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案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案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案

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材分析

1.几何概型是不同于古典概型的又一个最基本、最常见的概率模型,其概率计算原理通俗、简单,对应随机事件及试验结果的几何量可以是长度、面积或体积.

2.如果一个随机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并且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那么该试验可以看作是几何概型.通过适当设置,将随机事件转化为几何问题,即可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互动学习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2、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七、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 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

(2)如课本P132图3.3-1中的(2)所示,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分析:本题考查的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特点,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有关。

解:(1)抛掷两颗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有6×6=36种,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古典概型;

(2)游戏中指针指向B 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指针落在阴影部分”,概率可以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长度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

例 2 某人欲从某车站乘车出差,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分析:假设他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但在0到60分钟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他在0到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站等车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到站等车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解: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 恰好是到站等车的时刻位于

[50,60]这一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

605060 =61,即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为6

1. 小结:在本例中,到站等车的时刻X 是随机的,可以是0到60之间的任何一刻,并且是等可能的,我们称X 服从[0,60]上的均匀分布,X 为[0,60]上的均匀随机数.

练习:1.已知地铁列车每10min 一班,在车站停1min ,求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

2.两根相距6m 的木杆上系一根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求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m 的概率.

解:1.由几何概型知,所求事件A 的概率为P(A)= 11

1; 2.记“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m ”为事件A ,则P(A)= 62=3

1. 例3 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40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藏着石油,假设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石油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大陆架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而40平方千米可看作构成事件的区域面积,有几何概型公式可以求得概率。

解:记“钻到油层面”为事件A ,则P(A)=

所有海域的大陆架面积储藏石油的大陆架面积=10000

40=0.004. 答: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0.004.

例4 在1升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种带麦诱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毫升,则取出的种子中含有麦诱病的种子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病种子在这1升中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取得的10毫克种子可视作构成事

件的区域,1升种子可视作试验的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比”公式计算其概率。

解:取出10毫升种子,其中“含有病种子”这一事件记为A ,则

P(A)= 所有种子的体积取出的种子体积=1000

10=0.01. 答:取出的种子中含有麦诱病的种子的概率是0.01.

例5 取一根长度为3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 的概率有多大?

分析:在任意位置剪断绳子,则剪断位置到一端点的距离取遍[0,3]内的任意数,并且每一个实数被取到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在任意位置剪断绳子的所有结果(基本事件)对应[0,3]上的均匀随机数,其中取得的[1,2]内的随机数就表示剪断位置与端点距离在[1,2]内,也就是剪得两段长都不小于1m 。这样取得的[1,2]内的随机数个数与[0,3]内个数之比就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

解法1:(1)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一组0到1区间的均匀随机数a 1=RAND .

(2)经过伸缩变换,a=a 1*3.

(3)统计出[1,2]内随机数的个数N 1和[0,3] 内随机数的个数N .

(4)计算频率f n (A)=N

N 1即为概率P (A )的近似值. 解法2:做一个带有指针的圆盘,把圆周三等分,标上刻度[0,3](这里3和0重合).转动圆盘记下指针在[1,2](表示剪断绳子位置在[1,2]范围内)的次数N 1及试验总次数N ,

则f n (A)=N

N 1即为概率P (A )的近似值. 小结:用随机数模拟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中事件A 及基本事件总体对应的区域转化为随机数的范围。解法2用转盘产生随机数,这种方法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但费时费力,试验次数不可能很大;解法1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可以产生大量的随机数,又可以自动统计试验的结果,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试验,可以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例6 在长为12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并以线段AM 为边作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cm 2 与81cm 2之间的概率.

分析:正方形的面积只与边长有关,此题可以转化为在12cm 长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求使得AM 的长度介于6cm 与9cm 之间的概率.

解:(1)用计算机产生一组[0,1]内均匀随机数a 1=RAND .

(2)经过伸缩变换,a=a 1*12得到[0,12]内的均匀随机数.

(3)统计试验总次数N 和[6,9]内随机数个数N 1

(4)计算频率N

N 1. 记事件A={面积介于36cm 2 与81cm 2之间}={长度介于6cm 与9cm 之间},则P (A )的

近似值为f n (A)=

N

N 1.

