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省统计局发布人:综合处 2010-4-12 14:02:57

云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2010年3月23日

2009年是经受严峻考验、克服重重艰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面对历史上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预见早、判断准、行动快、措施硬,果断采取一揽子有效政策措施,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了稳步复苏、回升向好的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616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名第15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63.9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580.3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2523.93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9:43.1:39.0调整为17.3:41.8:40.9。全省人均GDP达到1353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1983美元),比上年增长11.4%。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41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图1 2005-2009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4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增值税完成97.53亿元,下降 1.9%;营业税175.79亿元,增长28.7%;企业所得税65.29亿元,下降1.1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52.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50.3%、40.5%、27.4%、40.5%和30.8%。

图2 2005-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8.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7%。

表1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00.6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种植业产值849.3亿元,增长4.5 %,林业产值196.1亿元,增长6.6%,畜牧业产值553.6亿元,增长6.7%,渔业产值41.8亿元,增长1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9.7亿元,增长1.2%。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76.9万吨,比上年增长3.8%。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油料产量49.92万吨,比上年增长23.6%;烤烟产量87.77万吨,增长4.6%;蔬菜产量1215.5万吨,增长4.2 %;园林水果产量260.18万吨,下降2.3%;茶叶产量18.03万吨,增长5.1%;鲜切花产量56.02亿枝,增长5.9%。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04.6万吨,比上年增长5.7%;牛奶产量48.4万吨,增长8.3%;禽蛋产量20.8万吨,增长6.9%;水产品产量45.5

万吨,增长15.6%。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4.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9万亩。

表2 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04.38亿元,增长1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19.72亿元,增长9.8%。

图3 2005-200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属于云南支柱产业的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689.82亿元,同比增长11.4%;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42.36亿元,同比增长16.6%;矿产业完成增加值670.57亿元,同比增长6.3%。6大高载能行业共完成增加值7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0.9%。

全年原煤产量8921.02万吨,比上年增长3.0%;发电量1173.82亿千瓦小时,增长12.9%;粗钢产量1049.05万吨,增长16.4%;钢材产量973.3万吨,增长16.3%;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15.8万吨,下降0.4%;水泥产量5046.45万吨,增长25.8%;卷烟产量691.58万箱,增长1.8%;成品糖产量223.91万吨,增长6.1%。

表3 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009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94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实现利润265.37亿元,下降4.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9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79.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25.3%;上缴税金45亿元,增长25.7%。

图4 2005-2009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45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7.06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投资1524.87亿元,增长21.1%,其中工业投资1521.55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2805.09亿元,增长34.0%。

图5 2005-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表4 2009年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37.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52.96亿元,增长30.5%;办公楼投资18.91亿元,增长55.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0.52亿元,增长40.4%。全省商品房屋施工面积6837.88万平方米,增长27.2%;竣工面积1680.56万平方米,增长59.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229.95万平方米,增长35.7%,商品房屋销售额653.53亿元,增长48.4%。

全年改建和新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大理至丽江、昆明绕城西北段等高速公路开工,启动52条二级干线公路建设;大丽铁路建成通车,新开工云桂、丽香等5个铁路建设项目,在建铁路项目达11个;腾冲机场正式通航,大理、香格里拉机场完成改扩建并投入使用,昆明新机场建设进度加快;景洪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小湾水电站实现三台机组发电,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进展顺利;陇川麻栗坝、楚雄青山嘴两座大型水库和18件中型水库下闸蓄水,“润滇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5万件。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1.06亿元, 比上年增长

19.3%。分地域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54.57亿元,增长20.3%;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96.49亿元,增长18.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55.85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81.43亿元,增长27.9%;其他行业零售额113.78亿元,增长7.1%。

图6 2005-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5%,汽车类比上年增长8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2%,通讯器

