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课后习题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课后习题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课后习题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1.简述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和主要原则。

(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1)个体差异原理: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是: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为意志所转移的;

2)工作差异原理:另一个假设是: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

3)人岗匹配原理: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2)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1)选拔性测评: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用于招聘或晋升),其特点:①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②测评标准刚性强;③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④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⑤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2)开发性测评: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用于培训或职业规划),其特点:①摸清情况;②了解优势与不足;③指出努力方向;④提供开发依据。

3)诊断性测评: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用于确定岗位需求),其特点:①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查找原因)、或者全面广泛(了解现状);②结果不公开;③有较强的系统性。

4)考核型测评(鉴定性测评):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中(用于绩效考核),其特点:①概括性:测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素质表现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总结性的;②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3)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2.简述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和测评标准体系。

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设计是员工测评与选拔活动中心与纽带。

(1)素质测评体系的的三个要素:标准、标度、标记

1)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

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

2)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的划分。

3)标记:对应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或数字来表示,标记没有独立意义,只有当它们与相应强度或频率相联系才有意义。

(2)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测评标准体系设计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

1)横向结构:

①结构性要素(静态):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②行为环境要素(动态):包括工作性质和组织背景,工作性质:工作难度、工作责任、工作周期、工作范围、工作地位,组织背景:人际关系、群体素质、领导因素、组织状况;

③工作绩效要素:包括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等。

2)纵向结构:根据测评目的规定测评内容,在测评内容下设置测评目标,测评目标下设测评指标。

①测评内容(对象与范围):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②测评目标(明确规定内容):主要依据测评目的与工作职位要求;

③测评指标(目标具体分解):测评目标操作化的表现形式。

(3)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1)与测评对象同质的原则;2)可测性原则;3)普遍性原则;4)独立性原则;5)完备性原则;6)结构性原则。

3.简述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内容和方法。

(1)品德测评:

1)FRC品德测评法(借助计算机技术);

2)问卷法(卡特尔16因素问卷);

3)投射技术(心理学),特点:①测评目的的隐蔽性;②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③反应的自由性。

(2)知识测评:对人们掌握的知识量、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的测量与评定。

“教育认知目标分类学”的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记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对知识的叙述、解释、归纳)、应用(对概念、原理、法则加以应用)、分析(把某一事实材料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再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对各部分、各要素重新组合成一个更合理的新的整体)、评价(对某个结论、某种方法做出较深刻的理性判断,是在内在证据和外部标准基础上的逻辑推断)。

(3)能力测评:

1)一般能力测评:智力测验(个别/团体);

2)特殊能力测评:具有专业特色与要求(行业、组织与岗位特定能力);

3)创造力测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威廉斯创造力、吉尔福德智力;

4)学习能力测评:多种方式:心理测验(最简单有效的)、面试、情景测验,具体的应用形式是笔试。

4.简述构建测评标准体系以及素质测评的准备、实施、结果调整和综合分析的步骤。

(1)构建测评标准体系:员工素质测评的量化技术

1)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

一次量化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提示了素质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质意义,也称实质量化;

二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

2)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

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

模糊量化则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

3)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

顺序量化:对象两两比较排序,之后一一赋予相应顺序数值;

等距量化:除顺序排序外,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之后才给对象一一赋值;

比例量化:不仅素质测评排序等距,而且还有存在倍数关系,然后再给测评对象赋值。

4)当量量化: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转化,进行近似同类同质量化。

(2)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1)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2)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3)确定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4)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5)确定测评指标权重(德尔菲法、主观经验法、层次分析法);6)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客观性测评指标、主观性测评指标);7)试测或完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3)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①收集必要的资料;②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选人要公正);

③测评方案的制定(包括对象、目标、指标、标准、方法)。

2)实施阶段(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①测评前的动员;②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③测评操作程序(测评指导语的内容)。

3)测评结果调整:①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测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晕轮效应(以点概面)、近因误差、感情效应、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②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

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①测评结果的描述;②员工分类;③测评结果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

5.简述应聘笔试的概念、种类,笔试设计与应用的程序,应聘笔试试题的设计方法。

(1)应聘笔试的概念:应聘笔试就是采用笔试测试的方法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次选拔的活动过程。笔试又称纸笔测试,或纸笔测试法,从广义上说,它是以书面形式测量、考核应试者的知识水平、分析力、判断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文字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素质的一种重要工具,从狭义上看,笔试主要是指对应试者知识水平的测量和检验。它是由主考部门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事先拟定好笔试试题,让应试者以书面形式作答,从而对应试者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生产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水平的差异程度进行检测评判的一种测试工具。

(2)笔试的种类:

1)从表现形式来看,分为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以及撰写论文等形式;

2)从实体的内容来看,分为技术性笔试和非技术性笔试。技术性笔试主要是针对技术、研发型岗位人员招聘设计的;非技术性笔试是最常见的一种测试应聘者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的通用形式。

(3)笔试设计与应用的程序:1)成立考务小组;2)制订笔试计划;3)设计笔试试题;4)监控笔试过程;5)笔试阅卷评分;6)笔试结果运用。

(4)应聘笔试试题的设计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两类题型进行设计。

1)客观题:答案是唯一的、封闭的。可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改错题等形式。

优点:①题目分值小,适宜大量出题,考点可覆盖面广;

