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家表

宋代部分(68篇)(北宋)

王禹偁字元之“王黄州”《小畜集》《小畜外集》村行待漏院记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范仲淹字希文《范文正公集》

苏幕遮(碧云天)

张先字子野《张子野词》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晏殊字同叔《珠玉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梅尧臣字圣俞《宛陵先生集》

汝坟贫女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欧阳文忠集》《六一词》戏答元珍

踏莎行(候馆梅残)

梅圣俞诗集序

秋声赋

朋党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嘉祐集》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曾巩字子固《元丰类稿》

《战国策目录》序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先生文集》

明妃曲

桂枝香(登临送目)

祭欧阳文忠公文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小山词》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士集》《东坡乐集》

荔枝叹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卜算子(缺月桂疏桐)

念奴娇(大江东去)

前赤壁赋

潮州韩文公庙碑

答谢民师书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

老《栾城集》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

道人《豫章先生文集》

登快阁

寄黄几复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

士《淮海词》踏莎行(雾

失楼台)

鹊桥仙(纤云弄巧)

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

老。《东山词》青玉案(凌

波不过横塘路)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是

非)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

居士《片玉集》

兰陵王(柳阴直)

六丑(正单衣试酒)

(南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漱

玉词》永遇乐(落日镕

金)

声声慢(寻寻觅觅)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

《简斋集》《无住词》伤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

饮)

张元斡字仲宗,号真隐

山人,芦川居士《芦川

归来集》《芦川词》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

《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沈园(二首)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

候)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

居士《石湖居士诗集》

四时田园杂兴(土膏欲动

雨频催)

(采菱辛苦废犁鉏)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诚斋集》初入淮河(两

岸舟船各背驰)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别号紫阳《朱文公文集》

诗集传》序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

居士《于湖先生长短句》

念奴娇(洞庭青草)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

幼安,号稼轩居士《稼轩

长短句》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

雨)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沁园春(叠嶂西驰)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

树)

陈亮字同甫,学才称龙

川先生《龙川文集》《龙

川词》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

人《龙洲集》《龙洲词》

沁园春(斗酒彘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白石道人歌曲》

扬州慢(淮左名都)

点绛唇(燕雁无心)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

赋)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

《梅溪词》

绮罗香(做冷欺花)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

居士《后村居士大全集》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

《梦窗词》八声甘州(渺

空烟四远)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

明)

周密字公瑾,号草窗词集《蘋州渔笛谱》笔记《齐东野语》《浩然斋雅谈》《武林旧事》

观潮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花外集》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文山先生全集》

正气歌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山中白云词》解连环(楚江空晚)

谢翱字皋羽,自号晞发子《晞发集》登西台恸哭记

宋话本错斩崔宁

金元部分(20篇)

元好问字裕之《遗山先生集》“杜甫嗣响”

岐阳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邓牧字牧心,自号三教外人《洞霄图志》《伯牙琴》

君道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白马解围)

关汉卿已斋叟《窦娥冤》《单刀会》窦娥冤(第三折)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杂剧《西厢记》《丽厢记》《破窑记》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马致远号东篱《乐篱乐府》

汉宫秋(第三折)

【双调】夜行船(秋思)张养浩字希孟,号去庄《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中吕】朱履曲(警世)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

贤《睢景臣词》【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

张可久字小山《小山乐

府》

【南吕】金字经(春晚)

贯云石自号酸斋,晚号

芦花道人。《酸甜乐府》

【双调】殿前欢(楚怀王)

刘时中号逋斋【正宫】

端正好(上高监司)

刘因字梦吉,号静修《静

修集》

观梅有感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

道人、水晶宫道人《松雪

斋文集》

岳鄂王墓

李孝光初名同祖,字季

和,号五峰《五峰集》

大龙湫记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

别号东维子《东维子文

集》《铁崖先生古乐府》

题苏武牧羊图

萨都刺字天锡,号直斋

《雁门集》上京即事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

人《柔克斋集》

琵琶记(糟糠自厌)

明代部分(21篇)

刘基字伯温《诚意伯文

集》

楚人养狙

方孝孺字希直,号逊志

《逊志斋集》吴士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王

西楼乐府》古调蟾宫(元

宵)

