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风的形成1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教案 风的形成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是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利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先讲解实验方法,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 哪个方向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进行演示或学生实 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要 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利用多媒体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 的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风的形成 活动目标 .能按要求进行风的成因探究实验。 .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 .能解释暖气片使整个室内变热的过程。 .能说出生活中利用热对流原理时哪些做法是科学的, 哪些做法是不科学的。 活动过程

师出示纸风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利用挂图或多媒体 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该实验为对 比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 条件均应相同;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 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 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实验 方法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提 示学生注意不安全因素。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组织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出示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实验中不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蚊香烟流动的方向一 样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会有风呢? ③实验说明在什么? 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根据教学情况,得出结论之后,可以进行适当拓展, 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认识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知识点

1.小车的运动 1.推和拉都会产生,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什么会使他后退呢? 2.鞋底花纹的启示 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 2.把一个小木块放进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向它吹一口气,它便被吹动了。再把这个木块放到桌面上,就很难吹动了。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容易吹动呢? 3.埋在泥土里的木桩很难拔出来,如果晃动着拔就比较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3.跷跷板 1.天平是人们根据原理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以及和等附属部件。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 A.左右两端平衡 B.先把砝码放在天平托盘上 C.偏向一端 3.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 A.镊子 B.手 C.磁铁 4.弹簧里的学问 1.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的力,这就是弹力。 2.撑竿跳运动员跳高时,运动员对施加了力;撑竿的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撑杆弯曲,为了恢复形状,弯曲的撑杆具有,从而使运动员跳得很高。 3.所有物体被压缩时都能产生弹力。() 4.人体的皮肤也能产生弹力。() 5.自行车充足气后骑起来省力,这是因为车胎的弹力变大的缘故。() 6.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起跳前用力踩跳板,主要是为了增加协调性。() 7.弹力也是一种力,弹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5.有趣的磁铁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相同的磁极,不同的磁极。

2.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表示。3.磁力和拉力都是力,都能使物体运动,但是磁力和拉力有很大区别。试说明磁力和拉力的不同。 4.据说秦始皇在皇宫大门两侧各安装了几吨重的磁铁,根据所学的磁铁知识,说一说它能起到什么作用。 5.铁屑和炭末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如何能很快地将它们分开? 6.空气在哪里 1.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流动的物体叫做。 2.空气是、、、的气体。空气空间。 3.将干燥的纸团放入杯底,再将杯口朝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面没过杯底,杯内的纸团。此实验说明:。 7.热空气 1.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 2.抽油烟机安装在炉子上面是因为。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 8.风的形成 1.风扇扇出风是因为。 2.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3.说一说风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9.地球的大气层 1.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2.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和为主。 3.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4.大气层包括、、、、五部分。 5.()的空气最新鲜。 A.居民区 B.森林里 C.教室里 10.土壤里有什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三年级科学下册《风的形成》教学设计1 青岛版

《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3.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实验探究、启迪思维 (1)师出示实验提示卡。 (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3、深入探索、认识建构 (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 (3)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小结: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实践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 (2)师课件演示搜集的资料。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 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1

(整理)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实录

《风的形成》课堂实录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师:“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 生:风 2.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是从哪里来的吗? 生:猜测。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活动一:风从哪里来? 1.师:你在哪些方面发现了风? 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 2.课件展示有关风的音像资料。 谈话:风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看得见吗? (学生思考,回答) 3.讨论:你能不能利用你周围的材料,想办法制造和感受风? (分组活动) 4.汇报:刚才的活动中,你们都是怎么做的?风虽然看不见,但我们通过吹、扇等动作,脸上感到有凉气,看见了头发飘动、纸条摆动等,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就可以判断有风。引导:想一想刚才我们吹的、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变化?这说了风是什么? 5.学生猜测感受: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二)活动二: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1.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的风千变万化,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这种猜想的理由) (三)活动三: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 1.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你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自制风的形成实验装置(大花生油瓶小塑料水瓶)蜡烛火柴香。实验桌上另有一张记录单。) 2.讨论、交流设计思路,教师指导补充完善。 (第一步:摆好风的形成实验装置,在大瓶内放一根未燃的蜡烛; 第二步:把点燃的香,放在大瓶的侧洞口外,观察烟飘动的路线; 第三步:点燃大瓶内的蜡烛,依然把点燃的香放在大瓶的侧洞口外,观察烟飘动的路线。) 如果我们现在来做实验,你认为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提示注意安全) 3.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4.汇报交流: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案例-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案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科学课程的活动性表现在强调通过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所以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螺旋纸圈和风的形成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经历科学家曾经走过的道路,从而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对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并能在本课最后,运用所学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以及判断白天和黑夜陆地海面的风向。从而联系了生活实际。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热空气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空气流动的原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认识空气的基础上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能推测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019年精选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冷与热16 风的形成冀教版习题精选八十八