材类增长27.4%,中西药品类增长41.6%,日用品类增长32.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0.8%,化妆品类增长26.4%,金银珠宝类增长69.9%,家具类增长28.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8.8%。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0.1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5%。其中出口完成45.14亿美元,下降9.7%,进口完成35.05亿美元,下降23.8%。全年对欧盟进出口11.26亿美元,下降1.5%;对东盟进出口31.51亿美元,增长13.8%;对南亚进出口5.41亿美元,下降40.1%。

图7 2005-2009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农产品成为了全省出口创汇的新龙头。全省农产品出口9.72亿美元,增长21.6%;电力出口2.07亿美元,增长38.3%;纺织品及服装出口3.06亿美元,增长64.6%。磷化工产品出口7.7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1.1%;机电产品出口9.03亿美元,下降7.8%;有色金属产品出口3.28亿美元,下降 24.0%。在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进口7.76亿美元,增长 14.6%;农产品进口4.18亿美元,增长47.9%;金属原材料进口15.33亿美元,下降24.7%;非金属原材料进口1.52亿美元,下降85.6%。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90个,比上年下降16.7%,合同外资

16.82亿美元,下降0.2%,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1亿美元,增长

17.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

货车9.0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1.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53.29万辆,增长27.1%。民用轿车保有量73.49万辆,增长29.8%,其中

私人轿车62.12万辆,增长34.6%。

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57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1.72亿美元,增长16.9%。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2亿人次,增长17.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30.66亿元,增长22.9%;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10.73亿元,增长22.2%。

七、金融、保险和证券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1119.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68.61亿元,增长23.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8779.63亿元,增长3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924.4亿元,增长16.7%;中长期贷款余额5585.26亿元,增长46.3%,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929.77亿元,增长46.5%。

图8 2005-2009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8.17亿元,增长23.5%;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2.4亿元,增长0.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

原保险保费收入19.51亿元,增长5.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34.14亿元,增长7.6%;寿险业务给付21.99亿元,下降7.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8.99亿元,增长13.1%。

全年云南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累计筹资120.55亿元,比上年增加59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筹资)102.55亿元,增加41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18亿元,增加18亿元。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26家,总股本127.2亿股;总市值2606.85亿元,比上年增加1490.24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3.24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在校学生39.36万人,比上年增长13.2%;毕业生8.59万人,比上年增长8.3%。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34万人,在校生47.19万人,毕业生11.7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2.03万人,在校生61.15万人,毕业生18.38万人。初中招生69.7万人,在校生203.82万人,毕业生62.0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9.5万人,在校生444.14万人,毕业生73.3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2.1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2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5.4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5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58.6%。免除了640多万名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向208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

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0.55%,与上年持平。年末共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2个,省级以

上重点实验室34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1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671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9项,应用技术成果583项,软科学成果49项。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专利申请4633件,获专利授权2923件;签订技术合同1030项,成交金额达7.19亿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7个,文化馆148个,公共图书馆150个,博物馆36个。在全国首创并建成407所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完成2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启动了4万多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29%和95.06%。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4座,广播电台16座,电视台16座,有线电视用户486万户。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9319个,医院72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4.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3.3万人,其中医生5.9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2个,卫生技术人员6209人;专科防治机构31个,卫生技术人员591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47个,卫生技术人员5024人。乡镇卫生院1383个,床位3.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7万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86393例,报告死亡1233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90.18/10万,死亡率2.71/10万。

全年云南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银、铜牌15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银、铜牌55枚。

十、资源、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省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99个,环境监测人员1244人。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81个,项目总投资9.96亿元。城市污水处

理率为69.7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4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2.88%。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2.61%和0.48%。

