影响和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构。与此同时,有专家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非如此耸人听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放大了贫富分化程度。笔者认为,基尼系数是一个问题,但不是问题的全部。对我国基尼系数的认识,应当透过数字表象,从历史的、国情的角度出发,放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框架、经济社会体制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考察其背后的内在逻辑。以此为基础,笔者通过对上述对立观点的解读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基尼系数的走向是非均衡的城乡政策的直接结果,基尼系数的变动是政策变动范围内的可控因子。“解铃还须系铃人”,要遏制基尼系数上升,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关键在于扭转非农导向的城乡政策。

基尼系数“危机论”与基尼系数“反危机论”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在迎来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同时,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急剧拉大,全国基尼系数接近0.45,在社会上,尤其是理论界,对中国的基尼系数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基尼系数“危机论”:贫富悬殊即将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

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有专家估计,2006年达到了0.46,贫富差距不断恶化。而事实也表明,我国收入最低的20%的人群,只拥有4.66%的收入份额,收入最低的40%的人群,也只拥有13.6%的收入份额。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尽管我国在GDP等货币性指标上成就惊人,但在非货币性的软性指标方面,如基础教育、儿童和母亲健康水平、环境保护、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获得等,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还有较大差距。这种由基尼

系数所反映的收入差距为许多人所认同,并预测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会继续恶化。

2.基尼系数“反危机论”: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基尼系数国情“折扣”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虽然城乡人口比例在不断缩小,但仍然有过半数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而且城乡经济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均衡发展、同步发展。针对这种国情,有学者认为: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基尼系数的数值都处在合理区间内,比全国的基尼系数水平低得多,居民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感觉到的收入差距是有限的,再加上我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虽然中国整体的基尼系数很高,但我国居民由于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实际感受到的收入差距没有那么大,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变强。这种建立在特殊国情基础上的基尼系数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学者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收入分配的悲观情结。

解读基尼系数“危机论”与“反危机论”

无论是基尼系数的“危机论”还是“反危机论”,都有其可取之处,但在深入分析中,却有着各自的缺陷与不足:

第一,“红灯”不红。

理论上,基尼系数达到0.4以上,国民经济就步入一种不均衡发展的状态,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实现城市化的同时,贫民窟将充斥城市,失业严重,经济发展停滞,社会问题严重,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不断涌现。而我国在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却没有陷入前述危机中。相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呈现快速增长,并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社会安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可见,超过警戒线的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现实,但也不能以偏概全,过分夸大基尼系数危机论,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基尼系数的数值仍然有一定扩大的空间,所谓“红灯”警戒,并不是全面泛红,因此“危机论”过分悲观。

第二,“折扣”不折

农村人口占多数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视为特殊国情,为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辩驳,但这种辩驳是否有说服力呢?如果是因为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而农村人均纯收入又低于城镇可支配收入,从而造成全国居民基尼系数的偏大,那为什么在城乡人口比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反而日益扩大呢?

估算基尼系数,一般需要三个基础性条件:取得真实的居民收入数据;正确处理原始收入数据;恰当选择适用的估算方法。在理论界没有就收入定义取得共识、国家统计局未能收集并发布真实的收入数据、基尼系数尚未得到根本完善之前,学者们不论选用何种方法,都很难测算出可信的基尼系数。目前,我们看到的那些林林总总的计量分析结果,形式上也许是美的,但对于公共决策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徐秋慧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基尼系数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之所以没有发布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是因为通过现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方法,难以取得高收入阶层居民的真实收入,计算出来的系数偏低。至于未发布全国的基尼系数,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住户调查体系,没有取得全国统一的可比的居民收入,还不具备计算全国基尼系数的基础。

公允地说,国家统计局给出的解释是可信的。从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来看,只要进行住户收入调查,就面临着高收入群体样本偏小、低估高收入者收入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高收入者考虑到机会成本较高而不愿意参与收入调查;二是他们即使参与了调查,也不愿意如实填报收入,尤其是对各种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等,更是讳莫如深。在我国现阶段,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所以,国家统计局坦承难以取得高收入者的真实收入,是实话实说,可信的。对此,我们不应当过分解读。

实际上,从理论层面看,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收入数据,在总体上都被低估了。例如,赵人伟、李实(2002)主持的一项研究认为,国家统计局调查取得的城镇居民收入数据,漏掉了三项重要收入:公有住房的实物性租金补贴、自有住房的归算租金和按市场价值估算的各种实物性补贴及社会保障。据他们估算,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实际享有的上述“隐性收入”约4275元,相当于国家统计局认定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的55.5%。农村居民纯收入中也有类似的漏计问题。如果这项研究是可信的,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收入数据从总体上看就是被低估了,不能准确地反映居民真实收入。