②题目分值小,适宜大量出题,考点可覆盖面广;

③方便采用电脑阅卷,大大提高效率。

局限性:①编写试卷难度大,且每个干扰性不能对答案具有导向性、指向性或明显可辨别性;

②不易对人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测试;

③容易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应聘者猜测答案,降低了考试的信度;

④考试的耗费较大,组织一次考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主观题:答案是开发的、非唯一的。可采用简答题、论述题、作文题、案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形式。

优点:①试题的内容综合度高;

②具有一定的发散性,鼓励应聘者自由发挥,有利于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深层次的认识思维能力;

③主观试题命题量少,题干比较简单。

局限性:①测试的内容范围有局限性,分数占的比重大,考试一道题目的得失对结果的影响偏大;

②主观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容易受到批阅人自身的知识及其专业水平,以及判断标准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③批阅主要靠人工完成,效率比较低。

6.说明面试的内涵、类型、发展趋势以及基本程序,常见问题与实施技巧。

(1)面试的内涵: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面试考官与应聘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

其特点是:1)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2)面谈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3)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5)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2)面试的类型:

1)根据标准化程度分: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

2)根据实施方式分:单独面试和小组面试;

3)根据面试的进程分:一次性和分阶段;

4)根据面试题目分:情境性和经验性。

(3)面试的发展趋势:面试形式丰富多样。

1)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最重要的发展趋势);2)提问的弹性化;3)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4)面试考官的专业化;5)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

(4)面试的基本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评价阶段1)准备阶段:

①制定面试指南(面试团队的组建、面试准备、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面试提问技巧、面试评分办法);

②准备面试问题(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提出面试问题);

③评估方式确定(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式和标准);④培训面试考官。

2)实施阶段:

①关系建立阶段——封闭式问题(可以预料的问题);

②导入阶段——开放式问题(有所准备、比较熟悉);

③核心阶段——行为性问题(关于核心胜任力的事例);

④确认阶段——开放式问题(确认核心信息);

⑤结束阶段——行为性、开放式问题(给应聘者提问)。

3)总结阶段:

①综合面试结果(综合评价、面试结论);

②面试结果的反馈(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关于合同的签订、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辞谢);

③面试结果的存档(面试资料)。

4)评价阶段:回顾整个面试过程,总结面试经验。

(5)面试的常见问题:

1)面试目的不明确;

2)面试标准不明确;

3)面试缺少系统性;

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

5)面试考官的偏见,包括:

①第一印象:也称为首因效应,即面试考官根据开始几分钟,甚至是面试前从资料(如笔试、个工人简历等)中得到的印象对应聘者作出评价;

②对比效应:即面试考官相对于前一个接受面试的应聘者来评价目前正在接受面试的应聘者的倾向。如第一个应聘者的表现一般,而第二个应聘者表现出色,则第二个应聘者得到的评价可能会比他本应得到的评价更高;

③晕轮效应:就是“以点代面”,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其他方面。如过分强调应聘者的不利因素,以致不能全面了解这个人;

④与我相似心理:在面试时,当应聘者谈及自己的经历,正好与面试考官是相似的,于是面试考官就马上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好感,这种好感就会成为决策的心理偏差;

⑤录用压力:当上级对招聘结果有定额要求时,面试考官对应聘者的评价就会偏高,或由于招聘时间紧迫,为完成招聘任务,不得不加快速度,急于求成。

(6)面试的实施技巧:1)充分准备;2)灵活提问;3)多听少说;4)善于提取要点;5)进行阶段性总结;6)排除各种干扰;7)不要带有个人偏见;8)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7.简述结构化面试的实施程序和开发方法。

(1)结构化面试的实施程序:

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

①组建测评小组,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招聘岗位所在部门的主管、招聘岗位的资深任职者,并对测评小组进行培训;

②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

③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验人员的素质特征;

④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

⑤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线,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

2)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

①将选拔性素质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每个选拔性素质就是一个测评指标;

②请专家很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问卷;

③将问卷发放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预先测试,检验其有效性;

④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

3)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以测评指标的等级为横坐标,以选拔性素质水平线与选拔性素质等级的交点为零点,给指标的各个等级赋予相应的分数,分数趋于零,候选人与岗位的拟合得越好。

4)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

①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组织状况和职位要求,清楚每一个测评指标、测评标准、问卷题目及相关背景信息;

②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善于观察,能客观记录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各种反映,把握应聘者特征;

③掌握相关的员工测评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面试技巧,随机应变,把握面试方向,不让应聘者偏离测评指标,有效控制局面;

④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保持和善、公正,避免评价误差,确保应聘者机会平等。

5)结构化面试及评分:根据应聘者对每个问题的行为反应,结构化面试考官利用指标等级评分表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汇总于等级评分表中。

6)决策:参照模型指标等级得分情况,对比岗位和候选人的选拔性素质水平线,为招聘、选拔、安置和晋升进行“人——岗位——组织”匹配的决策。

(2)结构化面试的开发方法:包括:1)测评标准开发(即选拔性素质模型的构建);2)结构化面试问题的设计;3)评分标准的确定。

8.简述行为结构面试的内涵和问题设计要求。

(1)行为结构面试的内涵:行为描述面试简称BD(Behavior Description)面试,与一般结构化面试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面试问题都是基于关键胜任特征的行为性问题。这种面试方法在对目标岗位进行充分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所需的关键胜任特质进行清晰的界定,然后在应聘者过去的经历中探测与这些要求相关的行为样本,在胜任特质的层次上对应聘者做出评价。一般来说考官要了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历和他对特定行为所采取的行为模式。