八、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九、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要注意

其适用条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成比例;

2、均匀随机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产生均匀随机数,从而来模拟随机试验,其具体方法是:建立一个概率模型,它与某些我们感兴趣的量(如概率值、常数)有关,然后设计适当的试验,并通过这个试验的结果来确定这些量。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中数学《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案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

3.3.2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在学生已经掌握几何概型的基础上,来学习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又一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对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培养学生自觉动手、动脑的习惯,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通过对本节例题的模拟试验,认识用计算机模拟试验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体会到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可以产生大量的随机数,又可以自动统计试验的结果,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试验,可以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维目标 1.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2.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理解随机模拟的基本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0,1]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及[a,b]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学会采用适当的随机模拟法去估算几何概率.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 在古典概型中我们可以利用(整数值)随机数来模拟古典概型的问题,那么在几何概型中我们能不能通过随机数来模拟试验呢?如果能够我们如何产生随机数?又如何利用随机数来模拟几何概型的试验呢?引出本节课题: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思路2 复习提问:(1)什么是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是怎样的?(3)几何概型的特点是什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请说出古典概型的概念、特点和概率的计算公式? (2)请说出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和概率的计算公式? (3)给出一个古典概型的问题,我们除了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计算概率外,还可用什么方法得到概率?对于几何概型我们是否也能有同样的处理方法呢? (4)请你根据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用计算器模拟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 (5)请你根据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用计算机模拟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 (6)[a,b]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活动: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相互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类比前面的试验,一一作出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 讨论结果: (1)在一个试验中如果

高二数学《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3.2.2 (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指的是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模拟实验去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其核心模拟实验的思想,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对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与随机事件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本质上是一样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随机数表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是本学科的次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设计和运用模拟方法近似计算概率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两种方法,并理解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的(整数值)随机数的区别及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优点。 2.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设计和运用模拟方法近似计算概率,使学生体会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数学的影响。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构造实验模型,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实验是通过计算机去完成的,与现实的实验有所不同,具有虚拟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随机数的产生与随机事件的发生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因为有利于操作给学生看,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 复习上节课相关知识→用计算器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用计算机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设计和运用模拟方法解决例6→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五、教学过程 问题1.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及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 问题2.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有几种?传统的方法有什么缺点? 师生活动(小问题): 1.由试验产生随机数:例如产生1~10之间的随机整数,可以把10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上1,2,…,10,放入袋中,充分搅拌后从中摸出一个球,这个球上的数就是随机数。其优点是:产生的数是真正的随机数,一般当需要的随机数不是很多时,可以用此方法来产生;缺点是:当需要的随机数的量很大时,速度太慢,从面说明利用计算器(机)产生随机数的必要。 2.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由计算器或计算机根据确定的算法产生随机数。优点是:速度比较快,适用于产生大量的随机数;缺点是:产生的随机数具有周期性(周期很长),具有类似随机数的性质,但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这种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称为随机模拟方法或蒙特卡罗方法(Monte Carlo)

人教版数学高一-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精品教案

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材分析 1.几何概型是不同于古典概型的又一个最基本、最常见的概率模型,其概率计算原理通俗、简单,对应随机事件及试验结果的几何量可以是长度、面积或体积. 2.如果一个随机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并且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那么该试验可以看作是几何概型.通过适当设置,将随机事件转化为几何问题,即可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互动学习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2、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七、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例题分析:

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3.3几何概型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126教案教学设计讲

1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1)本课是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和几何概型的前提下,学习用计算器(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通过例2的探究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随机模拟思想,并将此随机模拟方法推广应用,如估计未知量等。 (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是对前面(整数值)随机数产生结果有限性的补充,实现有关几何概型问题的模拟。 教学重点:学习用计算器(机)产生均匀随机数,设计模型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 2.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目标:了解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意义,熟练掌握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准备判断问题模型并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未知量。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的探究,提高数据分析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思想目标:强化用频率估计概率及化归的思想。(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积极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进取的良好学习习惯

