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关于执政问题

重庆谈判关于执政问题
重庆谈判关于执政问题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

章百家 2011年06月03日10:41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距今已的半个世纪。近十年来,国共双方先后公布了一批有关重庆谈判的档案,加上美国方面的档案以及其他文献,有关资料已比过去充实了许多。时间的流逝、各方档案的公布,为客观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解开以往研究中的部分疑点,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一、重庆谈判的背景

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向战后时期转变的关键时刻,以往对重庆谈判的论述大多以这个短时期为背景。但是,正象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样,重庆谈判的背景是复杂的和多层次的;仅了解短期情况很难对国共两党在这场谈判中各自的动机目的和政策策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笔者打算回溯得更远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一些;一方面,便于说明与重庆谈判有关的各种线索;另一方面,可以以双方政策的长期发展脉胳作为分析短期情况的基础。

(一)战时国共谈判与战后重庆谈判的联系

重庆谈判涉及的重要问题大都是在抗战期间提出的或出现的。关于战时国共谈判与战后重庆谈判之间的联系,这里简略地指出以下三点:

首先,与人们一般所知的情况不同,蒋介石与毛泽东会面的问题并不是在抗战结束时才提出来的;事实上,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和毛泽东就设想过由他们二人直接会谈,以解决国共矛盾问题。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提出他打算在西安约毛泽东一晤。毛泽东得知后十分积极,愿出面与蒋会谈,以取得“将国共根本关系加以改善”。不过,周恩来认为,毛与蒋会面的时机尚不成熟,安全也缺乏保障。中共中央决定,先派林彪与蒋见面,以判明其意图。此后,林彪赴渝达半年之久,蒋迟迟未提与毛会谈之事。另据张治中回忆,1943年夏,在林彪即将返回延安时,蒋介石突然写了一封信托张交林转毛泽东,再次表示要邀请毛来重庆面谈一切;但此时国共关系再次恶化,中共方面未作答复。尽管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始终未能会面,但这个问题的提出为战后重庆谈判打下了重要的伏笔。

其次,在毛泽东前往重庆与蒋介石举行会谈时,由美国提供交通便利和安全保证问题也是在抗战期间提出的。1944年下半年,美国开始直接插手国共谈判。9月,赫尔利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华。11月上旬,

他在延安与毛泽东举行会谈。在这次会谈中,双方签署了以建立联合政府与联合军事委员会为核心内容的《五点协议草案》。赫尔利还主动提出,如果蒋介石表示愿意会见毛主席,他愿意陪同毛主席去见蒋;不管会谈成败如何,他将以美国的国格来担保毛主席及其随员在会谈后能安全返回延安。毛泽东回答,他很久以前就想见蒋先生,过去情况不便未能如愿;现在有美国出面,赫尔利将军调停,如果蒋能同意这次会谈所达成的五要点,他即可与蒋见面。虽然赫尔利的这次斡旋活动很快就失败了,但美方为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会谈提供安全保障一事却由此而来。

最后,重庆谈判与战时国共谈判有明显的连续性,这两次谈判面临的实质问题是相同的。概括地看,战时国共谈判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即:中共军队问题、敌后解放区政权问题和两党关系问题。双方的基本分歧是:中共方面要求国民政府承认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地位,根据抗战需要、抗战成绩及现有军队实数加以整编;要求承认解放区民选政府为地方政府;要求承认中共及一切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国民党方面则以军令政令必须统一为由,试图尽量缩减中共军队的数量,拒绝承认解放区政权,并表示只有在中共交出武装和解放区政权的条件下才能给予中共合法地位。这三方面的分歧也正是战后重庆谈判试图解决的。

(二)抗战后期,国共双方对战后问题的设想

抗战后期,国共双方设想的战后政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

是对中国政治前途的设想,另一部分是如何处理两党关系,这两个部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在中共方面。抗战期间,在考虑战后问题时,毛泽东的头脑中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思路是国共两党长期合作,实现和平建国;另一条思中是准备应付国共关系破裂,内战爆发。这两条思路一直伴随着国际上美苏关系和国内国共关系或紧或松的状况交错发展。虽然中共始终做着两种准备,但总的来看,力争第一种前途是中共政策的主导方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中共的方针是“极力团结国民党,设法改善国共关系,并强调战后仍须合作建国”。1942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首次指出:“战后的中国应当是各党派合作经过人民普选的民主共和国??战后中国的新秩序的建立应当依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施政纲领与社会政策”。《宣言》还强调,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应继续团结,承认蒋介石“不仅是抗战的领导者,而且是战后新中国建设的领导者”。这些内容可以说是抗战结束后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的雏型。尽管此后国共关系时有起伏,但到了抗战末期,随着自己力量的发展,中共力争战后和平民主的方针变得更明确了。1945年4月下旬,中共七大开幕时,毛泽东提出,在国际上英美苏三大国的团结是主要的,是统治一切的和决定一切的;由于存在着这一有利的国