(2)行为结构面试的问题设计要求:

1)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①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②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③探测行为样本。

2)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①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

②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3)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在进行行为描述面试时,面试考官应把握住4个关键的要素要求:①情境(situation),即应聘者经历过的特定工作情境或任务;

②目标(target),即应聘者在这情境当中所要达到的目标;③行动(action),即应聘者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④结果(result),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结果。

9.简述招聘决策中的群体决策方法。

(1)群体决策方法的定义:指在招聘的最后阶段,组建决策团队,由具有不同背景的多个决策人员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打分,最后综合各决策人员的评价意见,得出应聘者的最终评价结果的招聘决策方法。

(2)群体决策方法的特点:

1)决策人员来源广,对应聘者评价比较全面;

2)决策人员不唯一,提高了招聘决策的客观性;

3)运用了运筹学决策法的原理,提高了招聘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群体决策方法的步骤:1)建立招聘团队,确定评价权重;2)实施招聘测试;3)作出录用决策(加权平均)。

10.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类型、原理和优缺点。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在规定时间内(约1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通常,被评人通过讨论得到一个全体成员一致认可的用于问题解决的决策方案,评价者通过被评人在讨论中的语言及行为的观察评价被评人的领导能力、人际沟通技巧、主动性、口头表达能力、说服力、自信心等能力。

(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类型:

1)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分为无情境性讨论、情境性讨论;

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指定角色的讨论。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目前流行的素质理论包括素质的“冰山模型”或“洋葱模型”,把人的素质从里到外大致划分成为内在素质(态度、动机、价值观等)、知识和技能、外在行为三部分,其中内在素质只能通过外在行为来衡量。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通过被测评者的外在表现来反应其内在素质,如果想要对被测评者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一般取决于以下两个主要因素:1)测评者的知识和经验;2)被测评者暴露的外在行为的范围。

(4)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1)优点:①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②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③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④被评价人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⑤测评效率高。

2)缺点:①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②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

高;③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④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11.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

(1)前期准备:

1)编制讨论题目:题目必须具有争论性、题材要大家熟悉,保证人人有感可发,并且题目的内容不会诱发被测评者的防御心理。

2)设计评分表:包括评分标准及评分范围,重点是确定测评能力指标。应从岗位分析中提取特定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太复杂,通常应将评价指标控制在10个以内,否则测评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给出评判;确定个能力指标在整个能力指标中的权重以及其所占分数,然后根据优、良、中、差四等级分配值。

3)编制计时表:用于控制整个讨论时间及记录各被评价者发言次数和时间,被测评人数为7人左右,讨论时间半小时左右。

4)对考官的培训:深入理解观察方式和评分方法,必要时要进行模拟评分练习,掌握本次评分规则、各测评指标及评分标准。

5)选定场地:安静、宽敞、明亮等,考场布置要得体庄重、朴素大方,不能让人产生压力感,座位无主次之分,按123随机抽签。

6)确定讨论小组:一般6-9人,分组时应将竞聘同一岗位的应聘者安排在同一小组,以利于相互比较,保证相对公平性。

(2)具体实施阶段:

1)宣读指导语:介绍讨论题的背景资料、讨论步骤和讨论要求,主考官要用规范的指导语言,包括任务、时间、注意事项。

2)讨论阶段:考官读完指导语后一般不做任何发言,不涉及讨论内容可以适当回复,讨论最后必须达成一致意见,测评者的观察要点为发言内容、发言的形式和特点、发言的影响。

(3)评价与总结:考官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测评要素和观察点进行评价,最后召开评分讨论会,逐一评价被测评者。

1)讨论过程中,考官应着重评估:参与程度、影响力、决策程序、任务完

成情况、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

2)讨论会有两个作用:通过交换意见,测评者可以补充自己观察时的遗漏,对被测评者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若不同测评者对同一被测评者的评价产生了分歧,他们可以进行成分的讨论。

总之,评分讨论会可以使测评者对每个被测评者形成一个更加清晰、完整的评价。

12.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类型、设计原则和流程。

(1)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类型:

1)开放式问题:主要考察被测评者思考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提出新见解。范围广,无固定答案,题目表达简洁,容易出题,但不太容易引起争辩,答案易于趋同。

2)两难式问题:主要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题目易于引起争论,使被测评者综合发挥自己的能力。编制时两个选项要有对等性。

3)排序选择型问题:一个问题有若干个备选答案,让被测评者进行排序。主要考察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题目易于争论,但主题的内容及各备选答案的设定有一定难度,常以情景模拟形式出题。

4)资源争夺型题目:给被测评者一些有限的资源,每个小组成员地位平等,设法获得更多分配。主要考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和总结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灵敏性及组织协调能力。题目能引起被测评者充分辩论,但出题难度较大,保证案例之间的均衡性是关键,常被各大企业采用。

