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一单元文字处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Word的基本操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和启动与关闭。

2.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汉字的输入方法。2。窗口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课件、Word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文字进行处理的问题。例如,通知、决定等,使用Word 更加简单和快捷。Word是一个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系统,是Office 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使用它可方便地进行各种体裁的文稿的编排打印、表格制作、书籍编辑、小报制作等。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传真、电子邮件、简单HTML和WEB主页制作等多种功能。

Word是一款非常简单、实用的数据表处理软件。目前有:Word97、Word2000、Word XP、Word2003等多种版本,版本号越高,功能越强。

(二)讲授新课

1、Word的启动和关闭

启动:开始→程序→ Microsoft Word或右击窗口–> 新建→ Microsoft Word

关闭:文件→退出、关闭按钮

2、观察窗口。Word窗口的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文档窗口、状态栏。

3、打开或关闭工具栏:“视图”菜单→工具栏→选择工具选项(右击工具栏→选择工具选项)

演示操作:展示一段通知

刚才大家已经熟悉了Word的窗口,也看到了这篇文稿,这些标点是如何输入的呢?

4、文本的基本操作

1)选择汉字输入法:

方法1: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EN”图标→选择输入法

方法2:Ctrl+Shift+组合键选择

2)中英文切换方法:Ctrl+空格键或在中文输入时,第一个字母输入v,随后输入的便是英文。3)汉字输入方法:(智能ABC)

输入完整汉语拼音:如新世纪:sinshiji

输入声母:如计算机jsj

输入词组前一字完整的拼音和后一字的声母:如信息:xinx

用数字键选择汉字:第一字词用空格键选择:用“+”、“-”键翻页。

拼音中的ǚ用v代替:如女同学nvtongxue

输入大写的一、二…一○等:io+数字

重复输入:先输入要重复的文字→将插入点移到适当的位置→按F4或Ctrl+Y。

4)标点符号的输入

中西文标点选择;,。和,.

常用标点符号的输入:、--- \ 与《》---< >

特殊标点符号的输入:右击输入法状态栏右边的软键盘图标→选择标点符号。

5)关闭软键盘的方法:单击软键盘图标。

6)保存文件:文件→保存(另存为)或“常用工具栏”上“保存”按钮。

5.知识应用

上机操作:输入下列文字

首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启事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向我们走来,在以往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学生‘丑小鸭’作文大赛”的基础上,本届大赛将扩大竞赛范围,面向海内外所有的华人学生。本届大赛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中国写作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1世纪学生作文》杂志社共同举办,旨在加强海内外炎黄子孙在生活、学习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活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展示华人学生的精神面貌。

(三)小结

Word是我们日常处理文字的必备软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它的窗口和基本操作,希望大家尽快熟悉,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在于熟悉在Word平台下文字的输入(尤其是标点符号),通过教师操作,习题练习,亲自动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文本编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本的编辑方法,掌握文字的设置与修饰。

2.掌握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与修饰的方法

3.段落的设置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感受Word在生活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编辑的方法;文字的设置与修饰;

难点:段落设置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练习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Word中窗口的基本操作及汉字的输入方法。谁能说一说。

简单提问:(如文件在哪保存?女字用智能ABC如何输入?)

(二)讲授新课

学生看一段已经排版好文稿,复习输入法的操作。

如果我们要对其中的一部分文字做修改,该怎么操作呢?

1.文本编辑的方法

1)插入文字:①用键盘移光标到插入文字处;②在插入文字处单击鼠标光标。

2)输入特殊符号:①插入→符号;②右键—>快捷菜单中“符号”

3)删除不需要的文字:按DELETE键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按退格键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4)选定一段文字:单击段首选取中当前行;双击段首选中当前段;三击段落任意处选中当前段。

5)移动或复制一段文字

移动:选定文字—>剪切→选定目标位置→粘贴(或用鼠标选定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复制:选定文字—>复制→选定目标位置→粘贴(或用鼠标选定按Ctrl键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

6)查找或替换某些文字

查找:编辑→查找→查找内容→查找下一处

替换:编辑→替换→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下一处→替换(全部替换)

2.文字的美化

1)改变字号、字体和颜色:单击工具栏上的字号、字体和颜色按钮。

2)改变文字的格式:加粗、倾斜、下划线、字符边框、字符底纹、字符缩放。

3)使文字产生特殊效果:格式→字体(字体、字型、字号、着重号、效果)→动态效果 4)改变字间距:格式→字体→字符间距

5)改变文档中文字的方向:常用工具栏→更改文字方向(格式→文字方向)

3.简单排版

1)调整段落对齐方式:格式工具栏→更改文字位置(左对齐、居中、右对齐)

2)改变行距:选定段落→格式→段落→行距

3)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和左右边界: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标记

4)改变段间距:定位段落→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间距(段前、段后)

上机操作1:按要求完成下列文字

瑞雪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推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几乎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

俗语说:“瑞雪兆丰年”

要求:

①在F盘上新建一文件夹,取名为自己的名字

②利用Word输入上面的文章

③标题:黑体、小一号、拉宽150%、加粗、使用“礼花效果”