陈铎字大声,号秋碧《秋

碧乐府》《滑稽余韵》

水仙子(瓦匠)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

又号项脊生《震川集》《三

吴水利录》

项脊轩志

冯惟敏字汝行,号海浮,

又号石门《海浮山堂词

稿》《石门集》

玉芙蓉(喜雨)

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

《浣纱记》《红线女》

浣纱记(泛湖)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

又号弇州山人《弇州山人

部稿》《艺苑卮言》登太

白楼

宗臣字子相,号方城山

人报刘一丈书

李贽本姓林,名载贽,

字宠甫,号卓吾《焚书》

《续焚书》《藏书》《续藏

书》《初谭集》

又与焦弱侯

袁宏道字中郎,一字无

学,号石公《袁中郎全集》

虎丘记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隐

秀轩集》

浣花溪记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陶

庵梦忆》《西湖梦寻》

柳敬亭说书

陈子龙字卧子,号大樽

《陈忠裕公全集》

小车行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

《夏内史集》玉樊堂词》

狱中上母书

徐渭字文清,又字文长,

号天地山人《徐文长集》

《樱桃馆集》

狂鼓史渔阳三弄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

《牡丹亭》《邯郸记》《南

柯记》《紫钗记》玉茗堂

四梦

牡丹亭(惊梦)(节选)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

斋主人《喻世明言》《警

世通言》《醒世恒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施耐庵原名施彦端,字

肇端,号子字,别号耐庵

《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群英会蒋干中计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射阳先生存稿》《西游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清代部分(21篇)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梅村家藏稿》

圆圆曲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湖海楼诗集》《迦陵词》贺新郎(吴苑春如绣)

唐甄初名大陶,字﨧万,别号圃亭《潜书》

室语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通志堂集》《饮水词》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金缕曲(德也狂生耳)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聊斋专异》《冰聊斋诗文集》《日用俗子》《聊斋俚曲集》

司文郎

洪升字昉思,号稗村《长生殿》,杂剧《四婵娟》,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

长生殿(惊变)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桃花扇》,传奇《小忽雷》(与顾彩合撰)以及诗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

桃花扇(余韵)

方苞字凤九,号皋,晚号望溪《望溪文集》

狱中杂记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郑板桥集》范县署中寄舍弟

墨第四书

板桥题画(三则)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

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文木

山房诗文集》《儒林外史》

马二先生游西湖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

号雪芹〈红楼梦〉《废艺

斋集稿》

宝玉挨打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

晚年号随园老人《小仓山

房诗文集》《子不语》《随

园诗话》

黄生借书说

姚鼐字姬传,号惜抱《惜

抱轩全集》《古文辞类纂》

袁随园君墓志铭

张维屏字子树,号南山,

又号松心子《张南山全

集》

三元里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

《定庵集》咏史(金粉东

南十五州)

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

芦主人《人境芦诗草》《日

本杂事诗》

哀旅顺

刘鹗字铁云,号老残《老

残游记》

明湖边美人绝调

李宝嘉又名定凯,字伯

元,别号南亭亭长《官场

现形记》《文明小史》《活

地狱》,戏曲《庚子国变

弹词》

制台见洋人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别暑饮冰室主人《饮冰室

合集》

少年中国说

宋代:

“晏欧”欧阳修晏殊

“苏梅”苏舜钦梅尧臣

“秦七黄九”秦观黄庭

江西派“三宗”陈与义

黄庭坚陈师道

永嘉四灵:徐照、徐玑、

翁卷、赵师秀

南宋四大家:尤袤扬万

里陆游范成大

风雅派:周密

元明代: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

朴郑光祖马致远

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

宋濂高启

嘉靖三大家:唐顺之王

慎中归有光

“后七子”:李攀龙、王

世贞、谢榛、宗臣、梁有

誉、徐中行、吴国伦。

“公安派”袁宏道袁宗

道袁中道

“竞陵派”谭元春钟惺

清代: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

龚鼎孳

吴伟业

“阳羡词派”陈维崧

“南洪北孔”洪昇孔尚

“扬州八怪”罗聘、李

方膺、李鳝、金农、黄慎、

郑燮、高翔、汪士慎

“性灵说”袁枚

“乾隆三大家”袁枚赵

翼蒋世铨

“桐城派”姚鼐

“岭南三大家”黄培芳

谭敬昭张维屏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家作品知识汇总 一、宋朝作家 作家朝代籍贯世称雅号齐名并称流派主要作品成就/事迹王禹偁北宋济州《小畜集》诗文革新先驱柳永北宋崇安柳七《乐章集》词多写男女之情,风格软媚范仲淹北宋吴县《范文正公集》善写塞上风光张先北宋乌程张三影《安陆词》 晏殊北宋临川晏元献晏欧(阳修)西昆体《珠玉词》 梅尧臣北宋宣州宛陵先生苏(舜钦)梅《宛陵先生集》诗文革新重要作家欧阳修北宋吉水醉翁晏(殊)欧《欧阳文忠公集》唐宋八大家、诗文革新领袖苏洵北宋眉州三苏《嘉祐集》唐宋八大家曾巩北宋南丰南丰先生《元丰类稿》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北宋临川王荆公《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晏幾道北宋临川二晏《小山词》 苏轼北宋眉州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苏辙北宋眉州颖滨遗老三苏《栾城集》唐宋八大家黄庭坚北宋洪州山谷道人江西派《山谷全集》苏门四学士秦观北宋扬州邗沟居士秦七黄九婉约派《淮海词》苏门四学士

作家朝代籍贯世称雅号齐名并称流派主要作品成就/事迹 贺铸北宋卫洲庆湖遗老《东山词》 周邦彦北宋钱塘清真居士婉约派《片玉集》 李清照宋济南易安居士婉约派《漱玉词》 陈与义宋洛阳江西派《简斋集》江西派三宗之一 张元幹宋长乐芦川居士《芦川词》开南宋爱国词先河陆游南宋越州放翁南宋四大家《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宋爱国诗人 范成大南宋吴郡石湖居士南宋四大家《石湖居士诗集》 杨万里南宋吉州南宋四大家《诚斋集》 朱熹南宋徽州程朱学《朱文公文集》理学家 张孝祥南宋历阳于湖居士豪放派《于胡集》 辛弃疾南宋历城稼轩居士豪放派《稼轩长短句》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陈亮南宋婺洲龙川先生豪放派《龙川文集》 刘过南宋吉州龙州道人《龙州集》 姜夔南宋饶州白石道人姜张(炎)《白石道人歌曲》对风雅词派甚有影响史达祖南宋汴人姜(夔)史《梅溪词》擅作咏物词 刘克庄南宋莆田后村居士江湖派《后村先生大全集》 吴文英南宋四明风雅派《梦窗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明清近代卷)复习资料

一、诗词背诵 1、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咏煤炭》)3、闲来闲往曾无为,时笑时歌自有情。 (沈周《溪上》)4、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唐寅《把酒对月歌》)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6、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7、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又酬傅处士山次韵二首(其二)》)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10、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 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 上多。(袁枚《马嵬四首(其二)》) 11、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岁暮到家五首(其二)》)12、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黄景仁《都门秋思四首(其三)》)13、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14、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其六》)15、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咏史》)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二、诗人及流派 1、高启:明代第一诗人。 2、李东阳:茶陵诗派之首领。 3、李梦阳:为复古派前七子领袖人物,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4、何景明:前七子首领。 5、李攀龙&王世贞:后七子领袖。 6、袁宏道:公安派的领袖人物,在“三袁”中成就和影响最大;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理论。 7、刘基:其寓言集是《郁离子》,“郁离”二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背诵部分

※※※背诵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难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6.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

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8.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9.李清照<醉花阴>九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1.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砂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2.陆游<卜算子>泳梅

