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为什么不同于其他的名单,我们可以用影片中的一句话作答: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是的!薄薄的一张纸竟能隔离天堂和地狱,划清生命和死亡的界限,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但这确实真切地存在于战火涂炭生灵、人命贱如草芥的二战中。名单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犹太人,而这张名单的缔造者辛德勒——纳粹党人,纳粹党人不是应该忙着屠戮他们严重的劣等民族吗?一个罪恶的法西斯分子又怎会为倾家荡产拯救犹太人?我想辛德勒的动机是无法绕过的并且是第一位的问题,正如“存在和意识究竟何者为第一性”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一样。

辛德勒是一个德国商人,二战期间利用德国战争经济结构的某些错误诱逼犹太人投资,并廉价雇用犹太人做工,大赚一笔。不难从影片中看出,他对勾搭军政界认识可谓驾轻就熟,精明的算计、大胆的冒险让他唯利是图的商人嘴脸暴露无遗。这还不算什么,作为法西斯分子的他还曾担任间谍为纳粹德国套取大量情报,一个间谍背后的疯狂不言而喻,吃喝嫖赌是样样俱全。这样的介绍简直是对一个坏人的批判,但无论怎样否定他的过去,谁都不能抹杀辛德勒名单的伟大光辉。电影中辛德勒骑马在山坡上看到德军肆意屠杀犹太人神情凝重,久久不忍离去的场景反应了他此时内心的复杂,这一幕对他来说是极其不堪的,因为他是一个良知尚存、敬畏生命的人,也正是这种屠杀让他意识到法西斯的罪恶,作为一名纳粹党人,他的觉醒发自内心,始于一种心灵的震颤,这无关利益,只是源于人道主义信仰的伟大。

事情上,这种人性的巨大反差并非不可兼容。罗斯福笃信巫医和占卜,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最终他连任四届,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二战胜利,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而另一个人,他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多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他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给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他是希特勒。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辛德勒个人品质和生活习惯有很多令人诟病的地方,但却能在大义面前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上演悲惨世界中的动人插曲。或许他的嗜酒和好色只是热爱生命的另类表现。

说起辛德勒的经济犯罪,不得不提他的助手斯泰恩,这个被辛德勒胁迫合作的犹太商人,起初是对辛德勒有抵触情绪的,甚至利用辛德勒的工厂招收大量技能不合格的犹太人来拯救他们。一次因没有带工作证,他被德国军官扣押在去往集中营的火车上。好在辛德勒没有忘记他,及时出现,在火车开动时不惜威胁德国军官强行停车将其解救。"如果我来迟五分钟会怎样。!"这是辛德勒对德国军官的暴行的愤怒,也是对生命的珍惜,。在他眼里,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斯泰恩看到了这名德国商人的真良知,感受到了温暖和爱,在之后竭尽所能的帮助辛德勒来拯救犹太人。

斯泰恩与开篇独臂老人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那位开篇出现的老人令人印象深刻。建厂初期,独臂老人对辛德勒说了4次“上帝保佑你”,而独臂老人恳求辛德勒留下,当他在门外说第四次“上帝保佑你”的时候,我深刻的记住了这个镜头:辛德勒撇开头不去看他,只是摆摆手。他为什么这样呢?恐怕不是冷漠、厌烦,而是困惑于这些被他剥削压榨的人不仅不恨他,反而感激他。?后来,辛德勒的工厂惨遭种族歧视主义的洗劫,老人因残废成为第一个被杀害的工人,也是该片触及我的一个开始,更是触及辛德勒的开始,他可能开始明白老人的感谢的含义。现在想想,这可以看成电影的伏笔,是对辛德勒后来善行的铺垫,辛德勒的正义的愤怒和内心的觉醒就是从此开始的。

影片中辛德勒从大发横财开始,以倾家荡产结束。他穷了,却成了精神上的大富豪,他的财富是人们的敬仰和纪念,一代一代,延续不断。这财富可以代代相传?试想如果他对那些犹太人冷漠无情,只是残酷的剥削压迫。即使能腰缠万贯又怎样呢?不过是纵情声色、奢靡腐化、败坏道德罢了,战后他会因自己的罪行被枪决,像其他法西斯分子那样被历史唾弃,更别提名垂青史了。这种强烈的对比,艺术性地表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益”

的真理性,对今天的拜金主义横行,不法商人违法生产有强烈讽刺作用,是一种间接的批判和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有个辛德勒,他就是被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的前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何凤山博士,二战期间他顶住德国纳粹的威胁和中国政府的压力,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大无畏地给饱受纳粹残害的犹太人颁发签证,让他们逃离魔窟,拯救了至少2000名犹太人。他的义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认可,身后哀荣无限。中国人自然也需要一部《何凤山的签证》,21年过去了,我们也没有迎来这部巨制。个中缘由发人深思。《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成为世界经典反战电影,关键在于它表现主题的视角不同。一个民族述说另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压迫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如中国的抗日题材的剧,但这些都司空见惯。而《辛德勒的名单》里的拯救者却来自敌人的阵营,连敌人都看不惯敌人本身的行径,他出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出于正义公理和良心,站出来拯救敌对方,这一下子使反战和平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由被迫害的民族诉说自己的苦难变成了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来看整个人类犯下的罪行,来进行反思、进行忏悔。所以这部影片不朽。而这恰恰是何凤山所缺乏的,因为他“根正苗红”,尽管他救的人比辛德勒多,但碍于电影表达本身的局限,始终没能拍出一部经典电影来。

