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交通的类型:

(1)按照空间分布划分为市际交通、市域交通和市内交通三个层次。

(2)按照运输方式划分为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等。

(3)按照运行组织形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4)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2、在《雅典宪章》中,城市被定义为具有工作、生活、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空间集合体。

3、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根据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和主要措施。

4、城市交通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法制性(3)长期性和经常性(4)

可实施性。

5、城市交通规划的规划方法:(1)直观经验交通规划方法;(2)理性化交通

规划方法;(3)适度规划方案;(4)定向决策规划模式。

6、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和全局性;(2)坚持规划的系统性;(3)坚持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4)坚持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5)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6)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7)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7、交通出行率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出行量调查以及项目属性特征调查两部分。

8、累积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时段)实际停放车数量。

9、延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调查点或区域累积停放次数(辆次)。

10、停放车指数(饱和度、占有率):是指某一时刻实际累积停放量与停车供

应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地拥挤程度。

11、停放周转率:是表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

12、核查线调查内容:从城市交通特性来看,城市交通流量主要包含两部分,即人流和车流。简单地讲,核查线流量调查的内容为调查通过核查线上各道路断面的双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客流量。

(1)分车型。通常分为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大客车等,对于摩托车流量大的城市还可以单独划分摩托车。

(2)记录间隔。通常以15分钟或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

(3)调查时段。最常用的为高峰时段,包括早高峰和晚高峰两个时段。

(4)调查日期。作为城市交通,主要的高峰集中在平时工作日,一般不在周末进行调查,通常还应避免节假日、有特殊活动的日子等。

13、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是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人口发展规模及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等,对城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从宏观上确定交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策略,用于指导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14、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层次的交通发展战略

和专项规划层次的交通发展战略。

15、制定交通发展战略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1)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2)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分析;(3)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4)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研究;(5)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6)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16、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是指城市范围内由连接城市各部分的不同功能等级的所有道路、各种形式的交叉口、广场等设施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承担客运和货运交通的主要空间。

17、城市道路系统功能:(1)交通的功能;(2)公共空间的功能;(3)防灾救灾的功能;(4)组织用地布局的功能。

18、城市道路系统分类:

1995年原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1995)中,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1)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是城市中为联系各组团的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道路,属全市性交通干道。快速路作为城市内部机动车交通的主要

动脉,应当与对外公路之间建立便捷的联系。一般要求如下:

①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②快速路应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③机动车道应设置中央隔离带;④快速路的机动车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⑤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⑥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2)城市主干路:城市主干路是城市中为相邻组团之间,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的中距离常速交通服务,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与快速路共同承担城市主要客货交通出行。大城市的主干路多以交通功能为主,可以划分为货运和客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设置为生活性景观大道。一般要求如下:

①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

②交叉口之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宜相连;

③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3)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是城市中为各组团内部服务的主要干道,是车流、人流主要交通集散道路。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

(4)城市支路:城市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是城市道路的微循环系统,直接为用地服务,是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支路规划一般

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支路应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相连接;②支路应与平行快速路的道路相接,但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接。在快速路两侧的支路需要连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③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

19、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及优缺点: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合于地形平坦的城市。主要优点:一是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布局;二是交通组织灵活性大。主要缺点:一是对角线交通联系不方便;二是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量。

(2)环形加放射式道路系统:是指起源于欧洲的以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

最初是几何构图的产物,多用于大城市。主要优点是:有利于中心区与郊区、外围城市联系。主要缺点是:一是容易将外围交通迅速引入市中心区;二是容易形成不规则街坊。

(3)自由式道路系统:受到地形影响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布置。(4)混合式道路系统:城市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受到地形、规划思想、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多种形式道路系统相混合。

20、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红线、道路线形、横断面、交叉

口等四个部分。

21、道路红线:是指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是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的控制线,主要用于划分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22、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断面,也就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对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等设施的布置形式。

23、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在城市规划建设区内,道路横断面主要由机动车、非机动车、路缘带、分隔带、路侧带等组成。

24、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四种标准形式。

(1)“单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

(2)“双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也可采用双幅路;