古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一节宋初诗文和西昆派 一、宋初的复古思潮和散文作家 1. 王禹偁是宋初首先提倡古文的作家之一 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 2. 柳开和王禹偁同是宋初倡导古文的作家。柳开“尊韩” 3.柳开和穆修文学理论上提出了鲜明的复古主张。 二、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白体诗人”:李昉、徐铉、徐锴、王禹偁、王奇 白体诗: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 王禹偁字元之 诗风平易自然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散文化手法;后期逐渐深刻化 “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诗歌创作所具有的成熟化了的宋诗的某些重要特征和内在质素,而这一点也正是王禹偁的诗歌在宋诗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三、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稍后于白体诗人活跃于宋初诗坛上的是晚唐体诗人。这一派诗人继承晚唐诗风,推崇贾岛、姚合等人,故称“晚唐体”。 晚唐体: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但并不忽视炼字炼句。由于苦吟,所以常有沁人心脾的佳句,而且往往在两联对句上见出功夫。生活积累不足,意境较狭,往往沉溺于用小巧细碎的笔法来描摹景物,或者发抒清苦幽僻的个人性情,变化不多,波澜很少。 晚唐体诗人主要有:林逋、潘阆、寇准、魏野、魏闲、鲁三交、赵忭及九僧等。 晚唐体代表作家 1.潘阆自号逍遥子有《逍遥集》 2.魏野字仲先冲淡闲逸,胸次不俗 3.林逋字君复卒谥“和靖先生”称为“梅妻鹤子”诗风格清淡,意趣高远 山园小梅二首之一曲尽梅之神态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4.九僧学晚唐体最为逼真 九僧中当以惠崇为代表。 5.寇准字平仲《寇莱公集》 四、西昆体的盛衰(作家众多,影响广泛) “西昆体”这一诗派的形成,以《西昆酬唱集》为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第一部分单选题 一、宋代部分: 1、王禹偁字元之,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2、《村行》《待漏院记》作者王禹偁。 3 4、王禹偁《待漏院记》提出:“一国之政, 悬于宰相” 5 先声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 6、北宋前期善写塞上风光的词人是范仲淹。 7、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中作为主调的一句是 然未勒归无计”。 8、 自范仲淹的《渔家傲》。 9 的作家是张先。 10 句是“云破月来花弄影”。 11、 《浣溪纱》。 。。。。。。。 。。。。。。。 。。。。。。。 。。。。。。。 。。。。。。。 。。。。。。。 137、《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张可久。 138、《岳鄂王墓》的作者是赵孟頫。 139、《项脊轩志》的作者是归有光。 140、“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出自王磐《朝天子》。141、《狂鼓史渔阳三弄》的作者是徐渭。 142、《望溪文集》的作者是方苞。 143、《三元里》的作者是张维屏。 二金元部分 1、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 2、元好问《岐职》写的是蒙古攻金。 3、元好问的诗文集是《遣山先生集》。。。。。。。。 。。。。。。。 。。。。。。。 。。。。。。。 。。。。。。。 。。。。。。。 22、赵孟頫的《岳鄂王墓》是一首七言律诗。 23、元代著名的蒙古族诗词作家是萨都剌。 24 三明代部分 1、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代作家是宋濂。2 3、与宋濂并为明代一代文宗的作家是刘基。 4、刘基《卖柑者言》是一篇讽刺小品。 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刘基《卖柑者言》。。。。。。。。 。。。。。。。 。。。。。。。 。。。。。。。 。。。。。。。 。。。。。。。 32、凌濛初的“二拍”共收短篇小说七十八篇。 33、在《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金维厚的故事是头回。 四清代部分 1、吴伟业于诗的各体中最擅长七言歌行。 2 冲冠一怒为红颜”。 3、方苞为文提倡“义法” 文集是《望溪文集》。 4 有《饮水词》,其词风近于李煜。 。。。。。。。 。。。。。。。 。。。。。。。 。。。。。。。 。。。。。。。 。。。。。。。 31 形象时充分运用了对比。“制台” 32 湖医生。 33、 山。本篇故事发生在济南。 。 又名 生死 20余篇现编 )中保 《醒世恒言》 既生动活 即一系列的巧 而它们的 无端 压迫人民 和《壬辰杂编》, 表达了诗人反对 充分显示 “十年”说 “暗秦京” 从中可以体 后极写城破后的 并 突出将军过 将将 中四句概 “心悬日月光” 《宋学士全集》。 他多参与其 。刘基诗文都很 ,文章短小,

古代文学作品选

古代文学作品选 1前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他们反对 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自觉肩负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以复古求革新,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从而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给文坛带来新的流弊。李梦阳《空同集》。 2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以汉魏、盛唐的诗文创作为楷模,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后七子的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李攀龙《沧溟集》。 3唐宋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唐宋派中真正能摆脱道学束缚并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著名散文家归有光。《见村楼记》 4台阁体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代表作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5茶陵派:明朝前期的诗派,以湖广茶陵李东阳为主要代表,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此外,还有谢铎、张泰、绍宝、鲁铎等人。。他们主张诗学汉唐,重视诗歌语言的艺术,体现了台阁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但在创作实践中,李东阳的诗文未脱离台阁之气。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马船行》等,颇有生活气息。 6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提出“义法”理论,主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集大成,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从康熙时一直绵延到清末;地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对促进散文的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方苞《狱中杂记》。 7三言 是冯梦龙对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分三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先秦文学 概况: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一)《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

