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名词解释

犯罪学名词解释
犯罪学名词解释

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

2、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即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4、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5、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6、犯罪人反社会的概念:是指犯罪者人格呈现出的与社会法律规范和伦理准则相悖的品质或倾向。

7、被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8、犯罪原因:犯罪是由犯罪原因引起的,犯罪原因就是引起犯罪现象发生的一切因素,即指决定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的因素。

9、罪因结构:是指犯罪原因的诸因素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也可简化表述为犯罪原因的组合与作用形式。

10、城市死角:特指都市中具有触引,便利或者隐匿犯罪的有利环境,社会控制力所不及的空间,如立交桥洞、地下过道。

11、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

12、犯罪的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13、犯罪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14、犯罪预防:是指犯罪的事先防范活动和措施,具体说,是指有助于消除犯罪原因,避免犯罪发生的社会的组织管理和建设发展方面的各种活动和措施。

15、犯罪的社会预防: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与文化,组织和管理社会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减少和克服犯罪的社会过程。

16、微观社会预防:是以社会、群体以及公民个人为单位(为主体)而进行的预防犯罪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自身的被害可能性,消除犯罪机会和条件。

17、刑罚预防:是指国家通过刑罚的设立和适用来遏制犯罪和震慑犯罪人以及防止犯罪再发生的预防活动。

18、犯罪的治安预防:是指有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者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

19、再度被害:是指被害人在遭犯罪行为侵害(原先的被害)后在随之而来的调查与诉讼过程中,因不得不接受警方询间、出庭作证或者进行控诉、辩论等活动,而再次遭受物质的损失、人格侮辱与名誉损失,自己精神刺激。

20、重复被害: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单元内,特定的同一被害人在前一被害之后,又遭受同类或异类加害行为的侵害,特别是遭受同类加害行为的侵害。

21、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22、犯罪场:存在于潜在犯罪人体验中、促成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

23、复合被害:一是从横向上指被害人同时遭受两种以上不同性质或类型的侵害,因而担受了多重被害结果,二是从纵向上指对被害人的一种侵害行为导致多方面的连锁被害反应。

24、共同被害:一是指范围广大的不特定多数人,因同一犯罪或事件而直接医同担受的损失、

损害或痛苦。二是指除直接被害人的被害外,其他因与直接被害人具有某种植接厉害关系人由直接被害人的被害结果因果性地派组,而由其他被害所担受的损失、损害或痛苦。

1.犯罪学的特性

①以承认罪犯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②是前犯罪学科,这一定位集中表明犯罪学的价值基础

③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表现出犯罪学在内容与方法上所具有的独特位置

2.犯罪学的功用

①认识功能一认识犯罪规律

②促进功能一促进刑法发展

③导向功能一指导刑事政策

3.犯罪学研究的实证方法

①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

②建立研究假设

③进行研究设计

④收集研究资料

⑤整理与分板研究资料

⑥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检验

4.菲利——三因素说

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5.古典犯罪学派所提出的预防犯罪思想

法律控制论心理强制论报应刑论

6.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差异

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犯罪原因论刑事责任论刑事裁量依据刑罚目的论的差异

7.社会化过程理论分支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标签理论整合理论

8.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特点

①科技整合的犯罪学理论日益受到重视

②重视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

③青少年犯罪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④犯罪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

9.犯罪现象内容犯罪状况特点规律

10.犯罪现象特性直观性综合性因果性相关性饱和性

11.犯罪行为类型

①社会危害性;危害国家安全罪普通刑事犯罪轻微的违法犯罪

②犯罪侵害客体,侵害国家社会个人法益的犯罪

③行为的性质,自然法定犯罪

④行为形成方式:作为不作为实施的犯罪行为

⑤犯罪人实施犯罪的主观罪过心理:故意过失无罪过犯罪行为

⑥犯罪公开程度:司法公开实际犯罪

⑦犯罪形成特点:蓄谋性突发性连带性犯罪行为

12.新犯罪形态

白领犯罪,主要指上层社会经理阶层人员在其职业活动过程中触犯刑法,包括欺诈、贪污、虚假广告、偷税漏税、警察和官员对于权力的滥用等

②环境犯罪,凡空气、水、噪音、土地污染,水土流失或者化学制品以及核事故造成一定的危害而触犯刑

律者,均为这类法定犯罪

③智能犯罪,主要指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犯罪,其中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犯罪,包括非法安装终端截

