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课题的产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面包随地乱扔,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惊人。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因此,所以我与学生们共同决定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为课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运用创新、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渠道、多学科的从“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粮食与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方法

把活动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是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总结归纳,亲历亲为。

四、活动过程

此次活动过程历时六周,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内容时间安排备注准备阶段确立子课题,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1周

实施阶段搜集整理材料,实践深化活动。4周

展示阶段成果的展示与汇报。1周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活动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1、在班会上,对全班同学进行一组调查:

(1)你在学校有没有把饭吃完的经历吗?

(2)如果有的话,你怎么处理剩下的饭菜?

(3)你有不爱吃的菜吗?

(4)你怎么处理不爱吃的饭菜?

(5)你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盛饭菜吗?然后出示一系列浪费粮食的图片,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参与活动。

2、活动主要形式

(1)收集资料和信息

(2)调查研究和实验

(3)宣传、倡议

3、自由组成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按照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自身便利条件,自由分为五个组:①粮食相关信息组;②粮食与生活组;③实践操作播种组;④粮食浪费现象组;⑤节约粮食宣传倡议组。

4、制定计划

每小组民主推选组长,聘请自己喜欢的指导老师,制订自己小组活动计划。

开题课堂评价表

发言次数(每人次1分)

交流

投入度(20

分)

想要研究

的子课题

数量(每

个1分)

全员参

与(20

分)

活动方

案细致

程度(20

分)

合计得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评价是武器,竞争是动力”,小组之间通过评价竞争提高了学生在课堂的精力投入度,提高了思维活跃量,提高了展示的积极性,从而顺利而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整理材料,实践深化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向社会去实践,实施和完善小组的计划。

为了让学生做得更加深入、细致,我将实施阶段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内容时间安排

搜集材料

各活动小组按照制定的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搜

集材料

2周筛选材料

各小组对自己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筛选、

归类

1周充实材料各小组对自己初步成果进行梳理、充实、丰富1周

1 、搜集材料

各活动小组按照制定的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材料。

搜集材料的过程是本课题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做得更加深入,我的指导方法是:

(1)我随时关注学生们活动的动态进展情况,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阶段成果交流。

(2)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引导他们不断整理和修正所获取的信息资料,确定下一步的调查方向,使研究的内容更清晰、更具有条理。

(3)我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过程个人表现评价

学生姓名

子课题

名称结题时间

自评组长评师评在课题

研究中的分

研究过程

是否积极

与同伴合作

情况

能否服从

组长安排

所做主要

工作及完成

情况

研究成果

呈现形式

在每次阶段总结时,组长先汇报每个组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本表作为最后评选综合实践优秀个人、优秀组长、创意之星、展示明星、黄金搭档、明星组合,才艺之星及优秀团队的依据。评选出来的优秀个人,要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颁发奖品及奖状或给家长寄贺信。由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心、认同感、展示欲。

评价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是学生积极探索学习和深入实践的动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是我带领学生走向深入的秘诀。

2 、筛选材料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同学对自己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删劣存优,选出有价值的材料或图片,整理成为小组初步成果。

在本环节我的指导策略是:

(1)让学生明确筛选材料的目的:①选取紧扣活动主题的材料;②所

选材料要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便于展示;③总结在筛选材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制定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2)引导学生对前期工作进行梳理、汇总,整理成小组的中期成果。

(3)印发“活动中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表,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总在表中,并再次制定实施方案。

3 、充实材料

本环节是学生对前期存在问题的解决,是整改措施的具体落实。学生又通过各种途径充实、丰富本组成果,使之条理化、形象化,并构思将以何种方式展示出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再次创作,以别出心裁、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成果汇报阶段,我运用的评价方式是

成果汇报评价表

呈现方式新颖(10分)语言流畅,能

打动听众(10

分)

全员参

与(10

分)

互动质疑

(10分)

合计得分

一组二组三

评价是导向,它给了学生明确的努力方向。对于老师的评价,学生是十分看重的,为了争第一,学生在成果展示完毕,还采访了听课的老师,询问听课老师是非听明白了本组的展示成果及本组是否能得第一,并让听课老师给自己小组的展示提建议和意见。

学生成果展示:

1、粮食相关信息组

学生以作图和视频的方式展示了我国现在的环境,及我国现今粮食生产与投入的不成比例。

①人增地减,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按照历史的观念,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但事实上我国耕地只有不足16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1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占用大量的耕地用来建房、修路、扩建城镇,以及工业化扩容,我们的可用耕地在逐年的递减,而我们的人口还是处于上升期。我县2005年耕地面积 43.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 0.79亩,人均耕地面积已降到0.8亩以下的警戒线。