全年共完成营造林1031万亩,启动实施4730万亩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0平方公里。年末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5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4.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42.7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4.2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144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8.0%;人均水资源3161立方米,减少38.0%。全年平均降水量983毫米,减少26.0%。年末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总量54.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2.2%。全年总用水量153.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6%。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25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6立方米,增长7.4%。全省人均用水量为337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8106.68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比上年增长6.98%。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891.1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44%。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6939.84万吨,增长13.2%;焦炭消费量1174.14万吨,下降6.09%,天然气消费量4.19亿立方米,下降15.86%,电力消费量599.92亿千瓦时,增长8.8%。全省能源消费量结构为:第一产业占2.8%;第二产业占74.9%;第三产业占11.9%;居民生活消费占10.4%。全省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8%;单位GDP电耗比上年下降4.19%。全年共实现节能量386万吨标准煤。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444人,比上年下降10.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人,下降17.0%;工矿商贸企业

(不含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64人,下降4.2%;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323人,下降33.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075起,造成1888人死亡、654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371.71万元;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3.02,下降23.15%。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45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6.92万人,出生率为12.53‰;死亡人口29.3万人,死亡率为6.45‰;自然增长率为6.08‰,比上年下降0.24个千分点。年末全省城镇化水平达34.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1554万人,乡村人口3017万人。

表8 2009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稳定25.7万个就业岗位;安排2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9.3万名失业人员就业;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鼓励创业,帮助2万人实现创业并带动12万人就业。因国际金融危机返乡的150万农民工有148万实现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23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55万人。年末全省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202元,比上年增长12.4%。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26992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25元,比上年下降2.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2%。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540万人,净脱贫15万人。

图9 2005-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10 2005-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06.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8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6.3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90.2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62.45万人, 增加144.2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7.4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5.03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21万人。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9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3293.5万人,增加71.5万人,参合率达93.0%,比上年提高3.23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34.39亿元,累计受益7582.56万人次。全省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90.6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338.6万人,比上年增加30.7万人。

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79万张,全年收养各类人员2.72万人。新建了4个州级儿童福利院和7个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3所,已建成67所,新增床位1万多张,集中供养率超过了10%。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8.66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03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1亿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 万元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的实际增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6.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

8.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新修订的农村贫困标准统计的,与历史数据不完全可比。

9.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云南省支柱产业及其发展

云南省支柱产业及其发展 支柱产业是指在现实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增长速度快、产业关联度大、投入产出比较好的产业。支柱产业在云南省GDP中占有较大份额,为财政上交了大量的利税,云南省支柱产业已经在资源配置、技术装备、社会需求等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也具有了产业集群和商业聚集的优势,成为了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十五”期间,云南省大力培育和发展了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矿产、电力五大产业构成的支柱产业群。云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目标就是要改变云南省支柱产业单一(烟草产业)的状况,形成一个支柱产业群。具体发展目标如下:1、续巩固提高烟草产业;2、加快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3、大力提升旅游产业;4、全面提高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产业;5、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 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中,云南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它的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矗起了一座丰碑。 烟草产业:实现了集约化生产和多元化经营的飞越 云南省烟草产业经过几十年不断的科技创新,实现了原料基地建设、科研与技术开发、集约化生产和多元化经营的飞越,逐步发展成为体系比较完备的大产业,同时也成为了云南省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之一。目前,云南烟草行业拥有9家卷烟厂,30多家复烤厂,以及烟草研究院、进出口、物资储备运、烟叶、卷烟销售公司的16个直属单位。烟叶收购量约占全国的确1/3,卷烟产销量占全国的18%,利税占全国的1/3,在全国烟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烟草产业在烟叶种植方面进行了品种优选、品种改良使烟叶的种植和生产基地建设居国内领先地位,烟草种植科技贡献率为42%;在烟草加工方面,进行了卷烟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研制配方、烟气化学、烟草化学、卷烟辅料、香精香料、烟草质检、信息化建设等上千个研究、开发项目,其中有3项达国际领先水平。 生物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科技产业 近年来,云南与生物有关的如天然药物、绿色食品、花卉及绿化园、艺生物化工、保健食品、香料等方面有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科技产业。2002年,这些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5亿元,增幅比1999年增长25%以上;花卉产业、生物化工产业的总产值合计达117.4亿元,已经成为我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云药产业中,云南省149个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中,有76个从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其中以医药为主的研究机构20余家,相关科研人员500多人。2002年,政府对云南生物医药的R&D投入6122万元、带动全社会对云南生物医药的R&D投入为53304万元,整个投资结构为,政府约占8%,企业自筹占54%,银行贷款占38%;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72家,销售收入达15.24亿元;在新药产业化方面,有产业化开发和现代中药种植基地重大项目70余项。“九五”以来,我省共获国家级新药46个,其中,一类7个,二类5个,其他类30个,生物制品4个;通过国家审批的民族药120余个;正在向卫生部申报的100多个。我省天然药业中的部分植物药在分类、有效成分提取、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些植物的药用提取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在云花产业中,云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这里,世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困难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和《云南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暂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困难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和《云南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6-12-26 17:48:00 厅办〔2002〕97号 (2002年4月25日) 各地、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部、委、办、厅、局、公司: 现将《云南省困难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和《云南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印发你们,并结合我省医保工作实际,强调以下意见,请一并组织落实。 一、全省所有企业(包括中央、省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二、企业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省政府〔1999〕86号令)的要求,执行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规定,参加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病保险费。职工个人缴纳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按月代为扣缴。 三、对于少数困难企业,可以先参加住院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暂不建个人帐户,职工个人也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待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个人帐户。 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企业应按照所在统筹地区确定的住院医疗保险缴费费率,按月缴纳住院医疗保费。同时,按统筹地区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规定,由单位和个人按时缴纳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费,企业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住

