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灰土填筑93区试验段施工施工方案word参考模板

路基灰土填筑93区试验段施工施工方案word参考模板
路基灰土填筑93区试验段施工施工方案word参考模板

路基灰土填筑上路堤(93区)施工试验段

路桥集团二公局盐通高速YT-DF2项目经理部路基三队

路基灰土填筑上路堤(93区)施工试验段施工方案

盐通高速公路YT-DF2标段路基设计为5%石灰土填筑,我队施工桩号为K22+366-K23+916,本段内有中桥1座,大桥1座,箱涵2道,管涵2道,总填方约18万方。由于施工各段已接近90区顶进入93区施工,我队针对具体情况拟定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工作

(一)施工材料

1、土:取土场取土场工作面周围挖沟,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减小)土的含水量。

土粒强度要求

注:表列强度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对试样浸水Pbh的CBR试验方法测定。

2、石灰:等级为三级以上,进行对土的性质进行掺石灰改良,达到填土要求。

(二)材料试验:碳活性、Cao和Mgo含量

(三)技术交底: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施工总体技术安排进行交底。

二、施工流程

施工放样→备料掺灰→运送灰土→摊铺、翻晒→二次掺灰拌和

→整型、碾压→刷边坡→成型验收→养护→下道工序

三、施工机械设备

四、施工工艺

1、施工放样

由项目测量队放出选用的标准段中桩、边桩,用水准仪测量后计算施工宽度,石灰洒出设计边线(施工加宽值50cm),填土方格等。

2、备料

(1)取土场掺灰备料

挖掘机取土掺生石灰,掺灰量为总掺灰量的40%左右,用挖掘机取土对其翻拌后,堆集闷料,闷料时间为48-72小时。若含水量太大,再将灰土翻拌一遍,使其尽量降低含水量。确保运送到路基上灰土含水量不超过最佳含水量10个百分点,缩短翻晒时间。

(2)备灰

消解后的石灰保持一定湿度(含水量约为30%),以免过干飞扬,消解石灰应尽量消解充分,否则二次掺灰时应过筛网。

3、运送灰土

取土场备好的灰土,挖掘机取土,东风翻斗车运送至试验段,装车时控制每车的装料数量基本相同,人工指挥每车灰土堆放位置,每车装约7

m3,全幅路基宽方向堆放7车,横向间距5米,纵向间距6米,预定松铺系数1.2,虚铺厚度20-22cm。

4、摊铺翻晒

用推土机将灰土整平,然后平地机进行摊铺灰土,使其平整,由路基两则向中间操作,使其形成路拱,工人将杂物清至路基外。使用铧犁将灰土翻晒,顺逆时间结合翻晒。待灰土表面晾晒泛白时,将大块粉碎,含水量达到二次掺灰要求。此过程中随时掌握灰土含水量情况,含水量达到要求,进行二次掺灰处理。

5、二次掺灰拌和

装载机装白灰,翻斗车运送白灰至试验段,每车装白灰定量。按数量运灰后,用平地机将石灰均匀摊在灰土层表面上,人工将未消解的生石灰块捡出路基,避免影响压实效果。用稳定土拌和机对灰土进行均匀拌和,拌和深度为达到层底,避免出现素土夹层,专人检测拌和深度。拌和过程中灰土含水量随时检测,确保在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

6、整型、压实

灰土拌和均匀后,压路机稳压一遍,暴露不平整处,然后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刮平,做出路拱。压路机振动在路基全宽内静压碾压,先小振一遍,然后分别振第二至三遍(压实度检测),压实基本达到要求后,开小振碾压一遍(压实度检测),再进行光面。碾压时从低向高(边向中)两边多压一遍,压轮重叠1/2轮宽。碾压结束后,进行自检验收。

7、刷边坡

恢复路基中桩及百米桩,水准仪抄平后,计算出路基宽度,白灰洒出坡脚线,然后用挖掘机进行刷边坡,坡度为1:1.5。

8、经自检合格后,报验道路、测量、试验监理工程师,进行路基断面高程、宽度、压实度等验收,抽检合格后方可继续下道工序。

五、检测

1、外观检测平整,无坑洼松散和弹簧及石灰放炮等现象,无明显碾压轮迹。

2、碾压结束后,用灌砂法测压实度。

3、检测路基断面的标高、宽度等指标。

六、路基养护

1、洒水养生,使石灰土达到要求强度,CBR值合格。

2、交通限制,禁止重型车辆通行,确保成型路基不受扰动。

七、施工组织

上路堤5%石灰土填筑试验段计划参加人员如下:

1、生产负责人:张国新

2、现场负责人:耿志勇

3、现场技术负责人:郝身彪

4、测量员:张海峰、钟山

5、试验员:罗建勇、熊德华

6、质检员:高栋柱

7、道路监理工程师:王崇仕、陆海涛

8、试验监理工程师:刘利丰

9、测量监理工程师:黄祥淦

八、施工质量管理

现场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效果分析,总结经验,作好每道工序的施工记录,并及时上报监理,力争一直处于最佳施工状态,确保该工程高质按时完成。