④第一段:隶书、小四号、加下划线

⑤第二段:宋体、小四号、“蓬松松”加边框

⑥第三段:楷体、小四号、斜体

⑦第四段:仿宋体、红色、小四号,“瑞雪兆丰年”加着重号、“俗语”加底纹

⑧正文行距为1.5倍行距,段前5磅、段后5磅

⑨将该文件以文件名“瑞雪.doc“保存在要求1中新建的文件夹下。

我们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图文并茂,非常漂亮,你们知道是怎么实现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展示图1—4的效果。

4.文本框的插入与修饰

①插入→文本框→横(竖)排→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右键输入文字

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右键输入文字

文本框的修饰:选定→格式→文本框→选择颜色和线条 / 选择文本框的环绕方式

首字下沉设置:选定段落→菜单中格式→首字下沉,在对话框中选择。

5.图片的插入与设置

图片的插入: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选择路径→选择图片

图片的格式设置:选定→格式→选择环绕等(可选图片工具栏)

自选图形绘制方法:单击绘图工具伴按钮“自选图形“→选择标注等项目中的图形→在需要的地方左键按住不放拖动→调整→(也可在上面输入文字:①直接输入;②右击该图形->选择添加文字)

上机操作2:按要求完成下列文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住:作―尽‖。

4.万重山——万层山,万道山,这是夸张的说法。

[简析]

诗人告别云彩缭绕的白帝城,沿江而下,只一天便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从白帝到江陵,山势雄奇,上有变幻多姿的云霞烟雾,下有惊心动魄的险滩急流,只听得两岸山上猿猴的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就像在为诗人夹道送行。轻快的小船一路掠过峡谷,把一道道山峦抛到身后去了。

[评点]

这首诗写描了三峡秀丽的风光,诗情畅快,意境开阔。最后两句是名句,体现了壮丽的山川,畅快的归途和诗人的飘逸潇洒。

要求:

①标题:隶书、小一、加粗②作者:黑体、加粗、三号

③诗文:宋体、加粗、小三④注释:仿宋、小三号

⑤简析:宋体、小三号⑥注释和简析的内容首行缩进2个字符

⑦“白帝”、“江陵”、“住”、“万重山”加着重号

⑧插入一张适当的插图,将图片环绕方式设置为“四周型”,并调整到合适位置。

⑨将简析的内容放入文本框,将文件框的线条颜色选择为“红色”、线型选择为“双线型”、虚实选择“实线”、粗细选择“4.5磅“

⑩以“早发白帝城.doc”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文本的基本操作,以及文本框、图片的操作方法,希望大家努力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对文本以及排版操作,通过教师演示,习题练习,亲自动手,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表格的建立与编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表格的操作,掌握表格的基本编辑。

2.掌握文本和表格的互换方法

3.知道如何在Word的表格中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感受Word在生活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表格编辑的方法难点:文本和表格的互换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练习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本、文本框以及图片的设置方法。谁能说一说。

。。。

(二)讲授新课

我们在学习过程,要填许多的表格,这些表格是如何排列的?展示表1—1,我们看到这里有一张排列整齐、美观的个人情况表。观察一下,看看如何制作的?

1.建立表格

1)使用菜单命名建立表格

用光标定位表格位置→单击“表格”菜单→选择“插入表格”→选择行数、列数、格式→确定

还有哪些建立表格的方法?

2)制作简单表格

“常用工具栏”→“插入表格”,用鼠标上下拖动。

3)手工绘制表格

右击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单击“常用工具栏”→“绘制表格”→在文本面上画出

矩形框,表格内部画出直线和斜线→“擦除”,可以擦除线条。

2.表格的美化

1)单击表格中任何一个单元格→“表格”菜单→“表格自动套用格式”→选择格式要应用的格式→应用特殊格式→确定

2)“视图”菜单→“工具栏”→“表格和边框”(设置表格格式:字体、底色、字体颜色、对齐、线条组细、边框颜色、边框设置、底纹)。

3.表格的编辑

1)增加行与列

定位→“表格”菜单→“插入行”、“插入列”

2)删除行与列

选定行或列→“表格”菜单→删除行、删除列

3)移动行或列的位置:选定→剪切→定位→粘贴

4)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

选定→“表格”菜单→拆分单元格(输入行数、列数)、合并单元格

5)绘制斜线表头:表格→绘制斜线表头→表头设置

6)调整行高和列宽

手工调整行高和列宽:用鼠标拖动

调整整个表格底行高和列宽:选定行或列→“表格”菜单→平均分布各行、各列

上机操作1:利用“合并”与“拆分”,按要求完成第9页的“试一试”

7)数值求和

求列和:将插入点光标移到填和值的单元格中,单击菜单栏中的“表格”→“公式”选项,→在公式对话框填入:=SUN(ABOVE),确定。

求行和:将插入点光标移到存放行和的单元格中,单击菜单栏中的“表格”→“公式”选项,→在公式对话框填入:=SUN(LEFT),确定。

上机操作2:完成三阶幻方的练习

要求:1、应用“边框和底纹”,选择不同的底纹颜色或边框线型。2、运用“公式”,计算最右列和最下列的数值。

8)表格与文本的相互转换

选定区域→“表格”菜单→将表格转换为文字、将文字转换成表格→选择“文字分隔符”(选择列数、分隔文字的位置)→确定

例: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P8页表1—1,按要求操作

操作步骤

①单击“表格”菜单→选择“插入”表格→行4列5

②选中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第一列,右击→“合并单元格”

③依上步,合并表格中第三行和第四行的后四格

④插入图表,放置于第一格,并调整图片大小

⑤选定表格,单击“表格”→自动调整“平均分布各行”