院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待遇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四、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效益较好的企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不降低。按照国务院〔1998〕44号文件规定:“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各地应照此执行。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管理模式、管理办法和具体支付比例等工作的规范和管理。 五、要采取多种方式和办法,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积极探索职工互助医疗办法,开展职工门诊、住院互助医疗保障活动,解决职工因患大病、特殊疾病个人负担过重和遭受意外伤病而导致的生活、医疗困难问题。对少数未参保的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情况,争取资金实行社会救助。 六、各地可根据《云南省困难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和《云南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抓紧、抓好、抓实贯彻落实工作,扩大覆盖面,把企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 附件: 1、《云南省困难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暂行规定》; 2、《云南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附件1: 云南省困难企业职工住院医疗保险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和《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 摘 要:从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进、资本积累、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这五个方面对云南经济发展的现状作出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云南省 经济发展 现状 策略 1.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1998年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云南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底云南省GDP 达到4260.48亿元人民币,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6.33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19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8.96亿元,增长10.7%。人均GDP 达到7582元。 结论:从纵向来看,云南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 但从纵向来看,云南省在省、区、市GDP 排名中一直处于靠后的位置。 2.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就是经济进步。所谓进步,就是“现在比过去、将来比现在有可能实现更理想的状态”。所以,经济的进步就是指现在比过去、将来比现在能产生更理想的经济状态。经济进步对区域经济而言,有意义的基本上包括五个方面: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进、资本积累、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所以,以下对云南经济发展现状的评价从这五个方面进行。 2.1生产的增长 生产的增长在经济进步中占有中心地位。生产增长的水平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测定,此处用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来测定。以下是2001—2010年云南省GDP 及其增长率统计图。 2001年2010年云南省GDP及其增长率统计图468101214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沟通交流制度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事调配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2.02.17 【实施日期】2012.0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信 息沟通交流制度的通知 各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关系民生、权力集中、资金管理量大、人民群众关注度高,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为加强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信息沟通与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各种腐败现象对我省人社系统工作造成危害,经研究,决定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信息沟通交流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沟通交流制度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明

党的纪律,加强作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制度机制、完善责任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及时总结交流全省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和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各地、各单位工作的沟通与交流,切实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纪检监察信息》推广廉政经验、宣传反腐做法,传播自律信息,弘扬廉政文化,促进廉政宣传教育,指导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推进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认识