看《辛德勒的名单》,里面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打扫“战场”的的德国小男孩在发现逃生的纳粹妇女后本能地吹哨子警报,可当他认出她是自己的女同学的母亲时又帮她躲过纳粹士兵的追捕,并引领她逃生。这个小男孩吹哨是因为“诚实”,救人是因为善良,孩子的天性美在丑恶的杀戮中是极大的讽刺,他和成年纳粹可能只是彼此的昨天和明天吧!与之对应的是,在犹太人迁往维斯拉河南岸犹太人封闭区时拿泥巴砸他们的小男孩和对他们喊骂的小女孩,他们也本应有着热爱和平、友好善良的天性。可战争是如此的罪恶,它能混淆是非,能给人的心灵铺上一成厚厚的尘埃,希望小男孩内心的光辉不要被它掩埋!

记得影片中有个原本想逃跑,在撞见德国军官之后假装奉令清理道路的波兰人,德国人看见他只是调侃嘈弄:“波兰小竟学人敬礼”。然后就急匆匆的离开,试想如果那个男人是犹太人,恐怕早就死于非命了。辛德勒在生日时接受了犹太人的礼物和祝福并吻了他们,结果就被关了禁闭。他被警告不要和犹太人发生关系,因为“这关系没前途,犹太人没前途”。这就是种族歧视,不论财富、学识,只是因为种族,就处处低人一等,就不能拥有正常人的权利,连跟正常人交往的资格都没有。

辛德勒在山坡上看纳粹对犹太人进行屠杀时,有一个特别显眼的镜头。影片采用特殊的摄影方法,一直是以黑白为底色的。这里却有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在忙乱的人群中东跑西窜,最后竟然成功进了一个屋子里躲在床下。这应该是影片的一个伏笔,在大多数人眼中,小女孩是灰暗中的一抹彩色,是恐怖中的一丝希望,她象征着生命。可最后,当成堆的犹太人尸体被拉运焚烧时,我们又亲眼看到了裹着红衣服的尸体。这是何等的凄凉,曾经的悬念落空了,希望摔得粉碎,犹太人终究不能逃脱被屠杀的命运。这也更加凸显了辛德勒的伟大,因为他才是真正的拯救者,到最后也只能是他拯救犹太人。

在给犹太人建营房时,一个犹太工程师妇女不畏强暴,敢于利用所学知识支出营房建设的不合理,为犹太人的利益力争。她只是职责所在,而纳粹军官却枪毙她。临死前她说:“杀绝我们没那般容易。”确实,上天绝不会允许坏人一直为非作歹,绝不会让邪恶战胜正义。之后纳粹军官在步辩事理就要屠杀一个做门栓的犹太工人时,枪却屡屡出现问题,最后他们只能气急败坏地走开。这暗示了德国纳粹终将失败的命运,上天不允许他们再轻易毁掉一个生命,更不会让他们毁掉一个民族、败坏全人类。

辛德勒说权利是你有权去杀一个人而不去杀。亲手处决一个罪犯是正义感,不是权利。辛德勒在间接地劝说葛夫做一个“仁者”,葛夫也开玩笑对辛德勒说:“我赦免你。”接着他便真的“赦免”了一个把他的马套弄丢的犹太男孩、一个在工作时抽烟的犹太妇女,这接着“宽恕”第三个没能给他清理干净浴池的男孩后,他望着镜子,突然似乎想起了什么,然后

重新举起屠刀,在两个空枪之后将小男孩击毙。

接着,在辛德勒生日的夜晚,他远离飘扬的歌声,若有所思地走下地下室,见到了故意躲避他的仆人,他为什么甘到这寂寞的地方?难道真的像辛德勒所说的那样是他欣赏她,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欣赏犹太人,所以他好偷偷没能摆脱地跑下来吐露心声。他说自己要在战后替她写书,像仆人那样,他说自己只是渴望在寂寞时触摸她,他言语之间表现出对犹太人的同情……那种循循善诱的语气、怜慈的语气与之前冷酷无情、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完全不搭边,他陡然直转的形象让人难以适从。还没等我们适应这份仁慈,罪恶又闪电般袭来。他再次暴露了残暴的本性,恶毒地打着她,这反而让我们觉得更自然。可真是可笑,战争竟然让任性扭曲到这种地步。后来,辛德勒跟他谈判想在名单上加上海伦的名字,并提出了丰厚的补偿条件,他竟然无耻地说要带她回维也纳,和他白头偕老。明知这是不可能的,海伦如果跟着他救不会摆脱死亡的命运,他这样说只是为了让辛德勒下更多的注,赚更多的钱。我们也不敢再对纳粹葛夫抱一丝幻想,战争就是战争,纳粹的灵魂只有邪恶的欲望。葛夫终究被绞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葛夫是纳粹军官的代表,奸诈又冷酷,一丝的怜悯也被战争打扫的一干二净。尽管如此,辛德勒还是只能利用他的贪婪拯救犹太人,正向他利用战争发才一样。葛夫和辛德勒代表了两个阵营,象征着两股力量,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影片结尾,在得到犹太人的祝福后,辛德勒的心情再次沉重起来。他发自内心地愧疚,因为自己明明可以多救几个人。但是爱就是这样,永远无法满足。人生也是这样,永远无法预料,只能遵循着固有法则为人处事。辛德勒的爱是博大的,我们会永远记住他。