际条件,国民党有可能做出让步,与中共取得妥协;战后中国可能由此走上和平统一道路,废止国民党一党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建立包括各党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以逐步达到在全国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长期的路线方针,而不是一个短期的策略。

在国民党方面。在处理国共关系时,蒋介石的一贯考虑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削弱乃至消灭共产党,以确保战后在维持国民党一党统治的前提下“实施宪政”。无论他是否真的相信国民党有能力消灭共产党,但从抗战后期他的所作所为来看,蒋介石力争的目标至少是要把中共削弱为没有独立武装、不掌握根据地政权、在政治上无足轻重的小党派。为此,他准备使用“军事解决”和“政治解决”两种手段,并把军事解决的办置于首位。

1945年5月下旬,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在会上带头指责“中共要发动内乱”,声称他的责任是“要巩固本党的基础,制止共产党篡窃的阴谋”。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诬蔑中共“一贯坚持其武装割据,借以破坏抗战”,提出联合政府是“企图颠覆政府,危害国家”,强调与中共的斗争无法妥协,国民党的“急务”在于取得对中共斗争的“优势与环境”。虽然这次会议对外宣称,对中共问题“坚主以政治方式力求解决”;但4月上旬蒋介石已下达命令,要各战区在7月以前“集中全力以消灭奸匪之组织及武力”,这是他把军事解决置于优先地位的明显证据。篇二:近代史复习题第七章(含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4. 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5.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6.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7.蒋介石被迫下台后,代总统李宗仁的实际政治态度是( )

a希望结束内战,实现和平b接受中共八项条件,进行和谈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d顽固不化,准备卷土重来

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9.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 ( )

a北平 b延安 c西柏坡d上海

10.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 )

a撕毁《双十协定》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

11.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12.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

1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a山东b中原c华东d陕北e晋冀鲁豫

2. 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与重点进攻的作战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

a分兵作战化整为零的原则 b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 c运动战的作战方法d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 e游击战

3.关于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蒋介石以和谈作缓兵之计

b李宗仁企图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

c蒋介石为了退居幕后指挥

d中共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

e国民党为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4.通过重庆谈判和签订的“双十协定”,中共取得的成果有( )

a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

b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c实现了中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法地位

d团结了民主力量

e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5. 对1946年政协会议协议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b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双十协定》的内容有( )

a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b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

c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

d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e实施《宪法草案》

三、简答题

1.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中国民主革命中第三条道路最终归于失败的原因。

五、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权,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3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4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2分)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对比材料1和材料4,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3分)(4)根据材料2和材料3,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材料2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3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使命今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1)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月-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以上所引材料中有何依据?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 以上所引材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

什么证据?

第七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a 4.c

5.d

6.d

7.d

8.a

9.c 10.d 11.b 12.d 13.d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bc

3.abd

4.abd

5.abcd

6.bd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深化,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探索救国之路。

(1)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

(2)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被人民所抛弃。

(3)部分中间阶层幻想使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下,也根本无法实现。

(4)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立场,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答案要点]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主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特殊意义:

(1)它使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祖祖辈辈对土地的渴望得到满足,成为解放区的主人,因而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同解放战争的胜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它使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亿万农民获得土地后,以饱满的热情发展农业发展,使农村的经济面貌迅速改观,从而为解放战争巨大的物质消耗提供广厚的财力支持。

(3)它使亿万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通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根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农村阶级大革命,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必须用战斗去保卫,深明此理的亿万农民在解放战争中始终以无比的热忱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这是解放战争得以迅速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保障。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1)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

(2)提出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

(3)提出新中国的经济形态将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要保证这种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使新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4)新中国成立后将存在两种基本矛盾,即国内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因此,要巩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5)在外交上,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权。愿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6)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的规定;

(7)提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问题。毛泽东还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这次会议是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召开的,全会为中国共产党由领导人民革命的政党向全国执政党地位的重大转变做了准备。为中共成为执政党之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成为执政党的中共的自身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国主张和建国理论,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

现实意义。

2、[答案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因而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变,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班封建社会的状态,中国变成独立的、统一的国家。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后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各方面社会主义因素的作用下必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极大地改变。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加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成功的。

3、[答案要点]

(1)中国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作为中间社会势力的政治代言人,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建国主张的能力和勇气,这是其失败的(转载于:重庆谈判关于执政问题)主观原因;

(2)国共两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治力量,在围绕国家政权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政治决斗的关键时刻,都不允许游离自己阵营之外的所谓“中间派”及其政治路线存在,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已将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主心骨,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任何类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就注定中间社会势力的资产阶级的建国主张失去赖以实现的群众基础,这是其失败的社会原因;

(4)解放战争作为中国历史进程的火车头,在胜利发展中越来越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促使社会中间势力迅速放弃旧民主主义的立场、转向新民主主义的立场,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直接原因;

(5)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基于各自的对话战略目标,都不支持代表中间势力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执掌中国的政柄,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外部原因。

五、材料题

1、[答案要点]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篇三:重庆市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期中历史试卷

秘密★启用前

2015年重庆一中高2018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卷 2015.12

历史试题共4页。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b.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c.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长期稳定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2.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