和品质。 3.学生学情分析 (1)学会用计算器(机)产生整数值随机数,掌握一定的技术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较快掌握任意区间内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2)学生已学习了两种概率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因此在例题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较好地识别概率模型并计算其理论数值; (3)前面的抛硬币随机模拟试验中学生初步认识到离散型变量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统计思想,但对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估算准确转化随机模拟这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难点。需在在教师案例探究和应用的引导中,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和个人实际操作对比试验中进一步体会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把未知量估计问题转化为随机模拟问题并设计合理的试验过程。 4.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设计模型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体会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为达到此教学效果,通过例2的展开探究,以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类比学习方法,让学生横向与纵向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规律,最后通过理论验证规律的可靠性和客观存在性,让学生具体经历完整试验过程。其中,教师设计“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第三章_随机过程教案

第三章随机过程 本节首先介绍利用matlab现有的库函数根据实际需要直接产生均分分布和高斯分布随机变量的方法,然后重点讲解蒙特卡罗算法。 一、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利用MATLAB库函数rand产生。rand函数产生(0,1)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使用方法如下: 1)x=rand(m);产生一个m×m的矩阵,所含元素取值均为在(0,1)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2)x=rand(m,n);产生一个m×n的矩阵,所含元素取值均为在(0,1)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3)x=rand;产生一个随机数。 举例:1、产生一个5×5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矩阵,所含元素取值均为在(0,1)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x=rand(5) 2、产生一个5×3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矩阵,所含元素取值均为在(0,1)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x=rand(5,3) 二、高斯分布的随机数 randn函数产生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的随机数,使用方法如下: 1)x=randn(m);产生一个m×m的矩阵,所含元素都是均值

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的随机数。 2)x=randn(m,n);产生一个m×n的矩阵,所含元素都是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的随机数。 3)x=randn;产生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的随机数。 举例:1、产生一个5×5的矩阵,所含元素都是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的随机数。 x=randn(5) 2、产生一个5×3的矩阵,所含元素都是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的随机数。 x=randn(5,3) 3、产生一个5×3的矩阵,所含元素都是均值为0,方差为4的高斯分布的随机数。 x=2×randn(5,3) 三、蒙特卡罗仿真 1、蒙特卡罗算法 蒙特卡罗估计是指通过随机实验估计系统参数值的过程。蒙特卡罗算法的基本思想:由概率论可知,随机实验中实验的结果是无法预测的,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故需进行大量的随机实验,如果实验次数为N,以 N表示事件A发 A 生的次数。若将A发生的概率近似为相对频率,定义为 N N。 A 这样,在相对频率的意义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重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能力提升 3-3-2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选择题 1.用均匀随机数进行随机模拟,可以解决() A.只能求几何概型的概率,不能解决其他问题 B.不仅能求几何概型的概率,还能计算图形的面积 C.不但能估计几何概型的概率,还能估计图形的面积 D.最适合估计古典概型的概率 [答案] C [解析]很明显用均匀随机数进行随机模拟,不但能估计几何概型的概率,还能估计图形的面积,但得到的是近似值,不是精确值,用均匀随机数进行随机模拟,不适合估计古典概型的概率.2.给出下列关系随机数的说法: ①计算器只能产生(0,1)之间的随机数; ②我们通过RAND*(b-a)+a可以得到(a,b)之间的随机数; ③计算器能产生指定两个整数值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0个B.1个 C.2个D.3个 [答案] C 3.用随机模拟方法求得某几何概型的概率为m,其实际概率的大小为n,则() A.m>n B.m