勇敢的心观后感800字

[标签:标题] 篇一:《勇敢的心》观后感 《勇敢的心》观后感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华莱士追求自由的全过程。虽然他起初只求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认为只要自己不惹事生非就能安然无事,但世事难料,他心爱的女人被无情的杀害,为了给心爱的女人复仇而揭竿起义,在反抗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那些被统治的苏格兰人的响应。同时,在成功复仇的同时也得到了那些人的拥护,于是组成了一支以追求自由为目的反抗队伍,在反抗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苏格兰人的响应,队伍逐渐扩大,成为了一支反抗军队。后面的情节就不一一阐述了。 在看完《勇敢的心》这部电影后,我有一些感悟。 1、真正的男子汉还要会用脑子。 这句话是华莱士父亲对他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光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还需要智慧,因为智慧能为我们指明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我们所做的都将是无用功。华莱士和他的朋友用石头对抗的情节就很好的说明了用脑子的重要性。同时华莱士的叔叔拿着剑对华莱士说:“首先你得先学会用脑,然后我才教你用剑”。其实,这句话的本质就是:求真、务实、锲而不舍。 2、我们需要追求真理。 有些问题出现了,就得有人去解决,这就是追求真理。华莱士起初只求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认为只要自己不惹事生非就能安然无事,拒绝接受反抗英格兰的邀请,当然这是自以为是。只要存在不合理的制度,就得不到合法的权利,总有一天你的合法权利会遭到侵犯。因 此我们需要去追求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就是我们需要追求真理。 3、追寻内心的声音。 生活中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要被别人所左右。布鲁斯是一名贵族,他很欣赏华莱士,同时也想支持他,但因为其父亲认为只有妥协才能保住他的统治地位,所以布鲁斯背叛了华莱士,导致了华莱士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最终他还是追寻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获得了胜利。 4、敢于面对问题。 成长的过程就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难题,但是我们不能退缩,我们需要拥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华莱士就是一个敢于面对问题的人,面对被称为无人可挡的英格兰骑兵时,也从没想过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当然,光靠勇气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求真、务实、锲而不舍。 5、自由。 自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在这里面有很多情节都让我感到热血沸腾。1、华莱士朋友的父亲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我能自由的活这么长时间,已经足够了”。2、华莱士在鼓舞苏格兰人战斗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战斗,你们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年复一年,直到老死在床上,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3、华莱士临死前用最后 一口气大喊:“自由”(Freedom!)。虽然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自由,但从上面的三个情节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让我明白自由是可以自己争取的,我们之所以不够自由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

辛德勒的名单 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一直被誉为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其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如此深沉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且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It says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此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回想一开始,辛德勒却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大量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因为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考虑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因为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

《勇敢的心》观后感

《勇敢的心》观后感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华莱士追求自由的全过程。虽然他起初只求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认为只要自己不惹事生非就能安然无事,但世事难料,他心爱的女人被无情的杀害,为了给心爱的女人复仇而揭竿起义,在反抗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那些被统治的苏格兰人的响应。同时,在成功复仇的同时也得到了那些人的拥护,于是组成了一支以追求自由为目的反抗队伍,在反抗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苏格兰人的响应,队伍逐渐扩大,成为了一支反抗军队。后面的情节就不一一阐述了。 在看完《勇敢的心》这部电影后,我有一些感悟。 1、真正的男子汉还要会用脑子。 这句话是华莱士父亲对他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光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还需要智慧,因为智慧能为我们指明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我们所做的都将是无用功。华莱士和他的朋友用石头对抗的情节就很好的说明了用脑子的重要性。同时华莱士的叔叔拿着剑对华莱士说:“首先你得先学会用脑,然后我才教你用剑”。其实,这句话的本质就是:求真、务实、锲而不舍。 2、我们需要追求真理。 有些问题出现了,就得有人去解决,这就是追求真理。华莱士起初只求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认为只要自己不惹事生非就能安然无事,拒绝接受反抗英格兰的邀请,当然这是自以为是。只要存在不合理的制度,就得不到合法的权利,总有一天你的合法权利会遭到侵犯。因