九、施工工艺小结

1、根据填筑情况,我部灰土填筑路基施工工艺为:施工放样→备料→运送灰土→摊铺、翻晒→二次掺灰拌和、检查灰剂量、含水量→稳压一遍→平地机平整→碾压→检测压实度、标高→成型验收

2、根据碾压成型后的标高和厚度检测,确定灰土的松铺系数。施工过程中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3%左右,灰剂量控制误差在

±1%范围内。

3、由于消解不充分,会导致路基局部出现放炮现象。必须充分消解石灰时间在7天以上,防止路基放炮而影响压实度。

4、每段路基工作长度控制在全幅150-200m左右。

5、碾压时从低向高(边向中)碾压,两边多压一遍,压轮重叠1/2轮宽,碾压速度不能过快,以防表面起压。碾压遍数控制在稳压、大振、微振,光面成形等几次碾压。

6、路基土含水量较大,及时用铧犁多次翻晒,用旋耕机粉碎翻拌,扩大蒸发面,利于水分挥发。

7、取土场周围边沟开挖深一些,使取土场水位有所降低,有利于土场含水量下降。

8、由取土场含水量较大,处理好场内便道,利于加快运送灰土进度。

9、为防止雨后浸泡路基,填筑路基施工时做到2-3%的排水横坡及边沟排水顺畅。

十、其它事项

1、取土方案

采用集中取土,取土坑位于路基沿线两侧。尽量少占农田,利用旱地和坡角地取土,表面15cm耕植土应清除。取土坑边坡为1:1.5,取土坑深2.5m左右。取土过程中应及时做好降低水位,排除土场积水等工作。

2、备灰

石灰质量对掺拌素土的强度影响较大。石灰质量取决于其中有效钙(即氧化钙)、加氧化镁的含量,石灰的有效钙、加氧化镁的含量是随堆放时间,特别是野外的堆放时间而逐量减少的。因此石灰堆放时间愈长,为使混合料达到所规定强度所需的石灰剂量愈高。拌和石灰稳定土时,一般都存在一个最佳剂量。石灰剂量较低时(小于3%-4%),石灰主要起稳定作用,土的塑性、膨胀、吸水量、聚水量减少、土的密度、强度得到稳定。随着剂量增加,石灰稳定土的强度和

稳定性均显著提高。但当剂量超过一定范围,过多的石灰在土中空隙中以自由存在时,将导致石灰稳定土的强度逐步下降。

3、含水量

在施工期间,土中水分起减少工艺过程作用,可保证土团得到最大限度的粉碎和均匀的拌和,并在最小压实功能的情况下,达到最佳密实度。石灰稳定土应在混合料合适或略大于(如大于1%-2%)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工程实践表明,石灰段素土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1.1倍左右时,对施工压实并不造成困难,还能改善石灰段素土的裂缩性能。

4、拌和及压实

拌和的均匀性,对掺拌素土的强度有很大影响,应尽可能采用粉碎与拌和效率高的机械,提高粉碎程度和拌和均匀性。试验证明,一般压实度增减1%,石灰段素土强度可增减5%-8%。

5、压实工作应以压实原理为依据,以尽可能小的压实功能获得良好的压实效果为目的,很好地进行组织,并注意以上要求:(1)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以便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

(2)碾压速度宜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走。

(3)压实机具合理的工作路线,一般应先两侧后中间,以便形成路拱。碾压时,相邻两次的轮迹应重叠三分之一左右,使各点都得到压实,避免松土基产生不均匀沉陷。

(4)经常注意并检查土的含水量,并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压实度。

十一、附录

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完成试验段,应附以下资料进行全段路基推广经验。

1、下路堤顶验收资料(标高、压实度)。

2、93区试验段验收资料(标高、压实度)。

3、93区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改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 方案-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G242米脂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合同段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榆林市凤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G242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项目经理部 2017年7月15日