⑥输入个人资料

⑦选定表格,右击“单元格对齐方式”→除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最后一格左对齐,其余居中垂直对齐

上机操作3:(1)按照所示表格的效果实现表格(课程表)

(2)把课程表转换成文本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表格的基本操作,希望大家努力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对文本以及排版操作,通过教师演示,习题练习,亲自动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节Word高级编辑技巧——图文混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利用样式设置或修改文字格式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感受Word在生活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艺术字的操作方法难点:样式的设置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练习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早发白帝城”这个练习我们学习了图文混排的方法,大家能不能回忆一下当时我们时如何操作的?谁能说一说。

。。。

(二)讲授新课

我们当时是通过改变字体的方式来美化标题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下如何通过艺术字来进行图文混排。

1.设置艺术字

显示绘图工具栏:视图→工具栏→绘图/图片

①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选择字体→确定→调整艺术字大小

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选择字体→确定→调整艺术字大小

2.文本框的插入与修饰(提问复习)

①插入→文本框→横(竖)排→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右键输入文字

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右键输入文字

文本框的修饰:选定→格式→文本框→选择颜色和线条 / 选择文本框的环绕方式

首字下沉设置:选定段落→菜单中格式→首字下沉,在对话框中选择。

3.图片的插入与设置(提问复习)

图片的插入: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选择路径→选择图片

图片的格式设置:选定→格式→选择环绕等(可选图片工具栏)

自选图形绘制方法:单击绘图工具伴按钮“自选图形“→选择标注等项目中的图形→在需要的地方左键按住不放拖动→调整→(也可在上面输入文字:①直接输入;②右击该图形->选择添加文字)

4.分栏

格式→分栏(设置栏数、宽度与间距、分隔线等)

演示操作:鸟类音乐会

<1>选定正文部分,单击“格式”菜单,选择“分栏”(设为2栏)

<2>绘图工具伴“自选图形”选择“星与图形”的“横卷形”

<3>选定位置→拖动鼠标,画出图形

<4>选中“横卷形”→设置参数(线条:红色实线;背景:淡黄色)

<5>插入艺术字

①单击“插入”→“图片”→“艺术字”→选定

②绘图工具栏→“A”

<6>在艺术字对话框输入“鸟类音乐会”(格式:隶书、粗体、倾斜、36号;并将其拖到自选图形中央)

<7>将艺术字与自选图形组合,版式设为“四周型”

<8>选中正文中的“鸣唱”、“鸣叫”、“鸣效”内容设置为波浪下划线。

5.页面设置与打印预览

<1>页眉页脚:视图→页眉和页脚(双击互相切换)

<2>页码:插入→页码→选择位置和对齐方式

<3>格式设置:文件→页面设置→设置页边距、纸类、文档参数→“打印预览”

上机操作1:埃菲尔铁塔

①页面设置为:B5、边距(左、右2.1厘米,上下2.7厘米)

②艺术字格式:黑体;内容:埃菲尔铁塔;位置:居中、正上方

③分栏:2栏④边框与底纹:底纹“灰—10%

⑤插入图文框(宽4.4厘米,高4.5厘米)并在其中加入图片,设定相应的环绕方式。

⑥设置正文第一段第3行“埃菲尔铁塔”为黑体,添加脚注:“1887年始建,1889年竣工”。

⑦设置页眉为“世界著名建筑 1”。

⑧第2段为“仿宋,4号”;第3段为“隶书,小4,红色”;第4段为“楷体,4号,倾斜”

6.设置样式

格式→新建→样式→格式、名称、类型、基准、后续样式

上机操作2:光荣属于伟大的奥林匹克

演示第1点,学生操作第2点

7.公式编辑器

插入→对象→新建→对象→类型公式3.0→选择相应模板点击应用

上机操作3:19页“试一试”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艺术字、样式的操作,下课后希望大家多练习掌握。

回去后完成32页的练习,题目自选,以电子板报的形式完成。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艺术字的设置、样式的设置。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结合实例讲解,通过教师演示,习题练习,亲自动手,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节综合活动:布置学校的图书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Word的“自选图形”的创建和编排功能,能用这些功能表达事件发生和处理的过程。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Word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流程图各部分的意义

2。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描绘图书借阅流程图。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电子板报样图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出任务(3分钟)

情境: [通过电子教室展示青年志愿者的标志]

[师] 同学们,大家好,大家见过这个标志吗?

[生] ……

[师] 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也来当当志愿者呢?

[生] ……

[师]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小明绘制一张图书馆的借阅流程图。(教师展示已打印的流程图作品)

(二)、知识点学习,准备任务(15分钟)

1、了解流程图的含义(预习内容)

[说一说](检查预习情况)

请同学尝试说说下图流程图所表述的含义。

2、学会在Word中绘制“流程图”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向学生演示上图流程图的绘制过程]

[注意] ①向学生强调先定位好每个符号的位置,再用连接线连接,这样速度比较快,作品

也比较整齐、美观。

②用连接线连接后,可用方向键上下左右移动,还可以使用ctrl+方向键进行微调。

3、了解图书馆的借阅过程

[师]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过程。由于我们学校的图书正在建设中,可能同学们还不清楚如何借阅,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下,下面一则短片,然后尝试说说小明所设计这张流程图的涵义。

[图书借阅过程]

①学生出示借书证;②判断学生身份是否合法?