①认为秦制有利于巩固统一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元朝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银印,统六官,率百司??佐天子,理万机。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材料反映出元朝

a.追求权力的制约

b.宰相权力有所提升

c.官僚机构臃肿

d.相权被削弱

4.明朝初年,太祖规定:“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对此,清朝继承并有所发展。明清时期实行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削弱宰相权力

c.防止吏治腐败

d.加强君主专制

5.下列3幅图是中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a.相权的逐渐衰落

b.皇权的不断加强

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d.古代礼仪不断完善

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道:“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以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这个名称本身就说明,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拒却的变化正在发生。”下列事件反映了这一变化的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清末新政

7.从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运动相比的最大不同点在于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施政方案

b.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地主阶级

c.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d.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8.有学者认为:“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直接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d.甲午战后危局

9.“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上述材料反映的变化开始于

a.国民大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辛亥革命

d.清末新政

10.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a.孙中山不计个人名利的本质

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了余地

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d.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11.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后一个天安门是指发生在天安门前的开国大典,那么前一个是指

a.北平和平解放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12.一个民国时期的人在写自传时,叙述了他在某一时期的身份“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这说明他参加了

a.人民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13.《秋收暴动歌》中有歌词唱道:“拿起武器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对“秋收起义成了功”理解正确的是

a.起义部队占领了长沙

b.正式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此后开辟了井冈山道路

d.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14.1936年的一份《训词》中有如下内容:“今日尔等既以国家大局为重,决心送余回京??此不仅我中华民国转危为安之良机,实为中华民族人格与文化高尚之表现。”材料反映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5.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以得知战役名称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战役

16.“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17. 近代中国的《新民报》曾用“走向和平建国之路,毛泽东为团结而来”为标题报道一则新闻,它说:“全中国人民的心里都在欢呼,欢呼着团结有望,和平前途有了保证。”该报道反映的是

a.北平和谈

b.中国共产党“七大”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18.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1947~1949年间进行了三年的生死较量。对于国民党来说,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描述1947、1948、1949三年,则应分别是

a.决战、转折、大撤退

b.决战、大撤退、转折

c.转折、决战、大撤退

d.转折、大撤退、决战

19.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河北西北坡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逐渐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工作重心的转移表明中国共产党

a.要迅速展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b.已掌握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

c.重新认识工农阶级的地位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时期结束

20.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有如下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地方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人民政府。”这体现了我国各级政权机关的组织原则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民主专政

d.权力互相制约

21.“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唱大合唱,就要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段话表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制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2.中国民族众多,除占人口总数92%以上的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各地。为了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新中国建立之初就

a.实行民族同化

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展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3.从1980年~1982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b.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c.“依法治国”的逐步确立

d.实行改革开放

24.三十三年前的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主要是因为它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c.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5.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论点。下列表述属于“论点”的是

a.汉武帝即位后,实行“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b.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

c.“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d.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3大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于是后生之徒,复相效仿。

——《旧唐书·薛登传》

材料二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迭日科举每习空文,屡降时诏,饬令各省督抚广设学堂……前因管学大臣(张之洞)等议奏,已准将乡会试中额分三科递减。兹据该督等奏称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等语,所陈不为无见。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停止。

——《清德宗实录》(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积极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被废弃的原因。(6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

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在当时产生的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1946年在内蒙古地区实行怎样的管理方式并分析其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管理方式的深远意义。(2分)

28.(2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二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时报》)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名叫《平民政治》的书,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材料四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制度的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6分)由材料二到材料一体现出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

(3)归纳材料三、材料四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看法。(4分)结合所学知识,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

历史11-17课知识点总结

第11课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目的):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 ①: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②: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③: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②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③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1927年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 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1)背景:“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 (4)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美苏两强与重庆谈判的关系(下)

中共的妥协、让步和坚持莫斯科要求中共改变对国民党的路线,和国民党合作,在延安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走法国的路”,准备和蒋介石“搭伙”。朱德甚至在会上表示,蒋介石当总统,我们当副总统。这些方面表明,中共在总体上大致接受了莫斯科的意见,在重庆谈判的实际进程中,做了相当大的妥协和让步,但是,中共有自己的原则和坚持。法共当年将自己的武装全盘交给了戴高乐政府,中共则坚持保存自己的武装和抗战中取得的解放区,不肯照猫画虎地全盘走法国道路。 中共所作的让步首先体现于9月3日,周恩来、王若飞向国民党方面提交的《谈判要点》11项,其中前两项即为: 确定和平建国方针,以和平、团结、民主为统一的基础,实行三民主义(以民国十三年第 一次代表大会之宣言为准)。 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 在此后政府代表与中共代表的多次谈话会中,中共代表多次重申上述两点。 9月4日第1次谈话会,周恩来表示:承认“国民党是中国的领导党,本党乃一小党”。王若飞表示:“我党所提建议案,其第一、二两项,即系承认国民党之政权并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 9月8日第2次谈话会,周恩来再次表示:“此次建议之精神,在承认国民政府的法统与蒋主席的领导地位。故政治会议,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派参加政府,顺从政府的邀请,我方已为很大的让步。”王若飞也表示:“此次我等来渝,乃正视现实,承认国民政府之法统,与军令政令统一之原则。” 9月11日第4次谈话会,周恩来表示,在未来国民大会召开时,“一致选举蒋先生为大总统,此点毛先生亦已同意”。他说:“吾人批评国 蒋何以邀毛,毛何以应邀? —— —美苏两强与重庆谈判的关系(下) 笕杨天石 036