4.在线段AB 上任取三个点x 1,x 2,x 3,则x 2位于x 1与x 3之间的概率是( ) A.12 B.13 C.14 D .1 [答案] B [解析] 因为x 1,x 2,x 3是线段AB 上任意的三个点,任何一个 数在中间的概率相等且都是13 . 5.设x 是[0,1]内的一个均匀随机数,经过变换y =2x +3,则x =12 对应变换成的均匀随机数是( ) A .0 B .2 C .4 D .5 [答案] C [解析] 当x =12时,y =2×12 +3=4. 6.把[0,1]内的均匀随机数分别转化为[0,4]和[-4,1]内的均匀随机数,需实施的变换分别为( ) A .y =-4x ,y =5-4 B .y =4x -4,y =4x +3 C .y =4x ,y =5x -4 D .y =4x ,y =4x +3 [答案] C 7.一个路口的红绿灯,红灯亮的时间为30 s ,黄灯亮的时间为5 s ,绿灯亮的时间为40 s ,当你到达路口时,事件A 为“看见绿灯”、事件B 为“看见黄灯”、事件C 为“看见不是绿灯”的概率大小关系为( ) A .P (A )>P ( B )>P ( C ) B .P (A )>P ( C )>P (B )

2020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第六节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第十一单元 第六节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一、选择题 1.在区间[0,3]上任意取一点,则此点坐标不大于2的概率是( ) A.13 B.12 C.23 D.79 【解析】 依题意,此点坐标不大于2的区间为[0,2],区间长度为2,而区间[0,3]的长 度为3,所以此点坐标不大于2的概率是23 . 【答案】 C 2.(精选考题·宁波质检)在长为10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P ,并以线段AP 为边作正 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 cm 2与49 cm 2之间的概率为( ) A.110 B.15 C.310 D.25 【解析】 点P 的区域长度为10 cm ,所求事件构成的区域长度为6 cm 到7 cm ,其长度 为1 cm ,∴P =110 . 【答案】 A 3. 如图是一半径为2的扇形(其中扇形中心角为90°),在其内部随机地撒一粒黄豆,则它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 A.2π B.1π C.12 D .1-2π 【解析】 扇形面积S =14×π×22=π,弓形面积S 1=π-12×22=π-2,∴P =π-2π =1-2π . 【答案】 D 4.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射线OT 落在60°角的终边上,任作一条射线OA ,则射线OA 落在锐角∠xOT 内的概率是( ) A.13 B.14 C.15 D.16 【解析】 OA 等可能地落在平面内,构成区域为(0°,360°),所求事件区域为(0°, 60°),∴P =60360=16 . 【答案】 D

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内任意取点,则该点落在四棱锥B1-ABCD内的概率是( ) A. 1 2 B. 1 3 C. 1 4 D. 1 5 【解析】不妨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c,则该点落在四棱锥B1-ABCD内的概率为 P= VB1-ABCD VABCD-A1B1C1D1 = 1 3 abc abc = 1 3 . 【答案】 B 6.平面上有一组平行线,且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为3 cm,把一枚半径为1 cm的硬币任意投掷在这个平面上,则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是( ) A. 1 4 B. 1 3 C. 1 2 D. 2 3 【解析】如右图所示,任取一组平行线进行研究,由于圆心落在平行线间任一点是等可能的且有无数种情况,故本题为几何概型.因为圆的半径为1 cm,所以圆心所在的线段长度仅能为1 cm,所以P= 1 3 . 【答案】 B 7.ABCD为长方形,AB=2,BC=1,O为AB的中点,在长方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点到O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 A. π 4 B.1- π 4 C. π 8 D.1- π 8 【解析】如图所示,点构成的区域为长方形ABCD,所求事件构成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 分,∴P= 2- π×12 2 2 =1- π 4 . 【答案】 B 二、填空题 8. 右图的矩形长为5,宽为2,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阴影部分的黄豆数为138颗,则我们可以估计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S 10 = 138 300 ,∴S=4.6. 【答案】 4.6 9.

高中数学必修三《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3.3.2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数学必修三第三章 概率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几何概型的基础上,来学习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又一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对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培养学生自觉动手、动脑的习惯,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例题的模拟试验,认识用计算机模拟试验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体会到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可以产生大量的随机数,又可以自动统计试验的结果,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试验,可以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教学目标 重 点: 掌握[0,1]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及[a,b ]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学会采用适当的随机模拟法去估算几何概率。 难 点: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知识点: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能力点: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理解随机模拟的基本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育点:通过随机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逻辑 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自主探究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算法解决大量重复模拟试验中的数据统计问题,得出问题的解的估计值,并由此进一步体会随机模拟方法、算法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过程。 易错易混点:在计算器上用rand()产生(0,1)之间的随机数不是什么难事,但产生任意区间(a,b )上的 随机数涉及线性变换,这是学生不易处理的问题,容易出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是怎样的?(3)几何概型的特点是什么?(4)列举几个简单的几何概型例子? 【师生活动】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4)几何概型例子:长3米的绳子被剪刀随机剪一次,问两段长度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在这个几何概型中,随机剪绳子可以抽象成数学模型:从区间(0,3)中随机取一个数,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的内容,均匀随机数。