③如果身份不合法,不能借阅,借阅结束;

④如果身份合法后,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只可借阅三本书,所

以要继续判断该生已借的图书册数是否超额?

⑤如果未超额,办理借书手续,借阅结束;

⑥如果超额,判断是否办理还书手续;

⑦如果办理还书,则先还书,再借阅新书;

⑧不办理还书,则借阅结束。

[教师使用电子教室展示小明设计的流程图]

[学生两人合作,尝试读流程图]

[师生共同说说图所表示的含义]

(三)、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任务(17分钟)

[利用电子网络教室向学生广播本次任务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动手实践中目的明确] [任务] 参照下图所示,利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制作小明设计的“图书借阅流程

[要求] ①在Word的新建页面上,全部使用“自选图形”的符号和功能进行制作

②画面美观、整齐③在作品的下方注明座号与姓名。

[请作品完成的同学举手,教师登记成绩。然后让这些的同学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对一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完成作品]

(四)、小组作品交流,总结任务(8分钟)

1、小组作品交流

[快下课时,检查学生完成情况。邻桌同学互换位置,相互欣赏同学作品,相互交流与比较,取长补短。]

[教师通过电子网络教室,把完成较好同学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2、总结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完成情况,并提出优点与注意点]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流程图,以及如何使用流程图来描述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还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的“自选图形”功能来绘制流程图。希望家里面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比如说用Word绘制数学题的解题过程流程图

(五)、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已经帮小明完成一个任务,我们还要继续当志愿者帮小明同学制作一张电子阅览室的座位表。请同学们回去的时候先阅读课文P24-27内容,试着做做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流程图的画法,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结合活动,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亲自动手,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章Excel数据表处理

第一节认识Excel数据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Excel窗口,比较与Word的不同之处

2.学会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3.学会保存工作簿文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Excel窗口的内容;2。建立和保存工作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Excel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提问:在Word中学习的表格有什么用途,能够对表格的内容进行统计、排序吗?

学生回答:Word中的表格的用途。统计和排序没试过。

2、如果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排序、创建统计图等,使用Excel更加简单和快捷,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Excel数据表处理软件。

让学生阅读课本P33~34。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每学期期末的时候,老师都会将同学们的分数进行统计,以前用的是手工,而现在用的是计算机,大家都知道使用的计算机后,极大的提高了统计效率,能够将两天的工作,一小时就能完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处理数据的软件Excel。

Excel是一款非常简单、实用的数据表处理软件,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它比Word更适合表格的处理。目前有:Excel97、Excel2000、Excel XP、Excel2003等多种版本,版本号越高,功能越强。

1、Excel的启动和关闭

提问:打开和关闭Word的方法是什么?Excel和Word在同一个目录下

启动:开始→程序→ Microsoft Excel或右击窗口–> 新建→ Microsoft Excel

关闭:文件→退出、关闭按钮

2、Excel窗口的内容

我们已经学习了Word窗口的布局,那Excel呢?它与Word相比有何异同呢?请大家试着完成以下的任务。

任务一:

①用不同的方法打开Excel数据表

②观察Excel表格,对照课本P35图2-2,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文档窗口、状态栏、编辑框、单元格、名称框、行号、列号、工作区、工作表标签。

③P36中的试一试

我们已经看到Excel有其特有的行号、列号、单元格、编辑栏和工作表标签等。每一个单元格有其对应的地址。那大家完成37页的做一做

任务二:P37做一做

练习插入一个新的工作表,删除工作表,移动工作表,为工作表命名。

3、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①鼠标或者键盘上的光标移动键可激活单元格,Excel只能在活动单元格内输入数据。

②鼠标指针位于Excel窗口的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4、保存工作簿文件

Excel在保存时,系统会自动为每个工作簿加上“.xls”的扩展名。

任务三:

1、输入P38的学生成绩登记表,熟悉Excel的简单操作。(注意单元格的命名规则)

2、保存Excel,注意保存的位置及文件名。

任务四:输入课程表(P40)。要求:表格要有斜线。

(三)小结

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Excel。有谁能说说Excel窗口的内容以及它特有的功能、Excel表格如何建立和保存。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是学会Excel的建立和保存,通过任务驱动,教师操作,习题

练习,亲自动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编辑Excel数据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输入、修改Excel数据的不同方法。

2.掌握在工作表中插入、删除行和列的方法。

3.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输入和修改数据2。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及输入方法

难点: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及输入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Excel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①提问:前一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②上节课输入Excel数据时,有没有出现差错,出现差错之后你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讨论。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先来学习如何更快地输入和修改数据。

(二)讲授新课

1、如何输入、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输入数据的方法:输入新数据;激活单元格;输入数据

修改数据的方法:1、用Backspace退格键删除;2、双击单元格,用Delete键;3、选中对应区域,用Delete键删除;(删除较多数据)4、用编辑栏来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任务一:打开上节课输入的“学生成绩登记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修改成绩表中的数据。并完成课本P41--42中的试一试。(注意操作要点)

2、如何在工作表中插入、删除行或列?

