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零件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

泵体零件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
泵体零件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

西安航空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泵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的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30

学生姓名: duonp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七年六月八日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安航空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泵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的设计

摘要:设计名为“泵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的设计”的课题旨在通过编写加工工艺和设计专用夹具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机械设备的掌握。

对于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主要涉及到零件毛坯的合理选用和零件的合理加工:选用毛坯要考虑毛坯制造是否节约时间和成本,毛坯成品是否易于加工,是锻造还是铸造;零件的加工要考虑设备的选用,尽可能地利用零件的有关表面和孔轴减少误差,要满足“定位基准”原则,对于工序的要求,满足精量化和简单化。

对于专用夹具的设计,主要涉及到钻零件夹具的设计和制造:钻夹具要保证要求的倾斜度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更要保持与工作台面的稳定性。

关键词:泵体零件;工艺规程;定位基准;专用夹具。

The design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and special fixture

of pump parts

Abstract:Design called "pump body par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special fixture design" by writing will lead to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special fixture design two aspects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mastery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For processing procedures, mainly involves the reasonable parts and choosing proper blank parts processing: choose blank to consider whether or not the blank manufacturing to save time and cost, blank product easy to machining, casting or forging; Parts processing to consider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to use parts of the surface and the hole axis and reduce error to meet "locating datum" principle, to the requirement of process, meet the fine quantization and simplicity.

To the design of the special fixture, mainly involves drilling parts fixtur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he inclination of the drill jig to ensure that the requirements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but also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workbench face.

Key words: Pump parts; Process planning; Position base; Special fixture

目录

1 序言 (2)

1.1 课题研究意义 (2)

1.2 课题研究现状 (3)

1.3 课题研究内容 (4)

1.4 课题研究方案 (4)

1.5 小结 (5)

2 零件的分析 (6)

2.1 零件的作用 (6)

2.2 零件的工艺 (6)

2.2.1 毛坯形状 (7)

2.2.2 技术要求 (7)

2.3 小结 (7)

3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9)

3.1 确定零件毛坯的制造形式 (9)

3.1.1 毛坯的物理性能 (9)

3.1.2 毛坯的设计条件 (9)

3.2 确定零件毛坯的定位基准 (10)

3.2.1 粗基准的选择 (10)

3.2.2 精基准的选择 (10)

3.2.3 机械加工顺序 (10)

3.3 确定工序余量 (10)

3.4 确定工序尺寸 (11)

3.5 确定工艺路线 (12)

3.6 编写工艺文件(CAXA软件制图) (13)

3.7 小结 (20)

4 夹具的设计 (22)

4.1 机床夹具概论 (22)

4.1.1 机床夹具的概念 (22)

4.1.2 机床夹具的分类 (22)

4.1.3 机床夹具的组成 (22)

4.2 钻夹具的设计 (23)

4.2.2 夹具体的定位方案 (23)

4.2.3 定位元件的选择分析 (24)

4.2.4 导向元件的选择分析 (27)

4.2.5 夹紧方案的设计分析 (28)

4.3 小结 (29)

结语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1 序言

1.1 课题研究意义

“泵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主要是通过UG建模来分析零件构造,然后编写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相关夹具来完成机械零件的制造。设计该零件的主要目的是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如UG、CAPP等制图软件),设计的目的是创新,最大化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劳力耗时,减弱人力操作,减去可见繁杂,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从而增升良品加工率,改善生产环境。

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被合成、创新和发明,机械制造工艺正向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的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特别是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然而传统的工艺加工在目前、在我国仍然是机械行业的主力军,在我们不断创新制造新的设备和仪器的时候,也可以改进现有设备和仪器来提高生产率,而加工工艺就是重中之重,加工工艺涉及到计算、测量、校准、定位、误差等,这些都是就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在运作过程中也避免不了的核心问题,所以说改进加工工艺是把整个机械行业向更高一级质量提升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环节。

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的长足发展,确实使机械行业发生了巨变,制造的零件越来越精密,制造的设备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以前不曾敢想到的操作,同样的,各种各样的工具也被设计和制造出来,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工具功能十分显著,尤其是机床夹具,它对零件加工的质量、生产率和成品利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无论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

泵体零件工艺与夹具设计在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工艺学、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知识后的一次综合运用,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更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环节,如何正确地编写一个零件的工艺规程,确定一个零件的基准定位,设计一个零件的专用夹具,保证一个零件的加工质量,这些都需要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超强的计算能力以及基本的创新能力。本次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所以说本次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好本次设计,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1.2 课题研究现状

我们国家的机械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里主要了解1949年以后的机械行业现状。题外话,有的人可能观看过热播的一个有关机械的纪录片:《超级工程》,这档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面貌和居民生活的巨大改变,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中国工人,或者说是中国机械。高铁,桥梁,道路,海港,一个又一个的超级工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国的机械行业已经不再以前那种漫山遍野粗制滥造和模仿山寨的景象,而是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创新,是科技发展不竭的动力,中国的高铁已经走向世界,国产大飞机已经实现首飞,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称霸全球,航空母舰成功下水,数不胜数的实例摆在面前,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机械行业面貌焕然一新得如此之快。我国是一个需求大国,而机械行业是目前我国劳动力最为积聚的领域,这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贸易最主要的方式,即制造。在以前,我们生产的商品只是被称之为“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而现在,我们更容易听到许多人称之为“中国智造”、“Designed by china”。那么,在这短短的三十年来,中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变化为何如此之快呢?从整体来看,当前中国的机械制造发展情况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势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牢固的基础和抗冲击的能力,企业的创新意识慢慢取代了陈旧的借鉴思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网络相互联系交流,产生丰富多彩的创新点子,缩短了研发周期,也使得个人的才能得到重用,所谓双赢。当然,由此产生的偷窃别人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事件也就愈演愈烈,这是后话。

我国的机械行业起步晚、基础薄、设施差、理论弱,与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的机械行业有着完完全全的区别:1949年以后,全国范围内真正能够正常使用的工厂没有几家,几乎是白手起家,当时的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正值国家急需建设的时候,每个人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最困难的时候,建成了第一座跨江大桥,即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人民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座跨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成就,一穷二白,没有钢铁就发动群众一起炼,没有起重机就发动群众一起抬,没有成熟的理论就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也是对旧有机械设施和理论知识的一次整合创新,算得上是中国机械行业设备更新化、理论修改化、数据标准化的开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几乎谈不上进步,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外来资本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厂商开始接触大量的国外的制造设备以及理论知识,并且很快有机会更换已经不能再落后的设备,学习新的标准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的这十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超乎人的想象,作为新的世界工厂,中国已经当了一个好学生,开始开发自己的创新力,新的记录、新的设备,近年来,中国的工程师们攻克了无数的世界性难题,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交通线