民党为一事,承认国民党之领导地位,又为一事。我党对于国民党政权之拥护,固十年如一日。” 9月15日第6次谈话会,周恩来表示:“我党对于国民党,已作重大之让步。如承认蒋先生之领导,承认国民党之统治权。国民大会(代表)如不重选,国民党固为第一大党,即令重选,国民党亦能得多数,故国民党之前途,已获保障,决无动摇。” 9月19日第7次谈话会,讨论谈判《公告》,政府代表邵力子 提出,将中共承认“拥护蒋主席 之领导地位”一语删去,但周恩来提出,文字可以斟酌,或改为“在蒋先生领导之下”亦可。 9月21日第8次谈话会,周恩来表示:“今日我党已承认蒋先生之领导地位,已承认国民党为中国之第一大党。就蒋先生之领导地位而言,只有他可以领导各党各派,领导全中国,因为蒋先生不只是国民党之总裁,而且是全国的领袖。” 至10月10日,由周恩来起草,毛泽东修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第一项仍然表述了上述思想:“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澈(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 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的长时期,除抗战期间外,国民党、国民政府、蒋介石,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打倒、推翻的对象。前文已述,抗战刚刚结束,中共在短时期内即表现出向原方针回归的倾向,当时已经公开指责蒋介石为“人民公敌”,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而在重庆谈判中,中共反复承诺蒋介石的“领导地位”。有了上述承诺,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对立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消融了。这是当时中共所作最大的让步,也是莫斯科影响中共的最大方面。 在是否必须成立联合政府以及国民大会代表是否必须重选等问题上,国共双方谈判代表都是旧相识,谈判桌上 针锋相对,谈判桌下握手言欢,图为周恩来与张群合影 037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视频 不抱怨靠自己视频下载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视频不抱怨靠自己视频 下载 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有时候是有时候又不是,人们很容易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框框内,我们应该不抱怨、靠自己,心无旁骛努力奋斗,再续寒门贵子的传奇。以下是X为你带来了关于不抱怨靠自己的励志视频,希望你喜欢。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视频 北大才女刘媛媛励志感人演讲视频:不抱怨、靠自己 在这个演讲开始之前,我先问问现场的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将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 你们当中又有谁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儿,起码在奋斗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点助力? 前些日子,有一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HR(人力资源管理师),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儿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这个帖子引起了特别广泛的讨论,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有没有门。我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当初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农村夫妇,他是怎么样把三个孩子,我跟

我两个哥,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爸跟我妈都没怎么读过书,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我一直也不会拿自己跟那些,比如家庭富裕的小孩儿去做计较,我说们之间会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可是我们不能抱怨,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一个斗士的一生。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小孩儿,每七年再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儿,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儿,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当我们遭遇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出生上去,更不能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如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大流乡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案编号:21 授课人:罗爱英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小组: 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掌握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重点),掌握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掌握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重难点) 【知识链接】 一、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A.世界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控制中国, 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国内形势 (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 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 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 (2)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 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 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学习过程】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5 --106页, 【合作】结合材料,总结出: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 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 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 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 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答案: A、全国人民: B:美国: C:国民党: D:中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电报:

重庆谈判周考题有答案2016年3.14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二;“若不速予剿除(共产党),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自必遗害无穷……”——摘自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发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材料三: 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毛泽东在机场向重庆新闻界发表了简短的谈话,指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材料四:毛泽东到重庆后,蒋介石作出了以礼相待的姿态,但国民党没作谈判的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共产党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下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分析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政策是什么? 对共产党进行军事进攻,以便迅速消灭。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为什么要去参加和谈呢? 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4、材料四中国民党没作谈判的任何准备说明了什么?这次谈判没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有人据此认为这次谈判没有任何意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说明国民党对谈判没有诚意;国民党会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不同意,通过这次谈判,戳穿了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中国共产党表达了和平的诚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图回答问题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 崔万志先生出生于安徽肥东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双腿 残疾,说话口齿不清。命运的坎坷没有击倒他,反而激发了他抗争的斗志。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不断的 创业,不断的失败,屡败屡战,愈战愈勇,直至今天。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20XX 年,美国心灵导师威 尔?鲍温的心灵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带着一项“不抱怨” 运动来到我们身边,该书通过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鲜活事例,详尽阐述了“抱怨”的种种无益;作者及一些挑战“不抱怨”运动的成功者,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及感受,细数“不抱怨”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生活、美好人生,邀请每位读者戴上一个特制 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 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连日来,我一边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一边戴着 紫手环尝试实现连续21天不抱怨,书很快就读完了,可抱怨的话语还是不经意间地从口中蹦出,紫手环也时不时地从这只手换挪到那只手,一个多月来,我好不容易实现连续周不抱怨,深感这小小的紫手环,要连续21天戴在同一只 手上不挪动,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忽然有一天,我发觉自己工作的压力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工作的氛围更和谐了,工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生活开始变得轻松愉悦。原