随着我县对环境治理的要求,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我们的压力越来越重,加之我县耕地的后备资源又十分缺乏。所以我们对此绝不能掉以

轻心,必须充分认识我县耕地问题发展趋势的严峻形势,正确处理好人增地减的矛盾,稳定耕地面积,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首要问题。

②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可比效益下降,影响粮农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很多干部都有这样认识,“无粮不稳”是经历史验证的,但是近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与农业的投入不成比例,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不足是目前的现实。粮食生产的品种还比较单一,农业科研、新品种研发推广力度与现实需求矛盾比较突出。加之粮食生产的可比效益下降,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减少,使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只有“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致使粮食生产的科学种田水平差,并且在不少地方有抛荒弃茺现象,在粮食生产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情况表明,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我们必须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粮食与生活组

该组以课件的方式展示出了本组成果,通过去农村、工厂、商店等场所去了解关于食物来源,人们为食品生产所从事的各种劳动,动手建立种、养小基地,来自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以及观察家庭成员的日常饮食习惯,提出合理化建议。

3、实践操作播种组

该组学生以演讲的方式展示成果,通过调查访问与亲身体验,同学们知道了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对粮食的生产有了感性认识。从而得出“粮食是汗珠换来的”。

4、粮食浪费现象组

通过图片展示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以及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告诉我们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5、节约粮食宣传倡议组

以演讲的方式倡导学生应该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的倡议书:

今天,我又看到学校食堂的工友们收集了三大桶剩饭剩菜,这真是让人痛心的现象!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同感,不知道你是否也觉得痛心。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爸爸妈妈带我去饭店我发现每张饭桌上都会剩下很多饭菜。老师带我们去游玩,同学们也会把自己带的粮食乱扔。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你知道到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那天,全世界今年已有620多万人因为饥饿而死亡,其中有很多是和我们一样有着美丽梦想的儿童。妈妈曾经给我看过一幅叫做《饥饿的小女孩》的新闻照片,拍的是一个可能和我差不多大的苏丹国的小女孩,她因为饥饿无力地蹲在地上,头也无力地低垂着,没穿衣服的后背上一根根肋骨突出皮肤、清晰可见,可怕的是不远处一只秃鹰正在等待着她饿死,好吃掉她。

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偏紧状态。目前我国粮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粮食消费环节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解决粮食问题,一靠增产,二靠节粮。从一定意义上讲,节粮就是增产。据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米粒40000个,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可养活35000人。

从小我们就读过《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为农村的孩子,我们常能看到爸爸妈妈田间劳动的艰辛,难道我们有借口浪费粮食吗?现倡议如下: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3、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4、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伙伴们,只要我们努力,人人争做节约小公民的话,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我们的国家会更富强。

五、活动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于亲历亲为,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活动体验。

2、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而不能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他的任务不是给出答案,而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激情、勇气和灵感,在必要时给予方向性的指导。