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3.3几何概型几何概型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

3.3.1& 3.3.2 几何概型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什么是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4)均匀随机数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新知初探] 1.几何概型的定义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 (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概率公式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 4.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计算器上产生[0,1]的均匀随机数的函数是RAND函数. (2)Excel软件产生[0,1]区间上均匀随机数的函数为“rand(_)”. 5.用模拟的方法近似计算某事件概率的方法 (1)试验模拟的方法:制作两个转盘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并统计试验结果. (2)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用Excel的软件产生[0,1]区间上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注意操作步骤. [小试身手] 1.一个靶子如右图所示,随机地掷一个飞镖扎在靶子上,假设飞镖既不 会落在靶心,也不会落在阴影部分与空白的交线上,现随机向靶掷飞镖30 次,则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次数约为( ) A.5 B.10 C.15 D.20

解析:选A 阴影部分对应的圆心角度数和为60°,所以飞镖落在阴影内的概率为 60° 360°=16,飞镖落在阴影内的次数约为30×16 =5. 2.已知集合M ={x |-2≤x ≤6},N ={x |0≤2-x ≤1},在集合M 中任取一个元素x ,则x ∈M ∩N 的概率是( ) A.19 B.18 C.14 D.38 解析:选B 因为N ={x |0≤2-x ≤1}={x |1≤x ≤2},又M ={x |-2≤x ≤6},所以M ∩N ={x |1≤x ≤2},所以所求的概率为2-16+2=18 . 3.如图所示,半径为4的圆中有一个小狗图案,在圆中随机撒一粒豆子,它落在小狗图案内的概率是1 3 ,则小狗图案的面积是( ) A.π3 B.4π3 C.8π3 D.16π3 解析:选D 设小狗图案的面积为S 1,圆的面积S =π×42=16π,由几何概型的计算公 式得S 1S =13,得S 1=16π 3 .故选D. 4.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x ∈[0,1]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所求概率为 1-01--1=1 2 . 答案:12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典例] (1). (2)某汽车站每隔15 min 有一辆汽车到达,乘客到达车站的时刻是任意的,求一位乘客到达车站后等车时间超过10 min 的概率. [解析] (1)∵区间[-1,2]的长度为3,由|x |≤1,得x ∈[-1,1],而区间[-1,1]的长度为2,

3.3.1—3.3.2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3.3 几何概型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2、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 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 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 还是几何概型。