此我们需要去追求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就是我们需要追求真理。 3、追寻内心的声音。 生活中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要被别人所左右。布鲁斯是一名贵族,他很欣赏华莱士,同时也想支持他,但因为其父亲认为只有妥协才能保住他的统治地位,所以布鲁斯背叛了华莱士,导致了华莱士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最终他还是追寻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获得了胜利。 4、敢于面对问题。 成长的过程就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难题,但是我们不能退缩,我们需要拥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华莱士就是一个敢于面对问题的人,面对被称为无人可挡的英格兰骑兵时,也从没想过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当然,光靠勇气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求真、务实、锲而不舍。 5、自由。 自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在这里面有很多情节都让我感到热血沸腾。1、华莱士朋友的父亲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我能自由的活这么长时间,已经足够了”。2、华莱士在鼓舞苏格兰人战斗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战斗,你们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年复一年,直到老死在床上,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3、华莱士临死前用最后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人道主义的光辉 第66届(199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由美国犹太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亚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并拍摄而成。影片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这一惨剧搬上银幕,以苍凉、森严的基调和跌宕、惊悚的视觉节奏真实的再现了犹太人遭受戕害的悲切命运,从而震撼了世人的心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 二战中德国纳粹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暴行一直是犹太人心中的梦魇,也是现代人类史上最惨痛的悲剧之一。尽管很多导演都曾涉猎这一题材,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仍然以其饱满、丰盈的人性关怀和酣畅、纯属的影像风格独树一帜。他以一名犹太人的沉痛之思,通过光、影的幻化之笔将我们带入那段悲凉、惊恐的历史之中。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在两周内击溃波兰军队,攻占了波兰。犹太人被勒令登记全家人口,重新迁移并聚居到各大城市,每天有1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抵达克拉科夫。这些犹太人的命运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在纳粹德国的眼里他们如蝼蚁般随时都可以将他们的生命剥夺。在令一方面,作为胜利者的德国人正过着纸醉金迷般的生活。 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位德国实业家,因为拯救了那1100多犹太人而被人铭记和颂扬。但是影片并不是着重于强调主人公辛德勒是多么的完美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真切切的辛德勒。众所周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辛德勒也不例外。他救人是伟大的,但他却依旧像普通人一样,存在着他的弱点。最初他请犹太人来自己的工厂不是想救助犹太人,只是因为他们更为廉价而已。他也不是一个好的丈夫,他有着许许多多的情人。 人是会改变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也许连自己都不曾发觉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影片为我们讲述了辛德勒是如何由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转变成为一个有高尚人格极具人道主义精神的人。关于人性是善或恶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争论不休。无论人性最初是善良的还是罪恶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人生道路上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辛德勒起初对于苦难的犹太人并不是十分在意的。有一位独臂的老人等了几天当面向辛德勒致谢,可是辛德勒对老人的感激也只是敷衍了事,还抱怨助手stren找了一个没有用的人来。从为了使自己免受麻烦而拒绝帮助犹太女人救她的父母,并大声呵斥,但冷静下来,却动了恻隐之心。他从火车上救下stren更多的是因为stren是他生意上不可缺少的经理人。但随着影片的发展,犹太人的苦难不断地加深,极端的纳粹分子肆意的杀害犹太人。辛德勒看到的是一幅又一幅残忍而血腥的画面,纳粹分子的所作所为使得辛德勒原有价值观随之坍塌,心灵遭到极大震动与纳粹分子的言行渐行渐远。他慢慢的变了,变得主动地想方设法去帮助人。在一列挤满犹太人的酷热

《辛德勒的名单》影视音乐鉴赏

《辛德勒的名单》影视音乐鉴赏 摘要: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影视 音乐,好的影视音乐一方面可以 优化电影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奠定 电影的基调、诠释电影的主旨。 《辛德勒的名单》——一部荣获 过多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当然也 有其成功的电影音乐。本文就将 从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两方面来 解析本片的影视音乐特色。 关键词:影视音乐、《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场景音乐、《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首先我必须要感谢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先生,感谢他给世界带来了这样一部史诗般的影视剧作。 当我在写这篇论文时,我的耳边还回荡着那首经典的曲子——《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这便是本片的主题旋律——最催人泪下,最打动人心。 本片主题音乐的创作者是约翰·威廉姆斯,演奏者是伊兹霍克·帕尔曼。在我反复回想这首曲子时,我可以联想得到创作者写这首曲子时的心情,我也能联想得到演奏者演奏这首曲子时的神态表情。因为他们都从这首音乐里流露出来了。伊兹霍克·帕尔曼——一位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小提琴师,他是站在历史上的那一刻,为我们演奏这首曲

子的。不然又怎么会那样真真切切——彷佛历史就在人们面前,一个守望者站在被战火、哭泣、死亡包围的黑色的天空下无语哽咽。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本片的主题曲,也是本片背景音乐中篇幅最大的音乐,在整部电影中出现多达七次,而每一次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主题曲第一次出现在一个人头窜动的镜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被德国法西斯赶出家园去往集中区。此刻人们的迷茫、无知,甚至是焦灼的心情都刹那间被主旋律烘托出来。但是这一切给观众带来的却不是恐惧,不是山崩地裂,相反,是一种滑稽感。这不是导演的失败之笔,反而在画面和历史真相的对比下更衬托出了杀戮即将到来的气氛。 主题曲第二次出现的镜头是:蕾丝·普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人接到辛德勒的工厂。此时的主题曲是由竖琴演奏的。乐音相比小提琴,少了一份压抑,多了一种幸福。同时主旋律以明朗的乐音呈现,突出了蕾丝心头那块为父母担惊受怕的石头落地时的轻松与舒坦。当蕾丝