陈宗胜(2001)等人也质疑国家统计局数据的可靠性。据他主持的课题组调查估算,全国10%—15%的最富裕阶层,通过各种途径取得的“非法非正常收入”,使他们的正常收入大约增加10%。王小鲁(2007)等人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据他主持的灰色收入课题组调查估算,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漏计”的部分(主要是“灰色收入”)约4.8万亿元。如果加上这部分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达到1.96万元,而不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5万元。其中,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居民(约1900万户,5000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约9.7万元,相当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不到2.9万元)的3倍多。

以上检视表明,国内学者对我国居民收入数据的判定,还有很大的差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主要原因是学者们对什么是居民收入,如何界定其外延,还没有达成共识。例如,在国家统计局看来,居民收入就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具体指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赵人伟、李实等则认为,自有住房的归算租金、实际享有的实物性补贴与社会保障等,也是居民收入的一部分。陈宗胜、王小鲁等人更将非法非正常收入、灰色收入等,也视为居民收入。看来,在有关收入的定义和外延等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要取得“统一”的居民收入数据,并据以计算可信的基尼系数,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相当困难的。

在具体估算基尼系数时,拥有可信的居民原始收入数据固然重要,但选用何种估算方法也许更重要。从国外的经济文献看,估算基尼系数一般遵循两条途径:一是利用分户数据直接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估算基尼系数;二是利用分组数据估计罗伦兹曲线,然后再估算基尼系数。赵人伟、李实主持的课题组基本上是遵循前一种途径估算的。他们在福特基金会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资助下,先后三次组织全国性的居民收入调查,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们首先按照人口比例合并城镇和农村样本,由此构建一个全国样本,然后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估算全国的基尼系数。其美中不足的是,样本规模较小,收入数据只包括有限的少数省份。这就有可能造成高抽样误差。另外,他们只取得了间隔7年的三个年度的数据,缺乏连续性资料,不能估算中间年份的系数变化。

国家统计局本来有可能通过城镇调查总队和农村调查总队收集数据,并估算全国的基尼系数。遗憾的是,两个调查总队是分别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在2000年之前,国家统计局曾利用两个调查总队的数据,分别计算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并据以估算过全国的基尼系数。但是,从理论上讲,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而2000年之后他们就不再发布全国和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了。

鉴于上述现实,厉以宁(2002)提出了“新基尼系数”法,试图使之适合于我国国情。其基本思想是:在中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下,可以先算出两个基尼系数:一个是城市的基尼系数,另一个是农村的基尼系数。然后再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一个全国的基尼系数。这种方法与国家统计局放弃的方法类似,同样饱受学术界非议。其中,费传宝(2009)指出,按照新基尼系数的方法,分类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会降低总体的方差,也就是缩小群体内部之间的差距,因而小于不分类时算出的基尼系数。用这样的方法算出来的基尼系数,不但不能反映总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反而会掩盖贫富差距。

出于同样的考虑,陈宗胜(2002 )等人则引入了发展经济学家Sundrum在《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介绍的“城乡加权法”或“城乡分组分算综合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直接利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别计算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然后按一定的权数计算全国的基尼系数。运用该方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估算城乡内部的基尼系数时,估算方法必须相同,所用数据的统计口径必须相同或近似;二是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分布完全不重叠。国家统计局目前提供的数据显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当下运用该方法测算的结果仍有可能出现偏差。另外,该方法与厉以宁的“新基尼系数”相似,同样存在着费传宝所质疑的问题。

最后,需要指出,基尼系数本身是有缺陷的。受此约束,即使学者们收集的数据非常可靠,选用的方法完全规范,最终估算的基尼系数也会黯然失色,影响其应有的学术魅力和实际价值。据林永生(2011)分析,基尼系数主要有两个内在缺陷:

一是基尼系数不能反映各个收入组的动态变化。基尼系数是某个时点上各个收入组之间差距的加总平均,是计算收入差距的一个静态指标,而不能反映各个收入组动态变动的情况(魏杰、谭伟,2006)。例如,基尼系数同样是从0.25增加到0.45,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各个收入组的绝对收入都增加,但高收入组收入增加的速度快于低收入组;另一种情况是低收入组的绝对收入减少,高收入组的绝对收入增加。可见,基尼系数的变动,并不能反映其背后隐藏着的收入结构变化,而后者对社会稳定有更重要的影响。

二是基尼系数不能满足转移敏感性公理。所谓转移敏感性公理是指个体之间发生收入转移的行为,应该对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明显的影响。可以证明,基尼系数的数值变化只与转移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序号差(j—i)有关,与具体的序号j、i无关。也就是说在xj和xi之间的数据越多,j—i的数值就越大,等量数额收入的转移导致的基尼系数减少的幅度就越大。这表明基尼系数对众数附近的转移最敏感。如果数据分布是“中间多,两头小”的“倒U形”分布,那么基尼系数对中等数值的转移度最为敏感。显然,基尼系数只满足众数转移敏感性,而不能满足一般的转移敏感性。

