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说木叶》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说木叶》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说木叶》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

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

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

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三、知识链接

1、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

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

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

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

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

2、释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四、课前预习

1、基础字词

(1)识读字音

征戍()橘颂()招徕()落木萧萧()

涔阳()无妨()陇首()得鱼忘筌()

寒砧()桅杆()漂泊()秋风袅袅()

疏朗()窸窣()迢远()灼灼其华()

亭皋()冉冉()门栓()翩翩起舞()

2、理解词义

无妨:________________。歧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远:________________翩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灼灼:________________。亭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冉:______________________。绵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窸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寒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缠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袅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万应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无几:

_________________

不落于言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学习探究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

说“木叶”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阅读1~3段,探讨问题。

第一段的重点在哪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第二段主要针对的对象有哪几个?它们的关系如何?

第三段的主要对象又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阅读4~6段,探讨问题。

★“木叶”之“木”有哪两个艺术特征?

★完成下列表格,“树叶”与“木叶”、“落叶”与

“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意象颜色触觉意味

树叶

木叶

落叶

区别: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六、难点探讨: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

为如何?

七、课堂小结:

八、延伸训练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

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

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雪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

《苏幕遮》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

含义:

思考2: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思考1中提到的意象。据此,有些同学觉得分析诗歌很容易了,以为只要记住常见意象的基本寓意,那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鉴赏诗歌了。的确,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蕴,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或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学们在具体的诗歌的分析中还是要考虑具体的语境的。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梅花》,境界就迥异。试分析三首诗词的各自境界。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木叶”》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

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

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

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三、知识链接

1、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

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

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

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

2、释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四、课前预习

1、基础字词

(1)识读字音

征戍()橘颂()招徕()落木萧萧()

涔阳()无妨()陇首()得鱼忘筌()

寒砧()桅杆()漂泊()秋风袅袅()

疏朗()窸窣()迢远()灼灼其华()

亭皋()冉冉()门栓()翩翩起舞()

2、理解词义

无妨:________________。歧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远:________________翩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灼灼:________________。亭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冉:______________________。绵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窸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寒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缠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袅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万应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无几:

_________________

不落于言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学习探究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

说“木叶”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阅读1~3段,探讨问题。

第一段的重点在哪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第二段主要针对的对象有哪几个?它们的关系如何?

第三段的主要对象又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阅读4~6段,探讨问题。

★“木叶”之“木”有哪两个艺术特征?

★完成下列表格,“树叶”与“木叶”、“落叶”与

“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意象颜色触觉意味

树叶

木叶

落叶

区别: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六、难点探讨: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

为如何?

七、课堂小结:

八、延伸训练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

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

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雪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

《苏幕遮》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

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

含义:

思考2: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思考1中提到的意象。据此,有些同学觉得分析诗歌很容易了,以为只要记住常见意象的基本寓意,那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鉴赏诗歌了。的确,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蕴,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或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学们在具体的诗歌的分析中还是要考虑具体的语境的。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梅花》,境界就迥异。试分析三首诗词的各自境界。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天国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免费下载】高二英语导学案

Lesson 1 What’s so funny? Unit 17 Laughter I.New words and phrases(单词与词汇). 1.____ vt.提取,收回9.____n.国界,边境 2.____ adj.成熟的10._____adj.不可置信的,极其惊人的 3.____ vt.忽视11.____ n.代理人,经销商 4.____ vt.澄清,讲清楚12.______adj.和谐的 5.____ n,延误,延期13.________ n.身份 6.____vi.排队14.____ adj.惊恐的,担惊受怕的 7.____n.惊险小说或电影15._____ adv.迅速地 8._______ n.锦标赛,联赛16.burst ___ laughing 突然笑起来 17.____ a cheque 兑现支票18._____ delay 毫不拖延 19.____ one’s opinion 忽视某人的观点20.wait __ line 排队等候 21.yell __ sb. 对某人大声叫喊22.push one’s ___挤进去,挤着前进 23.be in harmony ___ 与…协调一致24.deal ___ 对付,处理 II.Fast-reading(快速阅读回答问题) 1.Why did the woman write a cheque for fifty dollars? A.She forgot how to spell 40 in English. B.She often withdraws $50 from the bank. C.Her husband wanted to cash a cheque for her. D.Her husband couldn’t remember if 40 was spelled “fourty” or “forty”. 2.What happened at last in anecdoteA? A.Her husband took out $50. B.Her husband made a joke with her. C.She withdrew fifty dollars instead. D.She had to go home to get some help. 3.Why did Mr Wang ask his daughter about her opinions of going on a holiday? A.He wanted to get his daughter to go with him,not his wife. B.He thought that his daughter was a mature girl,and wanted to hear her own opinion. C.He had gone to Hainan Island. D.He had gone to Thailand. 4.Why did the man say“DO YOU KNOW WHO I AM”? A.He wanted to persuade the counter to give him the money. B.He wanted to get the counter to realize that he was a very important person,and she could take care of him first. C.The man came here first. D.The man was not the first to come. III.Match the titles,the pictures(1-3)and the anecdotes(A-C)(连线找出正确的小标题) 1. Memory loss 2.Check your spelling 3.Family harmony IV.Important phrases and how to use(重要短语及用法). 1.I wanted to withdraw $40 from our bank account… Withdraw vt.___________(汉语意思)