(3)“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较大、车速要求不高、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不低于50m的城市次干路(包括少数主干路);

(4)“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道多、红线宽度不低于60m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25、城市道路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形式。

26、立体交叉口规划一般原则:

(1)立体交叉应按规划道路网设置;(2)高速路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3)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

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4)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标准车/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立体交叉后对邻近平面交叉口的影响;(5)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宜修建立体交叉,以过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6)道路跨河或跨铁路的端部可利用桥梁边孔,修建道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7)立体交叉应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采用简单形式,其体形和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协调,力求简洁大方;(8)立体交叉的线形布置应与桥梁设计配合,不宜设置过多斜桥、坡桥及弯桥,并减少桥梁面积。

27、立体交叉等级:

Ⅰ级:任何方向的车流均可连续通行;

Ⅱ级:保证快速路车流连续通过,其余方向可以间断;

Ⅲ级:高等级道路优先,低等级道路交通不得干扰高等级道路交通,可采用分离式立交,也可将道路接入快速路的辅路,按右进右出方式组织交通。

28、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评价指标分为网络几何指标和交通性能指标。

29、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指道路长度与规划用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规划用地单位面积内所拥有的道路长度的指标。

30、道路网等级结构:道路网等级结构是指组成城市道路网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比例关系。

31、非直线系数:非直线系数是指网络中两点之间实际连接路段的最短距离与两点之间虚拟的直线距离的比例,是反映网络系统的直达性的指标。

32、城市公共交通分类:将城市公共交通分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水上公共交通、城市其他公共交通四大类。

33、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的类型: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分为常规公共汽车、快速公

共汽车系统、无轨电车、出租汽车等。

34、地铁和轻轨系统的定义及区别:

(1)地铁:是一种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轨距为1435mm,主要在大城市地下空间修筑的隧道中运行,当条件允许时,也可穿出地面,在地上或高架桥上运行。按照选用车型的不同,又可分为常规地铁和小

断面地铁,根据线路客运规模的不同。又可分为高运量地铁和大运量地铁。(2)轻轨系统:是一种中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轨距为1435mm,主要在城市地面或高架桥上运行,线路采用地面专用轨道或高架轨道,遇繁华街区,也可进入地下或与地铁接轨。轻轨车辆包括C型车辆、直线电车车辆等。

(3)区别: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由此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35、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是线网规划的一个宏观约束性指标,其指标主要有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线网密度、总车站数等。

36、目前,测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出行需求分析法、服务水平类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

37、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的基本类型可以归纳为三种:棋盘式线网结构、放射式线网结构、环线加放射式线网结构。

(1)棋盘式线网结构的优点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能提供较大客流输送能力,线网布线和换乘节点分布均匀,工程易于实施。缺点是平行线间的换乘至少需要两次,并且由郊区到市中心区的出行不方便。这种结构适合人口分布均匀、没有明显市中心的城市。

(2)放射式线网结构的优点是郊区各个方向到市中心的出行方便,符合城市发展从中心区到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逐渐递减的趋势。缺点是各个郊区之间的联系需要到市中心区换乘。这种线网结构一般会造成城市单中心的空间结构,当城市规模扩大后,易造成市中心人口过于密集,交通过度拥挤出行距离大、中心地价高,郊区间联系不便的缺点。这样的线网结构适用于具有明显市中心、城市规模中等、郊区间客流不大的城市。

(3)环线加放射式线网结构具有放射线式网结构的优点,又克服了它的缺点。既方便了不同方向线路的换乘又减少了市中心的干扰和压力,但是环线的客流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的集散量,它的设置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而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特点具体研究。这种线网结构适合于发展主、次多中心的特大城市。

38、轨道交通系统其他配套设施主要包括运营控制中心、风亭和冷却塔、接驳

设施等。

39、公共交通线网的类型及其优缺点:一般公共交通线网形态包含有放射形、

棋盘形、环形、混合形等几种类型。

(1)放射形公共交通线网形态的优点是:外围地区的客流可直接往返于中心地区,换乘次数相对较少;穿越中心地区的直径线无需在中心地区设置大型首末站,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并有利于中心地区的交通的组织和管理。缺点是:外围地区之间出行的客流须到中心区换乘,出行距离较长;可能引致中心地区公共交通客流较集中,线路的换乘率相对较高;中心地区需要提供足够的用地资源用于线路的通过或者线路的首末站的设置,增加了中心地区用地紧张,可能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2)棋盘形公共交通线网形态的优点是:线网覆盖范围和覆盖强度比较均匀,