5)实际操作型题目:主要考察被测评者的主动性、合作能力等。题目不易引起争辩,要求题目的可操作性强,同时评价的标准较难把握,对测评者的要求也较高。

(2)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设计原则:1)联系工作内容;2)难度适中;3)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3)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设计的流程:

1)选择题目类型:结合招聘岗位的特点及该岗位直接上级领导的建议,选

择题目类型。

2)编写试题初稿:类型确定后开始收集材料、案例,然后进行初稿编写。撰写试题初稿时,注意团队合作和广泛收集材料(与人力沟通、与直接上级沟通、查询相关信息)。

3)进行试题复查:初稿设计出后,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对试题进行复查,是否有过雷同,以免被事先准备。

4)聘请专家审查:尽量消除题目中常识性错误,减少试测次数。复查内容:题目是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能否考察出被测评者的能力;如果是资源争夺型或两难式,案例是否能均衡;题目是否需要继续修改、完善。

5)组织进行试测:所选员工应和实际目标被测评者有一定的相似性。着重测试题目的难易度和题目的平衡性。

6)反馈、修改和完善:收集试测结果及反馈信息,分析参与者和测评者的意见,以及统计分析的结果。修改完后,进行再次试测,重新修改,进一步完善题目,直至最终定稿。

13.简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意义和员工个体素质的构成。

(1)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力资源配置是指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企业内各个部门实际投入和占用的劳动力总量。按照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将其劳动活动分为工艺性劳动、辅助性劳动、技术和管理性劳动。

为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不仅要从总量上重视人力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还要特别关注各类员工数量和结构的优化配置,处理好企业中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实现企业各类员工的合理布局。

1)按配置方式分:空间上和时间上;

2)按配置性质分:数量配置和质量配置;

3)按配置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与结构配置;

4)按配置范围:企业人力资源的个体配置和总体配置。

(2)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归宿,其最终目标

是实现员工与岗位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自身开发的程度,也影响到其他经济资源合理利用的程度,进而影响到企业各类资源整体配置的效益。

(3)员工个体素质的构成:年龄、性别、体质、性格、智力、品德。

14.简述员工整体素质结构分析和企业各类人员比例关系分析的方法。

(1)员工整体素质结构分析方法: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是指人力资源系统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配置的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生理心理素质结构。企业人力结构的合理化是在这些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2)企业各类人员比例关系分析方法:

为了不断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益水平,实现企业各类员工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的目标,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不但要适时地调解员工整体的素质结构,也要处理好以下五种重要人员的比例关系:

1)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生产人员的比重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和实际工作特点。

2)生产人员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包括①合理安排基本工与辅助工的比例关系;②合理安排各工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③合理安排不同专业技能水平员工的比例关系。

3)企业男女两性员工的比例关系。

4)技术与管理人员及其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①技术与管理人员在企业全员中的比例关系;②技术人员内部各专业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③管理人员内部的比例关系。

5)其他比例关系:①企业中青年、老年员工的比例关系;②从事后勤保障的服务人员与企业全员的比例关系。

15.简述人力资源个体与整体优化配置及其配置效率分析的方法。

(1)个体与整体优化配置的方法:

1)劳动定额配置法: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

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货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劳动定额是以劳动量可以直接计量的生产人员为对象,采用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等多种形式。

某工序的员工不能按照工时定额完成生产任务,找出原因,采取以下措施:

①通过技能训练,提高该工序员工的操作水平。

②进行人员调整,指派具有更高一级操作技能水平员工承担本工序岗位的工作。

③分解工序操作程序,进行必要调整或改进。

④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设备转速。

⑤如有必要,可以对整体生产流程进行再设计,优化生产节点或关键工序,修订工序工时定额。

2)企业定员配置法:①按劳动效率定员法;②按设备定员法;③按岗位定员法(设备岗位定员、工作岗位定员);④按比例定员法;⑤按组织机构、职责方位和业务分工定员法。

3)岗位分析配置法: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认识规范的过程。

包括三个步骤:①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做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②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注入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里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③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除上述三种传统方法,还出现了新的配置方法:基于员工素质测评的人力资源配制方法、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法、以及上述多种方法有机

结合在一起的人力资源综合配置法。

(2)配置效率分析的方法:

生产率指标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它等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产出与创造这一产出的各种投入之比。

1)按构成分: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2)按实际投入的资源不同分: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设备生产率、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直接劳动成本生产率和总成本生产率等多种指标;(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指标,是研究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之一)3)按成果表现形式分:实物老产率和产值劳产率;

4)按时间单位分:工时劳产率、工日劳产率、月劳产率和年劳产率;

5)按员工范围分:生产工人劳产率、全员劳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标可采用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表示方法:

1)产量表示法:劳产率=实际产品产量(或总产值、净产值)/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工时或工日)

2)时间表示法:劳产率=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工时或工日)/实际产品产量(或总产值、净产值)