路,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扇叶,建造了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制成了是加速最大的电射望远镜,这些,都是中国创造。这些年,中国的企业通过引进外来机械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其消化吸收,然后仿制,再到国产,一方面提高了制造技术,另一方面提升了管理效率,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和自我创新意识的提高,中国的机械行业正在迈进一个高精密的发展阶段,但与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阶段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制造技术的落后,西方国家已经普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优质高效低耗工艺及装备,而中国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落后的工艺装备进行生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先进工艺普及程度太低。

目前中国的制造技术太过于依赖国外技术导致自主开发的科技成果形成的产业较少。主要是因为:一、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没有持续的发展后劲;

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国产化为主,自主开发为辅;三、技术开发经费严重不足,没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缺乏一个良性的借鉴循环;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关法制不完善,抄袭和借鉴的低成本使得企业个人难以下功夫去创新;五、作为机械行业关键的环节,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开发的主体,不注重创新和人才,只注重制造和劳力,难以形成企业文化。这些都是中国机械行业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去努力解决。

1.3 课题研究内容

①综述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②熟悉工序技术要求,准备设计资料;

③制定的夹具设计方案,并对其方案进行经济分析;

⑤呈现形式:零件图纸一张(1张4号),夹具设计图纸5张(1张0号,4张4号),零件工艺规程1本,毕业设计论文1份。

1.4 课题研究方案

①制订规程:规程是整个零件加工的基础,必须要计算和测量每个孔、每个轴、每个面、每个槽的数据。在设计开始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泵体零件图,了解其相关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仔细分析其加工表面的平行度、粗糙度和垂直度等硬性要求,其轴孔的轴度、圆度、粗糙度等精度同和它们的轴线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轴面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等相互位置精度。作为整个零件加工的关键,零件的尺寸必须弄清楚,搞明白。

②划分工序:工序是整个零件加工的核心,必须要确定和保证加工每一道加工顺序、每一条工序内容。在加工开始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工序的集散程度,具体的划分工序阶段可以根据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机床设备等综合因素确

定。根据实际生产条件确定工艺过程的工序数量;如批量小时可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在通用机床进行加工,批量大时可采用工序分散原则,在流水线组织生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③基准选择:根据粗基准选择原则,以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选择要求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作为粗基准、选择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和选择平整光洁且尺寸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根据精基准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和基准统一。

④夹具设计:泵体零件的夹具设计主要是钻夹具设计。

1.5 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泵体零件的研究意义和现状,深层次阐述了泵体制造和夹具设计的重要性,它不仅仅在于提升个人的学识水平,也可以通过此次设计制造,发掘到比较好的设计制造方案,来替代现有的某些旧有方案,通过实践验证该设计的正确性。机械发展到现在,一直注重创新,需要不断改进旧工艺,实现机械的快速发展。课题研究的简述,主要通过基准来引出如何加工零件。

2 零件的分析

2.1 零件的作用

泵体是机器比较基础的零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机器和部件中的轴、套等有关零件联接成一个整体,并使之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彼此之间协调工作,以传递动力、改变速度、完成机器或部件的预定功能。要求箱体零件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及良好的密封性和散热性。因此箱体零件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精度和寿命。

2.2 零件的工艺

根据图2-1可知,标有表面粗糙度的表面有底座端面、轴面和孔径等。其中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的是Φ48mm的轴段,公差等级达到IT7级,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该轴是整个泵体零件的主要设计基准。

从精度要求来看:泵体底座前端面和后端面应与Φ38mm孔的轴线垂直,3个Φ9mm 孔的轴线应与Φ38mm孔的轴线平行;3个Φ9mm孔的水平线相交于Φ38mm孔的圆心,且水平线相互角度均为120°。

从工艺要求来看:Φ48mm轴的轴线对泵体底座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可以通过使用专用夹具来保证;Φ48mm轴的公差等级为IT7级,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可通过精车来保证;M18x1.5配合孔的轴线与工作台面的倾斜角度为60°,可以通过使用专用夹具来保证。

图2-1 泵体零件图

2.2.1 毛坯形状

此泵体的外形比较简单,有多个加工要求高的孔径和平面,主要加工的面是轴孔,轴孔之间要求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相当高。结构特点如下:

①外形组成比较简单,是由一个不规则的平台和有锥度的圆柱体组成的多面体;

②结构形状比较简单,内部为空腔型;

③泵体加工的面包括平台的侧面和两端面、凸出轴的轴面、以及几个精度要求高的孔。

2.2.2 技术要求

①尺寸精度要求:主要包括内径两个配合孔的尺寸精度要求;

②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包括内径和两个配合孔的表面粗糙度精度要求,另外要求改泵体零件表面阳极化;

③装配要求:主要包括装配基准面和定位基准面的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精度要求。

2.3 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泵体零件在加工前需要了解的数据,比如毛坯的制造是锻造还是铸造,其力学性能如何,形状尺寸该如何如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各个面、孔和轴的表面粗糙度、平行度等数据,等一切准备完毕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基础阶段,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免进行毛坯加工时影响加工。

3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该泵体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主要通过CAPP电脑制图软件制作,主要包括工序附图、工艺路线卡片、毛料图表以及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1 确定零件毛坯的制造形式

由该零件的功用可知,该零件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及良好的密封性和散热性。因此选用了锻件材料LY12,所以可以确定毛坯的制作形式为锻造。

3.1.1 毛坯的物理性能

LY12是一种高强度铝,可以进行热处理强化,该合金的特点是强度高,耐热性较强,抗蚀性不高,所以常采用阳极氧化处理以提高抗腐蚀能力。

LY12基本参数:

①执行标准:GB/T3880-2006(最新版)

②抗拉强度:≧425

③密度:2.78g/cm3

LY12具有十大特点,使之成为被运用最广泛的硬铝合金之一,其特点包括稳定,组织致密,公差精度高,加工性能强,弯曲性能优异,能够抗腐蚀和抗高温,染色处理均匀而有光泽,能够很好的物理性质均匀性,时效处理后完美消除内应力。