来可以把工作当一件快乐的事来做,生活是用来享受的,这不正是不抱怨给我的奖赏吗!一首感悟小诗,与组工一家人共勉: 不抱怨做大树的根须每日忙忙碌碌为枝叶把养分输送在沃土里加班加点只为大树枝繁叶茂每一个清新的黎明迎风招展的枝叶抚摸着快乐的细胞 清风为我送来心灵的慰藉 不抱怨靠自己的观后感不抱怨 近水楼台而月洒西楼挥洒工作的热忱书写美丽人生激情燃烧组工事业赤诚铸就爱党忠魂 步攀登 生命风光无限快乐的风景 点缀成才的历程不抱怨为他人做嫁衣做最好的绿叶衬亮最鲜最红的花朵快乐工作是人生最好的享受成功在于厚积薄发每一次机遇 泰然迎接挑战快乐的心情会陪伴你的漫漫征途不抱怨职位的卑微与低下没有卑微职位只有卑微的心态平和心态不忘进取人生成功来自对小事与细节的敬业我虽不是天才坚信会像天才一样闪光快乐的火花会照亮奋斗的希冀不抱怨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欢庆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沸腾。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询问各战区的情况,陈立夫、白崇禧认为时机难得,应趁此一举剿灭“共党”。不料,蒋介石却提出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时间国民党文武官员大惑不解。蒋介石为了向世人表明他对国共和谈的诚意,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的举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渝谈判。毛泽东及时地指出,只有去和谈,才能表明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才能取信于天下。张治中和美国大使赫尔利专程从重庆飞来延安迎接毛泽东。 8月28日,毛泽东赴渝谈判,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和延安军民到机场为毛主席送行。毛泽东的毅然之举,令蒋介石手足无措。他一面派周至柔去九龙坡机场迎接,一面让陈布雷控制《中央日报》对此只作简单报道。九龙坡机场,民盟主席张澜、副主席沈钧儒及黄炎培、章伯钧、郭沫若等前来迎接毛泽东。飞机降落,毛泽东第一个走出机舱,他向拥上来的人群挥手致意,同周至柔握手。《中央日报》女记者童欣抢先发问,毛泽东热情作答。蒋介石在山洞官邸彬彬有礼地会见了毛泽东,两个敌对了19年的领袖握手言和。谈判终于拉开了帷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正气凛然步入会场。可蒋介石只派来了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和张治中几位谈判代表,而且连谈判的基本条款都没有。 毛泽东向国民党代表提出八条谈判要点,率先表明了中共对和谈的诚意。张群等人却由于毫无准备陷于尴尬境地。此时,蒋介石正加紧破坏和平。他命陈布雷重印《剿匪手本》,又暗命国民党十九军围剿山西上党地区的共产党军队。谈判十分艰难。蒋介石为了他一统天下提出极其苛刻的条件。毛泽东则以中国的前途命运为重,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出重大让步,显示出了非凡的斗争才华。 在决定让出江南解放区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蒋介石秘密下发《剿匪手本》的阴谋,使蒋介石非常难堪。经过43天的反复谈判,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协议。张治中、周恩来分别代表国共双方在《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字。张治中代表蒋介石举行盛大宴会欢送毛泽东离渝。毛泽东发表了《和平、民主、团结、进步》的讲话,得到重庆各界要人的一致赞同。九龙坡机场,毛泽东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登上舷梯,他又一次向欢送的人群举起帽子。挥手致意。这是巨人的挥手,凝结了现代中国历史上那辉煌的一瞬。 重庆谈判,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很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国民党最大的一个机会,结果,蒋介石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从而走向了覆灭。 如果,当时蒋介石不那么的仇恨共产党,不那么急切的想消灭共产党,和平解决争议,可能他就不会那么灰溜溜的逃到台湾去了。 历史上那么多的成王败寇,成者各有各的成功之道,败者却无一例外的都是败在自己手上!以史为鉴,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呢? f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稿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稿 一出生的家庭背景,难道就决定了这个人的这辈子都会怎么过吗?不是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别人有的,你也可以有,没必要抱怨上帝对待自己不公平,只有靠自己努力了,想得到的东西也可拥有。下面的关于不抱怨,靠自己的演讲稿,欢迎阅读!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不抱怨,靠自己”。抱怨是没有用的,一切都得靠自己。有时间去抱怨,不如多努力。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前不久,看了一期的《超级演说家》有一位名叫崔万志的演讲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那期的演讲题目《不抱怨靠自己》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崔万志一位脑瘫的患者,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一分钟卖掉了4000多件旗袍成为天猫第一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李白曾经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自己肯努力,相信自己必定有所收获!