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当物理和财力等客观的其他物质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员工的产出越多,或者单位产品中活劳动消耗量越少,说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水平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越好,因此,劳动生产率可以从侧面,反应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以及被开发利用的程度。

matlab课后习题解答第二章

第2章符号运算 习题2及解答 1 说出以下四条指令产生的结果各属于哪种数据类型,是“双精度” 对象,还是“符号”符号对象 3/7+; sym(3/7+; sym('3/7+'); vpa(sym(3/7+) 〖目的〗 不能从显示形式判断数据类型,而必须依靠class指令。 〖解答〗 c1=3/7+ c2=sym(3/7+ c3=sym('3/7+') c4=vpa(sym(3/7+) Cs1=class(c1) Cs2=class(c2) Cs3=class(c3) Cs4=class(c4) c1 = c2 = 37/70 c3 = c4 = Cs1 = double Cs2 = sym Cs3 = sym Cs4 = sym 2 在不加专门指定的情况下,以下符号表达式中的哪一个变量被认 为是自由符号变量. sym('sin(w*t)'),sym('a*exp(-X)'),sym('z*exp(j*th)') 〖目的〗 理解自由符号变量的确认规则。 〖解答〗 symvar(sym('sin(w*t)'),1) ans = w symvar(sym('a*exp(-X)'),1)

ans = a symvar(sym('z*exp(j*th)'),1) ans = z 5求符号矩阵???? ??????=3332 31 232221 131211 a a a a a a a a a A 的行列式值和逆,所得结果应采用“子表达式置换”简洁化。 〖目的〗 理解subexpr 指令。 〖解答〗 A=sym('[a11 a12 a13;a21 a22 a23;a31 a32 a33]') DA=det(A) IA=inv(A); [IAs,d]=subexpr(IA,d) A = [ a11, a12, a13] [ a21, a22, a23] [ a31, a32, a33] DA = a11*a22*a33 - a11*a23*a32 - a12*a21*a33 + a12*a23*a31 + a13*a21*a32 - a13*a22*a31 IAs = [ d*(a22*a33 - a23*a32), -d*(a12*a33 - a13*a32), d*(a12*a23 - a13*a22)] [ -d*(a21*a33 - a23*a31), d*(a11*a33 - a13*a31), -d*(a11*a23 - a13*a21)] [ d*(a21*a32 - a22*a31), -d*(a11*a32 - a12*a31), d*(a11*a22 - a12*a21)] d = 1/(a11*a22*a33 - a11*a23*a32 - a12*a21*a33 + a12*a23*a31 + a13*a21*a32 - a13*a22*a31) 8(1)通过符号计算求t t y sin )(=的导数 dt dy 。(2)然后根据此结果,求- =0t dt dy 和2 π = t dt dy 。 〖目的〗 diff, limit 指令的应用。 如何理解运行结果。 〖解答〗 syms t

《基础会计学》第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5.在借贷记账法下,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第二章会计记账方法 6.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平行登记时的所谓同时登记,确切地说应该是同一会计期间作业一: 登记。()一,单项选择题: 7.平行登记的要求中,所谓登记方向一致,是指会计分录中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记账 1.下列科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符号是一致的。()A预提费用B短期借款C资本公积D应收账款 8.采用借贷记账法,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必定要在两个账户中同时登记。() 2.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就是企业的() 四,名词解释A所有者权益B实收资本C资本公积D盈余公积 平行登记发生额平衡法余额平衡法 3.预付供货单位货款属于企业的一项() 五,简答题A资产B负债C收入D费用 1.简述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内容和特点。 4.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简述总账和明细账平行登记的要点及两者数量关系核对的公式。 A可能会受影响B不一定受影响C必然不受影响D必然受影响 3.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5.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指()

六,综合题A一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B几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 1.计算题C流动资产合计金额与流动负债金额的相等关系D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 某企业有关会计要素的数据如下: 6.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负债5000万元;所有者权益8000万元;A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C收到外单位前期欠的货款 费用200万元;利润6000万元;D收到国家拨入的特种储备物资 要求: 计算资产总额和收入总额 7.企业用借款直接偿还应付购货款,属于() 2.某公司设有以下账户: 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现金、银行存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原材A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增B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C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减 料、固定资产、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材料采D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购、累计折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8.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企业,才需要设置()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应交税金、短期借款、资本公积、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A待摊费用B本年利润C银行存款D库存商品

数据库安全技术测验题6

第6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大数据的核心就是()。 A、告知与许可 B、预测 C、匿名化 D、规模化 参考答案:B 2、大数据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相反,它是()。 A、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B、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 C、被视为一种机器学习 D、预测与惩罚 参考答案:A 3、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这样的捷径,而采用(A)的方法。 A、所有数据 B、绝大部分数据 C、适量数据 D、少量数据 参考答案:A 4、大数据的简单算法与小数据的复杂算法相比()。 A、更有效 B、相当 C、不具备可比性 D、无效 参考答案:A 5、相比依赖于小数据和精确性的时代,大数据因为更强调数据的(),帮助我们进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 A、安全性

B、完整性 C、混杂性 D、完整性和混杂性 参考答案:D 6、大数据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变革的重点从关注技术转向关注()。 A、信息 B、数字 C、文字 D、方位 参考答案:A 7、大数据时代,我们是要让数据自己“发声”,没必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知道()。 A、原因 B、是什么 C、关联物 D、预测的关键 参考答案:B 8、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 A、基础 B、前提 C、核心 D、条件 参考答案: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价值的数据是附属于企业经营核心业务的一部分数据; B、数据挖掘它的主要价值后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分析了; C、所有数据都是有价值的; D、在大数据时代,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非常简单; 参考答案:C