3.1.2 毛坯的设计条件

零件为批量生产,因此选用锻造毛坯,毛坯形状与成品相似,锻件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粗基准,利于加工;硬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不会因为加工温差而产生缩孔和裂纹,时效处理后的硬铝合金能够保持完好的力学均匀性,便于加工;锻件精度高,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较好,适于批量生产。

表3-1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表面粗糙度公差及精度等级

前端面34mm Ra6.3μm

Φ48mm轴段Φ48mm Ra1.6μm

Φ46mm轴段Φ46mm Ra6.3μm

中心孔Φ38mm Ra6.3μm

定位孔3xΦ9 Ra6.3μm

配合孔M18x1.5 Ra6.3μm

锥面∠30°Ra6.3μm

倒角1x45°Ra6.3μm

退刀槽Φ48h6mm Ra6.3μm

3.2 确定零件毛坯的定位基准

3.2.1 粗基准的选择

采用泵体凸出轴的两平行侧面作为粗基准,两侧面为直接锻造形成,符合“以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和“选择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的原则,而且要避免粗基准重复使用。

3.2.2 精基准的选择

采用泵体底座前端面作为精基准,此表面比较大,而且还有定位孔,是一种典型的“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泵体底座侧面以及中心孔的加工都可以通过对此表面的定位来完成,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3.2.3 机械加工顺序

零件的主要表面以及其它的加工表面的合理机械加工顺序可以精简加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而零件的机械加工顺序也是基于工序的划分和基准的定位转换而来。一般原则为:

①“先粗后精”原则:根据先粗加工,其次半精加工,然后精加工的顺序,最后加工主要表面的顺序。除了基准平面外,精度越高、表面粗糙度Ra值越小的表面应置于工序末尾防止划伤或者在前面加工作定位时受到挤压而影响精度。

②“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精度以后再加工次要表面。

③“先面后孔”原则:平面定位比孔定位稳定得多。

④“基准先行”原则:在各加工阶段中,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其它表面。

3.3 确定工序余量

①端面的加工余量

根据要求,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参照(机械制造工艺学)表3-6得,采用粗铣-半精铣两道加工工序完成,经济精度为IT11;参照表1-8得尺寸公差为

0.39。所以毛坯的尺寸为34+1.0+1.5=36.5mm。

②?38孔的加工余量

根据要求,?38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参照表3-5得,采用粗镗-半精镗

两道加工工序完成,经济精度为IT13,参照表1-8得尺寸公差为0.39。所以毛坯的

尺寸为38+0.3+0.3+0.1=38.7mm。

③?9孔的加工余量

根据要求,?9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参照表3-5得,采用粗镗—半精镗两道加工工序完成,经济精度为IT13,参照表1-8得尺寸公差为0.22。所以毛坯的

尺寸为9+0.2+0.2+0.1=9.5mm。

④凸出轴的加工余量

根据要求,凸出轴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参照表3-4得,采用粗车-半精车两道加工工序完成,经济精度为IT11,参照表1-8得尺寸公差为0.16。因为需要预制作轴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面,所以毛坯的直径尺寸为48+1.7+1.3+2.0=53mm,长度尺寸为68+1.0+1.0=72mm。

⑤?48轴的加工余量

根据要求,?48轴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参照表3-4得,采用精车这一道加工工序完成,经济精度为IT7,参照表1-8得尺寸公差为0.025。所以毛坯的尺寸为48+0.3=48.3mm。

⑥M18X1.5孔的加工余量

根据要求,M18X1.5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参照表3-5得,采用钻-扩-铰三道加工工序完成,经济精度为IT8,参照表1-8得尺寸公差为0.027。所以毛坯的尺寸为17+0.44+0.09+0.06=17.94mm。

3.4 确定工序尺寸

一般来说,加工某表面的最终工序尺寸可以直接按照零件图的要求确定,而加工过程中的工序则是最终工序尺寸±工序加工余量,即采用后续推前序的方法,由零件图尺寸推算到毛坯尺寸。因此确定了工序余量后,可以根据设计尺寸推算出工序尺寸。

表3-2 铣底座前端面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半精铣IT11 0.16 1.0 340

-0.16粗铣IT13 0.39 1.5 34.80

-0.39加工前- - - 36.5

表3-3 铣底座侧面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半精铣IT11 0.16 1.0 -

粗铣IT13 0.39 1.5 -

加工前- - - -

表3-4 钻?38、?9孔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

粗铣IT13 0.39 0.3 ?380.39

IT13 0.22 0.2 ?90.22

加工前- - - ?38.7

?9.5

表3-5 镗?38、?9孔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

半精镗IT10

IT10

0.1

0.058

0.1

0.1

?380.1

?90.058

粗镗IT12

IT12 0.25

0.15

0.3

0.2

?38.10.25

?9.10.15

加工前- - - ?38.4

?9.3

表3-6 粗车凸出轴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粗车IT11 0.16 3.7 ?49.30

-0.16加工前- - - ?53

表3-7 半精车凸出轴、倒角、退刀槽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

半精车IT9 0.062 1.0 ?48.30

-0.062加工前IT11 0.16 3.7 ?49.30

-0.16

表3-8 精车?48轴段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

精车IT7 0.025 0.3 ?480

-0.025加工前IT9 0.062 1.0 ?48.30

-0.062

表3-9 钻、扩、铰M18X1.5孔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

铰IT7 0.018 0.06 ?17.940.018

0扩IT8 0.027 0.09 ?17.850.027

0钻IT9 0.043 0.44 ?170.043

表3-10 钻、扩、铰M18X1.5孔

加工形式公差等级公差值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偏差

铰IT7 0.018 17.94 ?17.940.018

0扩IT8 0.027 17.85 ?17.850.027

0钻孔IT9 0.043 17.0 ?170.043

3.5 确定工艺路线

工序01 锻件

工序02 人工时效,消除应力

工序03 粗铣底座前端面。以底座后端面为粗基准,两侧面夹紧,选用XA5032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种类选用端铣刀,刀具材料选用高速钢。

工序04 半精铣底座前端面。以底座后端面为粗基准,两侧面夹紧,选用XA5032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种类选用端铣刀,刀具材料选用高速钢。

工序05 粗铣底座侧面。以底座后端面为粗基准,两侧面夹紧,选用XA5032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种类选用立铣刀,刀具材料选用高速钢。

工序06 半精铣底座侧面。以底座后端面为粗基准,两侧面夹紧,选用XA5032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种类选用立铣刀,刀具材料高速钢。