2019年精选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冷与热16 风的形成冀教版习题精选 八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在白天,风从吹。( )。 A、海洋陆地 B、陆地海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夜间,风从吹向?。( ) A、海洋陆地 B、陆地海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 )不是利用空气受热产生变化。 A、孔明灯 B、热气球 C、气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自由飞行是在( )前。 A、100多年 B、200多年 C、300多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风对人类可有可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受热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目前,人们利用______进行气象观测。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说明此时有______的流动。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空气受热后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空气受热后产生流动,周围的______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答案】: 【解析】: 第13题【解答题】 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却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A冷空气从窗户缝隙钻进来,暖气片使它受热上升,冷空气又从窗户缝钻进来,暖气片又使它受热上升,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使得整个室内的空气变暖,所以暖气片要安在室内窗户的下面。厨房热空气上升,所以排风扇要安在比较高的地方。 【答案】: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复习题Word版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复习题(包括实验) 2011-06-22 16:40:10| 分类:复习题|举报|字号订阅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___是植物的每繁殖器官。 2、有___、_______和水,种子才能萌发。 3、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 4、平常我们主要用___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而___、_______、___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5、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_____和______。 6、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结果表明,它现在的高度是_____米。 7、为了知道同学们100米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使用____进行测量。 8、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_______环境来进行。 9、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的风力应该是_____。 10、根据温度的读法或写法进行转换。

38摄氏度写作___12℃读作_____0摄氏度写作_____35

℃读作_____ 11、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有()、()、()三种方法。 二、判断题 1、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 点。() 2、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3、花开了,就会结出果 实。() 4、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 快。() 5、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 长。()6、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发芽速度会更快。() 三、选择题 1、腐殖质是由()变成的。①泥土②动植物遗体③塑料袋 2、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①

蜗牛②蚂蚁③蚯蚓 3、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①挖土烧砖②植树造林③过量喷洒农药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

xx学年度下学期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二课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土壤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世界上亿万个生命,在她温暖的()。 2、在我们周围的()、()()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3、在土壤中生活的“居民”有()()()()等小动物,土壤是他们生活的家园。 4、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的疏松表层。 5、土壤主要是由()()()和()构成的,还有一些()。 6、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最小颗粒为()。 7、根据()的不同,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上的陆地就是土壤。…………………() 2、土壤只是有砂和粘土组成的。……………………………………() 3、土壤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环境。…………………………() 4、动植物死后的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不利。……………() 三、选择题: 1、将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 A、水分 B、空气 C、细沙 xx学年度下学期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二课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土壤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世界上亿万个生命,在她温暖的()。 2、在我们周围的()、()()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3、在土壤中生活的“居民”有()()()()等小动物,土壤是他们生活的家园。 4、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的疏松表层。 5、土壤主要是由()()()和()构成的,还有一些()。 6、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最小颗粒为()。 7、根据()的不同,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上的陆地就是土壤。…………………() 2、土壤只是有砂和粘土组成的。……………………………………() 3、土壤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环境。…………………………() 4、动植物死后的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不利。……………() 三、选择题: 1、将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 A、水分 B、空气 C、细沙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 3、1960年,三位登山运动员从珠穆郎玛峰带回的灰白色石块,竟是 帽重新盖上,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 接原因。一是巨大的宇宙力量(1、2、3、4、),二是地球自身原因(1、2、3、),科学家们靠恐龙化石研究恐龙,第一块化石是1822年发现的。