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以后,在吴国饱受侮辱,他没有过多的抱怨现实的残酷,而是每日的卧薪尝胆,总结自己的过失,最终才凭借着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一洗前耻,为后人留下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故事。 司马迁替一位罪将在廷堂上为其辩护,却遭到宫刑这样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忍辱负重写下世人所传颂的《史记》。这本书被后人赞颂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当今社会,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相当于失业,甚至有一些大学生会闲置在家成为啃老一族,大家是否反思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有人说是市场就业体制的不完善,也有人说是国家的扶持政策不好。我认为其实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所在,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过于挑剔,抱怨的太多,抱怨工资待遇太低,抱怨节假日太短,抱怨没有五险一金等等。 不要去抱怨上帝给的你太少,只能怪你自己努力的不够。记住上帝在为你关上了一扇窗户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外一扇窗户,如果对生活抱怨的太多,这扇窗户也可能会被上帝关闭! 抱怨只会让变得更加的颓废,抱怨只会增加你对生活得失望,幸福的生活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对社会、家庭

不抱怨靠自己作文

不抱怨靠自己作文 不抱怨靠自己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抱怨靠自己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前不久,看了一期的《超级演说家》有一位名叫崔万志的演讲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那期的演讲题目《不抱怨靠自己》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崔万志一位脑瘫的患者,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一分钟卖掉了4000多件旗袍成为天猫第一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李白曾经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自己肯努力,相信自己必定有所收获!

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以后,在吴国饱受侮辱,他没有过多的抱怨现实的残酷,而是每日的卧薪尝胆,总结自己的过失,最终才凭借着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一洗前耻,为后人留下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故事。 司马迁替一位罪将在廷堂上为其辩护,却遭到宫刑这样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忍辱负重写下世人所传颂的《史记》。这本书被后人赞颂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当今社会,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相当于失业,甚至有一些大学生会闲置在家成为啃老一族,大家是否反思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有人说是市场就业体制的不完善,也有人说是国家的扶持政策不好。我认为其实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所在,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过于挑剔,抱怨的太多,抱怨工资待遇太低,抱怨节假日太短,抱怨没有五险一金等等。 不要去抱怨上帝给的你太少,只能怪你自己努力的不够。记住上帝在为你关上了一扇窗户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外一扇窗户,如果对生活抱怨的太多,这扇窗户也可能会被上帝关闭! 抱怨只会让变得更加的颓废,抱怨只会增加你对生活得失望,幸福的生活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对社会、家庭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一模试题带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一模试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2.毛泽东曾在《忆重庆谈判》中说“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和蒋介石共建新中国B.商讨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C.建立统一战线抗击日寇D.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王 3.纽约《世界日报》评价毛泽东生前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中国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反映下图这一大事的诗词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4.小明在“纪念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演讲词里面有“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语句。据此可知,他所讲的是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大军合力战淮海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5.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1945年8月的一天,蒋介石设晚宴招待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蒋介石一身戎装,胸前缀着耀眼的勋章,而毛泽东则一身朴素的中山装,惟一眩目的只是一双新皮鞋。他们缓缓地走向对方,互致问候、紧紧握手。这次会面就是著名的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重庆谈判的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重庆谈判的研究 重庆谈判作为抗战胜利后国内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1978年以来,在关于重庆谈判的史料编撰出版方面已经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先后出版了《国共谈判文献资料选辑》[1]、《重庆谈判资料》[2]、《重庆谈判纪实》[3]、《重庆谈判纪实》(增订版)[4]等一系列资料。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该书收集了非常丰富的史料,基本囊括了目前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大部分有关档案、资料。同时,在增订本中还加入了周恩来和王若飞于1945年10月至11月同国民党政府所进行的八次谈判的相关资料,以及约20万字的回忆文章,作者包括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国民党谈判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美苏外交官等。可以说,《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是迄今为止关于重庆谈判最为全面的资料集。 由于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前后中国诸多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重庆谈判历史背景的研究方面,学者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传统观点认为,国民党政府举行重庆谈判的目的就是为发动全面内战争取时间。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5]中认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于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是有所顾忌。国民党军队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属,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因而,蒋介石选择了举行谈判来争取时间。”汪朝光也在《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中国时局的演变》[6]一文中指出:“虽然蒋介石内心更倾向于用武力方式解决共产党的问题,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调动需一定时间,以及在抗战刚刚胜利不久,再行发动内战,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国民党政府决定举行重庆谈判。”不少学者通过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章百家在《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7]一文中提出:“1945年8月,中苏条约的签订,使得蒋介石看到了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国共问题的希望。由于发动内战的时机不成熟,蒋介石于是将对中共的策略由最初的军事方式转变为政治和谈的方式。这个策略上的变化,促使了蒋介石发出和谈的邀请。中共方面在最初接到国民党政府的邀请,也颇为意外。但是根据一段时间的分析观察,中共也意识到当时是有和平解决国共问题的可能性,而且当时的局势来看,和谈将更有利于中共一方。”吉珊珊也在《中国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8]中指出:“蒋介石举行重庆谈判是为了向全国以及全世界表明,他们不是内战的发动者,而是和平、统一的倡导者。”董友岚在《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述论》[9]一文中也认为:“国共双方和谈都是有诚意的,都是希望用和平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张小满在《论促成重庆谈判的四个方面》[10]一文中进一步提到:“国共双方实际上都是想通过谈判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国民党政府力争的是和平统一,而中共争取的是和平改革。”这些新观点对于传统观点起了深化和补充的作用。此外,美苏在促成重庆谈判中的影响也成为了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普遍认为美苏对于促成重庆谈判起了重要作用。汪朝光在《中华民国史》[11]中提到:“重庆谈判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支持,这是战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精选3篇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精选3篇 下文是关于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精选3篇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超级演说家崔万志演讲稿不抱怨靠自己》 超级演说家崔万志演讲稿 不抱怨靠自己