工序07 钻?38、?9孔。以底座后端面为粗基准,两侧面夹紧,选用XA5032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选用镗刀。

工序08 镗?38、?9孔。以底座后端面为粗基准,两侧面夹紧,选用XA5032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选用镗刀。

工序09 粗车凸出轴。以底座前端面作为精基准,侧面加紧,选用CA6140A普通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选用普通车刀。

工序10 半精车凸出轴、倒角、退刀槽。以底座前端面作为精基准,侧面加紧,选用CA6140A普通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选用普通车刀。

工序11 精车?48轴段。以底座前端面作为精基准,侧面加紧,选用CA6140A 普通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刀具选用普通车刀。

工序12 钻、扩M18X1.5孔,攻螺纹。以底座前端面作为精基准,侧面加紧,选用Z3025立式钻床和专用夹具,刀具选用麻花钻和丝锥。

工序13 钻、扩M18X1.5孔,攻螺纹。以底座前端面作为精基准,侧面加紧,选用Z3025立式钻床和专用夹具,刀具选用麻花钻和丝锥。

工序14 检验。

工序15 入库。

3.6 编写工艺文件(CAXA软件制图)

图3-1 工序附图

图3-2 工艺路线卡片

图3-3 毛料图表

图3-4 粗铣底座端面

图3-5 半精铣底座端面

图3-6 粗铣底座侧面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题目: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班级:工程机械110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 目录 序言 (5)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6)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6) 2、基准选择原则 (7) 3、定位基准选择 (7) 4、< 5、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8) 6、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公差 (8) 7、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 (9) 8、确定切削用量 (9) 二、夹具设计 (12) 1、问题提出 (12) 2、家具设计 (13) 三、小节 (15) > 四、参考文献 (17) ^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 2)零件的结构特点 轴承座如附图1所示。该零件是起支撑轴的作用。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Φ40的孔内表面。主要配合面是Φ22的轴孔。零件的形状比较简单,属于较简单的零件,结构简单。 3)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主要技术要求:调质至HB230-250,锐边倒角,未注倒角°,表面作防锈处理。 4)加工表面及其要求: a)总宽:为18±。 b)轴孔:Φ22的孔径:Φ22+ 0mm,表面粗糙度, c)} d)Φ34的外圆:直径为Φ,表面粗糙度为,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不超过., 轴肩距为12mm。 e)左端面:外圆直径为Φ52,上下边面距离38mm。 f)螺纹孔:大径为4mm,轴心距离左轴肩3mm。 g)通孔:左端面均布Φ通孔,左右中心距36mm,上下中心距27mm。 h)退刀槽:距离右端面12mm,尺寸为Φ 5)零件的材料: 零件在整个机器当中起的作用一般,不是很重要。选用45#。 毛坯选择: * 1)确定毛坯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零件为批量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粗加工后的产品。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零件图七

摘要 本设计所选的题目是有关轴类零件的设计与加工,通过设计编程,最终用数控机床加工出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毕业设计是数控专业教学体系中构成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数控原理,数控工艺,数控编程,制图软件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等专业知识对零件进行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训练。熟悉设计的过程有利于对加工与编程的具体掌握,通过设计会使我们学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还会对本专业有较完善的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扩大,深化知识的目的。 此次设计也是我们走出校园之前学校对我们的最后一次全面的检验以及提高我们的素质和能力。毕业设计和完成毕业论文也是我们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设计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过对零件的分析与加工工艺的设计,提高我们对零件图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能力,使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各项知识得以巩固,以更好的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 此次设计主要是围绕设计零件图七的加工工艺及操作加工零件来展开的,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证质量,加工精度及以及生产的经济成本来完成,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主要内容有:分析零件图,确定生产类型和毛坯,确定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确定加工方案及装夹方案,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数据处理,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加工程序的编辑,加工时的实际操作,加工后的检验工作。撰写参考文献,组织附录等等。 关键词 加工工艺、工序、工步、切削用量:切削速度(m/min)、切削深度(mm)、进给量(mm/n、mm/r)。