此外,估算基尼系数的具体方法也有缺陷。据梁纪尧和宋青梅(2007)介绍,在具体估算基尼系数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主要的有:直接计算法、分组法(包括:城乡分组分算综合法、收入分组法、人口分组法、连带分组法等)、回归——积分二步法、人口和收入比重差值法等。其中,每种方法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是十全十美的。例如,在利用分组法时,任何一组或某一层次居民收入的变化,都会影响G值的大小。同一资料,分组不同,计算出的G值也会不同。在实际应用时,要做到正确合理分组,并保证各分组之间的可比性,是非常困难的。

综上所述,估算基尼系数,一般需要三个基础性条件:取得真实的居民收入数据;正确处理

原始收入数据;恰当选择适用的估算方法。在理论界没有就收入定义取得共识、国家统计局未能收集并发布真实的收入数据、基尼系数尚未得到根本完善之前,学者们不论选用何种方法,都很难测算出可信的基尼系数。目前,我们看到的那些林林总总的计量分析结果,形式上也许是美的,但对于公共决策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我们没有必要过分看重和依赖学术界给出的基尼系数。用蔡(2006)提出的“社会容忍程度”、厉以宁(1995)、李实(2011)提出的“收入满意度”等指标代替基尼系数,也许更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08级预防医学李琪学号:08550410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 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基尼系数,研究者一直持不同观点。 一方面,乐观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城乡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而且,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由于我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上升,并都在警戒线以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差距较大,因此提醒说,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浙江的老百姓创业多,民营企业多,中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少。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都高。”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居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基本思路是加快将农民从农业领域中转移出来,发展中小企业,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让更多人充分就业,这样基尼系数才可能降下来。”周天勇

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参数方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 参数方法 作者:王子琛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 刊名: 商场现代化 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10(27) 参考文献(3条) 1.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01) 2.王轶群27个主要亚洲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探究[期刊论文]-学术论坛 2008(11) 3.张筱莉对世界500强企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统计教育 2007(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淮.Chen Huai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有多大[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0(7) 2.刘晓欣从虚拟经济角度看国际贫富差距的原因[期刊论文]-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王大超.卢萍关于当代国际贫困、反贫困与国际安全问题的反思[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 4.陈向红运用法雷尔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建材2008(6) 5.郭占辉中国封闭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学位论文]2006 6.傅勇战略机遇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期刊论文]-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5) 7.李杰豪.LI Jie-hao"人类安全"析论[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 8.张华新地区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例[学位论文]2006 9.凌有江.Ling Youjiang对经济全球化的几点思考——兼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 10.包恒新当今世界最大的道德挑战--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道德思考[期刊论文]-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7) 引用本文格式:王子琛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参数方法[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10(27)

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_田卫民

经济科学·2012年第2期 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 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田卫民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51) 摘 要:本文利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较为完整地计算出了全国27个省级区域1995-2010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参数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分布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分析了1995-2010年各省级区域城镇、农村和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特征。我国省级区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明显的聚集性、区域性特点,并且总体呈现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逐步升高的态势。以收入水平和基尼系数对省级区域增长与分配状况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了区域性特征,与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基本一致,收入分配与收入水平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恶化的态势。 关键词:基尼系数 分布密度函数 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 一、引言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革,一方面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格局从低收入经济逐渐过渡到中等收入经济。在这一“双重过渡”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1993年突破国际警戒线后至今,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吸引着众多学者,出现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多从经济增长、体制变革和政府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但是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有数据基础的、连续的统计测算并不多见。 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最早进行系统且规范研究并给出时间序列数据的是陈宗胜(1994,2002),早在80年代末他就利用“分层加权法”测算了1981-1988年中国居民的人口—收入基尼系数、家户—收入基尼系数以及其他收入口径的基尼系数,2002年他进一步测算了1988-1999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但由于测算数据来源不同,两次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向书坚(1998)利用“分组加权法”计算了1981-1995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但他未能说明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钱敏泽(2002)将非等分户组化成等分户组,并设定了一系列假定条件,利用等分法计算了我国1982-2001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 上述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测算仅仅局限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而没有涉及到省级区域*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体制变革中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HB2011QR41)和河北金融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