11、纸杯可以烧水,只要先装满水再烧。 12、为什么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答:火焰燃烧需要氧气,外焰与氧气的接触最充分,所以燃烧最充分,因而温度最高,所以,在实验中加热应使用外焰。 第二单元 如偏北风。 吸管风力计等设备。 上最早的风力等级标准了。

9、风可以为我们做很多好事,如:放风筝、风使帆船远航、风力发电、传播花粉和种子、夏天让人们感觉凉爽、扬场净化粮食、使衣服干得更快……做的坏事:吹倒庄稼、吹倒房屋、掀起大浪打翻船只、扬起沙尘…… 第三单元 上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 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来表示 铁不能吸引金属铜、铝。

9、有一块不知道磁极的磁铁,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辨认出它的磁极? 答:A.用一块已知磁极的磁铁的S极去靠近它的一端,如果这一端和它相吸,这一端则是N极,另一端则是S极;如果这一端和它相斥,说明这一端是S极,另一端则是N极。 B.用一根线系在这个磁铁的中间,让这根磁铁保持水平,轻轻转动磁铁,当它静止后,指北的一端是N极,指南的一端是S极。 10、阿房宫的“安全门”是用磁石造的,可以吸铁制的兵器。 第四单元 力叫浮力,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会浮起来。

12、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 )保鲜膜装水果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1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至少写出3点)。 1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至少写出3点) 第五单元 绝对的。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本课是在热空气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空气流动的原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认识空气的基础上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空气流动产生风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能运用已有的的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 3、能初步用实验产生的结果来验证某种假设的结论,并运用类比探讨风的成因。 4、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空气流动的原因,以及自然界中空气流动的条件。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流动是风的形成原因。 难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启迪思维 师:夏天,我们用扇子扇,有没有风? 学生回答:有。 你有没有想过方式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猜测。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师: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如何做? 生:做实验。 师:下面我们设计实验一起验证我们的猜测。 (师出示实验提示卡) 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蚊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流动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师: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塑料瓶内,使得里面的温度升高空气变轻,瓶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形成风,我们就看到蚊香的烟飘起来,是蜡烛燃烧的热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冲刺卷(一)含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冲刺卷(一) 一、轻松填空。(28分) 1.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_______。胎生动物一般都用________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2.在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说明物体运动得越_______。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_______,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________,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填“大”或“小”) 4.在同一条轨道上,要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______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_________,并记录下来。至少测量______次。 5.在观察蚕茧中的_______时,我们可以轻轻剪开________,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6.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______时,要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收集的图片应当是______,文字资料是可以被______的。如果无法判断,可以请老师帮助。 二、判断我能行。(下面对的打“√”,错的打“×”)(21分) 1.站在自动扶梯上的同学相对于地面位置改变了,所以说他是运动的;但 相对于扶梯来说,他又是静止的。() 2.太阳和月球的实际大小并不一样。() 3.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4.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5.所有动物都必须通过雌、雄交配,才会繁殖出新后代。()