3、教师还要做好评价者,只有评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心、认同感、展示欲。

3、教师要把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考虑细致。

总之,老师要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价值在于活动的过程,学生经历的一切远比他能呈现出的一切更有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了学生一片开放的天空,让学生在其中沉淀思绪,探寻真实,拓展自我。它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因为真正的教育就应该“着眼于成绩之外,落实在缺失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家居环境污染因素有:() A、装修污染、家电污染、厨房污染 B、人的排泄物 C、不文明行为; D、病毒传染; 2、在“指向性”的学习中,师生共同借助了下列哪种器材?() A、司sī南、条形磁体B、司南 C、实验室中的小磁针D、生活中的指南针 3、教学中教师介绍的显微镜有:() A、光学显微镜和位相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 D、光学显微镜和倒置式显微镜 4、头脑风暴法基本程序有:() A、六项; B、五项; C、十项; D、三项; 5、理想的家居环境要素有:() A 、地点环境良好; B、房屋结构坚固; C、清纯的空气; D、宁静而优美家居设计。 6、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表现是:( ) A、放手让学生做实验 B、经常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C、亲自动手帮学生做实验 D、抄写板书 7、“白色污染”指是什么物质?() A、塑料袋; B、废旧钢铁; C、白色粉尘; D、废旧纸张。 8、白色污染|对地球的毒化是:() A、大地不能长植物; B、塑料袋在土中难以降解、使土壤板结; C、产生病毒; D、动物死亡。 9、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活动中() A、没让学生猜想 B、学生设计实验后没有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C、学生实验没有展示汇报数据直接得出结论 D、学生实验展示汇报数据并自主得出结论 10、塑料制品是否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A、是可以再生利用; B、不可以再生利用; C、一次性用品不是再生资源; D、不知道。 1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活动中,在数据处理这一环 节,教师知道学生采用了几种数据处理方法?()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12、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到实地考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研究步骤,实 地考察中必须要做到有:() A、考察设计;考察记录; B、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人员;考察记录; C、考察时间;考察记录; D、考察记录;考察设计;考察人员。 13、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对某一项目做实验考证,拟定实验方案必须要做到:() A、注意事项;实验结论; B、实验目的;实验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C、实验室;实验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盐城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佳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围绕“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足课时,培训师资,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1.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每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3-6年级1节,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1节,开设(综合)研究性学习3-6年级每周1节,班队活动课各年级每周1节。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书法课各年级每周1节;一、二年级每周地方课各2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1节。 2.教师配备。安排优秀的班主任和骨干老师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兼职4人,研究性学习、劳技教师兼职14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兼职3人。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执行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班主任以及全体师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想方设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领,强化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搭建起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平台,我校把综合实践多个主题融入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每个班级的布置都独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活动,规范流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经典诵读、科技教育、数学乐园、珠心算、童声放歌、经典读书节为主的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开发和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整体规划各个实践基地的活动时间与活动人员,多头并举,有序实施:“走进图书馆”,孩子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气息;让“基地”成为学生的天地。为了确保实效,我们每个主题活动均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综合实践期末试卷

石狮市灵秀镇华山小学2009-2010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时会用到访问调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如果想访问身边会剪纸的人,下列的做法,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①访问时随意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②访问前先制定一个访问提纲。() 二、下表是某校学生设计的一份“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的调查问卷: 1、这个调查问卷还缺少导语,请你帮他写出来。 2、他的问卷内容还不够充实,你能帮他续添几个问题吗?

二、访谈法在调查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四年级三班的一个小组要对水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他们决定通过采访的方法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于是他们找到了街道办的张大妈了解情况,张大妈对此事也说不太清楚。他们又决定采访环保局的王局长,恰巧王局长工作很忙,只给了他们20分钟的采访时间,但由于他们去得仓促,随便问了几个问题,便草草结束了采访。 1.请对上述案例中研究者的失误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除上述案例中反映的注意事项外,采访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采访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周庄子中心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经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她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她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进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初中综合实践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4、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主题,原本指文艺作品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泛指文章的中心思想。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指实践活动的主导价值取向,如主要问题、核心技能、预期的实质性成果等。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5、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是指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人成长的评价,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态度,指导方式与参与过程,指导结果等方面进行。 6、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指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7、典型作品评价法:是指学生在一定标准的要求下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作品的评价。 8、电子档案评价:通过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作品及各种学习信息,评价者(教师、同学、参观者)通过信息技术查阅收集到的学习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能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判断。 9、信息技术知识评价:是指对学生认识、理解、应用及综合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的评价。 10、试卷评价法:是指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相应试题的问卷、检测和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 二、填空题 1、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结构性)突破,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 3、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4、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个指定性学习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 6、综合实践活动除四个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科技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与其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 7、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8、对学校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9、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和规划)、(管理和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10、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五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试卷及答案

仁怀市城南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测试题 班级: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共3 0分,每空5分) 1、被称为我国国宝的动物是()。 2、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其次是布依族和土家族。 3、编织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的运动。 4、被称为()工程为中国的探月工程。 5、宫保丁鸡主要食才有()、大葱、花生米、辣椒段等。 6、古人说:“()”每一个家庭 都要经常选购食品。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30分,每题5分) 1、中国结具有中华民族的代表性。 () 2、设计是服装的核心价值。 () 3、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 () 4、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 () 5、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的贵州省是全国著名的“歌舞之乡”。