10、在大数据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集数据很简单 B、数据是最核心的部分 C、对数据的分析技术和技能是最重要的 D、数据非常重要,一定要很好的保护起来,防止泄露 参考答案:B 11、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设立一个不一样的隐私保护模式,这个模式应该更着重于()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A、数据使用者 B、数据提供者 C、个人许可 D、数据分析者 参考答案:A 12、对大数据使用进行正规评测及正确引导,可以为数据使用者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 A、他们无须再取得个人的明确同意,就可以对个人数据进行二次利用。 B、数据使用者不需要为敷衍了事的评测和不达标准的保护措施承担法律责任。 C、数据使用者的责任不需要强制力规范就能确保履行到位。 D、所有项目,管理者必须设立规章,规定数据使用者应如何评估风险、如何规避或减轻潜在伤害。 参考答案:A 13、促进隐私保护的一种创新途径是():故意将数据模糊处理,促使对大数据库的查询不能显示精确的结果。 A、匿名化 B、信息模糊化 C、个人隐私保护 D、差别隐私 参考答案:D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 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 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 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 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 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高数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2.3

2.2)1 ()3,0 x f x x ==; 解: 11 lim 11 lim lim ()lim 3330 lim ()lim 333 x x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 →--+ →++-∞ →→+∞ →→========+∞ 因为0 lim ()lim ()x x f x f x - + →→≠,所以3 lim ()x f x →-不存在。 3)2 11(),02x f x x - ?? == ? ?? ; 解: 2 10000 11lim ()lim ()lim ()lim 22x x x x x f x f x f x -+- -∞ →→→→?? ??=====+∞ ? ??? ?? 所以3 lim ()x f x →-不存在。 4)3,3 9)(2 -=+-= x x x x f ; 解:63 ) 3)(3(lim )(lim )(lim 3 3 3 -=+-+==+ + - -→-→-→x x x x f x f x x x 故极限6)(lim 3 -=-→x f x 2 2 2 2 2 5).lim ()224,lim ()3215, lim ()lim (),lim ()x x x x x f x f x f x f x f x -+-+→→→→→=?==?-=≠解:因为所以不存在。 ()0 6.lim ()lim 21,lim ()lim cos 12,lim ()lim (),lim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x f x f x f x --++-+→→→→→→→===+=≠)解:因为所以不存在。 7)1()arctan ,0f x x x ==;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见《概论》9.1.2)。 TDI/TCSEC标准是将TCSEC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又称紫皮书)。在TDI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与TCSEC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概论》9.1.2。 4.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7个等级,依次是D、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这些安全级别之间具有一种偏序向下兼容的关系,即较高安全性级别提供的安全保护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保护要求,同时提供更多或更完善的保护能力。各个等级的基本内容为:D级 D级是最低级别。一切不符合更高标准的系统,统统归于D组。 C1级只提供了非常初级的自主安全保护。能够实现对用户和数据的分离,进行自主

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贸易术语 思考题答案 1. 试述贸易术语的含义、性质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贸易术语(trade terms),也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price terms),是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外文缩写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贸易术语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表示交货条件,另一方面表示成交价格的构成因素。 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有利于买卖双方洽商交易和订立合同; (2)有利于买卖双方核算价格和成本; (3)有利于解决买卖双方的争议。 2. 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解释了哪些贸易术语? 目前,国际上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三种。 (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它对CIF合同的性质、特点及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为那些按CIF贸易术语成交的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套易于使用的统一规则。 (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 该定义对以下六种贸易术语作了解释:Ex(Point of Origin)、FOB(Free on Board)、FAS (Free Along Side)、C&F(Cost and Freight)、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和Ex Dock (named port of importation)。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它解释了四组13个贸易术语。第一组为“E”组(EX WORKS),第二组为“F”组(FCA、FOB和FAS),第三组为“C”组(CFR、CIF、CPT和CIP),第四组为“D”组(DAF、DES、DEQ、DDU和DDP)。 3. 什么是《INCOTERMS 2000》?试分别指出各组术语的共同点以及13个术语的交货点。 《INCOTERMS 2000》(《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为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一种通用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最早的版本制定于1936年,后来经过了多次修改和补充:1953、1967、1976、1980、1990年先后进行过5次修订和补充,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2000年,故称为《INCOTERMS 2000》。 它解释了四组13个贸易术语。 E组只有一个贸易术语,即EXW(工厂交货),其特点是卖方在自己的地点把货物备妥或交至买方处置之下。 F组有3个贸易术语(FCA、FAS、FOB),其共同点是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承运人,不负责运输及保险等事宜。 C组有4个贸易术语(CFR、CIF、CPT、CIP),其共同点是卖方须签订运输合同,支付运费,但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装船和启运后发生意外所产生的费用,卖方不承担责任。 D组有5个贸易术语(DAF、DES、DEQ、DDU、DDP),其特点是卖方须承担把货物交至指定的进口国交货地点的全部费用和风险,且按D组术语成交的贸易合同,称为到货