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简或选)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7.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 (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三)《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言情写景,真实纯朴。君子:这里指丈夫。 (四)《将仲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中国古代汉语文学作品选 单选 1、晚唐体尊崇的对象实际是贾岛、姚合。 2、林逋,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有《柳河东集》。 4、王禹偁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5、西昆派标榜学习李商隐。 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有《欧阳文忠公集》。 7、梅尧臣、苏舜钦与欧阳修共同倡导诗文革新。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 8、前人比较二苏文章,认为“大苏文一泻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大苏:苏轼,小苏:苏辙) 9、晏殊,词集名《珠玉词》。其词作是一种极端贵族化的审美趣味。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说“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10、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词集《小山词》11、李清照在《词论》中“变旧声作新声”的词人是指柳永。 1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点铁成金”《豫章黄先生文集》。 1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14、吕本中编列了一张《江西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宋末元初的方回又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5、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词集名《片玉集》。形成了自己缜密典丽的词风。 16、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词集《漱玉集》。坚持词“别是一家”。 17、朱敦儒,字希真,词集《樵歌》18、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诗集》和《石湖词》。作品将记述农事活动,反映农民疾苦和描写田园生活逸趣这几种创作传统融合在一起,成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晚年在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19、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20、叶适是与朱熹同时的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21、陆游,年轻时从学江西派诗人曾几。诗集《剑南诗稿》和文集《渭南文集》。陆游的文章在南宋卓然为一大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老学庵笔记》、《入蜀记》以及《渭南文集》中的若干序跋记传文字。: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c19252415.html, 22、北宋宋祁的《宋景文公笔记》首先使用了“笔记”这一名称。宋代笔记的内容大致包括史料佚闻、风俗掌故、学术考辨、诗文评析等几类。 23、辛派词人有陈亮《龙川集》刘过《龙洲集》和《龙洲词》。 24、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2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其诗初学江西诗派。其词被张炎称赞“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格律派。 26、吴文英《梦窗词》27、王沂孙,有《碧山乐府》28、最早的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29、元好问,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史著作《壬辰杂编》。成为当时南北诗坛上最有力度的诗人。号:遗山30、元杂剧大致可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陈抟高卧》通称“神仙道化”剧3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第四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第四章宋代部分(四) 041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简答) 1.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题材广阔,充满抗金爱国激情,风格多样,以豪迈雄放为主。早年受江西派影响,后自成一家。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2.【注释】 [1]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春天,当时陆游任权理蜀州(今四川崇州)通判,因事至成都,夜宿驿站有感而作。 [6] 脱帽句:描写自己醉酒狂态。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3.主旨思想:此诗作于离开前线的第二年,作者抚今追昔,心潮难平,在诗中抒发了抗金杀敌愿望落空以后无可奈何的心情。“逆胡未灭心未平”一句概括了全篇主旨。 4.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5.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自我形象十分突出。 6. 最后四句:复杂的情感内涵。 第三部分再由沉痛转为悲凉,床头孤剑鸣响的战斗渴望,与破驿灯暗、风雨打窗的凄凉况味,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作者内心巨大的忧愤。 042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论述) 1.【注释】 [1] 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春天,当时作者闲居故乡山阴。 [4] 瓜洲渡:在今江苏邗江南长江北岸,是江防要地。 [5] 大散关:宋、金交界的关塞,在今陕西宝鸡西南。 [6] 塞上长城: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曾经自许为“万里长城”,意为能捍卫国家、抵抗外敌。 [7] 《出师》:指三国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在文中表达了坚持北伐、忠于蜀汉的决心。名世:著称于世。 2.主旨:作者在诗中回忆抗敌往事,追思英雄业绩,表达了老而弥坚、死而后已的报国情怀。 3.此诗善用对比【论述】 从作者自己的角度看,壮岁的豪迈与而今的衰颓,是一层对比,报国的壮心与自己的年老,又是一层对比。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看,则陆游向往诸葛亮的北伐业绩,与朝廷君臣大多不思进取的现实,也是一层暗藏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取向特别突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此诗中间一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历来享誉人口的名句特色【简答】 首先是这两句有高度概括力,是对作者生活经历的提炼,但又十分形象,有鲜明的画面感。而且属对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复习资料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复习资料