勇敢的心影评英文版

Brave heart There is a famous proverb which is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Liberty, in another word, it means “freedom”. Before I watched the film “Brave heart”, my understanding of freedom was very simple. I just thought as long as people could have a full stomach, as long as they could obey the will of rulers, they could also have a happy life. However, there are always some people who don?t like it. They don?t want to be slaves. So, they rose in revolt to obtain freedom because they believe firmly it belongs to everyone and nobody can take it away except the god. The hero of this film is called William Wallace. He is the great leader of Scotland. He led Scottish fight with English in order to obtain freedom. However, as a result of traitors? betrayed, he was arrested by the England authorities. No matter how the English promised or threatened, Wallace never surrendered. What moved me deeply was the moment when Wallace was executed. He cried out …freedom? with all his strength. For freedom, Wallace gave his life. Also, from that moment, my understanding of freedom changed. Freedom is not only means to eat. It is a God-given gift to everyone. That means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resist despotism and tyranny. We are God?s children, not rulers. Though Wallace died, his spirit encouraged more people in Scotland to continue to fight for freedom. Despite the poor condition and all the difficulties, Scottish people still struggled. And eventually, they won their freedom. I thought if Wallace saw what he pursued succeed in the heaven, he must be very happy. There’s also another thing that moves me very deeply. That is the love between Wallace and his wife Murron. Wallace’s father is also a warrior who pursues freedom and he gives his life to it. That is to say he is killed by English. When Wallace’s father dies, Wallace is just a little boy. At his father’s funeral, Wallace is very sad. However, at the end of funeral, a pretty girl gives him a flower to comfort him. Perfectly, that is a good start of a beautiful love. When Wallace grows up, he returns his village. God bless, he meets that girl. And they married. However, nightmare begins with English soldiers’ coming. In order to catch Wallace, they kill Murron. The true love is not to hang out together, not to have meals together, not to go to movies together. The true love is when one is facing difficulties, the other refuses to leave him\her. So, though knowing it is very dangerous, Wallace goes to the place of execution. For love, Wallace begins the first step of resistance. For love, Wallace is up his hat as a confidante. That is the responsibility to wife as a husband. If a man couldn’t protect his wife, how could he have the courage to resist the tyranny? As a outstanding leader, both courage and wisdom are important. But wisdom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 Wallace’s uncle told him the first thing Wallace should learn is how to use his brain then is sword. So, his uncle took him to many places and taught him many things. He inherited courage from his father but it was his uncle that gave his wisdom. Because of these two things, Wallace is able to be faithful to the yearning for freedom. This film also broke people’s general idea that heroes were more brave than wise. The last thing I want to say is its episode. It’s so beautiful. When the music rings, my heart seems to be open in the vast grassland. I don’t know what to, but want to run, to cry, to shout and to scream. The Scottish bagpipe is really so melodious and so free. I like this movie very much. It taught me many things. It made me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freedom. It made me understand the greatness of human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0篇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此刻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或许在开始的时候,奥斯卡。辛德勒并不是为了救犹太人而开设工厂的,正因毕竟他是一个商人,一个精明发战争财的人,他选取犹太人做工人,是正因他们是最便宜的劳工,开始的他便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个目的。这些犹太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心中的避难所。车间标语 奥斯卡。辛德勒,一名纳粹分子,他就应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他早就知道犹太人遭受纳粹军队的残酷逼害电影中有一幕:一列列火车,一节节车厢载满了犹太人的衣物他们的鞋子,他们的金器,他们的衣服,成堆成堆的,堆成好几座小山,当一把一把金牙仍在验收员面前,他摆出一副厌恶又无奈的神情,之后便是拿起放大镜验证它的真伪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仇视犹太人,那个验收员心中就应有些为自己身为德国人而羞愧吧。 这天是历史的时刻,这天将会被纪念。 是啊,是会被纪念的,是罪证的印记!犹太人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更震撼了我们,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轻易,那个遥远的年代犹太人的生命无法由自己掌控,不必说,那站成一排的人们被同一颗子弹穿过节约出一堆可悲的尸体;不必说,那两鬓斑白的老人被年轻的手掌呼过回响出一种人性的泯灭;不必说,那些堆成山的尸体被烈火无情的吞噬焚化出一片窒息的血色;不必说,以前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了生命和延续只能躲到臭气熏天的粪坑里;不必说,一支发不出子弹的坏枪对着老人的脑袋不停响起,甚至不知道哪一发会真的射出他只能这么无力在死亡线上等待我们啊,生活在安逸的年代,从没有想象过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是怎样的一回事,只是浅显地了解当中的皮毛。我们能够握住我们自己的生命,生存或死亡由我们自己来选取,那时的犹太人呢?他们不能!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勇敢的心观后感高中作文

勇敢的心观后感高中作文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史诗片。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勇敢的心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敢的心观后感1 历史像深夜里浩瀚无际的天空一样,那样纯洁、美丽,使人充满无限的遐思,你看那点点的繁星,装饰着那深蓝色的“幕布”,一闪一闪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爱我看来,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就像那浩瀚的蓝天,而那充满活力的繁星,一闪一闪的,它们就是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他们那高洁的品格,崇高的人格魅力,伟大的奉献和如传奇一般的人生深深地吸引,感动着我们,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在我看来,英雄注定有着传奇般的一生和令人遗憾的逝去。而威廉也正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拥有一个如水晶般透明的心,小心地珍藏着他孩童时期的爱情,他对他的妻子的爱有如火一般热烈,彼此间简单单纯而又热烈地爱着对方。然而他又拥有一颗岩石般坚定的心。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惨死在英格兰人的刀下,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反抗之路。尽管在一些人看来,那是无稽之谈,尽管在一些人看来,那是一条不归路,但