屏蔽泵检修方法及维修技术

屏蔽泵检修方法及维修技术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使用数量的增多,损坏情况也不断增加,恢复性大修数量逐年上升。屏蔽泵是由离心泵和三相异步屏蔽电动机同轴构成,不需机械密封而无泄漏,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毒、有害及贵重的液体,在化工、制药、核工业、航天等装置中广泛应用。 在屏蔽泵电机的损耗中,定子屏蔽套损耗很大,有时达到铁损耗的2~3倍,修复后的屏蔽套损耗应维持在原有水平。定子屏蔽套损耗PB正比于屏蔽套厚度,反比于屏蔽套材料的电阻系数ρ。屏蔽套材料必须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非导磁材料,为了减小涡流损耗要选用电阻系数大的材料。厚度不宜过薄,要影响机械强度,也不宜过厚,过厚会使屏蔽套损耗增大。 不少进口屏蔽泵,有一般维修,也有恢复性大修。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使用数量的增多,损坏情况也不断增加,恢复性大修数量逐年上升。功率从0.55千瓦到130千瓦。不少进口屏蔽泵,有一般维修,也有恢复性大修。 屏蔽泵的检修方法是:将屏蔽泵进行解体:对各零件先进行清理,再对它们作表观检查,是否有异常。然后对关键部位的尺寸进行测量,对电机绕组作电气检查。(1)机械检查测量石墨轴承的孔径和轴套的轴径,并察看它们配合面的光洁度。如石墨轴承和轴套的配合间隙超过检修标准的规定(0.55—11kw配合间隙,直径差为0.4㎜,15—45kw配合间隙,直径差为0.5㎜)或配合面光洁度不良时,需根据情况更换轴承、轴套或推力板。 测量检查叶轮的上、下外止口和与它们相配合的扣环及泵座内径的尺寸,这两个配合间隙是否检修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超差时需更换零件或采取其它措施(如:堆焊、镶套)使配合间隙达到规定要求。否则将影响泵的性能、流量、扬程、轴向平衡力等。观察检查定、转子屏蔽套的表观情况,尤其要注意焊缝处有无异常情况,必要时应作探伤、检漏检查。经过长期运行后,转动部分的平衡情况可能有变化。因此,有必要将转子连同叶轮等旋转零件组装在一起做动平衡试验。屏蔽泵要定期检修,方能保证可靠运行。 1屏蔽泵的定期检修为了避免和减少屏蔽泵的突然损坏事故,屏蔽泵需要定期检修。如遇有轴承监视器“报警”时,须立即进行检修。化工装置一般是连续运行,屏蔽泵的定期检修也只有在装置计划停车时进行。对大多数屏蔽泵一年检修一次即可。屏蔽泵的检修方法是:将屏蔽泵进行解体:对各零件先进行清理,再对它们作表观检查,是否有异常。然后对关键部位的尺寸进行测量,对电机绕组作电气检查。 (1)机械检查, 测量石墨轴承的孔径和轴套的轴径,并察看它们配合面的光洁度。如石墨轴承和轴套的配合间隙超过检修标准的规定(0.55—11kw配合间隙,直径差为0.4㎜,15—45kw配合间隙,直径差为0.5㎜)或配合面光洁度不良时,需根据情况更换轴承、轴套或推力板。测量检查叶轮的上、下外止口和与它们相配合的扣环及泵座内径的尺寸,这两个配合间隙是否在检修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超差时需更换零件或采取其它措施(如:堆焊、镶套)使配合间隙达到规定要求。否则将影响泵的性能、流量、扬程、轴向平衡力等。;观察检查定、转子屏蔽套的表观情况,尤其要注意焊缝处有无异常情况,必要时应作探伤、检漏检查。经过长期运行后,转动部分的平衡情况可能有变化。因此,有必要将转子连同叶轮等旋转零件组装在一起做动平衡试验。 (2)电气检查直流电阻检查:三相电阻的不平衡度不得超过2%。绝缘电阻检查:屏蔽泵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一般能达到100MΩ以上。如低于5MΩ时需分析原因,绝缘是否受潮,或屏蔽套是否有泄漏点等,如经定子屏蔽套检漏无问题,则纯属绝缘受潮,需进行干燥处理,如定子屏蔽套有问题,则需更换屏蔽套。屏蔽泵的恢复性大修如遇绕组或屏蔽套损坏的屏蔽泵,则需进行恢复性大修。损坏情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定子屏蔽套良好,而定子绕组发生对地、相间击穿,线圈匝间短路,过载而造成绕组烧毁。另一种是由于定子屏蔽套损坏而使介质侵入定子绕组致使定子绕组损坏。不论哪种情况,均需更换定子线圈和屏蔽套。由于屏蔽泵结构特殊,更换定子绕组变得比较复杂,必须拆除定子屏蔽套及两端封板,才能拆除定子绕组。修复绕组后,又必须重新制作新的屏蔽套和封板。其材料要求特殊,且制作精度也要求较高。

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毕业论文 (2013届) 题目: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系部: 班级: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

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摘要: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在当今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机床是现代加工车间最重要的装备。在数控编程中,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是至观重要的,在加工前都要对所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加工设备、刀具、夹具,确定切削用量,安排加工顺序,制定走刀路线等。在编程过程中,还要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换刀点,刀具补偿等)做相应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根据铣削零件的图纸及技术要求,对该零件进行了详细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对该零件进行了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并编制了工艺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和刀具卡片等。 关键词:数控编程刀具切削用量加工程序 一、绪论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控制机床简称数控机床,这是一种将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机床的控制技术。它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信息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1.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数控折弯机并加工零件。

套筒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 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在机械加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艺编制得合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零件最终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夹具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问题。因此这两者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套筒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孔和外圆表面。外圆表面加工根据精度要要求可选择车削和磨削。孔加工方法的选择比较复杂,需要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孔径大小、长径比、精度和粗糙度要求以及生产规模等各种因素。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往往还要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顺次进行加工。本次设计的油缸,为保证孔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将先后经过粗镗、半精镗、精镗和滚压等四道工序加工。 在机床上对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为保证工件加工精度,首先要保证工件在机床上占有正确的位置,然后通过夹紧机构使工件在正确位置上固定不动,这一任务就是由机床夹具完成。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应尽量使用通用夹具,这样可以降低工件的生产成本。但是由于通用夹具适用各种工件的装夹,所以夹紧时往往比较费时间,并且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也难以保证加工精度,为此需设计专用夹具。 关键词:工艺设计、基准选择、切削用量、定位误差

A BSTRCT Is the components craft establishment, holds the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machine-finishing, the components craft establishes reasonable, whether do this direct relation components achieve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finally; Jig's design is also an essential part, whether does it relate raises its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 question. Therefore this both in the machine-finishing profession are the important links. Sleeve components main processing surface for hole and outer annulus surface. The outer annulus face work needs to request according to the precision to be possible to choose the turning and the grinding. The hole processing method's choice is quite complex, needs to consider the components the unique feature, the aperture size, the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 the precision and roughness request as well as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so on each kind of factor. Often must use several different methods regarding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 high hole to carry on the processing in order. This design's cylinder, will pass through half finished boring, the finished boring, the fine articulation and the trundle successively for the guarantee hole's precision and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so on four working procedure processings When the engine bed carries on the machine-finishing to the components, is guaranteed that the work piece working accuracy, first needs to guarantee the work piece holds the correct position on the engine bed, then causes the work piece in the correct position through the clamp organization fixed motionless, this duty is completes by the engine bed jig. Regarding the single unit, the small batch production, should use the universal jig as far as possible, like this may reduce the work piece the production cost. But because the universal jig is suitable each kind of work piece the attire to clamp, therefore time clamp often compares spends the time, and operates complex,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low, also guarantees the working accuracy with difficulty, for this reason must design the unit clamp. Key word: Craft, datum, cutting specifications, localization datum, position error.