插入行或列:单击某一行或列,选择“插入”——“行”或“列”,则新的行或列出现在该行的上面或该列的前面。也可以直接右击进行操作。

删除工作表中的行或列:选定要操作的行或列,单击右键,选择删除。删除后,原来位于下文或右侧的行或列会上移或左移。

任务二:在成绩表中练习行和列的插入、删除,并在里面输入数据。

3、如何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重点

Excel单元格中的数据可以是数值、文本、时间、日期或公式等各种类型。

数值型数据的默认显示方式是右对齐,文本型的默认显示方式是左对齐。数字作文本处理,须在其前端加一个半角单引号。

日期型数据的形式可以是日期或时间,日期型数据可以直接输入,年月日以“—”或“/”隔

开,时间中的时分秒以“:”分开,系统将自动转换成相应的格式。

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注意不同数据类型的差别,以及输入方法。

任务三:P45-47的试一试和做一做,按课本要求练习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进行比较。(三)小结

1、输入和修改数据的便捷方法,应注意掌握和比较。

2、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及输入方法。

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是学会在Excel中输入、修改数据的方法,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及输入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师操作,动手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数据的自动填充与公式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工具快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2.学会用公式计算单元格中的数据。

3.掌握复制公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填充柄工具的使用;2.掌握在Excel中利用公式计算机的方法

难点:复制公式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Excel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提问:前一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Excel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时,如日期、分数等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并请个别同学回答。

引入课题:在Excel中可以利用数据自动填充功能,快速准确地输入有规律的数据,还可以利用公式功能,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讲授新课

1、如何快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Excel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动填充功能,它可以根据你输入的少数几个有变化规律的数值,从这些数值中找出数值的变化规律,在指定区域中根据规律填充相应数据。

演示:P49中的做一做,填充相同的数据。注意鼠标的变化。

任务一:根据课本的提示和步骤,完成P50中的试一试,及P51中的做一做。

“编辑”→“填充”→“序列”(尝试不同的序列类型)

2、如何用公式计算单元格中的数据?重点

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的具体数据叫做常量。除此之外,还可以输入表达式,习惯上将表达式称为公式。

方法:在单元格中输入这个公式,按回车确认。

一个完整的公式由三部分组成:公式起始符、数值及运算符。

注意:P53---Excel的规定

任务二:P53中的做一做,输入公式,并计算。

3、如何复制公式?——难点

任务三:阅读P55中的“读一读”,了解公式复制的方法,然后完成P55中的做一做,P56中的试一试。

(三)小结

1.填充柄的使用,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律使用填充柄。

2.用公式计算Excel中的数据,以“=”或“+”开始,表示输入的是一个公式。

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老师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在于公式的操作,通过教师操作,学生动手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节函数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函数快速求和。

2.掌握其他函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求和函数的运用难点:其他常用函数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Excel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提问:前一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手动运用公式如何计算数据?

学生讨论,并请个别同学回答。

引入课题:我们上节课是通过自建公式的方式计算数据,在Excel中可以利用一些函数来进入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讲授新课

1、如何利用函数快速求和?重点

Excel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内置的公式或函数,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若干,并加以应用。

演示:P57中的做一做,填充相同的数据。注意公式的选择和指针的变化。

任务一:根据课本的提示和步骤,完成P59中的试一试和做一做。

“F X”→“常用函数”→“SUM(求和)”

2、如何使用其他函数进行计算?难点

在Excel中除了求和外,还有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等常用函数,以及其他函数,利用它们可以实现许多功能。阅读表2—2。

方法与求和函数类似。

一个完整的公式由三部分组成:运算符、函数名、起讫范围。

演示:P61的图2-33,填充相同的数据,注意范围的选取。

任务二:P62的做一做和试一试,输入公式,并计算。

(三)小结

1.求和函数的使用,还可以自建公式实现相应功能。2.预置函数如何选取?

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老师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在于函数的使用,通过教师操作,学生动手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节设置单元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设置单元格(数据类型、对齐方式)的方法。

2.学会调整单元格的行高和列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置单元格的数据类型和对齐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Excel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提问:前一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Excel中运用函数运算时,应注意什么?请个别同学回答。

引入课题:在Excel中所有的操作都是以单元格为对象的,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把单元格设置成适合输入需要的样子。

(二)讲授新课

1、设置单元格的数据类型

Excel和Word一样可以对单元格格式进行设置,但Excel更适合于表格的处理。

设定单元格中数据格式:①选定单元格区域→设定该区域的数据类型→输入数据;②输入数据→选定单元格区域→设定该区域的数据类型

设置数据类型:格式→单元格;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

演示:P64中的做一做,填充相同的数据。注意数据类型的设置。

任务一:根据课本的提示和步骤,完成P66中的试一试。

2、设置单元格的行高和列宽

工作表中单元格在默认行高和列宽的状态下是一个排列十分规则的表格。一般情况下,Excel 会自己调整,但有些时候我们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手动调整。

方法:

①自动:格式→最适合的行高/列宽;

②精确:格式→行高/列宽;

③手动:拖动相应行/列号的下/右边界来设置。

演示:P67中的做一做,填充相同的数据。注意操作的步骤。

任务二:P68中的试一试。

3、设置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格式→单元格→单元格格式→对齐

合并单元格:格式工具栏合并及居中;格式→单元格格式→对齐→文本控制

任务三:完善“水果库存情况表”。

(三)小结

1.设置单元格的数据类型、行高与列宽、对齐方式、合并单元格及其方法。

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老师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在于单元格数据类型的设置,通过教师操作,学生动手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节修饰单元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设置字体、字形、字号。