坚定而又勇敢的他还是选择了勇往直前,坚定自己的选择,完成自己勇敢者的游戏。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那不寻常的,超出世人的一点是有一颗勇敢的心,也许每个人都会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但当你直面死亡时,你会怎样呢?或是当你直面受尽折磨而死时,你会直面样呢?拥有一颗“勇敢的心”的威廉在两中截然不同的死法面前,毅然放弃了弱者的选择-服毒而死,坚持直面敌人残忍的蹂躏,只为向凶残的`英格兰人证明,苏格兰人是不畏惧死亡的。苏格兰人最终会得到自由的,他那最后的一声呼喊“FREEDOM”为英格兰人唤起了战争的斗志和胜利的希望。 也许,真正的英雄不一定被所有的人所铭记,真正的英雄不一定被所有的人认可,真正的英雄不一定拥有金子般闪耀的一生和一个快乐的绝句,但我相信,真正的英雄一定有一颗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观后感2 威廉·华莱士,苏格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压迫中诞生,在压迫中成长,在反压迫中死亡,他似乎命中注定要肩负起反对压迫,实现民族自由的重任。父母双亡,给威廉幼稚的心里埋下了复仇、自由的种子,爱人的死亡挑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领导苏格兰热民开始了实现自由的漫长征途。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00字以上4篇,希望大家喜欢。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00字以上1 今天晚饭后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这其实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经常被打断,没能完整看下来,今晚一直持续看到了十点多。这部电影的确是经典之作,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在纳粹残暴环境中犹太人仍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最糟的已经过去了”给予他们希望,使其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在犹太街区,人们聚在一起说着话——“现在我不用担心谁来抢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阵子没能好好想想了,现在总算可以想点事情”、“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自由的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却是充满能量的,他们在影响周围,让环境变好,就是这些能量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面前坚强地活了下来。 当看到辛德勒的犹太幸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头表达感谢与敬意时,我在想:“我过世后,我所希望的他人的评价又是如何的呢?” 每当看到犹太人遭受苦难,却仍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我的内心对我说“你现在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呀,生命短暂、脆弱,请像影片中的犹太人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要被无谓的事情困扰,你可以活得更快乐的!” 脑子一片浆糊,我感到还有很多想表达,却又无从说起,我想这是否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动人之处。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00字以上2 对于国外的书和名著,说实话我是不大爱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读国外的书总感觉很难读懂甚至还有点枯燥无趣。老师说读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读懂就要先读懂国外的圣经,对此我只能投降。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相信好的书籍也是,国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还记得一年前,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后,给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多了对这种战争年代的体会,那就是战争能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来,但也能见到人闪亮希望的一面,天够黑的时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

辛德勒的名单

为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各种方式,用尽财产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故事。故事情节真实感人,让观众深受触动。其中的音乐运用,奥斯卡·辛德勒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镜头的运用是我最欣赏的三个方面。 电影的开篇,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在低声吟唱着圣咏曲,微弱的烛光渐渐熄灭,一缕白烟缓缓升起,慢慢变成火车轰鸣的烟雾。1939年9月,德国武装在两个星期内击败了波兰军队。希特勒下令犹太人登记全家人口,重新安顿集居到各大城市,每天有一万多犹太人从乡村抵达克拉科夫。由于德国的闪电战,无数的犹太人遭受厄运,这也是辛德勒名单的起源,影片开端气氛便是十分严肃深沉的,这也和二战本身的沉痛性有所关联。 辛德勒最初的登场,是在一次高级宴会。一个中年男子优雅的抽着烟,望着不远处邻座的女子,眼光深邃。但其实,他是在打探着女郎身旁的德国纳粹军官,并试图通过这次宴会,进一步的接触纳粹党高级将领。战争时期,军商不分,此时的辛德勒做为一名德国企业家,无时不刻不在寻找着挣钱的机会,但他却没有料到,起初为了利益而建立起的人脉,却救了一千余人的性命。 辛德勒劝说犹太人史丹和其他一些投资商,共同组建了辛德勒工厂,并且在他的经营方式下,效益蒸蒸日上。然而,当犹太独臂工人向辛德勒亲自表示感谢的时候,辛德勒却透露出了不屑,虽然这是他工厂的工人,但却近乎不能为他带来利益,作为一个商人,辛德勒是称职的,但这也证明了最初的辛德勒,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厂老板,很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1942年冬天,克拉科夫犹太人区,波兰人与波兰犹太人这时已经被明确的化分开来。由中心街道将犹太区分成两半,右边是A区,是公务员、生产工人的居住场所,生存环境要相对良好。左边是B区,是多余的劳工,老弱残疾等人的居住地。这种严明的人种区分印证着二战时期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 1943年3月13日,希特勒准备屠杀犹太人。事实上,入侵波兰后,战争的进程深入使得希特勒不再满足于驱逐、分隔犹太人,而想实行“彻底”的种族灭绝,于是,被称为“最后解决”的大屠杀开始了。除了党卫队特别行动队自身外,还有募招当地警察和反犹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带头的还往往是些教员、医师或教士之流。他们的残暴比德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得不说,这是波兰人的悲哀,或者,是人类的悲哀。 在山头上骑马驻足的辛德勒静静的看着下面异常混乱的街道,在黑白颜色的人群中,一个衣着红色的小女孩儿在其中快速的毫无目的穿梭着。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只有两种色调,

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 勇敢的心观后感500字观勇敢的心有感

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勇敢的心观后感500字观勇敢的心有 感 【--经典手机短信】 电影《勇敢的心》以主人公威廉·华莱士展开发展整个剧情,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鼓舞人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今天在这分享一些勇敢的心观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威廉·华莱士,苏格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压迫中诞生,在压迫中成长,在反压迫中死亡,他似乎命中注定要肩负起反对压迫,实现民族自由的重任。父母双亡,给威廉幼稚的心里埋下了复仇、自由的种子,爱人的死亡挑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领导苏格兰热民开始了实现自由的漫长征途。 在那个信仰上帝的国家里,上帝好像是真的赋予了威廉·华莱士无比的勇气和智慧,他的勇气唤醒了处于压迫、奴役的苏格兰的人民,他的智慧使英格兰人闻风丧胆,他连克城池,捷报频传。他的理想遍布于各个角落,为民敬仰,震天动地。 威廉的怒吼响彻天际,划破长空,使得敌人信心全无,似的苏格兰人民奋起反抗,他的怒吼似的整个英伦大地都在为他颤动。