超级演说家第三季20150516期,崔万志演讲稿《不抱怨靠自己》原文:我出生在一个肥东(县)的一个农户家庭,出生的时候脚先落地,头被卡在里面了,一连几个小时都下不来,我出生的时候没有呼吸,然后赤脚医生就逮着我的腿头朝下使劲地抖,一直抖了十个小时我才有了第一声微微的哭泣,就这样我活了下来,我九岁的时候上小学我记得从我家到小学之家有一条沟,别人很容易就跨过去,我就跨不过去,我也不愿意我的父母天天背着我送我上学,我试着蹲下去然后趴在地上,然后爬下去然后再爬上来,我再看我过去了,也许上天从我小时候就告诉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可是我上高中那年我中考的分数在我们县里名列前茅,我被一个重点高中录取了,把学费也交了床单也铺了,突然间被校长发现了,校长就很惊讶地看着我我们学校怎么来了一个残疾人,然后一直在几分钟之内把我和我父亲以及我的行李踢到校门之外,然后指着我说就算你考上大学也没有学校要你,你还耽误我一个名额,我爸当时就跪了下来一跪就是两个小时,我恨我恨我恨,我恨命运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爸用双手捧着我的脸

对我说万志你听着,没有为什么抱怨没有用,书还要不要读;我说要;我爸说那么回家吧。 一切靠自己,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真的害怕没有大学收我,我选择一个比较偏僻的离我们家里很远很远的一所大学,很幸运我被录取了,大学毕业以后我和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面临着找工作,我天天跑人才市场我投了上百封简历,没有一家单位要我,我记得最后一次我很早很早就去排队,我排在第一位然后面试的招聘官看着我指着我就说你快走开,你快走开别挡着后面的人。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找工作,那天走在大街上风好大,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地滚了下来,我心里非常地绝望,我要养活我自己我要养活我自己我要养活我自己,那个声音就在我心里嘣嘣嘣的敲打着我,我就想起了我父亲的话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我改变不了现实我就改变我自己,我已经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也不再抱怨甚至不再难过,我去摆地摊我卖旧书、卖卡片,我一顿饭当两天吃就这样坚持了半年,我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说课教案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说课教案 一、教材内容: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启全面内战的爆发,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彻底实现党的“七大”的政治路线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和蒋介石与美帝国主义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把中国引向黑暗的事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面全面分析国民党政权崩溃、灭亡,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1、本章知识点包括: (1)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2)重庆谈判 (3)政治协商会议(自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罪恶阴谋和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参加谈判的目的。 (2)让学生知道重庆谈判的时间、“双十协定”的内容。 (3)理解中国出现严重内战危机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反内战的方针 3、教学要求: (1)能力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和毛泽东为什么毅然飞赴重庆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思想教育要求:讲述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毅然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伟大胸怀。 4、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严重内战危机的原因,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双十协定” 难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重庆谈判的焦点 5、本章教材的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法设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学、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首先是引入新课,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先展示一副中共七大会场图,熟悉的画面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个画面我巧妙设问:“找出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会议,会议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抗战胜利后存在哪两种前途和命运?”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国民党坚持独裁、反共和内战的反动政策,抗战胜利后,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加紧准备反革命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彻底实现党的七大的政治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首先就是在谈判桌上的斗争。”这样既达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党的认识的效果,又自然导入了本课主题。关于正文的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采用整体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导学目标”中的问题自读本课,让学生结合书中图文,自读自悟,自主发展,学生自读完毕,找出本课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摘要: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1945年进行的一次和平谈判。这次谈判是在多种复杂因素下促成的。虽然 国共双方显然都不指望一次谈判就能得到什么实质结果,但在美苏压力以及国内人民期盼和平的呼声中,双方还是在重庆会面了。虽然历史证明,重庆谈判实际上并未取得什么结果,但作为抗战结束后中国两大势力举行的一次和平谈判,我们还是要充分肯定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国共双方参加谈判的用意,谈判中的争议,结果及原因,历史影响 1国内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由于当时首都南京受到日军部队的严重威胁,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又改重庆为直辖市,并于1940年定为“陪都”。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日战争期间,英、美、法等数十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或外事机构,而且还建立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这使得重庆在当时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 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压在中国头上的百年外侮也消除了,但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数的贫民失去生命或者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大片的土地因为侵占掠夺及封闭而荒芜,数以千亿计的公有私有财产被破坏,各个阶级百废待兴,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都遭受了巨大的牺牲,所有人都不愿意继续看到战争的发生。中国人民期待着凭借着自己努力取得的政权去建设新中国,重建家园,建立联合政府,实现近代化,而这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也是最美好的愿望。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妄图霸占抗战胜利的果实,维持其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使中国继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国民政府当局想利用“和平谈判”为幌子,背后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发动内战,与此同时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以此来争取有利的舆论,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而蒋介石也相当然地以为毛泽东不敢来重庆进行和谈。 从早期国共合作破裂之后,部分共产党党员及拥护共产党的人民群众受到国民党的打击,于是,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活动,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与国民政府革民军进行了长期的作战。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的西安事变,两党宣布停战并联合抗日。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双方针对避免内战和重组政府及改制部队等举行了这次谈判。 当时共产党拥有人民军队约一百万,而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而中国共产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在和谈中也准备了一些让步。而抗日战争后,共产党也拥有了一些受到人民拥护的解放区和民选政府,但国民党同样拒绝解放区的存在,这也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相违背。当时中共提出联合政府口号,打出的是一面民主政治的旗帜,蒋在经过长时间思考之后,决定打出另一面民主旗帜与之抗衡,此即提前召开国民大会,制颁宪法,将训政变为宪政,从而以宪政的名义抵制联合政府。 2国际背景 这一历史大事件并不只是由中国内部的情形造成的,更是在当时国际方面美苏双方的强大作用力下产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300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300 世界是一面镜子,照射着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选择抱怨,我们的内心就充满着痛苦、黑暗;选择感恩,我们的世界就充满啦希望、阳光和爱。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300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300 书上有一句话这样的名言: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诗人马雅·安洁罗。事实上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抱怨的对象。我们总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的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我们容易对周遭的一切轻而易举的产生不满,为此我们不开心。 看到这里,我开始好奇,为什么人们总爱抱怨?于是作者给了我答案:“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作者简述了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作者告诉我们,“觉得别人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我们说闲话或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那么糟。”当你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就是在暗