机械加工工艺标准流程过程描述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详解 1.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之一,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 1.1 机械加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依据工艺学原理和工艺试验,经过生产验证而确定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文件。正因为这样,在生产中必须遵守工艺规程,否则常常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生产率显著降低,甚至造成废品。但是,工艺规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工艺人员应总结工人的革新创造,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地汲取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对现行工艺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但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2)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生产计划的制订,产品投产前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与采购、机床负荷的调整、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工时定额的制订以及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的技术依据 在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机床和其它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生产工人的工种、技术等级及数量、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除此以外,先进的工艺规程也起着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的作用,典型工艺规程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制定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工艺装备。 2)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够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成本核算或相互对比,选择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使产品生产成本最低。

屏蔽泵维护保养规程

xxxx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甲醇制混合芳烃装置 屏蔽泵(液下泵)维护保养规程

xx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甲醇制芳烃 屏蔽泵维护检修规程 1.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MTG装置屏蔽电泵及液下离心泵的维护及检修。 1.2 结构简述 屏蔽电泵主要由泵体、叶轮、转子、定子、碳化硅轴承、轴套、推力盘、端盖、轴承监测器、接线盒、底座等部件组成。 1.3 现场屏蔽泵规格型号及参数见下表

2.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零、部件齐全完整,质量符合要求。 2.1.2 基础、机座牢固完整,质量符合要求。 2.1.3 压力表、电流表、轴承监测器灵敏性可靠。 2.1.4 管道、阀门、支架安装合理,标志分明,符合技术要求。 2.1.5 防腐符合要求。 2.2 运行性能 2.2.1 设备运转平稳无杂音,运转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2.2.2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 2.2.3 循环管道畅通无阻。 2.2.4 设备能力达到铭牌规定或满足生产需要。 2.3 技术资料 2.3.1 技术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可靠。

2.3.2 设备随机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齐全。 2.3.3 设备总装图和易损件图样齐全。 2.3.4 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2.3.5 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操作规程齐全。 2.4 设备及环境 2.4.1 设备清洁,表面及周围无灰尘、油垢和杂物。 2.4.2 设备及附属管道无跑、冒、滴、漏。 3.设备的维护 3.1 日常维护 3.1.1 检查设备有无异常振动或声响。 3.1.2 检查轴承监测器的指示是否在允许范围。 3.1.3 检查液体循环管及冷却系统管道是否畅通。 3.1.4 按时检查压力、流量和各部温度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 3.1.5 经常检查各部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或因松动而产生的振动。 3.1.6 检查各部密封点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3.1.7 每班做好设备的整洁工作。 3.2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2。 表2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操纵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 本次设计确实是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典型轴类零件,要紧侧重于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包括完成该零件的工艺规程,要紧工序工装设计,并绘制零件图、夹具图等。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对典型轴类零件的设计又有了深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培养和提高了综合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控技术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摘要 (1) 目录 (2) 1.引言 (3) 1.引言 (3) 2.零件分析 (4) 2.1毛坯的选择 (4) 2.2 机床的选择 (4) 3.零件图加工艺分析 (7) 3.1零件的工艺分析 (7) 3.2 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 (11) 4.零件图加工程序编写 (21) 4.1零件左端加工程序编写 (21) 4.2零件右端加工程序编写 (22) 5. 程序调试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数控技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运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操纵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液压气动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数控车床己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必需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展及市场日益繁荣,其竞争也越来越猛烈,人们对数控车床选择也有了更加宽敞的范畴,对数控机床技术的把握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对生产效率也有相应的提高。数控机床的显现实现了宽敞人们的这一愿望。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零件的精度,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预备、打算调度、加工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对高品质、高品种、高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这不但满足了宽敞消费者的目的,即实现了产品多样化、产品高质量、更新速度快的要求,同时推动了企业的快速进展,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数控工艺规程的编制是直截了当指导产品或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它将直截了当阻碍企业产品质量、效益、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对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对零件进行编程加工,给出了关于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关于提高制造质量、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依照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表达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本人以严谨务实的认真态度进行了此次设计,但由于知识水平与实际体会有限。在设计中会显现一些错误、缺点和疏漏,诚请各位评审老师提出批判和指正。

杠杆自动车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与综合训练 说明书 杠杆(CA1340自动车床)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院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08机制2Z 姓 名:朱健 学 号:08321220 指导教师姓名: 范真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2011年 12 月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杠杆(CA1340自动车床)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内容:1.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夹具装配图 1张 6.夹具零件图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录目 第1章课程设计 (1) 1.1零件分析 (1) 1.1.1、零件的作用 (1)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1.3、尺寸和粗糙度的要求 (2) 1.2毛坯的设计 (2) 1.2.1选择毛坯 (2) 1.2.2确定毛坯尺寸 (3) 1.3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 31.3.1基面的选择 (3) 1.3.2、粗基准的选择 (3) 1.3.3、精基准的选择 (3) 1.3.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 1.3.5、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4) 1.4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 (6) 1.4.1、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不同的机床 (6) 1.4.2、刀具选择 (7) 1.4.3、选择量具 (7) 1.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81.5.1、切削用量确定 (8) 1.5.2、基本时间的确定 (9) 1.6夹具设计 (18) 1.6.1、提出问题 (18)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5半轴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半轴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半轴是汽车的轴类中承受扭矩最大的零件,它是差速器和驱动轮之间传递扭矩的实心轴,其内端一般通过花键与半轴齿轮连接,外端与轮毂连接,该零件在机械设备中具有传动性,在进行半轴的工艺和工装设计时,首先对半轴的工艺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出了加工的工艺过程,根据加工要求设计专用夹具设计,一付是用来车削半轴的外圆,一付是用来钻削半轴圆盘上均匀分布的小孔,在设计中注意的夹具的经济性和使用性,尽量降低加工时的成本,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除此还进行了组合量具的设计,用来检查6个均匀分布的小孔的位置度公差。 关键词:工艺工装设计夹具设计组合量具设计 Abstract:The half stalk is in automotive stalk the acceptance twist the biggest spare parts of sqire , it is bad soon machine and drive the round of delivers to twist the of solid stalk, it inside carry generally pass to spend the key and half stalk wheel gears to connect, carry outside with a conjunction, that spare parts is in the machine equipments have to spread to move sex, at carry on the half stalk of craft and work equip to account, the half axial craft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first, designing processed craft process, according to process to request to design the appropriation tongs design, a pay is to use to come to car to pare the outside circle of the half stalk, on pay is use to drill to pare a dish of the half stalk up even distribute of eyelet, in the design the economy of the advertent tongs and usage, as far as possible lower to process of cost, reduce the worker of labor strength, in addition to this still carried on the design that the combination quantity have, use to check 6 even distribute of a business trip of position of the eyelet. Key Words:The craft work packs the design The tongs design Combine the quantity has the design