他身先士卒,勇敢无比的精神鼓舞了士兵,但却遭到了苏格兰贵族的背叛与出卖。被捉,被审,终于被带上了刑场。 也许,在他揭竿而起的那天起,就已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他没有说mercy,freedom已经深深地植在心中。 结局是悲壮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用最后一点力气喊出的一个单词-freedom。在生命最后一刻,为了民族利益仍是他的理想。 他把生命献给了所有苏格兰人民,他的一生都在为他的理想奋斗。他没有遗憾,苏格兰人民铭记他,世界人民也应该铭记这位英雄。 freedom ,他的怒吼在我耳边再次响起。 今天看了电影《勇敢的心》,一个想看了很久的电影。经典就是经典,很是鼓舞人心。 首先,华莱士的父亲、叔叔教会了他:人要先学会用他的脑袋才能真正的战斗。后来,战斗之中他也不断实践着这句话。尤其是打败重装骑兵的那仗,更让人感觉到智慧的力量。小说《活色生香》里有个类似的事件,和日本竞技的黄金镜头那一章节。总结起来就是,

经典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500字五篇

经典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500字五篇 影片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经典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5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经典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500字 有一个男人叫华莱士,有一个英雄叫华莱士。儿时的他丧失了家庭,亲眼看着父亲和哥哥的死去,让他经受了生存的无奈。后来四处漂泊,忍受着侵略者的欺压,奴役。他不在乎,因为他觉得这是命运的作弄,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天真,朴实。女孩也被他聪明的大脑,沧桑的眼神所吸引。平平淡淡的做一个农民是他的梦想。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心爱的女孩被侵略者无情的杀害唤醒了他藏在内心深处的仇恨,尊严。一个男人,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看完这部电影心灵有种说不出来的震撼,并不是战争场面有多么的精彩,而是人的内心世界,人格魅力。一直以来我觉得人活着就是取得认同,首先是自己,然后是别人。主人公华莱士做到了,他的信念,那份对自由的向往唤醒了成千上万的心灵。虽然他失败了,败给了背叛,和谎言。但他的信仰活了下来。故事情节中细节的亮点很多。比如贵族兄弟的内心世界这段,身份不一样考虑问题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秘密,都有难言之隐,是信念让他们走到一起,每个人在自己出生时就被赋予的责任是不可以逃避的。再比如王妃的感情这段。主人公的心其实早就被妻子占有。但他还是接受了王妃,如果是我也会这样,爱这东西又没规定只属于一个人,爱着你还爱着她很正常。封建社会才会给人设个狗屁贞洁牌坊。王妃的感情挺触动人心的,一个知性的人,她的爱是付出而直接的。 经典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500字 算是写一部观后感吧,想到很多电影,可是还是选择了这部9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勇敢的心》。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最后的一幕,华莱士在断头台上那声振聋发聩的“FREEDOM”,各种人物的切换和近景全景与特写的切换,让我顿时心生震撼,受到一种感染。我自己本身是向往自由的,在这部影中我看到了一个英雄对自由的追求,一个民族对自由的渴望。追求自由的过程是艰辛的,就算现今“民主自由的社会”也没多少人能真正的去追求自由。能遵循自己的内心

《辛德勒的名单》的观后感10篇

《辛德勒的名单》的观后感10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辛德勒的名单》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0篇,,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观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主演的一部剧情/历史/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一):音乐是相当经典的 电影没得说,相当经典的片子。 尤其是音乐,那首著名的乐曲,交响乐的磅礴,让人想起那个时代灰暗的一切。这个演员一直是很欣赏的,虽然不帅也不酷,至少他塑造的角色我都很喜欢。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二):人性 最触动我的不是辛德勒的大善,而是那名德国军官在当中做的善

的尝试,虽然最终失败。但是我想任何人在任何年代都有这样的挣扎矛盾,是选择善还是恶,因为在这样一个世界恶绝对比善更难做到。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三):我只是不能呼吸~ 断断续续地看了很多次~ 每次都看不下去~ 终于,看完了~ 我悲愤于战争~ 我惊讶于辛德勒的伟大~ 我只是看的时候,几乎不能呼吸~ 胃都纠结了~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四):黑暗中你挽救了众生 没有什么比芜劣中拥有良知更重要、义无反顾的人是执着的,而拥有关怀的生命,是黎明前黑暗的勇者。我们总是喜欢不断的给自己和别人定位,殊不知真正的定位不仅仅是内心,更是一些你无法企及的行动。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五):心灵之作 看了五遍这个电影了,每次看都哭,每次看都能看到新的感悟,真的是很棒的电影,不论剪辑还是设计方面,让人完全被震撼了。。。尤其是那个红衣的女孩,还有在最后变为彩色的画面,内心被深深地敲动着。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六):很棒 对这部电影我想多人都视为经典。几个小插曲也令人感到导演深