() 6、我们祖家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 () 三、把民族和对应的节日连一连。(共40分,连对一对8分) 苗族四月八和六月六 布依族火把节 彝族端节 水族盘古王节 瑶族苗年 仁怀市城南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测试题答案 班级: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共3 0分,每空5分) 1、被称为我国国宝的动物是(大熊猫) 2、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其次是布依族和土家族。 3、编织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手指)的运动。 4、被称为(嫦娥)工程为中国的探月工程。 5、宫保丁鸡主要食才有(鸡胸肉)、大葱、花生米、辣椒段等。 6、古人说:“(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家庭都要经常选购食品。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30分,每题5分) 1、中国结具有中华民族的代表性。(√) 2、设计是服装的核心价值。(√) 3、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 4、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 5、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的贵州省是全国著名的“歌舞之乡”。 (√) 6、6、我们祖家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 (×) 三、把民族和对应的节日连一连。(共40分,连对一对8分) 苗族四月八和六月六 布依族火把节 彝族端节 水族盘古王节 瑶族苗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时期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了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打算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打算,并按打算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截了当体验,紧密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觉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差不多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 二、开发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式 通过前一时期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时期,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通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三、开发研究渠道,营造研究氛围 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正确把握角色,转变学习方式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躯体验,而且,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展现我区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工作的现状,总结我区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现有成效、经验和不足,以便为下阶段的科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区科学课程教学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撰写本年度千山区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工作年度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教育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可谓全面深入,但是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却并不乐观,制约课程实施的瓶颈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我就本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评价体系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教育职能部门和教育实施机构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在调研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看法,我约访了本区8所小学的4位校长、9名教师和60名学生,获得了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重要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

此次调研中所用的所有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根据调查对象不同,分为学生卷、教师卷和家长卷,调查范围涉及本区范围内的4所小学,样本选择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对课程的了解、课程开设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本区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 (三)观察法 为了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此次调研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调查期间,共组织6次综合实践活动,共计听课42节。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情况 在调研的4所小学中,1所小学的班级课程表中有“综合课”,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余3所小学没有单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以“健劳心”等课程代之。至今,4所小学中有1所小学实施过5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余小学未组织过综合实践活动。 (二)对课程的认识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多数小学校长认为其价值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导致这门课程的实施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在接受访问和调查的39名小学教师中,多数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持肯定态度,少数教师认为这门课程的开设还不具备条件。组织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认为,如果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培训,其他学科的教师很难驾驭这门课程,加之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多教师分身乏术。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测试卷

第二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66分) 1.在《进个叶片的电风扇效果好》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是:、、、。 2.发电机输送出的电流要通过装置传输到学校、工厂、家庭、商店。 3.在我国,可以利用风能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 4.人们常把荷兰称为:。 5.收藏邮票有两种基本工具:和。 6.所谓邮票的品相是指邮票本身是否、、,等等。 7.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8.写出三种你认识的农具:、、。 9. 土质疏松还是致密会影响土壤的和,因而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二、判断题(14分) 1、丹麦是世界最大的风车生产国,法国也拥有风力发电机组2000万台以上。()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 3、1896年4月5日,中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奥运会邮票。() 4、全张邮票四周的纸边叫邮票边纸,一般印有图案、文字、数据、符号、线条、徽志等各种标记。() 5、邮票沾有油渍(如印油)时,可用棉花球蘸汽油或酒精轻轻擦洗,洗净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干即可。() 6、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等在2000年联合颁发了《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7、油菜花长出叶和花后,被翻埋到土里,能快速腐烂,转化为绿肥。() 三、简答题(20分) 1.南极垃圾处理主要有哪四种方法? 2.请写出四条农事谚语。

试题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每当走进洋溢着书香味的校园,我们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郁郁葱葱的树木,争奇斗艳的花朵……漫步在校园小路上,微风阵阵、绿意浓浓,真让人心情舒畅。校园的绿色风景,对我们同学是极其有益的。不是吗?课后,我们打开窗,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这温馨的“绿”让我们大饱眼福。课间,我们尽情的欢笑、嬉戏在美丽的校园中。同学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校园中的绿色永存!平时就养成不随意践踏草坪,不攀折树木花草,勤于打扫,见到垃圾主动拣起等良好习惯。久而久之,校园必将越来越美! 可是,绿色校园只需要环境“绿”吗?假如同学们的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变得更好,那时的校园不是更“绿”吗?!比如在校园里能随时听到问好声、招呼声;在校园里能减少追逐声、打闹声……一切都以更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更全面、更优秀的学生,那时我们的校园里不是显得更“绿”嘛! 1.根据所提供内容,你可以确定要研究的主题是。 2.针对你确立的主题,请写出你打算研究的具体问题(至少三个)。 ①。 ②。 ③。 …… 3.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为学校提出合理的建议。 。 4.你常用的网络搜索网址有、等。 5.你将采取哪些获取信息资料的方法研究这些问题?(15点) (1)(2)(3)等。 6.如果要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 (1)(2)(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其基本理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活学习动方案。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2.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 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2020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的总结报告【精品】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