古代作品选读复习重点 一、唐代诗歌繁盛的标志 1、作品作家数量多 2、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3、题材完备,艺术完美 4、出现了“李杜”与众多优秀的作家 5、其影响较大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1、经济繁荣,国力高涨 ①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提高了弥足自信心和自豪感 2、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学术思想的相对自由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唐诗的四分法) 1、初唐(开国——玄宗前) 2、盛唐(玄宗、肃宗时期)(前期李白、后期杜甫) 3、中唐(代宗——宪宗、穆宗、敬宗),50多年贞元元和 4、晚唐(文宗——唐亡),80多年 四、宋诗与宋词发展状状况 1、宋诗北宋:白体诗(徐铉、李昉) 晚唐体(九僧诗人和潘阆làng、魏野、林逋bū、寇准)

西昆体(杨亿、刘筠、钱惟演、学习李商隐)欧阳修领导诗文革新运动 江西诗派(黄庭坚、学习杜甫) 南宋:前期: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后期:四灵诗派,贾岛、姚合 江湖诗派(江夔kuí、戴复古、刘克庄) 2宋词发展状况 ①、北宋前期:晏殊,欧阳修,柳永 ②、北宋中期:素食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提高了词的品味 ③、北宋后期:秦观、周邦彦 ⑤、南宋前期:李清照、辛弃疾 ⑥、南宋后期:姜夔(清空高雅)吴文英(典雅隐秀) 五、《咏柳》比喻的巧妙之处。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丝绦,有生命的比喻称无生命的,体现诗人的情感特征。 2、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矛盾与统一,柔和的春风——锋利的剪刀裁剪之妙:妆—裁—剪无心—有心 六、《春江花月夜》的主要内容。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作家表

宋代部分(68篇)(北宋) 王禹偁字元之“王黄州”《小畜集》《小畜外集》村行待漏院记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范仲淹字希文《范文正公集》 苏幕遮(碧云天) 张先字子野《张子野词》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晏殊字同叔《珠玉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梅尧臣字圣俞《宛陵先生集》 汝坟贫女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欧阳文忠集》《六一词》戏答元珍 踏莎行(候馆梅残) 梅圣俞诗集序 秋声赋 朋党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嘉祐集》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曾巩字子固《元丰类稿》 《战国策目录》序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先生文集》 明妃曲 桂枝香(登临送目) 祭欧阳文忠公文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小山词》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士集》《东坡乐集》 荔枝叹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卜算子(缺月桂疏桐) 念奴娇(大江东去) 前赤壁赋 潮州韩文公庙碑 答谢民师书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 老《栾城集》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 道人《豫章先生文集》 登快阁 寄黄几复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 士《淮海词》踏莎行(雾 失楼台) 鹊桥仙(纤云弄巧) 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 老。《东山词》青玉案(凌 波不过横塘路)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是 非)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 居士《片玉集》 兰陵王(柳阴直) 六丑(正单衣试酒) (南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漱 玉词》永遇乐(落日镕 金) 声声慢(寻寻觅觅)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 《简斋集》《无住词》伤 春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 饮) 张元斡字仲宗,号真隐 山人,芦川居士《芦川 归来集》《芦川词》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 《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沈园(二首)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 候)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 居士《石湖居士诗集》 四时田园杂兴(土膏欲动 雨频催) (采菱辛苦废犁鉏)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诚斋集》初入淮河(两 岸舟船各背驰)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别号紫阳《朱文公文集》 诗集传》序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 居士《于湖先生长短句》 念奴娇(洞庭青草)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 幼安,号稼轩居士《稼轩 长短句》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 雨)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沁园春(叠嶂西驰)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 树) 陈亮字同甫,学才称龙 川先生《龙川文集》《龙 川词》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 人《龙洲集》《龙洲词》 沁园春(斗酒彘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白石道人歌曲》 扬州慢(淮左名都) 点绛唇(燕雁无心)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 赋)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 《梅溪词》 绮罗香(做冷欺花)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 居士《后村居士大全集》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 《梦窗词》八声甘州(渺 空烟四远)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 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资料汇总