一、编制依据 1、《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5 5、《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路面工程作业指导书》 二、施工方法和试验目的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作业,通过试验段主要确定如下内容 1、施工配合比验证: (1)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3)检查混合料含水率、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 (2)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等等; (3)含水率控制方法; (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 三、试验路段位置 根据路面施工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情况,试验段选定榆高路(榆林沟至高渠)被交线,即主线K0+被交线,被交线桩号K0+000-- K0+,长度为,水稳底基层宽度,总面积3952m2,厚度20cm。 四、时间安排 1、路床处理: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15日 2、铺筑水泥稳定碎石:2017年7月16日-2017年7月16日 五、试验段开工前准备工作 1、配合比报告: 目前已完成水稳底基层所有原材料及配合比报告试验审批工作,底基层水泥剂量%,粉煤灰剂量7%,最大标准干密度cm,最佳含水量%。 2、施工机械: 拌和站配备WBC600加强型水稳拌和楼1套进行拌料,5台装载机上料,配备16台自卸车进行混合料运输; 施工现场采用两台SANY 95-2摊铺机呈梯队联合进行摊铺,采用2台13T STR130C型双钢轮双驱双振压路机初压、3台22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和1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复压、1台30T XP302型胶轮压路机终压,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交通封闭,并覆盖洒水养生。 3、施工人员及工队: 试验段各部位人员分工见下表: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1)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概述 (一)土方工程概要 **高速公路威信,主线起点桩号为K**+**,终点桩号K**+**,长公里。本标段所在自然区划分V3,沿线地貌类型较为复杂。 我项目部计划在K+~K+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实验段全长m,平均填土高度为m。 (二)试验段的选取 该段m具有通段代表性,通过试验段施工进行施工优化组织,机械合理配置,确定并提出标准施工的方法和合理的技术参数,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具体项目如下: 1、确定合适的使用材料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填前处理方案 1)确定填料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 2)确定整平、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3)确定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4)确定挖土、运输、整平和碾压机械的合理组合 5)确定压实度的检测方法 6)确定作业队(组)的人员组成和分工,画出施工和质量管理框图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或面积 5、确定每次铺筑的松铺及压实厚度 二、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试验段位置 拟在K+ ~K+ 段做路基填筑试验段,长度m,该段位于昆明路延伸段上,平均填土高度在m。 (二)路基填料选择 该段路基填筑料,主要是调用路堑挖方作为填料。试验段所用的填料应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做好原材料试验检测(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三)机械的选型和配套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如下: 表1: 项目部成立路基填筑首件工程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担任组长,副总工程师**、工程部长**为副组长, 组员有路基主管工程师、 安质部长**、质检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队长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组成和分工如下: 现场施工负责人:

天然砂砾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

*****公路第三施工合同段底基层试验段 施工总结 ***公司 驻**********第三施工合同段 项目部 201*年*月*日

底基层试验段******** 施工总结 为确定底基层施工最佳的施工参数、工序衔接与最合理的机械组合,我合同段于2018年4月1日在k24+500-k24+700段进行了天然砂砾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长200m,截止201*年4月3日全部完成。在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指导下,我项目部部已成功完成了该试验段施工,并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底基层施工提供了依据。 一、进行所属试验段的目的 (一)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底基层施工最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并总结出如何依据招标文件的技术及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二)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碾压、填筑适宜的松铺厚度、不同自然条件下最佳碾压机械设备组合、最合适的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 (三)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最终确定底基层施工的参数,指导全线底基层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 二、试验段施工地点及时间 1、选择试验段施工里程为k24+500-k24+700,全长200米。 2、施工时间:201*年4月1-201*年4月3日,在我部精心组织下,现已施工完毕。 三、试验段施工组织 (一)试验段管理及施工人员配备表

投入试验段主要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表

(二)试验段施工主要机械及设备配置表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试验室标准试验成果汇总表(包括填料的重型击实,CBR,塑、液限,含水率,颗粒分析等),详见附件。 2、现场准备: (1)试验段相应施工、管理人员组织安排已均全部到位到位; (2)试验段施工机械配备全部就绪; 3、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方案设计

316国道西乡县城过境公路工程 沥青砼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一、路面工程概况 1、316国道西乡过境线K0+000-K5+320段二级路路面宽度12米。路面结构: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层+封层+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4厘米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各层弯沉值:路床顶部(168),底基层(108.2)基层(42)下面层(35)上面层(31.2) 2;20厘米水泥稳定碎工程数量: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46650m222;6厘米中粒式沥;封层:52181.2 m53825 ;透层:48845 mm石基层:22;4厘米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青混凝土:48845 m48845 ;粘层:48845 m2 。m 2、K5+320-K8+320、K11+142-K15+645.966段一级路路面宽度23米。K9+660-K10-015段、K10+015-K11-142段路面宽度20米。路面结构:3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层+下封层+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4厘米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各层弯沉值:路床顶部(168),底基层(64.4)基层(31.5)下面层(27.2)上面层(24.8)。 2;2030工程数量: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183288.31m厘米水

泥222;6 封层:186291.4m稳定碎石基层:194132.51m ;透层:177465.31m ;22;222477.31 m;粘层:4厘米粒式改性沥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8845 m2 48845 m青混凝土:二、路面底基层、基层的施工措施 (一)试验路段施工 在底基层、基层开始正式铺筑前,分别铺筑单幅不小于200m的试验路段。在试验路段开工至少14天之前,提供用于试验的材料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备料、拌和、摊铺、碾压的设备一览表和施工程序、工艺操作等详细书面说明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验证,确定以下主要项目: (1)进场人员的合理配置; (2)用于底基层、基层的集料配合比例; (3)底基层、基层摊铺的松铺系数; (4)摊铺、碾压设备的合理组合; (5)科学、标准的施工方法: ①各项集料数量控制; ②摊铺方法和适用的工具; ③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时间等; ④混合料含水量的增减与控制方法; ⑤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 .. G242米脂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合同段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榆林市凤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G242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项目经理部 2017年7月15日

一、编制依据 1、《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5 5、《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路面工程作业指导书》 二、施工方法和试验目的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作业,通过试验段主要确定如下内容 1、施工配合比验证: (1)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3)检查混合料含水率、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 (2)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等等; (3)含水率控制方法; (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