牛刀:2010年~中国中国的基尼系数恩格尔时间:2010-09-23 18:24来源:NBA中文网作者:NBA 中文网 中国2010年基尼系数 牛刀:2010年神州恩格尔系数从头上升 勾当预报:地区范围经济,是将来神州经济新的增加点,将影响很多上市公司,那末,中小投资人将如安在地区范围经济中寻觅最具投资潜在力量的财产以及公司呢?8月1日下战书,牛刀在上海向投资人周全解读神州地区范围经济的成长以及标的目的,评估地区范围经济中的龙头黑马详细情形请见:神州地区范围经济的龙头黑马 因为本年食物消费类价格大幅上升,神州恩格尔系数在颠簸式降落了30年后,正在从头上升神州社会形态应该紧密感情好存眷这一数值的变化,想法提凹凸收益群体的收益程度,或成立食物类消费价格的监视机制,以避免社会形态发生大的震动 按照结合国粮农社团的规范区分清楚: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敷裕,30%以下为最敷裕应该说,神州恩格尔系数群体降落的格式今朝正在转变神州城镇住平易近糊口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底期降落到50%以下的,1999年接续降落到41.9%,2000年降落到40%,2001年城镇住平易近人均采办食物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加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也就是到达了敷裕程度 2002年至2009年7年代里,降落幅度起头削减,2008年为37.11%,基本维持在37摆布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均等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均等为24.12%由此可以瞥见,神州城镇住平易近总体是远远谈不上敷裕的关于专业人士预先推测,2012年神州恩格尔系数冲破40%已不需要想象空间,也就是由敷裕重中国基尼系数2010回小康程度这是汗青的倒退 思量到神州的基尼系数2009年已冲破0.49,贫富差距跃居亚洲熬头全世界前25位,现实上神州城镇住平易近贫困群体骤然扩展,敷裕群体越发敷裕这是一种不没事了社会形态的极度形态,极易激发社会形态动荡可是,从经济布局、消费布局以及价格总体程度的变化来讲,这类形态还将进一步加重以是,很多富有的群体不懂患上神州将会发生啥子,起头大肆移平易近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原因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 化及原因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 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 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 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 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 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5 。中 国国家统计局基尼公布基尼系数2013年为0.473,2012年为0.474,2010年为0.481。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主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研中心发布统计报告称2010年为0.61,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但这个数据存在争论,被很多业内学者质疑。学者岳希明和李实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甘犁主持的报告称其 统计样本过小和住户收入所需信息上存在问题,所以统计值过大。甘犁随后在2013年1月24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回应相应问题。2013年2月5日岳希明和李实再次在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甘犁的回应没有很好地回答大部分的质疑,他们对西南 财经大学公开的项目数据进行再次计算,进行再质疑。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认为,西财的基尼系数更像是银行金融资产的基尼系数,而不是收入的基尼系数。 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9。 瑞士:0.25–0.29 美国:0.45 中国:0.473

统计年鉴与基尼系数

统计年鉴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有很多种算法,包括万分法、人口等分法、三角形面积法、弓形面积法、积分法、基尼平均法、城乡加权法等等,但很多算法都不适合利用统计年鉴来计算,有些算法虽然是根据统计年鉴来计算,但由于该算法所依据的数据,统计年鉴并没有进行规律性的公布,导致很难得到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 例如,按照三角形面积法计算,虽然比较简便,而且也比较精确,但这种算法仅能计算2002年以后的基尼系数,2001年及以前的数据没有公布,因此也无法计算。 在这些算法中,综合来看,五分法比较理想,虽然有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计算出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值得参考。 一、公式推导 这种算法根据的是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相关性,利用收入分组五分法数据,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即   该公式即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所谓的五分法,即将收入组分为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利用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基尼系数。现假定五大组占总收入的5个比重呈近似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有: 上式中s是比较小的数(small),B是比较大的数(big),m是比

s略大的介于s与B中间的数(middle)。根据收入五分法公式可得: 由于公差D的设定,使得B与2m相差并不大,再被分母5除后相差更小,所以可以被谨慎的忽略,则有。其意义是:基尼系数近似等于五分法收入最高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与收入最低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之差。 二、计算基尼系数 从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看,农村、城镇是分别统计的,而且各自的分组不一致,因此需要对分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将中国农村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困难户(城镇最低收入组的5%)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最低收入的20%的人群在农村;同理可以发现,中国最高收入的20%的人群在城镇。结合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通过计算目标累积比重,来确定相对应的收入分组值。 通过查阅累积比重对应的收入分组值,可以计算该收入分组值中的人均年纯收入M(或城镇相关组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N);另外,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Q可以通过统计年鉴计算得出[1],则有: 下面以2005年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统计年鉴,可查得2005年的城镇人口为56212万人,农村人口为74544万人,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则城镇人口占总人

基尼系数

消失12年后,官方版重出江湖基尼系数混战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冯禹丁 发自:北京2013-02-02 08:45:32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改革 贫富分化 收入差距 统计局