一、宋代部分 01.王禹偁《村行》,著有《小畜集》《待漏院记》。 02.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渔家傲》,其词善写塞上风光。 03.张先,字子野,有《安陆词》,《天仙子》。 04.晏殊,有《珠玉词》,《浣溪沙》。诗属西昆体,词承南唐遗风,近于冯延巳。所作多写闲情逸致。 05.梅尧臣,宛陵人,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汝坟贫女》。以平淡的诗风反对“西昆派”讲究词藻华丽的诗风,所作多反映民生疾苦。 06.苏舜钦,建沧浪亭寄情山水《苏舜钦集》《初晴游沧浪亭》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07.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有《新五代史》《六一词》《欧阳文忠公集》,《戏答元珍》《踏莎行》《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词多写恋情离思。《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有桔,冻雷惊笋 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08.柳永,有《乐章集》,《望海潮》《雨铃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09.曾巩,南丰人,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墨池记》。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歌曲》,《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 11.晏几道,号小山,《小山词》,《临江仙》,所作多感伤之辞。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乌台诗案”遭贬《东坡乐府》《游金山寺》《江城子》《卜算子》《定风波》《方山子传》 13.苏辙zhe,号颖ying滨遗老,《栾luan城集》,《上书密韩太尉书》。 14.苏询号老泉,有《嘉佑集》《六国论》。 1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u翁。书法列入宋四大家,《山谷全集》,《登快阁》《题竹石牧牛》 16.陈师道,号后山居士,追求格律,“闭门觅句”,《后山集》,《春怀示邻里》 17.秦观,字少游、太虚,号邗han沟居士,称淮海先生,《淮海词》,《踏莎行》(郴州旅舍)《鹊桥仙》 18.周邦彦,清真居士,上承温庭筠、柳永之风,下开吴文英、史达祖一派,《片玉集》@清真集,《苏幕遮》《兰陵王》 19.贺铸,庆湖遗老,《东山词》,《青玉案》。 20.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金石录后序》,《醉花荫》《声声慢》,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 21.张元幹,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风激昂悲愤,开南宋爱国词先声。 22.张孝祥,于湖居士,其词气势豪迈,淋漓痛快,上继东坡,下开稼轩,有《于湖集》《于湖词》,《念奴娇》(过洞庭) 23.陈与义,号简斋,《简斋集》,《伤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宋代局部复习要点 宋代文体以词和文为主,对于一些经典诗词要求背诵,特别是一些警句,经典名句。作家以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轼、黄庭坚、李清照、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辛弃疾、姜夔为主。 篇目的重要性和可能出题方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有“欧、梅〞,散文有“欧、苏〞,词有“欧晏〞。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导人物。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重视道统和文统。欧阳修“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宋史•本传?),曾巩、王安石、三苏就是得欧阳修奖掖,显名于世,接受他的影响,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叙?中称赞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议论抒情,文笔皆纡徐委曲、条达疏畅,语言明白易晓,且针对世事,言之有物。 〔一〕?戏答无珍? 背诵:“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二〕?踏莎行?,背诵。 特色:这首词的上片是写行人的离愁,下片是写行人对思妇的思念。 1暗用典故,情深意长。 2层次递进,韵味无穷。 3以乐景写哀景。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一篇史论。 主旨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采用了比照论证手法。 〔四〕?秋声赋?这是一篇体物写志的文赋。告诫人们不必悲秋怨秋恨秋,而要顺应自然规律,表现一种超脱的情怀。 1、此文是怎样描绘“秋声〞形象的?或具体分析?秋声赋?如何运用铺陈比喻来描摹秋声的?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故称柳七。世称柳屯田。善于填词,以铺叙委婉细密见长。柳词流传甚广,一西夏归朝官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人。有?乐章集?。 〔一〕?雨霖铃?抒发了离情别绪和身世凄怆之感。 分析此词点染、铺叙的特点。 此词善用点染、铺叙,景深情长,上片的“念去去〞是点,点明这次清楚是去而又去,远而又远,接着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种景物加以渲染,衬托出“去去〞的水远山遥和离情的深沉凝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点,点明离别的时间和气氛,然后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具体形象来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借以衬托伤秋伤别的情感。这里点染、铺叙交织使用,从而化虚为实,把一首深情款款、哀凄感人的叙事曲,写得自晓畅,情事俱显。 〔二〕?望海潮?,词牌曲是柳永的首创。是一首铺叙都市生活的长调。背诵。据说金主亮闻此歌,遂起投鞭渡江之意。 1、艺术特色: 1〕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 2〕夸张的笔调。 3〕音律和谐。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世称王荆公。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一〕?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首怀古词。 1、分析此词表现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上片写景,热情地赞美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下片怀古,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慨叹,不只怀古,而且警时。词人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2、艺术特色: 1〕托故喻今。 2〕写景如画。 3〕典故运用,化用前人诗句。 〔二〕?答司马谏议书?这是一篇书信体政论文。了解此文的写作背景。