三、试验路段位置 根据路面施工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情况,试验段选定榆高路(榆林沟至高渠)被交线,即主线K0+530.168被交线,被交线桩号K0+000--K0+467.11,长度为467.11m,水稳底基层宽度8.1m,总面积3952m2,厚度20cm。 四、时间安排 1、路床处理: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15日 2、铺筑水泥稳定碎石:2017年7月16日-2017年7月16日 五、试验段开工前准备工作 1、配合比报告: 目前已完成水稳底基层所有原材料及配合比报告试验审批工作,底基层水泥剂量3.5%,粉煤灰剂量7%,最大标准干密度2.183g/cm,最佳含水量4.4%。 2、施工机械: 拌和站配备WBC600加强型水稳拌和楼1套进行拌料,5台装载机上料,配备16台自卸车进行混合料运输; 施工现场采用两台SANY 95-2摊铺机呈梯队联合进行摊铺,采用2台13T STR130C型双钢轮双驱双振压路机初压、3台22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和1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复压、1台30T XP302型胶轮压路机终压,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交通封闭,并覆盖洒水养生。 3、施工人员及工队: 试验段各部位人员分工见下表:

石方回填--路基试验段专项施工方案演示教学

路基回填试验段专项施工方案原先设计图纸中路基回填段试验段为通港东路K0+700~K0+850,现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经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多方协商,为尽快打开回填区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综合各种因素,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把试验段变更为海景路K2+900~K3+050。 一、编制依据: 1、洞头县洞头状元南片回填工程(驳岸、市政道路软基处理部分)及招标文件、有关技术文件、设计图纸、招标答疑、施工组织设计。 2、温州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洞头县状元南片市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JT/T480-2002 )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 6、从现场踏勘、调查、咨询获得的有关资料。 7、现拥有的技术成果、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施工工艺水平,以及多年积累的土石方工程和现场工程施工经验。 二、开展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的目的 (一)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段工程概况 1、路基试验段选择位置为:海景路K2+900?K3+050,长150米,做石方填筑试验。 2、该段地质(z18孔、z23孔)情况为:(1)淤泥质粘土层,层厚1.4

米:(2)淤泥层,层厚12米:(3)粘土层,层厚8.2米:(4)粘土层未穿透:各层土质力学、物理指标具体祥地质勘查报告。最大填筑高度5.84米。 (二)进行路基填筑试验段的目的 1、通过试验,检验设计边坡坡比的合理性,尝试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及边坡稳定观测控制临界值的合理性。 2、通过试验,摸索并总结围垦区路基填筑施工中进行回填所需明确的路堤回填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施工工艺参数。 3、摸索并总结如何依据招标文件、设计施工图、质量标准以及部颁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4、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指导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 三、试验段施工组织和施工安排 (一)试验段施工主要机械配置表 主要机械配置表 (二)试验段施工计划起讫时间:2010年9月25日?2010年12月

路面基层程施工设计方案

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一、路面水稳基层施工 1、施工方案 本标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采用WCB500稳定粒料厂拌设备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压实的作业方式。主线围每次摊铺半幅设计宽。 2、施工方法 2.1 材料 (1)水泥:在业主确定水泥市场准入围,选用经检验符合技术标准的水泥采用南方水泥,初凝时间在3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不高于32.5级的水泥,根据工期安排合理采购,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不得超过1个月。 (2)集料:选定广德县腾狮石料厂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采石场,满足以下加工工艺:碎石选用石灰岩集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颗粒形状,并对集料的性能逐项试验,必须符合规及招标文件要求。水泥稳定碎石中碎石的压碎值,基层小于26%。所选用料源和材料报监理工程师校核,业主批准后方可进场使用。定期检验,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进场验收。非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会随意更改料源,以确保水稳用集料的稳定性。集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 级配及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表: 级配围如下表 集料运输主要依靠社会车辆,已进场的各种材料按规要求,做好隔墙分仓堆放,并设立明显的标志标牌。进场的细集料必须采取单独增设防雨棚等有效的防雨措施,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 (3)水:为饮用水。

2.2 施工准备 2.2.1、标准配合比的设计与批复 施工前由工地试验室按规(设计、招标文件)的要求,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对混合料试配,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必须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2000)的相关规定。选用几种符合要求的配合比,附相关试验资料和说明在正式开工前30天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业主批准。 2.2.2、下承层的准备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前,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对底基层或调平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和验收(高程、宽度、纵横坡等),验收合格后填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工申请报告单,由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意后,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并立好钢模。水泥碎石施工前一小时左右,用洒水车洒水湿润底基层表面,以保证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结构层之间的连接。 2.3 拌和 本施工段拟采用的一台的WCB500稳定土拌和机,总拌和能力达到350 t/h。该种设备带4个料斗、一个水泥罐及一个进水口,有自动配料电子计量装置,能够根据事先标定好的参数按不同的产量准确控制各种规格集料、水泥、水等材料的数量,直接进入拌缸,保证配料精确。拌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2.3.1、料仓或拌缸前应有剔除超粒径石料的筛子; 2.3.2、拌和现场须有一名试验员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做适当调整或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录; 2.3.3、拌和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大0.5~1.0%。严格控制水泥剂量,不得低于设计值,但也不得高于试验室配比值的0.5%,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用量为准; 2.3.4、各料斗应配备1~2名工人,时刻监视下料情况,并安排人员捣料,不准出现卡堵等现象,否则应及时停止生产。

