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演奏)吹竖笛》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演奏)吹竖笛》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吹竖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六孔竖笛的构造和演奏姿势。

2、通过六孔竖笛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建立起学习竖笛的信心,同时提高同学们的合作能力。

3、练习六孔竖笛指法,吹奏时气息的把握。

4、学会1、2、3三个音的奏法及其三个音以内的练习曲。

【教学重点】:掌握竖笛“缓吹”的方法并学习1、2、3三个音及以内的练习曲。【教学难点】:六孔竖笛指法及气息的运用。

【设计理念】:“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通过学习乐器,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能促进包括大脑在内的多种器官的协调发展,进而使人变得聪明。在多种乐器的演奏中提高同学们的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竖笛,所以基本是零,刚刚发笛子给学生的时候,他们都兴奋不已,拿着乱吹一通。但到教音阶曲目的时候,他们大多数都难掌握了。久而久之,对吹竖笛失去了兴趣。

【设计思路】:由于孩子们是零基础,本设计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让孩子们掌握1、2、3三个音的奏法及其三个音以内的练习曲。

【教具】:六孔竖笛一支、资料介绍、构造及演奏姿势图、竖笛演奏曲音乐。【教学方法】:示范法、讲授法

【教学步骤】: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内容是第六课第三课时的演奏课,演奏什么乐器呢?----竖笛!好,下面让老师演奏一首曲目,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歌名好吗?

1、检查学生带笛子情况。(介绍竖笛的结构)

2、吹笛子的姿势(并检查学生拿竖笛的姿势)

3、手指的分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指按笛孔要放松按严)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剪彩波尔卡》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剪彩波尔卡》优质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课题:《剪彩波尔卡》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剪彩波尔卡》又名《快速波尔卡》、《火车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为纪念某铁路通车,于1896年创作并首演了这首带有描绘色彩的管弦乐曲。“波尔卡”原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轻快、活泼,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欧洲19世纪古典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就在许多的交响乐作品中加入了类似波尔卡这类民间民族的音乐,使作品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感情。《剪彩波尔卡》是采用管弦乐合奏的演奏形式,用各种乐器如短笛、长笛吹奏出短促的倚音和休止符来模仿火车的汽笛声。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松到紧,引出了由八分音符构成的同音反复,象征火车的启动和有规律地快速运行。随后,跳跃的曲调和倚音形成的跳进音程(汽笛声)明朗欢快,仿佛乘坐着火车的人们在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的节奏。整首作品的旋律欢畅流畅,形象明晰。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在感受聆听、识谱、音色听辩、音乐记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有较强的兴趣,更喜欢将欣赏与表演、欣赏与打击乐器结合起来进行聆听。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剪彩波尔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色,完成开火车的游戏。同时学生能对乐曲情绪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2、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聆听、表演和打击乐器的演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3、通过交响乐团视频的欣赏,巩固《剪彩波尔卡》,并且进一步了解“管弦乐”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课 森林的歌声|湘艺版 (1)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的歌声》选自《森林狂想曲》。这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息。 本课是一首器乐合奏作品,运用了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的鸣叫)与笛子、小提琴、吉他等乐器的优美音色共同交织,是一首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三个主题音乐轻松活泼,起落回旋,旋律以“3”为轴心,简洁而质朴,轻快而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整首乐曲把我们带进了一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在感受聆听、识谱、音色听辩、音乐记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乐意参与音乐活动,并有较强的兴趣,更喜欢将欣赏与演唱、欣赏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聆听,以此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感受大自然丰富的音响世界,体验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介绍和感受乐曲中三种主要乐器(竹笛、小提琴、吉他)的音色特点,在聆听中展开想象,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音乐主题及其变化。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旋律的顺序,并能通过聆听旋律,来模仿乐器的演奏,通过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我依据新课改的理念和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要求,注意教学各环节内的在联系。让学生在聆听中通过运用想象、记忆、表现等手段,丰富学生听觉体验。整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在不断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为学生创建着良好的音乐氛围与情境。本节课在围绕聆听乐曲的三个音乐主题的教学环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体验,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师生互动,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受富有东方情调的自然小调式音乐。让学生在学唱旋律、感受音乐音色变化的基础掌握音乐的结构,融知识技能与学习过程与方法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