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

论文——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
论文——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

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

(一)豪放派与婉约派介绍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派,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二)婉约词代表作赏析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苏轼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正达到了婉约词“以美取胜”的特点。

《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以“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为题,本为追怀唐代名妓关盼盼所做,却未及艳情,不流于浮靡,而是在往事的流逝中,生发人生的解悟,有深沉的沧桑之感和强烈的宇宙意识。词在悲凉的气氛中透出浑融的哲理,既缠绵又洒脱,可谓是超脱之中有惆怅,悲慨之中具达观。

《定风波》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苏轼婉约词的艺术手法中最突出的要算他的比兴手法。这首词以“双花不向别人开”是一种坚贞的情感,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对朝廷的忠心和诚挚。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索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把咏物和写人联系在一起,描绘了杨花飘飘坠坠的情形。画了游子思妇的伤感和幽怨,寄托了词人政治上无穷的忧虑,对前途的无限怅惘,耐人寻味不尽。惟妙惟肖,咏物思怀。

(三)豪放词代表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篇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通过对赤壁雄奇瑰丽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豪杰周瑜等的缅怀,表达作者愿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的豪情及壮志难酬的郁闷。这首词将写景与抒情、议论与描述、怀古与伤今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气势磅礴,壮怀激烈,意境开阔,有极强的感染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结构奇特,词中通过梦境的描写,塑造了一位醉里梦里都念念不忘杀敌报国的爱国英雄。全词不仅在艺术上体现了辛弃疾一贯的豪放风格,在结构上也一反传统格式,有其精妙独创之处。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四十岁时在密州所作,词中紧紧围绕一个“狂”字,详细描写了出猎的盛况,表现了词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一反文人词以男女之情为主题的传统格式,写壮景,抒豪情,是东坡开创豪放词风的奠基之作,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对比

豪放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

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不赘言。

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如前所述,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尽是“凄凄惨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乏一种激人奋起的力量。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而她同期的诗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却由于豪放雄健而为人所称道。

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陆游是南宋杰出的诗人,精通音律,诗词俱佳,他曾“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见《历代诗余》引),足以证明苏轼的成功。

语言上,苏东坡也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多方面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尔也运用口语,只要是能恰当的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任何词语他都敢用,从而形成了一种体现东坡个性的清新朴素、明快畅达的语言风格。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蝶恋花》)等等,都明白如话,自然清新,生动准确。

可以说,正是因了苏轼的大胆革新,才使词脱离了音乐的羽翼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

如果说在词的题材内容的广阔上豪放派大大超出了婉约派,那么在艺术上,应该说两派各有长短。具体说来,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在丰富词的艺术表现方法上,不能不说是一大贡献。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五)总结

古典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历经了漫长的数千年演变磨合,最

终成为我们中华文化艺术的一处宝藏,而豪放词和婉约词则成为了最璀璨的两颗明珠。两者截然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熠熠生辉。作为成长中的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好好保护这靓丽的瑰宝,并将它传承下去。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教学内容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 比较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 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而豪放词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长处。试想,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儿女情长,或用婉约含蓄的方式去抒发壮志豪情,那势必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 (三)意境味道不同 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

(完整版)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不赘言。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 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如前所述,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尽是“凄凄惨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乏一种激人奋起的力量。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而她同期的诗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却由于豪放雄健而为人所称道。 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陆游是南宋杰出的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 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而豪放词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长处。试想,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儿女情长,或用婉约含蓄的方式去抒发壮志豪情,那势必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 (三)意境味道不同 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

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的区别

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的区别 蔡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宋词: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凤栖梧(柳永)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 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 (一)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一、发展演变 婉约,是含蓄婉转之意。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形成了以《花间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婉约派四大旗帜:“情长”(柳永)“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愁宗”(李煜) 豪放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 第二阶段,奠基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 第三阶段,顶峰阶段。苏轼之后,迅猛发展,集为大成,以辛弃疾为代表。 第四阶段,延续阶段。许多词人继承辛弃疾的词风。 二、代表人物 婉约:柳永(约987——1053)崇安(今属福建)人。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

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低吟浅唱”中寻找寄托。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词作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居婉约派之首。代表作《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 豪放: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后因“乌台诗案”一贬黄州;又东山再起,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从从八品一跃到正三品;二贬惠州,再贬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一生大起大落,处境一次比一次艰难。但他不以外在的功业看待自己人生的意义,而

《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性别女 联系电话工作单位 教科书版本河大版语文年级八年级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之前对宋词已有接触学习,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而宋词学习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宋词的了解也应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八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为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帮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保护和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学习鉴赏宋词词风的艺术风格,所以设计和安排了这节“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的指导课。 教材分析:李清照的《如梦令》是河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是婉约派的,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在学习本词时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学习,品味两派词风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宋词的鉴赏方法用于课外宋词的赏析中,学会用品味宋词的方法指引以后的宋词学习。 教学手段: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上课时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习课内的宋词《如梦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通过词的内容,感情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然后用课内所学鉴赏宋词的方法,合作探究对比鉴赏柳永的《雨霖铃》和辛弃疾的《永遇乐》,感悟两首词的不同内容和风格。把课内所学宋词鉴赏的方法用在课外,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品味

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对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以及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 3.品味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对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以及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对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阅读方法指导: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着手。内容上主要是诗词所描绘营造的意境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技巧还是参考古人提的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在创作背景之下,结合诗词所描写的景物)艺术手法上主要是诗人为表达情感所采取的技巧。 课前准备:1.网上查阅资料,搜集资料2.整理归纳资料。

豪放词与婉约词专题练习

豪放词与婉约词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思妇,本词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绪?(2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运用比喻手法的特点。(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析“吹皱一池春水”中“皱”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2)诗评家认为,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刻画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请从这一角度做简要分析。(4分)