水稳基层试验段专项施工方案

合肥市新安江路(广德路?祥和路)工程一标段 水稳基层/底试验段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 安徽省交通建设责任有限公司 合肥新安江路(广德路?祥和路)程一标段 二O—二年十月 一、工程概述 1、本合同段路面垫层、底基层、下基层结构形式 主道水稳结构层厚度为56cm,其中20cm厚3%底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36cm 厚4.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6cm分两层摊铺);辅道水稳结构层厚度为52cm,其中20cm 厚3 %底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32cm厚4.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2cm分两层摊铺);人行道水稳结构层厚度为18cm厚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试验路段施工位置及日期 按规范要求,试验路段设置在K1+50C?K1+700机动车道,长200m宽24m,对工程中厚20cm厚3 %底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进行试验。 计划于2012年10月15日左右进行厚20cm厚3 %底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 段施工,养护7天后进行全面检测、施工小结,并将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试验段的目的及试验内容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确定并优化以下主要项目: 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 (1)调试配合比,验证拌和机称量的准确性; (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3)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含量及强度。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及一次铺筑的厚度。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 (2)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 (3)拌和楼的适宜性、摊铺机械的摊铺速度,梯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 (4)运输设备的组合及数量; (5)压实设备的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及压实遍数; (6)密实度的检验方法,检查频率等 (7)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及保证压实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措施。 4、确定每一次作业段的适宜长度。 5、确定控制结合料数量和拌和的均匀性的方法。 6、确定基层的养护方法。 三、材料及配合比 1、集料:采用符合设计及规范的集料,分3档料进行配料:0?5mm石屑,5?20mm 碎石,5?31.5mm碎石。集料经过自检、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委托安徽省路通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验,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详见集料检测报告)。 2、水泥:用巢湖巢润水泥有限公司分宜水泥厂P.S 32.5 级(详见水泥试验报告)。 3、配合比设计: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组成配合

试验段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博深高速公路招标文件; 2、粤湘高速公路博罗至深圳段第二合同段施工图设计;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 2007,《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4、本合同段现场勘测资料、地质、水文情况、以及地方材料的分布、施工道路情况。 二、试验目的 根据本合同段现有的机械设备及施工工艺,通过选择不同的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最终试验得到93 区、94 区、96 区碾压含水量的允许偏差,最佳松铺系数,石方能满足下表中孔隙率标准的松铺厚度、沉降差,确定整平与整型的合适机具,压实机械的选择与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与遍数,作业队的人员组成与分工和质量控制方法等, 用以指导本合同段路基填筑施工。本次试验根据路基填料的不同和不同的松铺厚度共进行四层填筑试验,其中填土2 层,松铺厚度分别为25cm、30cm。填石2 层,松铺厚度分别为50cm、55cm。 三、路基试验段的选择 1、路基试验段选择要求: 试验路段应选择主线路基且大于100m 的填方路段;

2、我合同段路堤分为土方、石方路堤,其中土方试验段布置在 ZK14+200~ZK14+300,试验长度为100 米,平均宽度36m,碾压试验有效面积为 3600m2,石方试验段布置在YK14+180~YK14+280,试验长度为100 米,平均宽度为 36m,碾压试验有效面积3600m2。由于这两段路基为袋装砂井软基处理,目前袋装砂 井及砂垫层已经处治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可作为碾压试验场地使用。 四、填料来源 根据设计要求,取土区为K14++320~K14+520 段挖方,石方为潼湖隧道洞口出渣,将取土区表土清表后,经试验室取样同时送总监办做平行试验,检测土方及石方各项 试验数据均符合路基填土及填石要求,其中重型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为2.03g/cm3,最佳含水量为10.1%,土颗粒分析试验判定该土为黏土质砂。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结 果液限W L=24.1,塑限W P=18.4,塑性指数I P=5.7,判定该土为黏土质砂。试验室在 其他取土区取土试验后为黏土质砂,所以该实验土具有代表性。 五、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试验室标准试验成果汇总表(包括填料重型击实,CBR、液塑限,含水量, 颗粒分析等)及粉土质砂的各项试验参数。 ②、对路基中线、边线进行了测量及高程测量。 2、现场准备: ①、试验段相应人员组织到位; ②、试验段施工机械配备到位; 3、人员分工: ①、技术员 2 人,负责标高控制等技术工作,以确定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及现场 指挥。 ②、试验员 3 人,负责对路基填筑压实度进行检测,确定在达到压实度要求的碾 压遍数。

水泥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解读

水泥稳定天然红土砾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试验段面积 水泥稳定红土砾石底基层试验段,设在营地办公区进门东西走向行车便道,长 110m,宽5m,面积暂定550m2。计划2009年11月12日~2009年11月26日进行试验。 二、试验段目的 试验目的:确定底基层达到最终合格压实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最佳含水量、最佳机械组合等。 二、试验段施工准备 3.1人员配置 3.2机械设备、工器具和试验检测仪器 3.2.1机械设备