中国基尼系数“打架”。(CFP/图) 衡量社会收入差距的风向标——基尼系数突然重新出现,很可能是为收入分配改革“铺路”。在没有官方版本的12年里,民间版本层出不穷,但注定都充满争议。 久违的官方基尼系数 12年了,官方版基尼系数终于再现。 2013年1月18日下午,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当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召开记者招待会。被问到“基尼系数”发布计划时,马建堂出人意料地公布了2003-2012年十年间的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此后波动向上,于2008年达到峰值0.491,2012年回落至0.474。 统计局基尼数据一经公布,引来一片争议。经济学家许小年质疑该数据过低,“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而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等学者则认为统计局的数据相对可信。 但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这次官方基尼系数发布的时机——国家统计局上次公布基尼系数 还是在12年之前,因而此次公布该数据,被普遍解读为是在为即将启动的收入分配改革 “铺路”。 “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若想兑现它的目标,就必须在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方面做出一些调整,这可能是一个契机。”李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外,他认为统计局也受到一定的压力,一是社会公众希望知道收入差距的现状,二是一些民间研究机构发布的基尼系数越来越高,“统计局再沉默下去,就不好交待了”。 在许多国家,政府均每年发布基尼系数。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局曾公布2000年中国基尼系数是0.412。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统计局曾在2001年第一期《中国国情国力》的期刊上,发布过1978年至1999年间历年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1978年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2124,城市为0.16;1995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389,1999年为0.397。但为何2001年至2012年十一年间,统计局未再公布基尼系数呢? 名词解释 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均,数据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按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达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达0.6时表示差距悬殊。 1月18日的记者会上,马建堂提到之前国家统计局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住户调查体系,因此基尼系数的计算经历了从城乡分开走向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过程。统计局进行了近两年的准备,对全国40万户居民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进行了整

统计年鉴分析论文

统计年鉴分析论文 一、公式推导 这种算法根据的是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相关性,利用收入分组五分法数据,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即 该公式即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所谓的五分法,即将收入组分为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利用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基尼系数。现假定五大组占总收入的5个比重呈近似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有:上式中s是比较小的数(small),B是比较大的数(big),m是比s略大的介于s与B中间的数(middle)。根据收入五分法公式可得: 由于公差D的设定,使得B与2m相差并不大,再被分母5除后相差更小,所以可以被谨慎的忽略,则有。其意义是:基尼系数近似等于五分法收入最高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与收入最低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之差。 二、计算基尼系数 从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看,农村、城镇是分别统计的,而且各自的分组不一致,因此需要对分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将中国农村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困难户(城镇最低收入组的5%)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最低收入的20%的人群在农村;同理可以发现,中国最高收入的20%的人群在城镇。结合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通过计算目标累积比重,来确定相对应的收入分组值。 通过查阅累积比重对应的收入分组值,可以计算该收入分组值中的人均年纯收入M(或城镇相关组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N);另外,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Q可以通过统计年鉴计算得出[1],则有: 下面以2005年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统计年鉴,可查得2005年的城镇人口为56212万人,农村人口为74544万人,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则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2.99%,农村人口为57.01%,城镇的目标累积比重为46.52%(20%÷42.99%),农村的为35.08%(20%÷57.01%)。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重点