说木叶导学案

《说“木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通过对实例比较分析的说理方法。 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细微差别,提高诗歌赏析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作者作品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史》等。 二、自练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袅.袅()照浦.()褒.扬()灼.灼() 亭皋.()寒砧.()涔.阳()万应锭.() 言筌.()窸窣 ..()()迢.远() 2、词语释义。 (1)万应锭: (2)不落于言筌: (3)相去无几: (4)一言难尽: 3、积累名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2)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 (3)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4)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5)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 4、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

【课堂导学】 一、解题 文题为“说木叶”,速读课文,弄清楚什么是“木叶”?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难懂的诗句和段落中的关键句,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并划分层次。 三、重、难点突破。 1、潜心默读课文,摘录出课文中所引用的诗句,并揣摩老师分列排列的用意:(板书或多媒体显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皎皎云中月,灼灼叶中华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处征戍忆辽阳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午阴嘉树清圆 2、引导学生理解上述诗句,体会总结“木”与“树”的区别,初步领会作者引用诗句阐明问题的写法: (1)比较一下,看上面两列诗句按什么规律排列? (2)、上述左边一列运用了“木叶”或“落木”的诗句,有什么共同特点?(3)、上述右边一列运用了“树”、“绿叶”、“落叶”的诗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高二英语外研版选修六教学案:Module 6 Section 2 含答案(精修版)

外研版英语精品资料(精修版) Ⅰ.单词拼写 1.I'd like to book a room in your hotel, in which I can overlook (俯视) the sea from the window. 2.The camp lasted (持续) for only a week, but some teachers noticed great changes in their students after the activity. 3.Japan used to occupy (占领) Taiwan for as long as 50 years. 4.The brave soldier dived into the water and rescued (营救) the drowning boy, which made us very moved. 5.I returned to the village many times, and eventually (最终) I gained their trust. 6.The wounded (受伤的) soldier should be sent to the hospital in no time. 7.A group of soldiers led by their commander (指挥官) were advancing towards the front. 8.Because of the icy road, he had to abandon (抛弃) his car and walk home. Ⅱ.拓展词汇 1.invade v.入侵,侵略→invasion n.侵入,侵略 2.abandon v.放弃,抛弃→abandoned adj.自甘堕落的,被抛弃的,无约束的 3.operation n.行动;操作;经营;手术→operate v.操作;运转;做手术 4.survivor n.幸存者→survive vi.幸存,比……活得长→survival n.幸存,生存5.occupy v.占领→occupation n.职业→occupational adj.职业的 6.commander n.指挥官→command v. & n.命令,指挥 7.deep adj.深的→deeply adv.深深地,深刻地→depth n.深度 8. shocked adj.感到震惊的;惊愕的→shock v.使震惊n.震惊,惊愕

化学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 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玻璃割伤 误服重金属盐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浓硫酸粘在皮肤上 其他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碱液沾到皮肤上 酸碱溅到眼中 浓酸或碱溅到实验台上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钠、磷等失火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用量 取用方法(液体、块状固体、粉末状固体)