没有明显的客流集散中心点;乘客最多只需一次换乘便可到达大部分地区,可达性较强;线路的存车、回车用地可设置于外围地区,有利于缓解中心区用地紧张情况。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客流出行都至少一次换乘,交通不方便;线中交叉点比较多,在中心密集地区可能会影响到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造成中心地区交通拥堵。

(3)环形线路可设置于中心地区和城市边缘地区。中心地区设置环线,既可以连接中心地区的主要客流集散点,也可起到截留外围地区进入中心城部分客流的分流作用,可以弥补放射形线网所引致中心地区客流压力大的缺点。城市边缘地区设置环线,使得外围地区间出行可以直接联系,避免进入中心地区换乘。

(4)混合型公交线网指的是上述几种线网形式的组合类型,其目的是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发挥各种类型线网的优点,避免和弥补各种类型线网的缺点。40、公共交通线路的分类:

(1)根据性质定位划分:根据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性质定位及客流特征可以分为骨干线路、区域线路、接驳线路。(2)根据运营时间划分:根据运营时间可

分全日线、高峰线、夜班线。(3)根据车辆类型划分:根据车辆类型,可分为

电车线路、汽车线路。

41、常规公交场站的类型: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性质,常规公交场站一般可分

为一般公交中间站、公交首末站、公交枢纽站、公交停车保养场等几类场站设施。

42、BRT的定义:称为快速公交系统。它将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特性和常规公交系统的灵活性整合在一起,是介于轨道交通模式和常规公交模式之间的一种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方式。

43、从道路使用权的角度,可以将BRT系统使用道路空间的形式分成三个等级:全封闭专用道、半封闭专用道、混行车道。

44、车站规划可以分为中央岛式站台、中央侧式站台、路侧侧式站台。

45、停车系统:停车系统是指城市范围内供各种车辆停放的空间、附属设施、

政策等,属于静态交通范畴。

46、停车场的分类:

(1)按停放车辆划分: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

(2)按城市规划管理划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城市公共停车场;

(3)按规模划分:特大型、大型、中型及小型停车场;

(4)按用地性质划分:路内停车场和路外停车场。

47、停车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有利于建立一个以配

建停车场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助、路边停车场为必要补充的、空间布

局合理的停车体系。

48、在停车位总需求中,由建筑物配建停车位应占80-85%,公共停车位占15-20%(其中路内停车位约占公共停车位总数的5%),通常情况下,建议对城市中

心地区采取停车需求管理措施,将路内停车规模控制在3%以下。

49、公共停车场布置要求:P140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城市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重要建筑物、交通枢纽等停车需求、地理位置和具体特点,与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重要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m。

50、一般情况下,在下列区域内禁止设置路内停车泊位:

(1)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沿线;(2)城市道路内人行道、人行横道;(3)大

型公共建筑的疏散和防火通道;(4)纵向坡度大于6%或横向坡度大于2%的路

段,漫水、积水及排水不畅路段;(5)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转弯、桥梁、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的上游30m,下游50m以内的路段;(6)公交车站、急

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上游20m,下游30m

以内的路段;(7)单位机动车出入口的停车安全视距范围内的路段;(8)布

置消防井盖、燃气管道、电力电信人井、环卫设施的路段,应交通管理的要求而禁止设置的区域。

51、停车交通组织(怎么组织):

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在城市主干道上时,机动车交通组织应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严禁左转直接穿越主干道。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在城市次干道、支路上时,机动车交通组织应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在不影响对向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可采用左转方式驶入(出)。

52、交通管理设施可分为基础性设施和附属设施两大类。

(1)交通管理基础性设施是指为进行交通管理而必须具备的交通基础性设施,包括交通标志及隔离设施、道路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等。这些设施主要依托于道路设施进行建设,一般不需要独立占用城市建设用地。