互换性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习题参考答案 2-11已知某配合中孔、轴的基本尺寸为60mm ,孔的下偏差为零,孔的公差为0.046mm ,轴的上偏差为-0.010mm ,轴的公差为0.030mm 。试计算孔、轴的极限尺寸,并写出它们在图样上的标注形式,画出孔、轴的尺寸公差带图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 D(d)=?60mm ,EI=0,T h =46μm ,es=-10μm ,T s =30 μm 。 ∵EI ES T h -= ∴46046=+=+=EI T ES h μm ∴046.60046.0000.60max =+=+=ES D D mm 000.600000.60min =+=+=EI D D mm ∵ei es T s -= ∴403010-=--=-=s T es ei μm ∴99.59)01.0(000.60max =-+=+=es d d mm 96.59)04.0(000.60min =-+=+=ei d d mm 孔、轴的图样标注,如图所示 公差带图解,如图所示

2-12已知某配合中孔、轴的基本尺寸为40mm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为40.045mm ,最小极限尺寸为40.02mm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为40mm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为39.084mm 。试求孔、轴的极限偏差、基本偏差和公差,并画出孔、轴的尺寸公差带图解。 解:根据已知条件, D(d)= ?40mm ,D max = ?40.045mm ,D max = ?40.020mm ,d max = ?40.000mm ,D max = ?39.084mm 。 ∵045.0000.40045.40max =-=-=D D ES mm ,, 020.0000.40020.40min =-=-=D D EI mm , ∴025.0020.0045.0=-=-=EI ES T h mm 孔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EI=0.020mm ∵0000.40000.40max =-=-=d d es mm , 916.0000.40084.39min -=-=-=d d ei mm ∴916.0)916.0(0=--=-=ei es T s mm 轴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es=0 + 45 20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解: (1)将需求函数Q d= 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 ,有: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 ,得: Qe=50-5×6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Q s =-10+5P ,得:Qe=-10+5×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 代入均 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解得Pe =7 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 d=60-5p ,得 Qe=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s =-10+5P, 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Qe=25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得 P e=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 d=50-5p, 得Qe=50-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图略。 (4)(5)略 2.解: (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e d=1.5 (2)由于当P=2时,Q d=500-100*2=300,

所以,有: 22 .(100)3003 d dQ P dP Q e =- =--*= (3)作图,在a 点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OG=2/3或者e d =FO/AF=2/3 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3解: (1) 根据中点公式 求得:4 3 s e = (2) 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 3 .2 1.54 s dQ P dP Q e = =?= (3) 作图,在a 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 =AB/OB=1.5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解: (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 e d =FO/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e 、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 da

数据库安全性练习试题和答案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 一、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A. 存取控制技术 B. 视图技术 C. 审计技术 D. 出入机房登记和加锁 2.SQL中的视图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 A. 完整性 B. 并发控制 C. 隔离性 D. 安全性 3.SQL语言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是用来维护数据库的()。 A. 完整性 B. 可靠性 C. 安全性 D. 一致性 4. 在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中,授权的数据对象的(),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A. 范围越小 B. 约束越细致 C. 范围越大 D. 约束范围大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答: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 1)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 2)存取控制:通过用户权限定义和合法权检查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存取数据。例如C2级中的自主存取控制(DAC),B1级中的强制存取控制(MAC); 3)视图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定义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4)审计:建立审计日志,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DBA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学习资料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 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见《概论》9.1.2)。 TDI/TCSEC标准是将TCSEC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又称紫皮书)。在TDI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与TCSEC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概论》9.1.2。 4.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7个等级,依次是D、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资料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 课后答案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 者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 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 客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大物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简答题 什么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什么是狭义相对性原理 答: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又称力学相对性原理,是指一切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对于描述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来说完全等价。 狭义相对性原理包括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是指物理学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在所有惯性系中,真空中光沿各方向的传播速率都等于同一个恒量。 同时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如果光速是无限大,是否还会有同时的相对性 答:同时的相对性是:在某一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相对于此惯性系运动的另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并不一定同时。 如果光速是无限的,破坏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不会再涉及同时的相对性。 什么是钟慢效应 什么是尺缩效应 答:在某一参考系中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固有时。固有时最短。固有时和在其它参考系中测得的时间的关系,如果用钟走的快慢来说明,就是运动的钟的一秒对应于这静止的同步的钟的好几秒。这个效应叫运动的钟时间延缓。 尺子静止时测得的长度叫它的固有长度,固有长度是最长的。在相对于其运动的参考系中测量其长度要收缩。这个效应叫尺缩效应。 狭义相对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与牛顿力学的有何不同 有何联系 答:牛顿力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即绝对时空观的基本出发点是:任何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不因参考系而差异;任何物体的长度测量不因参考系而不同。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测量和空间测量都是相对的,并且二者的测量互相不能分离而成为一个整体。 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概念在低速世界的特例,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情况下忽略相对论效应的很好近似。 能把一个粒子加速到光速c 吗为什么 答:真空中光速C 是一切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不可能把一个粒子加速到光速C 。从质速关系可看到,当速度趋近光速C 时,质量趋近于无穷。粒子的能量为2 mc ,在实验室中不存在这无穷大的能量。 什么叫质量亏损 它和原子能的释放有何关系 答:粒子反应中,反应前后如存在粒子总的静质量的减少0m ?,则0m ?叫质量亏损。原子能的释放指核反应中所释 放的能量,是反应前后粒子总动能的增量k E ?,它可通过质量亏损算出20k E m c ?=?。 在相对论的时空观中,以下的判断哪一个是对的 ( C ) (A )在一个惯性系中,两个同时的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一定不同时;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50-5P ,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 )(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5)利用(1)(2 )(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 (1)将需求函数Qd = 50-5P和供给函数Q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 = Qs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需求函数Qd =50-5p ,得: Q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 和原供给函数 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s ,有: 60-5P=-10+5P 得Pe=7 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d方程,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 , Qe=25 (图略) (3) 将原需求函数Qd =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5+5p , 代入均衡条件Qd =Qe ,有: 50-5P=-5+5P得Pe= 5.5 以均衡价格Pe= 5.5 代入Qd =50-5p ,得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 Qe=22.5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中,均衡点 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10+5P 和需求函数Q=50-5P表示,均衡点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6 且当P =6 时,有Q= Q d= Qe =20 ,同时,