高二英语选修七Unit2全单元导学案

高二英语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Book 7 Unit 2 Robots (词汇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51个课标单词及7个课标短语,达到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 2.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相应的词汇练习。 二、学习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词汇表中黑体的12个重点单词及7个重点短语。 三、学习难点 学会自我分类,根据词性归纳整理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并利用词汇的派生扩展夯实词汇,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相应的词汇练习。 四、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词汇先根据读音规则试读,再听录音纠正发音、大声朗读,然后通过音形义相结合的方式记忆本单元单词。你记住了吗?写一写,试试吧! 名词(n.):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形容词(adj.):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动词(v.):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短语合上课本,试着写出以下几个短语的中文意思。 1)test 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ring up_____________________ 3) leave…alone___________________ 4) set aside____________________ 5) be bound to____________________ 6) turn around_________________ 7) in a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 1.词形变化判断下列后缀的词性,并根据要求为所给单词选择相应的后缀并给出相应的词类转换形式。你可以吗?试试看吧! -ion/ation_______; -ing_______; -ed_______; -er_______; -ce_______; -ment_______; -cal_______. 1)satisfy→____________(n.) 满意,令人满意的事物→____________(adj.)令人 满意的→____________(adj.)满足的,(感到)满意的 2)alarm→___________(adj.)担心的 3)elegant→____________(n.)优雅,高雅 4)declare→__________(n.)宣言,声明 5)count→_________(n.)柜台,计数器 6)state→__________(n.)陈述 7)talent→_________(adj.)天才的,有才能的 8)imagine→__________(n.)想象力 9)theory→__________(adj.)理论上的 10)divorce→_________(adj.)离婚的 11)assess→_________(n.)评价,评定 12)affect→________(n.)喜爱,感情 13)think→_________(n.)思考,思想14)transfuse→_________(n.)输血 15)bed→_________(n.)寝具,铺盖 2.复合词合上课本,根据汉语意思试着拼写出下列复合词,试一试吧! 1)超重的________ 2)手指甲________ 3)理发________ 4)项链________ 5)扶手椅________ 6)邮筒_________ 7)框架________ 8)兼职的_______ 9)化妆品________ 10)生物化学________

《说木叶》导学案

高二语文编号: 19 编制:小组:姓名:评价: 《说“木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重点)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难点)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二课时。第一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第二课时,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然后,按121课堂模式,进行讨论探究,进行展示交流与点评,完成学习目标。 预习案 一、背景知识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二、文学常识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起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

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 1 reading 学案

Unit 1 Art Reading I. Warming up 1. What kind of art can you see in life? 2. 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painting and painters? 3. If you could have four kinds of these paintings on the walls of your bedroom, which kind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Give your reasons. II. Reading ◆Fast reading Task on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many styles of Western painting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 ◆Careful reading Task tw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foe each question. 1. According to the text,it’s less likely that art is influenced by________. A. social changes B. agriculture production C. lifestyle changes D. beliefs of people 2. When did painters mainly focus on religion? A. From 5th to 15th century AD. B. From 15th to 16th century. C. From late 19th to early 20th century. D. From 20th century to today. 3.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painters during the Renaissance _______. ①adopted a more humanistic attitude to life ②discovered the rules of perspective ③developed oil paints ④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classical Roman and Greek ideas were________. A.imaginary B.realistic C.ridiculous D.abstract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导学案(1)

Period 1 Grammar (relative pronouns of attributive clause sⅠ) 【学习目标】 1.To know some basic definitions, such as attributive clauses (定语从句), antecedent (先行词), relative pronouns(关系词). 2.To learn how to choose a relative pronoun — that,which,who,whom,whose,as. 【学习重点与难点】 Important point: To grasp the way of selecting a relative pronoun. Difficult point: To identify the sentence parts (subject or object) that relative pronouns function as in attributive clauses.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对概念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 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 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relative pronouns of attributive clauses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观察句子。 1.The boys are from Class One.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 The boys who are playing basketball are from Class One. 2.The student is Wang Kun. The teacher has praised him. → The student whom the teacher has praised is Wang Kun. 3.The factory is over there. It produces cars. → The factory which produces cars is over there. 4.Football is a game. Most boys like football. → Fo otball is a game which most boys like. 二、知识梳理 1. 定语从句:一个句子作_______,修饰主句中的某一名词或代词。 2. 主句中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叫_________。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做_______。 3.关系词的三个作用:指代_________;位于定语从句句首,引导整个____________; 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________(作/不作)成分。 三、预习自测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先行词和关系词。 1.The boy who is wearing a black jacket is my friend. 2.That’s the girl whom I teach. 3.The cake that my mother made is for my birthday. 4.He lent me the book which you talked about yesterday. 5.They all enjoyed the story that I told. 6.The man who has a sense of duty won’t do such a thing. 7.There is an old man who wants to see you. 8.The problem that we are facing now is how to collect so much money. 9.These are the trees which I planted last year.