6.根据制作的“过山车”的设计图,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 7.拨动的钢尺、压下弹起的弹簧和荡秋千三者的运动形式完全不同。( ) 三、快乐进一选。(18分) 1.荡着的秋千的运动形式是()。 A.摆动 B.振动 C.滚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蚕蛾只有雄蛾 B.蚕蛾是蚕的成虫 C.蚕就是从茧中钻出来的 3.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 A大气中 B.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制作地球海报的步骤。 A.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B.小组讨论和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 C.向同学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5.下列关于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先确定一个中心点,才能描述该物体所处的位置 B.两人静止不动时,用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了 C.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时,要选定一个中心点(某个建筑物),然 后说出自己在该中心点的哪个方向及与该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6.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次皮。 A.3 B.4 C.5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6 风的形成课后辅导练习第四篇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6 风的形成课后辅导练习第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夜间,风从吹向?。( ) A、海洋陆地 B、陆地海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 )不是利用空气受热产生变化。 A、孔明灯 B、热气球 C、气球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自由飞行是在( )前。 A、100多年 B、200多年 C、300多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白天,风从吹。( )。 A、海洋陆地 B、陆地海洋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受热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风对人类可有可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空气受热后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目前,人们利用______进行气象观测。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说明此时有______的流动。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空气受热后产生流动,周围的______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答案】: 【解析】: 第13题【解答题】 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A暖气使它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补充过来,补充过来的冷空气又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又会补充过来,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使得整个室内的空气变暖。 【答案】: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聂家庄学校温昕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并做出解释。 3. 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归纳风的成因。 4. 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引导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湿毛巾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示课件 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

点头。 学生猜谜语:风 师:好,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师问:如何感受自然界中的风。 学生回答:(红旗飘扬,树枝摇摆等等)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猜测空气的流动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温度,天气等等) 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一)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 1、下面我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拿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谈话:刚才老师做的这个实验,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空气受热上升,带动螺旋圈转动。 4、出示课件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等。 (二)活动二:风的形成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游戏的科学”、“太阳与实践”、“点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关里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对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第三单元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手段揭开雨点有关的相关探究。第四主要从自己的身体入手,引导学生涉猎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人体。第五单元以学生对常见的几种动物的人是为基础,层层展开,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够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方案】《7 风的成因》

《7 风的成因》 ◆教材分析 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风。本课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聚焦板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会制造“风”。制造“风”的办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课堂上体验一下。然后,聚焦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风的成因,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风的形成”演示装置。通过模拟,学生发现在无风的环境中,我们点燃的蚊香的烟雾往上飘;在点燃盒子内的蜡烛时,竖直的烟就飘向盒子里。烟雾的运动的方向就是空气运动的方向。 研讨活动,学生在上一节课“热空气上升”的基础上,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解释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而用模拟实验的原理来解释自然风的形成。 ◆学情分析 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更深入的解释。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生活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 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的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3.能用画图的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4.通过教师指导和教材引领,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5.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6.通过探究,形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7.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8.通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9.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 4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风的形成同步练习D卷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风的形成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 (1分)“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说明此时有________的流动。 2. (1分)空气受热后会________。 3. (1分)空气受热后产生流动,周围的________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4. (1分)目前,人们利用________进行气象观测。 二、单选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在白天,风从吹。()。 A . 海洋陆地 B . 陆地海洋 6. (2分)在夜间,风从吹向。() A . 海洋陆地 B . 陆地海洋 7. (2分)下列()不是利用空气受热产生变化。 A . 孔明灯 B . 热气球 C . 气球 8. (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自由飞行是在()前。 A . 100多年