第2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2.1 一元线性回归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 假设1、解释变量X 是确定性变量,Y 是随机变量; 假设2、随机误差项ε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和不序列相关性: E(εi )=0 i=1,2, …,n Var (εi )=σ2 i=1,2, …,n Cov(εi, εj )=0 i≠j i,j= 1,2, …,n 假设3、随机误差项ε与解释变量X 之间不相关: Cov(X i , εi )=0 i=1,2, …,n 假设4、ε服从零均值、同方差、零协方差的正态分布 εi ~N(0, σ2 ) i=1,2, …,n 2.2 考虑过原点的线性回归模型 Y i =β1X i +εi i=1,2, …,n 误差εi (i=1,2, …,n )仍满足基本假定。求β1的最小二乘估计 解: 得: 2.3 证明(2.27式),∑e i =0 ,∑e i X i =0 。 证明: 其中: ∑∑+-=-=n i i i n i X Y Y Y Q 1 2102 1 ))??(()?(ββ211 1 2 )?()?(i n i i n i i i e X Y Y Y Q β∑∑==-=-= 01????i i i i i Y X e Y Y ββ=+=-

即: ∑e i =0 ,∑e i X i =0 2.4回归方程E (Y )=β0+β1X 的参数β0,β1的最小二乘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在什 么条件下等价?给出证明。 答:由于εi ~N(0, σ2 ) i=1,2, …,n 所以Y i =β0 + β1X i + εi ~N (β0+β1X i , σ2 ) 最大似然函数: 使得Ln (L )最大的0 ?β,1?β就是β0,β1的最大似然估计值。 同时发现使得Ln (L )最大就是使得下式最小, 上式恰好就是最小二乘估计的目标函数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最大似然估计是在εi ~N (0, σ2 )的假设下求得,最小二乘估计则不要求分布假设。 所以在εi ~N(0, σ2 ) 的条件下, 参数β0,β1的最小二乘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等价。 ∑∑+-=-=n i i i n i X Y Y Y Q 1 2102 1 ))??(()?(ββ0 1 00??Q Q β β ??==? ?

数据库安全技术测验题2

《数据库安全技术》第二章测验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访问SQL Server实例的登录有两种验证模式:Windows身份验证和______身份验证。 A Windows NT B SQL Server C 混合模式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2. 关于登录账户和用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 登录帐户是在服务器级创建的,用户是在数据库级创建的 B 创建用户时必须存在一个用户的登录帐户 C 用户和登录帐户必须同名 D 一个登录帐户可以对应多个用户 答案:C 3.在SSMS中,________窗口用于显示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所有数据库对象。 A.对象资源管理器 B.查询编辑器 C.模版资源管理器 D.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 答案:A 4.下列关于SQL语言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SQL语言支持数据的三级模式结构 B.一个基本表只能存储在一个存储文件中 C.一个SQL表可以是一个基本表或者一个视图 D.存储文件的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 答案:B 5.用如下的SQL语句创建一个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4) NOT NULL 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AGE int) 可以插入到Student表中的元组是________。 A.(‘0731’,‘张三’,‘男’,23) B.(‘0731’,‘张三’, 23, 男) C.(NULL ,‘张三’, ‘男’,23) D.(‘0731’,NULL,‘男’,23)答案:A 6. 下列______不是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共同特点。 A.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使用 B.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 C.是面向集合的语言 D.是过程化的语言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 坏。 2. 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 ,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 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 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 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 ,试述TDI/TCSEC 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 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 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 可信 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 (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 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 见《概论》9.1.2)。 TDI/TCSEC 标准是将TCSECT 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 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 (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又称紫皮书)。在 TDI 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 与TCSE(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 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 ,参见《概论》9.1.2。 4. 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 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 ,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 (division)7 个等级,依次是D 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 渐增高。 验证设计(Verified Design) 安全域(Security Domains) 结构化保护(Structural protection) 标记安全保护 (labeled Security protectio n) 受控的存取保护 (Con trolled Access protectio n) 自主安全保护 (Discreti onary Security protect ion) 最小保护(Minimal protection) 这些安全级别之间具有一种偏序向下兼容的关系 ,即较高安全性级另催供的安全 保护包 含较低级别的所有保护要求,同时提供更多或更完善的保护能力。各个等级的基本内容为: 、更改或破 安全级别 A1 B3 B2 B1 C2 C1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