辛德勒的名单

课题第8课辛德勒的名单(节选)●教学目标 1.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3.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难点: 1.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想 《辛德勒的名单(节选)》一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的“人性在复苏”模块,表现人性中的善与恶,展示以人性战胜兽性的力量。 课文在文本的理解上学生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但电影剧本对高中生来说应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文学体裁,故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课前组织学生课前观看电影,了解故事情节,获得感性认识,教学重点应放在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上。 ●教学资源 《辛德勒的名单》教学PPT

●教学设计 ●课堂反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引擎(qínɡ)诧异(chà)荷枪(hé)恻隐之心(cè) B.镌刻(juān)颤抖(chàn)噩耗(è)白头偕老(jiē) C.搭讪(shàn)濒临(pīn)祷告(dǎo)忐忑不安(tè) D.惊讶(yà)呵斥(hē)拎着(līn)虚与委蛇(y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导演斯皮尔伯格本人也是一位犹太人,从他的亲身经历上更能公正客观并真实的演绎出犹太人在种族灭绝政策下的迷茫和无助。在叙事手法上,本片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对称的手法,前后相呼应,并通过前后对比讥讽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性战胜兽性的过程。全片大部分运用了黑白胶片,以此反映当时的黑暗,更有一种纪实的感觉,开始与结束时的蜡烛相呼相应,那是人性之光,注视着希望,给人一种幸福终将来临的感觉。同时又让人想到二战中遇难的所有人。像是一种祭奠,却仿佛只有他们才话在光鲜灿烂的生活之中。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导演演绎出非凡的两个世界。其实每个人都同时时存活在这两个世界之中罢了。导演对光影的运用也十分到位,在明与暗、黑与白之间为观者诠释了一组又一组的特色场面。暗光线下辛格勒的忧郁毫无保留的体现出来,明亮的光线刺穿阴影,一次次为犹太人带来希望。在这明与暗、黑与白的相更迭下,突显出犹太人对命运的无助,再一次次放逐,一次次救赎中,希望与失望并肩,不知何处是归路,何时是归期, 辛格勒的登场通过一组特写镜头,交代了他的身份。简洁大方的西装,说明他是个中产阶级,一塌纸币表明他是为钱而来,纳粹党徽说明他是纳粹党员。镜头中的两次出现一个穿鲜红连衣裙的少女,看似只是过客,却反映了辛格勒对自己无能的责备和时代下个体的卑微无助。在德国军队冲入城市抓捕犹太人的场面中,充分的反映出面对危难时人们的不同选择。被抓而又不顺从的被捉到街角,随意一枪,杀人不眨眼,人对自己命运没有掌握权,而人对他人的灵魂没有了敬畏感,浑浊了的世界叫世人不敢相信,却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事实。人们慌张的去找藏身之处,却总也不安全,但这一幕足以说明:活着,是人最基本的追求,绝望永远不会出现。而无处藏身的妇人逃到街头,被小士兵发现却意外的得到帮助,反映了在黑暗中也有没有被污染的纯洁的爱心,仿佛有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但又让人感叹他终将被同化的事实。在兵临城下的危亡之时弹起的优美乐曲与战争的残酷格格不入,没有一名军人为之震撼,他们是失去了对美的感悟的一群狼!这般凶恶撕破了美,在血口之下,旋律停止了。演奏者看似向命运抗争,与时代格格不入,实则是一种逃避,他将自己关在了自己虚构的世界里,忘却了痛苦,而这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也就是因为这篇文章,第二天我忍不住又看了一遍,不只是看辛德勒,更重点的看年轻军官歌德。其实歌德心里是很敬佩犹太人的,在广场发表“就职演讲”时他说:“今天,是历史时刻,今天将长留青史,许多年后,年青人将以敬佩的心情谈起今天的事。今天,是历史时刻,六百年前,欧洲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批准犹太人前来克拉科夫市,他们来了,源源而至,一车车行李,落地生根,发展起来,在企业、科学、教育、艺术等各方面…他们来时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然后昌盛繁荣。六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盘踞着克拉科夫,你们不妨想想,由今晚开始,这半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历史时刻”。他很清楚犹太人决不是“劣等民族”,他知道要做的其实是毁掉犹太人的文明,但他深受法西斯纳粹思想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他在普瓦索夫集中营的金属加工厂看见做门铰的老人如此娴熟,就找个借口杀死。一个优秀的女工程师给出建筑上的建议,杀死后还按照女工程师的建议改正,其实是一种有嫉妒的成分。他心里很矛盾,尤其是面对女仆人海伦。爱她但是因为海伦是犹太人,爱恨交织,他逃不出法西斯思想的控制。在地下室一面向她诉说:“原来你躲在这里来避开我,我是来告诉你,我是巧手的厨具师、熟练的仆人,是真心话。战后,你要写书,我会…乐意替你写。听到楼上大家在寻欢作乐,这里必然显得寂寞。”,“有时,我们俩都是寂寞的”,一面大骂海伦:“不,我怎么可以同情你?你这个犹太婊子,几乎引诱我上钩…”,随后疯狂的殴打海伦。歌德自知已经爱上了海伦,一个犹太女人,一个像蛇、鼠、虫、蚁般的犹太婊子,他找不到方向,只有借着殴打她来发泄。在辛德勒出于保护犹太人的目的“诠释”权力后,歌德先是试图宽容,却逃不掉法西斯的本性,而后变本加厉。歌德反映的是深受法西斯毒害的德国军人,他们也是人,也有爱,却在法西斯的毒害下变得无法自拔。最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