B . 200多年 C . 300多年 三、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9. (2分)受热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10. (2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1. (2分)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12. (2分)风对人类可有可无。()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 (5分)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你会发现底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这是为什么? 14. (5分)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15. (5分)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却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空。(26分) 1、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种子等器官。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土壤、适宜的()和温度等条件。 2、蚕的一生会经历()、生长发育、()、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 3、物体的()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进行测量。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4、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的性质制成的。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2、植物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一定是向上的。 ()3、每一个凤仙花果实里一般有2——5粒种子。 ()4、蚕宝宝一生要蜕皮3次。 ()5、蚕的一生变化:卵——幼虫——蛹——成虫。 ()6、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7、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8、零下5摄氏度可以写成—5℃。 ()9、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相同。 ()10、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强。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20分): 1.凤仙花种子萌发后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2.、植物体各个部分所需的养料是由()来完成运输的。 A、根 B、茎 C、叶 3.下列动物中,要经历变态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 4.下列动物中,由妈妈直接生下来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 5.测量人体体温的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之间。 A、0℃—100℃ B、0℃—42℃ C、35℃—42℃ 6.夏天,在棒冰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 A、棒冰周围的水蒸气 B、棒冰里的水分变成的水蒸气 C、棒冰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 7.在温度为()的地方,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水。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春季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三年级科学 (4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总分 . 一、谨慎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能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A.方向 B.距离 C.方向和距离 2.苹果落地是在做()。 A. 直线运动 B.混合运动 C. 曲线运动 3.下列物体的运动形式一样的是() A. 擦黑板和滚动的足球 B. 行进的汽车轮子和投掷的铅球 C. 手表的指针和运动的指尖陀螺 4.把小木块放在一个斜面上,它静止不动。把小球放在同一个斜面上,它却滚了下来。 这说明()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A.斜面的高度 B.物体的形状 C.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 5.六棱柱像甲图那样放,是滑动的;像乙图那样放,是滚动的。 这说明( )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A.物体的放置方法 B.斜面的高度 C. 斜面的光滑程度 6. 百米赛跑,兔子用时9秒,猎豹用时5秒,羚羊用时6秒,按运动快慢排序, 跑得最快的是() A.猎豹B.羚羊 C.兔子 7.人和动物通过()使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A. 出生 B. 生长发育 C.繁殖 8.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天。 A.28 B.56 C.65 9.看图,依照蚕生长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②④①

10. 蚕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A.卵 B.幼虫 C.蛹 11.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 )。 A.孵化 B.蜕皮 C.结茧 12. 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做法不合适。 A. 及时处理饲养盒里的粪便和残叶 B. 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 C. 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很多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 13.不是昆虫的是( )。 A.蝙蝠 B.蚂蚁 C. 蚕蛾 14.下列动物的繁殖方式与人不同的是() A. 兔 B. 蚕 C. 猫 15.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从缺到圆 B.从圆到缺 C.从圆变缺再到圆16.. 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是()。 A.地球 B.月球 C.火星 17.()是古代人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计时工具。 A. 指南针 B. 时钟 C. 日晷 18. ()不是靠卵繁殖后代的。 A. 鸡 B. 猫 C. 蛇 1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最短。 A.中午 B. 下午 C. 上午 20.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 A. 相同 B. 相反 C. 无法确定 二、公正审判(每空2分,共40分) 2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2.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23.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24.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没有任何关系。() 25.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26.自行车1小时能通过100千米的距离。() 27.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来描述。()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学期科学综合知识点集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科学综合知识点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1.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2.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3.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5.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 6.玩滑梯越陡,下滑速度越快。 7.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这是因为足球与草地之间有摩擦力。 8.拉一个体重大的同学滑行,用的力大,拉一个体

重小的得同学滑行,用的力小;这说明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9.判断: 1.摩擦力对人类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2.短跑运动员穿钉子鞋主要是为了减少摩擦力,跑的快。() 3.测量物体质量取砝码时可以用手拿取。()10.摩擦力的大小于什么有

关系?。 答:物体的重量;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11.生活中用到摩擦力的地方? 答: 鞋底的花纹,轮胎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旱冰鞋的花纹、缝衣针磨得光滑、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1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答:走钢丝、跷跷板、天

平、称、扁担。 13.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主要包括托盘、指针盘、游码、底座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天平是称量物品质量的仪器,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14.什么叫弹力? 答; 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例:沙发蹦极臂力器弹弓 15.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 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 表示。 16.磁铁的性质是什么?答; 一:可以只是方向 二:可以吸铁性物质。 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四; 两头磁性大,中间磁性小。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下学期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黑色、状似桃形。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在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5.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1)、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2)、用石块堵住花盆底孔; (3)、装入松软肥沃的土 (4)、整理好土; (5)、撒播种子,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6)、掩土,浇适量水; (7)、将花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6.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7.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8.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的环境;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以后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水。在凤仙花的整个生长期间施1~2次肥。 9.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发出芽来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10.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12.开枝散叶,茎是成长最快的部分;成熟期:粗壮的茎部支撑起了整个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叶子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脉具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功能。凤仙花的叶子是披针形的叶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