豪放词与婉约词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1、(1)表现了思妇对夫君既不满又期盼、既渴望又无奈的复杂心绪。(“既不满又期盼”1分,“既渴望又无奈”1分) (2)一个喻体,却从相反的角度设喻。(2分)上片,月作为喻体,是正面形象,反衬夫君的薄情;下片,月作为喻体,是反面形象,同样衬托出夫君的薄情。(2分) 2、(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2分) (2)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3分)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3)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信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3分) 3、(1)“皱”字写出了春风吹拂水面,荡起波纹的样子。(1分)用“皱”字把景物写活了,化静景为动景。(1分)同时也揭示出春风乍起,迷人春色勾起女主人公愁绪的内心活动。(1分) (2)词中无论写景还是对人物外表的描写,都衬托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1分)开头由景人情,引出思春少妇,接着用“闲”字描摹出她那无所事事的生活,(1分)她无精打采地逗着鸳鸯,漫不经心地揉着杏花,孤独地看着鸭子相斗等描写展示了她的内心惆怅空虚和懒散愁闷。(1分)最后一句喜鹊的叫声,带给她希望,使她高兴起来,“喜”字写出了少妇微妙的情绪变化。(1分)

柔美与壮美——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比较教学实录

《柔美与壮美——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比较》教学实录 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 吴玲芝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文学史上,人们往往把宋词与唐诗并举。其实,词产生于唐代末期,到宋代发展到极至。同唐诗一样,宋词也可以包罗万象。在它平平仄仄的字里行间,有“大江东去”的开阔,有“海棠依旧”的含蓄,有“山抹微云”的感伤,有“关河冷落”的凄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词的艺术空间,共同领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两首歌曲。听完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播放歌曲:《虞美人》《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前一首歌曲听起来十分柔美,后一首歌曲听起来非常豪壮。 师:的确,前一首歌曲缠绵悱恻,有一种阴柔之美;后一首歌曲慷慨激昂,有一种雄壮之美。它们正体现了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词风。现在,我们就通过四首宋词的比较,来探讨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二、研习: (一)引入: 师: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谁知道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生2: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是柳永,他的代表作是《雨霖铃》;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他的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3: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是李清照,他的代表作是《声声慢》;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分析北宋的两首词: 师: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前两首词。请左边的同学一起背诵婉约次词,右边的同学共同背诵豪放词。 (生齐声背诵) 师:看来我们对这两首词印象比较深刻。谁能说一说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4:这两首词都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采用了融情入景的手法;在写景时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 师:回答的很好。虽然这两首词的写作手法基本相同,可给我们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如果想弄清其中的缘由,我们就必须认真分析它们在写景抒情上的差异。 师:下面,我们就从词中所写的景物、情词、主旨三个方面来作具体分析。

语文《柔美与壮美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比较》教学实录

《柔美与壮美——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比较》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文学史上,人们往往把宋词与唐诗并举。其实,词产生于唐代末期,到宋代发展到极至。同唐诗一样,宋词也可以包罗万象。在它平平仄仄的字里行间,有“大江东去”的开阔,有“海棠依旧”的含蓄,有“山抹微云”的感伤,有“关河冷落”的凄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词的艺术空间,共同领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两首歌曲。听完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播放歌曲:《虞美人》《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前一首歌曲听起来十分柔美,后一首歌曲听起来非常豪壮。 师:的确,前一首歌曲缠绵悱恻,有一种阴柔之美;后一首歌曲慷慨激昂,有一种雄壮之美。它们正体现了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词风。现在,我们就通过四首宋词的比较,来探讨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二、研习: (一)引入: 师: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谁知道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生2: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是柳永,他的代表作是《雨霖铃》;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他的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3: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是李清照,他的代表作是《声声慢》;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分析北宋的两首词: 师: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前两首词。请左边的同学一起背诵婉约次词,右边的同学共同背诵豪放词。 (生齐声背诵) 师:看来我们对这两首词印象比较深刻。谁能说一说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4:这两首词都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采用了融情入景的手法;在写景时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 师:回答的很好。虽然这两首词的写作手法基本相同,可给我们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如果想弄清其中的缘由,我们就必须认真分析它们在写景抒情上的差异。 师:下面,我们就从词中所写的景物、情词、主旨三个方面来作具体分析。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讨论,找出两首词中的景物、情词,并概括出它们的主旨。 (生讨论) 师:好,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词。 (幻灯:《雨霖铃》全词) 师:谁来分析一下这首词? 生5:这首词中所写的景物有: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哓风、残月。 师: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生5: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是实景;杨柳岸、哓风、残月是虚景。 生5:这首词中的情词有:凄切、无绪、留恋、多情自古伤离别、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生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跟情人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 师:很好,谁来说一下第二首词? (幻灯:《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 生6:这首词中的实景有:大江、赤壁、乱石、惊涛。虚景有:樯撸灰飞烟灭。 生6:情词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生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师: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首词,看看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幻灯:《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表格) 生齐:《雨霖铃》所写的景物凄凉哀婉;《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写的景物

论文——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

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研究 (一)豪放派与婉约派介绍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派,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二)婉约词代表作赏析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苏轼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正达到了婉约词“以美取胜”的特点。 《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以“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为题,本为追怀唐代名妓关盼盼所做,却未及艳情,不流于浮靡,而是在往事的流逝中,生发人生的解悟,有深沉的沧桑之感和强烈的宇宙意识。词在悲凉的气氛中透出浑融的哲理,既缠绵又洒脱,可谓是超脱之中有惆怅,悲慨之中具达观。 《定风波》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苏轼婉约词的艺术手法中最突出的要算他的比兴手法。这首词以“双花不向别人开”是一种坚贞的情感,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对朝廷的忠心和诚挚。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索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