毛邓论文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内容的认识 任何一个国家在长期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我国目前现状,一方面存在就业压力过大,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人才相对稀缺,技能落后,知识储备不足,知识水平更新换代滞后。因此,要转变教育导向,发展多样化、专业化教育,紧跟世界潮流、市场趋势。同时,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之一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谐。在贫富差距问题突出的今天,我们要修正以前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理念,这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而是要引导和扶持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突破各领域各阶层意识形态的局限性,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脱贫致富,从而减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谱写课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

北大核心目录 (第七版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 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于1992、1996、2000、2004、2008、2011和2014年出版过七版,主要是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与订购、为读者导读提供参考依据。为了及时反映中文期刊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编者开展了新一版核心期刊的研究工作。课题组认真总结了前五版的研制经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 序号中文刊名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学术月刊 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11 社会科学 1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13 江海学刊 1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6 文史哲 17 学术研究 18 江苏社会科学 1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21 社会科学研究 2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 社会科学战线 2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5 浙江社会科学 26 江西社会科学 27 南京社会科学 28 天津社会科学 29 学习与探索 30 河北学刊 3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3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3 学海 34 江汉论坛 3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7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38 甘肃社会科学 39 浙江学刊 40 人文杂志 4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4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43 求索 44 求是学刊 45 贵州社会科学 46 思想战线 47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 探索与争鸣 49 广东社会科学 50 中州学刊 5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5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5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54 国外社会科学 5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56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57 东南学术 58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9 山东社会科学 60 东岳论丛 61 云南社会科学 62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64 河南社会科学 6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6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6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69 社会科学辑刊 70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71 学术交流 72 学术论坛 7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75 学术界 7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

云南省经济发展变化

云南省经济发展变化 经济发展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云南全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0多年来,云南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序,由1980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9年的第18位,以能源、通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一批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兴起。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生产连续获得丰收。 在中央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大西南为依托,省会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和边境一线为前沿,面向东南亚和全世界的对外开放格局。从1993年开始,云南省联合中国各省区及东盟各国,连续16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随着澜沧江-湄公 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示意图 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云南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通道和前沿。

2006年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0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增速创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比2001年增长61.1%,5年平均增长10.0%。全省人均GDP2001年达到5015元(606美元);2004年达到7012元(848美元),提前一年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GDP800美元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2006年人均GDP达到8970元(1149美元),又跃上人均1000美元的新台阶;2001年~2006年全省人均GDP年平均增长8.4%。 2007年云南生产总值预计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创13年来最高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增幅创10年来最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8%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4.18%;人口自然增长率6.86‰。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71亿元,新增1041亿元。 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70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94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51.09亿元,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056.95亿元,增长12.5%,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4.1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07亿元,增长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2587元,比上年增长10.3%。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增强,创造增加值2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农业

资本市场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一)