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自己比他优秀。其实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会喜欢爱吹牛的人。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其实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如果你想指出别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看着书时,头脑中总是浮现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实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为说出了抱怨,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要命的是我之前一直都没发觉。对于换了新环境的我们而言,经常会在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不顺心,所以我们会经常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总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恰恰就是在这时我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吸引力法则”,事实上,我们在说负面和不快乐的事的时候,就会接收到很多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有时甚至影响到身边的人。抱怨从表面上看,是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但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能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我们必须选择自己想成为的那一种人,并一心一意地践行。人生是不公平的,我们要习惯着去接受它,且永远都不去抱怨。我记得有个qq 好友的签名是:“其实这个世道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我非常赞同。我们有必要相信世界上唯一能做到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单元教学目标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能说出列强对我们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俄和阿 古柏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的概况 2.能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条约给中国带来 的影响 3.会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的反抗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屡次被侵 略的原因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能说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能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其失败的原因, 四次运动给我们哪些启示 3.会比较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和区别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能说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红军建军与长

征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历史意义 2.会比较分析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性质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必然 性 3.会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红军建军与长征 中分析其内在的联系,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能说出抗日战争的爆发、八年抗战、日军的暴行、抗战的胜利和 中共七大有关概况 2.能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背景、条件、过程以及作用 3.会比较分析国共两次合作异同(背景、任务、作用)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1.能说出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主要内容 2.能分析重庆谈判时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分析蒋介石真实意图 3.会归纳决战中国民党节节失利根本原因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能说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具体事例,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概 况,以及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2.能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3.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以及其局限性 第七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的进步 1.能说出近代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具体表现(詹天佑、京师大学堂、 魏源、聂耳等)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蒋介石虽然打内战的决心已定,但他要放手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特别是他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 为了调兵遣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蒋介石并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来实现国内和平。他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这一着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如果毛泽东拒绝到重庆谈判,就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使他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而蒋介石估计毛泽东是不敢冒险来重庆的。另一个是,利用谈判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8月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问题。8月25日,中央政治局鉴于形势的发展,紧急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立即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日,中共中央根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26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8月28日上午11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飞机离开延安,下午3时许,到达重庆。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到机场迎接的有蒋介石的代表周至柔,以及重庆各界知名人士邵力子、张澜、沈钧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黄炎培、郭沫若等。《大公报》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道:“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毛泽东在机场向记者发表书面谈话:“现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一行动,向国内外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毛泽东等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亲临重庆的行动是“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抗战胜利后,“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新华日报》发表四位读者来信说:“毛泽东先生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 重庆谈判是一场复杂而异常艰苦的斗争。由于国民党对这次谈判并没有诚意,也没有估计到毛泽东真的会来到重庆,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方案,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