取资料,更改程序盗窃财产的滥用计算机犯罪与破坏,盗窃计算机的犯罪

④游戏型犯罪,纯粹旨在“开心”“取乐”或“消遣”的越轨行为

⑤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

⑥恐怖主义犯罪,主要包括绑架、劫持人质、劫机劫船以及带有明显政治目的的并严重危及公认的国际准则的爆炸、暗杀行为

⑦有组织犯罪

13.犯罪行为构成要素:犯罪时间犯罪空间人犯罪工具行为方式

14.犯罪行为形成过程

①犯罪决意指实施犯罪行为的决心和意向,包括预谋、机会、激情犯罪决意

②犯罪准备指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准备条件,包括准备犯罪工具、学习犯罪技术、收集犯罪情报、制定犯罪

③犯罪实施指犯罪人的行为已直接指向犯罪所要侵害的目标,包括秘密、公开、欺骗、暴力、协议方式

15.犯罪学中的犯罪人主要包括

①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人

②实施了吸毒、卖淫、通奸、同性恋、乱伦等越轨行为的人以及某些自杀者

③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以及某些其他行政、经济、民事违法行为的人

④实施犯罪或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者

⑤达到送交工读教育或少年收容教养年龄,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

16.犯罪人反社会性的具体表现

①错误的信念体系

②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构或者需要的满足经常处于受挫折状态

③自我意识发展缺失

④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

⑤不良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的习狮化

17.被害人的特性:被害性互动性可责性

18.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

①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②冲突模式

③被害人催化模式

④斯德哥尔摩模式

19.犯罪的自然原因的特性

①原生性(无法选择与拒绝)

②间接性(暗含或契合反社会倾向)

③具象性(可视或可测的具长存在)

20.犯罪的社会原因的特性决定性普遍性系统性间接性可控制性

21.经济因素犯罪

①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

a.大量的流动中的久口属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b大量人口流动伴随着巨额的量金流动,由于就乏有效的保护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保喜的对象

c.大量的流动风口是犯罪分子犯罪后理想的藏身之处

②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

竞争是商品生产的内在动力,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③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犯罪:过分注重物质利益,极端个人主义

④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真空漏洞:经济管理中的漏洞治变管理中的漏洞

⑤贫困与犯罪

22.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

①权力过于集中

②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

③权力行驶缺乏监督

④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理顺

⑤人事制度方面的缺陷

23.学校、家庭因素与犯罪

①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

②基础教育不够普及

③教育方式陈旧

④不完整的家庭

⑤不和睦的家庭

⑥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溺爱型虐待型放任型

⑦行为不良的家庭

24.犯罪文化原因的特性人文性民族性悖逆性

25.犯罪亚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①叛逆性与反社会功能

②联结性与同化功能

③畸异性与自卫功能

2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7.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

①犯罪预防与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相同步的原理

②社会控制适度原理

③结构整合与价值整合并举原理

④成本效益原理

28.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

①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②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③法制原则

④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原则

29.会预防的功能:社会建设、整合、控制、社会化与社会心理调节功能

30.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

①人格的塑造和养成

②心理调节

③主观激励

④推动社会进步

⑤社会控制功能

31.重点人员控制

①对有犯罪趋向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②对犯罪嫌疑人员的调查与控制

③对“两劳人员”和社会服刑人员的考察与监督

④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32.实施犯罪治安预防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符合犯罪预防的总体要求

②正确处理保护公共利益与保障个人权利的关系

③争取各类社会活动主体的配合

④其他犯罪预防手段配合作用

33.刑罚预防功能的具体表现

①传达刑法的禁令,规范公民行为

②引导社会心理,制止犯罪冲动

③减少再犯机遇,改善罪犯心理

34.影响刑罚预防效果的因素

①刑罚规定的不合理

②刑罚适用中不公正

③刑罚执行中的某些弊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