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ECONOMIC REVIEW No.32009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王祖祥张奎孟勇* 摘要: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公开出版物上的收入分配数据 都是分组形式的,这给收入不平等的测算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城乡收入分配统计分布的 构造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5)的收入分配数据估算了我国的基尼系数。 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都没有超过0.34,但从 2003年开始,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4,远远越过了警戒水平0.4。实际上, 基尼系数的分解公式说明,影响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目前巨大的城乡收入 差距,是这一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必然很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密度函数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尼系数估计值。我国每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都发布收入分配数据,但一般认为利用该数据难以估算基尼系数(王学力,2000),一是因为这种数据是分组形式的,城镇收入分配数据中只列出了从低到高若干个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与人口份额,农村收入分配中只给出了各个收入区间及各个区间内的家庭百分数,二是城乡数据分列。实际上,寻求收入分配的统计分布是现代收入分配分析活跃的研究领域,洛伦兹曲线正是从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出发而定义的,又按定义,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平等收入线之间面积的2倍,可见基尼系数的估算应建立在收入分配统计分布或洛伦兹曲线的准确测算的基础上。实际工作中,在只有分组数据可用的条件下,可以先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或直接估算洛伦兹曲线,最后再估计基尼系数。国外经济理论文献中基尼系数的估算一般遵循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分户数据直接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估算基尼系数,二是利用分组数据估计洛伦兹曲线,然后再估算基尼系数。我国统计部门的城乡收入分配调查的分户数据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考虑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分组数据。实际上,使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时,城镇基尼系数的估算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而对于农村收入分配数据,由于缺少各个收入区间内的平均收入信息使得不能利用第二种方法。王祖祥(2006)提出了根据我国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构造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方法,估算了我国中部六省的基尼系数。使用这种方法,只要相关部门提供信息量不高的分组数据,就可以计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原因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原因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化 及原因 在全部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作为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通常把作为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一般发达国家的在到之间,美国偏高,为。基尼公布基尼系数2013年为,2012年为,2010年为。根据教授甘犁主持,家庭金融调研中心发布统计报告称2010年为,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但这个数据存在争论,被很多业内学者质疑。学者岳希明和李实在撰文称甘犁主持的报告称其统计样本过小和住户收入所需信息上存在问题,所以统计值过大。甘犁随后在2013年1月24日在撰文回应相应问题。2013年2月5日岳希明和李实再次在发表文章,认为甘犁的回应没有很好地回答大部分的质疑,他们对公开的项目数据进行再次计算,进行再质疑。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西财的基尼系数更像是银行金融资产的基尼系数,而不是收入的基尼系数。 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 瑞士:– 美国: 中国: 导致中国基尼系数过高的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随着收入渠道多元化,收入格局多样化以及改革的过程中对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政府和理论界都在着力研究解决的办法。基尼系数是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 农村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46、0.2417、0.2416、0.2439、0.2267、0.3042、03045、0.3026、0.3099、0.3099、0.3072、0.3072、0.3134、0.3292、0.3210、0.3415、0.3210、0.3415、0.3299、0.3285、0.3369、0.3361 城镇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15、0.15、0.15、0.16、0.19、0.19、0.20、0.23、0.23、0.23、0.24、0.25、0.27、0.30、0.28、0.28、0.29、0.295、 中国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88、0.2496、0.2461、0.297、0.2656、0.2968、0.3052、0.382、0.349、0.343、0.324、0.376、0.33592、0.436、0.445、0.458、0.403、0.403、0.397 差异:一,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基尼系数最大为0.458,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最小的为0.2496,表示比较平均,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相对合理。 二,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饿,最小为0.15,最大为0.3,表示比较平均,说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较高的。 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是较差的,由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 各自反映的问题:一,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还是很乐观的,但贫富差距在扩大。二,城镇居民收入整体上水平较高,但基尼系数在逐

2007年联合国的各国基尼系数排名

2007年联合国的各国基尼系数排名(图)2007年数据,部份国家数据空缺,这里未列入排名 丹麦24.7 日本24.9 瑞典25 捷克共和国25.4 挪威25.8 斯洛伐克25.8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26.2 芬兰26.9 匈牙利26.9 乌克兰28.1 德国28.3 斯洛文尼亚28.4 克罗地亚29 奥地利29.1 保加利亚29.2 白俄罗斯29.7 埃塞俄比亚30 吉尔吉斯坦30.3 巴基斯坦30.6 荷兰30.9 罗马尼亚31 阿尔巴尼亚31.1 韩国(共和国)31.6 加拿大32.6 塔吉克斯坦32.6 法国32.7 蒙古32.8 比利时33 摩尔多瓦33.2 孟加拉33.4 也门33.4 瑞士33.7 亚美尼亚33.8 哈萨克斯坦33.9 爱尔兰34.3 希腊34.3 印度尼西亚34.3 越南34.4 埃及34.4 波兰34.5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34.6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34.6 西班牙34.7 澳大利亚35.2 阿尔及利亚35.3 爱沙尼亚35.8 英国36 意大利36 立陶宛36 新西兰36.2 阿塞拜疆36.5 贝宁36.5 乌兹别克斯坦36.8 印度36.8 拉脱维亚37.7 葡萄牙38.5 几内亚38.6 约旦38.8 特里尼达和多巴哥38.9 马其顿39 毛里塔尼亚39 马拉维39 以色列39.2 摩洛哥39.5 布基纳法索39.5 突尼斯39.8 俄罗斯联邦39.9 马里40.1 斯里兰卡40.2 格鲁吉亚40.4 美国40.8 土库曼斯坦40.8 加纳40.8 塞内加尔41.3 柬埔寨41.7 泰国42 布隆迪42.4 新加坡42.5 肯尼亚42.5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43 尼加拉瓜43.1 香港(特别行政区)43.4 土耳其43.6 尼日利亚43.7