负责试验段测皐放样、摊铺高程控制 3.2.3检测试验仪器 检测、试验 施11过程记录及试验检测 机械操作『 15人 负贲样和、运输.摊铺、碾压控制 10人 fKl 劳力輔序号 岗位 定员 职贵 项丨|队I; 负责试验段的全过稈管理 技术人员 负贲现场施1芳理、质晟控制

3.3进场材料 3.3.1红土砾石 土的类别和性质是影响稳定土强度的重要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取料地点在 Katama nsol料场的砾石。 3.3.2水泥 采用加纳水泥厂生产的等级32.5水泥。初凝时间约2h,终凝时间为约4h。 3.3.3工程用水 采用从Accra自来水公司接入储存水箱内。 3.4混和料配合比及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3.4.1拟用于本试验段的施工配合比:红土砾石冰泥冰=1:0.07:0.069;水泥含量为7%。 3.4.2最佳含水量:5.8% ;最大干密度:2.44g/cm3。 四、试验段施工方法

4.1施工方案 底基层混合料采取AO项目的集中厂拌法施工,拌和机采用配有电脑电子计量称重的WBD-500稳定土拌和设备拌和,生产能力500t/h;摊铺机械采用F182C/S能摊铺机,最大摊铺宽度12.5m,最大摊铺厚度35cm;用压路机碾压,洒水(或养生膜养生。 试验段施工顺序:营地试验段准备一拌合一运输一摊铺一压实一控制(横坡一自检(平整度,压实度,层实层厚一养护一验收得出试验参数。 4.2施工工艺流程 4.2.1底基层混和料拌和工艺流程 6 路I輛材料强度仪 H1 拌合水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押合水~ ----------------- 4.2.2底基层混和料摊铺工艺流程

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在路基开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长度不小于100米)进行填土试验,以取得含水量、颗粒粒径、松铺厚度、最佳机械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施工工序等施工试验数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以指导路基土石方各种填料的填筑作业。 一、试验目的 影响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因素有土的力学性质和压实功能、土的含水量、铺层厚度以及底层的强度和压实度。路基碾压时,并不是某单独因素起作用,而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因此公路进行路基施工时,应用代表性的土进行试验,从中选择路基压实的最佳方案。通过试验路段对不同的填筑材料、压实机型、松铺厚度、质量标准,取得试验数据,以指导土石方填筑施工。 二、试验路段的选择 1、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试验路段长度不应小于100m或不少于2000m2,试验路段至少2~3层填筑; 2、试验路段数据的收集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密实度、经济合理的填筑厚度、碾压遍数及机械组合等参数; 3、根据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选取一段填土路堤或土石混填路堤作为试验路段; 4、在给定压路机的情况下,找出达到压实标准的最经济的铺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5、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及相关数据的检测,写出试验报告,最后确定土的最适宜铺筑厚度,所需压实遍数及填土的实际含水量,以便指导施工,控制填筑质量。 6、本合同段根据路基实际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综合情况,已确定试验路段为龙门停车区右侧K1+500~K1+600,宽20米(距中线85~105米)。 三、压实机械的选择 土壤的性质不同,有效的压实机械也不同,各种压路机都有其特点,可以根据土质情况合理选用。本试验路基填土压实采用YZ20型振动压路机进行。 四、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在开工前对工程沿线用于填筑的材料以每5000 m3以及在土质变化时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按有关标准进行天然密实度、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等试验,对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天然密实度试验,并测定填料的最大密度、最佳含水量和土的CBR强度值,

水稳基层试验段首件施工方案

水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德商高速公路德州至夏津段第五合同段,路基宽度为26.0m,路基断面组成:中央分隔带宽度为2.0m,路缘带宽度为2×0.75m,行车道宽度为2×(2×3.75)m,硬路肩宽度为2×3.0m,土路肩宽度为2×0.75m。 选定我段合同ZK7+340-ZK7+540右幅作为基层首件工程。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设计宽度为11.55m,上基层设计宽度为11.45m,厚度均为18cm。 二、试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拟确定以下主要施工参数: 1、通过水泥稳定碎石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合站的拌和性能参数; 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3、检验施工配合比、水泥剂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料的最佳摊铺厚度即松铺系数; 3、确定压实机具类型,压实顺序、碾压遍数等; 三、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准备 ZK7+340-ZK7+540二灰土底基层施工完成后,由驻地工程师对施工完成的路段进行检查验收,保证底基层的压实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

宽度、平整度、横坡度、厚度及边坡等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石灰岩碎石和石屑取自济南章丘岭子镇石料厂;水泥采用故城山水P.C32.5缓凝水泥;水使用饮用水。原材料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 2、技术准备 ⑴、组织工程部现场管理人员学习图纸、技术规范,掌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领及控制参数; ⑵、根据基层施工现场实际特点,对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⑶、基层中桩、边线均通过测量人员复测,准确无误。 ⑷、我项目部试验室上报的路面基层配合比已批复,现场配合比为水泥:集料=4.5:100(16-31.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碎石=5:45:21:29),厂拌法施工时,施工水泥剂量增加0.5%,即水泥掺含量为5%,理论最大干密度为2.355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3、人员准备