2.学会为单元格添加边框、底纹、颜色

3.掌握套用格式的设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字体、字形、字号的设置;2.边框、底纹、颜色的设置

难点:使用格式功能设置单元格格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Excel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提问:前一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Excel中输入数据时,有哪两种方法设定单元格中数据的格式?对齐方式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并请个别同学回答。

引入课题:我们在Word中对文本进行修饰时,是如何操作的呢?。。。

在Excel中的操作方式其实很类似,只不过对象变成了单元格。

(二)讲授新课

1、设置字体、字形、字号

Excel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一些参数的设置与Word是极其相似,我们大家刚才一起回忆了Word是如何设置,那么现在大家一起来用Excel设置。

任务一:根据课本的提示和步骤,完成P71中的做一做。注意行高和列宽。

2、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重点

大家有没注意到在Excel工作表中的网格线是什么样的?对了是灰色的。这些网格线在实际效果图中是看不到的。但是如何就这样打印出来,就显得不那么美观了。

任务二:继续以“学生成绩登记表”为例,练习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3、应用格式?——难点

1)自动套用格式

像函数一样,Excel也预先提供了一些表格样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步骤:格式 自动套用格式

任务三:完成P78中的试一试。

2)使用条件格式

Excel提供的“条件格式”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单元格数据符合某种条件的单元格格式进行统一设置。

演示:P78中的做一做。

任务四:P79中的试一试。

(三)小结

1.数据的设置,边框和底纹的使用。2.自动套用格式和使用条件格式。

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老师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简单,难点在于条件格式的操作,通过教师操作,学生动手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七节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据的排序难点:数据的筛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Excel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提问:前一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条件格式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并请个别同学回答。

引入课题:我们知道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谁能告诉我Excel操作对象是什么或者说是针对谁进行操作的?很好,是单元格。现在快临近期末了,每次考试你们会产生成绩,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年段也是如此。

(二)讲授新课

1、数据的排序?重点

大家看到初次输入的某班成绩表非常的杂乱无章,我们需要把它整理好,方便我们进行分析,大家也才会知道自己在班级和年段中的位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据的排序。

我们回到这张成绩表,大家想一下,成绩应该怎么排才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对了,从大到小排。这种排序方式称为降序。相对的,就有升序。

大家来看图2—62,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排?好,有说按语文排的、有说按数学排的。语文或数学这一列叫什么?

对,关键字。在本例中,总分就被称为主关键字(第一关键字),其余的依次为次关键字(第二关键字)、第三关键字、……

我们看到不论关键字有多少个,在每个关键字中都可以进行升序或降序。

任务一:完成P81---83中的两张表。

2、数据的筛选?难点

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显示整张表,而只要显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做?筛选。对了,筛选。

一个班组的人数有限,我们要看符合某种条件的记录,还比较方便。要是这张表有成百上千条记录,这样一条一条找,那就太辛苦了。所以我们要对表格附加条件,做些设置,以便让它按我们的要求显示数据。比如我们要显示语文>=80的学生记录。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语文考试优秀的学生。同样,可以用这个办法评选出优秀学生等奖项。

筛选并没有改变原来的内容,只是把不需要的内容隐藏起来了。取消筛选后,原来的内容自动还原。

方法:数据→筛选→自动筛选或某字段下拉列表框→(自定义…)

任务二:P84中的做一做和试一试。

(三)小结

数据排序和筛选取的方法。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老师总结。

课后作业:105页探索与实践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在于方法的掌握,通过教师操作,学生动手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八节统计图表的建立与修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创建统计表的方法。

2.学会如何修改统计图表。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创建和修改统计图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Excel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提问:前一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确定主次关键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并请个别同学回答。

引入课题:有的时候我们经过筛选过的数据仍然感到比较乱(尤其在数据量庞大的情况下),这时候就需要把这些数据用一张比较形象、直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比如某地的CPI变化情况表。

(二)讲授新课

1、创建统计表?

不同的数据需要用不同的统计图来表示。常用的有柱形图、条形图、饼图和折线图等。这些图表将数据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让大家不必要再去阅读繁杂的数据。而且图表中的内容是可以随着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的。

演示:P87中的做一做,注意图表类型的选取。步骤:“插入”→“图表”

任务一:根据课本的提示和步骤,完成P88中的两道练习

2、修改统计表?

有些时候,为了突出数据变化,将其体现有统计表上。就需要对统计表进行美化修饰,使之更加形象、直观。

方法:在单元格中输入这个公式,按回车确认。

演示:P90中的做一做。

任务二:P91中的图2—74与图2—75。

(三)小结

1.为了使突出数据的内容,需要建立统计表。2.统计表的修饰,可以使统计表更美观。

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老师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较为重要,重点在于统计表的建立及修饰,通过教师操作,学生动手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九节综合活动:谁是作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Excel的公式功能和分类汇总,能用这些功能表达事件的发生和处理的过程,体验Excel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要,是适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电脑网络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相关电脑网络教学的问题,在我近两年来电脑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经验和问题。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9-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个全新理念,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深刻思想内涵。我认为“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水准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很多,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水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二、电脑网络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教育事业必须跟上现代化步伐,所以,电脑网络教学势在必行,这是事实不可否认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信息的特征》 课题:第1课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1课信息的特征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2.内容分析 重、难点和疑点 信息的特征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其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提高兴趣 读“阅读与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回答 信息传递的错误 创设情趣学习新知新授信息的特征: 1. 信息无处不在 2.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 信息具有价值性 4. 信息具有时效性 5. 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之中。 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