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

语文必修五编号YW-BX--0301--09 《说“木叶”》导学案 编写人:阮景荷审核:刘凤时间:2013.4.6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2、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木”与“树”、“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法指导】: 1、朗读法 2、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第一学时 一、走近文本 1、导入新课: 学生共同背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 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走近作者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学生们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 人物评价: 燕园,少了一位良师;天堂,多了一位诗人。 ――载自北京大学校园网静希先生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 三、知识积累: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 1、注音: 万应锭()桅()杆接踵()而至寒砧()迢()远窸窣()沈佺.期()门闩 ( ) 心有余悸()姣姣()袅袅 ..()柳恽.() 2、阅读文本整体把握 思考: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 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思路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

高二英语人教版选修六第三单元学案 答案

ban doing sth. /ban…from sth./doing sth.禁止做某事 a ban on 关于……的禁令 put a ban on….发布禁令 一、词汇变形 Book6 Unit3 A healthy life 词汇导学案 1. use(n./v.)---abuse(n./v.)滥用 2. fit(adj.)---fitness(n.)健康---unfit(adj.) 3.stress(n.)---stressful(adj.)---stressed(adj.) 4. addicted(adj.)---addiction(n.) 上瘾 5. automatic(adj.)---automatically(adv.)自动的 6.mental(adj.)---mentally(adv.)精神上的 7. effect(n.)---effective(adj.)---effectively(adv.) 8. normal(adj.)正常的---abnormal(adj.) 9. breath(n.)---breathe(v.)---breathless(adj.) 10. strong(adj.)---strength(n.)---strengthen(v.) 11. resolve(n.)---resolution(n.)解决,决心 12. relax(v.)---relaxed/relaxing(adj.) ---relaxation(n.)放松,消遣 13.desperate(adj.)---desperately(adv.)绝望地二、重点单词 1. abuse v&n 滥用; 虐待; 辱骂 14. chemistry(n.)---chemist(n.)药剂师,化学家 15. disappoint(v.)--- disappointment(n.)失望 ---disappointed/disappointing(adj.)失望的16.weak(adj.)--weakness(n.)---weaken(v.)削弱17.ashamed(adj.)羞愧的--shame(n.)羞愧,遗憾 -shameless(adj.)无耻的--shameful(adj.)可耻的18.illegal(adj.)-legal(adj.)合法的--legally(adv.) 19.rob(v.)---robber(n.)---robbery(n.)抢劫20.slip(v.)---slippery(adj.)滑的 21. survive(v.)幸存---survival(n.)--survivor(n.) 22. inject(v.)---injection(n.)注射 23. judge(v.)---judgement(n.)判断 24. embarrass(v.)---embarrassed/embarrassing ---embarrassment(n.)尴尬 v n 滥用 abuse one’s power ____ abuse one’s trust /confidence ___ abuse alcohol/drugs__ the abuse of power____ _ alcohol/drug abuse ___ 虐待 abuse children___ _ child abuse____ _ 辱骂 (un) scream abuse___ _ 2. ban n.&v.禁止;取缔;禁令(say officially that sth is not allowed ) 1) He was banned from ____ _(drive) for 6 months. 2) He started a campaign to ban ____ _ _(smoke) in public places. 3)Our government has put a ban _____ plastic bags. 3. s tress n. 压力; 重要性 vt.重读;强调 stressful 产生压力的 stressed 感到压力的 relieve/reduce/ease/ lessen/lighten stress 缓解压力 under stress/pressure 在压力下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强调...的重要性 place/lay/put stress on sth.着重强调某事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h =put emphasis on sth. 1) *The government should organize varieties of activities to___ _(强调 的重要性)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human environment. 4. quit 停止(做某事); 离开 (quit/quitted; quit/quitted) ?离开(工作职位,学校等);离任 quit school 辍学quit office 离职 quit one’s job ?停止;戒掉 quit doing sth. quit the habit ?迁出;搬离 quit the city 1) You must quit __ (smoke) at once for the benefit of you and your family. 2) Sally found that a class full of problems was waiting for her. She was told six teachers _ _______ (quit) before her.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章末复习 导学案1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归纳与整理(1课时) 【复习目标】1.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巩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2.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3.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熟悉n、N、m、V、C B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 【复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离子的检验;n、N、m、V、C B之间的网络建构。 【温馨提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基本原则”可能是你的难点哟。 【自主学习】 旧知回顾: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答案及解析】选B。CCl4不易燃烧,属于有毒物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及解析】选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不能称量10.05 g的固体,B项错误;应选用略大于液体体积的量筒去量取,过大会引起较大的误差,D项错误。 3.填空:12g 12 6C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符 号:N A ,单位:mol-1 ,数值约为6.02×1023,公式:N A=N n(N代表微粒个数);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 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1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表达式:M=m n。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 g、容量瓶,其上标有刻度线、温度和容量,常见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其他仪器: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溶液的配制步骤(以配制500 mL、1.00 mol·L-1 NaOH 溶液为例):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 20.0 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溶解、冷却、移液(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 500_m L 容量瓶)、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19的“归纳与整理”,完成教材上相应填空。 【同步学习】 活动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典例剖析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 除去KCl中的MnO2蒸发结晶溶解度不同 B 除去碘中的NaCl 加热、升华NaCl的熔点高,碘易升华 C 分离KNO3和NaCl 重结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D 分离食用油和汽油分液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3 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错误;D项中两者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错误。 典例剖析: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观察不再产生气泡;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液体局部受热外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加入Na2CO3目的是除去Ca2+、Mg2+,有关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略)。 梳理归纳:分离和提纯物质时,一般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 “四原则”:一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二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三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分离;四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易被复原。 “三必须”: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应注意 加入试剂、