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总结

XXXXXX填石路堤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XXXXXX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及相关技术规范; 2.国家现行公路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法律、法规文件等。 1.2.1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2.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1.2.3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 1.2.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2.5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二、目的 为确定我部填石路堤填筑的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方法和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压实质量的检测方法,最佳施工工艺等。决定在K9+000.015~K9+301.145左幅实施填石路堤试验路段,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以指导大面积填石路堤填筑施工。 三、施工概况 3.1工程简述 本试验段位于XXXXXK9+000.015~K9+301.145左幅,填方平均宽度27米。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双向8车道,路基宽度50米;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全段100m;本填石试验段无桥梁、涵洞。 3.2试验段施工进度安排

开工时间:2012年 4月 8 日 完工时间:2011年 4月 12日 四、施工组织 为确保试验路的顺利填筑,我部特设立了试验路填筑领导小组,由王敏任组长,谭金华为副组长,现场协调指挥由张永海负责,试验负责人徐德全,现场技术员许军杰、周学伟等,安全负责人蓝国平。其人员和设备组织情况如下表: 现场人员组织情况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五、施工工艺流程 路基填筑工艺流程图 六、施工工艺 1、粒料的选择 填石路堤填筑材料不得使用规范外材料,路基填筑材料应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填筑材料试验,填石路堤的石料强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G242米脂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合同段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榆林市凤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G242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LM-1项目经理部 2017年7月29日

、编制依据 《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5 二、施工方法和试验目的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作业,通过试验段主要 确定如下内容 1、施工配合比验证: (1) 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 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2) 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3) 检查混合料含水率、集料级配、水泥剂量、 7d 无侧限抗压 强度。 2、确定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 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 (2) 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 铺厚度的控制方式等等; (3) 含水率控制方法; (4) 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 1、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 4、 5、 ?242国道米脂县城过境公路路面工程作业指导书》

三、试验路段位置 根据路面施工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情况,试验段选定榆高路(榆林沟至高渠)被交线,即主线K0+530.168被交线,被交线桩号 K0+000--K0+467.11,长度为467.11m,水稳基层宽度7.8m,总面积3764m,厚度20cn。 四、时间安排 2017年7月30日-2017年7月30日五、试验段开工前准备工作 1、配合比报告: 目前已完成水稳底基层所有原材料及配合比报告试验审批工作, 底基层水泥剂量4.5%,粉煤灰剂量7%最大标准干密度2.245g/cm,最佳含水量5.6%。 2、施工机械: 拌和站配备WBC60加强型水稳拌和楼1套进行拌料,5台装载机上料,配备16台自卸车进行混合料运输; 施工现场采用两台三一1200摊铺机呈梯队联合进行摊铺,采用2台13T STR130C型双钢轮双驱双振压路机初压、3台22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和1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复压、1台30T XP302型胶轮压路机终压,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交通封闭,并覆盖洒水养生。 3、施工人员及工队: 试验段各部位人员分工见下表:

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拉萨地区相关代建工程 LLDJSGZQ标段 JK0+800-JK1+000路基试验段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拉林铁路代建工程指挥部 二O一八年三月二十二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3) 二、试验段施工技术依据 (3) 三、试验段施工目的 (3) 四、试验段的选取及路堤填筑施工准备 (4) 五、试验段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测量及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5) 六、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 (6) 七、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11) 八、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护 (13) 九、文明施工 (14) 十、标准化建设 (15)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拉萨地区相关代建工程拉萨西站机务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山脉呈东西向纵贯延展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岩。拉萨西站新建机务运用维修段,主要包含拉萨西机务段办公楼等26栋单体建筑及到发线兼调车线2条,外侧预留小能力驼峰调车场,设调车线12条。该段路基全部为路堤施工,填筑总方量为42.5万方,填筑高度为10-12m,路基基床表层填筑0.6m的A 组填料(0.2万方),路基基床底层(填筑1.9m)采用A,B组填料(0.7万方),及以下的一般路堤采用B,C组填料(41.6万方),基底地质主要为粗圆砾土。 二、试验段施工技术依据 1、《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003) 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3、《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4、《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 5、《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拉萨西站施工图》 三、试验段施工目的 1、确定路基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 2、确定路基施工参数(摊铺厚度、压实遍数、检测方法)。通过路基试验段施工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最终确定基床以下填筑、基

水稳底基层施工方案范文

水稳底基层施工方 案

浏阳蕉溪岭至黄花机场公路(浏阳段) 第五标段 水稳碎石底基层 施 工 方 案 监理单位:湖南岳阳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施工单位:湖南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组织机构 四、施工组织安排 五、施工计划 六、施工工艺 七、实体质量要求 八、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及保障措施 九、安全环保、文明施工 十、质量奖惩办法 路面水稳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经过现场勘察,地方材料的调查,结合我公司的资源,依据本项目的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以及我公司在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编制而成。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浏阳蕉溪岭至黄花机场公路浏阳段工程招标文件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 3、《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 F80/1—) 4、《长沙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文件选编》 5、《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6、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7、施工合同文件 8、我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9、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以及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2)、试验路目的 1、经过水稳层试验路施工,收集相关数据,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 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