资本市场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一) 摘要: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云南省上市企业基本数据对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其他因素一定的前提下,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的关系,资产负债率与托宾Q值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云南省上市企业的债务融资不能起到提高企业绩效的作用,债务比例的增加而公司的绩效会下降。 关键词:云南省;资本结构;企业绩效 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从上市企业的数量、融资金额和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云南省资本市场在这个大环境中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云南省的发展状况势必有别于东部发达地区及西部其他地区而呈现自身的发展特点与问题。因此对云南省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云南省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继续推进云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于资本市场是否总能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学者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谈儒勇1]对1994~1998年间季度数据的研究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当有限,甚至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李广众2]使用国内有价证券发行额占GDP的比重来反映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认为股票市场的发展虽然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实际资本积累,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储蓄水平。殷醒民、谢洁3]在回归中增加使用了上证指数标准差为解释变量来反映股票市场的稳定性,认为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王一晶4]从实证方面研究了中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正面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较小。 本文充分利用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资本市场和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对云南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好的了解云南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指标与数据的选择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通常,我们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活动。本文以云南省每季度末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计量标准,在数据的处理上,对GDP取自然对数,以消除数据的非平稳性和异方差,即Y=Ln(GDP)。 (二)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的衡量指标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及数据的可得性,在此我们选取了资本市场发展规模指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指标来衡量中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1.资本市场发展规模指标(X1)。资本化率是评价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的最常用指标。这里用云南省上市企业每季度末股票市价总值与名义季度GDP的比值来反映云南省上市企业的总体规模大小。 2.资本市场流动性指标(X2)。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指标通常包括周转率和交易率两个常用指标。这里使用资本市场周转率,即云南省上市企业每季度股票总成交金额与股票平均市价总值之比,来衡量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样本期间设定为2007年一季度———2009年二季度。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局网站,和云南省证券管理委员会网站。计量检验采用Eviews5.0软件。 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本文具体的估计模型设定如下Y=α+β1X1+β2X2+u以X1、X2为解释变量,Y为被解释变量,根据以上选取的数据,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5]。考虑到资本投资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为符合云南省投入产出的一般规律,加入自回归项AR(4)进行自相关校正,这也提高了模型的拟合优度。估计结果为:表1模型估计结果模型为:Y=8.303878+0.54272X1+0.3319X2+0.423968〔AR(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政府依据本国国情适时适度调节本国经济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增长速度持续增加,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令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就业与失业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处在国际日新月异环境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还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一点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预测防范这些隐患,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中国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口多。再加上过去中国发展经济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后来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缓解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是很大,这样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另外再加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不难发现在社会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给当地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有的地方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人生健康。如云南就有一个小村庄就因为当地工厂乱排放工业废弃物而污染当地水源,导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为“癌症村”。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就业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2017年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

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 1. 江汉论坛3 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3.甘肃社会科学4 4. 思想战线4 5.山东社会科学4 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47.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 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60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 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 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 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人文社科论坛.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论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 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入分析云南省的优势,并将云南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助于实现其平稳较快发展。【关键词】云南省资源优势经济发展云南省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多山省份,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3位,属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云南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牢固树立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强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云南气候条件优越,物质资源丰富,资源富裕度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有开发的雄厚物质基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云南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广袤的国土资源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1%,居各 省区的第8位。全境东西最大的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是德钦县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米,高差悬殊6663.6米。全省从南到北平均每千米海拔升高6米。全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4%,高原丘陵占10%,山原面积占了全省总面积的94%。 2008年末全省耕地总资源607.78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418.55万公顷,牧草地面积78.23万公顷。二、对外交往的区位优势云南有8个地州,25个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总长4060千米。其 中中缅段1997千米,中老段710千米,中越段1353千米。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约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出境公路20多条,80多条边民互市的通道。近年来,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下,逐渐完善了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云南省专家协会等单位申请设立职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云南省专家协会等单位申请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增加培训工种等级等有关问题的批复 【法规类别】会议差旅 【发文字号】云人社复[2010]71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0.06.23 【实施日期】2010.06.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云南省专家协会等单位申请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增加 培训工种等级等有关问题的批复 (云人社复〔2010〕71号) 云南省专家协会等单位: 你们关于申请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站、增加培训工种等级和变更地址、法人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下列单位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站 (一)云南省专家协会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站,名称为:云南兴业职业技能培训站,培训站编号00000138:地址昆明市西昌路225号:负责人杨汝鉴:培训工种为:农产品经济人、蔬菜加工工、餐厅服务员、营业员、客房服务员。培训等级为:初、中级。

(二)云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站,名称为:云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站,培训站编号00000139:地址昆明市永昌路189号:负责人杜汝清:培训工种为:蔬菜加工工、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手绣工、农产品经纪人、花卉园艺工、果树工、绿化工、插花员、砌筑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工。培训等级为:初、中级。 (三)云南省继续教育协会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站,名称为:云南云跃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培训站,培训站编号00000140:地址昆明市如安街省军转培训中心:负责人薛丽丽:培训工种为:人力资源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培训等级为:初、中、高级。 (四)云南技工教育集团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站,名称为:云南技工教育集团职业技能培训站,培训站编号00000141:地址昆明市盘龙区茨坝北路2号:负责人周世华:培训工种为: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计算机操作员、无机化学反应工、和成氨生产工、过磷酸钙生产工、复合磷肥生产工、微量元素混肥生产工、硫酸生产工、磷酸生产工、烧