高二英语导学案unit2book7词汇篇 (1)

高二英语导学案Unit 2 Book 7 词汇篇 学习目标:认识本单元的单词和短语,并能够顺利读懂本单元的2篇课文和warming-up 的内容。 词汇学习方法:本单元词汇分4 部分学习和巩固,操作方法:先英译汉后汉译英并能记住几个典型例句。 第一课时 1. household adj. n. 2. fiction n. 3. desire n. 4. satisfaction n.; 5. test out 6. bonus n. 7. alarm vt. 8. alarmed adj. 9. apron n. 10. sympathy n. 11. overweight adj. 12. elegant adj. 13. favour n. 14. pile n. 15. scan vt. 16. fingernail n. 17.We are not in favour of testing out the new medicine on human beings. 18.I had a strong desire to help and care for people. 19.We expressed our sympathy for her loss. 20.On hearing the alarm the fire brigade rushed to the scene. 第二课时 词汇学习方法:本单元词汇分4 部分学 习和巩固,操作方法:先英译汉后汉译英 并能记住几个典型例句。 1.haircut n. 2.makeup n. 3.accompany vt. 4.cushion n. 5.bedding n. 6.necklace n. 7.clerk n. 8.counter n. 9.ring up 10.turn around 11.awful adj. 12.affair n. 13.armchair n. 14.declare vt. 15.cuisine n. 16.envy vt. 17.I don't envy you your journey in this bad weather. green with envy : 十分妒忌 18.I declare to you that I have never lied about the affair. 19.Your income must be declared on this form. 必须在这张表格上申报你的收入。 21.He'll remain to accompany you. 他将留下来陪你。 22.I'll accompany you home. 我陪你回家。 第三课时 词汇学习方法:本单元词汇分4 部分学 习和巩固,操作方法:先英译汉后汉译英 并能记住几个典型例句。 1. leave…alone 2. digital adj. 3. mailbox n. 4. aside adv. 5. set aside 6. grand adj. 7. alphabetical adj. 8. receiver n. 9. in all 10. affection n. 11. bound adj. 12. be bound to do 13. biography n. 14. holy adj. 15. imagination n. 16. transfusion n. 17. part-time adj. 18.Let's set aside an hour a day for review purpose. 我们每天留出一小时用于复习吧! 19.Things were bound to improve. 事情必定是会好转的。 19.The ship was bound for Italy. 这艘船驶向意大利。 20.Students of arts study six subjects in all. 21.Go away and leave me alone.走开, 不要管我。 第四课时 词汇学习方法:本单元词汇分4 部分学 习和巩固,操作方法:先英译汉后汉译英 并能记住几个典型例句。 1. master’s degree 2. staff n. 3. Philadelphia n. 4. navy n. 5. junior adj. 6. PhD=Doctor of Philosophy 7. biochemistry n. 8. talent n. 9. chapter n. 10. empire n. 11. theoretical adj. 12. framework n. 13. thinking n. 14. divorce n. 15. obey vt. & vi. 16. disobey v. 17. assessment n. 18.The outpatient program has a staff of six people...门诊部有6 名工作人员。 19.Most of the staff were supportive. 职 员大多数表示支持。 20.She is my junior by three years. 她比 我小三岁。 21.Tom is junior to me in the company. 在公司里汤姆比我地位低。 22.Her husband divorced her last ye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