中国官方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数

中国官方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数 中新网1月18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马建堂表示,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2008年基尼系数曾达到0.491,此后逐步回落。这说明我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马建堂表示,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发布需要城乡住户调查从城乡分开的、城乡收入概念不一致的调查制度,走向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住户调查制度。也就是说,基尼系数是反映全国居民的收入差异情况,要计算它,就需要全国居民的收入是多少,分等份的收入是多少。过去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大家也注意到了,只有分城乡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可比的同样指标的城乡居民的收入。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统计局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记帐。根据这个新的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分类口径,我们对历史的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特别是收入资料,进行了整理、计算,然后得出2003年到2011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马建堂介绍称,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据悉,马建堂分析称,第一,这些数据、这个曲线说明了我们国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因为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不算低。第二,说明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中国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最高的0.491逐步地有所回落。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 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Ξ 程永宏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农村和城镇基尼系数基本上都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这一阶段性特征与改革的阶段性高度吻合;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自1992年以来一 直大于或等于014;城镇基尼系数及其贡献率增长最快,目前是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首要影响因 素;城乡差距及其贡献率波动性较大。 关键词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城乡分解 主观差距和客观差距 作者程永宏,1970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教授(北京 100872)。 一、引 言 对改革以来全国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影响因素和现状的判断,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央政府也一再强调调节收入差距的紧迫性。目前关于中国收入差距的学术争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收入差距水平究竟有多大,二是中国目前收入差距水平究竟是否合理。前者是一个实证问题,需要通过对经验数据的研究得出客观结论,后者是一个规范问题,需要在准确的实证研究结果和正确的收入分配理论基础上,给出合乎逻辑的证明。本文拟从实证和规范两个角度探讨这两个问题。 要想客观地判断收入差距水平、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必须对某些关键性收入差距指标进行定量的测度。众所周知,度量收入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这是由基尼系数相对于其他不平等指标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所决定的①。改革以来,对中国基尼系数的经验研究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②,但同时也存在重要的缺憾,主要是:第一,目前大部分文献都只关注农村或城镇内部基尼系数,对全国总体基尼系数③的定量研究极为有限;第二,对全国总体基 Ξ 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研究”部分资助,项目编号05&ZD049。 ① A.Sen,On Economic I nequalit y.Oxford:Clarendon Press.Oxford,1997,pp.139—148. ② 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第2期。 ③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overall G ini coefficient)是指,把全国所有居民看作一个整体,按全部国民收入在 这一整体中的分配状况所计算的基尼系数,程永宏2006年论文称之为“城乡混合基尼系数”;考虑到基尼系数的分解不仅限于城乡,还有行业、地区等方面的分解,本文称之为“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这样可能更全面。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援引新华社和中国经济网2010年5月10日的文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如何测算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我国10年来的基尼系数。其中,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自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后连续回落。基尼系数公布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许多读者对该系数是如何算出来的、我国0.474的基尼系数意味着什么十分关注。 基尼系数1922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目的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这一系数摇摆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均衡。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以上的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当基尼系数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这个系数是如何算出来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下洛伦兹曲线:假定一个国家有100人,每人收入都有一个数值。首先,将100人的收入从低往高排,收入最低的排在首位,收入最高的排在最后一位;其次,画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并将左下角与右上角用对角线相连;再次,依次计算前10名,前20名,前30名……直至前90名所拥有的收入占100个人的收入的比值;最后,以正方形的左下角为原点,水平边表示累计人口,垂直边表示累积收入比,将前面计算出的累计收入比值,在正方形中一一标出。然后,将这些点同原点以及正方形的右上角依次连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被称为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就是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当基尼系数为0时,洛伦兹曲线与正方形对角线重合,表示所有人的收入绝对平均;当基尼系数为1时,洛伦兹曲线与正方形右边线重合,表示社会收入全部集中在1个人手里。

三、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与步骤 国家统计局根据一体化住户调查指标新口径和调查户基本信息、人口普查资料,参考个人所得税资料等背景信息,对城乡居民收入历史数据进行了回溯调整,在此基础上测算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主要方法与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新的指标口径调整历史数据。 新指标是指2012年12月份以后实施的一体化住户调查制度中的可支配收入指标。该指标是国家统计局按照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国民经济核算2008》以及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住户收入统计堪培拉手册2011》中的居民收入口径制 定的,具有国际可比性。新的可支配收入指标中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来源可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 国家统计局按照新的可支配收入指标口径,利用已有的城乡居民收入分户调查资料,调整形成了2003年-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同口径的可支配收入分户数据。具体就是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调整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主要是从纯收入指标中扣除了农村居民社保支出、利息支出、赠送城镇居民支出,增加了农民工在外花费的收入。同时,规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口径范围,主要是进一步扣除了交纳社保费用和所得税以外的全部转移支出(社保支出和所得税在原指标中已扣除)、以及以房贷利息为主的全部财产性支出,增加了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收入和实物折算收入。 第二步:校准城镇高收入户调查收入偏差。 为了解决调查样本中高收入户记账收入偏低的问题,国家统计局采用了多种国际上常用校准方法进行试算,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利弊,最后选择了有确切数据来源、校准量最大的校准方法。 一是比较历年城镇住户调查的一相样本(即大样本摸底调查户,三年一次,访问调查)与二相样本(即记账调查户)的住房、职业、文化程度、访问调查的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对不同类型的记账调查户的比重进行校准,以提高高收入户的比重。 二是根据税务部门发布的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纳税人收入情况校准住户调查中高收入户样本比重和收入水平。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2012年基尼系数为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了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2全年GDP首次突破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此外,马建堂还公布了2003年-2012年的基尼系数,其中,2012年基尼系数为,该系数自2008年起逐年回落。详细数字见后面表1和图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西南财经世界银行阿根廷大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Gini 2003年到2011年基尼系数,是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计算出来的,不排除2013年会按照新标准取得的新数据,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适当修订。西南财经大学近日公布的一份中国家庭金