(2)交通管理附属设施是配合交通管理基础性设施而设置的、用以充分发挥基础性设施各项交通管理功能的设施。主要包括机动车辆管理所、机动车辆检测中心、驾驶员培训中心、交通管理办公驻地、交通宣传设施等。这些设施一般独立占用城市建设用地。

53、对外公路系统:是指由各级公路线路、公路客运场站及货运场站等共同构

成的系统。对外公路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公路网规划、公路运输场站设施规划。

54、公路网: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根据交通运输的需要由各级公路组成的一个

四通八达的网状系统。

55、公路网一般划分为以下四个功能层次:

(1)国道系统(2)省道系统;(3)县道系统;(4)乡(村)道系统。

56、根据公路网功能层次的划分,公路网规划可以分为高速公路网规划、干线

公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网规划三类。

57、影响公路网发展规模的因素:

(1)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是公路网规模增长的巨大推动力。(2)产

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区域交通条件需要提高公路规模。(3)建设成本,日益提高的建设成本可能会制约公路规模的增长。

58、公路与城市的连接方式P168

59、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P169

60、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类型: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一般包括技术

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社会评价四个部分。

61、公路运输场站类型:按照场站功能的不同,公路运输场站一般分为公路客运站、公路货运站、公路技术站、过境车辆服务站、公路客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六种。

62、公路客运站在城市中的布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与铁路客站临近布置;(2)布置在城市对外交通干道的出入口附近;(3)布置在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附近。

63、公路运输枢纽的技术等级划分:按照技术等级来划分,公路运输枢纽可分

为一般公路运输枢纽和公路主枢纽两种。

64、公路运输枢纽的行政等级划分:按照行政等级来划分,公路运输枢纽可以

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公路运输枢纽三种。

65、铁路的分类:

(1)按照铁路的性质及技术标准来划分,我国铁路主要类型有客货共线铁路、客运专线、货运专线、高速铁路等。(2)按照铁路网等级的不同,铁路可以分

为干线、支线、专用线三种类型。(3)按照铁路线路用途的不同,铁路可以分

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特别用途线五种类型。

66、铁路线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和思路:

(1)明确线路等级及在路网中的定位。(2)与途径地区发展建设相结合。(3)

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4)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

67、城市段铁路线路规划的一般原则和思路:

(1)处理好铁路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2)处理好铁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3)减少过境铁路车流对城市的干扰。(4)考虑多通道整合,避免多条线路分割城市。(5)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68、铁路车站分类:

(1)按照车站所服务的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的大小,以及车站在国家政治、经济及铁路网系统中的地位来划分,可以将车站分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2)按照车站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可以将车站分为

货运站、客运站和客货运站。(3)按照车站的技术作业性质来划分,可以将车站分为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69、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尽端,由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

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70、铁路枢纽分类:(1)铁路枢纽按其在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路

网性铁路枢纽、区域性铁路枢纽、地方性铁路枢纽;(2)按枢纽的布置图形和

特征可以分为一站铁路枢纽、三角形铁路枢纽、十字形铁路枢纽、顺列式铁路

枢纽、并列式铁路枢纽、环形铁路枢纽、尽端式铁路枢纽、混合式铁路枢纽等。

71、铁路枢纽规划与城市的关系及影响:

一方面,铁路是城市对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枢纽的建设提高了城

市对外交通的可达性和方便性,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铁路枢纽也会给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1)铁路枢纽包括了各类车站、铁路线路、联络线等铁路设备,对于不同的铁路线路等级和行车速度,这些设备一般具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因而不可

避免地会与城市建设产生一定的矛盾。(2)铁路线路及车站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和振动,这些噪声和振动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3)铁路线路的封闭性

也会对城市产生分割影响。

72、民用运输机场的分类:

(1)按航线性质分类:国际机场;国内机场。

(2)按航线布局性质分类: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73、民用运输机场位置要求:

(1)能够保证飞机安全、正点、高效运行:尽量保证跑道两端两侧净空良好;具有符合要求的空域;气象条件较好。

(2)场地开阔。

(3)机场能与城市长期协调发展而且便于旅客进出。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oc 104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oc 10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 总则 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1、交通: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 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征 1.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交通干线逐渐发展起来的,公路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市(城)区街道及市场。城市过境交通量一般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杂行驶普遍。过境交通一般以货运交通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有卡车、拖挂车、客车、小汽车等;市(城)区内交通以本地居民为主,由于出行距离较短,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小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以外,还有自行车、马车等非机动车。同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大部分还以步行为主。由于交通混杂,相互干扰大,造成各类交通车辆通行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交通流向和流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呈非平衡状态分布。随着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许多农民进城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造成交通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及早、中、晚高峰时段呈钟摆式单向运动,变化较大。在一些有较大集市日活动的城市,其集市日客流量远远大于平均日客流量。 4.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被占用,造成人车混行;缺乏专用交通车站及停车场地,道路违章停车多;丁字路口、斜交路口及多条道路交叉的现象也比较多。 5.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普遍缺乏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致使交通混乱、受阻。 (二)城市对外交通类型及布置 城市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1.铁路交通及布置 铁路由铁路线路和铁路站场两部分组成。大多数城市中的铁路站是中间车站,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的布置方式。铁路站的布置往往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为避免铁路分隔城市、互相干扰,原则上铁路站场应布置在城市一侧的边缘,并将客站和货站用地布置在城市的同侧方向。客站宜接近城市居住用地,货站则接近工业、仓库用地。 站场用地规模取决于客、货运量及场站布置形式,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站场用地长度主要根据站线数量及其有效长度来确定,可参见表8.3-2、8.3-3。 表5-1 Ⅰ、Ⅱ级铁路站坪长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道桥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12.30 对交叉口拥堵的优化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而城市道路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存在于道路交叉口。本文通过回顾巴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与策略,并结合合肥实际交通道路建设,来分析和阐述交通道路在城市设计建设中得问题,辩证地予以比较,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套因地制宜、安全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 关键词:交叉口、城市道路、安全、设计方法 0引言 对于城市而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道路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向500万里的目标跃进,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但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平面交叉口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中的交通组成、特性十分复杂,亦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据交通机构的数据统计,美国平面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交通事故的36%;欧洲国家德国交通事故的60%~80%发生在道理交叉口;亚洲国家日本发生在交叉口及附近的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3%;在我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30%事故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 综上所述,平面交叉路口对于整个城市的道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法,对于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道路的整体安全性和快速通行能力,保证城市的交通通畅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 传统道路交叉口的概念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相交处,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的咽喉。城市道路交通平面交叉路口汇集了来自多个方向的车流和人流,是道路使用人群转换行驶路线的枢纽,在城中道路网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城市的其他路段相比,更容易收到来自车流、人流、交通环境的影响。据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统计,大中城市中,机动车行驶的1/3时间用在平面交叉路面上,64%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路口上,在与非交叉路口对比,汽车的通行人流在交叉口处下降46%,我过城市在几何构造、导流、交通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1 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历史上对于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许多弊端,如多岔路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大量存在。在新道路的建设中,在建设时期,建设者对建成后城市交通量的预测不准确、不充分,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使得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城市的道路拥堵状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及路线设计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系根据重庆市规划局关于重庆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编写要求和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立项申请》建标[2005]第3号要求编写。 本规范是针对《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对山地城市实用性不足而编制的地方规范。规范总结了重庆市近年城市建设经验,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最新规范和研究结果,是国家规范针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内容的增加、补充、完善。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宜采用本规范。其他关于道路路基、路面、照明、排水、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内容仍采用国家标准。 在规范条文初稿完成后,通过了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重庆地区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 最后完成送审稿。经重庆市建委组织专家审查通过,现已完成报批搞。 本次规范主要有变化内容: 1、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变化而引起规范内容变化。引入道路设计交通功能为确保汽车通行、进入、停留空间和行人、通行、进入、停留功能的设计理念。调整减小车行道宽度、减小交叉口转弯半径和增加路网密度等内容。 2、增加和细化了设计小时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和计算要求,增加和明确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设计基础控制条件的要求,使道路设计基础条件更明确。 3、废除计算行车速度作为道路设计基本参数,引入了设计速度作为道路几何设计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使之概念更清晰。并针对城市道路建设特点引入的运行速度对设计路段标准分段进行校核概念,使道路设计更安全。 4、引入道路设计服务水平初步评判标准,使道路建设目标和标准选取更明确。 5、修改了设计车辆的选用类型,增加设计车辆性能图示,使设计对设计交通特性有更清楚直观认知。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 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是 设计的依据。

