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大本科《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概念题答案汇编

2电大本科《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概念题答案汇编
2电大本科《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概念题答案汇编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作业1

(第1-2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

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把这些资料出版,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

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

9、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11、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12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3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4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儿童心理学作业2

(第3-4章)

一、概念题

1、气质: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2、人格: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阿普加量表:由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

反射。

4、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5、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

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6遗传力: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7优势脑半球: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是个体的优势脑半球。大约有90%的人是用右手执行高度技巧性的动作。对他们而言,语言和手的优势脑半球都是左半球。

儿童心理学作业3

(第5-6章)

★形成性考核册★

一、概念题

1、视觉偏好法: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吉布森等人精心设计了一种装置——视觉悬崖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

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8、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如“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

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9、妈妈语: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儿童心理学作业4

(第7-8章)

一、概念题

1、移情——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情绪理解——指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3、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4、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5、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6、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7、自我认识——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8、自我控制——指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

9、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

10、性别概念——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

1、情绪与移情: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移情是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情绪理解: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3、气质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气质是由神经类型所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儿童心理学作业5

(第9-10章)

一、概念题

1、社会化——是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

2、家庭功能——家庭为其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支持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儿童心理学★3、隔代教养——就是有祖辈父母照顾孙辈孩子的现象。

4、同伴与同伴互动——同伴就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儿童的同伴互动。

5、平行游戏——儿童单独玩,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

6、联合游戏——儿童与别的孩子玩,所有成员进行相似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相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