高中数学《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A版必修3 第三章概率 3.3几何概型 教材地位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随机问题无法用公式求得准确概率,于是在高中数学的概率模块学习中,新增了随机模拟这一重要内容。本课作为概率必修的章节的尾声,在掌握了概率定义,古典概型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及几何概型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方法,并运用于随机模拟试验中,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随机问题,提供了另一个实用可操作的途径。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用计算器(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一般方法;探究例2,一方面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统计事件发生的频率,并估计为概率,另一方面用几何概型的公式计算得到准确的概率,并验证随机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通过例3圆周率的估计问题来巩固随机模拟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用计算器(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一般方法;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解决例2的送报纸问题。 ●教学难点:随机模拟试验的设计过程。 教学目标设置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均匀随机数的特点;熟练掌握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方法;通过例2和例3,学会设计随机模拟试验。 ●能力目标: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思想目标:巩固和深化频率估计概率的随机模拟思想。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已学习概率的定义,理解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在古典概型的学习中,已初步接触了随机模拟试验; ●已经学习几何概型的公式计算方法,并基本能识别不同几何测度的概率问题; 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考中,随机模拟试验的内容较少涉及,传统授课中,例2送报纸问题常以几何概型公式计算的方法为教学重点。但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数学建模与数据处理是重要的部分,而随机模拟是此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中需提供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故本课采用数学试验的教学策略,从试验原理的引入到试验工具的学习,从设计试验的方案到体验试验的操作,应用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论证,最后提炼出试验的主要思路,并加以巩固运用,让学生体验随机模拟试验的全过程。 由此,课前需做好以下教学准备:每个小组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两个计算器,教师自制转盘教具,印制课堂学案。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3.3几何概型 331 —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__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__积) (3 )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 )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 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2、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 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 00至9: 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 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数学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案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数学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案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数学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案教案新人教A版必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6)[a,b]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活动: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相互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类比前面的试验,一一作出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 讨论结果: (1)在一个试验中如果 a.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b.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classical models of probability),简称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A) = 基本事件的总数 数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 A . (2)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 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的每一个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 a.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b.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 ) ( ) ( 面积或体积 的区域长度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 面积或体积 的区域长度 构成事件A . (3)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产生整数值随机数来近似地得 到所求事件的概率,对于几何概型应当也可. (4)我们常用的是[0,1]上的均匀随机数.可以利用计算器来产生0—1 之间的均匀随机数(实数),方法如下: 试验的结果是区间[0,1]内的任何一个实数,而且出现任何一个实数是等可能的,因此,就可以用上面的方法产生的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进行随机模拟. (5)a.选定A1格,键入“=RAND()”,按Enter键,则在此格中的数是随 机产生的[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b.选定A1格,按Ctrl+C快捷键,选定A2—A50,B1—B50,按Ctrl+V快捷 键,则在A2—A50, B1—B50的数均为[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6)[a,b]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X=RAND, 然后利用伸缩和平移变换,X=X*(b-a)+a就可以得到[a,b]上的均匀随机数,试验结果是[a,b]内任何一实数,并且是等可能的.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对中职幼师班学生,但若直接照本宣科,学生在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还有学习兴趣方面都会不如人意,所以通过对教材的重新处理,重新设计问题情景,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实验的可操作性及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的讨论与探索。本设计可通过设计笑话调节气氛,让学生在笑过后能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通过设计抓阄等游戏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再利用多媒体中随机数生成器等进行随机抽样,让学生感受样本得到的随机性;通过生活中的几个典型实例,不仅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还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与形势的关注,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二、教材背景与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抽样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同时在小学与初中已接触过简单初步的统计知识后在中职阶段安排的一章内容,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呈螺旋性上升一个台阶。教材通过实例引出抽样的必要性,抽样时所应考虑到问题,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和所推断的结论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最常用、最基础的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具体介绍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 三、学情分析 虽然是学中职教材的内容,但幼师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与实际问题的简单应用比较感兴趣,参与实际操作有热情,同时对操作后在思维水平上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学习统计的意义,能够通过生活的具体实例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对著名案例的分析,理解样本的代表性与统计推断结论的可靠性之间的关系。 (3)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以探究问题为导向,在对选取的实例解决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自己操作实践,引入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中的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必修五第十三章概率13.4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必修五第十三章概率13.4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测试题 2019.9 1,画一个程序框图,输入一个整数,判断其是奇数还是偶数. 2,设计一个计算997531??????的算法,并画出它的程序流程图 3,、观察下面的过程,回答问题: 因为406116002006+?=; 38234061600+?=; 241382406+?=; 221524382+?=; 212224+?=; 011222+?=, 所以21600,2006>=< (1)上面的计算求的是什么? (2)根据上面的例子归纳出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4,一般来说,一个复杂的流程图都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结构; 5,一般地,对于树状结构图,下位比上位________,上位比下位 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流程图,若输入的值为-5时,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 7,如图是数学中的一算法流程图:

则其表示的数学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下现象是随机现象的是 ( ) A 、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必会沸腾 B 、走到十字路口,遇到红灯 C 、长和宽分别为a,b 的矩形,其面积为 D 、实系数一次方程必有一实根。 9,有下面的试验1)如果,那么;2)某人买彩票中奖;3)3+5〉10;4)在地球上,苹果不抓住必然往下掉。其中是必然现象的 有 ( ) A 、1) B 、4) C 、1)3) D 、 1)4) 10,有下面的试验:1)连续两次至一枚硬币,两次都出现反面朝上;2) 异性电荷,互相吸引;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结冰。 其中是随机现象的是 ( ) A 、1) B 、2) C 、3) D 、 1)3) 测试题答案 0100C a b ?,a b R ∈a b b a ?=?00C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2.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理解随机模拟的基本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0,1]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及[a,b]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学会采用适当的随机模拟法去估算几何概率.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1)什么是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是怎样的?(3)几何概型的特点是什么? 2、在古典概型中我们可以利用(整数值)随机数来模拟古典概型的问题,那么在几何概型中我们能不能通过随机数来模拟试验呢?如果能够我们如何产生随机数?又如何利用随机数来模拟几何概型的试验呢?引出本节课题: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1)请说出古典概型的概念、特点和概率的计算公式? (2)请说出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和概率的计算公式? (3)给出一个古典概型的问题,我们除了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计算概率外,还可用什么方法得到概率?对于几何概型我们是否也能有同样的处理方法呢? (4)请你根据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用计算器模拟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 (5)请你根据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用计算机模拟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 (6)[a,b]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活动: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相互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类比前面的试验,一一作出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 讨论结果: (1)在一个试验中如果 a.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b.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classical models of probability),简称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A)= 基本事件的总数数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 A . (2)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

示范教案(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高一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笔人:陈超教案使用教师____________ 参与研讨教师:周鸿强、陈燕、施宝林、陈丽杨教案使用时间____________ 课题:3.3.2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2.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理解随机模拟的基本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0,1]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及[a,b]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学会采用适当的随机模拟法去估算几何概率.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1)什么是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是怎样的?(3)几何概型的特点是什么? 2、在古典概型中我们可以利用(整数值)随机数来模拟古典概型的问题,那么在几何概型中我们能不能通过随机数来模拟试验呢?如果能够我们如何产生随机数?又如何利用随机数来模拟几何概型的试验呢?引出本节课题: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1)请说出古典概型的概念、特点和概率的计算公式? (2)请说出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和概率的计算公式? (3)给出一个古典概型的问题,我们除了用概率的计算公式计算概率外,还可用什么方法得到概率?对于几何概型我们是否也能有同样的处理方法呢? (4)请你根据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用计算器模拟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 (5)请你根据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用计算机模拟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 (6)[a,b ]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活动: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相互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类比前面的试验,一一作出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 讨论结果: (1)在一个试验中如果 a.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b.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classical models of probability ),简称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 (A )=基本事件的总数 数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A . (2)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的每一个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 a.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b.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A . (3)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产生整数值随机数来近似地得到所求事件的概率,

3.3.2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案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试验,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了解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1、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思考,发现创新的好习惯。通 过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设计和运用模拟方法来近似计算 概率,让学生深刻体会频率和概率的区别,通过大量模拟实验,充分感受“大数规律”,从而理解频率估计概率的科学性。进而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 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使用EXCEL软件产生[0,1]及[a,b]上均匀随机数;学会采用适当的随机模拟法去估算几何概率.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随机模拟法去估算几何概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 ,求父亲在7:30之后离开家上班的概率?

问题2:如何判断这个问题是一个几何概型的?几何概型特点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发言,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在几何概型中要把一个变量问题转化为长度比来解决问题,同时为例题《订报纸》,两个变量问题做铺垫。 问题3: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问题4:对比上一个问题,都是时间问题,都是几何概型,怎么上一个是长度比,这道题用面积比,有什么区别?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观察、交流后,得出方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解题过程由学生思考陈述,教师板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本题特点。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个变量可否解决问题,自然是学生分析出需要设两个变量。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面积比后,需要用到平面区域中线性规划知识,考虑到例题涉及到了一些学生还未接触过的知识,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 问题5: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向古典概型那样通过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该事件的概率呢?你能设计一个方案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