AP1000主泵制造工艺及监造

AP1000主泵制造工艺及监造 摘要:文章总结了AP1000主泵主要部件的制造工艺,结合实际设备监造工作,对可能影响到今后电厂调试、运行、维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AP1000主泵设备监造 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AP1000;主泵;制造工艺;设备监造 1 AP1000屏蔽式主泵简介 AP1000反应堆系统采用双回路,每一回路中包括两台主泵,这两台主泵的泵壳直接焊接在蒸汽发生器的水室封头上,主泵的出口与主管道冷管段连接,泵体布置在上端,电机在下端。这种布置取消了主管道的过渡段,减小了环路压降。 AP1000主泵为单级、全密封、高转动惯量的屏蔽式离心泵。图1为AP1000主泵的结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AP1000主泵的水力部件直接安装在电机上。主泵的整个转子组件(包括水力部件和电机转子)由位于电机两端的径向轴承和下部的双向推力轴承支承。承压壳体(主要包括泵壳、热屏、定子冷却夹套、定子壳体和定子端盖等部件)承受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全部压力。电机的定子内部和转子外部分别包覆着屏蔽套,避免了定子绕组和转子与主冷却剂接触。

AP1000主泵不同于传统的屏蔽泵,无论从功率、重量和体积都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屏蔽泵,并且在结构上增加了上、下两个飞轮组件。由于AP1000系统以及AP1000主泵结构的特殊性,AP1000主泵的部分设计参数也与国内其他二代改进型核电厂的主泵有所不同。 2 AP1000主泵主要部件的制造 2.1 定子组件的制造 AP1000主泵的定子组件位于泵体的外侧,主要由定子绕组组件、定子壳体法兰、定子冷却夹套、定子上端盖、定子下端盖、定子屏蔽套等部件装配而成。 2.2 定子绕组组件 与普通电机的定子绕组组件类似,AP1000主泵定子绕组组件的制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定子铁芯的制造,然后是在定子铁芯的基础上进行绕组线圈的装配。 定子铁芯的制造流程主要为:硅钢片叠装――叠片与拉筋、指压板焊接――铁芯热点、长度、内径的直线度和跳动值等检查――最终机加工――最终检查。 定子铁芯由硅钢片叠装而成,叠装时采用芯轴胎具作为导向支撑,此芯轴胎具还带有气动胀紧功能,同时在叠装时还要不断使用液压装置将硅钢片压实(压力约为10000N),最后在两侧利用指压板进行固定。在叠装完成后,要将拉筋、指压板与硅钢片组合焊接,形成完整的定子铁芯,然后进行

31 电织机导板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题目:织机导板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作者: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机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 越快,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机械及相关行业领域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本次设计就 是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织机导板零件,侧重于设计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夹 具,主要设计内容有:完成该零件的工艺规程(包括工艺过程卡、工序卡 和数控刀具卡)和主要工序的工装设计。并绘制零件图、夹具图。用G代 码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在则学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相 关知识,并编制其构架。其中此次毕业设计中的工装夹具是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数控加工、机床夹具、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工艺

本课题的设计意义在于了解织机导板零件功能及工作场合,进行数控加工工 艺设计,编制程序,以及设计数控加工夹具。在期间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将 技术更新,充分将数控技术发挥到相应水平。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数控设备 的需求也在增加。它们总的发展趋势是:高精化、高速化、高效化、柔性化、智 能化和集成化,并注重工艺适用性和经济性。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 以上,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振兴制造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技术又是 其核心技术,它的出现及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科技与工业界的 普遍重视。目前,国内数控机床用量剧增,这就需要一大批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熟 悉数控加工工艺,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技 术人员。 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使机械加工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与机械加工过程联为 一体,使零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和计算 机辅助制造(CAM)的一体化成为现实,使机械加工的柔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本课题实践性强,其理论源于生产实际,是归根于生产实践的总结。做本课 题必须注重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现场条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获得 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应基本掌握数控加工中的基 本知识和理论,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8473272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工艺和夹具设计的特点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1.3课题研究 第二章汽车连杆加工工艺 2.1任务分析 2.2连杆的结构特点 2.3连杆的主要技术要求 2.4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2.5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6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2.7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2.8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2.9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2.10连杆的检验 第三章夹具设计 3.1铣剖分面夹具设计 3.2扩大头孔夹具 第四章汽车连杆工装夹具总体设计 4.1 连杆专用夹具设计的思路 4.2 夹具的设计 第五章总结 第六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概述 1.1工艺和夹具设计的特点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1.3课题研究 1.1机床专用夹具的分类与组成 1.1.1机床夹具的分类 机床夹具是一种能够使工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准确定位和夹紧的装置,它的种类繁多,为了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方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机床的夹具进行分类。 按夹具的使用特点分类,机床夹具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夹具和随行夹具等五大类: (1)通用夹具 通用夹具是指结构、尺寸已规格化,且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夹具,如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单动卡盘、台虎钳、万能分度头、中心架、电磁吸盘等。其特点是适用性强、不需调整或稍加调整即可装夹一定形状范围内的各种工件。这类夹具已商品化,且成为机床附件。采用这类夹具可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减少夹具品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其缺点是夹具的加工精度不高,生产率也较低,且较难装夹形状复杂的工件,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中。 (2)专用夹具 专用夹具是针对某一工件的某一工序的加工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制造的夹具。其特点是针对性极强,没有通用性。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常用各种专用夹具,可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加工精度。专用夹具的设计制造周期较长,随着现代多品种及中、小批生产的发展,专用夹具在适应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已产生许多问题。 (3)可调夹具 可调夹具是针对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夹具。对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工件,只需调整或更换原来夹具上的个别定位元件和夹紧元件便可使用。它一般又分为通用可调夹具和成组夹具两种。通用可调夹具的通用范围大,适用性广,加工对象不太固定。成组夹具是专门为成组工艺中某组零件设计的,调整范围仅限于本组内的工件。可调夹具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4)组合夹具

十字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年度生产纲领为8000件)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十字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年度生产纲领为8000件)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十字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典型夹具设计(年产量为8000件) 内容: 1.零件图1张4# 2.毛坯图1张4#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4# 4.夹具装配图1张2# 5.夹具零件图1张1# 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摘要 这次设计的是十字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包括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工序卡片各一张。首先我们要熟悉零件和了解其作用,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作用。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械加工余量。最后拟定拨差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20GrMoTi,需要模锻,模锻性能优良,工艺较复杂,但尺寸精确,加工余量少,为此以下是十字轴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四处Φ25外圆及四个Φ8、Φ4的内孔、 2、右端面Φ50×60°内孔及M8丝孔。 3、Φ25外圆的同轴度为0.007,位置度为Φ0.02,两端的对称度均为0.05.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先上四爪卡盘粗车,然后上弯板采用专用夹具压紧、找正进行加工,并且保证形位公差精度要求。并且此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1、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十字轴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083Kg/个,查参考书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 2、确定毛坯 零件材料为20GrMnTi,考虑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经常性的交变载荷,因此选用锻件,从而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