二. 选择题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 (2)车头间距长度 (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 (2)越来越近 (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 (2)越来越远 (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 (2)越小 (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它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0.2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2.0.3存车换乘 将自备车辆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2.0.4出行时耗 居民从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为中所耗费的时间。 2.0.5当量小汽车 以4~5座的小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道路交通量的当量车种。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2取值。 2.0.6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2.0.7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取局部拓宽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1什么是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系统? 交通:人和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共同构成的系统的统称。 2交通的作用? 《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城市的四大活动(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交通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而产生的。 交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经济作用:a扩大商品生产市场;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土地价格;d促进地区开发与城市化作用.2) 社会作用:a社会形成与文化交流;b有助于时间的有效利用、防灾与社会福利。 3道路的功能? (1)交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出行,货物运输\机动灵活性大。(2)形成国土结构功能。用地结构的骨架,组成街坊。(3)公共空间功能。保证日照、通风;提供综合交通体系空间;提供公用设施管线走廊。 (3)防灾功能。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紧急疏散;避难道路;防火带。(4)繁荣经济。开发国土,活跃市场。 4城市道路的分类及其特点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特点: 5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及其意义,当量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单位为pcu/d。平均日交通量可采用抽样观测的方法获得,也可按月或按周观测统计得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或周平均日交通量(W ADT)。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中各小时的交通量不均衡,一般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交通量呈现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例

交通规划实例 目录 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 (2) 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 (12) 贵阳市城市交通规划 (14) 珠海市城市交通规划 (19)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简介 (24) 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28) 威海市区城市交通规划 (40) 洛阳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研究与规划 (47)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56) 罗湖口岸道路交通规划 (64)

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 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发达城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面对西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压力,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城市用地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本次交通规划的目标就是要为城市未来发展创造和谐的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 此次综合交通规划是成都市1993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后进行的第二次城市交通规划。如何根据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交通设施布局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组织运行效率,以适应城市经济增长和开发建设中的需要,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本次交通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成都市域范围,规划重点在中心城(外环路内地区),面积为598平方公里,在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系统的分析中,研究范围扩大至成都市域。规划年限与总体规划一致为2020年,近期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在城市发展策略的研究和轨道交通研究中,将适当考虑城市的远景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分析手段,对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研究,并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开发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了交通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协调。 综合交通规划的工作和成果主要为三方面内容: 一、城市机动车出行调查和大型设施交通发生源单位调查 在中心城区范围进行机动车出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现状城市机动车出行特征,并完成机动车的现状、2010年和2020年的出行OD;大型设施交通发生源调查,通过选取不同位置、有代表性的城市交通发生源单位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交通发生源单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特征。 二、建立城市交通规划信息数据库 针对成都市城市交通特点和需要,在交通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都市交通规划数据库,提供城市交通定量分析数据,配合规划项目进行方案测试和论证。 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成果 1、现状交通分析:结合本次交通调查和以往已有的交通调查及相关统计资料,对现状城市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城市交通改善的建议; 2、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对城市发展前景分析、交通发展战略构造和测试,分别从投资、公交发展、道路网络、城市停车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资源条件限制下未来城市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兼顾考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 B、1000mm; C、762mm; D、1435mm 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 A、G201; B、G101; C、G302; D、G203 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 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 A、1:1:2:4; B、1:2:3:7; C、1:2:3:4; D、1:2:5:4 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 A、方格网; B、环形放射式路网; C、自由式路网; D、放射式路网 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 B、主要干路 C、支路 D、高速公路 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