信息是有价值的。 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 信息可以无限使用,公平共享 作业P4大显身手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理论课,需要学生了解信息的特征有哪些,会区分信息的正与误 板书信息的特征: 1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信息具有价值性 4信息具有时效性 5信息具有共享性 课题: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2课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开学一两节课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情况,由于小学学习基础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初一上学期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快 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能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3、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获取多媒体素材。 4、学会信息集成与发布。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 设计。 四、教学方法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五、教学行事历: 周次内容 1新学期准备工作

2认识信息技术 3认识计算机系统 4认识计算机系统(实践活动) 5获取与处理图像素材一 6获取与处理图像素材二 7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一 8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二 9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三 10获取与处理声音素材 11获取与处理视频和动画素材 12制作电子报刊一 13制作电子报刊二 14制作电子报刊三 15制作演示文稿一 16制作演示文稿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

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认识WPS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设计思想】: 在七年级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计算机写作》(写字板),同学们已经树立起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这一节再来学习另外一种文字处理软件——WPS。在学习WPS软件时,应该让学生对WPS有整体的认识,树立学生热爱国产软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WPS软件的启动、退出及窗口的组成。 (2)了解WPS中的菜单的简单使用。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启动、退出WPS的技能 (2)培养学生使用WPS进行文字排版技能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 (2)提高学生对国产软件的热爱之情,树立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 (1)WPS的启动、退出(2)WPS窗口的组成 【教学难点】: WPS的菜单及快捷工具的使用 【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初一年级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比如写字板,具有了文字处理的相关概念。而WPS 作为一种国产文字处理软件,更应该让学生掌握。所以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同时树立热爱国产软件的信心。 【教学媒体】: 教学文档、WPS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 老师以引导、提示为主,层层深入,讲述WPS软件相关知识、启动、退出。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用WPS 写作 【教学设计思 想】: 在上一课,已经学习了WPS 的启动和退出,对WPS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在用WPS 进行写作时,还有很多的细节知识还有待进一歩学习。所以在这一节中,就来学习WPS 中文字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在学习这一节知识时,有的知识学生比较熟悉,就略讲,重点在学生感到陌生的地方。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1)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2)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3)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5)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6) 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 (7) 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7)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9) 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0) 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 .......................................................... 11第9、10课时初识Windows XP与鼠标操作.................................. 11第11课时键盘操作与练习.............................................................. 14第12课时汉字输入....................................................................... 15第13课时Windows的画图—绘图工具箱 ..................................... 16第14课时画方形和圆形图形 ........................................................ 17第15课时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8第16课时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0第17课时资源管理器................................................................... 21第三章:上网浏览(6课时) ......................................................... 23第一课走进Internet ................................................................. 23第二课认识浏览器 ..................................................................... 23第三课网上浏览和搜索.............................................................. 24第四课浏览“中国少年雏鹰网 ..................................................... 24第五课下载信息......................................................................... 25第23课时网络与道德................................................................... 27第四章:word的使用 ..................................................................... 28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课时) ............................................ 28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28第二节文本的基本编辑 .................................................................. 29第三节表格的建立与编辑.............................................................. 30第四节图文混排 .......................................................................... 31制作小报(2课时)........................................................................ 32

吉林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此为本人多年备课精心整理后的成果。我还会上传其他年级的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敬请关注。 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备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XXX 单位: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四、教具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https://www.360docs.net/doc/fc322558.html,/doc/1396e03b3c1ec5da51e2700f.html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

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上学期使用)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KCB-300发展历程 2、通信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小型化 网络化 4、生物计算机 三、小结: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练习: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那几代? 2、计算机向什么方向发展? 3、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怎样?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第一单元生活在信息时代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作用、特征等。 能力目标: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信息。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进一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表现形式。 德育目标:1、能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教学安排:本节内容是,是整个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开篇章节,内容安排为一课时。教学重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的载体理解身边的信息。引导出身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作用。然后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作用和信息的特征。再让学生举出能体现信息某些方面特征的实例,在分析学生举出的实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作用、特征。理解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管理;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 教学环境: 硬件:网络教室 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信息 教师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大屏幕展示并朗诵: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暮春怀故人》唐代诗人李中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宋代李清照 在古代就有信息的概念,古人文章中信息的含义是音信、消息 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信息呢?信息有什么作用呢?信息有什么特征?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写出究竟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作用,信息有什么特征呢?信息的定义: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从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信息的含义(即主人公获取了什么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即主人公是通过什么获取这些信息的)、信息的载体(这些信

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了广阔的空间,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的整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课程整合思想概述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理论针对学样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整合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 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② 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

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备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XXX 单位: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四、教具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福建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全册