融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大大高于的全球平均水平。报告最后指出,“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 关于两个数据为何存在差异的问题,马建堂解释,无论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都应该是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需要建立科学的统计制度,规范的抽样方法,适量的、妥当的样本数目,以及严谨的发布态度。规范的民间调查,应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马建堂列举了几个国家的基尼系数。2009年,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墨西哥2008年的基尼系数是、印度2005年的基尼系数是。他表示,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2008年是。马建堂称,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统计局的数据接近,后者数据还略高一些。他指出,经过近两年的准备,我们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2000-2009)

社会民生改善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与民生状况息息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居民收入不均的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衡量居民收入不均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基尼系数以其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科学计算基尼系数有助于准确把握收入不均的总体程度,为收入分配改革等相关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尤其是在“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现行的统计数据又是城乡分割的,于是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准确计算更是引起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兴趣。 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主要有几何图形法(面积法)、平均差(或相对平均差)法、协方差法、矩阵法等。在计算中国总体基尼系数时使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对居民收入分布函数的拟合(张金水、胡杨梅,2005)、直接对洛仑兹曲线进行拟合(王祖祥,2001;成邦文,2005)、基于组间和组内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和加权计算(董静、李子奈,2004;李虎,2005;程永宏,2007;洪兴建,2008、2009)等。应用不同的算法,得到的总体基尼系数也不尽相同。一些算法或多或少存在分组较粗使组内收入差距体现不充分、组间存在较多重叠,以及函数拟合(包括对收入分布函数和洛仑兹曲线的拟合)优度不高等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尝试以2000~2009年相关公开数据(主要是《中国统计年鉴》等资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 —— —基于2000~2009年数据的全国人口细分算法尹虹潘 刘姝伶

料)为基础,按照现实中影响全国居民收入不均的地区、城乡、贫富①“三大差距”对全国人口进行尽可能的细分,以便更好地计算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一、对全国人口进行分组的要求 计算基尼系数的重要基础是科学地进行全国居民分组,并获取不同居民组的人口和收入水平等一些核心指标。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人口细分,细分本身就可以体现出更多的细节,包括绘制洛仑兹曲线及计算基尼系数都将会更加细腻和准确。从理论上讲,如果能细分到单个居民的话,将可以完全准确地计算出基尼系数,现实中固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细分将是有益的。对全国人口进行细分时主要应体现以下两点要求。 一是尽可能同时体现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三大差距”。在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按收入群体来进行划分,则大国经济中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发展水平差距,以及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存在的收入贫富差距,是影响中国居民收入总体不均程度的主要因素。全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基本上可以分解为这三大差距,因此合理的人口分组就应该能够同时体现出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城乡的不同收入水平和贫富差距的影响。 二是尽可能降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重叠的影响。根据当前中国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主要是《中国统计年鉴》等资料),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分组是割裂的,缺少城乡混合的收入分组数据。其中,农村高收入组别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于城镇部分低收入组别的人均收入水平,这意味着城乡各自的收入水平分布必然存在重叠。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类似的收入分布重叠问题。如果分组不能很好地解决不同收入组之间的分布重叠现象,那么也势必难以准确反映跨城乡、跨地区的收入水平总体分布规律和特征。 二、基于公开统计数据的全国人口细分 下面将以2009年为例(主要利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等数据)介绍全国人口细分方式。 (一)不同数据的匹配处理 这里先对要用到的数据进行匹配处理,消除不同数据间的不一致。 1.城乡人口数据匹配②。计算中将会使用全国城乡人口数、分省城乡人口数,但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省的城镇人口之和不等于全国总的城镇人口,各省的农村人口之和 ①广义上说,各种收入差距体现的都是贫富区别,但把地区和城乡差距都单列之后,这里所说的贫富 是狭义的,即专指同一地区的城镇(或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②下面将分别使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种口径的城乡人口划分方式来计算基尼系数,这里所做的 是常住人口口径的人口匹配,各省户籍人口之和与全国户籍人口数相等,故无需再做匹配处理。

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一、恩格尔系数 基本资料 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 计算公式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曲线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含义分析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恩格尔系数统计数据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