古代文学作品选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文学:汉献帝时期的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汉末魏初时期诗歌,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知识汇编 一、先秦文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诗经》的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黍离》抒情、议论、描写有机结合,寓深沉的亡国之痛于平实简介的语言之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且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以时令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二、秦汉文学

1、汉代政论散文的代表性作品: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栗疏》、桓宽《盐铁论》、王符《潜夫论》,仲长流《昌言》。 2、汉赋四大家及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拘雄《长扬赋》,《甘泉赋》、《河东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3、汉赋艺术特点:主客问答的形式;铺陈夸饰的手法;华丽的词藻;体制宏大。 4、汉乐府民歌的特色: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语言朴素而带感情;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叙事性。 5、《过秦论》的思想与艺术:通过对秦王朝得天下之易与失天下之速的对比描写,指出不施仁义,失去民心是强秦死亡的根本原因。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描写,比中有比;气势充沛,极富夸张。 6、《项羽本纪》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精心选材与剪裁;个性化语言;反衬对比;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 7、《苏武传》的特点: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对比衬托手法运用;白描手法运用。 8、汉代史传散文代表作及特点: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汉书》是汉代史传散文代表作,并称史汉。《史记》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体制继承《史记》又有变化,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列传”,改《史记》中的“书”为“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隋代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 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 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 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 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 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 “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 ●《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出塞》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 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这是隋代边塞诗的代表,感情真挚,粗狂深沉,透射出北方诗歌的劲健朴质之气。 薛道衡 ●隋最著名的诗人。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今遵义) 刺史,后因忤逆炀帝被杀。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人日思归》、《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 《昔昔盐》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溪。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230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I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 二、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中国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产生了不少经典作家作品,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本课程按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进程,精选各阶段最具代表性作家的诗、赋、小说、词若干篇,对其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仔细阅读、重点分析,可以使学生具备清晰可感的传统文化印象,具备文言文熟练阅读的能力。另外本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高尚的情感,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努力探索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把握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性,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生命情感、审美特性和理性精神,在思想和人格建构方面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品位,健全和完善其道德人格的目的。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II》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重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旨在使学生在阅读与品鉴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文学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由简单的文本研究拓展至对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乃至文学精神的感悟与把握上。 3、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爱国、爱家、爱人民等文学作品的选择和讲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高超艺术水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通过对文学家苦吟和努力创新事迹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文学作品前后源流关系的勾连与梳理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弘扬。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名家名篇为数众多,以下所列十三章篇目为基本教学篇目。考虑到各届学生的授课内容不能一成不变,故在十三章后列出一些备选篇目,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名词解释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 活所作的形象的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 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 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 风雅颂: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风”也称“国风”, 是诸侯国地方乐歌曲调的意思,包括周南、召南、卫、王等十五个地区的乐 歌,共160 篇。“雅”是朝廷正音,即王城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为朝廷燕享时的乐歌,共31 篇;小雅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共 74 篇。“颂”是王朝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鲁、商三颂。内容多褒美,共 40 篇。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 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情 感,引起诗人歌唱。这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 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情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 表现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仅 存《韩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流传至今。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的独特艺术手法。是指文章的反复咏叹,是作者有意 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安排,不是任意重复,而是通过有节奏有区别 的反复,加强抒情浓度,增强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炽热的感情,唤 起读者的共鸣。 《毛诗正义》: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继承汉学的研究方法与成 果,集前代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主持撰定《毛 诗正义》70 卷,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代表了当时 《诗经》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当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读诗的方法,后来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的意思要正确理解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才能避免主观臆 断。 香草美人:是出自屈原《离骚》的诗歌象征手法。香草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或是贤臣;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己。屈原借助“香草美人”隐含的表达 自己高洁的品行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运用楚地的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