福 建 教 育 出 版 社 (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1~2课时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以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为主线,探究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设计框架,安排了幻灯片模板设计与应用、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与应用、在幻灯片上制作表格等学习内容。其中幻灯片模板设计与应用、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与应用,是新的知识点并需要制作,学生对此有较大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而在幻灯片上制作表格,则与Word表格制作类似,可以采用与Word表格类比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本活动教学内容是在小学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上的提高与拓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为初中学生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建立起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材以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树叶为什么变黄》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幻灯片模板设计与应用、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与应用、在幻灯片上制作表格等学习研究性学习服务。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采集、加工所需的素材,并合理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集成各种媒体信息,达到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的目的。 教材已经较详细描述了模板设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与应用的步骤,可以让学生参照课本内容自行模仿制作的过程,之后在创新活动中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让学生再设计一张自己想象的模板,给学生留下创意的空间;在幻灯片上制作表格则与Word表格类似,可以让学生参考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经验,在幻灯片上制作表格,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材最后的创新活动的内容较多,如要求学生将曾经做过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设计一个报告首页,老师需要为学生留足思考和制作的时间。建议3个问题,在课堂只要完成1个,其他作为思考内容或课外作业。 本活动教学时间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中,已经完成“演示文稿制作初步”知识模块的学习,对创建演示文稿、修饰幻灯片、放映幻灯片有初步的认识。但受学校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未能掌握上述知识,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设计时适当降低要求,在第一课时适当增加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的内容,可以通过弱化模板设计的内容以腾出时间。 幻灯片模板设计、主页面动画的设计,虽是新的知识点并需要制作,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同时教材列举了较为详细的步骤,可以交给学生模仿制作;在幻灯片上制作表格与Word表格制作类似,在本演示文稿制作中大量被采用,这部分学习可以采用Word表格类比的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本活动是对所学演示文稿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演示文稿。 2.学会应用演示文稿的模板设计。 3.通过制作动感标题,学会应用幻灯片自动播放自定义动画。 4.掌握在幻灯片中运用表格展示实验数据。 教学重难点: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 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悄悄地对人类的社会进行着一次技术改革,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中正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而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要

在未来的世纪获得成功,条件之一是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因此,20世纪后10年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巨大变革就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的不断开展。 为了更好地面对新的世纪的发展,各国都在努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Education technology Initiative)。行动纲领指出:到XX 年,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决定: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从XX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城市初级中学从XX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

最新整理初中信息技术2018七年级信

最新整理初中信息技术教案2018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快快乐乐去上学》复习学案 2018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快快乐乐去上学》复习学案 活动2快快乐乐去上学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的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2.初中教材七上UleadGIFAnimator可以制作简单的GIF动画,使学生对动画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Flash可以制作故事情节完整的动画,加深了对动画原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图层概念,会根据设计的故事情节需要,添加不同的图层,安排动画内容。 (2)了解Flash制作动画的一般方法,能熟练运用渐变动画表达故事情节。 (3)熟悉“库”面板的有关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动画作品制作的过程。 (2)理解和掌握动画制作方法,感受动画作品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欣赏动画作品能力。

(2)通过欣赏和制作动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元件,制作渐变动画。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动画方式表达故事情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问动画的制作原理。 2.请学生口述上节课动画的制作过程。 二、欣赏并分析动画过程: 1.播放本节课要完成的动画。 2.把学生分成六组,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动画的过程和效果。 3.找小组代表分析动画的过程。 三、讲授新课补间动画: 介绍渐变动画原理,重点介绍动画制作过程的关键点,如元件,关键帧,动作属性等,让学生自学阅览室知识。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已有知识进行扩展。 四、分析动画原理: 1.再次播放动画。 2.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试着分析关键帧的定位和动作属性的设置。 (先小组讨论,然后分析动画中存在哪些渐变动画、动画实现的方法及关键帧的定位)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学的融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它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一面,但作为一门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的意义出发,展开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的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为信息技术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借鉴,并在各类深度融合的方法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在引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互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信息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复合交叉领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采用双重视角,就是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性双

向融合。融合是彼此靠近,优势互补,寻求连接点与共同点,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融合必须要实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改造与流程革新,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人本信息化空间。在该空间中,信息技术更多表现为文化性的存在和精神性的存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并不是教育信息化,将教育与技术双向融合才是教育信息化,然后,再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1] 二、加强教学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创新是实现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教学创新内容及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教学手段创新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要求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求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我们可以建立学习平台,学习平台是实现深度融合的载体,是有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载体;是师生交流、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的平台,更是全校师生员工体验大学生活,共享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活幸福感的精神家园。[2]

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初一下备全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初一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下)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在课堂中充分体现高效思维、和谐对话的模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计划针对初中一年级全体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但一周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率还是比较高的,教师要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帮学生进行复习和补充。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本册内容共分为四章,分别为文章的编排与修饰、图像的获取与加工、图文的混合编排、数据的编辑加工。本教材注重突出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对技术价值认识的提升,学生学习本教材,不仅能够获得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在信息和文化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 四、教学目标: 1、利用计算机来提高写作效率。 2、为文字设置合理的文字格式。 3、了解数字化图像的获取方法。 4、体验利用图像表现主题的方法与特点。 5、合理编排图文格式,使版面美观规范。 6、使用电子表格输入、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文章的编排与修饰 第一课时编辑文章 第二课时修饰文章 第三课时版式美化 第四课时实践项目创作简历 第二章图像的获取与加工 第五课时获取图像 第六课时编辑图像 第七课时滤镜效果 第八课时图像合成 第九课时实践项目数码照相社区服务 第三章图文的混合编排 第十课时插入图像 第十一课时图文混排 第十二课时实践项目理想与未来 第四章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 第十三课时编辑数据 第十四课时数据分析 第十五课时制作图表 第十六课时应用图表 第十七课时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全部资料)

-/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

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范文一: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上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计算

机基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文本处理,设置文字与段落。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载体。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