车床零件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综合成绩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零件图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零件图 任务一、零件图纸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由圆柱、槽、螺纹等表面形成 设计基准径向以轴线为基准,轴向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 未注倒角C1 表面粗糙度为Ra3.2,Ra1.6 工件材料为45钢 任务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1、表面加工的方法 粗车---精车 粗车1.5 精车0.5 精度等级 IT7,IT8 表面粗糙度 3.2,1.6 2、毛坯尺寸 ?15mm*145mm 3、工序划分 任务三、机床的选择 零件毛坯尺寸:?35mm*145mm 零件最高精度:IT7,IT8 刀具类型:外圆车刀、螺纹刀 机床:CK6141 机床参数 主电机功率:4000(kw)

刀具数量:4 最大加工长度:1000(mm) 最大加工直径:58(mm) 最大回转直径:224(mm) 精度级:IT6~IT8 卡盘:三爪卡盘 任务四、装夹方案及夹具的选择 通过对刀的方式找基准 径向基准为轴线 轴向基准为工件两端面 夹具为三爪卡盘 任务五、刀具的选择 工件材料:45钢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刀片) P类:精JC215V(黛杰) 粗JC450V 适用加工结构钢、工具钢、耐热钢、铸钢可锻造钢,是钢材连续切削加工首选刀具材料任务六、刀片规格 外圆车刀 CNMG080404 切槽刀 N123H2-03 50-0004-GF 螺纹刀 R166.0G-16MM01-150 任务五、刀具的选择 工件材料:45钢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刀片) P类:精JC215V(黛杰) 粗JC450V 适用加工结构钢、工具钢、耐热钢、铸钢可锻造钢,是钢材连续切削加工首选刀具材料任务六、刀片规格 外圆车刀 CNMG080404 切槽刀 N123H2-03 50-0004-GF 螺纹刀 R166.0G-16MM01-150 任务七、切削用量的选择 1.8切削用量选择 1.Ap的选择 参考书本《数控加工工艺规划》表1-2 16p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潍坊LW-7连杆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年5月08日

毕业设计选题、审题表 系选 题 教 师姓名 专业专业技术 职务 高级中级 申报课题名称潍坊LW-7连杆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课题类别设计论文其它 课题来源 生产实践科研实验室建设自拟√√ 课题简介 通过本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重点是工序的划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以及夹具的夹紧力计算和误差分析。培养学生查阅科技方面资料、使用各种标准手册以及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以及在实际设计中使用的手册、图册等工具书的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要求(包括应具备的条件) 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工艺分析以及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确定定位基准以及拟订工艺路线;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以及工时定额;专用夹具设计中定位基准选择、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以及误差分析。 技术要求:连杆毛坯制造方法为铸造生产,加工工序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加工,满足各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并满足其使用要求。 课题预计工作量大小大适中小课题预计 难易程度 难一般易是否是新 拟课题 是否√√√ 所在专业审定意见: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及应达到的目的: 在这次设计中主要设计了连杆的工艺规程、每道工序的工装选择、粗铣连杆两端面和钻扩铰小头孔夹具,通过设计既让我们复习了所学知识,又让我们对工艺规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事培养了我们查阅资料、综合分析、比较优化、逻辑思维团结协作等能力。 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一、原始数据: 1.该零件图样一张; 2.生产纲领为10000件/年; 二、设计任务: 1.零件工艺分析以及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 2.确定定位基准以及拟订工艺路线; 3.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以及工时定额; 4.专用夹具设计中定位基准选择、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以及误差分析 三.工作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25页) 2.零件——毛坯合图 3.夹具装配图 4.夹具体零件图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系部意见: 系领导: 年月日

屏蔽泵检修规程

屏蔽泵检修规程 1 .总则 本内容适用于输送一般化工介质屏蔽泵的维护和检修。 2.完好标准 2、1零部件要求 2、1、1零部件尺寸公差要求,精度及材质的选择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1、2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表灵敏可靠并定期校验。 2、1、3主机完整、安全护罩齐全、基础牢固、泵座地脚螺栓紧固良好并且要求齐全。 2、1、4泵进出口管路、止逆阀、调节阀以及润滑冷却系统要求安装合理并且保 持完好。 2、2运行状况 2、2、1泵的压力头流量平稳,能达到铭牌出力的90%以上或符合设计工况要求。 2、2、2润滑冷却系统畅通运转良好,轴承监测器、液位计等完整且指示准确。 2、2、3运行平稳,无异声,轴窜量和振动量以及密封的泄漏量符合规定要求。 2、2、4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工况要求 2.3技术资料 2、3、1检修、验收、运行、设备缺陷记录准确齐全。 2、3、2安装使用说明书及易损配件图纸齐全。 2、3、3设备档案记录内容准确,齐全。 2、4设备及其环境 2、4、1设备外壳防腐和保温设施完好齐全。 2、4、2设备表面无油垢、积尘、杂物。 2、4、3密封泄漏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 3、设备的维护 3、1日常维护 3、1、1定时检查电机的电流、电压、温度及泵的进出口压力,流量是否符合运

行工况要求 3、1、2检查轴承监测器指示是否处在安全区域内工作;运转是否有异常响声和振动 3、1、3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松动 3、1、4检查密封处泄漏量 3、1、5检查泵的各部分温度,应特别注意循环液进、出的温度变化情况 3、1、6冷却水系统的流量和温度是否正常; 3、1、7带机械密封的泵应检查循环液的量是否足够,一般泄漏量小于3ml/h 时为正常。 3、1、8备用泵的日常维护 a、保证润滑冷却系统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b、作好备用前系统过滤器清理保养工作. c、室外泵冬季停车应采取保温措施,长时间停车必须将泵内的物料和冷却水系统的非流动水全放掉,以免冻裂泵壳或腐蚀泵体。 3、2定期维护 3、2、1定期检查各运转部件的运转情况和拆检系统过滤器. 3、2、2定期检查清洗冷却系统和泵冷却夹套. 3、2、3定期校核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表等监测元件 4、设备的检修 4、1检修周期 4、1、1中修 a、检查轴承监测器是否完好; b、检查各部位联接螺栓紧固情况并消除泄漏点; c、检查与清扫冷却水系统,保证畅通; d、检查机封密封液冷却装置 e、检修或更换出口阀和止逆装置 f.检查、清理系统中的过滤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