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 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 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2、经过碾压遍数及压实度的关系,确定最佳碾压遍数、松铺厚度、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等。论证试验路段施工所取得的施工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可行性,确定最终的施工技术方案,以指导后续工程的施工。 3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一般建议以30m为宜)。 4、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5、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6、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本项目浏阳蕉溪岭-黄花机场公路(浏阳段)二期工程,起止桩号为K0+000~K5+490本标段为第5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0+000~K3+690,路线长3.69km。 主线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一般路基宽

水稳层试验段施工方案精

场地重建工程 施工方案 2013年5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1 第二章、施工部署 (1) 第三章、砂石垫层施工工艺(厚20cm ) ............... 3 第四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第五章、沥青面层施工(上层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 4 4cm 、下层3cm ) . ........ 7 . (10)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工程简介 本工程(含砂石垫层、水稳层及沥青混凝土面层)为朋普镇范围内厂区内场地。1.2 主要技术标准 1.2.1结构尺寸及技术指标 砂石垫层厚20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30cm ,沥青混凝土面层厚7cm ,设计弯沉为54,压实度≥97%,7天抗压强度为3Mpa 。 1.2.2 设计荷载设计速度为20公里/小时第二章、施工部署 1、施工人员 1.1进场人员一览 项目经理 1人:负责全面工作 项目总工 1人:负责施工技术问题及施工方案的编制试验室人员 1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全部试验控制测量组1人:施工放样及施工后的复测 物资设备部长 1人:施工材料、机械及各种工具保养物资的调配 质检工程师1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 安全员1人:负责施工中的安全工作 施工队长 1人:施工现场的机械、人员的安排现场施工员1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机械人员安排技术员 1人:搅拌站及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整理归档机械人员2人普工8人电工 1人 1.2组织机构图 2. WDB200-800水稳搅拌站1座(全新)四容器电子配料斗 1套水稳料运输车 10台 50装载机1台 22T 压路机 1台

人行道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航新路(商诚道-宏展道)下穿铁路北段U 型槽及框构工程 非机动车道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津山铁路立交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5年8月

航新路(商诚道-宏展道)下穿铁路北段U型槽及框构工程 非机动车道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U型槽、框构内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包括24cm钢筋混凝土路面(单层钢筋网)+0.14mm塑料薄膜隔离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5%)+20cm石灰粉煤灰土(12:35:53),结构总厚度为64cm。大于高度64cm 的填6%炝灰土分层回填。 二、石灰粉煤灰土 非机动车道路面基层下填6%戗灰土,土采用基坑开挖出的粘土,晾干粉碎;石灰采用消解石灰。石灰用量采用重量比,根据土体、石灰的单位重量,折合成体积比,按照拌合土体的体积计算石灰用量。 石灰土采用挖掘机在土场翻拌,运输车运至现场,挖掘机摊铺,人工精确整平,再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灰土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度≥90,用灌砂法或环刀法检测。 1、石灰粉煤灰土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备料、原材料试验、机械调试)→混合料设计配合比→厂拌混合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碾压成型→洒水养护。 2、施工工艺要点 (1)原材料 石灰采用磨细生石灰粉,宜选用钙质生石灰粉,有效钙加氧化镁应大于70%,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时间较长时,应覆盖防潮。 粉煤灰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 土采用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硫酸盐含量超过0.8%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使用。 水用饮用水。 (2)混合料组成与试验 在开工之前,将混合料设计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使用。混合料设计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要求进行。设计的混合料试件,置于湿度大于95%、温度25±2℃的养生箱内,养生7天,浸水1天,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混合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南光高速公路第十三合同段起始桩号为K17+500~K30+839,全长13.839Km,设有塘尾、下村、松岗三个互通。主线及匝道路面结构层设计分别有:20cm厚未筛分碎石垫层;20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40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 厚沥青混凝土面层,本合同段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数量约361060 m2。 试验路段的选择:我项目部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调查,根据现有未筛分碎石垫层的施工进度,和我标段的实际情况,在现场经过勘察比较,选择了K20+230~K20+480的右半幅作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该试验路段长250m,属路堑挖方地段,位于半径2300m圆曲线的外侧、-0.4%纵坡的路段上。下承层(未筛分碎石垫层)高程、宽度、横坡、弯沉值、平整度、压实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并通过监理检测验收合格。 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的目的 为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避免因盲目无序施工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大面积施工之前,有必要铺筑试验段。通过试验段施工,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把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解决,取得与施工有关的技术成果管理数据,由此提出标准施工方法,并利用试验段的成果、经验、参数指导和控制全线今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大范围施工。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经济效益的目的。

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试验路段施工目的及要求: 1、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混合料合适的使用材料、施工配合比; 2、确定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确定集料数量的控制方法或集中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时间等操作工艺; ②确定混合料含水量的增加值和控制方法; ③确定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 ④确定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⑤确定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⑥确定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方法; ⑦确定压实度、结合料含量或剂量等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⑧确定作业队(组)的人员组成和分工,绘出施工和质量管理框图;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或面积; 5、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迟碾压时间和最迟完工时间。 三、施工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