河南省社会工作知识培训(行红芳)

主讲教师简介 行红芳副教授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博士,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经在《中州学刊》、《青年研究》、《河南社会科学》、《河南日报》(理论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过论文和研究报告三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河南省决策招标项目一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七项,主持及参与完成厅级项目七项。曾任首届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展过多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社会政策与法规 行红芳 一社会政策概述 1 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社会政策是国家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祉为目的,以国家的立法与行政为手段,促进 社会各阶层均衡发展的施政方针,基本原则与具体的行动路线。 它是国家公共政策的一部分,是一系列法律、法规、措施、办

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行动 2 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社会保障政策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公共住房政策 ?公共教育政策 ?劳动就业政策 ?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社会政策的其它内容,如行为矫治、家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3几对概念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 ?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 4 社会政策的目标 ?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社会政策的功能

形势与政策云南及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组长:郭彩丁

云南及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里,伴随着滚滚前行的时代大潮,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经济生活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短缺”已彻底成为我们的记忆;高原已经不再显得那么遥远;人们身边的变化可感、可触、可喜。今天,云南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更加坚实而有力。现在我就联系实际分别从云南及家乡两个方面来谈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云南的变化 (一)农业方面 较几年前年相比我省农业产量产值大幅增长,粮食总产量超过1500万吨,增加29万吨,其中,马铃薯鲜薯775万吨,增加78万吨。经济作物稳步发展,蔬菜950万吨;2003/2004榨季产蔗1760万吨,产糖195万吨;茶叶8.8万吨;橡胶干胶23万吨;烤烟面积550万亩,产量129万吨,产值达74亿元;咖啡2.2万吨;水果101万吨;亚麻产亚麻原茎19万吨;油菜产量26万吨,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0年我省花卉产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增长30.8%,花卉产业全行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18.7%,鲜切花产量33.6亿枝。花卉出口增长迅猛,花卉货值同比增长50.4%,2010年全省花卉出口创汇达到41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5%。不仅在周边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而且在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高端市场获得了一定的份额。 中药材人工栽培面积达160万亩,三七、灯盏花、砂仁、石斛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8%、95%、70%、60%以上,天麻、当归、云伏苓等大宗出口药材占全国总出口量的30%。畜牧业、渔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277万吨,禽蛋15.1万吨,奶类28万吨,畜牧业产值265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2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22亿元。 2010年全省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比去年增长15%。目前已基本确定以1.8亿亩商品林为基础,重点发展以林浆纸为龙头的林业8大产业,构建出林纸、木材加工、林化、特色经济林、竹藤、林下资源开发原料基地。 云南将进一步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特别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农业技术、动物防疫、替代种植和生产资料、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合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力度,更新、补充农业外资项目库,积极组织各种招商引资活动,欢迎各种形式的投资方式到我省投资农业资源开发,不断提高我省农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二)工业方面 2010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既快又好,逐步走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8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烟草制品业2010年累计生产卷烟621.38万箱,增长1.1%,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13.53亿元,实现利润92.35亿元,累计产销率达100.1%。在投资大幅增长的推动下,全省非烟工业正在加速发展,累计完成增加值467.66亿元,增长26%。 云南当前经济增长正处于经济周期中的上升阶段,新型工业化逐步形成,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云南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云南工业投资257.96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147.27亿元,R&D投入29.52亿元,财政支出教育事业经费117.37亿元。 二是用信息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正在推进,尤其是云南重点培植的烟草、化工、电力、医药、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完成优化升级任务。 三是经济结构朝着适应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品结构更新换代,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